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

中国行政区划的雏形从夏朝建立国家就开始了。《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环绕豫州。到了商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建立了诸侯国。真正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则是萌芽发展于春秋时期,到秦朝建立后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州郡

时期(先秦、秦朝、西汉、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道路时期(唐朝、宋朝、辽国金国)行省时期(元朝、明朝、清朝、民国)中国历代的行政区划,在不同的朝代同一政区其管辖范围并不见得相同,即使是同一朝代,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有: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巩固国防,照顾到自然条件和历史状况。中国宪法和法律严格规定了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第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报全国人大审议决定。第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报国务院审批;自治区、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改变,报国务院审批;自治区、自治县的行政区域接线的变更,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报国务院审批。第三,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四,乡、民族乡、镇的建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限的变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古代--州郡时期先秦在夏商周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进行生产和生活,根本不需要行政区划,也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直到夏朝建立,中国行政规划才渐渐萌芽。对于先秦时期行政规划有"十二州"、"九州"、"五服"之说,其中以"九州"之说较为有名。它是传说中夏朝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在西汉以前,都认为"九州"系禹治水后划分的,但具体的说法各书所载互不相同。大致有四种说法:(1)《尚书·禹贡》记载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先秦行政区划(2)《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无梁州;(3)《周礼·职方》有幽州、并州,无梁州、徐州;(4)《尔雅·释地》有幽州、并州、营州,无梁州、青州、徐州。商朝、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各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天子拥有天下、诸侯拥有国、士大夫拥有采邑",整个商、周朝无所谓任何行政区划。到了春秋时期,周室衰微,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齐国,秦皇朝建立。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

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于秦秦朝行政区划始皇三十三年置桂林、南海、象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常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秦朝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以郡统县。秦始皇在前221年分全国为36郡,到秦末增加到40多个郡。县共有1000多个,一个郡一般管十几到二三十个县。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早在公元前688年(春秋初期),秦国便设立了县。《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县杜、郑"。就是说在春秋初,秦武公在新开拓的疆域首先设立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甘谷县),第二年又设置杜县(今陕西杜陵县)、郑县(今陕西华县)。接着,楚、晋等国亦置县。现在看到的最早的关于郡的记载见于《国语·晋语》。晋国公子夷吾对秦公子挚讲,"君实有郡县"。意思是说,晋国犹如秦国的郡县。这是鲁僖公九年(前651年)的事,说明秦国在公元前651年即春秋前期已置有"郡"。战国时代,郡的设置增多。例如,《史记·秦本纪》记载,惠文王十年(前328年)"魏纳上郡十五县";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西汉到了汉朝,有些郡分封给诸侯王,称为王国。汉朝初年诸侯王掌有王国的实权,一国可以有几个郡。汉初,刘邦鉴于秦王朝

孤立而亡的教训,广建王侯。先封"异姓七国"(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继而在消灭异姓六国(长沙除外)的过程中建立"同姓九国"(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实行了郡、国并存制。虽然刘邦通过各种途径除去了韩信、英布等大部分的异姓王,但仍设立了九个刘姓诸侯王以为朝廷之援。此时的诸侯国实力强大,有独立的军事政治体制与职权,而且多数跨数郡之地,大者甚至有四至六郡。天下六十余郡,有四十余郡在各诸侯王手中,而汉天子所掌握的郡尚不足二十。西汉行政区划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朝廷多次设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最终爆发了"西汉七国之乱"。汉廷平定诸王叛乱后,通过推恩令等手段乘势削减诸侯王国领土,撤销了诸侯王的统治权,规定一国只能管一郡,王国官吏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和国在行政区划制度上已没有了区别,不同的只是名称而已。而且诸王的军政权力也被剥夺,仅保留其在封地内的财政收入(王国的税收不交给朝廷)。国内基本安定的情况下,汉武帝朝大幅拓展了国土疆域,在北方、西北、西南地区都控制了中华文明之前从未到达的区域。面对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辽阔疆域,武帝除了增设郡县外,还建立了刺史制度,把全国的郡国分为13个刺史部,另外首都附近的7个郡称为司隶校尉部,这是一种监察区域,并不是行政区域,刺史只负责监察地方长官,不管地方行政。这些刺史部的名称大多以《禹贡》、《职方》里的州名命名,所

以当时人常称一部为一州,进而形成了刺史部或"州"的概念。虽然此时的州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但是它可以有效的将朝廷直接管理的对象从一百多个郡国单位,缩减到十几个州的单位,对今后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后期全国有103个郡、国,其中除三辅(沿京畿地区的三郡)外,有郡80、国20;大郡领县三、五十个,大国领县最多十余个,小国仅领县三、四个。可见,西汉末年郡和国级别虽相同,实际上是郡大国小。西汉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执掌西域军政大权。东汉东汉行政区划,在汉光武帝刘秀时确定,基本沿用了西汉的郡县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体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州,将南方的交趾改名为交州。到东汉中期,又在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属国,相当于郡一级的政区。东汉行政区划州在东汉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直到东汉末年,州刺史仍然只是没有固定治所的高级监察官吏,而且最初品秩只有六百石,甚至不如县令。但到了黄巾之乱后,汉灵帝为了对抗各地黄巾军余部及其它叛乱势力,将部分刺史升为州牧,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而且刺史与州牧被授权统一掌管一州实际军政大权,最终促成了天下分裂割据的局面和三国时代的出现。州牧与刺史因此成为东汉末年第一级地方行政长官,权位在

太守之上,而刺史有功往往可以晋升州牧。于是,全国的行政区划由虚的三级制演变为实的三级制,由郡县制演变为州郡县制。东汉末,曹操又倡复"九州说",废幽、并两州,合入冀州;省去司隶校尉部和凉州,并为雍州;弃交州,分入荆、益两州。全国仅有兖、豫、青、徐、荆、扬、冀、益、雍9州。三国三国行政区划制度与东汉末年极为相似,唯各州刺史、州牧的权利进一步增大,三国机要人物诸如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担任州牧。三国行政区划州的划分,以东汉十三州为基础,但是又有少数拆分州郡的情况。194年,东汉将凉州东部与司隶西部合成雍州,213年,凉州被并入雍州,但到220年曹魏又恢复凉州。荆州、扬州长期被曹魏与东吴分占,而且由于其本来面积广大,所以增设了大量郡置。226年,东吴从交州中分出广州,后取消,后又复设。蜀汉灭亡后,晋在269年左右从益州中分出梁州,之后又在南中设立宁州,从雍、凉、梁中又分出秦州,从幽州中分出平州,最后加上东吴的交州、广州,形成统一初年的十九州格局。三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三个国家都号称是正统,且名义上的目标都是统一天下。其中蜀汉虽然偏居中国的西南部,但是其势力的很多重要人物的祖籍或故乡都在中国北方。于是他们被封侯时,其封地很多是其籍贯所在地,实际根本不可能获得曹魏境内的封邑的收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虚封"、"遥领"的列侯。最著名的如丞相诸葛亮

被封"武乡侯",武乡是其故乡徐州琅邪郡的侯国。此外,蜀汉还有为侯设县的情况,如关羽曾被东汉封为"汉寿亭侯",刘备入蜀后改葭萌县为汉寿县。张飞的"西乡侯"封邑汉中郡西乡县,也是因侯而名。晋朝西晋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晋朝行政区划三国时魏有十二州,吴有四州,蜀有一州,西晋将吴、魏分治的荆州、扬州合并,得十五州。晋武帝从原凉州中分出了秦州,从益州分出了梁州、宁州,从幽州分出了平州,共计十九州。晋惠帝分荆、扬置江州,晋怀帝分荆、江、广三州置湘州,最终得二十一州。西晋的诸侯王体制与前几朝有很大区别,虽然仍然有自己的封地,但是却不"就国",而是继续在朝廷任职。于是虽然各王在自己封地的权力与东汉、三国时一样,仅限于财政收入而无任何实权,但他们在朝廷掌握的政权兵权却成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日渐权大的诸王引起了"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灭亡。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偏安江左,宋、齐、梁、

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宁,正如《宋书·州郡志》所说的:"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等。"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南北朝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朝宋、齐时增至20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是吴国的16倍。南北朝(北魏、南齐)行政区划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440年)有实州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38州,太和末年则达80余州。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方的州竟达211个。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380余个。真是"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隋朝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隋朝行政区划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罢天下郡",改变了存在近700年的州郡县体系。隋炀帝登基后,并省了一部分州,并且很快在大业三年(607年)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隋朝实际实行州县

二级制的时间略长于郡县二级制,但是由于此后《隋书》记录的是隋炀帝改制后的郡县情况,隋文帝的州县体系的很多细节已经遗失。虽然隋朝实行的是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与西汉的架构,但是实际天下的郡数已经远远超过了秦时的36郡、48郡,达到了鼎盛时期的190郡,朝廷并无法同时高效管辖近两百个一级行政单位。隋朝行政区划随着王朝灭亡后,后继的唐朝、北宋等逐渐又提出了"道"、"路"作为新的一级区划,恢复三级制。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但是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

古代--道路时期唐朝唐高祖建国后,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唐朝行政区划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进一步分成了十五个道,各道置采访使,仿照西汉的刺史制度,只起监察性的作用。但是不久之后,即发生了天宝之乱,原本只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被广泛用于全国,节度使一般被授予州刺史,于是同时掌握本州甚至邻州的军政权力,而且其辖区也成为"道",或称"藩镇",成为有实际权力的一级非正式行政区划。相对东汉末年有的州辖一百多个县的情况,唐朝州的范围大幅缩

减到几个或十几个县的范围。此外,许多原来汉晋时的州治所在县,则沿用了原来州的名称,反而其本来的县名逐渐不为人所熟知,如彭城成为了徐州、信都成了冀州、昌邑成了兖州、江陵成了荆州等等。同时,许多从秦汉朝甚至春秋战国时代便长期使用的郡名地名,也从此历史不再使用,如琅玡、弘农、上党等。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督府与都护府,但是都督府由于都督权力太大,在设立后又撤除。最早设府是在开元元年(713年),玄宗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以后,设置和改置的府增多,成为唐朝行政区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单位。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6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的州(府、郡)和县分级,其中州最多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共七等,县则分为京(赤)、畿(望)、上、中、中下、下。各级行政区按照级别的不同,其官吏级别、人数等建制都有所不同。宋朝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割据国家均沿用唐朝行政区划,未有变革。唐中叶后,道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所辖之地虽不少称道,但道制行政区划已混乱不堪,这为宋代改革为路制准备了条件。北宋和辽国行政区划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

(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辽国金国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军、城),309县。"辽"全境一级行政区分5个道,每个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道下设府、州、军、城4种政区,为同一级别。南宋和金国行政区划辽袭唐制,将全国分为5道(亦称为5路),每道(路)有一个政治中心称府,建有京号,并以京号命道,合称五京道(或五京路):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

南京道、西京道。金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西夏等为其属国。金采宋制,曾分境内为17路、20路,分别置于皇统二年(1142年)和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20路为中都路、上京路、咸平路、东京路、北京路、临潢府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西京路、南京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河东北路、河东南路、京兆府路、凤翔路、鄜延路、庆原路、临洮路。泰和五年(1205年)金章宗并临潢路于北京路,是为19路。路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泰和五年时,金国境内有府、州179,县683。古代--行省时期元朝自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省名起源甚早,魏晋时期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枢要署,不直辖地方。隋文帝于开皇八年(588年)伐陈,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但不久即废。金入主中原之初,曾出现过行省制度,在外地设立行尚书省,但为时短暂。蒙古人兴起之后,仿金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一方面将尚书省并为中书省,总理朝政;另一方面,在地方设立若干行中书省,作为朝廷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它最初是一种临时设置,并只管军事,后演变为兼管民政,其长官也由中央官吏演变为地方官吏。期间从伐金到灭宋,历经70余年,平宋以后成了元朝的行政区划单位。元

朝行政区划元英宗至治时(1321-1322年),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中书省为中央机构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称都省、腹里,包括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内蒙的部分地区。十一行中书省为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征东。其中,征东行省即高丽国,行省负责人由高丽王兼,性质与内地行省不同,所以也有人认为只有10个行中书省。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当时与路平级的直隶州、直隶府为数不少。另外,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为数不多,都在边境少数民族的区域内置设。军有直隶于行省的,也有归路统辖的;安抚司都直隶于路。元代在一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下,置路185,府33,州559,军4,安抚司15,县1127。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初为总制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明朝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基本上保留了

元代的行省制,只在洪武元年(1368年)废元中书省,辖境分属河南行省和山东行省;同时改江南行中书省为中书省,以示国都所在。但元的行省制在元末已出现混乱,不全面改革整顿已难以维持国家权力,于是在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改革元代行省制度,宣布最大的行政区划是布政使司,由布政使总一省的行政大权,其性质仍同行省,因此习惯上还称为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为加强皇权,罢中书省,六部直属皇帝,原中书省所辖的地区也归六部,名为直隶。于是,把当时国都所在的应天府(治所在今南京市),即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的地区改称直隶,也称京师。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顺天府(治所在今北京市),旋即将今北京、天津二市和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改称为直隶(即京师),而原直隶改称南直隶,又称南京。明朝行政区划自宣德三年(1428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布政使司。两京是京师(即北直隶)和南京(即南直隶);13布政使司简称13司,俗称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因习惯上也称一个直隶区为一省,所以又有15省之说。明朝与今名称虽大部相同,但所辖地域有相当差别,不宜以今天的行政区划倒推。另外,明朝在1406年至1427年间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后被废;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湖安抚司,号为"东都",后郑经改东都为东

宁,并于承天府之上再设东宁总制府。清朝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顺治仍沿用明制15布政使司,只是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15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为陕西、甘肃两省,全国共为18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和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以及由中央理藩院直接管辖的内蒙古盟旗,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清光绪十年(1884年)置新疆省,十三年(1887年)建台湾省,三十三年(1907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加上内地18省共为23省。因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所以史称22省。清朝的22省,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清朝行政区划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

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所不同的有以下几点:(1)增加了行政区划单位--厅。这是清代在新开发地区所设置的区划单位,有直隶厅和散厅之分,直隶厅与府、直隶州平行,直隶于省,绝大多数不领县;散厅隶属于府,与散州、县相平行,成为最基层的行政区划单位。(2)在元、明两代不论是直

隶州,还是散州,一般均领县。在清代省辖的直隶州才领县,而府辖的州则不领县。(3)元、明两代的行政区划系统都是由三级和四级系统混合组成,并以省-府-州-县的四级体系为基本的系统。在清代则是三级行政区划系统,且以省-府-县和省-直隶州-县为主。(4)在边远辖区和省,除了在部分农业区设置府、州、县外,在内蒙古、外蒙古、新疆、青海以及东北的奉天、吉林和黑龙江,建立盟、旗行政区划单位。盟相当于内地的府,旗相当于内地的县。在西藏则设立营。民国中华民国建国初期,承袭清朝旧制。不同之处在于废除府,将所有不管县的州、厅全改为县,1914年时在省县之间设置93个道。当时的省份依当时顺序排列,有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22省。北洋政府在22个省之外设了京兆地方、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几个特别区域,西藏、外蒙古、青海3个地方,另保留阿尔泰、塔尔巴哈台、伊牦3地区(后均并入新疆省)。民国行政区划1928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废除了道,另外设立了专署(即行政督察区),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一个专署管理十几个县。国民政府北伐后,改直隶、奉天2省为河北、辽宁,并京兆特别区入河北,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宁夏、青海改建为6个省(川边特别区改建西康省),总计28个省,另外加上西藏、蒙古2个

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回的东省特别区、威海卫行政区。国民政府并设立特别市(即直辖市),先后设置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武汉(后改名为汉口)、广州(后降为省辖市,抗战胜利后再升格)、西京(后降为省辖市,抗战胜利后改称西安并再升格)、重庆(抗战时期设置)等9个特别市。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将原东北三省根据满洲国时期的行政区划改划分成东北九省,增设辽北、安东、合江、松江、嫩江、兴安等6省及沈阳、大连、哈尔滨等3个直辖市。对日抗战的胜利,使中华民国政府收复台湾,成为35

行省之一。中华民国政府并将海南岛设立海南特别行政区,作为建省之准备。现代变更(省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6大行政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中南)和一个中央直属行政单位,总共有30省、1自治区、12直辖市、5行署区、1地方、1地区。1950年,撤销旅大行署区,设立旅大市,并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撤销四川省,设立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1952年,撤销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设立政务院华北行政委员会。并将原来的大行政区改称为行政委员会。撤销了行署区的建制,恢复为原来的省。撤销平原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南、山东二省。撤销察哈尔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北、山西二省。直辖南京市改为江苏省辖市。1953年,吉林省的长春市和松江省的哈尔滨市升为直辖市。总计6大

行政区,下辖30省、1自治区、14直辖市、1地方、1地区。1954年,撤销6大行政委员会,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单位变为省。撤销辽东、辽西二省,恢复辽宁省。撤销松江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黑龙江省。撤销宁夏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甘肃省。撤销绥远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内蒙古。总计26省、1自治区、3直辖市、1地方、1地区。1955年7月30日,撤销热河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河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四川省。1955年10月1日,撤销新疆省,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昌都地区划其管辖。1958年3月5日,撤销广西省,正式设立广西僮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从甘肃省划出部分区域,正式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2月11日,中央直辖的天津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总计22省、4自治区、2直辖市、1筹备委员会。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65年10月12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1967年1

月2日,河北省天津市重新升为中央直辖市,总计22省、5自治区、3直辖市共计30省级行政区。1988年4月13日,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1997年3月14日,四川省重庆市重新升为中央直辖市,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1997年7月1日,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

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自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主权移交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一级行政区,之后数量一直稳定不变。

关于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报告 篇一: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以河北为例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以河北省为例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14人文地理学王波涛学号: 20XX020835 引言: 新华网巴黎12月17日电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17日投票通过行政区划改革议案。根据议案,法国将从20XX 年1月1日起把本土22个大区合并为13个超级大区。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一份公报中指出,合并后的大区将拥有足够实力实施重大项目,提供更好服务。法国希望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所以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面临着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与优化。再看一下山东省近期的行政区划调整: 20XX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XX]115号)同意:一、撤

销济宁市市中区、任城区,设立新的济宁市任城区,以原市中区、任城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任城区的行政区域。新设任城区人民政府驻阜桥街道太白中路4号。二、撤销兖州市,设立济宁市兖州区,以原兖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兖州区的行政区域。兖州区人民政府驻龙桥街道九州中路99号。 20XX年1月8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山东省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的批复》(民函[20XX]6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 ◎20XX年1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字[20XX]19号)同意将岚山区后村镇划归东港区管辖。 20XX年1月2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 [20XX]13号):一、同意撤销县级文登市,设立威海市文登区,以原文登市(不含汪疃镇、苘山镇)的行政区域为文登区的行政区域,文登区人民政府驻天福街道文山路30号。二、同意将原文登市的汪疃镇、苘山镇划归威海市环翠区管辖。 【2月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鲁政字[20XX]48号)】【3月18日威海市文登区正式挂牌成立】 ◎20XX年6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

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916021758.html, 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 作者:吴远军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1期 摘要: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治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划分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民族团结等大局问题。此文从行政区划意义写起,分析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及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行政区划;弊端;改革 有关行政区划的表述有很多种,《中国政区地理》一书中将其综合概括为:国家结构体系的安排。国家根据政权、经济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法规,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依一定原则将一个国家的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对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由上可看出行政区划具政治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历史性及区域性等特点。它应该对上层建筑做出贡献,不但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领导功能,还要服务于民,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因此可见,它在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地区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搞好行政区划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现行行政区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并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乡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全国乡镇总数37334个,其中:镇19883个。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乡级37334个。 二、中国现行行政区划的弊端

内蒙古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内蒙古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篇一: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 政;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具体方案是设立 1 都、 5 郡、37省、5自治区、2特;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 2、力求使新的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区共50个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即在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基础上,增设16个省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50个。

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 衡,区域版图完整紧凑 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辽宁、陕西等省区,人口较多,有几个大省的人口甚至超过了英、法等国,现将其进行拆分。按此方案调整后,各省份除江苏(5265万人)外人 口都保持在5000万人以下。现行行政区划中,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区面积过大或过于狭长,建议进行拆分。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现行区划也不尽合理,也应做出适度调整。按此方案进行调整后,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版图更加完整紧凑,各省级行政区域的长宽比例均不超过 3 :1。 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状排列,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使行政区内各市县到省会之间的距离都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这样就可以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最接近这种模型结构的是法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非大区级行政区划),我国由于幅员面积较大,各地自然及人文条件相差悬殊,不可能在全国应用这种区划模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仅在中原地区能够体现出这种模型结构(图见附件二)。 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交通、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基础上,也力求接近这种理想

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_特点与教育

通,面积小,海水浅,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影响,如渤海、波罗的海。 领海,内海完全处于所有国的主权下,非经该国允许他国船舶不得进入。其上空是领空的一部分,受该国主权管辖。外国飞机和其他航空器非经许可不得在其领空飞行,外国飞机特别是军用飞机,侵入一国领空是对该国主权的侵犯。 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是极其严重的对中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 51专属经济区 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定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在这种法律制度下,沿海国家享有对该海域的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养护的主权,并享有在海域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人工岛屿与其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的管辖权。其他国家则享有在海域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至1996年全世界有80个国家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中国沿海也申请有专属经济区。美军用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在中国沿海专属经济区上空。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国家在一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飞越自由,但该公约同时规定,在行使此自由时,应顾及和尊重沿海国的权利。美军侦察机的侦察行为明显违反该规定,早已超越了“飞越自由”的范畴。因此,美军无论是闯入我领空的事实还是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的非法行为,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更不要说在此范围内撞毁我军用飞机的嚣张霸道行径了。] 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特点 与教育 □张言顺(江苏省溧水县中学 211200) 一、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一)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时,国家表现为囊括诸侯与方国的一种国家联盟,诸侯与方国中是一些城邦及其附属的村落组成的小国,是拥有相当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商朝时,商王直接统治区域称内服,即王畿所在地,诸侯统治区域叫外服。外服诸侯与商王是一种君臣关系,因此该地方行政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其中势力强大的外服诸侯称“方伯”。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度,是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并有宗法制、礼乐制等相配套。地方基层行政区划则实行乡遂制:在国都内及其近郊划分若干乡,乡下设五州一乡、五党一州、五族一党、四闾一族、五比一闾、五家一比;在边远农村地区实行遂制,遂下设五县一遂、五鄙一县、五赞阝一鄙、四里一赞阝、五邻一里、五家一邻。通过乡遂制,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其影响直至春秋前期的地方行政体制———国鄙制,即在都城(国)实行乡制、在鄙野(鄙)按遂制组织。 以上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中央管理地方的最初原则———分封制。封疆之内,由于各诸侯、邦国相对独立,政区间的层级关系并不明晰,各政区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界线,因此是不完善的,为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的初创时期。而西周时地方基层行政体制即乡遂制则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成为后世基层组织的蓝本。 (二)封建社会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形成本国的君主专制集权制,郡县制逐渐形成。县出现于秦、晋、楚等国,由君主直属;郡出现于春秋晚期的晋国,主要设在边地,地位比县要低。战国时期,各国交往频繁,边境之地“郡”的地位陡然上升,并在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里下按什伍组编居民。 郡县制与中央集权制相适应,深刻影响了秦朝一统时期。秦郡共36个,西汉中期郡数目超过100个,于是汉武帝设立了监督郡守相的州刺史,并将全国分为13个部州。从东汉末年起,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从而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州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中央集权要求、成为地方割据 ? 3 2 ?  中国地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1No.7~8  网络信息★★ 石嘴山市确定“十五”环保目标 今后石嘴山市将以治理大气污染为着力点,提高污染治理整体水平,重点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等突出问题。在全市实施“蓝天”、 “清水”、 “绿色”三大环境保护工程,共98个子项目。力争用5年时间使城市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面貌有明显改善,用10年时间建成全国环保模范城市。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现行的地级行政区域的边界为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6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6个民族自治省和44个省等58个省级行政单位。省级-----县级-----乡镇。 (一)全国设58个省、民族自治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直辖市、省、民族自治省下辖县、民族自治县,个数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报中央批准,原则不超过25个; (三)县、民族自治县下辖乡、镇、民族自治乡,个数由县、民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报省、民族自治省、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备案,原则不超过10个; (四)原来的乡镇体制撤消,执行乡村自治:乡、镇、民族自治乡只设“XX县驻XX乡镇联合工作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四名,分别分管党政人武及农村选举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该小组的组长即为该乡镇的负责人;成立乡镇实业集团,组长为集团董事长兼集团党委书记,分管纪检的副组长为集团监事会主席兼党委纪委书记,集团总经理必须向社会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现在乡镇所具有的七站八所等机构一律对口垂直管理! (五)乡辖若干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镇辖若干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 注: 1、全国行政区划的名称不得出现“省、民族自治省、直辖市、县、民族自治县、乡、民族自治乡、镇”以外的任何名称。 2、联合工作小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均为县委县政府的公务员,在县委县政府里享受俸禄;实业集团的中层干部以下(含中层干部)的工作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在集团享受俸禄。联合工作小组和实业集团的人员不得交叉任职!组长和纪检副组长除外! 3、撤消原来的街道体制! 4、改革后地级行政区的名称可以保留。 详细的省级单位名称如下: 华北地区(8个): 北京市(原北京市、天津市、廊坊市组成) 河北省(原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组成) 燕山省(原承德市、张家口市组成)

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中国行政区划的划界原则

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中国行政区划的划界原则 边界的概念也是随着行政区划的产生而出现了的。西周的分封,所建立的是据点式的城邦国家。星罗棋布的邦国呈点状分布,各国之间存在大块无主的土地和田野,并无明确的边界。这种情况即使在中原地带也不例外,例如宋郑之间直到春秋末期,还有隙地六邑,两国都未曾占有,这时距两国初封已有整整600年之久了。 又如,公元前672年,秦国出兵攻打郑国,中途经过晋、周(周天子直属区)二国,如入无人之境。不但晋、周不加干涉,郑国也没有得到一点消息,直到临近郑国边境,才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急中生智,赶忙以犒军的名义稳住秦军,一面派人回国通知,做好战备,才避免了遭到突然袭击的厄运。这个故事也说明在当时,列国之间存在着大量隙地是很正常的现象。 战国时期,边界的概念已经完全形成,城邦国家已经转化为领土国家。当时,各国之间攻城略地,目的就是扩大自己的疆域,边界概念自然十分明确。 与列国之间边界概念形成同步,郡、县之间也一样有边界产生。郡既建在边地,与他国相接,则分段来看,国界也包含着郡界,更小的分段就是县界。在列国内部,由于生产日进,土地日辟,城邑与城邑之间的空地也随之消失,郡与郡之间,县与县之间也有了明确的界限。到了汉代,连田畴阡陌都要画到地图上,以作为划界的依据。 这时就产生了如何划界的问题。在战国七国争雄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突出,因为战争频繁,国界经常变动,疆域时伸时缩,通常国与国之间,郡县与郡县之间,就直观地以山川为界。而且当时郡县制正在形成,也来不及设计完善的划界规则。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天下为36郡,如何划定行政区域界线的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但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政权统治的基础,政区边界的划定也要注意使政区与地理环境一致。在这两种思想的指导下,就出现了犬牙相入和山川形便两条相互对立的划界原则。 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条原则是同时并用的,开始是以山川形便为主、犬牙相入为辅,但越到后来,犬牙相入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点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愈来愈紧,中央集权程度愈来愈强的客观事实。 山川形便原则的运用 山川形便的意思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 山川形便的原则是最自然最直观的原则,所谓“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正是表明了山川对于政区的重要标志作用。尤其在高山大川两边的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貌、气候和土壤,形成不同类型的农业区,也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 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礼记·王制》中说:“广谷大川易制,民生其间者易俗。”因此,采用山川形便的原则意味着政区的划分是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一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高山大川除了造成地域上的差异外,在古代又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障碍,因此以山川为界是世界各文明古国的通行原则。只有近代形成的移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非洲的殖民地,才不顾山川之隔而以经纬度作为划分州界、县界和国界的依据,使得大部分国州县界都是横平竖直的几何线条。但即便如此,以山川为界的原则也没有完全丢弃,美国东部13州的界限就是明证。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中国 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2、力求使新的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区共50个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即在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基础上,增设16个省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50个。 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衡,区域版图完整紧凑。

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辽宁、陕西等省区,人口较多,有几个大省的人口甚至超过了英、法等国,现将其进行拆分。按此方案调整后,各省份除江苏(5265万人)外人口都保持在5000万人以下。现行行政区划中,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区面积过大或过于狭长,建议进行拆分。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现行区划也不尽合理,也应做出适度调整。按此方案进行调整后,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版图更加完整紧凑,各省级行政区域的长宽比例均不超过3∶1。 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状排列,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使行政区内各市县到省会之间的距离都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这样就可以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最接近这种模型结构的是法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非大区级行政区划),我国由于幅员面积较大,各地自然及人文条件相差悬殊,不可能在全国应用这种区划模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仅在中原地区能够体现出这种模型结构(图见附件二)。 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交通、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基础上,也力求接近这种理想的蜂窝状区划结构。从建议方案地图中可以看到,中原地区各省(黄河长江下游及南部沿海地区)基本呈蜂窝状排列,而且都能以一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个高度结合的综合经济地域(图见附件三)。

试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上)

摘要:行政区划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制度。在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可能启动的背景下,有必要认真研究改革的原则。笔者在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以及坚持平衡和发展为改革核心等因素的基础上,认为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有三个,即区域平衡、经济发展和历史传统;依据此三原则,对中国的省、市、县等地方建制可做出大的调整。 关键词:行政区划改革,原则,基础,内容,实施 所谓行政区划,一般而言是指一国的统治阶级为了更好的统治和管理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诸如经济、文化、政治等将本国的领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区域的一项国家制度。我国著名的行政管理学学者夏书章教授认为,行政区划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各领域、各部门的专家、学者通力合作是完全必要的。笔者认为行政区划和一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密切相关,前者以后者为依据,并且是对后者的确认和体现。从此种意义上说,行政区划属于国家形式问题,而国家形式问题的研究对于“国家”等宪法的基石范畴的研究又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行政区划是重要的宪法问题。但是宪法学界似乎对该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此开展的研究并不太多。当然,行政区划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一篇文章里面根本无法全面说清楚,笔者只是在中国有可能在近期启动行政区划改革的背景下,就行政区改革的原则这样一个“小”问题略抒己见,以期能抛砖引玉。依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原则之“基础” 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决不能凭空产生,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提出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只有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才会使得我们提出的原则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行政区划改革原则的提出必须基于中国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前提。 如前所述,国家结构形式对行政区划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我们 知道,对一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起决定作用的是历史和民族因素。一般而言,国家统一的历史长而且在本国历史中占主导地位,那么该国就会采取单一制,如法国。另外,单一民族国家多采取单一制,如日本;多民族国家,如果民族关系简单、融洽也往往采取单一制。就中国而言,不管是从历史因素还是从民族因素考虑,都应当采取单一制。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的行政区划有本质的不同。单一制国家多是中央集权制,行政区划的主导权在中央;联邦制国家多是地方分权制,在进行行政区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地方的意志和利益。笔者认为,中国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不会改变,所以行政区划的改革也只能是在此前提下进行。 但是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本质上不改变,并不是说没有任何新的元素注入。我们应当注意到在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上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有学者们认为的在一些传统上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而在一些传统上中央集权程度较高的国家则逐渐加强地方分权。中国是世界国家大组织中的一员,而且与世界接轨是我们现在的主要指导思想;而且中国毕竟是56个民族的国家,民族之间的差别客观存在,同时中国疆域辽阔,区域差别很大,不可能像单一民族的小国那样实行单一制,所以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要注入新的元素。

中国的行政区划.doc

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的设置和划分原则,掌握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2.在学习省级行政区的知识中,教会学生正确记忆地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记忆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掌握省级行政区知识的重要性,用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重点和难点掌握我国33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分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 教具中国政区挂图、各省级行政区单独的轮廓图板(教师自制)、投影片:我国行政区划表、中国政区简图及31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简称对照表。 课时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的行政区划 1.行政区划的原则 2.三级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往往要将国土划分成若干地区,这就是行政区。我国地域广阔,当然更需要划分行政区了。了解我国行政区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所必须的基础知识,而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在填写我们自己家庭住址时就要用到。 [练习] 指导学生填写课本第5页的表。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一、我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我国行政区划”表,并说明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 [教师归纳] 我国行政区划的特点是: 1.主要采用三级行政区; 2.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民族自治地区; 3.除三级行政区外,根据特殊需要,还设立特别行政区。 [过渡] 在上述各种行政区中,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级行政区是最重要的,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经常用到的,是我们在中国地理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同学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名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以河北为例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以河北为例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以河北省为例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14人文地理学 王波涛学号:2014020835 引言: 新华网巴黎12月17日电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17日投票通过行政区划改革议案。根据议案,法国将从2016年1月1日起把本土22个大区合并为13个超级大区。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一份公报中指出,合并后的大区将拥有足够实力实施重大项目,提供更好服务。法国希望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简化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所以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面临着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与优化。 再看一下山东省近期的行政区划调整: 2013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3]115号)同意:一、撤销济宁市市中区、任城区,设立新的济宁市任城区,以原市中区、任城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任城区的行政区域。新设任城区人民政府驻阜桥街道太白中路4号。二、撤销兖州市,设立济宁市兖州区,以原兖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兖州区的行政区域。兖州区人民政府驻龙桥街道九州中路99号。 2014年1月8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山东省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的批复》(民函[2014]6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

◎2014年1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鲁政字[2014]19号)同意将岚山区后村镇划归东港区管辖。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3号):一、同意撤销县级文登市,设立威海市文登区,以原文登市(不含汪疃镇、苘山镇)的行政区域为文登区的行政区域,文登区人民政府驻天福街道文山路30号。二、同意将原文登市的汪疃镇、苘山镇划归威海市环翠区管辖。 【2月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鲁政字[2014]48号)】【3月18日威海市文登区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6月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国函[2014]71号)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滨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19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排序 一、照顾到历史习惯和分片汇总的需要,仍保留六个大区的概念,但大区不作为实体。 二、大区内按直辖市在前,区内各省、区基本按现行习惯排列,以便使已经积累的经济资料调整工作量减到最少限度。 三、香港、澳门、台湾排在全国最后。按照上述原则,新的排列顺序如下[2]: 1 北京市 2 天津市 3 河北省 4 山西省 5 内蒙古自治区 6 辽宁省 7 吉林省8 黑龙江省 9 上海市10 江苏省 11 浙江省12 安徽省 13 福建省14 江西省 15 山东省16 河南省 17 湖北省18 湖南省

19 广东省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21 海南省22 重庆市 23 四川省24 贵州省 25 云南省26 西藏自治区 27 陕西省28 甘肃省 29 青海省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2 香港特别行政区 33 澳门特别行政区34 台湾省 编辑本段分区 1、按地理划分:七大地理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注: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其中港澳两地因特殊性常单独列出为港澳台地区。 2、按经济划分:三大经济区 东部地区: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辽宁省(辽)、上海市(沪)、江苏省(苏)、浙江省(浙)、福建省(闽)、山东省(鲁)、广东省(粤)、海南省(琼)、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台湾省(台),共14个省、市、区。 中部地区:山西省(晋)、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安徽省(皖)、江西省(赣)、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共8个省、市、区。 西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重庆市(渝)、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西藏自治区(藏)、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青海省(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共12个省、市、区。 3、《中国统计年鉴》所涉及的区域划分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共10省(市);中部地区: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共6省;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区共50个 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即在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基础上,增设16个省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50个。 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衡,区域版图完整紧凑。 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辽宁、陕西等省区,人口较多,有几个大省的人口甚至超过了英、法等国,现将其进行拆分。按此方案调整后,各省份除江苏(5265万人)外人口都保持在5000万人以下。现行行政区划中,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区面积过大或过于狭长,建议进行拆分。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现行区划也不尽合理,也应做出适度调整。按此方案进行调整后,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版图更加完整紧凑,各省级行政区域的长宽比例均不超过3∶1。 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状排列,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使行政区内各市县到省会之间的距离都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这样就可以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最接近这种模型结构的是法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非大区级行政区划),我国由于幅员面积较大,各地自然及人文条件相差悬殊,不可能在全国应用这种区划模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仅在中原地区能够体现出这种模型结构(图见附件二)。 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交通、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基础上,也力求接近这种理想的蜂窝状区划结构。从建议方案地图中可以看到,中原地区各省(黄河长江下游及南部沿海地区)基本呈蜂窝状排列,而且都能以一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个高度结合的综合经济地域(图见附件三)。 2、力求使新的行政区划能够适应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此建议方案可使一个省级行政区以省会(首府)城市为中心、以其他中型城市为辅助、以现有铁路、公路及水运交通网络为框架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区域。同时适当缩小现有省级行政区的范围,减少省级行政区管辖市县的数量,为实行省县直辖创造条件。原有的省会城市均能较好地发挥地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全部保留作为新区划的省会。在原有省会城市的基础上,将齐齐哈尔、通辽、青岛、徐州、阜阳、襄樊、宜昌、桂林、兴宁、

中国行政区划明细

全国共4个省级直辖市,23个省,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晋)内蒙古自治区(蒙) 东北地区:辽宁省(辽)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 华东地区:上海市(沪)江苏省(苏)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省(闽)江西省(赣)山东省(鲁) 中南地区: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海南省(琼) 西南地区:重庆市(渝)四川省(川)贵州省(黔)云南省(滇)西藏自治区(藏) 西北地区:陕西省(陕)甘肃省(甘)青海省(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台湾省(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北京市(16市辖区,2县) 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 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15市辖区,3县)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河北省(11地级市;36市辖区,107县,6自治县,22县级市) 石家庄市(共6个市辖区,12县,5县级市) 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井陉县 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 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辛集市 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 唐山市(共6个市辖区,6个县,2个县级市)

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 遵化市迁安市 秦皇岛市(共3个市辖区,3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 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青龙满族自治县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 邯郸市(4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 邯山区丛台区复兴区峰峰矿区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 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武安市邢台市(2个市辖区,15个县,2个县级市) 桥东区桥西区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 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南宫市沙河市 保定市(3个市辖区,18个县,4个县级市) 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 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 高碑店市 张家口市(4个市辖区,12个县) 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 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市(3个市辖区,5个县,3个民族自治县) 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2个市辖区,9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4个县级市) 新华区运河区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 廊坊市(2个市辖区,5个县,1个民族自治县,2个市) 安次区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霸州市三河市 衡水市(1个市辖区,8个县,2个县级市) 桃城区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冀州市深州市 山西省(11地级市;23市辖区,85县,11县级市)

20XX年中国行政区划变更调整情况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XX年中国行政区划变更调整情况 篇一: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具体方案是设立 1 都、 5 郡、37省、5自治区、2特;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 2、力求使新的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区共50个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即在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基础上,增设16个省

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50个。 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衡,区域版图完整紧凑。 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辽宁、陕西等省区,人口较多,有几个大省的人口甚至超过了英、法等国,现将其进行拆分。按此方案调整后,各省份 除江苏(5265万人)外人口都保持在5000万人以下。现行行政区划中,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区面积过大或过于狭长,建议进行拆分。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现行区划也不尽合理,也应做出适度调整。按此方案进行调整后,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版图更加完整紧凑,各省级行政区域的长宽比例均不超过3∶1。 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状排列,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使行政区内各市县到省会之间的距离都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这样就可以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最接近这种模型结构的是法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非大区级行政区划),我国由于幅员面积较大,各地自然及人文条件相差悬殊,不可能在全国应用这种区划模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

中国2013最新行政区划

中国2013最新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4月8日中国一共辖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88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3个盟15个地区30个自治州857个市辖区369个县级市1456个县117个自治县49旗3自治旗1林区1特区 (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332个地级行政单位2853个县级行政单位) ----------------------------- 北京市(14市辖区2县=16): 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 天津市(13市辖区3县=16):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滨海新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上海市(16市辖区1县=17):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县---------------------------------------------- 重庆市(19市辖区15县4自治县=38):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

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河北省(11地级市=11,36市辖区22县级市108县6自治县=172)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井陉矿区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平山县井陉县栾城县正定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赵县赞皇县深泽县无极县元氏县 唐山市:路北区路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遵化市迁安市迁西县滦南县玉田县唐海县乐亭县滦县 邯郸市: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峰峰矿区武安市邯郸县永年县曲周县馆陶县魏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鸡泽县邱县广平县肥乡县临漳县磁县 邢台市:桥东区桥西区南宫市沙河市邢台县柏乡县任县清河县宁晋县威县隆尧县临城县广宗县临西县内丘县平乡县巨鹿县新河县南和县 保定市:新市区南市区北市区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隆化县平泉县滦平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沧县青县献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孟村回族自治县廊坊市:广阳区安次区霸州市三河市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市深州市饶阳县枣强县故城县阜城县安平县武邑县景县武强县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设置41分省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设置41分省方案 为了促进区域发展,调整地区局部资源分布不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结合国情需要考虑,将现有行政资源划分从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增加7个省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41个。包括:4个直辖市、3个特别行政区、8个自治区、26个省(含4个特别市)。 特别市:行政区划管辖权归属省;赋予中央直辖市所具备的特权。由在没有设立中央直辖市的行政大区中,对具备国家级中心城市条件或国家战略需要的省会城市,可升格成为特别市(同直辖市级别)。因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具备直辖市申请条件的城市多为地区传统的老牌大区中心城市,同时也是省会城市;且将这些省会城市特别市的设置,可避免省会城市申请直辖市后还要面临原省的分拆和地方资源的重新分配、新省会的培养。 一、考虑地区经济发展重心,增加直辖市、特别市的数量 中国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大区。且只有华北、华东、西南设置了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4个。为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因各地区符合直辖条件的城市多为省会城市,所以可以赋予这样的省会城市为特别市,相当于中央直辖市,行政权归省属;原有直辖市的地区不再增设。将按照在经济总量在全国靠前、交通发达,区位优越、经济辐射强等各方面标准靠前的重点城市升格为特别市或中央直辖市。那么这样的城市有: 华北地区: 北京市:已是直辖市 天津市:已是直辖市 东北地区: 沈阳市:东北地区的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适合升格为特别市。 华东地区: 上海市:已是直辖市 华中地区: 武汉市:中部地区首强,已经是传统的中部中心城市,且也做过直辖市,经济规模大,辐射及带动力强度大。区位优势好,应将其升格为特别市。 华南地区: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 一、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 虽然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尤其是以下这5个“不能适应”的问题。 1.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新城新区发展的需要 2.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需要 3.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城市空间管控的需要 4.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县域自主发展的需要 5.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立足更大空间尺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的改革思路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迈向新时代的改革应该着眼于解决现实的突出问题,从以下 6 个改革方向精准发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一)因势利导启动新城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试点 1.建立新城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体制。 2.促进行政区与城市功能区有机融合。 (二)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园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我国绝大多数的产业园区现阶段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腾退纳新亟须园区发展功能调整,不宜继续停留于产业发展功能,而需要建立相应的城市配套功能。具体而言,主要的思路是: 1.支持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产业园区设立行政新区。 2.探索设立功能型、分散布局的产业发展功能区。 3.撤并衰退的城区老工业区。 (三)从行政区划调整入手,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空间治理

1.撤并中心城区,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2.合理调整郊区和远郊区行政区划,承接城市非核心功能分散疏解。 3.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方法指导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行政区 划调整。 (四)有保有压,调整撤县(市)设区审批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撤县设区和撤市设区审批政策争议较大,为此,我国民政部门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对现行的审批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稳妥有序推进撤县设区。 2.暂停县级市撤市设区。 (五)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城市 目前,尽管我国已启动了新一轮的“县改市”工作,有相当一批的县积极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撤县设市,但并非都有机会获得批准。因此,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维护国家边境安全等方面统筹考虑,应坚持条件成熟一个、批准一个,分类推进“县改市”和“镇改市”工作。 1.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县设为县级市。 2.支持边境地区条件较好的县设为县级市。 3.支持产业较强的乡镇设为县级市。 (六)稳妥开展产业合作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试点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与区域协同发展中,为了解决共同发展、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和利益共享等问题,我国民政部门要积极转变行政区划管理职能,从单纯的行政审批变为制度安排和权利受让,积极探索以产业合作区为主的行政区划调整试点。 1.支持行政毗邻地区建设跨行政区的产业合作区。 2.探索建立飞地型产业合作区行政区划调整机制。 三、启示 在国家区域治理需要和地放政绩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行政区划的调整频率越来越多,行政区划改革在适应和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在与政府职能关系的协调上,行政区划改革调整会陷入政府内部职能与体制差异、城市公共权力如何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