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导入:

故事:温水煮青蛙

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经过精心策划安排,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滚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了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地来回游动。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已晚。它欲试乏力,全身瘫痪,呆呆地躺在水里,终致葬身在铁锅里面。

这个实验揭示了一个冷峻的事实——突如其来的刺激或强敌往往能使人奋起面对,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力。而慢慢地腐蚀却往往使人防不胜防,一蹶不振。

那么你知道当今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吗?

1.全球一体化加快

2.人生活节奏加快

3.虚拟生活化加快

“全球化”的表象与实质

表象1:相互连结性——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

表象2:无国界的世界——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

“数字信息速度的增加,使企业在未来10年中的变化,将超过过去50年变化的总和。”——比尔·盖茨

表现:

1.网络及计算机取代许多工作及行业;

2.在家工作成为趋势 , 在家兼职可以打破距离为其它城市,其它国家的公司工作.美国目前已超过2400万人在家兼职工作.

3. 老年人口大量增加 \ 由于科技发达,人类的疾病将不会轻易转成死亡;由于知识的容易取得及快速传播,一般民众的营养健康知识已不亚于医师。

4.中国市场是未来50年创造全球富翁的机器 \ 由于中国地大人多及未开发地区

广大,许多商机正在提供给发觉者,华人大量移民全球也黄化全球市场.

5.大公司吃掉小店 \ 由于自动化生产供过于求,许多公司合并为更大公司才能生存, 大公司服务好进货成本低,知名度高,将是小公司及新公司的杀手.

6.捷星消费革命将会全球化.

…………

捷星是全世界首富-“比尔·盖兹”第2次为改变人类生活所设计的创举,目前服务全北美,将在未来10年内全球化,世界知名公司都将与捷星的全球消费网络系统结盟,无法加入的公司将有淘汰危机,世界财富将重新分配。

以硬盘为例

全球化的“脑分工”:世界董事会在欧美,世界办公室在印度,世界加工厂在中国。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育的历史责任!

必须从童年时代开始培养中华民族下一代的全新思维。

这些变化你能置身事外吗?

看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的情景,再想想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进而担起历史的责任?

可是,总有一种“无形的惰性”力量……温水

“成年人逐渐被时代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

——罗曼·罗兰

讨论:

10、10-11全市“同课异构”观摩课《竹影》

一、学习与学习力

寓言故事: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启示:

要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要么做得更好,要么被淘汰;所以“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将永远休息!”

复旦大学生原校长杨家福教授曾说,一个大学生在毕业离开大学的那天里,他在这四年里所学的知识有50%已经过时。

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识创造与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类知识总量翻番所需要的时间已从过去的100年、20年、10年缩短到目前的3年左右。有人预计,在50年后人类所拥有的知识总量中,现存知识只占其中的1%。换句话说,在未来的50年中我们所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新知识。因此,个人社会竞争力的高底不仅仅取决于你现在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今天知识折旧速度加快。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使知识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变得很快。大部分的知识可以复制。拥有某种知识的优势会迅速失去。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美国加速学习系统公司的创始人柯林·罗斯和麦尔逊·尼可在《学习地图——21世纪加速学习革命》中提出,几乎各行各业的知识,每隔两三年就会倍增,这意味着你的知识也必须倍增。否则你就会落伍,你在这个世界的“游戏”角色也就玩完了。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change变化

学习速度≥变化速度

只有当一个人的学习速度大于或等于社会改变的速度时,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学习,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正在去学习的路上。”

我们和这个时代就像在进行一场“竞速”运动,我们学习的速度和时代变化一样快,那么我们适应了这个时代;我们学习的速度超过了时代的变化,那么我们就驾驭了这个时代;如果我们学习的速度低于时代变化的速度,那么最终我们会被淘汰!不管你年龄多大,都应该像小孩一样对学习保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

当代社会已进入学习化社会,知识信息已经超越传统的文本,多媒体信息成了学习主流,学习成员也由青少年扩大到全体成员,学习已融入人生的每时每地。一个人只要每天都在接触新事物,每天都能够对生活产生新感受和新体验,从生存体验中获得知识,实际上也就是在学习。由此可见,人类学习的方式历经了从无墙到有墙再到无墙,甚至还可以超越国界,而向全世界求智慧。学习已成了全方位、全时空、全人生的活动。

那么你会学习吗?

根据调查,刚入学的五六岁儿童,约有82%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有自信,而当他们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为18%。五分之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在重新面对学习时会有无力感。为什么呢?——是没有学会学习!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埃德加·沙因(世界著名未来学家)

过去是人才,今天还是人才吗?以后能保证还是人才吗?

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个“底”是什么?

——学习力是最本质的竞争力

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谭浩强说,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人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原来不知道的知识,这是新时代有学习能力的象征。

今天,如果有人问我:“马克思是哪一年死的?尼罗河有多长?黄果树瀑布有多宽?”,我一时回答不出来,就说明我没有文化,我不是人才吗?我可以马上从网上或者电子出版物上查出来呀!

比如自1985年起,我国用7年时间将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五史》输入电脑,建立了“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当你想从中查找气象方面有关“风”的资料时,用传统的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经历是可想而知的。而今运用超文本阅读和计算机自动检索的方式,只须键入“风”“气象”等关键词,并加以必要的限制(排除与气象无关的“风”),短短6秒钟后,电脑就会在通读二十五史全文的基础上为你筛选出10968段相关资料和14918个词目,组成一个特殊的文本供你阅读。如果你还想简化,则可以再次与计算机对话,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为止。

假如你今天还没有学会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那就意味着你已经落伍了。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于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学习力”最初是一个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领域的一个概念。被引入教育还是近期的事情。因为还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义,所以我们集合众多论述来界定“学习力”。

学习力就是能帮助一个人更快、更好地学习一切的能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等因素组成的合力。

学习动力是学习主体进行学习的源动力;

学习毅力是指学习主体是否有持久力,学习是否能持之以恒;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开展学习的主客观条件的总和;

学习效率是指学习的速度,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特别是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学习的速度就显得特别重要。

学习转化力就是指学习成果的转化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更新自我、推进创新和变革社会的效果上。

学习力≠学历

学习力重于学历!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写了《让学历见鬼去吧》一书。盛田昭夫所选择的接班人大贺则尾只有高中学历。

学习力就是一种持续学习的本领!一种能力!知识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被淘

汰的可能,但能力却会伴随我们一生,并影响我们的一生。

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适应社会的能力。个人的学习力,不仅包含它的知识总量,即个人学习内容的宽广程度和组织与个人的开放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识质量,即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它的学习流量,即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识增量,即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

二、学习力的提升

(一)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目标越大、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动力就愈大,这是学习的动力源。

培养学生的学习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动力,不明白做事情的目的,就很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任何人的学习,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愿望的动机,才能使自己行动起来,被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所以,对学生来说,不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没看到学习的必要性,他们就永远也不会具有学习的动力。

1、确立目标

A、要有目标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不知道向哪个方向行驶的小船,到哪里都是逆风。”

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个叫做比赛尔的地方,从前封闭而落后,可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那里旅游。

据说,过去比赛尔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块贫瘠的土地,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人们说,在这里无论从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

探索者肯?莱文非常纳闷比赛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所以他雇了一个比赛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干粮和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十天过去了,他们大约走了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赛尔。这样,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只凭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赛尔地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赛尔时,带上了那位上次与他合作的叫做阿古特尔的青年,告

诉他白天休息,晚上朝着北面的那颗星星走。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赛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一个人无论他现在有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绕圈子而已。

B、目标难度要适中

每次只追前一名.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

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2、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来说明相对论:在火车上,你与一位美丽的小姐相对而坐,已经过了1小时,你觉得好像才过了10分钟;如果你对面是一个滚烫的火炉,才过了10分钟,你就会觉得好像是过了1小时。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总是乐于沉迷于感兴趣的事情,而对不感兴趣的事情就会精神浮躁。你在心情愉快的时候,你的学习效率是你平常的好几倍,而且会记得很好。如果你把学习当做“火炉”,那你在课堂上就会度日如年。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相反,如果对知识、对科学没有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难事,当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达尔文7岁时便对星星为什么发光感兴趣。正是

这些强烈的兴趣、执著的追求,使他们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集中的注意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注意状态、兴趣状态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产生了学生的动机,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产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方向。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进程。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

(1)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力。

?动机包含两个基本要素:需要、诱因

生理的内驱力如饥饿、口渴、困倦、劳累、性欲等

社会的内驱力如对地位、权力、认可、荣誉、尊重、爱情、独立的追求等。

刘易斯跳远称王——求胜的欲望

美国著名运动员刘易斯11岁时就梦想着有一天能打破比蒙创造的8.9 米的跳远世界纪录,他经常去量这个长度。但他参加比赛后连续失败了几次,12岁时一次跳远比赛又失败了。回家后刘易斯痛哭失声:“我输够了!输够了”刘易斯的父亲教子有方,他笑着对刘易斯说:“伙计,那么现在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开始赢!”刘易斯将父母的期望转化为动力,他真的开始赢了,不仅以8.91米打破了比蒙的纪录,而且连续4届奥运会都获得了跳远金牌,创下一项奇迹。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指向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如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或批评,奖励或惩罚。

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

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你在为谁而“玩”?

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启示] :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原初的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

“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他一定要喝水”。

(3)激励学习动机的方法之一——强化

强化就是增加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华生的“刺激-反应说”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一切行为都不过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S——R)

经典名言——教育万能论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们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

著名实验:小阿尔伯特和白鼠

华生和其学生之一罗萨莉在1919年至1920年的冬天进行了后来成为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实验

目标:对他们在报告中称为阿尔伯特·B 的11个月的婴儿身上形成对恐惧的条件反应

当阿尔伯特9个月大时,把一只白色老鼠放在他身边,可他一点也不害怕

当用一把锤子在他脑后敲响一根钢轨时,他害怕,带着恐惧的反应

给他两个月的时间使这次经历淡忘,然后又开始这些实验

一只老鼠从正面放在阿尔伯特的面前,他用左手去抓它,在他碰到老鼠的时候,他的脑后又响起了钢轨敲响的声音,他就猛地一跳,向前仆倒,把脸理在床垫里面第二次试验的时候,阿尔伯特用右手去抓,当他快要抓住的时候,钢轨又在身后响起,阿尔伯特跳起来,向前仆倒,开始啜泣。

又进行了五六次配对试验,把老鼠放在阿尔伯特身边,钢轨在他脑后震响,阿尔

伯特对老鼠就形成了完全的恐惧条件反应

老鼠一出现,婴儿就开始哭。他几乎立即向左侧猛地一转身,倒在左侧,用四肢撑起身体快速地爬动,在他到达试验台的边缘前,用了相当大的劲才拖住他

泛化:

兔子、狗、海豹皮大衣、棉绒,还有华生装圣诞老人戴的面罩

停止一个多月以后,又对阿尔伯特进行试验,他哭起来,对老鼠和其它一系列展现在他眼前的毛乎乎的刺激感到害怕,这时并没有任何铁轨敲击的声音

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

美国当代杰出的心理学家,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今天的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观点:

人的行为不仅受环境制约,也受强化作用的影响。华生等人只研究了S---R之间的联系,而没有进一步深入考察行为后果反过来会对行为本身产生什么影响。行为后果实际上可以反过来成为行为的一个刺激,即S—R—S 。

行为后果对行为本身具有重要影响,它将这种影响称为强化。

强化理论应用

他教会一只鸽子在玩具钢琴上弹一支曲子,教一对鸽子玩一种网球,两只鸽子用它们的嘴把一只球滚来滚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美军秘密作战计划,采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鸽子,用以控制飞弹与鱼雷。

如果你在街上见到一张10元的人民币,你会在这条街上来回走几遍,试图找到比10元更多的钞票吗?如果真的又有一张呢?

行为修正法

通过对病人从病态行为向正常行为些微转化的奖励,可以使病人的行为重新定型波士顿附近的州立医院搭了一些按压横杆台,如果病人按照有顺序的方式操作机器,他们就会得到一些糖果或者香烟奖励。一旦实现这个目标,治疗师就给他们一些象征物,以奖励精神病人的合适行为。这些象征物可以换糖果、香烟,也可以换一些特权,如选择进餐的隔间,与医生交谈,或者看电视

深度偏执精神病人案例

一位压抑的妇女不愿吃饭,还有饿死的危险,可是,她喜欢探访者,还喜欢电视机、收音机、书籍和杂志以及鲜花摆在她房间里。

治疗师把她移到一间没有这些东西的病房里,并把一份便餐放在她面前;她只要

吃下任何一点点东西,其中的一些享受品便临时给她恢复过来。

治疗师慢慢保留奖励,直到她吃得越来越多。她进餐的情况好转了,增加了一些体重,并在两个星期内出院了。18个月后随访,发现她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讨论:孩子是如何被宠坏的?

一位母亲沮丧地在咨询室里,诉说着心中的苦恼与不解:儿子怎么会变成了这样!他不听话起来,可以把全家人都气得泪流满面,不知拿他怎么办。

儿子是整个家庭唯一的第三代,他一出生,就被当作小皇帝、命根子,所有人的爱心全部集于一身,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上学进的是收费最高的贵族学校。他头脑里只要有任何要求,不管它多么怪诞、多么不合情理,全家人都会想方设法满足。

结果儿子变得起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任性,越来越不讲道理,越来越霸道,越来越胡搅蛮缠,任何一件事情,对别的孩子,也许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但一到儿子这里,便都成了问题。

放学回家,一直看电视、玩游戏,不做作业,常常要大人流着泪求他,才勉强去做;不爱吃饭,小时候,经常是奶奶唱个歌,爷爷跳个舞地哄着吃。

已经上四年级,晚上起来小便,还要爷爷抱着去。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叫,或者拿不吃饭作威胁,或者将自己关在卫生间不出来,最后只好全家人求他,只要他安静,只要他吃饭,只要他出来,什么愿望都满足他。

请试用斯金钠的强化理论分析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办?

消退疗法

这一方法是根据条件反射下获得的行为如不加以强化就会自然消退这一原理发展而来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几乎所有的不良行为和病态都是由不良强化条件持续作用的后果,如果消除这些不良的强化作用因素,不良行为就会自然消退。

行为消退法就是通过停止对某种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例如,上例中的孩子常因没有达到某种目的而大哭大闹,而父母一见孩子哭闹就会妥协,立即满足他的要求。在这里,孩子是以哭闹作为满足愿望的手段,而父母的妥协则成为他哭闹的强化手段。这样,孩子更有可能在将来以哭闹的方式来获得某种需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哭闹行为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对其不闻不问,几次以后,孩子就会明白,哭闹不会使他得到什么,于是,该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一级强化物:

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

二级强化物:

与一级或其他二级强化物联系,获得强化价值:社会强化物,如表扬、微笑、拥抱、关注;活动强化物,如玩玩具、做游戏、从事有趣的活动;代币强化物,如钱、分数、积分、奖品、星星。

正强化物:

给予个体的强化物,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如食物、金钱、赞誉、爱、表扬、分数、奖品等,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

负强化物:

使个体摆脱不愉快情景,会消除使行为者感到不快和厌恶的东西,如免除孩子洗碗、消除噪声、严寒、酷热、电击、责骂等,行为者也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

及时强化

?结果在行为之后立即出现比延迟一段时间再出现更能影响行为

?立即给予的小强化物比延迟给予的大强化物更有效力。如戒烟和控制饮食的困难

?及时反馈的目的:使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明确化

课堂中强化的应用

⑴确定你想要学生做出的行为,当这些行为出现时予以强化。

⑵告诉学生你所期望的行为表现,当他们表现出来时,给予强化,并告知原因。

⑶在恰当的行为出现时,尽快给予强化。

塑造

定义:对学生趋向成功的每一步都给予强化,以引导学生实现最终的目标。

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强化的过程,行为之所以发生改变,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重要的刺激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而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

课堂应用: 通过强化学习者逐步趋近预期目标的每一步来教授新技能或新行为。

惩罚:减少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两种惩罚:

呈现不愉快的结果:强迫接触不喜欢的事或情景,如批评、指责等;

取消愉快的结果:取消令行为者愉快的东西如丧失特权、剥夺课间休息、放学后留校等。

(3)激励学习动机方法二——积极归因

漫画:乞讨者

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结果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

心智责任感问卷

1.如果老师让你升入高一个年级,可能是因为

a. 她喜欢你。

b.你的表现

2 .如果你在学校的某次测验中取得了好成绩,原因可能是

a. 你努力学习了

b.测验非常简单。

3.当你在学校中没有掌握某些内容时,通常是因为

a . 教师讲得不清楚。

b.你没有仔细听。

4.假定父母夸你在学校里表现不错,可能是因为

a .你确实做得不错(内部)。

b.他们当时的心情很好。

5.假定你在某门课上的成绩不如往常那样好,可能的原因是

a .你没有像往常那样认真。

b .有人干扰你,使你无法学习。

积极归因模式:

成功能力高自豪/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失败缺乏努力

成功时,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失败时,相信努力总会成功

消极归因模式

成功运气

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习得性无助感”实验: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梅尔于1967年用狗做的一项经典实验。实验中,心理学家把狗关在一个笼子里,只要铃声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由于狗被关在封闭的笼子里,所以它无法逃避这种电击。多次这样的实验之后,心理学家改变了实验条件,他们在给狗以电击之前先把笼门打开。结果却发现,在铃声响起后,狗不但不会从笼门逃跑,反而未等电击出现就先倒下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已经可以轻松逃避电击的狗却在敞开的笼子中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跳蚤变成了爬蚤

一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放一只跳蚤在桌子上,然后在其上方扣一玻璃罩,玻璃罩的高度恰恰比跳蚤实际能达到的高度矮一点,跳蚤在连续几次碰壁后,就调整了自己的高度低于玻璃罩的高度,并形成习惯,使得自己免受碰壁之苦。这时,科学家取走玻璃罩,换上一另一个比跳蚤降低后的高度又矮一些的玻璃罩,跳蚤在又受挫之后,又开始降低自己跳跃的高度。此时,科学家继续换掉玻璃罩,连续反复,直到玻璃罩的高度几乎与桌面相平,此时桌子上的跳蚤,已经经过几次的调整自己的跳跃的高度后,不敢再跳了,只能在桌子上爬来爬去了。即使是科学家取走了罩在它上方的玻璃罩,跳蚤也没有再试着跳高的勇气了,最后,一只跳跃能力本来很强的“跳蚤”变成了一只只会在桌面上爬来爬去的“爬蚤”。

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屡遭失败,并将失败归因于能力,最终产生个体无能为力、动机缺失、认知情绪缺失,并产生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又如马戏团里的小象等。

启示:

人在受到刺激之后的反应与动物十分相似。

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他就会倾向于放弃再试一次的努力,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

同样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某一方面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他倾向于渐渐形成一种信念,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行,从而放弃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就是破罐破摔”,“我没有希望了”……这些就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

教育反思:

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就像那只尝试着的小狗一样,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教师的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韦纳在实际调查研究结果中发现,教师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反馈(尤其是在评定学生考试成绩时,对学生情绪的支持或拒绝)对学生的归因产生很大影响。在师生交感

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赞许、训斥、愤怒、同情、鼓励、安慰、帮助)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让学生觉知到自己的成败,学生猜想教师对他的态度,以此解释自己成败的原因,形成学生自己的归因。

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并非完全以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基础,而是受到教师对他成绩表现所作的反馈影响。可以想见的是,对某些缺乏信心、个性依赖性较大的学生来说,要想维持他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反馈中给予鼓励和支持,很可能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凡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体会到此点的重要……由此可见,身为教师者除教学生知识之外,必须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以及对学生态度,随时随地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多用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力与教师关系密切。教师的期望、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会成为激发中小学生提升学习力的动力。尤其是教师的爱是学生学习力不断提高的动力源泉。教师的关爱也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以及对教师所教学科的极大热忱。青春期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爱其师信其道的心理特点。相反,教师的冷漠、傲慢、缺少爱心、固执,甚至残酷都会造成学生学习力低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习力的重要因素。

教育案例

严师真的出高徒么

我不喜欢给学生的作文打高分,多数是60~70分,“不错的”才70分多一点,能得80分的则是凤毛麟角了。我这样做固然有许多理由,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必须严格,如果要求不严,他们轻而易举地就能得个高分,可能会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忘乎所以,不思进步,对他们成长不利。于是乎,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得个及格分,即使对那些我心里认为写得不错的作文,也“鸡蛋里挑骨头”,千方百计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找不打高分的理由:内容不错的,就指出表达上的问题;文字不错的,就指出立意上的偏颇。渐渐地,我练就了一双“毒眼”,稍微翻阅一下,便能发现学生习作里的毛病;养成了一种习惯,不给学生打高分。自以为这两点是“严师”的必备条件,“严师出高徒”,既然我对学生要求如此严格,那么就坐等收获,坐等高徒出现吧。

但事与愿违,等来的不是令人拍案的佳作,而多是此语言刻板、内容空洞的习作。更要命的是,不少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了对写作的厌倦:字迹潦草,错别字、病句连篇,

还有些抄袭之作。我满腔热情,严格要求学生,希望他们有长足的进步,换来的却是这样一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究竟那里错了呢?

一天,我无意中听到学生在议论作文。有的说最头痛作文,没材料可写。有的干脆说,你头痛它干什么?随便找一篇“参考”一下,不就完事了吗?我还没写就知道只能得几分,认真不认真一个样。后来,还有位几同学在随笔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慎打低分

(3)激励学习动机方法三——教师积极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传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尊完美的少女雕像,由于在雕塑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因而禁不住对这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所创造的作品,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以深情的目光望着雕像,几近病态。此事感动了天神,遂将少女变成了活人,让这对幸福的人终成眷属。

罗森塔尔实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等来到一所小学,在1—6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发展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并说这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即将开放的花朵”,具有产生“学业突飞猛进”的潜力,而且再三嘱咐老师对此“保密”。名单中的学生有些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有些却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心理学家对教师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情况。”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8个月以后再进行测验时,奇迹出现了。凡是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机制分析]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机制:

罗森塔尔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调动了教师对这批学生的期待和偏爱情感,而后这些教师通过他们的笑貌、眼神、语调、态度、行动等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使学生受到了鼓舞,激发了更大的学习热情,说明教师的期待具有巨大的神奇作用。

[启示]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

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

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

(二)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是指人的学习是否有持久力,是否能持之以恒。学习毅力含有意志力、

持续力、克服困难的战斗力和乐观进取的精神等。解决能不断学习的问题。

有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可以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知难而进,偏行虎山,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现在社会“优胜劣汰,不进则退”,残酷的淘汰法则促使学习成为人的终身过程,持久力自然成为学习力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例:

许多大公司倾向于在各大名校招聘新员工,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是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细细分析一下,这种做法是有它的道理的。尽管现在有各种招聘方法帮助人力资管者识别人才,但要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做出全面了解仍然是十分困难的,而高考中以高分进入名校的学生拥有较高学习力的概率比普通大学学生要高出许多。

能够在高考中考出高分进入名校学习的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个“苦”字道出学习的艰辛,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是无法抵挡外界众多轻松愉快的“诱惑”而专注于枯燥无味的应试学习的。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更看重的就是在这些学生名校背景下的学习力。

锻炼孩子毅力的方法

1、教育孩子从小立志。“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源于崇高的理想”。我们可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志向与坚忍不拔,终至成功的事迹去教育孩子。如,我们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一辈子献身于桥梁事业,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南京秦淮河上有一座文德桥,有年端午节游人为争看龙舟竞赛被挤塌了,许多人掉到了桥下,有些孩子淹死了。事后,家人就带茅以升观看倒塌的文德桥,茅以升小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造坚固耐用的大桥,也由此成就了茅以升热爱科、关心社会的崇高理想。

2、鼓励孩子不断克服困难。困难是培养孩子毅力的磨刀石。孩子学习的毅力,也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形成的。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断地给予他意志与情感的鼓励,“我知道,这道题你一定能够做出来”,“不要怕,只要深入思考,就能答对这道题,我相信你”。让孩子从亲身的意志行为中尝到快乐。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意地设置一些困难,即让他跳一跳摘果子,激发他尽力跳起,从而培养战胜困难的毅力。

3、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一点过去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得出过一个结论:自我控制力强的人,一生的成就比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大得多。从群体意义上说,高成就群体的自我控制力比低成就群体的人要高出很多,这也从另

一角度证明了社会竞争力强的人往往都是意志品质坚强的。

(三)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包含开展学习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大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自然分类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理能力、音乐节奏能力、意志力、反思能力、迁移能力等。解决能进行学习的问题。

能力不仅需要通过学习,更需要通过训练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好。

1、注意能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表现为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警卫,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处在发育当中,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好转。而小学要求学生上课要坐40分钟,然而我们并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的自我发育的完善,否则将影响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具体训练,以提高注意力,适应课堂生活。

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得来的。有些人经过培养训练,注意力和注意品质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注意力,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而且更多的还是自我训练。

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1)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

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找到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你可以自己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训练一遍,相信你的注意力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

(2)游戏棒

这是一个古老的小游戏了,唤起了许多儿时的回忆……

游戏玩法:

A、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决出轮流玩的次序。

B、第一人开始玩:把游戏棒用手握住竖在桌子上,然后突然放开,游戏棒越是散得开越是对自己有利,最好的就是开的太阳花,是单独的一根游戏棒最好了,只要用手指慢慢地前后左右移动,只要不碰到其他的游戏棒或者眼睛看不到其他的游戏棒在动就可以,然后还可以继续;也可以用得到的游戏棒去挑那些散开的棒,不过那是有难度的哦:一是要看准你要跳的棒虽然和其他棒重叠,但是不是凌空的;二是即便如前一步所言,挑的时候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要眼明手快;三是也可以用指尖慢慢轻按棒尖,等棒的另一端翘起一点,就用另一手小心翼翼去拿。

C、那些玩的时候取到的没动的游戏棒就归他所有。等到一人玩到棒动的时候,就依次有别的人接着玩。这样反复直到玩的游戏棒没有为止才告一段落。

D、按第四步循环玩耍,直至其他人玩到倾家荡产,棒都在一个人手里为止,那个人就是胜利者!

(3)玩扑克游戏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

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黑桃A,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黑桃A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4)“开火车”游戏。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小朋友参加,那就更好了。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这是我们少年时代同学联欢会上玩的游戏。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乐此不疲。

(5)复述游戏

几乎所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都有点小聪明,性格上也很自负。对于学习,如果他自己认为没有难度、没有挑战性,5分钟后,他的兴致就会一落千丈:“我会了!”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因自负而焕散。

让孩子看图画书15分钟,或看一节完整的“大风车”寓言动画,立即合上书或在关上电视后,要求孩子按要求复述故事。为预防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后,只看个梗概就走神,可灵活安排“复述”内容: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可以要求孩子把刚看过的动画形象画下来;可以一家人分饰其中的几个角色。如果孩子只能完成全部任务的一半以下,可让他重看画画书或录下的动画片—渐渐地,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要了。

(6)多米诺骨牌

大约有七成“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过这个骨牌堆放的游戏,其耐心得到长足的进步。多米诺骨牌训练其实是考验孩子能将单一的动作坚持多久的一个训练—将来,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所面临的所有学习科目都是多变、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遇到重复训练会不会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训练无论对心神的专一、心神集中的持续时间,都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而把几百块骨牌瞬间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对训练的“单调”产生耐受性—是的,只要最终有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单调感。

(7)韵律操

对特别好动的孩子而言,学会较复杂的韵律操可以带来成就感,也可以解决其心神浮躁的问题。每个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我们都要分析他是好静型、还是好动型。文静的孩子才忍受得了堆放多米诺骨牌的挑战,对于好动的孩子,让他三天之内学会一套韵律操,会使他的注意力和接受能力成倍上升。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在正常情况下,注意力使我们的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它活动和其它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

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的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法将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具体事物,或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来,同时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许多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都可以引起注意力障碍。而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由于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了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障碍。另外,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生还应该有意追踪课堂内容和老师的思维活动。如果在课堂上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老师的讲课,不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不理解这些内容,那么老师的声音会变成催眠曲,使你慢慢进入瞌睡状态。所以上课专心于听懂,一边听讲,一边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讲的意思,如此跟随老师讲解进行积极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究,则会使你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也就是使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讲解的内容上。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说:“会听课的同学,总是听老师怎样提问题,分析问题,他的思维总是像一个探照灯的光束,紧紧地追踪着老师的思路。”

课堂上边听边想,这种思考是快速的,若思考过深过慢则会影响后面的听课。所以细细的咀嚼,深刻地思考和归纳,疑占的解决主要靠课后的复习或向老师同学去请教。

再如:课堂上要善于分配注意。课堂上不仅要听、看、想,而且还要记笔记,怎样合理地分配注意力,而不至于顾此失彼,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同学只顾一字不漏地记老师讲的内容,全没有功夫思考;有些同学仅顾听,不愿思考一下,听而无味;也有的只顾着想,忘了听下去,或记笔记。其结果才能会影响上课的效果。有经验的同学善于转移和分配注意,他听讲时还要快速地想想,当听到重点的内容或老师补充教科书的没有的材料就简要地记一下,以帮助课后复习和理解。如此分配注意于听、想、记上,以理解内容重点,兼顾各方面,结果是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还培养了良好的注意的转移和合理分配能力。

许多著名学者都很注意这方面的自我训练。如有的人在读书时,就经常在一些重要内容旁边写上注意,特别注意等。也有的用划符号或用:!?以及*作记号以引起注意。

注意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一位大学问家。他曾经告诫他的学生,如果想要学会读书,就要读书读到能将书平面的字句浮凸出来为止。书平面的字名会浮起来呢?他的一个学生听了很纳闷。许多年过去了,这位学生在广博地读了许多之后,使平面的字句浮凸出来,指的是在读书过程中要对阅读材料选择性地给予不同程度的注意。那些不重要的字句游览一下就放过去了,而对那些重要的关键的字句,则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