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与绘画》教案1(川教版七年级下)

《书法与绘画》教案1(川教版七年级下)

《书法与绘画》教案1(川教版七年级下)
《书法与绘画》教案1(川教版七年级下)

第7课书法与绘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书法和绘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学习中我们要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这一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节艺术欣赏课,对老师来说,要求较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故对本课内容的教学应以直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可采用艺术欣赏的形式,使学生在书法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中掌握知识,分析特点,陶冶情操,提高能力,一般书画大家都有很多逸事趣味,可以从此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唐朝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宋代苏轼、黄庭坚,元朝赵孟頫的书法特点。

②了解唐朝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内容。

③通过学习,掌握书法、绘画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图片,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④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我国书法、绘画艺术的表格,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归纳不同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②指导学生临摹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从中体会各书法家书法特点。

③帮助学生设计表格,综合归纳这一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情操。

②通过了解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③通过了解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开拓创新。

三、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①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②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特点。

难点:

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书法和绘画的艺术修养,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学习这方面内容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突破:

本课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和绘画成就,头绪繁多,教学中可通过列表归纳的方面,使知识更具条理化,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所学的知识。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书法和绘画的专业知识,在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可采用观看图片对比,临摹书法作品,书法绘画爱好者讲解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让学生作评价。

把各个朝代的书法家做一个比较并让学生观看其作品。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作品特点是什么?

楷书讲究形式、严格规范、形成了颜体和柳体,成为千年楷模、书法正统。

二、绘画

1、人物画

我们来看唐代的人物画,请同学门说出其代表作者作品和他们绘画的各自的特点。

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回答: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的画主要是故事画,线条坚实,设色重。有立体感和空间感以及真实感。其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的作品:笔势迅疾飞动,线条疏落但是神气灌注,实现了线瞄技巧的革新。被成为“画圣”其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盛唐以后,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题材大大开阔,画法也有新的创造,人物画开始以世俗生活为内容,山水画也日益兴盛起来。最有成就的画家是吴道玄(又名吴道子),他是画工出身,对人物画和山水画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画圣”之称,现存的《送子天王图》,据说就是他的作品。在画法技巧上,吴道玄在传统的兰叶描和西域的铁线描之外,创造出一种莼菜条的笔法。他还发展了梁朝张僧繇用的晕染法(即凹凸法),于焦墨痕中,别施彩色,微分深浅,使画富有立体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以画金碧山水著名,设色绚丽,描绘工细,景物逼真,是山水画北派之祖。诗人王维首创水墨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精炼、淡雅,富有诗意,为山水画南派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

被喻为“画圣”的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是一个高产画家,据说他的作品寺廊壁画便有300余堵,有记录的卷轴画100多件,其中以佛教、道教题材为多,另有山水、

花鸟、走兽等。吴道子用笔起伏变化,气势雄峻而疏朗,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力量。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年)是人物画的繁盛时期。唐代中期,政权稳定,经济富足,贵族间的享乐风气十分盛行,以至最终发展影响到美术行业。擅长描绘宫廷女性的张萱和周?P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正是这二位画家将人物画的表现转向现实生活,他们是贵族女性风俗画的先驱,对以后中国仕女画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

2、山水画

元代绘画在唐,五代,宋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发展,特点是取消了画院制度,文人画兴起,人物画相对减少。绘画注重诗书画的结合,舍形取神,简逸为上,重视情感的发挥,审美趣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山水方面,初期的钱选,赵子昂,高克恭等对唐,五代,宋以来的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元末四大家出现,在赵子昂的基础上又个具特色和创造,以简练超脱的手法,把中国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明清的影响极大。元代山水画家还有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孙君泽,盛懋,陆广,马琬,陈汝言,方从义等,还有工楼台界画的王振鹏,李容瑾,夏永,朱玉等。人物画的画家有刘贯道,何澄,钱选,赵子昂,任仁发,周朗,颜辉,张渥,卫九鼎,王绎等。花鸟画以梅兰竹石为主体的文人画广泛流行,讲求自然和笔墨情趣。许多山水画家也兼擅水墨花鸟和梅兰竹石。著名画家有钱选,陈琳,王渊,张中,李息斋,赵子昂.柯九思,吴镇,顾安,倪瓒,张逊,邹复雷,王冕等。

3、花鸟画

唐朝还有许多长于画花鸟禽兽的画家,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韩滉、戴嵩画牛,都著称于世。

教师小结:寺院、石窟和陵墓中的壁画,是唐朝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敦煌千佛洞的壁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空前的,其题材虽以佛经故事为主,但也大量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如耕地、收获、拉纤、伐木、射猎以及角抵、乐舞等。那些供养人画,更是当时历史的写真。这些壁画的无名作者

用生动的笔调,描绘出当时的现实生活,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壁画中的飞天,窟顶的藻井图案,也是富有独创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作业布置:练习册相关内容以及课后练习题

学:优$中;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f915527856.html,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课标: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⒈北京人的发现:1929年12月2日(20世纪20年代),一批中外学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出一个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关材料表明:70万年-20万年前,这种原始人类被定名为北京直 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这一发现,证明几十万年前华夏大地上有人类生活,中国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为我们破解人类起源之谜、研究人类演进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实证。周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⑴早期人类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男子的任务主要是渔猎,采集一般由妇女承担。 。一万多年前,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一些原始居民已经分别种植水稻和粟。一些居民开始饲养狗、猪、鸡等家禽家畜。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表明原始农业兴起。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人类获取食,标志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农耕文明时代。

课标: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⒈炎帝与黄帝的发明: ⑴传说炎帝姓姜,生活在黄河流域姜水一带。他发明耒耜[lěi sì],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发明陶器和医药[“神农尝百草”]。 ⑵传说黄帝姓姬,生活于黄河流域姬水一带,名叫轩辕。他发明了车船、弓箭、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创制历法。 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⑴形成: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黄帝在斗争中取得胜利,炎帝接受黄帝的领导,形成黄炎联盟。黄炎联盟在战胜蚩尤部落后进一步壮大。 ⑵发展: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与邻近的部落交往、交流和交融,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4课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课标: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⒈夏朝的建立与国家的产生: ⑴王位世袭制的开始:禹死后,启继位称王,从此,父子或兄弟相传,“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开始[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约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它的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⑴建立:约公元前16世纪,成汤在鸣条大败夏桀,夏朝灭亡,成汤灭夏后建立商朝。 ⑵迁都: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也称为殷或殷商。 ⑶盘庚迁殷的意义:①;②③ 的强盛打下了基础。 ⒊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在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后,建立了周朝,周朝前期以镐京为都城,历史上称为西周。 ⒋分封制的实质〗 ⑴分封的背景和目的: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和巩固周的统治。 ⑵分封的对象:周王的子弟、亲属、功臣和臣服的旧邦首领。 ⑷主要封国:鲁、齐、燕、晋、宋等。 ⑸分封制的积极作用:①分封制有利于捍卫周王朝的安宁,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扩大周的统治区域;②有利于开发所辖地区;③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

川教版9年级历史上册:《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教案(1)

第一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识记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代表人物但丁和达.芬奇及其代表作;识记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哥伦布等人的名字和新航路的路线;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对重大时间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新航路开辟的成功,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式;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二、难点: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的意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Powerpoint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法、启示法。 【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影片《达〃芬奇密码》片头和电影《哥伦布》里的插曲《航行》,让学 生从中获取达〃芬奇和哥伦布两个历史名人的有关信息,教师寻机过渡)达·芬奇和哥伦布都生活在14至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世界正在发生剧变的时期。在神学笼罩的黑暗统治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将会感受到新时代到来前夜欧洲思想文化变革的蓬勃朝气,领略到人类反封建神学、向自然挑战的无畏精神。(课件出示课题,引入新课)[来源:Z。xx。k. Com] 学习新课:[ (教师过渡)14世纪前后,随着手工工场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但欧洲仍处在封建教会的黑暗统治下,封建神学统治者人们的精神世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他们打着“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那么文艺复兴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其

川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题(精)

2011—2012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闭卷考试。本卷共有五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下表对应的答案框中。 1.小明假日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图1),头像还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请你帮助他判断这个头部复原像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2.仔细观察图2,可以判断图中的两个人物是 A .刘邦和项羽 B .秦孝公和商鞅 C .陈胜和吴广 D .汉武帝和董仲舒 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 的一组是 图1 图2

D A .祖冲之——《九章算术》 B .贾思勰——《齐民要术》 C .郦道元——《水经注》 D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4.“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一部史书的评价,这部史书的作者是 A .屈原 B .老子 C .司马迁 D .孔子 5.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夏朝、禹 B. 夏朝、启 C .商朝、汤 D. 商朝、武王 6.相传,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这一现象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主要得力于哪项技术的发明? A.丝织技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造纸术 7.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 .春秋和战国 B .秦朝和春秋 C .战国和三国 D .秦初和汉初 8.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十八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属于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9.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朝的政治法律制度不包括... A. 度量衡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度 D .皇帝制度 10.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11.在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听到“朕”这个专有名词。在封建社会里能够使用“朕”这一称谓的只能是 A .皇帝 B .丞相 C .诸侯 D .将军 12.某同学参观国家博物馆,该馆的镇馆之宝:一件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堪称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古青铜礼器深深吸引了他。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可能是 13. 晓明看到电视剧《封神榜》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个历史事件? A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B .商汤灭夏 C .盘庚迁殷 D .武王伐纣 14.南朝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建康,又被誉为“六朝古都”,是今天江苏的 A .南京 B .扬州 C .苏州 D .徐州 B A C D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1、秦朝的统一 时间:公元前221年 背景原因:主观原因: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 的国家;应用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统治者的个人作用; 客观原因:战乱中的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了民心;春秋以来的兼并战争,加快了统一 步伐。 过程:采取连横战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 掉韩、赵、魏、楚、燕、齐东方六国,实现统一。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巩固措施: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自称皇帝,中央置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经济:统一货币为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后来,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逐渐流行起来。 2、秦暴政的不表现: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繁重的役、兵役、残酷的刑罚、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3、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从此开始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后来刘邦率军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经过几十年的修养生息,汉武 帝刘彻在位时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 ②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目的:解决王国势力; ③经济:统一铸币为五铢钱,盐铁官营影响:加强了国家队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 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④军事上:北击匈奴,开发边疆,巩固国防。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管辖从进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辽阔地区;在滇控制区,汉武帝赐予滇王“滇王之印子”。 5、西域:狭义的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也指今天的新疆天山南 北地区。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的软件_川教版

第一课计算机的软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什么是软件,计算机为什么必须用软件? 2、软件基本分类(建议分两类即可) 3、为什么要用正版软件(什么是共享免费软件) 4、光盘使用常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软件 三、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使用正版软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设备组成,但有了这些设备,计算机就有了我们想要的功能了吗?我们来看一个演示 (准备两台配置相同的电脑,其中一台装入一种软件(以金山打字通为例,也可用其它软件),另一台不装。) 教师演示:两台计算机中一台可以使用金山打字通,而另一台不能。 提问:为什么两台完全一样的电脑,其中一台能使用金山打字通,而另一台不能?(需要安装软件)。今天,我来就来认识认识计算机的软件。 引入课题——《计算机的软件》 2、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软件 从上面的例子,同学们可以体会到,要让计算机正常工作,就需要为计算机安装软件,那么软件是什么呢?计算机为什么需要安装软件呢?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小游戏: 你能说说下面事物中什么和计算机硬件类似,什么和计算机软件类似吗?用线连一连。

二、软件的基本分类 1、出示Windows启动时图案,提问:你见过这样图案吗?你知道这是什么软件吗?你知道这个软件的作用吗?请阅读课文“操作系统”小节后回答。 你知道Windows操作系统先后有哪些“兄弟姐妹”吗?请在互联网上寻找答案。(探究活动4小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搜索引擎中查询) 2、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2小题) A、上网查一查,下面的软件有什么用途?WinRAR、ACDSee、金山词霸 B、上网查一查,如果我们希望电脑具有下列功能,可以使用什么软件?打字练习、听MP3音乐、制作幻灯片 想一想: A、这些软件的作用和操作系统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把这些软件叫做什么软件?阅读“应用软件”一小节 B、通过以上活动,我知道了:如果想让计算机做更多的事,就需要为计算机_________。 三、使用正版软件 1、阅读课文第三小节“大家都来使用正版软件”,说说判断一个软件是否是正版软件的依据是什么。 2、在小组内讨论下面行为是否正确。(探究活动3小题) A、小明从软件专卖店购买了一套正版软件。 B、小明把这套正版软件借给几个同学使用。 C、小明把自己的正版软件复制了几份软件,刻录成光盘送给同学们。 *3、在全班讨论(延伸): A、小明把自己购买的软件复制了一份用于防止软盘损坏。 A、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是否是正版软件。 B、在网上下载的软件是否是正版软件。 (关于学校使用软件的问题可参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二条因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等非商业性目的的需要对软件进行少量的复制,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使用时应当说明该软件的名称、开发者,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依本条例所享有的其他各项权利。该复制品使用完毕后应当妥善保管、收回或者销毁,不得用于其他目的或者向他人提供。) 4、光盘使用小常识 A、看看图1-3、图1-4、图1-5、图1-6,说说图中是怎样保护光盘的。 B、你还有什么保护光盘的好办法。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卷及答案(5套)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检测卷(1)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暑假期间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古城西安旅游参观。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看到的远古人类遗迹是( ) A.元谋人遗迹B.大汶口遗迹 C.半坡氏族遗迹D.河姆渡氏族遗迹 3.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B.尧C.舜D.禹 4.下列各项制度不符合西周情况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奴隶制D.分封制 5.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成都平原发现了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震惊世界。被称为( ) A.“殷墟”文化B.世界“第八大奇迹” C.“三星堆”文化D.“钟鼓之乐” 6.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晋文公B.齐桓公C.楚庄王D.秦穆公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周朝D.尧舜禹时期 8.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自( ) 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孙膑兵法》 9.下列有关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②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③著有《论语》一书④他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李白。此诗称颂的是( ) A.秦始皇B.齐桓公C.周武王D.汉武帝 12.“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对秦朝哪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 1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D.汉武帝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局面 14.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 ) A.重视人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统一铸造五铢钱D.削弱封国势力 15.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 1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深入漠北沉重打击了匈奴,使之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统帅这支军队的两位大将是( ) A.蒙田和李斯B.窦宪和窦固 C.卫青和霍去病D.张骞和班超 17.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部史学著作是( ) A.《史记》B.《汉书》C.《论语》D.《后汉书》 18.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 19.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仁政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20.北魏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鲜卑族B.匈奴族C.氐族D.羌族 2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B.《水经注》C.《兰亭序》D.《齐民要术》 22.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书圣”的是( ) A.顾恺之B.王羲之C.范缜D.张衡 23.下列成就中,不属于秦汉时期的是( ) A.张衡发明地动仪B.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 C.蔡伦改进造纸术D.郦道元写成《水经注》 2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保留一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 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 25.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他是( ) A.祖冲之B.刘徽C.贾思勰D.郦道元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26.“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请回答: ⑴“李太守”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3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川教版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案 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地点、距今时间、生产工具、农耕作物、建造房屋、原始的饲养业、手工业各是怎样的? 一.自学目标 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以他们为例说出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认识到他们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通过对河姆渡、半坡远古居民的了解,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增强民族意识。 3.知道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自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新石器”的含义。 难点: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所反映出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学与谈话 学法: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 四.自学指导: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的遗址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4分钟)。 【出示目标】:学生阅读或教师提示。 导学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后回答。 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完整版)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 册教案

第一课计算机资源管理

第二课文件和文件夹 一、目的: 1.了解文件、文件名及文件夹的概念; 2.了解计算机中文件的存放方式; 二、重点:文件、文件名、文件夹的概念及文件的存放; 三、难点:文件、文件名及文件夹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新授课,讲练结合,临控教学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我们的生活需要有组织的从事生产和劳动,如校园里的领导是校长,那么同学们就是接受管理的人员;这就好比我们的所学的“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是管理计算机的领导层,但是“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又是怎样管理好计算机里面的信息呢? 通过提问,挖掘学生的想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前热身 讨论:我们通过电脑来处理文章、表格、声音、图像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电脑中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所有的信息都是保存在存储介质上的,并且由“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进行管理。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的内容。 课件展示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概念; 明确:文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信息存储的基本单元,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信息的集合。而这些信息可以是一张图形、一幅图像、一系列数据、一段文字、一段声音、一帧动画等等。 3.教师展示五个文件:“班级规章制度.doc”、“我的学校.doc”、“同一首 歌.wav”、“童话.wav”、“我的照片.bmp”。 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总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课件展示文件名的组成 班级规章制度. doc 主文件名小圆点扩展名/后辍名 明确:主文件名和扩展名之间用小圆点“.”隔开,给文件命名时,一般是用文件的主题内容作为该文件的主文件名,以便查找和区别文件;文件的扩展名用来表示文件的类型。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课。好,请坐。 师:讲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首先,看这副图,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张图讲的是什么?举手回答。你可以根据他们的穿着、动作猜一猜他们在干什么。 师:看他们的穿着,黄色的很华丽整齐的服装,在看这些美女手中,都抱着花篮,她们肯定在举行某种盛大的仪式。除了她们,还有人在举行这项仪式,我们再看这两幅图,第一幅图上,横幅写着台湾各界黄帝陵谒组团,这个字读作ye,是祭拜的意思,其实这是讲,2005年5月6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祭祀黄帝陵和炎帝陵。 师:我们知道,现在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的怀抱,台湾亲民党主席来大陆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祀黄帝和炎帝,其实不止海峡两岸得人,在世界各地,很多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都会定期祭祀黄帝和炎帝,那黄帝和炎帝是距离我们现在约4000多年的历史人物,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要纪念他们呢?他们对历史有怎样的贡献?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doc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4 1.学生读教材,明确什么是三角贸易。明确:指欧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它们的路线形成三角形2.思考:三角贸易出现的背景:回答后明确: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向海外的殖民扩张,先后入侵美洲、非洲、亚洲地区。老师进一步补充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有关情况: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占有南美富饶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及莫桑比克、印度的果阿和第鸟岛、中国的澳门。西班牙占有的殖民地更广,占据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和东方的菲律宾。伴随着殖民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问的战争随之而起。经过近1个世纪的争夺,西班牙打败了葡萄牙,16世纪末,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后来英国、荷兰、法国也加入了殖民国家的行列。教材小字讲述了这时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掠夺土地、抢劫财物、屠杀和奴役当地居民、贩卖黑奴。3.概括三角贸易的内容和路线回答后明确:三角贸易的主要内容是黑奴贸易。在进行黑奴贸易的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将欧洲的商品输向非洲,换取非洲的黑奴,再将黑奴贩运到美洲,最后将美洲廉价的原料带回欧洲。其路线是:欧洲——非洲——美州——欧洲,其间欧洲殖民者赚取了至少是300%的利润。老师边讲解边出示下表: 4.讨论:三角贸易的影响,我们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话的含义?回答后明确:“三角贸易”的影响: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一方面,对于殖民者来说,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另一方面,对于殖民地来讲,是巨大的灾难。从这两个方

面综合来看,欧洲殖民者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对殖民地掠夺基础上的,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二、英国的殖民掠夺1.读教材,说说,英国是怎样夺得海上霸主地位的?明确:英国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与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发生了矛盾.先后发生了英西战争、三次英荷战争和英法殖民战争。通过这些战争,英国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中叶成为了海上霸主。都铎王朝统治时的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优越地位,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海外殖民扩张,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英国的国力。英国的劫掠,使西班牙损失惨重,西班牙决定远征英国。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一举击溃,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丧失了。荷兰原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566年,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后独立。荷兰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发达,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贸易,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人称荷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为了打破荷兰的海上优势地位,1651年颁布了《航海条例》,与荷兰发生尖锐冲突,从而引发了1652—1674年间的三次英荷战争。结果,荷兰被打败,它的海上霸主地位动摇,逐渐衰落下去,英国取得了海上控制权。法国16世纪就开始了殖民活动,路易十四改革后,法国一度成为欧洲的霸主,在北美、印度建立了殖民地。于是英法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发生了尖锐矛盾。自17xx年至1763年间,英法两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英国打败了法国,夺取了法国的一些殖民地。34567891011131415161718 1.学生读教材,明确什么是三角贸易。明确:指欧洲、美洲、非洲之间的贸易,它们的路线形成三角形2.思考:三角贸易出现的背景:回答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 初中历史教案 七年级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 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

川教版(2020)信息技术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奇妙的信息世界 第一节熊猫欢欢游四川 【教材分析】 本课是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掌握利用网络收集自己需要的图片、文字等信息的方法。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事物或景点,收集大量信息,运用掌握的知识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整理,再利用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更多的人清楚了解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生活在充满数字化产品的网络时代,大部分孩子对上网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通过初步掌握了运用浏览器浏览网站、搜索和下载各种资料的方法,但是对于如何合理灵活使用网络为自己服务还没有清楚的概念。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道多种搜集信息的方法。在收集和共享信息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 2、能用不同的方法把信息分类。 3、能够用汇总的方法整理信息。 4、通过有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便捷,培养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意识,培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获取与识别,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表达与共享。 难点:能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主题性研究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驱动、采取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和小组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信息素养。【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网络机房、多媒体课件、学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 教师播放四川美丽风光视频给学生看。 2. 你们知道四川有哪些名胜古迹?学生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 3. 你们了解这些名胜古迹吗?学生举手回答。 4. 教师总结后揭示课题:四川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她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多彩的民族风情。今天我们就和熊猫欢欢一起游四川,了解更多的有关四川的信息。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以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的兴趣。 展示课外知识储备,引起学生竞争意识。 二、信息获取与交流 1. 你想了解四川的哪些的信息?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选择一个大家意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三课 古代宗教教学设计 川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学习主题第三课古代宗教教 学设计川教版 【课标要求】 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创建的时间、创建者和经典,知道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理解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正确理解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教材(联系与三大宗教有关的前后知识)和相关的故事资料、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现象,分析三大宗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如何对待宗教信仰自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以政策、法律为准绳处理问题的能力。既肯定三大宗教早期的积极意义,又认识到其本身的非科学性,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宗教实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是人类对社会现实曲折的、幻想的、不科学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无神论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但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认识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思想和影响。 二、难点:三大宗教的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上网查找并整编《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关于三大宗教的故事,整编后的故事必须包含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创立的时间和创立者、基本教义、经典、传播概况;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感兴趣的图文宗教资料。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演法、读书指导法、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有关宗教的图片。 【流程预设】导入新课(2分钟)——学习新课(30分钟):1.激趣夯基;知识链接。分发三大宗教的故事资料——学生演讲故事——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的要求在课文和资料上收集有用信息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并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教义的异同,分析三大宗教的影响。2.畅所欲言、集智解惑。老师组织学生结合三大宗教的基本教义讨论:佛教和基督教本是下层人民的宗教,为什么后来发展成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维护统治的工具?为什么三大宗教能够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师生探究:既然宗教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那为什么中国政府还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你对宗教有何认识?——巩固新课(6分钟):1.打破沙罐问到底。2.活学活用,把戏过手。——作业(2分钟) 【教学过程】

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Vol.33No.5 M ay 2012 第33卷第5期2012年5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从中国书画艺术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是分不开的。中国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是外观或是深层的含义,都是典型的姊妹艺术。从甲骨文向上看,越来越多的符号既可以称其为图案,亦可以称其为文字,汉字中的象形字及绝大部分会意字,就是直接来自于简化的图案。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离不开线条,特别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的文字发展历程,从象形的图画逐渐发展到线条符号,然后又发展到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就是说,表形的文字在前,成熟的文字在后。中国的象形文字,是用线条或笔画勾画出来的,如果按照“艺术”的定义,它的主要价值作用在于供人们观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因此象形字并不是艺术,但象形字却是艺术的源头,是文字演变的基础,所以象形文字是绘画也是文字又是书法。 一、绘画源于线条 中国画一直注重线条的性能和使用,强调用线造型,用线界定物体的轮廓,反映出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质感、运动感等。石涛说:“一画(线)之法而立,万物著矣。”线条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方法,它的主要特点:一是线条自身所具有的情感、美感及节奏感。线条的曲直、疏密、浓淡、强弱等的变化,可以让受众视觉感受上产生变化,激发欣赏者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象形态美的联想;二是线条具有书写性。古往今来,画家们就是利用书写线条来表现人物和景物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运用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说,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是各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的灵魂,其功能和作用毋庸置疑。 中国绘画艺术早在它的萌芽时期,人们就以线条简明地勾勒出物体的形状,如树木、山水、人兽等等。战国时期的一些帛画,就是用线条绘制的。所有后来的一代代画家名师都以线条的组合变化,甚至延伸和拓展,建构了一个堪称完美的中国绘画艺术。顾恺之根据所画对象的不同特点,使用线条的方法也不同,形成了他特有的画面生动多变,且沉稳细腻的画风。《画史清载》评述:“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言语文字形容者。”这可以说是深刻准确的评价,顾恺之开创了利用线条绘画的先河,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吴道子是唐代大画家,他的画线纹激壮,富有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绘画风格独特。吴道子创造了山水“疏体”,从此,山水画作为一个画种,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后人认为他是中国山水画的创始人。吴道子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裴旻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激发用笔激情。他创作的人物绘画,线条遒劲,刚韧圆转,流畅委婉,具有天衣飞扬的效果。 《八十七神仙图卷》是吴道子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他高超的绘画技巧。神将狰狞威猛,仙女阿娜多姿,他们拿着旗幡、香花、乐器、瓶炉等不同仪仗器,但是通过高低疏密的安排,顾盼呼应,有条理,有节奏感。深褐色绢面上画家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87位列队行进的神仙。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品显示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加上那在风中飘动的旌旗、裙裾、飘带、花枝,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的效果。吴道子对绘画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他一改以往那种缺乏生动气息的均匀线条,把书法中用笔的技巧,运用于绘画线条的勾画上,形成一种清新自然而富于动感的新线条。他的笔法与线描,不仅垂范于后世,而且在当时就对中国画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位于西北边陲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也用上了他的“兰叶描”。杜甫对吴道子的画赞叹道:“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扬。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武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旗尽发扬。”吴道子绘画作品,蕴含着生命与灵性,触及人的灵魂,震撼人的心魄,为后代世人所 论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王 爽 (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中国书法与绘画都是线条艺术,它们是有“血缘关系”的“同源”艺术。绘画源于线条,线条是书法的基本元素,它 们执笔、运笔的方式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中国绘画对中国书法的渗透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书法创作是参考绘画的审美标准和规律进行的;书法线条的抽象体现在抒情和灵动的形式,它为中国绘画的形神一致、气韵生动的美的追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书法;绘画;线条中图分类号:J292.1;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204-02 204--

川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川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跨入信息世界 第一课多彩的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这门课叫信息技术。在生活你还听说过那些你认为类似的词? 新课 1、了解什么是信息 请你自己说说什么是信息,我们怎么获得这些信息。 活动:写一张小纸条,给你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你收到了什么信息。 说一说:除了通过写纸条能够获得信息以外,人们还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得信息? 总结:通过声音、文字、图像、自然现象和感觉都可以让我们获取信息。 讨论:人们怎样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感觉器官——大脑) 2、了解身边的信息技术 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机器运用了信息技术来帮助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呢? 利用它们和人类靠自身采集有什么不同? 总结:处理信息的速度快,精度高,还能收集我们人类感觉不到的信息。 3、了解计算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讨论:通过你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以及对计算机的了解,说说计算机能处理那些信息。 说说,你能用计算机来做什么。 简介:计算机,也称“电脑”,英文名称computer。因特网,又称国际互联网(Internet)。快乐直通车 1、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同学们是怎样获取的? 2、P6这几幅图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3说一说电脑和人脑有什么不同?电脑能完全代替人脑吗?为什么?

第二课你好,计算机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教学重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你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吗?你看过机箱的内部吗?。 新课 二、新授(以台式微机为例):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小行家。 1.硬件 计算机硬件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等部分组成。(结合实物讲解)硬件就是我们实实在在能够看到的计算机部分。 学生看书,结合图片自学各部分名称及作用。教师补充,区分输入、输出设备。 (1)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机箱内还有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硬盘、软驱、光驱、电源和小喇叭等。 (2)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话筒、扫描仪、手写笔等。 (3)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以上都是能够看到的部分,我们把它们叫做硬件。 2.软件 计算机光有硬件还不行,要是想让计算机“活”起来,必须给它安装软件。比如,要用计算机画画,我们必须给计算机安装画画软件。计算机软件大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DOS、Windows、Unix、Linux。 (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编制的软件。如WPS、Word、PowerPoint等都是应用软件。 3、归纳计算机的几种应用 各小组汇报本组所列出的计算机的各种应用。并归纳出计算机应用的几个方面:电子计算机具有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存储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自动处理能力等特点,决定了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板书) (1)数值计算(2)信息处理(3)自动控制 (4)辅助设计(5)辅助教学 快乐直通车 1、P13比较,哪些是软件,哪些是硬件。 2、画出你喜欢的计算机的样子。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七雄教案1 川教版 (2)

第7课战国七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知道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代表人物和主要表现。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历史图片和历史文物,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通过概括战国时期战争和外交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与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战国形势方位图,掌握制作、运用历史图表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典型战役的解析和归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战国时期战争史的学习,使学生辩证认识战争的作用,并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春秋以后,我国历史跨进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争的年代,因各国之间连年战争而被称之为“战国”。战国时期是七雄的天下,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七雄》。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板书)。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韩赵魏是怎样形成的呢?(挂战国时期地图,与已经挂在黑板前的春秋地图对照)。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与此同时,齐国大夫田氏夺了原来姜氏(姜太公的后代)的大权,历史上叫做“田氏代齐”。不过田氏代齐以后,齐国仍叫齐国,所以在地图上表示不出这个变化来。 2.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此时,周王室已无足轻重,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更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