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笔记物理老师的备课与上课精编WORD版

读书笔记物理老师的备课与上课精编WORD版

读书笔记物理老师的备课与上课精编WORD版
读书笔记物理老师的备课与上课精编WORD版

读书笔记物理老师的备课与上课精编W O R D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教学相长

—读《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有感

《物理教师的备课与上课》全书分为备课与上课两辑:在第一辑备课五个章节,重点讲了:研究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流程和科学编制作业;在第二辑上课四个章节里重点讲了: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研究性学习课。每个章节既有理论的分析,又配有具体的生动的实例。读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相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犹如教学活动中的“一体两翼”,缺一不可。

一、教

要有效的教需要做以下几点:

(一)研究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是教学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目标分培养目标(目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不涉及学科的具体内容,而教学目标主要针对具体内容的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的制定

(1)学习水平的四个等级

知道(A)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

理解(B)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

运用(C) 使用相关的学习内容,解决简单的问题

综合(D))

(2)设定教学目标需注意:

A 不必另创新的行为动词

知道与记住、说出、列举、描述、了解同级B不能超出课程目标的要求

C要思考学习水平实现的路径。

2.技能目标的制定

(1)不能将一般的行为表现都当作技能

(2)技能目标的表述要规范

(3)要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

3.“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目标,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比较困惑,有人认为这个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谁也不可能在一节课上就形成一个价值观,干脆就不写这个目标;有人在每节课中都写上“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目标大而空。

(二)吃透教学内容

把握教材的文本内涵,对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挖掘知识背后的方法因素,分析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启迪和诱导学生不断获得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规划,对教学任务进行整体分析,制定周密的计划,恰当合理地配置与整合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不仅教师自己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教学的效果,还要让学生也清楚这一点,以便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学生更好的配合和互动

(三)了解学生实际

不同的班级,学生学习的状况是有差异的,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障碍的点可能不同,因此难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就可能各不相同。

了解学生1. 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2. 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式3. 学习态度4. 语音表达 5.心理状态

(四)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

要统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习评价等诸多因素于教学设计之中,给学生一张清晰的“地图”,营造和谐、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组织合理、有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五)关注教学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包:1.要发挥板书的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记忆知识要点,引发学生思考,对学生书写进行规范。2.要合理使

用PPT课件,避免仅仅将课本上的描述和练习照搬到PPT课件中。要对所讲授的知识的特征有较为清晰的把握,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学

(一)把握学习规律

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视、听、味、嗅、触五种感官来获取信息,五种感官对促进人的短时记忆的贡献比例大约是83%、11%、1%、3.3%、1.5%。据此,如果教师在课堂中采用讲解和板书的形式,就相当于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同步传递,学生在理论上就可以获得教师传递过来的94%的信息,而只愿动口不愿动手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就非常有限。

(二)凸显学生主体

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是有差异的,建构知识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整理知识、自己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明确问题在哪里,思考要如何去做,才可能对自己更有帮助。

(三)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按照逻辑结构可以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不同环节的时间顺序要合理,各环节的过渡与衔接要科学,不能随意改变或增减教学环节。教师为了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要绘制教学流程图,简洁明了地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在绘制教学流程图时,要使用约定俗成的符号,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几个主要问题,明确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确保获得成功的教学。

课改提出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去探究,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受到了批评,似乎课上不让学生动动手,不搞合作探究就是革命不彻底,也成为是否是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于是,课堂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但热闹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是不是课改所提出的合作探究的理念出了问题?当然不是,主要是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偏差。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实施教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教师的责任就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唤醒回忆的通道,而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的等内容也不要进行探究。由此想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培养,并不是每节课每个内容都需要合作探究,不要单纯的追求课堂的热闹。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在与学生互动中共同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