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完整版)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完整版)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完整版)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荷兰的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

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来表现风景。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到完善。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支配和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古典时期那种严谨写实的风格,推开了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大门。这个时期一般都概括称之为古典时期,写实性极强。随着风景画的发展,不同的风格及表现手法逐渐涌现出来。

譬如英国的水彩,法国的印象主义以及巴比松画派,都在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印象派的画家更是为了真实的现实世界呕心沥血。西方风景画在创作中分为古典与现代,也分为薄和厚两种不同的画法。

近现代的的风景画创作往往较为随意,不象古典时期那样循规蹈矩,画法也发展为多样,所创作的作品也就更具有生命力。

▲美学角度: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因此,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他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这就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于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创作理念:

西方风景画多强调对景写生,在现实中感觉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以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

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最大量的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直接、更形象、更有效的表现自然,这种创作方法最基本手段是不断的观察自然,哪怕是一点点细小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点尤以印象派表现的更为彻底。对于“神”的理解,西方风景画是逐渐认识到并发展起来的,与中国山水画的最初就追求“神”的起点不同。这主要是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创作的理念不同,所以体现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同,这是基于两种不同美学思想的创作态度。

▲表现手法:

西方画家在描绘眼中的事物时,是将它们当作“面”来理解的。“面”对于塑造形体要优于“线”,“线”表现的较为抽象,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西方风景画家为了靠拢真实的世界,在艺术实践中选择了这种造型手法。这样也就决定了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表现出的将会是不同的视觉效果。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面”组成,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西方的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所有这些就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出作者的视觉感受。油画技法就是把各项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画家熟练地使用油画材料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创作并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西方风景画家在作品的造型上贯彻自己的美学思想,充分利用油画的特性极力展现大自然的瑰丽。真实的再现大自然一树一草,油画的特性有利于作者反复的修改,长时间的观察,然后逐渐深入的表现自然景色。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更接近自然,而不是单纯为了对象的“神”,而对对象的“形”有所忽略。它的造型特点简言之就

是写实性,充分表现色彩的细微变化,以及光感、质感的不同,在画面上营造一种真实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空间角度:

西方风景画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所以,他们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的认识,即科学的空间,并不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画家只是在自然的空间和风景画中的空间的转化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而不是像中国山水画家那样浑然一体。他们的笔下并不像中国山水画家笔下的空间那样穷极宇宙、变幻无穷。尽管在表面上接近于自然,却在心灵上没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终究是徘徊在自然与内心之间,为自然景观所园囿。当然,西方风景画并非单纯的自然的翻版,同样带着个人的感情基调。

▲色彩角度:

油画在起源及发展的初期所处历史环境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起初的油画是服务于宗教的,表现的是身和仙境。后来,许多著名的画家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单一的以基督教为题材的创作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们逐渐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并直接描绘。这样不但使宗教题材的作品明显带有的现实世俗的因素,也使后来的风景画家走上了完全描绘现实生活实景的道路。这样就让生活中鲜活的色彩进入了西方风景画,也因此让西方风景画在色彩的表达上比中国山水画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早期的作品只是对不同的物象、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进行描绘。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们对光的认识逐渐深入,以及光与色彩关系也了解的较为深刻,因此这时候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表达更为丰富。通过莫奈、西斯莱等人的作品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西方风景画对色彩表现的细致和美丽。

▲表现形式:

“用笔”是中国画家创作和鉴赏的一个标准。与此不同的是,油画的笔是扁头的,这样绘制出的“宽线”正是西方画家以面造型的起点。和东方画家使用的工具相同的是,这种工具也是极具弹性的。在早期的的风景画中,笔触的应用并不是很明显的。后来,随着画家们对油画艺术的表现功能要求的提高,笔触才逐渐应用的广泛起来。同时,西方风景画的创作始终是围绕自然的色彩展开,并因此而发展。不管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不管是在古典,还是近代,对于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如何去理解表达这种变化和感觉,一直是西方风景画家的创作方法及目的。随着技法及理论的成熟,西方风景画家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表达逐渐全面。体现在作品中也就千姿百态。

▲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品:

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我们熟知的风景画作品。可以说,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西方风景画的特点,从中让我们感悟到中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特色,同时,也让我们从视觉上体会到西方文化所具有的特点。

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康斯太勃尔《干草车》

霍贝玛《林间小道》

《日出·印象》

莫奈,法国19世纪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与《干草垛》等。

《干草车》

康斯太勃尔,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长期在家乡研究农村景色,画了许多素描、油画习作,然后进行创作。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与学院派虚构呆板成了对照。其画风对后来法国风景画的革新和浪漫主义的绘画有很大启发作用。

《林间小道》

霍贝玛,17世纪荷兰画家。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代表作《林荫道》、《磨坊》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该幅作品体现了西方以焦点透视为主要构图方式,从中体现了中西方的不同的图式特点。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原因

750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原因之比较 ①各自发源地上文化传统中的自然观和哲学中的终极关怀。 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而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 西方哲学的终极关怀指向彼岸神圣化的理念本体世界和现实超越的理念人生;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指向此岸统释化的本然世界和现实永恒化的不朽人生。正是这种不同,使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形成了不同的审美风格和绘画体系。 一、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终极关怀理念与中国山水画的形成 魏晋时期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本思想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那时一些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归隐田园山林,追求安逸超脱,通过对自然山水风光寄托他们的情感。这为中国山水画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同时推动文人士大夫参与山水画创作。 中国传统哲学的人生态度是以“天人合一”为价值取向,努力在现实人生中追求人存在的终极意义,使天地宇宙的人文精神把握在人的生命创造之中。“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自内发现了自己 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不但创造了独立的山水画种,而且还写出了大量的山水画理论著作。 二、西方人的自然观和终极关怀理念促使西方风景画兴起和完善 西方人的审美观,在古希腊时期表现为“摹仿”,强调主体以冷静的、客观的 态去再现自然,理性的因素大于情感的因素,强调艺术的认识意义。文艺复兴时期 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家高扬人的价值与尊严,不断通过对神权的否定而解放人自身,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近代自然科学所涵蕴的人类理性至上论的支撑,从而使得人道主义逐步转化为人类中心主义,这一理 论使人类理性至上论或自然科学万能论确立起认识论方面的信念。而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则是西方哲学的根本主题和最高目标,同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根本主题和最高境界。 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普遍关心人自身与周围环境,以及大自然的美。风景画正是对和 谐的大自然的记录,且是某一时刻风景的形象,表现着大自然本身的鲜明丰富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欧洲艺术家以极其浓厚的兴趣描绘大自然,但那时风景大多作为人们活动的背景存在于画面,比如康拉德·维茨的《基督履海》和帕提尼尔的《逃亡埃及》。 荷兰到了17世纪前期,经济文化异常昌盛。风景画终于发展成为受人们喜爱与欢迎的完全独立的绘画体裁,其中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为雅各布·凡·雷斯达尔和迈因德特·霍贝玛,代表作分别是《埃克河边的磨坊》和《并木林道》。 总之,通过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们既有逐渐提高升华的一面,也有各自艺术特殊性和偶然性的结合,更重要的是与中西方各自的信仰有关,亦即哲学中的终极关怀问题有关。魏晋时期士族文人在思想上的变化,促使他们退隐山林,钻研玄学,崇尚老庄,寄情山水,也为艺术找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而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禁锢的解除和王权势力的衰弱,使欧洲人关注世界的角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歌颂君主的绘画和宗教题材绘画开始减少,画家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风景画与静物画上,功利性转向了纯审美性。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荷兰的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荷兰的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

初一年级美术教案 外国风景画

初一年级美术教案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图片、制作课件、艺术家生平 学生准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组讨论: 1、上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作者是谁? 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里? 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 二、小组汇报(略) 三、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自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继续赏析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二),另一种选择…… 四、学习新课:另一种选择 1、播放课件 2、赏析印象派作品(讨论) ①画家选择了什么? 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 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 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印象》的真实?

外国风景画

外国风景画 欧洲的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的,17世纪中期独自成为一派,并发展到欧洲的各个地方,于是欧洲各地区的风景画风格开始互相影响交融,到19世纪时进入巅峰时期。 印象派:19世纪欧洲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印象派画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表现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莫奈:法国画家,《日出.印象》表现的是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在弥漫的浓雾中,所有的物象——太阳、海浪、小船以及远处工厂的烟囱和船上的吊车等,都变得模糊不清了。之前没有画家这样大胆处理画面,作品展出后引起轰动,许多画家都追求和表现——从此印象派产生了。 新印象派:认为印象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主张不要在调色板上调和颜料,应该来画布上把原色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进行视觉混合,然后获得一种新的色彩感受。该画派又被称为“点彩派”。 修拉:法国,《大碗岛星期日下午》这是一幅夏日风景画。游人在巴黎郊外的塞纳河畔休憩、散步、垂钓、划船,整个画面宁静和谐。修拉为了这幅作品,画了三十多幅习作和色彩稿,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事件之一。 “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和“新印象派”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派的突破与反叛。 塞尚:法国,《风景》库贝尔:法国,《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 德朗:法国,《威斯敏斯大桥》 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雪中猎人》洛朗:法国。《海港日出》 霍贝玛:荷兰《林间小道》 鲁斯达尔:荷兰《辛格拉温的磨房》透纳:英国《莫特莱克台地》 勃拉克:法国《艾斯塔克的房子》 蒙德里安:荷兰《灰色的树》

浅谈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差异 衡南县教师进修学校贺雯 【摘要】中西方艺术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孕育了当今世界两大绘画体系,即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可谓泾渭分明,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绘画表现出一种写意性,注重的是一种高雅的美,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写实性,注重的是一种豪华的美。在此,我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山水风景画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于中西方艺术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比较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表现对象、创作理念和造型手法等诸多方面,归根到底,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表现对象 西方的风景画在表现对象上可谓包罗万象,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人物、动物无不包括在风景画的取材之中,但西方艺术家在选取对象时,表现与人有关的风景环境略多于纯粹的自然风光,他们注重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真实的题材,强调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而中国的山水画画家的描绘对象虽然也涉及自然风景的方方面面,但它多是以表现“纯”自然风景中的山水为主,表现人文景观和生存环境的“界画”次之。在自然风景中,又以“大山大河”为主要题材,描绘其它题材类型的作品次之,这就形成了中国山水画在表现对象方面与西方风景画相比,中国山水倾向于抒发对大自然的天籁之美的欣赏,而西方风景画似更关注大自然与人的具体生存关系。 二、创作理念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原则是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为此,要求山水画家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对大自然的观赏、认识和感受,与自己对社会生活

的体验认识相融合,酝酿为胸中意象,抒发为画面情景。所以,中国山水画更强调作者主观情感的移入和在绘制形象的笔法中的彰显。如元代倪瓒《六君子图》,它描绘的是江南秋色,画面中的山坡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它们疏密掩映,姿势挺拔。全图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笔法简洁疏放。此画用以枯见润的简练笔墨,营造了湖光山色荒寒空寂的意境,作者借简洁清淡的画面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落的心态,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西方风景画的创作原则是通过创造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美景,使观者在一种如临其境的审美过程中,获得对某种精神内容或情感理想的体验。他们强调对景写生,从现实中感觉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以此表达自身对大自然的理解。为此,西方风景画以符合视觉真实的写实手法为创作的基本手段,视具有特定时空真实感的风景美为象征精神意义的基础。如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它是一幅英国农村风景画,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的草丛和茅屋,它是画面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树林带和广阔的田野,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也似乎可以听到,画面中对空气和绿树上光泽的表现则尤其令人感到钦佩不已。所以,西方风景画相对更重视对自然景观的形象再现。 三、表现方法 在表现方法方面,中国山水画对对象的描绘不过分拘泥于细节,多从物象的结构组织出发,形成了能够反映物象特点的程式化手法。在构图处理上,讲究“散点透视”,讲究“以小观大”,以游动视点巧妙地组织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的关系,可以根据作者需要,移动立足点来进行观察,凡在立足点上能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到画面中来,因而多有长卷式作品。同时,在笔墨技巧中形成了规范化的各种皴法和点苔法。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董源的《潇湘图》。西方风景画对描绘对象既强调整体把握,又讲究细节真实,特别注意对象的具体时空特点的把握和表现。在构图和空间处理上,采用焦点透视法,追求再现特定视点、时间、空间中的光感、色彩感的真实性。表现手法早期以细腻平滑为主,色调统一,色彩和谐,18世纪中后期以来逐渐向重视笔触、肌理、色彩的鲜明个性化发展,并日益加强了主观的表现性。应当看到,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与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主观表现性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中国古典艺术中的表现性,是基本偏于主观的表现性,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性,则是一种鲜明的强调个性、强调反叛精神,甚至追求完全摆脱客观现实(如抽象表现主义)的主

西方风景画演变

一,端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风景画 人类生存于自然之中,在日常活动中除了和人打交道外,便是和自然打交道。人们在注意自然之后,开始了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于是在比较早期的绘画中出现了风景画(如庞贝壁画)。由于宗教势力对人们的探索思想的禁锢,大多数艺术都被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所取代,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对神的崇拜,社会的现实使得风景画在欧洲历史的一个相当长时间里鲜有作为。这种状况直至文艺复兴时代才有所转变。 文艺复兴开始后,人们逐渐把人的价值从宗教中独立出来,并得到肯定,欧洲人向希腊人学习民主,也像优秀的先民一样开始研究自然,于是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画家们的自然认知能力和技法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画历史画的天下,虽然也出现了现实主义的题材(如勃鲁盖尔),而基本面貌仍是以画人物的主题性创作为绝对统治地位的,而风景内容的绝大部分出现在主题性绘画的背景中,只有极少数独立出现的风景画。 达芬奇创作出第一幅独立的风景画,一幅开阔的风景素描,这位对自然有着极大兴趣而且博学的画家以超乎常人的热情描绘自然的一草一木,而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素描。在这些众多的描绘植物,山川,水流的画中,透露着一个心灵纯净的人对于自然的无限兴趣和一种超乎个人的大气与浑成,这在以后的伟大的风景画家中也是屡见不鲜。 如果说意大利南方对于风景发生兴趣,而在那时候并未画什么完整的风景画,只是更多的去描绘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植物的话,那么无独有偶,在北方,丢勒也以同样的热情,如达芬奇一样描绘植物,动物,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耐心和兴致勃勃致使他用尽心思细致地描绘一株植物。作为西方水彩画的鼻祖,丢勒画了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水彩风景画。这幅风景画显然与他描绘植物,动物的绘画一样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并不考虑将其出售,因为那时的画家并不以此题材为生,真正的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到十七世纪出现。 二,源起:十七世纪——职业风景画家的出现 十七世纪在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它开始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真正走上了欧洲历史舞台的序幕。新兴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与工业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直接导致了绘画面貌的巨大变化。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纷纷独立出来,并且各自得到充分发展,由于社会的需求,形成了最初的美术品市场,美术商业化的局面出现。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欧洲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最早期的代表是扬·凡·戈延,代表作有《河上要塞》,《埃延附近的莱茵河》,这些画尺幅较小。那时还没有实景写生,而作品却是基于对自然景物的细心观察的,那种逼真细致的画法是适合当时买主的口味的。 荷兰风景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鲁依斯达尔和他的学生霍贝玛,这些荷兰小画派的风景画家们描绘的风景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觉,体现了常人生活中的情致,可以说风景画家的情趣与欣赏者是一致的,由于是对于现实景致的感情而必然导致对画家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因而那时的风景画家主要的精力便用在努力增强技艺,以描摹现实中的情致而无更多的追求,这与其他地方和后来很多画家有所不同。同时由于这种状况,第一批风景画家们为风景画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技术经验。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并不以风景画为主业的画家——维米尔,他的著名的《台夫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十分精致的迷人的作品。 同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普桑与洛兰共同开辟了法国风景画的辉煌开端。与荷兰画派的小景不同,它们的颇有气势的宏大场面深具古典的内涵。普桑的风景画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深沉而肃穆,因而有了更多的哲学意味,画面的崇高的精神倾向使之有了深厚的历史感。作为历史画背景的风景在古典绘画中往往显得概念,不如现实中的鲜活,不像以后很多风景绘画作品中描摹得那样真实与接近生活,然而正是由于古典对于共性的描绘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透视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透视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透视观,文化理论研究, 侯靓约2914字 中西方历史、文化、地域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使得艺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方向和为历程。而要了解中西方绘画透视观的异同,首先要先了解两种画种的起源及发展问题。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出现则在魏晋南北朝之间。我们可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曾提到的:“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看出此时的山水画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但是,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并讨论了空间的表现,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而画论的出现,则证明中国山水画艺术即将迈上正确的发展轨道。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才算是完全成熟,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 在中国的传统美术理论中,对空间观念则有不同的阐说,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并不单单是物理的空间观,而是置身天地的空间概念,也是中国画家寻求的“神游”意境的表现。中国画家相应地以散点透视法代替焦点透视法,这也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思想中形成的视觉上的心理空间。而这种审美观在19世纪末才受到西方重视,提出在美术上打破时空界限,以开阔美术的表现作用和功能。如达芬奇所说,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西方风景画所描摹的自然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虚幻的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他们对于空间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的认识,即科学的空间。

初中美术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物画赏析一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美术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物画赏析(一)优秀教学设计 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本节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通过学习使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情分析 1.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囫囵吞枣现象。 2.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增加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专业内容,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部分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的兴趣不浓,主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17世纪荷兰画派的主要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家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对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认识17世纪荷兰风景画、静物画

技艺以及在西方艺术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区别风景画和静物画,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初中阶段进行欣赏活动的第一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本节内容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中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通过学习使生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 学情分析 1.我们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囫囵吞枣现象。

《中国山川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 课题设计的背景: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周五的课外活动我把学生从教室里带到了校园中,这让学生很好奇,也很兴奋,产生了想要弄个究竟的想法。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把《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这一课课本上的知识与校园里的建筑物体、风景、花卉等自然资源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解中西方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上的差别。然后让带着问题到校园里不同的地方进行观察研究,搜集相关素材。这也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把知识点认真罗列出来,根据知识间的联系,认真的设计好它们之间先后出现的顺序,为了使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顺利地转化,我精心设计好知识点之间衔接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从课堂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问题启发、情感激发,到认识提高。作为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对事物美的感悟,使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依据 教材: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主要知识点 1、中西画家描绘自然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别。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西方风景绘画再现视觉真实性和画面空间深度的绘画手法特点。 4、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2、西方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空间表现原理。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中国艺术追求写意性,意在表达其神韵,以线条和水墨作为基本的造型手段,而西方艺术追求写实性,也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再现,主要以块、面、明、暗和色彩为造型手段。当然,比较中西方艺术我们并不能泛泛而谈,在此,我们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为代表,对中西艺术作一个较初步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特点及艺术精神中国古代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就是它的写意性,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最根本的特点。所谓写意,就是偏重于意韵与情趣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客观对象本质的外貌形态,强调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入。“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抒情的表达”,但这种“抒情的表达”又并不是无本之源,并不是作者的随心所欲,而是在观察客观对象的基础上完成的。当然,中国绘画表现出来的这种偏重主观情感的表达,强调写意性的特点,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及宇宙人生观紧密相连。因为中国古代信奉“道”家思想,道家的那种重“心”略“物”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基础。所以,一个中国山水画家就要有容纳百川万物的胸中意气,才能做到下笔挥墨洒脱自如,才能表现出山水画那种超然与淡泊的意境。西方艺术因为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目的是向上帝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所以西方画家非常注重绘画的写实性。写实性与写意性是相对的。所谓写实,顾名思义即艺术家偏重于客观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把客观对象的色彩、外貌及其所受的光影关系都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西方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关注内容所不同的方面主要在于是否较真实地模仿再现对象,而不是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所以,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可能地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形象、更直接地表现自然。这种表现基础是建立在他们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之上的。 二、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因为使用的是最富有弹力的毛笔和对笔触、水分变化反应最为灵敏的宣纸,所以形成了中国画笔墨不易塑形,笔触变化无究的特点。同时中国山水画主要是依靠水墨和毛笔用“线”造型,用“线”和毛笔的各式各样的皴擦来塑造各种山石及流水的特性。因此,“线”在中国山水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对“线”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幅山水作品的成功与否。所以想要画好中国画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与练习笔墨和线条,以达到十分娴熟,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画好一幅画作。因为,每一个画家对生命的领悟都不一样,中国画家把这种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渗透到线条与笔墨之中,最后形成具备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风。西方绘画使用的是与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油画笔、油性颜料与画布,因为工具与表达媒介的差别,就必然导致中西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上面说到西方艺术强调写实性,真实的摹写对象,而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要想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塑造出三维空间来,必须用块面和明暗来表现对象。所以西方风景画不同于中国山水画的“线条”,它用油画笔和颜料表现形体的块面和明暗,加之以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西方艺术家认为,必须通过一个个小的块面,才能塑造出接近现实事物具有立体感的对象来,因此西方风景画中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个的“面”组成的,加之光影与色彩,来增强画的体积感与真实感。所以我们看到的西方风景画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空间观念不同我们比较中西的两幅作品:黄宾虹的《山中坐雨》和多比尼的《奥普特沃兹的水闸》。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山中坐雨》是一种自由的流动式的空间观念,这种空间观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没有固定的视点,可以将不同视点观察到的对象同时组合在画幅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说的“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可见中国画的这种空间观念不是一般的物理空间观念,而是一种置于天地间非常自由灵活的空间表现,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多山下农舍掩映于群山林野之中、行旅之人漫步于溪桥湖畔边,画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毫不拘泥于现实的空间环境。这就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特殊的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教案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张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美术作品的绘画观念与绘画方法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鉴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真挚情感和热爱。 2、教学重点: ①、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②、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空间表现原理。 3、教学难点:领会中国山水画意境 4、教学方法:展示法、讨论法、实践法、游戏法、讲故事法、列表比较法 5、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绘画作品 6、学具:搜集资料、笔记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一个让人心情盛开绽放的地方,他远离城市的拥挤和喧嚣,抚慰着我们内心的疲惫和烦躁。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深深呼吸这满山满土的新鲜空气。 通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用回归自然的真实启发学生对于画面的想象。 学生回答:有鸟叫、溪水、风、树等等 教师评价:同学们都描绘的非常生动。 美好的大自然同样给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的灵感,那么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中,这些艺术家是怎样表达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呢? 2、通过直观的作品感受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中方——写意,西方——写实)的不同,并通过图片对比的游戏进一步地理解产生中西方传统绘画风格差异的因素。 3、为什么有这种差异?(用图片直观展示中西方在生活方式、意见的表达、处理问题和聚会的不同,揭示产生绘画风格的差异)

(二)绘画观念上的对比 1、中国山水: 视频:《山水清音》带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山水画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山水画独特的笔墨的韵味。 欣赏:五代宋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山水画的写意性,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南宋与北宋作品的风格差异。 山水画原作展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作品风格。 ★意境:《寒江独钓图》 A、让学生去联想诗句,并一起朗诵唐柳宗元《江雪》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寒”和“独” C、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画的感受——“诗情画意” D、通过画面分析总结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线造型,极大的留白是雪是天画家没有表明,通过主体说明和我们对画面的联想,正可谓是天水一色,空旷渺茫。 事实上学生的这种感受就是画面的意境,引出意境的定义。 作品欣赏: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雪图》马元(宋)——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六君子图》倪瓒(元)——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拔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让学生发现最有特色的构图“三段式构图”,分析远景——三五座山平缓铺开;近景——树;中景——水,留白“不见人迹,不见帆影,不见飞鸟,但却让人感觉到一片空旷渺茫的水域)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老人在91岁应老舍先生邀所画。学生讨论这幅画体现的“十里”、“蛙声”在哪里? 总结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虚实相生,独画处均成妙处,意在言外“此时无声胜有声” 2、西方风景画 欣赏:《维文霍公园》 如果说中国山水画是如此因心造景,那么西方风景画就是另一番景色了。带领学生到英国的《维文霍公园》,哪里是怎样的景色呢? 学生感受:西方风景画对于自然的质朴与真实的描绘,激励学生积极畅谈个人的感受。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九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word教案

第九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师 备课内容 自然的定格——外国 风景画 欣赏·评述教学班级八年级 教学内容 本课作品多样,风格迥异,是处于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转型期的几大画派的代表作,分别以“自然的镜子——重新认识世界”“用色彩唤起情感”“创造于心——用风格定义自然”三个小标题,介绍了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派的绘画风格。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了解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不同绘画风格,了解立体派和抽象派的艺术特点。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评述、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派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风景画的能力,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情感目标: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从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 创新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评述现代派美术作品的能力,并学会一两种现代派画家的艺术语言,尝试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19世纪写实主义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2.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3. 抽象主义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日常生活中自然风光的美与艺术的关系。 2. 理解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性”,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质。 3. 自主整合本课所学知识,开拓创造性思维进行美术鉴赏和美术创作。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师准备:外国风景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个性思考 一、示例作品《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 1. 基本信息 库尔贝(1819~1877),是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美术的杰出代表。 《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作于1870年,油画,133厘米×162厘米,描 绘的是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的自然景色,是库尔贝宏伟风格的风景画代表 之作。 2. 画面内容 晴空万里的海岸边,小舟零散地泊在沙滩上,谁能想到这里不久前才经 历过狂风暴雨。 3. 表现技法 从艺术上看,这幅画有两个特色:第一,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画家有 意提高画面的明亮度,造成鲜明夺目的视觉冲击力。第二,画家大刀阔斧地 运用刮刀作画,形成粗犷的“库尔贝式”笔触,使造型更为简洁概括,更富 有力度感,从而增加了形式意味。 4. 审美情趣 库尔贝天生喜好体积庞大和气派庄严的事物,这使他对无尽的大海有了 一种莫名的喜爱之情。为了表现海,库尔贝感到必须使用更亮一些的颜色, 但是,在使光线不失去作为色调统一手段的意义这一前提下,他加强了个别 的颜色。他越是不受题材的约束,就越是集中注意于海和天的光线,而效果 也就越成功。这幅画给人以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它对印象派画家莫奈产生 了很大影响。 5. 教法建议 比较分析:通过比较莫奈的油画《埃特雷塔海面的风暴》,引导学生观 察分析同一景点不同画家的不同表现方法。 二、示例作品《威斯敏斯大桥》 1. 基本信息 德朗(1880~1954)出生于法国沙东,是法国野兽派先驱者。1906年3 月,德朗来到伦敦,并在透纳的海景画激励下,创作了一批风景画,《威斯

田园风景画的优秀作品欣赏

田园风景画的优秀作品欣赏 风景画的创造意识具体体现在选题、构图、语言、色调、意境、风格等方面。从内容到形式,创造意识无处不在。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田园风景画,一起来看看吧! 田园风景画 田园风景画绘画图片 看完了以上的田园风景画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风景画的知识吧! 风景速写技法(1)取景 取景是艺术劳动的组成部分,其道理与摄影师取景相同。取景角度的优劣关系到画面效果的成败。没有经验者动手制作一个取景框,甩它帮助观察和选景,可以明确地选出理想的角度,形成完整的构图。所谓理想的(或最佳)角度,一是有利于确定所画对象,二是有利于确定画面透视。确定所画对象(即确定画面内容和主体)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感受,选择自己最想画的那部分景色。一定要克服不注意观察、缺乏感受、坐下就画、见什么画什么的盲目性,应该通过风景速写练习,达到既学习表现技法又提高审美能力两个目的。

角度确定后,要确定视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视平线在画面的中间是平视构图,在画面的上方是俯视构图,在画面的下方是仰视构图。构图形象不同,画面的效果和气氛也不相同。 确定角度和透视形式,是落笔作画前的构思阶段,构思充分是画好风景画的根本保证。 (2)构图 首先要安排视线的位置和主要形象的轮廓。为了集中反映主要形象,可以把某些次要形象省去不画,或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画面上改变它们的位置,使构图更加理想,主要形象更加突出。 风景速写比其他素描形式更能培养和体现人们的构图能力。多画风景速写,可以对不同的构图形式所体现的不同对比因素和形式美感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3)刻画风景速写刻画的重点是画面中出现的主要形象,如果画面中出现近景、中景和远景,那么,近景是要重点刻画的主要形象,中景次之,远景再次。中景和远景应起衬托近景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要画好主要形象,首先要认识其特征,力争做到心中有数。例如画山,首先要观察山的高低远近,以及山峰间的沟谷结构,还要注意是石质山还是土质山等特点,方可画得简练扼要、确切生动。又如画树,要首先把握住树干的基本造型姿态,其次是把握树枝的生长位置和方向,然后是把握树叶的总体特点、形象和生长规律,这三者决定着树的结构形象。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基本结构形象和不同的生长规律,明确这些不同点,就可以画准不同种类及不同季节的树的不同形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荷兰的着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来表现风景。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

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

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作品欣赏活动中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领悟与感悟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所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创造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自主建构分析作品的系统认识。 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自然风光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界的关系。 ②认识17世界荷兰风景画、静物画技艺的娴熟已达到可以乱真地步,在西文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地位是欧洲近代风景画、静物画的重要阶段。 教学难点: ①如何让学生领会常态的自然风光和日常静物与画家们的风景画、静物画之间的区别,提高对风景画、静物画所表现的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感受能力。 ②如何引导学生对分析美术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图片、制作课件、艺术家生平 学生准备: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组讨论: 1、上学期的第一课学习内容是什么? 2、赏析了哪些美术作品?作者是谁? 3、这些美术作品的美在哪里? 4、当初看了美术作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的什么? 二、小组汇报(略) 三、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上学期赏析的外国风景画、静物画属现实主义绘画,所描绘的是我们身边的自然风光,是在现真实,有整齐、整洁之美,看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之感,画法细腻,形象逼真,有照片的效果。面本学期的第一课我们继续赏析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二),另一种选择…… 四、学习新课:另一种选择 1、播放课件 2、赏析印象派作品(讨论) ①画家选择了什么? ②这时画家追求什么? ③他们所画的作品是真实的吗? ④我们如何理解《日出酚∠蟆返恼媸担?/P> ⑤画家为何选择在船上画睡莲? ⑥小结: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1).docx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 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 起源: 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 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 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 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 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从15 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 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 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 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 17 世纪的荷兰。荷兰的着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 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 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 作。直至 18 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 好的效果。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 19 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 象。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来表现风景。 19 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 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到完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