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复习总结

行政法复习总结

行政法复习总结
行政法复习总结

行政法总则

一、行政法概论

(一)行政法的特点

1、内容上的:

(1)范围广泛;

(2)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命令性;

(3)易于变动。

2、形式上的:

(1)法律规范数量繁多;

(2)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3)行政法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相互交织。

(二)行政法的适用规则(重点思考题)

1、层级冲突。高法优于低法

2、同级冲突。

(1)地方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2)中央与地方行政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3)省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本省较大市、经济特区的规章

3、新旧冲突。新法优于旧法

4、特别冲突。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5、变通冲突。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

(三)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重点思考题)

1、行政主体对所有相对人一视同仁;

2、行政主体应客观了解事实真相,不得主观武断;

3、行政主体应善意执法,排除偏见,不得恶意执法,滥用职权;

4、行政主体作出决定应考虑符合立法目的的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5、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活动应严格遵守行政程序,提供相对人救济权利保障。

二、行政法主体

(一)行政主体的认定和分类

1、认定: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参加行政诉讼,并独立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①依法享有行政职权;

②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及参加诉讼;

③独立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2、分类:

Ⅰ、行政机关(职权行政主体)

Ⅱ、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授权行政主体)

1、行政机关

(1)中央行政机关

(2)国务院直属机关15个

(3)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

(4)地方行政机关

①省、市、县、乡镇四级人民政府

②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③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如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2、授权机关

(1)授权机关的概念

授权机关是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以外的单行法律、法规的授权而行使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以管理公共事务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2)授权组织的特征

①授权组织的职权来源必须是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

②授权组织是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包括行政机构和非政府组织。

③授权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名义行使被授行政职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3)授权组织的范围

①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内部机构。如消防大队、交警大队。

②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派出机构。如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

③法律法规授权的非政府组织。

PS:非政府组织

Ⅰ、具有行政职能的公司。

如中国轻工总会,纺织总会;电信公司;石油天然气公司;烟草公司等。

Ⅱ、具有行政职能的企业。

如铁路局、邮电局等。

Ⅲ、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如大专院校、县级以上的卫生防疫站、商品质量检验所等。

Ⅳ、社会团体

如工会、妇联、消费者协会、中国足球协会、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

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居委会、村委会。

(二)行政相对人、行政利害关系人的认定

1、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组织或个人。

2、行政利害关系人是行政相对人以外的受具体行政行为效力影响其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行政利害关系人与行政相对人的区别

行政相对人:

(1)、具体行政行为直接针对的对象;

(2)、具体行政行为的受领人;

(3)、与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明显的利害关系。

行政利害关系人:

(1)、不是具体行政行为直接针对的对象;

(2)、不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受领人;

(3)、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

(三)行政相对人、复议申请人、行政诉讼原告各有的主要权利

1、行政相对人的主要权利:申请权、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

2、复议申请人的主要权利:申请权、举证权、请求行政赔偿权、委托代理权

3、行政诉讼原告的主要权利:起诉权、举证权、撤诉权、请求行政赔偿权、上诉权

三、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的特征、成立要件、合法要件

1、特征:

(1)从属法律性(2)裁量性(3)单方意志性(4)效力先定性

(5)强制性(6)无偿性(7)服务性

2、成立要件:

(1)存在行政主体;

(2)存在行政相对人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3)存在有关具体事实的法律规制即行政目的;

(4)存在基于法律的优越的意思表示或精神作用。

3、合法要件:

(1)行为主体合法

①是行政主体所为;②在其权限范围内。

(2)行为内容合法

①有事实根据;②有法律依据;③合乎立法目的。

(3)行为程序合法

①法定形式;②法定步骤;③法定时限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重点思考题)

1、划分标准: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

2、概念: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如行政立法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分、行政处罚行为。

3、区别:

抽象行政行为:(1)对象不特定;(2)具有普遍约束力;(3)只能适用一次;(4)不可诉。具体行政行为:(1)对象特定;(2)对特定具体行政行为具有约束力;(3)可反复适用;

(4)可诉。

(三)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和效力

1、制定主体

(1)国务院部、委、总局、国家局

(2)省政府

(3)省会市政府

(4)国务院批准较大市政府

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有18个:

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青岛、无锡、淮南、洛阳、重庆、宁波、淄博、邯郸、本溪、苏州、徐州。

(5)经济特区市政府

2、效力

(1)行政规章是行政机关执法的依据

(2)行政规章是行政机关解决行政争议的依据

(3)行政规章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参照”

行政法分则

一、行政许可

(一)行政许可设定、种类和判断标准

Ⅰ、行政许可的设定

(1)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第11条)

(2)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第12条)

(3)行政许可的设定权(第14—17条)

(4)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第18—21条)

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规章(仅限设定为期一年的行政许可)

无权设定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部门规章、省会城市政府规章、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政府规章、经济特区政府规章、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Ⅱ、行政许可的种类:

第一类:普通许可(第12条第1项)

1、普通许可的概念

对法律禁止的一般事务,依法定条件审批,称普通许可。其目的是防止危险、保障安全。2、普通许可的特点

(1)许可事项属一般事务性质

(2)申请条件没有特殊限制

(3)办证适用普通程序,即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程序

3、普通许可的种类

(1)治安许可

①治安管理许可

A、枪支管理方面:持枪证;枪支购买证;枪支、弹药运输证;枪支、弹药携运证;持枪通行证等。

B、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方面: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等。

C、特种行业管理方面:刻字业经营许可证;旅馆业经营许可证;收购废旧金属业经营许可证;网吧营业许可证等。

D、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管理方面:社会公共安全产品生产许可证;警用电击产品生产许可证等。

E、化学及放射性危险物品管理方面:化学危险物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许可证、准运证。

②交通管理许可

③集会游行示威管理许可

④出入境、边防和外事管理许可

A、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方面——护照;旅行证;出入境通行证;前往港澳通行证;往来港澳通行证;港澳同胞回乡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等。

B、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方面——签证;外国人居留证;外国人履行证等。

C、边防管理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

(2)发展国民经济的许可

①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营业执照)

②进出口许可

③固定资产投资许可

④烟草专卖许可

⑤水陆交通运输许可

(3)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许可

①土地使用许可

②森林采伐许可

③采矿许可

④捕捞许可

⑤石油、天然气开发许可

⑥排污许可

(4)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许可

①食品卫生许可

②核设施安全许可

③药品生产经营许可

④麻醉品生产使用供应许可

⑤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

⑥个体开业行医许可

第二类:特许(第12条第2项)

1、特许的概念

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和特定公共利益行业的市场准入的事项,实行特别批准,称特许。其目的是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2、特许的特点

(1)许可事项属特别事务,有数量限制

(2)申请需特殊条件

(3)取得特许应当支付一定费用

(4)办证适用特殊程序,即招标、拍卖程序

3、特许的种类

(1)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许可——如土地、海域开发使用许可;特定矿产资源开发许可。(2)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许可——如无线电频率许可,公共交通、出租车经营许可。(3)特定公共利益行业的市场准入许可——如电力、铁路、民航、通信、金融、证券、保险等垄断行业经营许可。

4、划分普通许可与特许的基本标准

(1)是普通的事,还是特别的事。

(2)许可申请需要一般条件,还是特殊条件。

(3)办证依一般程序,还是招标、拍卖程序。

第三类:认可(第12条第3项)

1、认可的概念

对提供公共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由政府确定其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特殊技能的资格、资质,称认可。其目的是提高从业者的水平。

2、认可的特点

(1)办理认可需通过考试或考评程序决定;

(2)取得认可即获得政府授予的某种资格、资质

(3)认可与申请人身份相联系,不能转让、继承

3、认可的种类

(1)职业资格的认可——律师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医师执照;教师资格;导游资格;引航员资格。

(2)职业技能的认可——讲师、教授、工程师职称

(3)特殊信誉、条件的认可——免检证、资质证、机动车驾驶证

第四类:核准(第12条第4项)

1、核准的概念

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的方式审定,称核准。其目的是防止危险,保障安全。

2、核准的特点

(1)许可的依据是技术性、专业性标准

(2)依据实地验收、检测、检疫的结果决定

(3)质量合格证、安全合格证与申请事项相联系,不能转让

3、核准的种类

(1)消防器材生产许可证

(2)防火安全建筑设计合格证

(3)油库、燃料库防火安全合格证

(4)计量器具的制造和修理许可证

(5)电梯安装合格证

(6)生猪屠宰检疫合格证

(7)动植物进出口检疫合格证

第五类:登记(第12条第5项)

1、登记的概念

对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确定其主体资格,称登记。其目的是提供证明、信誉、信息。

2、登记的特点

(1)登记的主要内容是记载企业或其他组织的情况,确定其主体资格

(2)登记适用形式审查程序

(3)登记许可不能转让

3、法律规定登记的种类

(1)组织登记——企业或其他组织登记

(2)物权登记——机动车登记、房产登记

(3)公民身份登记——结婚登记、离婚登记、户籍登记、身份证、暂住证等

行政许可登记仅限于组织登记

4、行政许可登记的种类

(1)公司登记

(2)商业银行登记

(3)工商企业注册登记

(4)社团登记

(5)信托寄卖业(典当业)登记

(6)保安公司登记

(7)民事调查所(私家侦探所)登记

Ⅲ、行政许可的判断标准

(1)主体要素——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

(2)职权要素——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3)对象要素——行政行为针对行政相对人

(4)法律要素——行政行为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5)目的要素——行政行为的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二)普通许可与特许的区别

1、划分普通许可与特许的基本标准

(1)是普通的事,还是特别的事。

(2)许可申请需要一般条件,还是特殊条件。

(3)办证依一般程序,还是招标、拍卖程序。

(三)行政许可办证程序、主要制度

Ⅰ、行政许可办证程序

㈠一般程序

对普通许可采取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程序。

㈡特别程序

1、特许——采用招标、拍卖程序

2、认可——采用考试或考评程序

3、核准——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

4、登记——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

Ⅱ、行政许可的主要制度

1、公示制度

行政机关应将法定的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如果不依法公示的,除由上级责令改正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一次性告知制度

申请材料部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需要补正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或在5日内将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不一次告知,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告知权利听取意见制度

(1)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2)发现许可事项直接关系到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并告知利害关系人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3)对应当听证的事项,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4)对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4、办证期限制度

办证期限指从受理申请至作出决定的期间

(1)一般期限:20日。特殊情况可以延长10日。

(2)报批审查期限:20日。

(3)特殊期限:45日。特殊情况可以延长15日。(适用统一办证、集中统一办证和联合办证三种办证方式)

(4)颁证期限——10日。自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

(5)期限除外情况: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法定期限内。

5、收费制度

(1)禁止收费:

①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许可事项进行检查监督,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②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2)法定例外:

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规定行政许可收费(包括如下内容),但应按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收费标准收取。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①专为特别受益者而设立的收费——如动植物检疫费、产品安全检测费、职称评审费、港澳个人游通行证工本费。

②公共产品市场准入许可的收费——如出租车营运许可费、证券上市许可费等。

天然资源利用许可的收费——如土地有偿使用费、水资源使用费、工厂排污费。

(四)办证人员、申请人、被许可人的法律责任

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1)不作为——行政处分(第72条)

(2)收受贿赂或谋取其他利益——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分(第73条)

(3)违法许可——行政处分、追究刑事责任(第74条)

(4)乱收费——行政处分、追究刑事责任(第75条)

(5)违法损害当事人权益——行政赔偿(第76条)

Ⅱ、监督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1、行为表现:

(1)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2)监督不力

2、法律责任:

(1)责令改正

(2)行政处分

(3)追究刑事责任

Ⅲ、申请人的法律责任

1、表现:

(1)隐瞒申请

(2)虚假申请

2、法律后果:

(1)不予受理

(2)不予许可

(3)警告

(4)剥夺同等申请资格一年

Ⅳ、被许可人的法律责任

1、以欺骗、贿赂手段取得许可(79条)

法律后果:

(1)撤销许可

(2)行政处罚

(3)剥夺同等申请资格三年

(4)追究刑事责任

2、违法从事许可事项活动(80条)

(1)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者非法转让行政许可

(2)超越许可范围进行活动

(3)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或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真实材料。法律后果:

(1)行政处罚

(2)追究刑事责任

二、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的设定、管辖

1、设定:

(1)法律可设定各类行政处罚

(2)行政法规可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外的行政处罚

(3)地方法规可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处罚

(4)规章可就法规关于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内作具体规定;无规定的可设定警告或一定数量罚款(罚款的限额 )

2、管辖:

(1)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2)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二)行政处罚的决定条件(重点思考题)

1、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第30条)

2、事先告知当事人(第31条)

(1)告知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2)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3、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第32条)

(三)行政处罚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

Ⅰ、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

1、适用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

(3)后果轻微的违法行为

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

2、内容:

(1)表明身份

(2)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

(3)听取申辩

(4)制作《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交付

(5)告知当事人复议及诉讼权利

(6)备案

Ⅱ、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又称“普通处罚程序”。

一般程序的内容:

①立案

A、立案的条件:

1. 有违法行为发生

2. 应受行政处罚

3. 符合法定时效范围

4. 属本部门职权范围

5. 属本行政主体管辖

B、立案步骤:

1. 审查立案材料

2.填写《立案报告表》

3. 确定案件承办人

②调查取证

A、必须遵守“先取证,后处罚”的基本程序规则

B、调查取证中应遵守的规定:

1. 必须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

2. 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 执法人员应采取法定的执法手段,不得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③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法定权利

A、告知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

B、告知当事人享有法定权利:

1. 告知当事人有陈述、申辩权

2. 如果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性质处罚决定之前,应当

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④听取陈述、申辩意见或者举行听证会

A、听取陈述、申辩意见,并记录在案

B、在涉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案件中,当事人要

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依法、无偿举行听证会

⑤审查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制作行政处罚书

A、经审查后作出以下处理决定:

1. 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 违法行为轻微,可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3. 违法事实不能成立,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4. 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B、行政处罚决定审批程序:

1. 案件主办人提出处罚意见

2. 部门主管签署同意意见

3. 法制部门审查后签署同意意见

4. 主管领导签署审批意见(重大案件经行政会议讨论决定)

5. 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6. 在行政处罚决定书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盒注明日期

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A、当事人在场的,向当事人宣告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

B、当事人不在场,应当在7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送达当事人

C、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应告知当事人有行政复议申请权或行政诉讼起诉权及法定期限

⑦备案

Ⅲ、听证程序

1、适用条件:

(1)责令停产停业(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3)较大数额罚款:各单行条例规定

2、步骤:

(1)申请(当事人应在被告知听证权利后3日内)

(2)听证(听证主持人在举行听证7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听证时间、地点)

(3)举行听证(听证主持人非本案调查人员;当事人可委托代理人,可申辩、质证,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4)制作听证笔录

(四)当场收取罚款的情形

1、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治安罚款50元以下)

2、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1)对没有固定居所的异地人员的处罚(租房合同有三个月以上的视为有固定居所的异地人员)

(2)对当场无法证明身份的人的处罚

3、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被处罚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

出的

(五)行政处罚执行的例外

不停止执行的例外:

1、处罚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1)处罚可能有误

(2)可暂缓执行

2、复议机关或法院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1)执行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停止执行不会损害公共利益

3、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三、行政强制

(一)行政强制的种类与设定

1、种类: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

(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2、设定:

(二)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的区别(重点思考题)

1、性质不同

行政强制是强制相对人履行原定义务,一旦相对人履行了义务或放弃、停止危害社会秩序,就可以解除强制。

行政处罚是对违法相对人科以新的义务,直接影响其实体权利义务,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2、目的不同

行政强制是迫使相对人履行原定义务,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或者紧急状态的发生,重点是保证没有履行的“义务内容”,在未来能够实现。

行政处罚是制裁相对人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重点是惩罚违法,教育相对人守法。

3、罚则不同

行政强制可以适用一次,也可对同一相对人持续适用,直至履行义务或放弃对社会的危害为止。

行政处罚实行一事一罚,对同一违法行为只能适用一次。

(三)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

1、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的一般规则

(1)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2)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3)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①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②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③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④通知当事人到场

⑤到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⑦制作现场笔录

⑧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⑨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或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4)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2、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程序的具体程序

(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特别程序:

①当场告知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

②在紧急情况下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机关后,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

③法律规定的其他程序

(2)查封、扣押的特别要求:

①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财物

②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③不得重复查封

(3)冻结的特别要求

①仅限法律法规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得委托

②不得重复冻结

③冻结的期限一般限30日,30日后不批准延长(延长不得超过30日)应作出解冻决定(四)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

1、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则

(1)事先书面催告

(2)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3)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并交付或送达

(4)发生法定情形可中止执行或终结执行

(5)可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

(6)一般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7)不得以停水、电、热、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

(8)违建在限期后可依法强拆

2、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

3、代履行

(1)当事人不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2)代履行决定书应送达当事人,代履三日前,催告当事人履行,当事人履行的,停止代履行

(3)代履行不得采用暴力、胁迫以及其他非法方式

(4)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

(5)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洒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可及时代履行

四、行政合同、行政指导

(一)行政合同的特征

1、一方为行政主体,且享有优益权

2、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或公益

3、双方意思表示需一致

4、合同争议受行政法调整

(二)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

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具有共同的属性,即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合意

主要区别:

1、合同主体要求不同

行政合同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民事合同对主体没有特殊限制

2、合同订立的目的不同

行政合同订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民事合同订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

3、合同主体在合同中享有的权利不同

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的履行中享有行政优先权

民事合同主体在合同中没有行政优先权

4、违约责任不同

行政主体单方变更和解除合同对相对人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补偿

民事合同主体单方变更和解除合同对相对人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5、合同救济途径不同

行政合同纠纷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方式解决

民事合同纠纷不能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方式解决

(三)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的权利:(重点思考题)1、选择相对人 2、合同履行的监督指挥权

3、单方面变更解除合同权

4、制裁权

5、依法履行合同

6、保证兑现承诺

7、物质损害赔偿补偿; 8、支付价金。

(四)行政指导的特征:

1、行政性

2、非强制性

3、依据特殊性

4、表现灵活性

行政救济

一、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期末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4,12可能简答) 1,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对在实现公共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立法:广义理解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普通性规范的行为。狭义理解是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那些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和起到模范作用的行政相对人以物质或精神上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5,行政合同:又称为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6,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7,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活动。 8,行政给付:又称行政救助,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职责,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对已经陷入困境的公民,提供物质或精神层面上的救援与帮助的具体行政行为。 9,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法重点法条

行政许可法(04)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十二条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第十五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第二十三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行政诉讼中,决定适用于( ) A.驳回起诉 B.起诉不予受理 C.指定法定代理人 D.财产保全和先行给付 2. 参加行政处罚的听证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 ) A.4—5人 B.3—4人 C.2—3人 D.1—2人 3.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 案件,除由法律规定外,还可以由( ) A.行政法规规定 B.地方性法规规定 C.法规规定 D.法规和规章规定 4.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A.对等 B.平等 C.不平等 D.基本平等 5. 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改变其原具体行政行为( ) A.是可以的 B.须经法院同意后可以 C.须经对方当事人同意 D.是不可以的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按照审计目的对审计监督进行分类的项是( ) A.专项审计 B.财政、财务审计 C.经济效益审计 D.财政法纪审计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由( ) A.人民法院解决 B.行政复议机关解决 C.行政机关解决 D.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解决 8.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行使其追偿权。工作人员或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前提是有故意或者() A.过失 B.重大过失 C.过错 D.重大过错 9.《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的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10.下列制度中不是行政处罚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的有() A.说明理由制度 B.告知制度 C.表明身份制度 D.合议制度 11.能够接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必须是依法成立的() A.组织 B.组织或者个人 C.企业组织 D.事业组织 12.许可证的撤销是行政机关对违法的许可证持有人的一种() A.行政强制措施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 D.行政强制执行 13.执行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是() A.依法给予5元以下罚款的 B.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C.依法给予50元以下罚款的 D.依法给予1000元以下罚款的 14.排他性许可又称() A.独立的许可 B.权利性许可 C.特殊许可 D.独占许可 15.下列组织中,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有() A.乡人民政府 B.村民委员会 C.县人民政府 D.镇人民政府 16.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与否,都被推定为合法有效,任何行政机关、组织或个人都应遵守或服从。行政行为的这种法律效力称为() A.执行力 B.确定力 C.公定力 D.拘束力 17.公安机关对轻微违法犯罪且正在流窜作案的嫌疑人采取的收容审查行为属于() A.执行性强制 B.预防性强制 C.教育性强制 D.制止性强制 1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的是() A.训诫 B.罚款 C.代执行 D.拘留 19.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A.15天内提出 B.1个月内提出 C.3个月内提出 D.半年内提出 20.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理范围大体相同,这种行政机关的体制称为() A.层次制 B.职能制 C.首长制 D.分权制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行政法》模拟题1-3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学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A) A、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B、行政应急性权力的存在 C、行政优益权的存在 D、效力先定特权的存在 2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B) A、职权法定 B、依法行政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3、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必要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B) A、行政特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受益权 D、先行处置权 4、下列行政制裁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 A、记过 B、罚款 C、降职 D、吊扣许可证 5、行政裁决行为属于。(A) A、行政司法行为 B、行政执法行为 C、民间裁断行为 D、居间调解行为 6、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即时生效 D、受领生效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8、收取水资源费属于。(D) A、行政征用 B、行政处罚 C、行政合同 D、行政征收 9、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C) A、一年 B、六个月 C、二年 D、三个月 10、下列合同是行政合同的是。(C) A、行政机关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工商局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金的委托合同 D、税务局与某百货公司签订的购买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 11、第一次确立了我国的听证制度。(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12、规定的行政程序是内部行政程序。(D)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3、原告在司法审查中的义务有。(D) A、举证 B、收集证据 C、监督审判活动 D、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 15、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B) A、行政裁决 B、行政处罚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16、下列行为中不是行政行为的有。( A ) A、购买办公用品 B、扫“黄” C、证明张某死亡 D、清理“三无”人员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2、一事不再罚原则P225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法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中华人民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颁布以后,它在国家行政处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3、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行政法期末重点整理名词解释(4,12可能简答) 1,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对在实现公共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立法:广义理解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普通性规范的行为。狭义理解是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那些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和起到模范作用的行政相对人以物质或精神上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5,行政合同:又称为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6,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7,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活动。 8,行政给付:又称行政救助,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职责,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对已经陷入困境的公民,提供物质或精神层面上的救援与帮助的具体行政行为。 9,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10,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管辖权限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适时灵活地采取引导、劝告、建议等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人的同意或者协助下,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 11,听证制度: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述和质证的一种程序制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10题,每题1分, 共10分。 1.天津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实施细则 2.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种类的是() A. 警告 B. 取消公务员录用 C. 罚款 D. 辞退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撤销或者废止,这体现了行政行 为的() A. 拘束力 B. 执行力 C. 确定力 D. 公定力 4.我国中央部门规章有权设定的行政处罚是() A. 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B. 行政拘留 C. 没收违法所得 D. 一定数量的罚款 5.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依法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 机关提出了延续申请。如果该行政机关逾期未作决定,()。 A.视为要求被许可人重新办理行政许可B.以后不得作出拒绝延续的决定 C.视为准予延续 D.视为拒绝延续 6.人民法院审理行政处罚案件,对()进行审查。 A.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 B.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适当 C. 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与适当 D. 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7.行政机关的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行为 B. 公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明确授权实施的刑事侦查行为 C. 行政指导行为 D. 行政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实施的行为 8.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 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 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行政法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法基本原则 是指指导行政法的制定、执行、遵守以及解决行政争议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监督等各个环节。 2、公务员 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3、行政赔偿 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法律规定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4、行政许可 指特定的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作出准予或不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之决定的行政行为。 5、行政规划 在静态上是指为处理行政事务、实施行政事业或制定行政政策而由行政机关确定的行政指导性目标;在动态上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事业及其他活动之前,综合地提示有关行政目标和制订出规划蓝图以具体明确行政目标,并进一步制定出为实现行政目标所必需的各项部署和安排的行政活动程序。 6、行政指导 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而才去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 7、行政契约(行政合同、行政协议) 是指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为执行公共事务,实现行政管理目标,适用行政法规则,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设立权利和义务,且有较多特殊性的履行机制的协议。 8、行政复议 是行政复议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基于申请而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决定的制度。 9、行政编制 广义的行政编制是指国家系统中从事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和其他组织的设置、规格、职能、内部机构、人员规模和结构比例等的总和。狭义的行政编制仅指使用行政经费,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的总合。 10、行政立法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 11、行政征收 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性地收取税费或私有财产的行政行为。 12、审计监督 是指行政机关的审计部门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依法对有关行政机关、国家财政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进行的监督活动。

电大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单项选择题

1.行政法是调整(C.行政关系)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2.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将行政机关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政主体是行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4.《国家赔偿法》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C.不予征税)。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A.市消费者协会)。 以下主体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B.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6.下列各项中,不是抽象行政行为特征的是(B、均可以诉讼性)。 7.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C.一年)。 8.交通部发布的《港务费收支管理规定》的行为属(A.抽象)行政行为。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司法权的是(D.行政复议权)。 10.以下关于行政合同的叙述错误的是(A.契约自由的原则完全不适用于行政合同)。 11.(A.行政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步骤和顺序。 12.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B.行政法规)。 13. 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不具有下述特征(C.等价有偿性)。 14. 行政相对人对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拘留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收到行政拘留裁决书之日起(D.60日内)。 15.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惩戒措施是(B.行政处分)。 16.行政指导对于行政相对方而言(A.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17.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B.代执行)。 18.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所在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称为(D.共同管辖)。 19.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的是(C.撤诉)。 20.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总称为(B.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B国务院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该行政机关为行政诉讼被告。 22.(行政司法)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是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为一方。 23.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社会组织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24.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在( 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情况下可以暂停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25.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抽象行政行为)。 26.我国从国务院到省、县、乡等各级人民政府,就是一种(C.层级制)。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 28.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A、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29.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B、国务院部门规章)。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机关并不是惟一的行政主体)。 31.凡政府组织法规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A.首长负责制)。 32.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3.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C、国家订购军用物资、救灾物资的合同)。 34.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B. 20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行政主体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36.行政许可公开原则不包括(A、公开国家秘密)。

行政法重点整理

行政法重点整理 1.行政关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同被管理者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行政关系的特征:a.行政行为的主体一方为国家行政机关。 b.行政行为的发生必须要有行政机关的意思表示方能成立 c.行政行为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 . 行政行为的性质:第一,行政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第二,行政关系是一种权力服从性质的关系。 2.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面是3条扩展 含义) 行政法的核心是对行政权力的控制 行政法是规范承担行政权力的组织,行政权力的活动,以及对权力 行使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律。 行政法的目的在于实现依法行政,确认和建立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 的行为法律程序 3.行政法的渊源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与行政法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宪法包 含着更多行政法规范和重要的行政法原则。 宪法包括的行政法规范主要是:1.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范。2.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职权的规范。3.关于行政管理活动基本 原则的规范。4.关于国有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外资或合资经济组织以及 个人劳动者在行政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的的规范。 法律: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的规范性文件整 体上具有行政法的性质,有的规范性文件部分具有行政法的性质。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行政法的根本价值,指导行政法制定,执行, 遵守以及解决行政争议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 和行政救济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依法行政原则:1)法律优位原则:指法律处于优越于行政活动的地位。一切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在涉及公民权利义务等事项方面,只 有法律明确授权,行政机关才能实施相应的管理活动。 1宪法意义上的保留:是指在国家法律体系内,一些重大的事项只能由国家人 民代表机关以正式法律的形式规定,而不能由其他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代 为规定。 2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保留: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保留针对的是行政机关实施 的除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之外的其他行政活动。他包括 以下内容。第一,任何行政职权的存在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任何行政职权 的行使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第二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统一

行政法重点归纳

行政法重点归纳 一、单项选择题(题*) 二、多项选择题(题*) 三、简答题(题*) 四、案例分析题(题*) 五、论述题(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行政法的历史、行政法的法律渊源、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公务员、行政行为理论、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三、简答题(每题分,共分) 基础理论、行为理论、救济理论或规定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分,共分) 复议与诉讼法的具体分析 五、论述题(每题分,共分) 基础理论或者诉讼重要规定 一、基本理论: ,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控制与规范行政权、没有统一法典形式的法。 ,行政法的历史。 法国——行政法的母国 德国——一个精心建构的体系 美国——基于程序的控制 英国——因为误解而迟到的法律 法国: ,因为(各地区最高法院)与行政机关的对立,制宪会议禁止普通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拿破仑一世成立`(国家参事院),代表国家元首受理行政申述。 ,年,国家参事院在法律上成为最高行政法院 ,年,案,成为行政法历史上的第一案 ,,卡多案后取消部长法官制,行政法院取得对行政案件的完全受理权。 ,法国学者眼中的行政法 法国纪龙德省烟草公司雇佣的工人在开翻斗车作业的时候,不慎将布朗戈先生的女儿撞伤。布朗戈先生因此以纪龙德省的省长为被告向普通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国家赔偿损害。他认为,对于烟草公司工人所犯的过失,国家应当承担民事上的责任。 法国民法典第条“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使损害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责任”;第条“任何人不仅对因其行为所引起的损失,而且对因其过失或疏忽所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第条“任何人不仅对其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而且对应由其负责的他人的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的损害,均应负赔偿责任”。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欢迎共阅 行政法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第一部分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法律优先(法已规定不可违);法律保留(法无规定不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对待;考虑相关因素;比例原则(合目的性、适当性、损害最小) (三)程序正当原则:行政公开(知情权);公众参与(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公务回避(实体程序回避) (四)高效便民原则:行政效率(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履行职责);便利当事人(减轻当事人程序负担)(五)诚实守信原则:诚实(信息全面、真实、准确);保护信赖利益(稳定、撤回补偿、撤销赔偿) (六)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效能(赋予执法手段、保证政令有效);行政责任(行政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利害关系人 (一)行政主体 1.行政主体概述 ( 1)行政主体的含义和资格 ( 2)行政主体的特征: A. 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B.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公共行政活动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公共行政活动的组织 D. 行政主体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 3)行政主体的分类: A.根据取得的法律依据可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B.根据其组织构成和存在形态可分为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 ( 4)相关概念辨析 A、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处于管理者地位同时接受监督的行政主 体,也包括处于被管理者地位,但可以启动监督程序的行政相对人。所以行政主体不等于行政法主体,而只是行 政法主体中的一部分。 B、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种类,但不是行政主体的全部。行政主体的类别中 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被授权组织。 C、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行政机关与行政组织的概念有时并不一致,行政机关必有其组织,故,行政机关 亦可以说是主要的行政组织。广义上的行政组织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其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 D、行政机关与公共机构:所谓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 组织。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或者机构、政协 机关、各级法院机关、各级检察院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群众)团体。行政机关只是公共机构 的一部分。 E、行政机关与国家机关:所谓国家机关,系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所以,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的一种类型。 F、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从严格的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看,行政机关是指国家机构中行使行政职权,承担 行政事务的机关,是由各行政机构组成的整体;而行政机构则是指构成各行政机关的个体。行政法上的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编制、预算,能够对外行文,并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机关整体,与行政机关含义不同。 2、行政主体的类型: ( 1)中央行政机关 A、种类:国务院、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务院办公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B、国务院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

行政法期末考试的练习题哦

综合练习题(一) (一)名词区别与联系(15分) 1 ?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2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3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1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 2. 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 (二)填空题(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行政法学家F.J.古德诺认为政治就是国家意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 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的组织。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开除等六种。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合同的履行主要应遵循实际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原则。 3 .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 管辖。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 _____________ 管辖。 (三)单项选择题(5分)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 。()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应急性原则 D.行政法治原则 2、区公所的设立要经________ 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级人大常委会 C.县级人大常委会 D.省级人民政府 3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________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4、省环保局的赔偿费用由_______ 财政支出。() A. 中央政府 B .省人民政府 C.省环保局 D .国家环保局 5、下列属于行政复议受案围的是________ 。() A. 行政机关处理离婚纠纷的调解书 B. 行政机关任命其工作人员担任某职务的决定 C. 行政机关颁布禁止燃放爆竹的决定 D. 行政机关对森林资源所有权归属的处理决定 (四)多项选择题(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主体可能是下列。(ABD ) A.国家行政机关 B.行政监督检查机关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行政法绪论 一、行政法概念 含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包括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律的总称。 内涵:①行政法是控制行政权力的法。 ②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决定行政机关的组织、权力和职责。 ③行政法除了奉行法治,这些原则的目的还旨在保证公共领域内的权力行使的责任性、透明性和有效性。 二、表现形式(重点是中国的) 1、成文法源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方性法规颁布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另外,还有条约和协定、法律解释等)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注意论述题、名词解释、选择题) 一、行政法定原则(要求行政符合法的形式正义) 1、含义:所谓行政法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任意行政”,具体包括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与法律保留原 则等内容。 2、子原则:A、职权法定原则 a、含义:所谓职权法定原则,就是指任何行政职权的来源与作用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否 则越权无效,要受到法律追究,承担法律责任。 b、内涵:①行政职权来源于法; ②行政职权受制于法; ③越权无效,并应承担法律责任。 B、法律优先原则 含义:即法律相对于行政权的优越地位,以法律指导行政,行政作用与法律抵触者无效。 C、法律保留 含义:法律保留,是指在国家法律秩序范围内,某些事项必须专属于立法者规范,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 法律保留原则严格区分国家立法权和行政立法权。 二、信赖保护原则 1、含义:信赖保护原则是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运用,是指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时, 行政主体不得随意撤销或者废止该行为,否则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信赖该行为有效存续而获得的 利益。

(完整版)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

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权的概念、内容、特点P11 行政法研究的核心——行政权 (一)、概念:一般认为,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关于该概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行政权是一种执行权;第二,行政权来自于国家法律的赋予或认可。(P11)(二)、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规范制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指导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复议权等权利。(P12) (三)、特点:1、执行性2、法律性3、强制性4、优益性5、不可处分性(P12) 二、行政法的特点:P17-18 1、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②、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庞大、形式多样; 2、内容上的特点:③、行政法涉及领域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④、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⑤、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 三、行政法的渊源P19-21 (着重记黑体字部分,非黑体字了解应该即可)(一)宪法:是行政法最根本的渊源,也是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法规范的基本形式;其效力低于宪法,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 (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表现为“条例”、“规定”、“办法”。其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其他行政法规范。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前提: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五)行政规章:是国务院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六)法律解释:有权机关对法律法规所做的正式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七)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 四、行政法律关系 (一)概念: 指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P21)(注意:行政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行政管理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的对象)

行政法期末考试练习题

综合练习题(一)(一)名词区别与联系(15分) 1.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2.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3.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1.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 2.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 (二)填空题(10分) 1.美国行政法学家F.J.古德诺认为政治就是国家意志的,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 2.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的组织。 3.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等六种。 4.行政合同的履行主要应遵循实际履行、、三原则。 3.对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 管辖。对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设立的派出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管辖。 (三)单项选择题(5分)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合法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 C.应急性原则D.行政法治原则 2、区公所的设立要经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人大常委会 C.县级人大常委会D.省级人民政府 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A.宪法B.法律 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 4、省环保局的赔偿费用由财政支出。()A.中央政府B.省人民政府 C.省环保局D.国家环保局 5、下列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是。()A.行政机关处理离婚纠纷的调解书 B.行政机关任命其工作人员担任某职务的决定 C.行政机关颁布禁止燃放爆竹的决定 D.行政机关对森林资源所有权归属的处理决定 (四)多项选择题(10分) 1.行政主体可能是下列。(ABD)A.国家行政机关B.行政监督检查机关 C.行政相对方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下列可以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BC)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 末考试重点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行政法重点(汇编)

1、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上的“行政”指“公共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控制。 行政法的一般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 行政法的特殊渊源:法律解释,有权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其他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惯例。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求。 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社会道德。 行政应急性原则 3、行政行为概述 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A.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B.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C.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D.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规定。 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A.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B.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C.行政主体受胁迫做出的行政行为;D.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E.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A.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B.行政行为不适当。 4、行政法概念及渊源 行政法上的“行政”有其特定的涵义,它是指公共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控制。 行政法的渊源指行政法规范和原则表现形式,分为一般渊源和特殊渊源。 一般渊源: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⑤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 特殊渊源:①法律解释,有权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②具他规范性文件;③国际条约、惯例。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求。 (2)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社会道德,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第一页 (3)行政应急性原则:存在明确无识的紧急危险;非法定机关行使了紧急权力,事后应由有权机关予以确认;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受有权机关的监督;应急权力的行使应该适当,应将负面损害控制在最小的程度范围内。 6、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行政立法权;②行政决策权;③行政决定权;④行政执行权;⑤行政强制执行权;⑥行政命令权;⑦行政处罚权;⑧行政司法权。行政职责主要包括: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遵守法定程序。 7、行政行为的效力与特征 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拘束力、公定力、执行力。 行政行为的特征: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8、行政法律行为成立与无效的条件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①行政行为的主体合法;②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权的权限范围;③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适当;④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行政行为的无效条件:①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②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③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④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⑤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①行为相对方可在任何时候请示有权国家机关宣布该行为无效;②有权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③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该行为从行政相对方获得的一切均应返回相对方;所加予的一切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方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均应赔偿。 9、行政立法的程序与原则 根据国务院《行政法制定程序暂行条件》规定及近年来的立法实践,行政立法的程序包括:①规划;②起草;③征求意见;④审查;⑤通过与签署;⑥发布与备案。 行政立法的原则:①依法立法原则;“依法”中的法指宪法和法律,也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 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