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

第一章着色剂(Colorant)

食品着色剂,是指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功能分类代码,08;CNS:08.◇◇◇

许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泽,这些色泽除了给人以视觉享受外,更主要的是能促进人的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标。

但是,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过程中容易退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或为模拟天然食品),人们常常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添加食用色素,以改善感官性质。

§1着色剂概述

一、着色剂的分类

常用的食品色素按来源,两类: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

天然色素来自生物机体,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与无机色素,主要是指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有机色素。

按溶解特性,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目前使用的合成着色剂均为水溶性(!!!)。我国允许生成色淀,以改变它们的剂型。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铝色淀(××铝色淀)。

色淀:指将水溶性色素沉淀、吸附到不溶性的基质上而得到的一种水不溶性色素。或者说,是色素物质在水溶液状态下与氧化铝反应而成的铝基料混合的盐。

种类:常用的基质有氧化铝、二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钾、滑石、碳酸钙,目前主要使用的是铝色淀(××铝色淀)。

有点:可以代替油溶性色素,主要用于油基性食品,它可在油相中均匀分散,可在干燥下并入食品。稳定性提高,耐光,耐热,耐盐。

中国:1988年批准使用,可用于各类粉状食品,糖果,糕点,甜点包衣,油脂食品,口香糖(不染口腔),药剂,药片,化妆品,玩具等。

§1着色剂概述

二、着色剂的基本要求

1.安全性:ADI值愈大,表示毒性愈小。

天然不等于无毒。某些天然色素ADI值较小,并不比人工合成色素安全。(见表格数据)

不少天然色素的毒性资料比较少,未能制订ADI值。就是说,它们的毒性还不甚清楚。

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苋菜红与赤藓红ADI值较小,其他几种ADI值均在2.5以上,在一定使用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2.溶解度(分散性,均匀程度)

3.着色度(染着性)

4.坚牢度(稳定性)耐热耐光

耐酸碱

耐氧化、还原

三、天然与合成着色剂的比较

(一)天然着色剂

[优点]

(1)天然色素多来自动、植物组织,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安全性高;

(2)有的天然色素具有生物活性(如β—胡萝卜素、VB2),因而兼有营养强化作用;

(3)天然色素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颜色,着色时色调比较自然;

(4)有的品种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添加到食品中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

[缺点]

(1)色素含量一般较低,着色力比合成色素差;

(2)成本高;

(3)稳定性差,有的品种随pH值不同而色调有变化

(4)难于用不同色素配出任意色调;

(5)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易劣变;

(6)由于共存成分的影响,有的天然色素有异味、异臭。

(二)合成着色剂

[优点]

?成本低、价格廉;

?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高,无臭无味;

?易溶解,易调色

[缺点]

?大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其化学结构属偶氮化合物,可在体内代谢生成β—萘胺和α—氨基-1-1萘酚,这两种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三)结论

§2. 合成色素(婴幼儿、老年人禁)

合成色素,因其安全性问题,不单在品种和质量上有明确的限定,在生产单位也有明确的限制,我国曾指定上海市染料研究所为全国独家生产厂。

各国准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品种各不相同,现允许使用的仅有39种,美国10种(品种有所不同)英国22种,欧共体约22种,日本11种,我国11种,见表

合成色素包括,有机和无机色素。后者比较少,仅二氧化钛一种。

我国GB2760-2007允许使用的10种合成有机类色素分别是,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酸性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及其同名色淀)。按结构分为:

1.偶氮类,红色或黄色,包括:苋、胭、新、诱、酸、柠、日

2.三苯甲烷类,这一类颜色主要为绿色和蓝色,如亮蓝;

3.夹氧杂蒽,如赤藓红;

4.靛蓝类;

一、苋菜红

CNS:08.001 用量:50~100ppm

兰光酸性红,为水溶性偶氮类色素。

多年来公认安全性高,并被世界各国普遍列为法定许可使用的色素。

性状:

?棕红色粉末或颗粒。

?耐光、耐热性强(105℃),耐氧化、还原性差,不适用于发酵食品及含有还原性物质的食品。

?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遇碱变为暗红色。

?遇铜、铁易褪色。染色力较弱。

?易溶于水,溶解度为17.2克(21℃),水溶液呈紫色

?易溶于甘油,但微溶于乙醇(0.5g/100ml 50%乙醇

?在浓硫酸中呈紫色,稀释后呈桃红色;在浓硝酸中呈亮红色;在盐酸中呈棕色,发生黑色沉淀。

?若制品中色素含量高,则色素粉末有带黑的倾向。

?作为食用红色色素,着色力差,通常与其他色素配合使用

毒性:

?

从1970年前后有关于苋菜红具有致癌性、可降低生育能力、增加死产数并产生畸胎等有关对人体有害的报道。 ?

1984年JECFA 在对鼠的无作用量50mg/kg 的基础上规定其ADI 为0~0.5mg/(kg 体重),一直持续至今。 ?

尽管小鼠口服的LD50大于10g/kg ,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和美国等不准将苋菜红用于儿童食品

使用范围

使用注意事项:

(1)采用玻璃、搪瓷、不锈钢等耐腐蚀的清洁器具。

(2)所用水必须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以避免钙离子的存在引起着色剂沉淀。采用自来水时,必须去钙、镁及煮沸赶气、冷却后使用。 采用稀溶液比浓溶液好,可避免不溶的着色剂存在。

溶解性低的,先用少量冷水打浆后,在搅拌下缓慢加入沸水。

(4)曝晒,会导致着色剂褪色,因而要避光,贮于暗处或不透光容器中。

二、胭脂红及胭脂红铝色淀

CNS:08.002 用量:25~100ppm

丽春红、大红。在应用上基本与苋菜红相同。

该着色剂的铝色淀在一些特性上优于该色素,如耐光、耐热性;由于制备成铝色淀,因此,其溶解性很差。

性状:

?

红色至深红色颗粒或粉末。 ?

耐光、耐酸、耐热(105oC )性强。 ?

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 ?

耐还原性、耐细菌性差,遇碱变为褐色。 ?

易溶于水(23g/100ml ,20 oC ),水溶液呈红色。 ?

溶于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毒性:

?小鼠经口LD5019.3g/(kg体重)

?1994年FAO/WHO规定:

?ADI为0~4mg/(kg体重)。

使用范围

三、赤藓红及赤藓红铝色淀

CNS:08.003;ADI:2.5mg/Kg

别名:樱桃红等

?属于夹氧杂蒽类水溶性色素。

性状用量:50ppm

?红色至红褐色颗粒或粉末,赤藓红铝色淀为紫红色粉末

?易溶于水(10g/100ml 室温),溶于乙醇、丙二醇和甘油;中性水溶液呈红色,酸性时有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不溶于油脂。

?赤藓红耐热(105℃)、耐还原性好,

?耐光、耐酸性差

?赤藓红具有良好的的染着性,特别是对蛋白质染着性尤佳。在需高温焙烤的食品和碱性及中性食品着色力较其他色素强。

吸湿性强。

使用注意事项:赤藓红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沉淀,尤其注意。

其他注意事项参见苋菜红。

四、柠檬黄及柠檬黄铝色淀

CNS:08.005 用量:50~100ppm

食用色素中使用最多,应用广泛,占全部食用色素使用量的1/4以上。

易着色,坚牢度高,偶氮类水溶性色素。

性状:

?柠檬黄为黄色至橙色颗粒或粉末,

?耐光性、耐热性、耐酸性和耐盐性均好,

?耐氧化性较差;

?易溶于水,11.8g/100ml(21℃);

?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在柠檬酸、酒石酸中稳定,是着色剂中最稳定的一种,可与其他色素复配使用,匹配性好。

?0.1%的水溶液呈黄色,最大吸收波长428±2nm,遇碱稍变红,还原时褪色。

毒性:

?大鼠经口LD50>2g/(kg体重),

?小鼠经口服LD5012.75g/(kg体重)。

?1985年FAO/WHO规定: ADI为0~7.5mg/(kg体重)。

五、日落黄及日落黄铝色淀

CNS:08.006 用量:90~200ppm

性状

?橙色颗粒或粉末,耐光、耐热性(205℃)强,

?易吸湿。

?易溶于水(6.9%,0 ℃),0.1%水溶液呈橙黄色;

?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在柠檬酸、酒石酸中稳定,耐酸性强;

?遇碱呈红褐色,耐碱性尚好;还原时褪色;

?最大吸收波长482±2nm。

毒性

?大鼠经口LD50>2g/(kg体重),

?小鼠经口服LD502g/(kg体重)。

?1985年FAO/WHO规定: ADI为0~2.5mg/(kg体重)。

六、亮蓝及亮蓝铝色淀

CNS:08.007 用量:25~100ppm

食品蓝2号,水溶性三苯甲烷类色素。

性状:

?红紫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有金属光泽,易溶于水,21 ℃时溶解度为18.7g,0 ℃时溶解度为15g;

?水溶液呈绿蓝色溶液;

?亦溶于乙醇(1.5g/100ml,21 ℃)、甘油、乙二醇、丙二醇,不溶于油脂。

?耐光性和耐热性(205 ℃)很强;

?在酒石酸、柠檬酸中稳定;耐碱性强,耐盐性好;

?但是水溶液加金属盐后会缓慢的沉淀;耐还原作用较偶氮色素强;

?着色度极强,通常都是与其他色素配合使用,使用量也很小,在0.0005%~0.01%之间。

毒性:

?大鼠经口LD50>2g/(kg体重)。

?ADI为0~12.5mg/(kg体重)。

八、二氧化钛(又名,钛白粉)

?CNS:08.011

?作为一种由矿物质加工成的无机食用色素,常作为白色色素,使用时常用二氧化硅、氧化铝或二者混合物作为分散剂。性状

?白色无定形粉末。无臭、无味。

?不溶于水、盐酸、稀硫酸、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

毒性

?小鼠经口LD50大于12000mg/(kg体重)。

?人体不吸收,不积累,无致癌性。

使用

?糖果包衣,最大使用量2.0g/kg。

?日本规定,不得用于着色以外的目的;德国,不准用于食品。

§3.食用天然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较高,特别是来自果蔬等食物的天然色素。

按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类;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四类

日本市场上年需求量在200吨以上的是:

?焦糖色素、胭脂树橙色素、红曲色素、栀子黄色素、辣椒红色素和姜黄色素等6种。其中焦糖色素的需求量最大,每年消费量达2000吨,约占天然色素消费总量的40%。

我国天然食用色素产品中:

?焦糖色素的产量最大,年产量约占天然食用色素的86%,主要用于国内酿造行业和饮料工业。

?其次是红曲红、高梁红、栀子黄、萝卜红、叶绿素铜钠盐、β-胡萝卜素、可可壳色、姜黄等,主要用于配制酒、糖果、熟肉制品、果冻、冰淇淋、人造蟹肉等食品。

一、四吡咯衍生物(卟啉类衍生物)

四吡咯类色素包括血红素、叶绿素和叶绿素酮钠等。

a)我国现许可使用叶绿素酮钠,为叶绿素的衍生物,

b)目前,对动物的血红素开发和利用的报道逐年增加。

叶绿素酮钠铜叶绿素二钠和铜叶绿素三钠

性状:

?墨绿色粉末,无臭或微带氨臭。有吸湿性。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透明,无沉淀。水溶液中加入钙盐析出沉淀。

?微溶于乙醇和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

?耐光性较叶绿素强。

?着色坚牢固强,色彩鲜艳,但在酸性食品或含钙食品中使用时产生沉淀,遇硬水也生成不溶性盐而影响着色和彩色。

毒性:

?小鼠经口LD50大于10g/(kg体重)。

?1994年FAO/WHO规定:

?ADI值0~15mg/kg。

使用:

?用于配制酒、糖果、青豌豆罐头、

?果冻、冰淇淋、冰棍、糕点上彩状、

?雪糕、饼干,最大使用量0.5g/kg。

二、异戊二烯类衍生物

包括胡β-萝卜素、栀子黄、辣椒红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

性状

深红色至暗红色有光泽斜方六面体或结晶性粉末,

有轻微异臭和异味,

不溶于水、丙二醇、甘油、酸和碱,

溶于二硫化碳、苯、氯仿、乙烷及橄榄油等植物油,

几乎不溶于甲醇或乙醇,

稀溶液呈橙黄色至黄色,

浓度增大时呈橙色(因溶剂的极性可稍带红色)。

性状:对光、热、氧不稳定;

不耐酸但弱碱性时稳定;

不受抗坏血酸等还原物质的影响,

重金属尤其是铁离子可促使其褪色。

纯β-胡萝卜素结晶在CO2或N2种贮存,

温度低于20℃时,可长期保存。

最大吸收波长455±1nm。

毒性:

?LD50狗口服大于8g/(kg体重);

?1994年FAO/WHO规定:ADI值为0~5mg/kg体重。

?人体摄取β-胡萝卜素后有30%~90%由粪便排出,若溶于油中,人体吸收较好,

?成人可吸收10%~41%,儿童50%~60%。

以人试验:

15人每日进食β-胡萝卜素600mg连续3个月,1个月后血清中胡萝卜素量由1.28mg/L上升至3.08mg/L,而维生素A无变化,未发现维生素A过多症。个别人每日吃胡萝卜而导致皮肤发黄,乳汁中出现β-胡萝卜素的现

象。

三、花青苷类衍生物(多酚类)

是一类水溶性色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并且是花、叶、茎和果实等美丽色彩的主要成分,有糖和花色素苷配基组成。

自然界常见的花色素苷配基有天竺葵素、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芍药色素、牵牛色素、锦葵色素6种。其基本结构是苯并吡喃的衍生物。

R1=R2=H 天竺葵素

R1=OH R2=OH 矢车菊素

R1=R2=OH 飞燕草素

R1=OCH3 R2=H 芍药色素

R1=OCH3 R2=OH 牵牛色素

R1=R2=OCH3 锦葵色素

花色素苷在酸性时呈红色,pH<4时颜色较稳定,

在碱性时则呈蓝色。

它对光和热都很敏感。

但苷配基的不同,特别是其酚羟基和位置等的不同,颜色的稳定性可有不同。

氧和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铜、铁等金属可加速其降解或变色。

我国许可使用的花色苷如甜菜红、玫瑰茄红、葡萄皮红、越桔红、萝卜红、甘薯红、黑豆红和桑椹红等。

甜菜红(Beet Red, Beetroot Red)

概述:

甜菜根红,它是用食用甜菜根制取的一种天然色素,是由红色的甜菜花青和黄色的甜菜黄素组成的。甜菜花青中主要成分为甜菜红苷,占红色素的75%~95%,其余的有异甜菜苷、前甜菜苷和异前甜菜苷。

?十字花科植物红心萝卜(Raphanus saliousl)的块根。

?其主要呈色成分为花青素类的天竺葵素。

?紫红色或红色粉末,产品易溶于水,稀乙醇,不溶于油脂及丙酮类溶剂。

?在酸性条件下水溶液为红色且色调稳定。

三、酮类衍生物(具有营养、保健作用)

黄酮类色素是多酚类衍生物中另一类水溶性色素,

同样以糖苷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植物界。

其基本结构是α-苯基并吡喃酮。

这类色素的稳定较好,但也受分子中羟基数和结合位置的影响。

酮类衍生物中包括:

a)姜黄和姜黄素

b)红曲米和红曲色素。

c)可可壳

(一)红曲米和红曲红

红曲米又名红曲、赤曲、红米、福米,是将稻米蒸煮后接种红曲霉发酵制得的一种大米发酵食品,也是是我国传统食用的天然色素。

红曲红是由红曲深层培养或从红曲米中提取制得。红曲色素种主要含6种不同的成分,其中有红色色素、黄色色素和紫色色素各两种。

几种色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相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主要是醇溶性的红色素、红斑素和红曲红素。

(二)姜黄(Turmeric)和姜黄素

姜黄素,主要未源于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而得。

性状

?姜黄色素易溶干甲醇,乙醇,碱和冰醋酸;

?微溶干水,苯和乙醚等。

?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显黄色,在pH约大干9.0的碱性溶液中显红色。

?姜黄色素的染色力大于其他大然色素和合成柠檬黄等,尤其是对蛋白质等有很强的染色能力。

(三)可可壳色素

制法:

?由可可豆及其外皮制取。

性状:

?可可壳色为巧克力色粉末,无臭,无异味。

?以溶于水。在pH值为7左右稳定,pH值大于5.5时红色色调较强,pH值小于5.5时黄橙色色调较强,但巧克力本色不变。

?对淀粉、蛋白质着色性良好,在加工和贮藏中不发生变化,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五、焦糖色素(Caramel)又名:酱色、糖色

目前食品工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焦糖色素是以优质的蔗糖、葡萄糖或其它淀粉糖为主要原料,采用特殊的配方及工艺技术加工制成的天然色素,根据在焦糖化过程中是否使用催化剂的不同而分为4大类。

?(1)普通焦糖(Plain Caramel, Caustic Caramel),即不加氨生产的焦糖;

?(2)苛性亚硫酸盐焦糖(Caustic Sulfitecaramel)

?(3)氨化焦糖(Ammonia Caramel);

?(4)亚硫酸氨焦糖(Sulfite Ammonia Caramel)。

性状:

深褐色或黑褐色的液状、块状、粉末状或糊状的物质,具有焦糖香味和愉快的苦味。

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透明状或红棕色,在日光照射下相当稳定,至少保持6小时不变色。

其色调受pH值及在大气中暴露时间长短的影响。

使用

?普通焦糖和氨法焦糖:

?可以在糖果、果汁(味)饮料。

?饼干、酱油、食醋、雪糕、冰棍、调味罐头、冰淇淋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亚硫酸铵焦糖:

?可以在碳酸饮料、黄酒、葡萄酒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4.色素的使用及几种食品色素的调配

一、色调的调配

三原色的搭配

人工合成着色剂的调配比例,

(实例)人工合成色素调配配方

一些自然界存在的颜色,按每1000kg浆料用量的颜色搭配使用

二、用量

几种合成色素,用量在终产品中含量为0.02~0.2g/ Kg。其中ADI小的,为下限,反之,为上限。

同一色泽的色素混合食用时,其用量不得超过单一色素允许量;用于固体饮料及果味饮料,色素加入量按产品的稀释倍数加入。

三、配制过程

(一)溶解稀释为1~10%;

(二)水,最好用无离子水;

(三)容器,非金属(木、玻璃);

(四)避光、适当低温。

四、食品的着色法

1.基料着色法

将色素溶解后,加入到所需着色的软态或液态食品中,搅拌均匀。

2.表面着色法

将色素溶解后,用涂刷方法是食品着色。

3.浸渍着色法

色素溶解后,将食品浸渍到该溶液中进行着色(有时需加热)。

其着色效果与色素的染着性和坚牢性有关。

作业

1.着色剂的定义及其功能类别代码

2.着色剂的来源

3.我国允许使用的国合成色素,按发色基团作归类、毒性等性状。

4.观察生活的周围,使用色素的食品

5.着色剂的使用应注意哪几方面的事项?

食品添加剂 着色剂

1.什么是食品着色剂?着色剂有哪几种类型? 答:以给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称着色剂,也称食用色素。食用色素使食品有悦目的色泽,对增加食品的嗜好性及刺激食欲有重要意义。 着色剂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按结构,人工合成着色剂又可分类偶氮类、氧蒽类和二苯甲烷类等;天然着色剂又可分为吡咯类、多烯类、酮类、醌类和多酚类等。按着色剂的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着色剂和水溶性着色剂。 2.简述着色剂显色的基本原理 答: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波长在400~800nm之内为可见光,在该光区内不同波长的光显示不同的颜色。任何物体能形成一定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其色素分子吸收了自然光中的部分波长的光,它呈现出来的颜色是由反射或透过未被吸收的光所组成的综合色,也称为被吸收光波组成颜色的互补色。例如,如果物体吸收了绝大部分可见光,那么物体反射的可见光非常少,物体就呈现出黑色或接近黑色;如某种物质选择吸收了波长为510nto的绿色光,而人们看见它呈现的颜色是紫色,因为紫色是绿色光的互补色。 3.常用的合成着色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用的合成着色剂有以下十种: (1)苋菜红(Amaranth)又称杨梅红、鸡冠紫红、蓝光酸性红、食用红色2号。 化学名称为1一(47一磺基一17一萘偶氮)一2一萘酚一3,6一二磺酸三钠盐,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其为红褐色或紫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易溶于水,可溶于甘油及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等其他有机溶剂。水溶液带紫色,耐光、耐热性强,耐细菌性差,对氧化还原敏感,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而遇碱则变为暗红色。其与铜、铁等金属接触易褪色,易被细菌分解,耐氧化、还原性差,不适用于发酵食品及含还原性物质的食品。着色性能着色力较弱,在浓硫酸中呈紫色,在浓硝酸中呈亮红色,在盐酸中为黑色沉淀,而色素粉末有带黑的倾向。由于对氧化一还原作用敏感,故不适合于发酵食品中使用。 (2)胭脂红(Ponceau)又称丽春红4R、大红、亮猩红、食用红色102号。 化学名称为1一(4,_磺基一1,_萘偶氮)一2一萘酚-6,8一二磺酸三钠盐,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素。其为红色至深红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红色;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胭脂红稀释性强,耐光、耐酸性、耐盐性较好,耐热性强,但耐还原性差,耐细菌性也较弱,遇碱变为褐色。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着色性能因胭脂红耐还原性差,不适合在发酵食品中使用,其着色力较弱。0.1%的胭脂红水溶液为呈红色的澄清液,在盐酸中呈棕色,并会发生黑色沉淀。 (3)赤藓红(Erythrosine)又称樱桃红、四碘荧光素、新品酸性红、食用色素红3号。 化学名称为9一(邻羧苯基)-6一羧基一2,4,5,7一四碘一3一异氧杂蒽酮二钠盐,为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其为红至红褐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吸湿性强,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甘油和丙二醇,不溶于油脂。0.1%水溶液呈微蓝的红色,酸性时生成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耐热、耐还原性强,但耐光、耐酸性差。着色性能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尤其对蛋白质的染色。根

第4章-食用色素

第4章-食用色素 第四章食用色素 食用色素是以食品着色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的色、香、味是加工生产中的重要问题,食品具有鲜艳的色彩,对增进食欲有一定的作用。很多天然食品有鲜艳的颜色,但是经过加工处理,容易发生褪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彩,在加工过程中,有时需要使用食用色素进行着色。 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食用合成色素也称为食用合成染料,属于人工合成色素。我国利用 1 食用天然色素对食品着色已有悠久的历史,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历史遗产。但是近百年来,人工合成色素迅速发展,由于人工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且可取得任意色调,加之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故天然色素逐渐被合成色素所代替。然而,合成色素很多属于煤焦油染料,不仅既无营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合成色素的毒性主要由于其化学性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因为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而且,在合成的过程中还可能被砷、铅以及其它有害化合物所污染。 2 近年来,对食用合成色素进行了更严密的化学分析、毒理学试验和其它的生物学试验,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食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不少有毒害的品种被陆续删除,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趋于减少。与此同时,人们对食用天然色素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不少食用天然色素长期以来是人们的饮食成分,且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因而更增加了人们的安全感,对食用天然色素的研制和应用日益增多。

195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对人工合成色素奶油黄进 3 行毒理学试验,发现对小白鼠致癌后,有关部门在国家科委的组织领导下,对国内各大城市生产、库存、销售及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进行了调查。对怀疑有毒或化学结构不明的人工合成色素决定销毁或移作他用。1960年国务院又颁布了“食用合成染料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饮食物中应当尽可能不使用染料着色,如必须使用染料着色时,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性的天然食用色素。还规定了使用的要求与不得使用人工合成染料着色的饮食品种类。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对食用合成色素的管理,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有关部门还特地指定专厂进 4 行定点生产。 国务院指示:“今后为了积极解决食用染料问题,除有关单位积极发掘、总结与推广我国民间使用天然食用色素的良好传统外,并由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对食用合成染料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工作,找出各种对人体无害的新品种,以满足食品工业对食用染料的需要。”这为我国食用色素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食用合成色素 苋菜红 1. 分子式 CHONSNa 201110233 5 2.分子量 604.48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

1. 什么是食品着色剂?着色剂有哪几种类型?答:以给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称着色剂,也称食用色素。食用色素使食品有悦目的色泽,对增加食品的嗜好性及刺激食欲有重要意义。 着色剂按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着色剂和天然着色剂。按结构,人工合成着色剂又可分类偶氮类、氧蒽类和二苯甲烷类等;天然着色剂又可分为吡咯类、多烯类、酮类、醌类和多酚类等。按着色剂的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着色剂和水溶性着色剂。 2. 简述着色剂显色的基本原理 答: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波长在400?800nm之内为可见光,在该光区内不同波长的光显示不同的颜色。任何物体能形成一定的颜色,主要是因为其色素分子吸收了自然光中的部分波长的光,它呈现出来的颜色是由反射或透过未被吸收的光所组成的综合色,也称为被吸收光波组成颜色的互补色。例如,如果物体吸收了绝大部分可见光,那么物体反射的可见光非常少,物体就呈现出黑色或接近黑色;如某种物质选择吸收了波长为510nto 的绿色光,而人们看见它呈现的颜色是紫色,因为紫色是绿色光的互补色。 3. 常用的合成着色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常用的合成着色剂有以下十种: (1) 苋菜红(Amaranth)又称杨梅红、鸡冠紫红、蓝光酸性红、食用红色2号。化学名 称为1一(47一磺基一1 7一萘偶氮)一2一萘酚一3 ,6一二磺酸三钠 盐,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其为红褐色或紫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易溶于水,可溶于甘油及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等其他有机溶剂。水溶液带紫色,耐光、耐热性强,耐细菌性差,对氧化还原敏感,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而遇碱则变为暗红色。其与铜、铁等金属接触易褪色,易被细菌分解,耐氧化、还原性差,不适用于发酵食品及含还原性物质的食品。着色性能着色力较弱,在浓硫酸中呈紫色,在浓硝酸中呈亮红色,在盐酸中为黑色沉淀,而色素粉末有带黑的倾向。由于对氧化一还原作用敏感,故不适合于发酵食品中使用。 (2) 胭脂红(Ponceau又称丽春红4R、大红、亮猩红、食用红色102号。化学名称为 1 一(4,_磺基一1,_萘偶氮)一2一萘酚-6 ,8一二磺酸三钠盐, 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素。其为红色至深红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红色;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胭脂红稀释性强,耐光、耐酸性、耐盐性较好,耐热性强,但耐还原性差,耐细菌性也较弱,遇碱变为褐色。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着色性能因胭脂红耐还原性差,不适合在发酵食品中使用,其着色力较弱。0.1%的胭脂红水溶液为呈红色的澄清液,在盐酸中呈棕色,并会发生黑色沉淀。 (3) 赤藓红(Erythrosine)又称樱桃红、四碘荧光素、新品酸性红、食用色素红3号。 化学名称为9一(邻羧苯基)-6一羧基一2,4,5,7一四碘一3一异氧杂蒽酮二钠盐,为水溶性非偶氮类着色剂。其为红至红褐色均匀粉末或颗粒,无臭。吸湿性强,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甘油和丙二醇,不溶于油脂。0.1%水溶液 呈微蓝的红色,酸性时生成黄棕色沉淀,碱性时产生红色沉淀,耐热、耐还原性强,但耐光、耐酸性差。着色性能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尤其对蛋白质的染色。根据其性质,在需高温焙烤的食品和碱性及中性的食品中着色力较其他合成红着色剂强。 (4)新红(NewRed)又称桃红。化学名称为2-(4, _磺基一1, _苯基偶氮)一1 一羟基一8 一乙酰氨基一3,6 一二磺酸三钠盐,为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其为红色

食品添加剂答案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 绪言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食品添加剂(GB2760定义)1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2、最大无作用量(MNL 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3、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是指终人或动物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等等)效应的剂量。4、残留量 是物质在成品材料或物品中的最大的允许残留数量,以 在与食品接触的每 6平方分米的表面含 1毫克表示。 二、填空题 1、一个食品添加剂的代码用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_类目标识__,后三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的。类目中的编码代号 2、.毒理学试验通常分为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亚慢性 。四个阶段、慢性毒性试验毒性试验 三、单项选择题 1、每一个食品添加剂的代码用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 A ) A 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类; B该食品添加剂的编号; C 该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 3、食品用香料是按照香料名称的汉字笔画顺序编排的,用三位数字表示,数字前分别冠以英文字母,表示该香料的来源,那么在香料的名称前冠以N表示该香料是( A) A 天然香料; B天然等同香料; C人工合成香料; 四、多项选择题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包括(ABC ) A提高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 B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 C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D便于食品加工 2、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包括( ABC ) A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1 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D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

食品中使用着色

食品中使用着色

————————————————————————————————作者:————————————————————————————————日期: 2

10.3 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 食品加工中目前允许使用的着色剂包括一些天然着色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 10.3.1 天然着色剂 ○ 指从天然原料中(动、植物及微生物)提取并精制而成的色素产品,再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到食品中,用于食品的着色。虽然安全性高,但作为添加剂,也有限量。 ○ 主要有:甜菜红、姜黄、叶绿素铜钠盐、焦糖色素、β-胡萝卜素、红曲色素等。 与合成的着色剂相比,天然着色剂具有安全、无毒之特点,但十分不稳定,工艺性能较差,提取价格较高。 10.3.1.1 叶绿素铜钠盐 叶绿素铜钠盐,也称铜叶绿素钠盐。它是以富含叶绿素的菠菜、蚕粪或其他植物等为原料,首先用碱性酒精提取,经过皂化后添加适量硫酸铜,叶绿素卟啉环中镁原子被铜置换,即生成叶绿素铜钠盐。 10.3.1.2 胭脂虫色素 胭脂虫(cochineal)是一种寄生在胭脂仙人掌(Napalea coccinelifera )上的昆虫,此种昆虫的雌虫体内存在一种蒽醌色素,名为胭脂红酸(carminic acid )。胭脂仙人掌原产于墨西哥、秘鲁、约旦等地。 胭脂红酸作为化妆品和食品的色素沿用已久。这种色素可溶于水、乙醇、丙二醇,在油脂中不溶解,其颜色随pH 改变而不同,pH4以下显黄色,pH4时呈橙色,pH6时呈现红色,pH8时变为紫色。与铁等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亦会改变颜色,因此在添加此种色素时可同时加入能配位金属离子的配位剂,例如磷酸盐。胭脂红酸对热、光和微生物都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尤其在酸性pH 范围,但染着力很弱,一般作为饮料着色剂,用量约为0.005%。 10.3.1.3 紫胶虫色素 紫胶虫(Coceus lacceae)是豆科黄檀属(Dalbergia )、梧桐科芒木属(Eriolaena )等属树上的昆虫,其体内分泌物紫胶可供药用,中药名称为紫草茸。我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以 胭 脂红酸 HOOC O OH OH CH(CHOH)4CH 3 OH O CH 3HO

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

10.3 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 食品加工中目前允许使用的着色剂包括一些天然着色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 10.3.1 天然着色剂 ○ 指从天然原料中(动、植物及微生物)提取并精制而成的色素产品,再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到食品中,用于食品的着色。虽然安全性高,但作为添加剂,也有限量。 ○ 主要有:甜菜红、姜黄、叶绿素铜钠盐、焦糖色素、β-胡萝卜素、红曲色素等。 与合成的着色剂相比,天然着色剂具有安全、无毒之特点,但十分不稳定,工艺性能较差,提取价格较高。 10.3.1.1 叶绿素铜钠盐 叶绿素铜钠盐,也称铜叶绿素钠盐。它是以富含叶绿素的菠菜、蚕粪或其他植物等为原料,首先用碱性酒精提取,经过皂化后添加适量硫酸铜,叶绿素卟啉环中镁原子被铜置换,即生成叶绿素铜钠盐。 10.3.1.2 胭脂虫色素 胭脂虫(cochineal)是一种寄生在胭脂仙人掌(Napalea coccinelifera )上的昆虫,此种昆虫的雌虫体内存在一种蒽醌色素,名为胭脂红酸(carminic acid )。胭脂仙人掌原产于墨西哥、秘鲁、约旦等地。 胭脂红酸作为化妆品和食品的色素沿用已久。这种色素可溶于水、乙醇、丙二醇,在油脂中不溶解,其颜色随pH 改变而不同,pH4以下显黄色,pH4时呈橙色,pH6时呈现红色,pH8时变为紫色。与铁等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亦会改变颜色,因此在添加此种色素时可同时加入能配位金属离子的配位剂,例如磷酸盐。胭脂红酸对热、光和微生物都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尤其在酸性pH 范围,但染着力很弱,一般作为饮料着色剂,用量约为0.005%。 10.3.1.3 紫胶虫色素 紫胶虫(Coceus lacceae)是豆科黄檀属(Dalbergia )、梧桐科芒木属(Eriolaena )等属树上的昆虫,其体内分泌物紫胶 可供药用,中药名称为紫草茸。我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以 O OH OH CH(CHOH)4CH 3 OH O CH 3HO

食品添加剂习题第四章 着色剂 护色剂 漂白剂

第四章着色剂、发色剂和漂白剂 复习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书P126) 2. 生色团:凡是有机分子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内(200~800nm)有吸收锋的基团都称为生色团。一般包括双键、羰基、醛基、羧基和硝基等。 3. 助色团:有些基团的吸收波段在紫外区,不可能发色,但与发色团相连后,可使整个分子对光的吸收向长波方向移动,此类基团被称为助色团。(书P128) 4. 色淀:是由水溶性色素沉淀在许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通常为Al2O3)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适用于各种粉状食品、小吃食品、胶姆糖、糖果(尤其与二氧化钛配成悬浮液后的涂层或片状糖果)和各种压片食品。 5. 天然等同色素:化学合成的,但是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发现的完全相同的色素,如β-胡萝卜素。 6. 坚牢度:是指被染色物质的色调稳定性或色素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包括的指标有: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抗氧化性,还原性,耐紫外线(日光)性,耐盐性和耐细菌性。 7.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8. 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质。 二、单选题 1. 合成色素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下列色素中化学结构不是偶氮类的 是( B ) A. 苋菜红 B. 赤藓红 C. 胭脂红 D. 柠檬黄 2. 食用合成色素中,只有我国许可使用的染料是( C )。 A. 胭脂红 B.诱惑红 C. 新红 D. 赤藓红 3. 下列色素中,哪个属于天然等同色素( D ) A. 苋菜红 B. 类胡萝卜素 C. 胡萝卜素 D. β-胡萝卜素 4. 根据食用天然色素的来源分,不属于植物色素的是( A ) A. 类胡萝卜素 B. 胡萝卜素 C. 叶绿素 D. 花青素 5. 食用天然色素根据结构分类,属于异戊二烯类衍生物的色素是( D ) A. 叶绿素 B. 花黄素 C. 红曲色素 D. 类胡萝卜素 6. 下列颜色中,哪一个不是基本色( B ) A. 红 B. 绿 C. 蓝 D. 黄 7.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菌丝产生的色素,含有6种不同的成分,其中不包括( C ) A. 红色色素2种 B.黄色色素2种 C. 橙色色素2种 D.紫色色素2种

食品着色剂

1、论食品着色剂应用的必要性 引子:超市购物的时候,你是否留意过食品的色泽,你会将它作为选购的一项重要指标吗?不管你接受或不接受,食品着色剂已经广泛应用到了糕点、饮料、肉制品等加工食品领域,而它对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贡献是无容置疑的。本期请张工就食品着色剂应用的有关问题,答读者问。 问题一:市场上诸如果冻、饮料等食品的颜色日趋自然,是不是说明了着色剂的使用开始减少?张工:长久以来,国人一直都看重食品的色泽,从成语“秀色可餐”我们可见一斑。食品要求色、香、味俱全,色是放在第一位的。随着人们对饮食消费安全的重视和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现在色泽鲜艳的食品有所减少,而色泽清新、自然的食品占住了主要市场,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着色剂的使用减少了,它表明的只是:着色剂应用趋理性。就象当年服装从大红大绿慢慢转型到现在的素雅一样,也存在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拿低端的火腿肠来说,过去都是很红的颜色,看起来很鲜艳。九十年代初这种鲜艳的产品卖得很好,而今只有接近肉色的淡红才有人喜欢。配料上的变化是——天然红曲红减少了使用量,补加天然红曲黄来淡化红色。科技的进步是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确实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拿水果糖来说,主要成份是砂糖、柠檬酸、各种口味的水果香精。如果不加色素,从外观上是无法区分哪个是草莓,哪个是凤李,哪个椰果的,按国家规定适当加入一些接近天然水果颜色的食用色素,整个糖果的形象就生动起来,不但很容易区分,也会带给人美好的想象力,从而引起人们的食欲。 问题二:提到食品着色剂似乎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健康,它们对人体有负面作用吗? 张工:在欧美国家,消费者对食品着色剂习以为常,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比较理性。其实,很多食品添加剂的诞生都来自发达国家。也就是说,越发达的国家使用食品添加剂越多。而在国内,普及民众对食品安全消费的正确认识还需要一段时间。 现在有些“专家”也跟着起哄:“多吃含添加剂的食品有害健康。”稍微有头脑的人都明白,“多吃”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为什么要多吃呢?按照国家规定合理使用着色剂,合理膳食,就不会出现食用安全问题。物极必反,盐多吃了咸得受不了,糖吃多了有害牙齿又不利糖尿病人健康,这是常识,色素只为提高审美的成分,“多吃”它干嘛?食品添加剂安不安全,只有一个标准: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 问题三:您认为导致国内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不信任的因素有哪些? 张工:有国内添加剂生产厂家不正规、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有苏丹红之类冒充食品着色剂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影响,但更多的原因还是无知造成的。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就连行业的人都了解得不透。记得“三鹿”事件后的一次食品安全会上,有位行业管理领导发言:我们肉食加工厂除少量亚硝外,是不加任何添加剂的。事实上,国家允许在肉食中使用的天然和非天然添加剂已经不下几十种。一位资深的行政总厨说,我们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更搞笑的是,五星级酒店里,一块醒目的标子上写着:“拒绝味精及任何食品添加剂!发现可以不买单。”他根本就没想过,国家法定的盐还要加碘,还要加抗结剂,这都是添加剂;生抽中含三氯蔗糖、I+G;鸡精中含谷氨酸钠、核苷酸,这些都是添加剂……无知在食品专家尤如此,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食品添加剂企业在国内早就实行安全准入了,也就是生产许可证管理。就是我们所说的QS。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正规不合格基本谈不上,而真正的隐患在民间,那些无法监管的小商贩,小批发市场,他们的无知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食品添加剂的超标、超范围,非法添加物的使用主要是那里产生的。就象豆制品学会会长所讲,他们做过专项调查,北京周边没有在册的豆腐加工点达两千五百家。也就

食品添加剂答案最新版

《食品添加剂》复习题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食品添加剂(GB2760定义):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最大无作用量(MNL) 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 3、每日允许摄入量(ADI) 是指终人或动物每日摄入某种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农药等等),对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4、残留量 是物质在成品材料或物品中的最大的允许残留数量,以 在与食品接触的每 6平方分米的表面含 1毫克表示。 二、填空题 1、一个食品添加剂的代码用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_类目标识__,后三位数字表示该食品添加剂的类目中的编码代号。 2、.毒理学试验通常分为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四个阶段。 三、单项选择题 1、每一个食品添加剂的代码用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表示( A ) A 该食品添加剂所属的类; B该食品添加剂的编号; C 该食品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 3、食品用香料是按照香料名称的汉字笔画顺序编排的,用三位数字表示,数字前分别冠以英文字母,表示该香料的来源,那么在香料的名称前冠以N表示该香料是( A) A 天然香料; B天然等同香料; C人工合成香料; 四、多项选择题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包括(ABC ) A提高食品的保藏性、防止腐败变质; B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 C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D便于食品加工 2、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包括( ABC ) A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C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D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

第八章 食品着色剂

第七章食品着色剂 Colorant 着色剂(Colorant)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 一、食品与色泽 色泽 食品的色泽与其可接受性: 是第一感觉 是判断食品质量是否优劣新鲜的指标之一 食品原料的价值是由它们的色泽所决定 但在食品加工中,食品中天然色素会发生变色或褪色,所以为恢复或改善食品的色泽,就需要使用着色剂 风味 质构 营养 食品质量 安全 色泽给人以味道的联想。一种食品在色泽上能否吸引人,给人以美味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销路和评价。常见的颜色对感官的作用大致如下: 绿色和蓝色 给人以新鲜、清爽的感觉,多用于酒类、方便菜、饮料等食品。但又有生、凉、酸的感觉,所以非蔬菜类罐头、点心和糕点等一般不采用这类颜色 红色 给人味浓成熟好吃的感觉,而且比较鲜艳和引人注目,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所以许多糖果、糕点等都采用这色泽 橙色 是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兼有红黄两色的优点,给人以强烈的甘甜、成熟和醇美的感觉,饮料和罐头等食品多采用 咖啡色 给人以风味独特浓郁的感觉。咖啡、巧克力、饮料、糕点、啤酒和茶叶等常采用 黄色 给人以芳香成熟可口、食欲大增的感觉,焙烤食品、水果罐头和人造奶油等食品常采用 二、着色剂分类 (一)食用合成色素 来源 食用天然色素 食用合成色素 化学结构 偶氮类(如苋菜红、柠檬黄等)(水溶性的) 非偶氮类(如赤藓红、亮蓝等) 食用合成色素是人工化学合成所制得的有机色素。目前世界各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几乎全是水溶性色素,此外还包括它们各自的色淀。 色淀是由水溶性色素沉淀在许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通常为Al2O3)上所制备的特殊着色剂,

适用于各种粉状食品、小吃食品、胶姆糖、糖果(尤其与二氧化钛配成悬浮液后的涂层或片状糖果)和各种压片食品。 -N=N- 我国许可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TiO2)。新红是只有我国许可使用的染料,即无C.I.(color index染料索引),在制造出口食品时应注意 化学合成的-胡萝卜素在化学结构上与自然界发现的完全相同(即天然等同色素) 叶绿素铜钠则是由天然色素经一定的化学处理所得的叶绿素衍生物 近年来,由于实用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各国实际使用的品种数逐步减少。不过目前各国许可使用的品种普遍安全性甚好 (二)食用天然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是来自天然物(植物组织、动物和微生物),利用一定加工方法获得的有机着色剂,品种甚多 来 源 植物色素:如绿色(叶绿素)、橙色(胡萝卜素)、红色或 紫色(花青素) 微生物色素:如红曲霉素等。 动物色素:如肌肉中的红色素、虾和蟹表皮的类胡萝素 优点:安全感比合成色素高,故近来发展很快,各国许可使用的品种和用量均在不断增加缺点:色素含量和稳定性等不如合成品 发展趋势:虽然合成品在许可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内,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但在崇尚天然和回归自然的今天,化学品的使用量正逐年下降,而天然着色剂正越来越受欢迎。例如,1991年我国生产的天然色素共38种,产量仅为2200吨。但2000年天然着色剂的品种增加至46种,产量达25万吨,且多属功能性着色剂。 三、着色剂的使用 (一)调配 由于食品对色调有千变万化的要求,因此为满足食品生产的着色需求,可将着色剂按不同比例混合调配出所需的色调来。理论上,由红、黄和蓝三种基本色(三元色)可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调(三色原理) 红黄蓝红(基本色) 橙绿紫橙(二次色) 橄榄绿灰棕褐(三次色) 着色时,不直接使用着色剂粉末,而是采用溶剂配制 (主要考虑其在食品中分布均匀) 配制时,称量准确,溶解着色剂,再稀释至1~10%浓度的溶液使用。如以水作溶剂,则最好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配制溶液尽可能不用金属器皿。用量不要超过标准,以免食品过于鲜艳而不自然 随配随用 (因为着色剂溶液久置时,对光不够稳定的着色剂会发生变色现象,而且气温较高时着色剂

食品添加剂总结 着色剂

第七章食品着色剂 着色剂定义和目的 ●以食品着色为目的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为食用色素,也称着色剂。 ●使用食用色素的目的:很多天然食品都有很好的色泽,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热、 氧化等各种原因,食品容易发生退色甚至变色,严重影响食品的感官质量。 着色剂发色机理 ●不同的物质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如果某物质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以外,这种物质看起来是无色的; ●如果它所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400-800nm),那么该物质就会呈现一定的 颜色。 ●其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所反映出来的,即被吸收光波颜色的互补色。 ●例如某种物质选择吸收波长为510nm的光,这是绿色光谱,而人们看见它呈现的颜 色是紫色,紫色是绿色的互补色。 食品色素分类 按溶解性分 油溶性着色剂:全是天然的 水溶性着色剂 按来源分 合成 天然 ●合成着色剂: 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退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但安全性低。 ●天然着色剂: 安全性较高、着色色调自然且一些品种具有生物活性;但成本高、着色力弱、稳定性差、容易变质、难以调出任意色调,有的还有 5 色调的选择与拼色 色调的选择应该与食品原有的色泽相似或与食品名称一致 ●红黄等量配色为橙,加一点黑色或蓝色颜色不会太亮 ●香蕉色黄:红=3:1 ●复配:巧克力色、果绿、黑色素,压制鲜亮颜色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带正电荷适用于加在发酵食品和含氮的食品中,带负电荷适用于一般食品中。 优点:粘稠状,安全稳定,价格低,3元/公斤 天然焦糖色素占总销量90%,酱油加20%左右 以单倍焦糖色素为例 ●0.05%左右为黄色(淡啤酒) ●0.01%左右为红色(红葡萄酒) ●0.2%左右为咖啡色

食品着色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着色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对食品着色剂的应用与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着色剂的特点、稳定性、安全性及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食品着色剂应用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食品着色剂;安全性;稳定性;研究进展 颜色是评价食品外观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人们在判断食物的好坏时往往先观察其色泽,自然、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颜色可以激起人们的食欲,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反之,如果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变色或者退色,食品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通常情况下,我们在食品中加入食品着色剂加以调色,以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食品着色剂又称食品色素。食品染料、食品着色剂按结构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着色剂;按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着色剂;按来源分天然和人工化学合成着色剂。天然着色剂主要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过物理方法提取得到的,而合成着色剂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所得到的有机着色剂[1]。 1食品着色剂的发展概况 1.11856 年以前阶段(早期天然色素阶段) 此阶段是从人类文明的早期至 1856 年的三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过程。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人类已经开始从植物、动物、矿物质中取得有色物质,用于食物、衣服、皮肤等染色。当时对这些植物、动物、矿物质来源的有色物质主要着眼于有效性,即有颜色即可,对它们的安全性,特别是潜在的安全危害性所知甚少,考虑不多。此阶段暂称为主要注重颜色的早期天然色素阶段。 1.21856 年至 1900 年阶段(以化学合成染料为主阶段) 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染料工业。1856年,英国人 Sir Willian Henry Perkins 用煤焦油做原料,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了人类第一个化学合成染料——苯胺紫。随后,在欧洲许多种合成染料问世。化学合成染料一经问世,比过去所用的天然色素表现出许多优点:①不受生物资源、季节、栽培条件、气候等限制,可随时在化学反应器中生产;②成本低、价格便宜;③纯度高、质量均一、溶解性好、染着性好、可调整色调;④色泽鲜艳;⑤稳定性好。由于当时医学毒理学尚不发达,人们尚未顾及到化学合成染料用于食品的安全性的严肃性,因此,在欧洲很快将化学合成染料用于食品着色,一时间,化学合成染料用于食品着色几乎替代了过去的天然色素,并漫延到世界各地。此阶段对化学合成染料用于食品着色,主要基于有效性,而对化学合成染料的安全性及潜在的安全性、继代的安全性尚未能顾及。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生命和健康有了不断提升的要求,又由于医学毒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用于食品中的合成染料安全性予以关注。为此,引出食用着色剂下一阶段的发展。 1.31900 年至 1990 年阶段(安全性第一阶段)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人类有了进一步关注自身生命与健康的条

我国食品着色剂的发展方向

我国食品着色剂的发展方向 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天然着色剂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尤其在近十年,中国食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使我国已成为食用着色剂品种、产销量的世界大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的档次、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与食品工业相辅相成的食品着色剂行业也必将得到同步发展。此外,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出口产品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国内和国际市场都为中国食品着色剂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1.加强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提高我国食用色素的整体技术水平。食用色素行业是新型精细化工产业之一。国外的食用色素工业,无论是生产天然色素还是合成色素,大都采用了新技术,因此它又是一个高新技术行业。我国的食用色素行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应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食用色素的应用,重点突破以下关键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微胶囊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吸附分离技术、超高温瞬时杀菌、分子蒸馏技术、冷冻干燥技术、新型包装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作为改造传统生产工艺的新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 2.加强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天然着色剂主要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很多品种均具有生理活性,安全系数高,是国际上竞相开发的重点。如姜黄有抗癌作用,红花黄有降压作用,辣椒红、菊花黄、高梁红、沙棘黄等有抗氧化作用,桑椹红有降血脂作用,紫草红有抗炎症作用,从红曲米发展而来的功能红曲,含有抑制胆固醇产生的莫那克林K,亦即洛佛他丁,具有降脂、降糖和降压的功效,已经以食物补充剂形式进入美国。国内企业需要不断开发功能性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的功能应用,在国际市场中争取一席之地。 3.走精品之路,加强应用型产品的开发。我们已经在部分品种的生产上具备了产量优势,以后必须把产量优势变成质量强势,改变粗放型发展,在规模基础上追求质量效益。在我国食品着色剂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技术落后直接导致应用型产品开发落后,已经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与着色剂品种开发和质量改进衔接不上,特别是在新型的药品和化妆品领域更是如此,从而影响了着色剂的推广应用。以后应加强应用技术开发,加大投入,把制剂化作为主要手段,开发各种特殊专用着色剂,提高产品稳定性,拓展新的应用领域。通过提高表面处理和制剂化技术水平,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产品,占领更大的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 4.开发复配添加剂成为一大趋势。复配可使食品添加剂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互补作用,从而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或提高其使用功效;可以改善食品添加剂的风味和口感;可以实现对某种食品添加剂的改性,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其工艺性能的要求,并且可以实现食品添加剂使用简单化;食品添加剂通过复配,可以降低单一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使食品综合利用,同时大大节省开发周期和费用。 5.研究法规和把握市场。国际市场是个大市场,欧、美、日、韩等国天然着色剂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重位置。发达国家为保护其国内加工企业,或迫于环保压力,不断修改标准,设置技术、绿色壁垒或利用世贸规则进行反倾销,国内大部分企业对其法规、制度、认证等比较生疏,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屡屡受挫。目前印度等国辣椒红色素产量逐年下降,其他产品也有类似情况,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对美国、欧盟市场的研究与拓展工作,同时加强对国内现行标准的修订,以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解决准入问题。 欧美等发达国家采购商已经逐渐重视我国,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也逐渐兴起,对于天

天然色素在食品着色剂中的应用

天然色素在食品着色剂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讨论了天然食品着色剂的分类,其中探讨了叶黄素的结构性质、分布来源及着色作用,最后对比天然食品着色剂的优缺点。 关键词:天然色素, 叶黄素, 天然着色剂优缺点 前言 食品着色刘,是食品添加剂之一, 人们几乎一生都在连续摄食。它不一定具有营养价值, 但必须对人体无毒无害。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试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发现在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中, 不少品种对人体是有害的, 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的致癌问题, 引起了各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化学合成色素的原料主要是煤焦油, 通常称煤焦或苯胺色素, 其多属偶氮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在体内代谢生成日一蔡胺和一氨基一一蔡酚, 这两种生成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1}。因此, 近年来, 各国对合成色素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 而食用天然色素一般地说则无毒, 尤其植物色素安全性较高, 有的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或药理作用,而天然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 天然色素需求量又大大增加起来。各国对天然色素的管理也不象对化学合成色素那样严格, 并提倡大量应用天然色素。目前可以说是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并驾齐驱的时代。 1 天然着色剂的分类 1.1 动物色素 动物血液和肌肉中的血红素(Heme)是红色色素, 但不用为食用色素故不赘述。现仅以胭脂虫红为例说明动物色素。 1.1.1胭脂虫色素 胭脂虫(Coceus Cacti)是寄生在胭脂仙人掌上的昆虫, 其雌虫体内含有一种葱醒色素叫胭脂红酸(Carminic acid), 该色素是用干胭月旨虫体压碎后抽提而得。 1.1.2胭脂红酸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使用

胭脂红酸溶解于水、乙醇而不溶于油脂。与铁等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而变色,可与复合磷酸盐并用而防止。胭脂红酸的颜色随pH值而变化,pH<4为黄色,pH为4现橙色,pH 6为红色, 到pH 8为紫色。用于乳、肉等蛋白质制品时与蛋白质结合变为暗紫色。由于它的耐热性耐光性及耐微生物性都非常好, 故自古以来均用作化妆品, 现代最适用于饮料类着色之用, 一般用量为0.005%[2]。 1.2 微生物色素 1.2.1红曲色素 微生物色素仅举红曲色素为例, 该色素是红曲菌(Monascue SP)产生的色素。用纸层析或薄层层析法分离红曲色素, 可见到黄、橙红、紫、青等颜色成分、以红紫色成分最多,有六种组分的化学结构已确定, 均属氧茆并类化合物(Benzofuran Compounds)。 1.2.1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但可溶于乙醇的水溶液, 耐光性耐热性均较植物色素好。耐化学性也较好, 在400倍稀释的色素液中, 添加的100ppm抗坏血酸或亚硫酸钠等经48小时都不变色, 对金属离子十Ca2+、Mg2+、Fe2+、Cu2+十等也较稳定。经动物试验口投给1.8克/公斤体重, 未见有死亡例, 慢毒性试验最大投给量2克/公斤体重/日, 经一年四个月未出现任何问题。由于红曲色素安全性高, 工艺性能好, 现已广泛用于肉、豆、面、糖、果酱、果汁等类食品着色。 1.3 植物色素(二级标题采用黑体小4号字) 植物色素资源极其丰富, 可谓多彩缤纷,种类很多, 是构成食物色素的主体。主要分类有三种,分别是以叶绿素为代表的吡咯色素,有胡萝卜素类及叶黄素两类的多烯色素,以及可分为花青素、花黄素和鞣质三大类的酚类色素。 在食品工业中用量较大的是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 类胡萝卜素的颇色有黄、橙、红至紫色等,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 已知的类胡萝卜素达300种以上。多数类胡萝卜素都可看成是蕃茄红素的衍生物。它的同分异构体为α-β-γ-类胡萝卜素。以β-型在自然界分布最广, 合量最高。如藏红花、万寿菊属杭物、紫花茴蓿、胡萝卜与棕相油、桔皮、玉米、蕃茄等。红青素又称花色甙,是花、果、叶、茎等呈现的兰、紫、红等颜色。它广泛分布

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尹明秋 2011010418210 摘要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dible synthetic pigment, natural pigment and replacement of natural pigment in food applications, food pigment detection method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dible pigment. Key words: food pigment; should; detection method; development trend of potential 摘要 介绍了食用合成色素、天然替代色素和天然色素在食品中的应用概况,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方法以及未来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色素;应用检测方法;发展趋势 前言 食品着色刘,是食品添加剂之一, 人们几乎一生都在连续摄食。它不一定具有营养价值, 但必须对人体无毒无害。随着医学毒理学和生物学试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 发现在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中, 不少品种对人体是有害的, 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的致癌问题, 引起了各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化学合成色素的原料主要是煤焦油, 通常称煤焦或苯胺色素, 其多属偶氮化合物, 偶氮化合物在体内代谢生成日一蔡胺和一氨基一一蔡酚, 这两种生成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1}。因此, 近年来, 各国对合成色素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 而食用天然色素一般地说则无毒, 尤其植物色素安全性较高, 有的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或药理作用,而天然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 天然色素需求量又大大增加起来。各国对天然色素的管理也不象对化学合成色素那样严格, 并提倡大量应用天然色素。目前可以说是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并驾齐驱的时代。 一、食品着色剂的简介 以给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的添加剂称着色剂,也称食用色素。食用色素使食品具有悦目的色泽,对增加食品的嗜好性及刺激食欲有重要意义。食用色素分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 天然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了最大使用量。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姜黄、红花黄色素、辣椒红色素、虫胶色素、红曲米、酱色、甜菜红、叶绿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由于其对光、热、酸、碱等敏感,所以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很容易褪色和变色,影响了其感官性能。 因此在食品中有时添加合成色素。

食品添加剂习题2多选题

二、多选题(试卷:每题1分,共5分) 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1.在我国,毒理学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哪些实验(ABCDE ) A. 急性毒理性试验 B. 遗传毒理试验 C. 亚慢性毒性试验 D. 短期喂养试验 E.慢性试验2.ADI的分类包括(BCDE ) A. ADI B. 类别ADI C. ADI无需规定 D. 暂定ADI E. ADI不能提出 第二章防腐剂 1.下列防腐剂中,哪些属于有机化学防腐剂?(ABE ) A.山梨酸钾 B. 苯甲酸 C.硝酸盐 D. SO2 E.丙酸钠 2.从食品添加剂的来源看属于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有(ACD ) A. 甲壳素 B.山梨酸 C.乳酸链球菌素 D. 鱼精蛋白 E. 安息香酸 3.下列食品添加剂,哪些是防腐剂(BCD) A.没食子酸丙酯 B.丙酸 C. 尼泊金酯类 D. SO2 E. 海藻酸钠 第三章抗氧化剂 1. 从机能上看,下列属于抗氧化剂的是(ABCDE ) A. 自由基抑制剂 B. 金属离子螯合剂 C.过氧化物分解剂 D. 增效剂 E. 氧清除剂 2. 为了延长含脂质食品的货架期,可作为螯合剂添加到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有(BDE ) A. 抗坏血酸 B. 柠檬酸 C. 酚类物质 D. 磷酸 E. EDTA 3.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属于抗氧化剂的是(ABDE ) A. 生育酚 B. 丁基羟基茴香醚 C. 过醋酸 D. 卵磷脂 E.SO2 4. 下列抗氧化剂中,属于油溶性的是(ABCD ) A. BHA B. TBHQ C. AP D. 生育酚 E. 茶多酚 5.下列有关BHA的描述,正确的是(ABCE ) A. 丁基羟基茴香醚的缩写 B. 有2种异构体,其中3-位比2-位抗氧能力强 C. 脂溶性抗氧剂 D. 遇铁离子会变色 E. 有抗菌作用 第四章着色剂、护色剂和漂白剂 1.在肉类腌制品中最常用的发色助剂有(ABE ) A.L-抗坏血酸 B. L-抗坏血酸钠 C.核黄素 D.烟酰胺 E.生育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