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汇总

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汇总

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汇总
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汇总

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工程)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内容汇总

发表时间:2019-09-16T09:47:19.8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张迎

[导读] 摘要: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编制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无详细介绍机电专业各阶段应设计内容,为了提高市政设计机电专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准,避免在工程实施阶段出现大量设计变更,本文总结了机电工程各阶段市政设计图纸编制内容要求。

珠海华发城市运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编制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无详细介绍机电专业各阶段应设计内容,为了提高市政设计机电专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准,避免在工程实施阶段出现大量设计变更,本文总结了机电工程各阶段市政设计图纸编制内容要求。

关键词:市政机电工程;照明工程;安监工程;电力通信工程

一、前言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编制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无详细介绍机电专业各阶段应设计内容,为帮助设计人员按照国家规范、规程提交设计成果,提高设计文件技术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及可行性,同时避免在工程实施阶段出现大量设计变更,用优质的设计图纸提升市政公用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再为了提高市政设计机电专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准,提升公司精细化技术管理水平;本人根据多年市政机电专业从业经验,总结了机电工程各阶段市政设计图纸编制内容要求,供设计人员和设计管理人员参考学习。

二、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一)方案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1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1.1照明现状

1.2电力工程现状(电力系统、变配电站等)。

1.3通信现状

1.4监控系统现状

2 工程方案

2.1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2.2设计原则及工程规划

2.3主要设计标准参数。

2.4供电电源、用电负荷、负荷性质、供配电系统、计量及测量、功率因数补偿等。

2.5电气设备选型、新技术应用等。

2.6电缆敷设方式、照明设计原则、防雷与接地等。

2.7主要管廊(沟)的布置走向,管廊(沟)断面尺寸、长度、坡度等技术参数。

2.8电力通信管材、基础形式、主要施工方法等。

2.9安监工程管材、基础形式等。

3节能

光源、光源控制及电气设备等节能措施。

4 结论及存在问题

4.1在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的意见。

4.2 说明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有关建议。

5 附图

5.1配电总平面布置图。

5.2电力通信管廊(沟)总平面布置图

5.3安监监控点总平面布置图

5.4道路照明横断面布置图

5.5缆线管廊(沟)横断面布置图。

5.6安监横断面布置图

(二)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内容

1 设计说明书

1.1 工程概述

1.1.1 工程地点、范围、规模、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1.2 如为改建道路,需说明原有道路情况,包括路面和路基宽度、路面结构种类及强度、车速、路灯箱变位置、路灯布置、监控杆件、缆线管廊(沟)位置及形式等。

1.2 设计内容

1.2.1 电力通信工程

(1)工程规划:列出政府对新(改)建道路电力通信工程规划要求。

(2)总体设计原则:阐述电力通信管廊(沟)与其它地下管线的布置原则;其近期、远期发展要求。

(3)电力通信管廊(沟)工程设计:缆线管廊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入廊管线规模、主体设计、附属设计和其他设计说明(4)结构设计:沟槽开挖方案及地基处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目录 1 总则 (1) 2 方案设计 (2) 2.1 一般要求 (2) 2.2 设计说明书 (2) 2.3 设计图纸 (6) 3 初步设计 (8) 3.1 一般要求 (8) 3.2 设计总说明 (8) 3.3 总平面 (9) 3.4 建筑 (11) 3.5 结构 (14) 3.6 建筑电气 (17) 3.7 给水排水 (20) 3.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 3.9 热能动力 (26) 3.10 概算 (28) 4 施工图设计 (30) 4.1 一般要求 (30) 4.2 总平面 (30) 4.3 建筑 (32) 4.4 结构 (36) 4.5 建筑电气 (43) 4.6 给水排水 (46) 4.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定(doc 34页)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定(doc 34页)30

普通砖混(纯剪力墙)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第一章:砖混住宅 一. 砖混住宅设计一般如下: (1).一般建筑条件: 层高: 1~5层: 2700, 6层: 2800 窗高: 1400 窗台高: 850 阳台的门联窗: 主: 1500X2250, 1800X2250, 副:800X2250 进户门、室内门、厨厕门: 1000X2000, 900X2000, 800X2000 楼梯间一般: 2400X4800, 2700X4800, 楼梯进户洞口高: 2100(最低2000) 室内外高差: 750 楼板上一般做厚35的豆石混凝土。厨房、厕所一般用88J1楼23, 厚102。 板底不抹灰, 刮腻子。 楼梯梯段板一般做厚20的水泥砂浆。 如有半地下室, 层高一般2700, 室外地面下不得小于1500。 (高)X240 纵筋最小: 4φ10 箍筋一般为φ6@200。基础圈梁最小: 180(高)X240 纵筋最小: 4φ12 箍筋一般为φ6@200。

二.住宅的荷载: 1. 一般为预制板, 上面35厚的细石混凝土, 板下刮腻子 : 2.06+25*.035=2.94 活荷载: 1.5 2. 厨房、厕所一般用88J1楼23, 厚102, 重: 2.3 KN/M2, 板现浇, 再加上现浇板的重量, 活荷载: 2.0 , 比一般楼面低20 3. 楼梯间: 楼梯段、休息平台均预制, 按梯段折合成面荷载: 恒: 5.85, 活: 1.5 4. 屋面一般采用屋43: 屋43 重量: 2.92 KN/M2 ──────────────────────────────── 做法: 1. 防水层 0.35 KN/M2 2.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0.40 KN/M2 3. 1:6水泥焦渣最低30,找坡2%垫层(按153厚计) 14*.153 2.14 KN/M2 4. 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层(50厚) 0.03 KN/M2 5. 钢筋混凝土楼板 加预制板重量共: 2.92+2.06=4.98 , 活载: 0.70 荷载汇总:

设计院机电设计任务书

《设计院机电设计任务书》 各阶段设计院的机电工作清单 方案设计阶段 1、机电市政用量估算表 2、机电市政方案规划 3、机电系统方案比选 4、机电设备房估算及初步布置 5、电梯布置方案 初步设计阶段 1、单体平面机电布置图 2、套内机电综合布置图,LDI需先完成套内家私布置图 3、套内机电定位图 4、机电市政用量计算表包括发电机负荷计算表 5、机电设备房布置图 6、地库综合管线方案 7、电梯技术规格表(作招标用途) 施工图设计阶段 1、地库综合管线图 2、室外综合管线图 3、机电施工图报建版 4、按业主意见完成修改报建版图纸修改,出具正式的机电施工图(2个月,其中2周审图,1周汇总意见, 1周与设计院协调确认,2周设计院改图,2周设计院出图) 施工阶段 1、按业主取得的市政配套部门要求完成机电设备房的土建及机电修改施工图 2、按业主取得的市政配套管线布置方案完成地库及室外综合管线图的修改

第一章:总体设计 1、总体规划和标高关系 1.1 总图标注排水方向应准确无误,并清楚标示单体建筑物雨污水管道与总图室外排水管网的接驳关系。 1.2 若建筑物单体与大型地下车库连接,尤其是室外排水管在地库顶板上方布置时,在竖向关系上必须分 析建筑物污水排出管与室外排水管的标高能否满足规范和施工要求。特别注意地库反梁对管线布置的影响。地库顶板覆土厚度原则上不小于1.5米。 1.3 道路坡向与雨水进水口位置相符,道路面层应向雨水进水口方向找坡0.5—1%。 1.4 顶板渗水层排水管、车库排水管、景观绿化排水必须接驳至排水管网;挡土墙应设置有效排水措施。 1.5 在小区主要车行道中雨污水检查井设置在车行道其它管线尽量设置在人行道(车行道检查井盖采用 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在小区内部人行道中各管线检查井尽量设于绿化中。 典型断面图详见附件。 1.6 大堂门及门外3米范围内不宜设置检查井。 1.7 小区出入口需综合考虑岗亭、车行道、人行道的管理要求及位置关系,原则上车行道设道闸、人行道 设门禁控制翼闸,对讲围墙机及读卡器的设置需要与人行出入口的管理要求相配合。 小区出入口标准布置图详见附件。 2、公用配套设施和附属用房 2.1项目总平面图应反映下述公用配套设施: a) 开闭所/配电房/发电机房的数量和分布 b) 燃气调压站 c) 生化池的数量和分布,污水排水方向及排出管; d) 雨水汇水方向及排出管 e) 消防水池和泵房; f) 生活水池和泵房 g) 监控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弱电设备交接间 2.2各分区平面图应反映下述公用配套设施: a) 开闭所、配电房、发电机房的数量和分布 b) 燃气调压站或调压箱 c) 生化池的数量和分布,污水排水方向及排出管的位置、管径、标高; d) 雨水汇水方向及排出管的位置、管径、标高 e) 消防水池和泵房 f) 生活水池和泵房(二次供水泵房)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第1章 总则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 1.0.3 条 工程建设标 准,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各阶段设计文件要完整,内容、深度要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图纸要准确清晰,整个文件经过严格 校审,避免 “错、漏、碰、缺 ”。 第 1.0.4 条 在项目决策以后,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设计阶段。大型和 重要的民用建筑工程,在初步设计前,应进行设计方案优选。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的建筑工程,可以 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 第 1.0.5 条 在设计前应进行调查研究, 搞清与工程设计有关的基本条件, 收集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 进行认真分析。 第 1.0.6 条 设计文件的内容与深度 一、初步设计 1.初步设计文件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 由设计说明书 (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的设计说明书) 、 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书等四部分组成,其编排顺序为: (1) (2) (3) (4) (5) (6) (7) 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 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本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 中;设计总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在设计总说明中予以论述。 为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应进行必要的内部作业,有关的计算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计算资料、方案 比较资料、内部作业草图、编制概算所依据的补充资料等,均须妥善保存。 2 .初步设计文件的深度应满足审批的要求: (1) (2) 第 1.0.1 条 第 1.0.2 条 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设计。 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 封面 扉页 初步设计文件 目录 设计说明书 图纸 主要设备及材 料表 工程概算书 应符合已审定的设计方案; 能据以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能据以准备主要设备及材料; 应提供工程设计概算,作为 审批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 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 能 据以进行施工准备。

三极管10倍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三极管的工作模式,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以及常用的放大电路分析,估算(计算/图解) 二、准备工具材料: 工具材料:面包板,面包线,电阻若干,三极管NPN C1815 PNP A1015 ,电容若干 仪器仪表:万用表,双踪显示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开关稳压电源 三、电路功能要求: ①.电源为12V单电源 ②.输入信号正弦波1KHz 峰值:50mV ③.电压放大倍数Au=10; ④.波形不失真,误差+-10%,不考虑频率响应范围 四、电路设计(NPN共发射极分压偏置放大电路): 根据资料:三极管C1815 参数: 硅管,b值为200----400 UCE=0.7 设计:计算静态工作点:IB,IC,UCE Q点应工作在输出特性曲线的中央 根据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图,要使Q点在中央,数值IB在50—150uA范围 数值UCE在6—8V范围;设Ub点电位为电源电压一半,即:UB=1/2VCC,IC=IE在b(50—150uA)mA范围,这里取IB为50uA,b为300,电压放大倍数为10,电路不带负载 计算过程:理论值 UE=UB--UBE=5.3V; IE=IC=IB*b; IE=IC=50uA*b=15mA RE=UE/IE=5.3V/0.015A=353R; UB=(Rb1/Rb1+Rb2)*VCC=5; Rb1= Rb2=50K Au=10=-b(RL’/rBE) rBE=300+(1+b)*(26/IE)=821R RL’=RC//RL RC=(rBE/b)*Au=27.4R; UCE=VCC-IC(RC+RE)=6.294V 五、实验过程: 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在面包板上实验,输入正弦1KHz信号,峰值50mA 用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给放大电路接上电源,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两路信号相比较,发现放大倍数没有10倍,理论值跟实际值有差别,调节电阻RC使得放大倍数为10倍,且不失真的情况下RC=50R 时,电压放大倍数刚好10倍, 温度变化时,对放大电路的影响比较小,说明分压偏置放大是可靠的 测试频率响应范围,在不失真,放大倍数不改变的情况下为500Hz-------500KHz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费取费标准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试行办法) 一、总则 1.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计价格[2002]10号),新颁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物价局、建设部颁发的《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75号)及相关附件同时废止。 2.为了新标准的贯彻施行,我公司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试行办法),自2002年3月1日起承担的工程项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取定统一按照该标准执行。 3.《关于发布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375号)及相关附件废止后,可行性研究报告费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展性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执行。 二、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取定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由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收费两部分组成。 1.通信工程勘察收费取定 通信工程勘察收费范围:通信管道及光(电)缆线路工程、微波、卫星及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 通信工程勘察收费=收费基价×阶段系数×附加调整系数×(1浮动幅度值)阶段系数:见表:通信工程勘察各阶段工作量比例表 收费基价:见表、:通信工程勘察收费基价表 附加调整系数: (1)在气温(以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报告为准)≥35℃或者≤-10℃条件下进 行勘察作业时,气温附加调整系数为; (2)在海拔高程超过2000m地区进行工程勘察作业时,高程附加调整系数如 下: 海拔高程2000~3000m为

海拔高程3001~3500m为 海拔高程3501~4000m为 海拔高程4001m以上的,高程附加调整系数由发包人与勘察人协商确定。 (3) 附加调整系数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附加调整系数不能连乘。将各附加 调整系数相加,减去附加调整系数个数,加上定值1,作为附加调整系数值。 浮动幅度值:发包人和勘察人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浮动幅度为上 下20%范围内协商确定;在勘察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包人和勘察人 可以在上浮25%的幅度内协商确定。 表:通信工程勘察各阶段工作量比例表 勘察阶段工程类型一阶段勘察 (%) 二阶段勘察(%) 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 通信管道及光(电)缆 线路工程 804060微波、卫星及移动通信 设备安装工程 806040表:通信管道及光电缆线路工程勘察收费基价表 序号项目 计费 单位 收费基价 (元) 备注 直线内插法 斜率 1通信管道 L≤ km 1000 起价 680951200 2埋式光(电)缆 线路、长途架空 光(电)缆线路 L≤2500 926860900 3管道光(电)缆 线路、市内架空 光(电)缆线路 L≤2000 609701130 4水底光(电)缆L≤3130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3.6 建筑电气 3.6.1在初步没计阶段,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电气设备表、计算书。 3. 6.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应说明建筑类别、性质、结构类型、面积、层数、高度等; 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如供电部门、消防部门、通信部门、公安部门等)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4)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5)上一阶段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 2 设计范围。 1)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行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的设计内容,以及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分工与分工界面; 2)拟设置的建筑电气系统。 3 变、配、发电系统。 1)确定负荷等级和各级别负荷容量; 2)确定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要求电源容量及回路数、专用线或非专用线、线路路由及敷设方式、近远期发展情况; 3)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容量确定原则及性能要求;有自备发电机时,说明启动方式及与市电网关系; 4)高、低压供电系统接线型式及运行方式:正常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关系;母线联络开关运行和切换方式;变压器之间低压侧联络方式;重要负荷的供电方式; 5)变、配、发电站的位置、数量、容量(包括设备安装容量,计算有功、无功、视在容量, 变压器、发电机的台数、容量)及型式(户内、户外或混合),设备技术条件和选型要求,电气设备的环境特点; 6)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 7)电能计量装置:采用高压或低压;专用柜或非专用柜(满足供电部门要求和建设单位部核算要求);监测仪表的配置情况; 8)功率因数补偿方式:说明功率因数是否达到供用电规则的要求,应补偿容量和采取的补偿方式和补偿前后的结果; 9)谐波:说明谐波治理措施; 10)操作电源和信号:说明高,低压设备的操作电源、控制电源,以及运行信号装置配置情况; 11)工程供电:高、低压进出线路的型号及敷设方式; 12)选用导线、电缆、母干线的材质和型号,敷设方式; 13)开关、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 14)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的选择; 4 照明系统。 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 2)光源、灯具及附件的选择.用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 3)室外照明的种类(如路灯、庭园灯、草坪灯、地灯、泛光照明、水下照明等)、电压等级、光源选择及控制方法等; 4)照明线路的选择及敷设方式(包括室外照明线路的选择和接地方式);若设置应急照明.应说明应急照明的照度值、电源型式、灯具配置、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控制方式、持续时间等。 5 电气节能和环保, 1)拟采用的节能和环保措施; 2)表述节能产品的应用情况。 S 防雷。 1)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 2)防直接雷击、防侧击雷。防雷击电磁脉冲、防高电位侵入的措施; 3)当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和要求。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方案设计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方案设计部分) 2016年11月

2 方案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 方案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对于涉及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人防等设计的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相应的专门内容; 2 总平面图以及相关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燃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的设计图纸,具体见2.3.3条);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及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设计说明书; 5设计图纸。 2.1.3 装配式建筑技术策划文件。 1技术策划报告,包括技术策划依据和要求、标准化设计要求、建筑结构体系、建筑围护系统、建筑内装体系、设备管线等内容; 2技术配置表,装配式结构技术选用及技术要点; 3经济性评估,包括项目规模、成本、质量、效率等内容; 4预制构件生产策划,包括构件厂选择、构件制作及运输方案,经济性评估等。 2.2 设计说明书 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抗震设防烈度、区域位置等; 4 简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环境协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当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简述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项目设计规模等级和设计标准(包括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室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

增益自动切换的放大电路设计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实践 第二次实验 实验名称:增益自动切换电压放大电路的设计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 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二增益自动切换电压放大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一个电压放大电路,能够根据输入信号幅值自动切换调整增益。设输入信号频率为0~20KHz,其幅值范围为0.1~10V(峰峰值Upp)。电路应实现的功能与技术指标如下:1.基本要求 当输入为直流信号时,要求设计的电路达到以下要求: U<0.5V时,电路的增益约为10倍。 (1)当i U<3V时,电路的增益约为1倍。 (2)当0.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朱红萍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二、设计题目及参数 三、设计内容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五、心得体会 六、参考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独立进行一次机电结合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是: 1)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设计,掌握几种典型传动元件与导向元件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与选用原则。如齿轮/同步带减速装置、蜗杆副、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副等。 3)通过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掌握常用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选择方法与控制驱动方式,学会选用典型的位移/速度传感器;如交流、步进伺服进给系统,增量式旋转编码器,直线光栅等。 4)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一些典型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思路;如控制系统选用原则、CPU 选择、存储器扩展、I/O 接口扩展、A/D 与D/A 配置、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等,以及控制系统的管理软件、伺服电动机的控制软件等。 5)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并初步树立“系统设计”的思想。 6)锻炼提高学生应用手册和标准、查阅文献资料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及参数 题目一:自拟题目 课程设计具体内容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如企业有相关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将机械部分+控制部分完整的通过说明书的形式展示。(可适当加分) 题目二:X-Y 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 如果单位没有合适的内容则可设计——X-Y 数控工作台机电系统设计(参照书本P185) 设计任务:设计一种供立式数控铣床使用的X-Y 数控工作台,主要参数如下, 1)立式铣刀最大直径mm d 15=; 2)立铣刀齿数3=z ; 3)最大铣削宽度mm a e 15=; 4)最大背吃刀量mm a p 8=; 5)加工材料为碳素钢或有色金属;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 建质2008[216]号 1总则 1.0.1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对于一般工业建筑(房屋部分)工程设计,设计文件编制深度除应满足本规定适用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注:工业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根据工程性质执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1.0.3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做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 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0.4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具体应执行第2、3、4章条款): 1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若标书无明确要求,设计文件深度可参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 2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对于将项目分别 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 单位设计的需要。 1.0.5在设计中宜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 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1.0.6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1.0.7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1.0.8本规定不作为各专业设计分工的依据。本规定某一专业的某项设计内容可由其他专业承担设计,但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2方案设计 2.1 一般要求 2.1.1方案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2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煤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 的设计图纸,具体见 2.3.3条); 3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设计文件目录;

通信工程设计任务书

“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竞赛项目CDMA室内分布工程勘察设计专项技能竞赛 任 务 书

参赛队编码: 一、竞赛项目内容描述 某学院教学楼需要进行CDMA800室内深度覆盖,信源采用中兴光纤直放站,本次工程的施主基站为邮电学院基站,中兴直放站直接耦合邮电学院基站某一小区的信号,对邮电学院教学楼4F进行覆盖。 其组网图如图1所示。 图1 邮电学院教学楼CDMA深度覆盖组网图 本次工程光纤直放站近端设备安装在邮电学院基站机房内,远端设备安装在教学楼4F配电间内。 二、设计范围 本次工程只包括直放站设备的安装及天馈线系统的布放。直放站近端设备至远端设备之间的光缆设计、电源设计、地线设计均不包含在本次工程中。 三、工程勘测 要求:对站点进行勘察,并进行无线环境测试(CQT测试),并生成勘察测试报告。 1、CQT测试 采用鼎利pilot pioneer测试软件对该站点4F区域进行CQT测试,测试要求如下: 本次测试只做主叫拨打测试,测试号码为10000 在每个测试点的不同采样点位置做主叫不少于5次,每次通话时长60 秒,呼叫间隔15秒;如出现未接通或掉话,应间隔15秒进行下一次试呼;接入超时 为15秒。 测试过程中应作一定范围的慢速移动和方向转换,模拟用户真实感知通话质量。

2、站点勘测 对4F需进行覆盖的区域进行勘测,比对现场与图纸是否相符,根据现场建筑物结构确定远端设备安装位置,确定天馈线安装位置及走线路由。(近端设备安装基站机房内,不再进行现场勘察,假设其安装位置已确定) 四、工程设计 本次工程的设计范围包括直放站设备的安装及天馈线系统的布放。施主基站载频配置为S333,基站设备的载波输出功率按43dBm/ch计。 本工程选用中兴光纤直放站,可选型号见附表,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天线口导频功率控制在0-5dBm范围内,通过功率计算,选用合适的设备型号。 馈线统一采用1/2’馈线,cdma800频段百米馈线损耗按7dB计。 其他元器件(接头、功分器、耦合器、衰减器、合路器、天线等)型号见附表,主要器件和馈线损耗表如下表所示 其他条件: 假设近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已确定,从基站设备的耦合点至近端设备的馈线长度按5米计。 注:所有线缆长度都精确到米。 工程设计资料: 规范类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年版完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整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版-电气部分.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电气部分 关于印发《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的通知 建质[2008]2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11月26日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划委、城乡建设交通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我部组织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等单位编制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经审查,现批准颁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1 总则 1.0.1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境内和援外的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设计。 1.0.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规定,其中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1.0.4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

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做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0.5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具体应执行第2、3、4章条款): 1 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若标书无明确要求,设计文件深度可参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 2 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对于将项目分别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单位设计的需要。 1.0.6在设计中宜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 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1.0.7 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1.0.8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JC-010光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要点及文件编制.

广州杰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信设计院光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要点及文件编制 审查人:刘仲明 作者:张凌云 电话:

光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要点及文件编制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计文件的编制及相关设计单位分工 第三章设计阶段及要求 第四章概预算编制要求 第五章设计文件的编印 第六章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暂行技术规定(引索) 第七章工程设计内容应达到的深度 第八章线路工程设计的查勘与测量(详见附图) 1.目的和任务 2.路由选择 3.查勘的任务 4.塑料管道路由和位置的选择 5.塑料管道埋深和保护 6.管道段的长度、坡度、弯曲 7.光缆线路的敷设安装 第九章工程设计内容格式(例子) 一.设计说明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2.设计依据 3.设计内容及范围 4.设计分工及编册安排 4.1 设计分工 4.2 设计编册 4.主要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定 5.主要工程量 6.工程投资及线路的技术经济指标 (二)对选定新建光缆线路路由的论述 1.光缆线路路由 1.1 xx-xx段 1.2 xx-xx段 2.自然及交通条件 3.进城光缆路由 3.1 xx市 3.2 xx县 4.局内光缆走线 4.1 综合大楼 4.2 xx局 4.3 xx支局 (三)光缆结构及主要技术指标 1.光纤

2.光缆的结构及特性 (四)线路传输系统的组成 1.通信局(站)设置 2.纤芯安排 (五)系统传输设计 1.本工程新建光缆传输距离及线路传输衰耗指标 2.传输指标核算 (六)主要设计标准及技术措施 1.光缆线路敷设安装施工要求 1.1一般要求 1.2管道光缆敷设要求 1.3直埋光缆敷设要求 1.4局内光缆敷设要求 2.光缆线路防护措施 2.1防雷、防强电 2.2防机械损伤 (七)光缆线路维护 1.维护方式及机构设置、维护料配置 (八)需要特别说明的有关问题 二.图纸 1.光缆配置图图号:2KxxxS-C-01 2.光缆敷设安装方式图图号:2KxxxS-C-02 3.XX局机房平面布置及局内光缆走线图图号:2KxxxS-C-03 4.XX支局机房平面布置及局内光缆走线图图号:2KxxxS-C-04 5.XX支局新建管道末端手孔#301段管道光缆施工图图号:2KxxxS-C-05(1-16/16)6.XX末端手孔#301-XX末端手孔#202段埋地光缆施工图图号:2KxxxS-C-06(1-11/11) 7.XX-XX新建管道末端手孔段管道光缆施工图图号: 2KxxxS-C-07 (1-11/11) 8.XX-XX段光缆配盘图图号2KxxxS-C-08 9.XX局ODF架光纤接线图图号2KxxxS-C-09 10.XX支局ODF架光纤接线图图号2KxxxS-C-10 11.人孔内接头及光缆安装图图号:2KxxxS-C-11 12.一端进出光缆接头盒坑内安装方式图图号:2KxxxS-C-12 13.光缆沟堵塞及沟坎保护措施装置图图号2KxxxS-C-13 14.光缆横截面图图号2KxxxS-C-14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50页)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5年9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现行上海市标准《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结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根据上海市建筑工程在绿色建筑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编制。 本规定细化了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等各相关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明确了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定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批准。 本规定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规定的编制单位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车学娅 总则、场地设计、建筑部分:车学娅 结构部分:郑毅敏 给排水部分:归谈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徐桓 建筑电气部分:夏林 本规定主要审查人: 翁浩、张小龙、蔡兹红、瞿革、寿炜炜、马伟骏、徐凤、张伯崙、高小平、邵民杰

目录 1 总则 0 2 方案阶段绿色设计 (1) 2.1 一般要求 (1) 2.2 绿色建筑策划书 (1) 2.3 设计图纸 (4) 3 初步设计阶段绿色设计 (6) 3.1 一般要求 (6) 3.2 设计总说明 (6) 3.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9) 3.4 建筑设计及室内环境 (10) 3.5 结构 (12) 3.6 给水排水 (13) 3.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4) 3.8 建筑电气 (15) 4 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设计 (18) 4.1 一般要求 (18) 4.2 建筑 (18) 4.3 结构 (29) 4.4 给水排水 (32) 4.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7) 4.6 建筑电气 (43)

设计院机电设计任务书

设计院机电设计任 务书

《设计院机电设计任务书》 各阶段设计院的机电工作清单 方案设计阶段 1、机电市政用量估算表 2、机电市政方案规划 3、机电系统方案比选 4、机电设备房估算及初步布置 5、电梯布置方案 初步设计阶段 1、单体平面机电布置图 2、套内机电综合布置图,LDI需先完成套内家私布置图 3、套内机电定位图 4、机电市政用量计算表包括发电机负荷计算表 5、机电设备房布置图 6、地库综合管线方案 7、电梯技术规格表(作招标用途) 施工图设计阶段

1、地库综合管线图 2、室外综合管线图 3、机电施工图报建版 4、按业主意见完成修改报建版图纸修改,出具正式的机电施工图(2个月, 其中2周审图,1周汇总意见,1周与设计院协调确认,2周设计院改图,2周设计院出图) 施工阶段 1、按业主取得的市政配套部门要求完成机电设备房的土建及机电修改施工图 2、按业主取得的市政配套管线布置方案完成地库及室外综合管线图的修改

第一章:总体设计 1、总体规划和标高关系 1.1 总图标注排水方向应准确无误,并清楚标示单体建筑物雨污水管道与总 图室外排水管网的接驳关系。 1.2 若建筑物单体与大型地下车库连接,特别是室外排水管在地库顶板上方 布置时,在竖向关系上必须分析建筑物污水排出管与室外排水管的标高能否满足规范和施工要求。特别注意地库反梁对管线布置的影响。地库顶板覆土厚度原则上不小于1.5米。 1.3 道路坡向与雨水进水口位置相符,道路面层应向雨水进水口方向找坡 0.5—1%。 1.4 顶板渗水层排水管、车库排水管、景观绿化排水必须接驳至排水管 网;挡土墙应设置有效排水措施。 1.5 在小区主要车行道中雨污水检查井设置在车行道其它管线尽量设置在 人行道(车行道检查井盖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在小区内部人行道中各管线检查井尽量设于绿化中。 典型断面图详见附件。 1.6 大堂门及门外3米范围内不宜设置检查井。 1.7 小区出入口需综合考虑岗亭、车行道、人行道的管理要求及位置关系, 原则上车行道设道闸、人行道设门禁控制翼闸,对讲围墙机及读卡器的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报批稿2017)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 技术规定 (2017年版)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二○一七年六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的有关要求,提升建筑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市城乡建委《关于下达重庆市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及审查要点编写任务的通知》(渝建〔2017〕116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对重庆市民用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及其配套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一般要求、设计说明书、图纸、计算书、人防专篇、装配式建筑专篇、建筑信息模型专篇等具体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设计院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重庆博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重庆医药设计院 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机三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重庆渝海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图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向渊明谢自强汤启明薛尚铃周爱农王仁华 秦岚张珂张冯秋熊联波蒋煜徐革 张红川徐梅肖佑坤戴辉自康骏肖国泓 周莲石理平龚曼琳吴胜达周显毅杨越 来武清赵华徐诗童徐海张胜强贺刚 黎明孙曼莉汪洋杨勇张鹏童愚 易小期游红王卫民李全闫兴旺胡宗 郭凯生付佳珊张政伟刘贤凯万里鹏周海鹰 张文正芦子奕万芸陈山泉曾虹静熊卫东 张元刚何学荣罗宏伟程振宇余周张冬 梁拥军王渝杨繁艾松马骁焦振宇 刘四明 审查专家:段晓丹郑灿营黄萍李英军刘正荣张陆润李玲赵启林冯建平刘小梅吴欣陈泽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