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3短文两篇-谈读书(共13张PPT)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3短文两篇-谈读书(共13张PPT)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3短文两篇-谈读书(共13张PPT)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3短文两篇-谈读书(共13张PPT)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25《古人谈读书》优质课说课稿

25《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

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附答案

14.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1.了解培根、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第一课时《谈读书》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怡.()情统筹.()藻.()饰狡黠.()诘.()难 要诀.()蒸馏.()劝诫.()滞.()碍吹毛求疵.() 咀嚼.()好.()读书味同嚼.()蜡 2.解释下列的词语。 ⑴狡黠⑵伦理 ⑶诘难⑷文采藻饰 ⑸傅彩⑹矫 ⑺学究⑻寻章摘句 ⑼滞碍⑽味同嚼蜡 ⑾要诀⑿吹毛求疵 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朗读指导: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⑵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⑶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⑷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阅读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教案_10

谈读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学会运用。 (2)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内容。 (3)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篇文章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 2、学习运用比较阅读法。 教学难点 1、理清培根《谈读书》的论证思路。 2、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学生自由谈)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二、整体感知 1、积累的生字生词,投影显示。 藻饰(zǎo):修饰文辞。狡黠(xiá):狡诈。诘难(jiénàn):诘问,为难。滞碍(zhì):不通畅。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理请论证思路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学生自己批注,讨论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2、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3、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读准“耻、诲、谓、诵、岂”等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从课文中学习并运用到古人好的学习方法。 4.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了解《论语》及朱熹、曾国藩的生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前两则课文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前两则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3.能从课文中学习到古人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有关读书的,古代的几位老师将向我们传授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前两则,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敏—勤勉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识---记住厌----满足谓----说漫浪----随意通假字“知”通“智” 3.结合注释,让学生试着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施猜一猜策略) 谁来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对,“是”在这是“这”的意思,“是智也”,就是这才是智慧。 现在理解了这句古文的意思,一起读一读吧。 这句话孔子想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什么呢?对,诚实,引导学生用一个成语实事求是来概括(板书:实事求是)。 读书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不实事求是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师生交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抓住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用学法) 同学们,这句古文中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 敏: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师讲解“耻”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不耻下问”的意思。 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总结学法)引导学生用上刚才的办法自学第二句,并对比两句古文中“敏”的不同意思。 理解“好古”的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总结这两句古文中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板书:勤奋好学)

最新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课后译文、字典读懂古文的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做到停顿正确,会背诵三则古文。 4.懂得遇事要感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读懂古文的内容,并能译成白话文。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多媒体出示: 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朗朗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25.古人谈读书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有不懂的生字词圈出来。 2.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读通全文、字字明了、连词成句。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说说你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四、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育主张。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老实实地学习。《论语》所载,不限于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也包括了他们不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书中既记言,又载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论语》是在孔子死后,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在不同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学情分析: 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积累“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豁然开朗、开卷有益”等词语。 2. 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 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与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一、激趣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合作探究、弄懂课文内涵: 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谈读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谈读书》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执教人:李发应 执教班级:九年级(6)班 执教时间:2009年11月11日第7节 听课教师:语文组全体教师组长周琳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本文,了解培根的文学常识,并能识记、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精辟的句子,增强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精读的过程中,学会比喻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的读书观,领会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班级:九(6)班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作者吗?”学生讨论明确是培根 师:“猜猜今天我们将学习哪篇课文?”(生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培根,学习他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吧。”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新课: 1、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朗读课文(齐读,抽读,范读),勾画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怡yí情傅fù彩藻饰矫shì诘jié难寻章摘句咀嚼jué狡黠xiá伦理味同嚼jiáo蜡滞zhì碍ài阐chǎn证吹毛求疵cī 3、整体感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第一层:(从开头①——⑥“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⑦——⑩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⑾——⒄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研读第一部分 试找出本层的一些观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研读第二部分,思考: 1、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研读第三部分,思考: 1、作者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 方法? 2、作者说,“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四、质疑 畅所欲言:有什么疑难? 五、品读,揣摩语言: 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六、课外延伸 1、十年寒窗,我们在馥郁的书香中一天天长大。在阅读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如果把他们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这也就成了读书名言。试一试,自己拟一条读书名言。(学生写,交流)

谈读书 优秀教案

谈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朗读课文,把握层次、内容: 本文谈了关于读书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大致对应课文的哪个部分? --讲了读书的目的(开头部分);读书的方法(中间部分);读书的作用(结尾部分)

1.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2.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只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主张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如: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等等。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四、讨论本文的说理方式: (1)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课外收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格言。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知识点教学

2019春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知识点教学 谈读书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阅读题 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秀教师《谈读书》教学设计

优秀教师《谈读书》教学设计 优秀教师《谈读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赏析并学会运用文中精辟的语句。 2.结合个人读书经验,谈谈自己的读书观。 教学过程: 1.导入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气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一种品格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是一种理想 衣带渐宽人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种心境 作家梁晓声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的家园,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的家园,那你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呢?” 2.傅彩篇--赏析语言 要求:说说你最欣赏的语句,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赏析方法三步“走”:(明確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论证方法、炼字、句式等。结合句意:解说论证的内容,具体真切。规范结构:与前文照应,总结语言特色。) 示范:我喜欢“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句话。

答案一:因为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鲜明有力地论述了“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 读来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二:因为这句话运用举例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的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明智之士用读书篇--运用语言 要求:从文中摘取一句话送给下面的三个人 (1)我的一位老同学要去当官了,工作很忙,总感觉没时间读书。 (2)我外甥女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总是静不下心来。 (3)我的某学生向我抱怨说,读书有什么用,书中的东西太抽象,没用。 小组交流,运用文中观点说服他们。 4.“作文”篇--我手写我心 要求: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针对你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话(论点),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阅读、学习),按照一般议论文的论证结构,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形成全新的阅读观。 读书经验:可以是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门学科等。(论据) 字数100字左右。 示范:读书能耐热 贾平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教案教学设计

《古人谈读书》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岂”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恒、窥、皆、缺”等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4.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学重点】 1.会认“耻、矣、岂”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恒、窥、皆、缺”等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助读资料: (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耻”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重点)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13《短文两篇-谈读书》【教案】

13《短文两篇》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谈读书》语言简练优美的特点及作用。 2.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谈读书》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识随笔的写法,学习通过修辞说理的方法(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以及归纳论证的方法。 3.开发思维,学会质疑,认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大家对书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培根的《谈读书》一文,看看培根对读书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认识随笔的写法,学习通过修辞说理的方法(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以及归纳论证的方法。 3.开发思维,学会质疑,认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三、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怡.()情统筹.()藻.()饰 狡黠.()诘.()难要诀.() 蒸馏.()劝诫.()滞.()碍 吹毛求疵.()咀嚼.()好.()读书 味同嚼.()蜡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狡黠 (2)伦理 (3)诘难 (4)傅彩 (5)味同嚼蜡 (6)吹毛求疵 3.说说你所了解的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四、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 3分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思考:培根和我们谈论了有关读书的哪些问题?能否给课文划分层次。 (自主完成,若是第二个问题有困难,可以在自主完成后,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 (1)读书的好处 (2)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培根《谈读书》优秀教案

谈读书 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的发音、词语意思及文常知识。 2.背诵《谈读书》,认识读书的目的、益处,学习读书的方法并进行反思。 3.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语句,学会做读书卡片和读书提纲,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和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端正、积极的读书态度,进行有策略的读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在背诵中学习《谈读书》,体会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1.利用课后练习,给《谈读书》分层,以更快、更好的理解文章。 2.体会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 教学方法: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朗读、背诵、讨论、点拨相结合,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培根的生平和其著作;查阅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和故事;借助工具书,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注音: 狡黠.xiá咀嚼 ..jǔjué诘难.jié nàn 滞.碍chì死抠.kōu 豁.然huò曲.解 q

ū大而无当. dàng 迂.腐yū睾gāo 丸王粲càn 辨析字形: 要诀.:“诀”不能写成“决”。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傅彩.:“彩”不能写成“采”。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蒸馏.:“馏”不能写成“溜”。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解释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4、诘难:诘间,为难。 5、滞碍:不通畅。 6、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7、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8、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9、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10、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1、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搜集关于书籍和读书的名言或名人读书的趣事。 (1)关于书籍和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 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明 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 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培根《谈读书》优秀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 谈读书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8日 授课地点:市兴宁中学301班 执教者:信进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 师:。同学们请坐。首先,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们爱聊天吗? 生(齐):爱。 师:聊天也叫谈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那么同学们平时在课后、在寝室都谈些什么话题呢? 生:学习。 生:生活。 生:新闻,衣服,美食。 生:老师,同学。 师:从同学们的表达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的课后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的。现在假如你功成名就了,兴宁中学的校长请你回母校开个讲座,给你的话题就是“谈读书”,围绕这个话题,你会

谈哪些方面的容呢? 生:读哪些书。 生:读书的作用。 生:读书的利弊。 生:读书与人生。 生:读书与做人。 师:老师仿佛听到了同学们精彩的讲座容。其实每一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请”到了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培根来为我们“谈读书”。那么,培根又会谈哪些方面的容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找出答案。 (没人举手……) 师:这位同学,请你推荐一个人来朗读。推荐谁? 生:我后桌的男生。 师:为什么推荐他? 生:因为他离我最近。(生齐笑) 师:那就有请这位同学。 (学生朗读,其它同学思考、动笔) 师:这位同学的声音非常好听,也读得很流畅,没有辜负推荐者的期望。但美中不足的是出现了错别字,哪一个字啊? 生:“咀嚼”和“味同嚼蜡”。 师:是的,“咀嚼”的“嚼”读jie,“味同嚼蜡”的“嚼”读jiao。刚才我们在听读中熟悉了课文,培根围绕“谈读书”谈了哪些方面的容?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 谈读书 作者:培根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虽说有经验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可使人严谨;故不常作

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显其无知为卓有见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不求甚解 作者:马南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

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25.《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主备人蔡官华 教材简析 本课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本课由三篇文章组成,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4、能够在阅读中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学习难点 1、注意区分一些字的现代汉语意思和古代汉语意思。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读书名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预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件出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韩愈 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增广贤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 2、我们知道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那么读书的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 预设:批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 3、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一部分,注意老师读的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画出分隔符。教师相机纠正“识”的读音。学生自由读两遍。 课件出示第一部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2)教师范读第二部分,学生跟读。对照课件画出分隔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3)教师范读第三部分,学生跟读。画出分隔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谈读书)原文阅读 不求甚解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

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25.古人谈读书 优秀教案

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岂”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恒、窥、皆、缺”等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4.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教学重点】 1.会认“耻、矣、岂”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恒、窥、皆、缺”等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助读资料: (1)《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耻”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重点)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