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的常见异常现象有哪些

新生儿的常见异常现象有哪些

新生儿的常见异常现象有哪些
新生儿的常见异常现象有哪些

育儿知识: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 溢乳 新生儿溢乳是常见现象。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入口处的喷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喷门返流回食道,结果奶汁就溢入口内,并从小嘴里流出来了。另外,新生儿消化道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乳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会随着宝宝生长发育慢慢好起来的,孩子也不难受,也不痛苦。溢乳后只要宝宝仍然是精神饱满,生长发育也正常,就不用担心。 预防溢乳的方法: 1、喂奶前给宝宝换好尿布,喂奶后不管有没有尿湿,都不要再换了,以免由于活动而导致溢奶。 2、喂奶后竖着抱宝宝,轻轻给宝宝拍背,直到打嗝再缓缓放下。

3、如果奶水较冲,妈妈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房,以控制奶水流出速度,免得宝宝吃得太急。 4、要让宝宝含住乳晕,以免吸入空气。还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吸没有奶水的空乳头。 5、用奶瓶喂奶,要让奶汁充满奶嘴,以免宝宝吸入空气。打嗝 新生儿吃的急或吃进了空气,就会持续打嗝,宝宝很不舒服。抑制打嗝的办法是:用手指击弹宝宝足底,令其啼哭数声,哭声停止后,打嗝也就随之停止。如果没有停止,可重复上述方法。有些妈妈给宝宝喂温水或继续喂点奶也可抑制宝宝打嗝。 打嗝的预防方法小宝宝打嗝重在预防,父母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小儿在啼哭气郁之时不宜进食,吃奶时要有正确的姿势体位; 2、吃母乳的新生儿,如母乳很充足,进食时,应避免使乳汁流得过快;

3、人工喂养的小儿,进食时也要避免急、快、冰、烫,吸吮时要少吞慢咽; 4、新生儿在打嗝时可用玩具引逗或放些轻柔的音乐以转移其情致,减少打嗝的频率。 黄疸 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释放过多,引起皮肤、巩膜甚至手足心发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足月儿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暂性黄疸发生率为5 0%左右,早产儿暂时性黄疸发生率在80%左右,出生7-10天后自然消退。新生儿暂时性黄疸不表现为任何异常。因此不需要治疗,可适当喂葡萄糖水。但对暂时性黄疸的进展程度和严重程度,要注意监测,尤其是早产儿,更要注意。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数坐月子的家庭,室内光线都比较暗,常挂有颜色的窗帘,这很容易忽视新生儿皮肤黄疸。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在自然光线下,查看孩子的皮肤颜色。 抖动 新生儿会出现下颌或肢体抖动的现象,新手妈妈常常认为这是“抽风”,新生儿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的刺激容易出现泛化反应。当新生儿听到外来的声响时,往往是全身抖动,四肢伸开成拥抱状,这就是对刺激的泛化反应。新生儿打颤多属于新生儿抖动,属一种生理现象,尤其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抖动可分为病理性与生理性的两方面。其中生理性主要指在天气冷热变化、噪声、光线等外界的刺激下,容易造成大脑功能泛化出现抖动。病理性为出生后如有

婴儿常见生理现象

臀红 收藏目录[显示] 臀红的原因 臀红的宝宝主要是因为屁屁长时间浸泡在尿液中导致的,新生儿尿便次数多,所以臀红现象也比较普遍。 便后不用清水冲洗臀部,尿布透气性能差,会加重臀红。 臀红的危害 臀红会造成局部皮肤破损,细菌侵入皮下,严重的会引起肛周脓肿,排便困难。 臀红的预防和处理 ?宝宝大便后,及时用清水冲洗臀部,使用透气性能好的尿布,不能铺塑料布,掌握孩子排便规律,及时更换尿布。 ?一旦发现臀红,每次为宝宝冲洗臀部后,用鞣酸软膏或护臀霜涂抹,这样臀部就不易被尿液浸泡。不要使用婴儿粉。 头发稀黄 收藏目录[显示] 宝宝出生的时候发黑亮浓密,可慢慢地,头发变稀黄了,爸爸妈妈便会担心宝宝是不是营养不良或是缺乏什么微量元素。 头发稀黄的原因

和营养有关 ?和妈妈孕期营养有关 如果妈妈在孕期黑芝麻、核桃、蔬菜、水果吃的少,就会影响宝宝的发质。 ?和宝宝出生后营养有关 如果生后营养不足,头发会变得稀疏发黄,缺乏光泽,缺锌、缺钙也会使发质变差。 但是,现在的孩子,真正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发质差的很少见。 和遗传有关 发质的好坏,除了与营养有关外,还与遗传有关,也与对头发的护理有关。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发质很差的,也可能会遗传给婴儿,即使出生时头发很黑,也可能会慢慢变黄。 闹觉 收藏宝宝到了2、3个月的时候,也会给爸爸妈妈带来许多烦恼。有的宝宝白天要抱着才能睡好,只要一放到床上,睡不安稳或是大哭起来,妈妈抱一抱又睡着了。这样让妈妈会感觉很辛苦,这也是妈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

培养好的习惯 宝宝出现闹觉的现象或许不是宝宝的错,而是父母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当宝宝闹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回应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抱与不抱 不要让孩子一直哭 当孩子闹觉大哭的时候,有的父母就觉得要任由孩子哭,等孩子哭类了就不哭了。如果孩子一哭就抱起会惯坏孩子的,将来孩子很难独立。但其实这样做是不好的,宝宝在哭的时候是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没有哪个宝宝不喜欢躺在妈妈温暖的怀里。 如果宝宝哭得厉害,父母要想想是不是宝宝需要帮助,如果父母不能积极回应的话,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使孩子失去安全感,长大了对人缺乏信任,感到孤独,抑郁寡欢。 给宝宝自己的空间 有的父母一味地迁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哭,但有时候宝宝也需要再父母面前自然的感情流露。再小的孩子有自己是空间。 如果宝宝在睡觉中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皱一下眉头、做一个怪相,妈妈就马上去抱或去拍,这就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如果妈妈不去马上碰孩子,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就不会这样烦躁易醒了。可能孩子本来就没有醒,妈妈一碰反倒醒了。妈妈恰恰就认为没有及时把孩子抱起来或拍一拍,孩子才醒了。这就是认识上的问题。 你了解宝宝吗 当你看到以下宝宝睡眠特点,就会对宝宝的某些睡眠问题感到释然了。 1. 宝宝常常醒来,饿了,尿了,不舒服了,睡够了,要光亮了等等都会醒来。 2. 宝宝的睡眠周期比较短,小宝宝不可能一觉睡很长时间。

幼儿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进阶)

一、小班新生幼儿入园不愿意午睡、一睡觉就哭闹不住,注意力不好转移怎么办?(1)在园:不要强求她睡——找到她喜欢的玩具/爱看的书……——边跟她玩,边聊天——引出:玩累了睡觉的话题如果累就睡一会——帮她找朋友挨着朋友睡——建立安全感和依恋情趣。 (2)跟家长沟通: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常规——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幼儿自信——引导幼儿与人交往——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养成必要的习惯。 二、老生上幼儿园还整天哭怎么办? (1)跟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升入了解孩子的习惯、性格、爱好。 (2)老师在幼儿园帮助她找几个好朋友; (3)老师每天抽出几个时间段(哪怕是5分钟)陪她。让其建立对教师的安全感。 (4)认真的观察孩子的喜好,教师可以从孩子的爱好入手。 (5)建议家长在家里多带孩子看一些上幼儿园孩子的活动场景,让其熟悉、了解幼儿园生活的意义,慢慢悦纳幼儿园生活。 三、刚入园的幼儿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也不怕,甚至还动手打老师怎么办? 1、家庭教育的不正当方法造成的; 2、教会幼儿在遇事时如何沟通,交流。 3、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可以采取严肃的态度,与孩子交流,但不批评,因为孩子叛逆。(4)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是否存在此现象,如果有,引导家长 四、刚入园的幼儿不爱说话,脾气倔老师该怎么和他沟通? (一)在园: 1、用心观察孩子的喜欢什么---跟孩子聊她喜欢的话题 2、帮助他找朋友---多给他几个拥抱---多给她几个眼神交流---多跟她聊几句天---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孩子对教师的安全感 (二)要求家长: 1、跟孩子讲有关幼儿园的情景,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建立对幼儿园的安全感; 2、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是我们成长的象征。长大的宝贝一定会经历幼儿园生活的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1.马牙和螳螂嘴 马牙是长在新生儿牙龈粘膜上得白色韧性的小颗粒,类似牙齿的组织,也叫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膜腺潴留肿胀所致生后数周到数月会自行消失 螳螂嘴是新生儿口腔两侧面颊粘膜下层的脂肪垫,每个宝宝都会有,这种结构便于婴儿吸奶时把奶头裹住,随婴儿逐渐长大会慢慢消失 2.新生儿乳房肿胀 由于胎儿受母体雌激素影响突然中断造成的,男女新生儿都可能发生,一般3~5天时出现,肿大如蚕豆,可能还有少量淡黄色乳汁液体分泌,一周左右肿大最为明显,2~3周后自然消失,个别的可达三个月。 3.假月经和白带 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到雌激素的影响,使新生儿的阴道上皮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子宫内膜增生,胎儿娩出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脱落,阴道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一般发生在出生后3~7天,持续一周左右4.鼻尖上的小丘疹 医学上称“粟粒疹”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皮脂腺潴留所引起的。生后一周可消退5.头颅血肿、先锋头 一般是产时胎儿头颅在产道受压、牵拉、器械助产等所致, 6.生理性体重下降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排出胎便和尿液,且通过皮肤、肺等途径丢失了许多水分所致,一般不会超过出生体重的8%,十天左右可恢复 7.生理性黄疸 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决定的胎儿娩出后,学氧分压突然增高,红细胞破坏很快,产生较多胆红素,而新生儿肝酶活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所致,还有母乳性因素 一般出生后2~3天出现,6~8天达到高峰,10~12天慢慢消退,早产儿延迟1~2天出现,延迟2~4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 ●生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且2~3周仍持续不退,或减轻后又加重 ●程度重,呈金黄色,遍布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 素大于12~15mg/kg ●伴有贫血,大便颜色变淡 ●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

新生儿和婴幼儿视觉发展

新生儿和婴幼儿视觉发展资料 目录 1、新生儿和婴儿视觉偏爱倾向 (1) 2、婴儿视觉发展的7大阶段 (4) 3、0-3岁是宝宝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 4、婴儿视觉的发展 (6) 5、1岁以内婴儿视觉是怎样发育的 (7) 7、视觉和眼睛 (11) 8、为什么不要给孩子画简笔画? (12) 9、怎样纠正小孩子不爱看书的习惯 (15) 10、《天线宝宝》 (16) 1、新生儿和婴儿视觉偏爱倾向 有学者做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构成的人脸画面中,新生儿表现出喜欢看正常人脸图片的偏爱倾向。这表明婴儿从出生后就已经具有了对周围环境的视觉偏好。 这种被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势必给婴儿的教养者,特别是父母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适应婴儿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处理好婴儿的需要与家长“供给”之间的关系。 新生儿和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刚生下来不久的新生儿,有没有能力适应周围环境的问题,一直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父母渴望了解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传统的观点,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一出生便面临着嘈杂混乱的环境,处于一团混沌之中。有人认为

他们如同一块“白板”,对大千世界茫茫然一无所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观点占据着统治地位。近几十年来,人们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为新生儿和婴儿都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有人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婴儿是有本事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在多种原因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新的研究方法的出现。比如前面提到的婴儿对人面孔模式的偏爱便是有利的证据之一。 怎样认识婴儿的视觉偏爱现象 1.是一种视觉生理现象 0至2、3个月的小婴儿喜欢看正常的人的面孔图像,也比较偏好看五官位置颠倒的人面图像,这说明他们的注视兴趣在于人面图像的特征,如图形的模式、大小、颜色对比等。这与这个时期婴儿的视觉生理功能相一致。所以说婴儿的这种视觉偏爱现象属于一种视觉生理现象。 2.是先天具有的视觉模式 对这么一点点的小宝贝,没有任何人可以教会他们优先去看什么,多看什么或者少看什么。而且这种现象是古今中外的小婴儿所共有的,所以说这是先天带来的视觉倾向。小宝贝的视觉偏爱是一种模式化了的现象。因而把这种视觉偏好成为先天具有的模式视觉。 3.促进视觉模式的发展 婴儿初期显示出来的视觉偏好行为,主要是针对他们比较容易看清一些的东西,他们搜索这类视觉刺激物。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视觉器官和视觉中枢的发展。3个月的婴儿才开始形成心理表现,以人的面孔为例,经过几个月,他们逐渐积累了人的面孔的经验,形成了开始模糊而后渐渐清晰的人的面孔的表象。当他们熟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的识别及处理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新生儿为高危人群,因自身特点及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病率、病死率显著高于其她人群,其死亡高峰集中在新生儿早期,即生后2周内,可达95%左右。 死亡原因: 新生儿窒息与并发症(33、5%),呼吸系统疾病(21、8%),感染(14、2%),严重先天畸形(11、3%),产伤(6、3%),硬肿症(5、8%),以上六类疾病与并发症占全部死因的93%。 新生儿常见危险症状或体征识别 1、哭声变化 哭就是新生儿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正常的哭:饿、口渴、尿布湿、环境温度不适宜。突然的短促的尖声哭叫(脑性尖叫)、阵发性哭叫伴面色苍白、持续哭吵且无法安慰、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均提示病情严重。有以下可能:HIE、颅内出血、化脑、败血症等。 2、喂奶困难 吸吮能力差,吃奶量不及平时的一半或拒奶,呛奶。有以下可能:早产儿(胎龄≤34周)、感染、颅脑疾患、消化道畸形、代谢性疾病等。 3、发热或体温不升 发热超过38℃,或体温低于35、5℃。常表示有严重感染、硬肿症等可能。 4、嗜睡或不易唤醒 意识状态正常:新生儿易被唤醒,且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清醒 嗜睡:容易唤醒,但仅能保持短暂的清醒 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保持清醒状态 浅昏迷:嗜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 昏迷: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任何反应 5、皮肤青紫 生理性青紫,一般情况好,反应好 病理性青紫:中心性与周围性 中心性青紫原因有:心肺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异常血红蛋白增多 周围性青紫原因有:局部受压所致、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休克、红细胞增多症等) 6、惊厥 要判断就是否为惊厥,首先应排除新生儿生理性的颤抖及非惊厥性的呼吸暂停。新生儿惊厥与婴幼儿、年长儿表现不同,以局灶性、轻微型发作多见,而典型的强直性、阵挛性发作较少见惊厥的类型 A 轻微型 B 强直型 C 多灶性阵挛型 D 限局性阵挛型 E 全身性肌阵挛型 对惊厥记录的注意点 1)惊厥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 2)能否自行缓解 3)就是否伴有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的改变等 引起惊厥的原因 窒息后引起的HIE、产伤性颅内出血、化脑、宫内感染、代谢异常、核黄疸、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等。 7、呼吸异常 正常呼吸时不费劲,40次/分,若呼吸稍有些快慢不均,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等现象也属正常。安静时呼吸≥60次/分或≤30次/分,有三凹征/鼻翼扇动/呼气性呻吟/抽泣性呼吸等,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皮肤青紫,均提示呼吸异常,应及时处理。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

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

2014年产科六病区二季度陪人座谈会底稿 新生儿常见的一些生理现象 新手爸妈由于没有经验,宝宝诞生后总要忙得手慌脚乱,宝宝稍有异常就很紧张。其实有些宝宝的“异常”是特殊的生理现象,父母可不必太过担心,比如黄疸、体重下降、马牙、乳腺肿大、假月经、红斑和粟粒疹等。 当宝宝一有些异常时,家长们总是非常焦虑,但宝宝的这些异常中,有些却不属于病理状态,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您了解过吗?那么,宝宝有哪些常见的特殊生理现象呢? 发热及体温不升 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决定了新生儿既怕冷也怕热。因为,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层薄,血管丰富,汗膘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所以,新生儿的保暖功能和出汗散热功能都很差,体温不稳定。尤其是早产儿、小胎龄儿、窒息儿及所有高危新生儿。如果保暖不够,新生儿会表现为嘴周围及四肢发青、不吃奶及体温不升,测体温常在35℃以下,甚至出现硬肿症、代谢失调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相反,如果过分捂,新生儿由于散热功能差,容易发热,甚至高热抽风。因此,对新生儿既要注意保暖,又不能过分捂。 脱水热和生理性体重下降 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后突然发热,甚至体温高达38℃~39℃,持续数小时至1~2天。 发热期间,小儿一般状况良好,个别情况下,热度高,持续时间长,且有烦躁、口渴、不安、尿少等症状,则要输液或给镇静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没有感染,不要用抗生素。要打开包被,洗温水澡,喂些白开水,就会自然退热。这种现象叫做“新生儿脱水热”。新生儿期不能使用退热药,更不能越发热越捂,否则会致小儿高热惊厥。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粘膜和眼球的巩膜发黄。最初限于面部,4~5天黄疸程度达高峰,可达躯干四肢近端,7—10天开始减轻并逐渐消退。在黄疸出现的同时,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佳,吃奶香,且大便呈黄色,这种现象叫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对新生儿健康无损害,无需特殊治疗。如发现黄疸出现得过早、发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常见得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一)“xQ螳螂嘴” 在口腔上腭中线与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得小颗粒,就是由上皮 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数周后可白然消退。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得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均属正常现象,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二)乳腺肿大及泌乳 部分男女新生儿于生后4-7天出现乳腺肿大,如核桃大小,2-3周消退,切勿挤压,以免感染。就是由于来白母体雌性激素中断所致。 (三)阴道出血及分泌物(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周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也就是由于来白母体得雌激素中断所致。 口腔xx指导 根据儿童得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睡觉得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 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2-16个月时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吃甜食得频率,预防齿禺病得发生;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得固体食物;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培养规律性得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与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牙齿萌出后,家长应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

新生儿常见问题

大便稀绿 宝宝的大便夹杂着奶瓣或发绿、发稀,妈妈就会紧张得不得了,以为是宝宝消化不良或患肠炎了,这其实是正常的,即使宝宝大便次数从3-4次增加到6-7次,这也是正常的,只要宝宝吃得好,腹部不涨,大便中没有过多的水分或便水分离的现象,就不是异常的。 如果孩子大便稀少而绿,每次吃奶间隔时间缩短,好像总吃不饱医院,可能是母乳不足了。每天在同一时间量体重,记录每天体重增加值,如果每天体重增加少于20克,或一周体重增加少于100克,则可以增加一次配方奶。 有的宝宝是乳糖不耐受出现大便次数增加,或发稀发绿,伴有泡沫。如果怀疑宝宝大便不正常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以及时向医生咨询。如果确定宝宝乳糖不耐受,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尝试服用乳糖酶制剂。配方奶喂养的可以尝试更换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 宝宝一吃就拉 很多妈妈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宝宝奶一喝进去,马上就大便,尤其喝配方奶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正常的,宝宝肠道神经发育不完整,肠道极易被激惹,宝宝的吸吮动作喝吸进的奶液,都可能成为刺激源,刺激肠道蠕动加强、加快,结果就会一吃就拉。 宝宝腹泻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之内排出胎便,胎便呈粘稠墨绿色。胎便排出后,大便颜色逐渐转黄,3-4天转为正常新生儿大便。如果新生宝宝出生24小时仍没有排出胎便,要及时告诉医生,检查是否有肠梗阻。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金黄色,粘稠状,颗粒均匀,一天可达4-6次。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颜色比较淡,呈浅黄色,可成形,也可呈粘稠状,颗粒不太均匀,大便里有未被消化的奶瓣,一天1-2次。有的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也比较稀,次数比较多,色发绿,有时有些水分。 如果大便中水分很多,或便水分离,或大便呈稀绿色,或有较多粘液,或大便次数达10次以上,或有特殊的臭味,要意识到宝宝可能患了腹泻。如果宝宝精神好,除了大便不正常外,可只带大便到医院化验。宝宝腹泻如何处理我曾专门在朋友圈介绍过,有宝妈想了解的可以问我 宝宝便秘 宝宝便秘应该先考虑妈妈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采取的喂养方式是否正确,宝宝摄入的乳量是否充足,然后针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纠正。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容易发生便秘,大便呈条状、球状,不粘尿布。如果因为配方奶宝宝发生便秘,首先要考虑换不同品牌的配方奶,同时增加喂水量。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不太会发生便秘,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发生便秘,妈妈首先要考虑奶量够不够,奶量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 (一)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在外观上各具特点, (二)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胎儿肺内充满液体,足月儿约30~35ml/kg,出生时经产道挤压,约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在建立呼吸后被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分娩后在第一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常不规则,频率较快,约为40~60次/分,由于胸腔较小,肋间肌肉较弱,胸廓运动较浅,主要靠膈肌运动,故呈腹式呼吸。 早产儿呼吸中枢尚不成熟,呼吸浅表且节律不规整,常出现呼吸暂停。所谓呼吸暂停,即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循环系统出生后血液循环变化为:①脐带结扎后,胎盘-脐血循

环终止;②随着呼吸建立和肺膨胀,肺循环阻力下降,肺血流增加; ③从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量显著增加,压力增高,使卵圆孔关闭; ④由于PaO2增高,动脉导管收缩,继而关闭,完成胎儿循环向成人循环的转变。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100~15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 早产儿心率偏快,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足月儿吞咽功能已经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肠管壁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但肠腔内毒素和消化不全产物也容易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症状。消化道已能充分分泌大部分消化酶,只是淀粉酶至生后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因此不宜过早喂淀粉类食物。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胎便,约2~3天排完。胎便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咽下的羊水等组成,呈糊状,为墨绿色。若生后24小时仍不排胎便,应检查是否有肛门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因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多数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同时对多种药物处理能力(葡萄糖醛酸化)低下,易发生药物中毒。 早产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可发生哺乳困难、进奶量少,更易发生溢乳。消化酶含量接近足月儿,但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缺氧或喂养不当等可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此外,由于早产儿的胎粪形成较少和肠蠕动乏力,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早产儿肝脏不成熟,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不足,生理

正常新生儿生理现象

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体重下降 是新生儿普遍存在的现象,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摄入少,水分丢失多而出现出生后体重逐渐下降,到第3-4天减少出生体重的6%-9%,7-10天恢复到出生体重。体重下降超过10%者多为异常。 2.口腔上皮珠 新生儿上颚中线两侧及牙龈上常有微凸的淡黄色点状物,俗称“马牙”。 3.口腔上皮珠发生的原因 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上皮细胞的堆积或粘液腺囊肿所致,对吸乳及日后出牙无碍,数周后自然消退,勿擦拭或挑破,以免感染。 3.乳房肿大及泌乳 男女新生儿都可发生,在3-6天出现乳腺肿大,并可有初乳样黄色液体分泌,这是由于出生前母体雌激素的影响及出生后这一影响中断所致。乳房肿大于8-10天达高峰,2-3周后逐渐消失,切勿挤压乳房,以免发生乳腺感染。 4.阴道出血及分泌物 女婴于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分泌。少数女婴于出生5-7天可见阴道有血样分泌物,系由于胎儿阴道上皮及子宫内膜受母体激素影响中断造成类似月经的出血,又称假月经,白色分泌物称假白带,不必处理,数天即愈。 5.粟粒疹 皮下点状的白点,在1-2周内可在鼻尖、颌处看到。这些是因皮脂腺未成熟,而使得皮脂凝集在皮脂腺内阻塞所致,两周内可消失。 6.婴儿为什么会发生溢乳 婴儿的食道上部括约肌在食物通过后不关闭,食管无蠕动,食管下部括约肌也不关闭,胃又呈水平状,喷门括约肌发育也比较弱,故婴儿易发生溢乳。 7.什么情况婴儿易发生溢乳 哺乳方式不当、食乳过急、乳量太多、哭闹时哺乳均可发生溢乳。 8.预防婴儿发生溢乳的方法 应采取正确的喂奶方法,少量多次的喂奶,并于奶后将婴儿竖起轻拍背部,待气体排除后再放于床上,采取右侧卧位,使乳汁易于进入肠道。食后不宜更换衣服或动宝宝,更不可与之玩耍以防溢乳。人工喂养者,奶头开孔大小要合适,不要吸入大量空气。 9. 婴儿发生溢乳呕吐后怎么办 如婴儿发生呕吐,应清洁口腔,被污染的衣物应及时更换,防止着凉。保持颈项及耳部干燥、清洁,预防颈部糜烂和中耳炎。 10.什么叫新生儿尿碱 13.新生儿红斑 14.青灰色“胎记” 15.新生儿“汗疹” 16.新生儿脱发 17.新生儿暂时性斜颈 19.新生儿四肢抖动 新生儿常见问题 1.孩子不停地打嗝是怎么回事? 打嗝是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故婴儿已发生打嗝。 2.什么情况婴儿容易发生打嗝

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及护理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一、温度和光线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也要注意通风。 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二、睡眠习惯和睡姿 1、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2、白天不要让孩子睡得太多,白天睡多了,自然晚上就不好好睡眠了。 3、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4、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干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5、婴儿哭闹时,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

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等 6、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体位;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三、哄睡技巧 当宝宝哭闹不睡时,父母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哄睡宝宝,但有些不正确的方法却会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利。 (1)摇睡: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2)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四、新生儿的体温: 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五、新生儿大小便: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应排墨绿色的胎便,3-4天排完,若24小时后仍无胎便排出,应检查有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出现的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有几种特有的生理现象,是暂时的,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不是病态。 生理性黄疸有的新生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疽,黄疽轻重不等,第7~10天消失,其他身体情况良好。这种现象,未成熟儿(早产儿)较重,可持续2~3周。这是由于新生儿间接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酶系统和肝细胞发育不完善,以及肠肝循环特殊等特点,不能及时将它排出体外造成的。这不是病,一般不需治疗。 螳螂子和马牙新生儿及乳儿口腔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层,叫颊脂体。这种结构便于吸牢乳头,有利于吸吮动作的进行。有的新生儿生来两块颊脂体较大,通过吸吮锻炼,就更发达而向口腔突出,即所谓螳螂子。随着小儿长大,颊脂体逐渐消失。婴儿出生不久,牙龈粘膜出现白色韧性小颗粒,类似牙齿组织,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它实际上是牙齿的奠基者,是无生命的东西,可慢慢消失,小儿无任何不舒服感觉。千万不能强行割螳螂子和擦破马牙,这样可引起严重感染,导致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 乳腺肿大新生儿由于受母亲体内雌性激素、孕激素、生乳素和催产素的影响,部分新生儿无论男女都可出现乳房肿胀,有的还会分泌乳汁。这不是病态,不必害怕,一般过1~2周,这种现象就会逐渐消失,个别小儿也有延迟到2~3个月的,但终归会消失的,千万不要挤乳头。如强烈挤压,可致继发性感染。 新生儿月经有些女性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可出现大阴唇轻度肿胀,或阴道流出少量粘液及血性分泌物,称之为新生儿月经,这是由于母亲体内雌性激素在孕期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所致,是新生儿早期的生理现象,2~3日即消失,不必作任何处理。但如同时有新生儿出血症、阴道出血量过多时,

则应前往医院就诊。 生理性体重下降婴儿初生头几天由于吃奶少, 要排出胎便及小便,呼吸较快,再经肺及皮肤蒸发 的水份,生后2~3天会出现体重下降(低于出生体 重),一般下降6~9%,约7天左右才恢复,这是正 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忧虑。 体温升高:出生后第2~5天,有时体温突然升到38~40aC,持续数小时,小儿除哭闹不安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烧原因是环境温度过高或摄入水分不足所引起。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及大小便排出,使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没及日寸补充水分。夏季室温过高也能造戌脱水热,应立即补充水分,几小时后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现象 (一)“马牙”和“螳螂嘴” 在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俗称“马牙”,数周后可自然消退。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均属正常现象,不可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二)乳腺肿大及泌乳 部分男女新生儿于生后4-7天出现乳腺肿大,如核桃大小,2-3周消退,切勿挤压,以免感染。是由于来自母体雌性激素中断所致。 (三)阴道出血及分泌物(假月经) 部分女婴生后5-7周阴道流出少许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浓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也是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所致。

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2-16个月时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吃甜食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牙齿萌出后,家长应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次。当多

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舌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直到上小学,这样才能保证刷牙的效果。家长应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当儿童学会含漱后,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等不良习惯。 耳及听力保健知识指导 (1)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婴儿溢奶时应及时、轻柔清理。 (2)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 (5)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家长应主动告知医生,如果必须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

幼儿园小朋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幼儿园小朋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幼儿在幼儿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首先,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的,有些天性开朗,有些要慢热些。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你看谁谁谁能如何如何,你为什么就不能如何如何?”其次,孩子从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环境——家,转到一个有许多陌生人,自己只是小朋友中的一员的环境——幼儿园,势必有个适应的过程,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经历模仿期,模仿大人和其他孩子的举动,这是非常正常的。对于2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模仿是他们很重要的学习手段,说明他在主动地成长。有些家长期望孩子永远是“领导者”,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是野蛮的。另一个容易造成困扰的问题是孩子希望交流,但又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躲在妈妈后面,或者推妈妈:“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和我玩。”一种是上前用推搡的方式接触其他孩子,或是抢玩具。对于前一种,千万不要指责。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呢?你自己试试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张报纸看?对孩子多些鼓励,可以带领他,蹲下来,示范。有过一两次成功的经验,也许孩子就愿意自己试试。后一种也是正常的。小动物在一起,就用身体接触来交流。分享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要和孩子确认“我的”和“别人的”概念。尊重他的所有权,也树立“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动”“公共的东西,谁先拿到谁玩”等规则。 入园的时候孩子哭闹怎么办?

大部分孩子在入园之初都会哭闹,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束手无策,甚至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也严重地焦虑起来。不能要求孩子“不要哭!”“在幼儿园要开心喔!”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需要什么随时和老师说。”“妈妈晚上来接你。”告别仪式要简短,家长的态度要平静。以信任的态度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让孩子感觉老师也是他可以依靠的人。孩子上了一段幼儿园,突然不想上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入园二三个月后,孩子好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刚刚松了一口气,孩子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应该首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以及“你觉得哪里不舒服?”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孩子这种反复是正常的。 如何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和老师简单交流孩子的情况,例如:饭吃得如何?有无大便?午睡了么?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这种交流有助于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由此安排孩子的晚间生活。饭吃得少的

孩子10大问题及解决方案

儿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孩子不喜欢说话。 1、原因分析:孩子有可能是天生性格内向,不愿意多说话。 解决方案: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说话,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并且多鼓励,要求孩子先从说一个单词开始,进而到一个句子,教师要多多关注孩子、多多引导孩子说话;或者带领孩子一起说话,可以尝试跟孩子说:“我们一起说,好不好?”并且,家长和教师要多多提供孩子说话和交流的机会,时时刻刻都要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原因分析:孩子有可能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恐惧焦虑,或者有一些孩子和家长分开产生的分离焦虑。 解决方案:这时要消除孩子的陌生环境、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建议家长可以每周多带孩子来中心玩几次,或者每次来上课提前30分钟来中心,让老师带着孩子多玩一会儿,消除陌生感;让孩子的家长跟孩子说,XX的老师都非常好,让孩子的看护着对教师表现出友好和友善。 3、原因分析:还有一种情况,可能这个孩子语言发展较慢。 解决方案:不要让家长担心,委婉指出孩子需要语言方面得到提高,孩子的能力就如天平一样,一方面强,另一方面就会显得较弱,所以,家长要明确知道孩子哪方面较弱,要及时给孩子补充,也要知道孩子哪方面强,鼓励孩子,让孩子强的那一方面越来越强。孩子语言能力较弱,让孩子多说,家长和教师应该多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XX的课程里面,会有孩子沟通交流、作品展示的环节,每节课孩子都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介绍自己的作品,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有锻炼,在表达之后,孩子会得到充分的鼓励和赞扬,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满足,越来越愿意表达了。 二、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原因分析:注意力不集中是儿童常见现象,判断注意力是否持久的标准是对很感兴趣的事情是否能持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孩子在做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感兴趣的事情。 解决方案:在XX,孩子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请家长放心。因为我们是互动式的学习方法,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讲堂。孩子是在教师的引导而不是指挥下自主操作器材,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孩子自己探索出来的,他们会亲自进行实验对他们的结论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探索知识点比被动地接受知识点更有趣,而在每一次探索的过程中他会发现主动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并且会伴随着较强成就感产生,自然而然,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就相应的提高,注意力也集中,孩子是一定能够坚持下来的,在中心会经常出现一种孩子不愿意走出教室的情况。 三、发现孩子遇到问题总是找老师帮忙 原因分析:这样的孩子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缺少独立去解决问题的环境。 解决问题:建议家长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孩子遇到事情,尽量自己去动手、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家长主动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在XX主要锻炼的就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是在教师的引导而不是指挥下自主操作器材,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孩子自己探索出来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自己动手去解决的,并且孩子会亲自进行实验对他们的结论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探索知识点比被动地接受知识点更有趣,主动的解决问题比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帮助更有挑战和乐趣,而在每一次探索的过程中

新生儿26种生理现象

新生儿26个生理现象 先锋头 胎儿经过产道娩出时因头部受压引起头颅软组织内血液循环受阻而致的变形。因为胎头大于产道,在产道扩张过程中胎头受软组织的压迫,静脉回流受阻,水分外渗造成头皮软组织水肿——即先锋头或称产瘤。初产妇由于产道较紧,故第一胎头位娩出的新生儿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先锋头。头顶较长带橄榄形,指压有凹陷痕,水肿可随侧睡方向而改变。一般生后2~3天就被吸收,个别要6~7天才消退,用不到治疗。 胎脂 妊娠5个月左右的胎儿皮脂腺能分泌脂性物质——胎脂,以保护皮肤免受羊水浸软。一般在早产的体表最多,足月儿次之,过期产儿最少。出生后胎脂有保护皮肤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当皱褶处的胎脂酸时可刺激皮肤引起褶烂。故对液下、腹股沟、颈下等皱褶处积聚较多的乳白色粘稠胎脂要用消毒纱布蘸油或撒粉揩去,部分胎脂能被皮肤吸收。 胎记 这是皮肤深层有色素细胞积聚所致。多数位于骶尾部呈不规则形的浅青色,压之不褪色,边缘清晰。一般在学龄期前即自行消退毋须处理。胎粪 胎儿在母体羊膜囊中有吞咽羊水动作。由消化道内的羊水内容物包括角化上皮细胞、胎毛、胎脂等,和羊腺分泌物、胆汁等混合成墨绿色

的胎粪,此粪便质粘稠、无臭味,一般在出生后1~3天排空,个别可长达1周以上。随着吃奶逐渐增加和胎粪的排空,大便的颜色即由墨绿色转为棕,然后再逐步转为黄色。 拥抱反射 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医生检查时用于托住新生儿后头部稍向上抬高后、突然落下头部,新生儿双手张开、上肢外展及前臂出屈曲伴哭叫。胎龄28周时双上肢伸直外展有哭叫,37周时有前臂屈曲。生后6个月前该反射应消失。 过敏红斑 多数发生在洗澡之后,部分新生儿对光线、空气或肥皂、毛巾、温度等刺激都会出现红斑,多者可融合成片。面部和躯干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躯干部较为多见,2~3小时侯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约一周左右自愈,毋需特殊治疗。 粟粒疹 这也是较常见的皮肤疹象。粟粒疹最多见于新生儿的鼻尖,其他像面部和躯干上偶尔也会看到,但往往比鼻尖上的大。粟粒疹主要是皮脂腺分泌不畅,形成黄白色针尖大到粟米大的小点,可以高于皮肤,但周围无红晕(假使是小脓疱,周围有红晕)。毋需治疗,以后会自然消失。 "马牙"和彭氏珠 我国民间所称的"马牙"或称"板牙"是新生儿牙龈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所致的上皮珠,它呈浅黄白色的丘状隆起,大小如芝麻。人们常

常见新生儿异常情况处理方法

1.生理性黄疸 主要是由于胎儿在宫内所处的低氧环境刺激红细胞生成过多,使新生儿早期胆红素的来源较成人多,加之新生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差,故可引起生理性黄疸现象。一般于生后2~3天出现,7~14天消退。一般情况良好,具有自限性,不需治疗,愈后良好。 2.打喷嚏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进入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嘲,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漓理鼻腔的一种方式。突然遇到冷空气也会打喷嚏。除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也不要动辄让宝宝服用感冒药。 3.脱皮 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有脱皮的现象,不论是轻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样的脱皮,只要宝宝饮食、睡

眠都没问题就是正常现象。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 此外,新生儿连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就诊。 4.新生儿红斑 有的新生儿生后第一天内会出现皮肤普遍发红,并伴有指尖大小的红点。这可能是由于冷而干燥的外界环境及毒素的影响引起的。持续1~2天后逐渐消退,出现脱屑,以足底、足心及皱褶处多见,脱屑完毕后,皮肤呈粉红色。 5.栗粒疹 新生儿的鼻尖,鼻翼及颊部等处常有针尖大小的黄白色点,由皮脂腺堆积所致,称为栗粒疹,而非脓

疱,蜕皮后会自然消失。 6.体重减轻 由于出生后最初几天进食较少,同时有不显性失水和大小便排出,故在生后的2~4天内体重有所下降,较刚出生时减轻体重约6%~9%,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着奶量的增大,进食增加,约在生后1 O天左右恢复正常,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7.短暂的窒息 新生儿呼吸的唯一通道是鼻子,虽然较高位置的喉头保证了吸奶时不会意外呛着,但也造成了他无法用嘴呼吸的生理特点。此外,由于宝宝的肺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有时会有10秒钟左右的“窒息”。不过,6个月后就会正常起来。 8.脱水热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室温过高时通过皮肤散热增加。如果此时体内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