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突破】

考点1 氯及化合物的性质

1、注意氯水的成分的多重性

氯水成分复杂,氯水中存在的粒子:四种分子:H2O、Cl2、HClO、O2(及其少量)。四种离子:H+、Cl-、ClO-、OH-(及其少量)。由于氯水组成成分多样化,所以氯水的性质必然多样化。表现在:①颜色、酸性、氧化性及其变化;②H+参加的反应;③Cl-参加的反应;④Cl2参加的反应;⑤HClO参加的反应;⑥多微粒同时表现;⑦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比较。

2、注意知识的应用学会实验探究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对所涉及的探究性问题较多,主要集中在:①Cl2的性质及制法;②氯水的成分及性质;③卤离子的检验等。无论哪种探究性试题,万变不离其中,仍然是将化学性质和实验探究融合在一起,打好这两方面扎实的基础,就能迎刃而解。

考点2氧、硫及其化合物

1、利用理论统摄抓紧硫的价态

氧族元素的学习要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指导,根据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理解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具体知识对所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进行迁移与运用,充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理解硫元素的价态变化。总结氧气参与反应的规律:

2、明确重点知识注意迁移应用

本章的重点知识在于SO2及硫酸的性质。SO2的实验室制法、SO2的检验与净化、+4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SO2的漂白;稀、浓H2SO4的性质及SO42―、SO32―的检验等。注意总结SO2与CO2、CO32―、SO32―、SO42―、Cl―在相关实验设计中的相互干扰,这也是同学们经常出错的地方。如鉴别SO2和CO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可用:①品红溶液;②氢硫酸;③酸性KMnO4溶液;④溴水;⑤用HNO3酸化的B a(N O3)2溶液;⑥FeCl3。其实验原理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等,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考点3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1、抓共性明特性

对碳族元素的复习,首先要结合元素周期律掌握其共性和递变规律,还要特别注意其特殊性的学习。(1)碳族元素位于活泼金属向活泼非金属过渡的中间位置,最外层电子数是4,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易通过共价键形成共价化合物。化合价主要有+2、+4价,除铅的+2价化合物稳定外,其他元素的+4价化合物稳定。

(2)碳族元素的单质中,金刚石、石墨及C60等是同素异形体,其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石墨的熔点最高。常见的原子晶体主要是由本族元素组成,如金刚石、晶体硅、SiO2、SiC。

(3)二氧化硅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原子晶体,可用“SiO2”来表示其组成,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跟碱性氧化物或碱起反应生成盐,由于C和Si均为第四主族的元素,CO2和SiO2有共性和差异性,同学们可自己列表总结。

2、SiO32-、CO32―、HCO3―的检验

(1)SiO32-的检验原理为:SiO32-+ 2H+=H2SiO3↓或SiO32-+ 2H++ H2O=H4SiO4↓。若用盐酸检验时,则有Ag+等干扰;若用稀硫酸时,则有Ba2+的干扰,为此一般用稀硝酸进行检验。

(2)CO32―的检验原理为:CO32―+ Ca2+=CaCO3↓。可用CaCl2、C a(N O3)2、BaCl2、B a(N O3)2等试剂进行检验,但不能用C a(O H)2或B a(O H)2溶液,原因是无法排除HCO3―的干扰。

(3)HCO3―的检验原理为:HCO3―+ H+=CO2↑+ H2O,检验方法为:向待检验溶液中滴加足量的Ca2+或Ba2+的可溶性盐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盐酸、硝酸、醋酸等),若溶液中逸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溶液中有HCO3―。需要注意的是Ca2+或Ba2+的溶液不能用C a(O H)2溶液和B a(O H)2溶液,原因是OH―将HCO3―转化为CO32―;加酸后要通过气体的气味排除HSO3―的干扰。考点4氮及其化合物

1、抓理论带性质

在学习中,同学们应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指导,抓住物质结构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跟物质性质的关系,分析氮族元素及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抓不同价态的氮元素具有不同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形成氧化还原的知识链。从氮或磷的各种化合物的类型认识各自有关的性质,同时注意典型物质的特殊性。

2、抓计算重技巧

本章的计算主要有:氮的氧化物、氢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硝酸及硝酸工业的计算等。同学们要注意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掌握一些结论,对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大有益处。如Cu与HNO3反应类试题的解答要抓住“两个守恒”和“一个关系”。两个守恒:N元素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一个关系:起酸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Cu2+的量和Cu2+所带电荷数的乘积。如果是混酸与Cu反应根据溶液中H+的总量来判断反应的情况。其他金属和硝酸反应也可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求解。

【精题精讲】

例1.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解析:根据题意NH3的摩尔质量小于HCl和HNO3,所以NH3应甲处产生,HCl和HNO3气体应在乙处产生。

答案:C

例2.研究发现,空气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

①SO 2+N2O5SO3+NO ②SO3+H2O H2SO4③2NO+O22NO2

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述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B.硫化氢通入浓H2SO4

C.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D.加入少量的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

解析:在反应①中NO2起氧化剂的作用,从反应①、③看NO2起催化作用,选项A中浓硫酸起吸水剂的作用;选项B中浓硫酸起氧化剂作用;选项C中浓硫酸起酸性作用;选项D中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

答案:B、D

例3.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解析:选项A中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为Ca(ClO)2;选项B中2NH3+H2SO4===(NH4)2SO4,即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物质干燥;选项C中酸性气体均可用NaOH吸收;选项D中Al3++3H 2O Al(OH)3+3H+,Al(OH)3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如果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均能与Al(OH)3反应,失去了Al(OH)3就不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答案:C

例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解析:选项A中稀硫酸与C不反应;选项B中3Fe+4H2O高温Fe3O4+2H2↑,不能生成碱;选项C

中则三种单质与O2反应分别生成Li2O、CO2和P2O5;选项D中Na2CO3加热不会分解。

答案:C。

例5.对于Ⅳ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是共价键

B.C、Si、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C.CO2和SiO2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D.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

解析:Ⅳ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但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有2个电子。

答案:B。

例6.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

解析:由于题目中要求确定了Na2O2和Na2CO3的量,故此在解答解析此题时要根据和反应特点,假设出反应的先后顺序能帮助我们快速解答,比如此题中我们看做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首先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后发生。根据反应式: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根据计量关系,可知2mol NaHCO3生成CO2和H2O 各1mol,Na2O2只有1mol,故其恰好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气体排出后,只剩余Na2CO3。

答案:A

例7.有一种白色粉末由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混合而成,分别取适量该白色粉末置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实验。

(1)逐滴加入6mol·L-1盐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加热试管中的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水滴凝结

(3)逐滴加入6mol·L-1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还有白色不溶物下列混合物中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是()

A.NaHCO3、AgNO3B.BaCl2、MgCO3

C.NH4HCO3、MgCl2D.CaCl2·6H2O、Na2CO3

解析:根据实验(1)可排除A组。根据实验(2)可排除B组。根据(3)分析C和D组,只有D 组中的氯化钙可以跟硫酸反应留下的白色不溶物硫酸钙(硫酸钙微溶)。所以选D。要注意,作为选择型推断题,也可以从选择项入手进行验证,逐项判断跟题干中各个条件是否吻合。

答案:D。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2)下列有头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泥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

C.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的,其熔点很高

D.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

解析:(2)SiC和Si3N4均为原子晶体,熔点高,性质稳定,AB正确。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Na2SiO3和CaSiO3,它是以石英砂(SiO2)、石灰石(CaCO3)和纯碱(Na2CO3)为主要原料反应制成的。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C正确。常温下,Si只能与唯一一种酸HF反应不与HCl反应,D错。

(3)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SiO32-与NH4+发生双水解反应,SiO32- + 2 NH4+ + 2H2O === 2NH3·H2O + H2SiO3↓。

答案:(1)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iHCl3+H2Si+3HCl

②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SiHCl3+3H2O===H2SiO3+H2↑+3HCl;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高温下,H2遇O2发

【专题演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不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解析:此题全面考查了硫的存在和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不溶于水的晶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SO2,SO2被氧气氧化为SO3必须是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答案:D

2.有以下报道:①由于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各地都在发展使用乙醇汽油.②“十七大”报告中将节能减排作为环境建设的目标.③为了贯彻“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市部分公共汽车将改用电力驱动.④2008年元月为了抗击雪灾,很多地方采用了撒CaCl2的方法进行融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可以缓解能源危机

B.节能减排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C.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2

D.CaCl2能融雪是由于它能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氮氧化物等;CaCl2能融雪是因为它溶于水后可以降低水的熔点.

答案:A

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 A.水玻璃B.硅芯片

C.黏土D.普通水泥

解析: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普通水泥主要原料之一为黏土,黏土中含有硅酸盐,而硅芯片中不含硅酸盐,其中含硅,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选B.

答案:B

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析: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会降低,但前者是因为吸水,后者是因为挥发,A 错;氯水和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前者是因为含有强氧化性物质次氯酸,后者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B错;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均会变质,前者是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又分解,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后者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强酸制弱酸(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C错;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都是发生了加成反应,正确.

答案:D

5.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D.O2、SO2、H2O

解析:B项,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项,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中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A

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物不同.A 中2NaOH +CO 2===Na 2CO 3+H 2O ,Na 2CO 3+BaCl 2===2NaCl +BaCO 3↓,2NaCl +2H 2O=====电解

2NaOH +Cl 2↑+H 2↑;B 中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C 中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Cl 2+H 2O===HCl +HClO,2HClO===2HCl +O 2↑;而D 中S 与O 2只能先通过一步生成SO 2,SO 2再经催化氧化才能生成SO 3,故选D.

答案:D

7.(2009·中山模拟)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CN -

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 -

与Br -

之间,HCN 为弱酸.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

A .CN -

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B .CN -可被Cl 2氧化成(CN)2 C .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 -

还原

D .HCN 的电子式为H ··

N ??C ·· 解析:HCN 的电子式为H ··

C ??N ··,所有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HCN 为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CN -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CN -还原性介于I -和Br -

之间,所以有关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 2>Cl 2>Br 2>(CN)2>I 2,所以Cl 2可将CN -

氧化成(CN)2,但(CN)2不能将F -

氧化.

答案:C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

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 项,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 2;B 项,石英SiO 2不能和盐酸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C 项,瓷盘是硅酸盐制品,水晶成分是SiO 2,不是硅酸盐制品;D 项,粗硅制单晶硅的反应为Si +2Cl 2=====高温SiCl 4,SiCl 4+2H 2=====高温

Si +4HCl.

答案:A

9.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为了治理污染,常通入NH 3,发生反应NO x +NH 3―→N 2+H 2O 来治理污染.现有NO 、NO 2的混合气体3 L ,用同温同压下3.5 LNH 3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N 2,则混

( )

A .1∶1

B .2∶1

C .1∶3

D .1∶4

解析:设NO 和NO 2的体积分别为x 、y ,则有: 6NO +4NH 3=====催化剂

△5N 2+6H 2O x 23

x

6NO 2+8NH 3=====催化剂

△7N 2+12H 2O y 43

y

?????

x +y =3 L 23x +43

y =3.5 L ,解得?????

x =0.75 L y =2.25 L

n (NO )n (NO 2)=V (NO )V (NO 2)=0.75 L 2.25 L =1

3

答案:C

10.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 -

、CO 2-

3、SO 2-

3、Al 3+

、I -

、Mg 2

、Na +

7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

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体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 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

A .Al 3+

、Na +

、SO 2-

3、I -

B .Mg 2+

、Na +

、CO 2-

3、Br -

C .Al 3+

、Mg 2+

、I -

、SO 2-

3

D .Al 3+

、CO 2-

3、Br -

、SO 2-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溴水为橙色,氯水可以将SO 2-

3氧化为SO 2-

4,由实验①可知溶液中有Br -

和CO 2-

3;CO 2-

3和Al 3+

、Mg 2+

不能共存,所以溶液中没有Al 3+

、Mg 2+

;由实验②可知原溶液中没

有SO 2-3;由实验③可知原溶液中没有I -

.

答案:C

11.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

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

A .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B .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 .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 .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解析: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知识.D项中由于电镀废液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不能仅仅是中和后就直接排放,即选D.

答案:D

12.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24

水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无色的溴化氢与硫酸,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其漂白性.

答案:C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SiO2不溶于水,故H2SiO3不是SiO2对应的酸,或者说SiO2不是H2SiO3的酸酐

B.CO2通入水玻璃(Na2SiO3溶液)可以得到原硅酸

C.因为高温时SiO2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故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SiO2的俗名叫水晶

解析:酸酐与溶不溶于水无关;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弱;SiO2与Na2CO3的反应实质是由不挥发性的酸制挥发性的酸;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并不是SiO2的俗名.

答案:B

14.下列对环保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酸雨的形成与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有关,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入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B.①④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的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SO2有毒,不能用于漂白食品;Cl2能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毒性很强的含氯有机物,从而对人体有害;富营养水能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答案:C

15.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往甲中通适量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

B.生成1 mol(NH4)2SO4至少消耗2 molNH3

C.CO2可被循环利用

D.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的(NH4)2SO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艺流程图的识别和判断.CaSO4+2NH3+CO2+H2O===CaCO3↓+(NH4)2SO4,(NH4)2SO4+2H2O垐?

噲?H2SO4+2NH3·H2O,加热硫酸铵溶液,可挥发出氨气.答案:D

16.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下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Cl2具有还原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Cl2具有酸性

C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l2具有漂白性

D KI淀粉溶液变蓝Cl2具有氧化性

解析:A项说明222C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D项的反应为Cl2+2KI===2KCl+I2,说明Cl2具有氧化性.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8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图类似奥运五元环,表示A 、B 、C 、D 、E 五种化合物,元环交叉部分代表两种化合物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五种化合物由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种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A 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B 、E 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均与硅烷(SiH 4)分子的电子数相等,B 不稳定,具有较强氧化性,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E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具有还原性,且常用作航天器的燃料;C 能发生反应:化合物(Ⅰ)+化合物(Ⅱ)=====高温

化合物(Ⅲ)+化合物(Ⅳ);D 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所含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4,电子数之比为3∶2.

(1)B 的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A 、B 、E 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名称为________.

(3)B 和E 反应可生成单质G 和常见的液态化合物H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C 符合“化合物(Ⅰ)+化合物(Ⅱ)=====高温

化合物(Ⅲ)+化合物(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A 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故A 为CH 4;硅烷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H 2O 2具有氧化性,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为32的有:O 2、S 、N 2H 4等.根据五元环推知,A 为CH 4,B 为H 2O 2,C 为SiO 2,D 为Si 3N 4,E 为N 2H 4.两种化合物在高温下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符合条件的有:制普通玻璃的化学反应原理.

答案:(1)H 2O 2垐?噲?HO -2+H +

Si 3N 4 (2)氢

(3)2H 2O 2+N 2H 4=====△

N 2+4H 2O

(4)Na 2CO 3+SiO 2=====高温

Na 2SiO 3+CO 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8.(8分)当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是否卫生也受到社会的关注.专家介绍,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材料都是质地较好的木材,不用特殊加工.但是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劣质木材.为了使筷子看上去白一些,他们常用硫磺进行熏蒸漂白,结果造成SO 2含量严重超标,同时硫磺中含铅、汞等重金属,也会对人体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1)“硫磺熏蒸”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用水浸泡可降低SO 2的含量.试说明SO 2易溶于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小毒筷毒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SO 2

的含量.为研究SO 2的溶解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图):集气瓶中收集的是SO 2,瓶塞系着瘪气

球,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比较SO 2和CO 2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某学生采取同样的装置和操作,能说明SO 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O 2的实验现象是

某学生取出瓶中溶液,将其滴入品红溶液中,充分振荡后,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SO2易溶于水是因为“相似相溶原理”.(2)SO2的水溶液是亚硫酸,具有一定的酸性,所以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不褪色,由于SO2易溶于水,所以一旦瓶中SO2大量溶于水中,气球必定会鼓起来,而CO2只是能溶于水,所以从气球膨胀的程度即可比较二者溶解性的差异.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加足量氯水能氧化SO2、漂白石蕊试液和品红溶液.答案:(1)SO2是极性分子,所以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且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气球膨胀起来SO2溶解时气球的膨胀程度大于CO2溶解时气球的膨胀程度品红溶液褪色,溶液显浅紫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SO2+Cl2+2H2O===H2SO4+2HCl 19.(10分)溴酸钾(KBrO3)为白色晶体,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和分析试剂,加热到370℃时分解为溴化钾和氧气.生产溴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1)“合成”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分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第二次过滤滤出的固体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趁热过滤”过程中“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溴酸钾具有毒性,食用少量即可引起呕吐和肾脏的损伤.然而美、日等国都允许在油炸薯片中添加一定量的溴酸钾,以改善薯片的口感.我国也曾允许用作烘焙面包的添加剂,但已于2005年7月开始全国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溴酸钾.2007年,一批来自美国的油炸薯片在珠海口岸被我国有关部门检出含有溴酸钾而被禁止入境.从化学原理分析推测,有关国家认为在油炸薯片中添加溴酸钾安全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我国认为不安全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工艺流程可知在“合成”过程中即生成了溴酸盐,再结合反应物及氧化还原的知识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MgO+Br2+5Cl2===Mg(BrO3)2+5MgCl2,反应中氧化剂为Cl2,还原剂为Br2.“复分解”过程中生成KBrO3,所以化学反应为2KCl+Mg(BrO3)2===MgCl2+2KBrO3.这样将MgCl2过滤,滤液中主要为KBrO3,为防止KBrO3结晶析出,故趁热过滤.

依据信息知在370℃时KBrO3分解为KBr和O2,所以有些国家认为可以在油炸薯片中添加KBrO3,

但我国认为油炸或烘焙的温度条件下不能保证KBrO 3完全分解而将其禁止入境.

答案:(1)Cl 2 Br 2

6MgO +Br 2+5Cl 2===Mg(BrO 3)2+5MgCl 2 (2)Mg(BrO 3)2+2KCl===MgCl 2+2KB rO 3 (3)MgCl 2

(4)防止溴酸钾结晶析出 (5)2KBrO 3=====△

2KBr +3O 2↑

油炸和烘焙的温度条件不能保证溴酸钾完全分解

20.(7分)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 2O 已略去).

已知:

(a)A 、B 、C 、D 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 、C 、D 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 (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

(c)化合物E 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 是常用的氮肥. (d)化合物L 具有漂白性,可由Cl 2与NaOH 溶液反应而制得. (e)化合物J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请按要求填空: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 的结构式为________;H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写出L 的溶液与化合物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J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E.由于B 、C 、D 是非金属单质,且其中A 不是气体,结合“化合物E 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不难推出E 为SO 2,A 为S ,B 为O 2;再根据“反应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及“F ――→H 2SO 4K ”,且“K 是常用的氮肥”可推出F 为NH 3,则C 、D 为N 2、H 2;再结合“J ――→氧气C ”和“J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可推出C 只能为N 2,J 为N 2H 4;又根据“L 具有漂白性,可由Cl 2与NaOH 溶液反应而制得”可推出L 为NaClO.

答案:(1)2NH3+H2SO4===(NH4)2SO4

(2)NN(NH4)2SO3或NH4HSO3

(3)ClO-+SO2+2OH-===Cl-+SO2-4+H2O

(4)N2H4

21.(10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________.

解析:短周期除惰性气体外的气体单质有H2、N2、O2、F2、Cl2.由已知a知X为N2,由b知,甲为NH3,乙为HCl,丙为NH4Cl.

(1)一定要从化学键的形成角度掌握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如N2、CO2、CH4、NH3、H2O、Na2O2等.

(2)①NH3的收集应是向下排空气法.②NH3的制取用铵盐与碱反应,但铵盐一般不用NH4NO3,防止爆炸.碱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NaOH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太强.③要注意“垐?

噲?”.

(3)P与Cl2反应生成PCl3和PCl5,PCl3的电子式为

(4)由“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及质量守恒定律共同得出.n molPCl5与n molNH4Cl反应生成4n molHCl,由质量守恒定律知所求物分子中P、N、Cl的原子个数比为N(P)∶N(N)∶N(Cl)=1∶1∶2,所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2,二者结合得出未知物的化学式为P3N3Cl6.

答案:(1)··N??N··

(2)①

②NH4Cl和Ca(OH)2

③NH3·H2O垐?

噲?NH+4+OH-

(3)PCl5(4)P3N3Cl6

22.(9分)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

Ⅱ.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

(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

(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Ⅰ题:实验目的是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实验原理是利用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HCl 挥发.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制备HCl ,含有H 2O)―→干燥装置(浓硫酸)―→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尾气处理(注意防止倒吸).第Ⅱ题:(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2)硫酸溶液过稀反应速率慢,生成硫酸亚铁浓度小,不利于晶体析出;(3)水浴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4)过量的铁可以将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5)温度降低会析出硫酸亚铁晶体,趁热过滤可以减少损失;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 2+

氧化为Fe 3+

;(6)硫酸亚铁晶体为浅绿色.

答案:Ⅰ.

Ⅱ.(1)Fe +H 2SO 4(稀)=====50℃~80℃

FeSO 4+H 2↑ (2)反应速率慢,不利于晶体析出 (3)容易控制温度 (4)Fe +2Fe 3+

===3Fe 2+

(5)减少FeSO 4的损失 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 2+

氧化为Fe 3+

(6)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硅的两种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的主要性质; 2.引导学生对比学习硅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与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及碳酸),培养学生联系、对比、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难点:硅酸的性质

巩固练习 1、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说法属于伪科学的是()。 A.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造光导纤维 B.碳炉边放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C.在墙壁刚粉刷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炭火盆,墙壁会冒汗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 2能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硅酸 B.SiO 2 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C.SiO 2的俗名叫水玻璃,不溶于水 D.SiO 2 又叫水晶,能溶于NaOH溶液中 3、①盐酸、②浓硫酸、③氧气、④氢氟酸、⑤氢氧化钾溶液中,能与地壳中含量第一和第二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起化学反应的是()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③④ 4、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会出现浑浊的是() A.氯化钙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水玻璃 D.硝酸钡溶液 5、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A.铁制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石英坩埚 D.陶瓷坩埚 6、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4价氧化物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单质在加热时都能与氧气反应 C.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D.碳和硅两种元素都有能导电的单质 7、下列试剂可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保存的是() A.硅酸钠溶液 B.盐酸 C.氢氟酸 D.氢氧化钠溶液 8、和空气接触可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组合是() ① Na ②Na 2SiO 3 溶液③Na 2 O 2 ④烧碱溶液⑤石灰水⑥Fe(OH) 2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9、已知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石墨和金刚石一样稳定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10、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H2、CO和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处理(假设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盛有硅胶的干燥管时,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不可能是 A H2和CO B CO2、H2和CO C H2O和CO2 D H2和CO2 11、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在地壳中的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碳、硅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是、。 碳是构成的主要元素,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和的形式存在,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高一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硅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对比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SiF4+2H2O SiO2+CaO===(高温)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Na2SiO3+2HCl==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五、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原子结构: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总结与练习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Na的保存、Na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变化,掌握加热条件下Na与O2的反应,Na与水的反应。 3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4了解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的规律、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OH)3的两性。 5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了解Na2CO3、NaHCO3、KAl(SO4)2的用途。 6掌握铁盐、亚铁盐的检验方法,Fe2+、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7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一般方法。 3学会用焰色反应判断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4学会选择金属材料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积极提出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金属与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金属与酸反应Fe+H2SO4==FeSO4+Cu 【探求新知】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高考总复习系列丛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高效创新教案(下册):第十一章高考备考策略与知识能力提升 Word版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命题紧扣考试大纲,重基础、重热点,题目多以常见物质为载体进行设问,所设计的几个问题常常相互独立的,不偏不难,多涉及晶胞计算,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命题热点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即轨道表示式)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的判断;分子中的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判断;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分子的性质;常见四种晶体的判断方法及性质;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均摊法求解晶体化学式;常见晶体结构分析;有关晶胞的计算。 【复习策略】

重点一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重点归纳】 表示方法含义举例 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表示核外电子分层排 布和核内质子数Na: Na+: 电子式 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目 核外电子排布式 表示每个能级上排布 的电子数 S:1s22s22p63s23p4或 [Ne]3s23p4 S2-:1s22s22p63s23p6 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 式) 表示每个原子轨道中 电子的运动状态 价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表示价电子的排布 【经典例题】 例1下列电子排布图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D 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等。A.2p能级未排满,则排布3s轨道,违背能量最低原理,错误;B.2p能级的3个电子应单独占据3个轨道,违背洪特规则,错误;C.2p能级未排满,违背能量最低原理,错误;D.符合电子的排布原理,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正确 A.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B.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5的原子 C.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1 5 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5的原子 答案解析 C A项,3p能级有一个空轨道的基态原子,按洪特规则可得其3p轨道上只能有两个电子,所以两个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B项,2p能级无空轨道,且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它的2p能级上只能是5个电子,所以两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C项,M层全充满而N层为4s2的原子,其M层应为18个电子,而后者的M层上只有8个电子,所以两原子不是同种元素的原子;D项,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1 5 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要小于或等于8个电子,且电子总数为5的倍数,所以可得该原子可能是原子序数为5、10、15、20、25、30、35、40,其中满足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 1 5 且符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的只能是35号元素,该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s24p5,所以两原子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重点二分子或离子立体构型的判断 【重点归纳】 1.确定中心原子上的价层电子对数

5启东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化学试题

启东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考前辅导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谢忠) 例1.化学与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 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② 进口国外电子垃圾,回收其中的 贵重金属 ③ 大量生产超薄塑料袋,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④ 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减少 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⑤ 洗衣粉中添加三聚磷酸钠(Na 3P 5O 10),增强去污效果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⑤ D .①④ 【举一反三】: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危害②374℃、 2.2×104 kPa 时,水与CO 2发生“水热反应”生成有机物,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③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 大气污染越严重 ④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更适合于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⑤过度使用尿素[CO(NH 2)2]会使土壤碱化,可用石灰加以改良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21的钾原子:K 4019 B .氯化钡的电子式:Cl [ ]-········2+Ba 2 C .N 3-的结构示意图:+1028 D .聚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 CH 2CH CH 3CH CH 2n 【举一反三】: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 .NaClO 的电子式为: B .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C .CH 4Si 的结构式:H H C Si H H D .葡萄糖的最简式:CH 2O 例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 .NH 3溶于水后显碱性,在FeCl 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NH 3可制取Fe(OH)3胶体 B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用热的碳酸钠溶液可去除金属表面的油污 C .次氯酸钠具有强还原性,可用于配制“84”消毒液 D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举一反三】: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均正确的是 A .NH 3能氧化氮氧化物,可用于汽车尾气净化 B .瓷坩埚能耐高温,可用于加热分解石灰石 C .Fe 在O 2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D .Mg (OH)2分解吸热且生成高熔点固体,可用作阻燃剂 例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 =1的溶液:Na +、NH 4+、S 2-、NO 3- B .c(HSO 4-)=0.1 mol/L 的溶液:K +、Ba 2+、HCO 3-、Cl - C .滴入少量苯酚显紫色的溶液:Na +、K +、I -、SO 42- D .能溶解碳酸钙的溶液:Na +、NH 4+、Cl -、Br - 【举一反三】:4.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I -)=0.1 mol·L -1的溶液中: Na +、Fe 3+、ClO -、SO 42- B .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1×10-10 mol·L -1的溶液中:Ba 2+、K +、NO 3-、Br - C .0.2 mol·L -1NaHC 2O 4溶液中:Ca 2+、Na +、OH -、Cl - D .加入Al 能放出H 2的溶液中:K +、NH 4+、NO 3-、Cl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涉及本考点的考题主要以硅的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硅、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硅的制备知识,其题型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硅酸盐材料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与当今的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新课程改革理念及新高考命题思想均要求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所以相关知识点一定会在今后的高考中重现。 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 [考题印证] 1.用“√”或“×”判断下列高考选项的正误。 (1)(2012·新课标全国卷)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2)(2012·广东高考)SiO2有导电性,所以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3)(2012·天津高考)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4)(2011·山东高考)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5)(2011·山东高考)硅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6)(2011·山东高考)硅的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解析:(1)单质硅用于太阳能电池。 (2)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但SiO2是非金属氧化物,不能导电。 (3)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也能与NaOH 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它总是与氧相化合的,因此在自然界中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5)硅常用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才用作光导纤维。 (6)硅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硅,SiO2与酸不反应但氢氟酸例外,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水。 答案:(1)√ (2)× (3)× (4)√ (5)× (6)× 2.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石英砂――→焦炭高温粗硅――→HCl 573 K 以上粗――→精馏 纯――→H21 357 K 高纯硅 ①写出由纯 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 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 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溶液中,能产生沉淀的是 A.硅酸钠溶液B.石灰水C.氯化钡溶液D.氯化钙溶液2.工业盐酸常呈黄色,其原因是 A.Cl-被空气中的O2氧化 B.混有可溶性杂质如Fe3+ C.溶有Cl2D.HCl在溶液中呈黄色 3.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颜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含有H+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4.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次氯酸钙B.氯化钙C.次氯酸D.次氯酸钙与氯化钙5.患甲状腺肿大是边远山区常见的地方病,下列元素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是 A.钠元素B.氯元素C.碘元素D.铁元素 6.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溶液,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NaNO3B.FeCl2C.Na2SO4D.AlCl3 7.亚硝酸(HNO2)参加反应时,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当它作还原剂时,可能生成的产物是 A.NH3B.N2 C.N2O3 D.HNO3 8.已知反应①2BrO3- + Cl2 =Br2 +2ClO3-②5Cl2 + I2 +6H2O=2HIO3 +10HCl ③ClO3- +5Cl-+6H+=3Cl2 +3H2O,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ClO3->BrO3->IO3->Cl2B.BrO3->Cl2>C1O3->IO3- C.BrO3->ClO3->Cl2>IO3-D.Cl2>BrO3->C1O3->IO3- 9.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A.立刻褪色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2是硫酸的酸酐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出的尾气 D.SO2具有漂白性,因而可以使石蕊试液褪色 二.填空题(14分) 11.防治碘缺乏病的碘添加剂是KIO3(如加碘盐),可用盐酸酸化的KI淀粉混合液检验食盐

高三一轮复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单质 1、物理性质: 金属钠银白色,硬度:软,密度比水小,熔沸点低,导电性、导热性良好 ?钠露置与空气中的过程变化: ?化学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因为钠易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2、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常温)2Na+O2Na2O2(过氧化钠) 2Na2O+O22Na2O2 ②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2NaCl2Na+S=Na2S ③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 ?钠燃烧引起火灾,一般用砂土盖灭。 ④钠与酸的反应

2HCl+2Na=2NaCl+H2↑ ⑤将钠与盐的反应 a.若将钠放入CuSO4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b.钠可与某些熔盐作用,置换出相应金属。 如:4Na+TiCl4(熔)=4NaCl+Ti (二)钠的化合物 1、Na2O和Na2O2

?Na2O2与CO2、H2O反应的各种关系 ?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可与SO2、H2S、FeCl2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3)Na2CO3和NaHCO3

O3 与碱反应 NaOH 不反应NaHCO3+NaOH=H2O+Na2CO3 Ca(OH)2Na2CO3+Ca(OH)2= CaCO3↓+2NaOH 此法可用于土法制烧 碱或除掉烧碱中的 Na2CO3 少量石灰水: 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 过量石灰水: NaHCO3+Ca(OH)2=CaCO3↓ +NaOH+H2O 与盐反应 CaCl2Ca2++CO32-==CaCO3↓不反应 NaHSO4CO32-+2H+=CO2↑+H2O HCO3-+H+=H2O+CO2↑ 热稳定性很稳定受热不分解不很稳定,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二者之间相互 转化 ?常见离子的焰色反应和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 Na+(黄色)K+(紫色,需透过钴玻璃)Cu2+(绿色)Ba2+(黄绿色) 操作:洗—烧—蘸—烧—洗

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下册)

2019年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下册)【】在授课前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计划,将能帮助老师们更加高效的传授知识,下面是高三化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欢迎大家进入精品的高中频道,参考下面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下册化学教学计划高三下学期是学生冲刺阶段,优化的教学是学生冲刺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化学组将齐心协力,以引领、服务学生为宗旨,深入学习,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具体计划如下: 一.进度安排表 下学期大致时间分配 时间 复习内容 备注 2月中下旬-3月中旬 选修5(部分内容)、选修3 顺利结束一轮复习 3月中旬-5月中旬 二轮专题复习 对热点、重点知识深度剖析,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牢固知识体系。 5月中旬-高考 强化训练,回归课本

查漏补缺,训练解题速度,掌握解题技巧。重温课本,把书读薄。二.教学侧重点 虽然经历了一轮的复习,但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也不够牢固,同时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学生还存在很多薄弱点,这些薄弱点也即学生的潜力所在,是学生的增分点,是我们教学的着力点。我们的教学相应就有下面几个侧重点: 1.审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审题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导致原因很多,诸如:没有仔细读题,将关键信息漏掉;抓不住关键信心;化学用语间混用导致答非所问。审题能力需要在平时教学中慢慢训练和培养。对于那些易错的化学用语,我们将编印100个常见化学方程式,供学生背诵熟记。 2.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在考试中占有相当比重,答题规范主要体现在化学用语方面,而答题技巧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考查方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关键是没有抓住答题要点,最终是没有掌握知识要点,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高度重视。3.查漏补缺 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与确定就是综合考虑了考试和学生两个方面因素,专题内容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点。扎实落实二轮复习,做好查漏补缺,达到巩固、升华、活化知识的目的。 4.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往往被学生轻视,在平时的计算中,由于嫌麻烦,习惯性使用计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 三、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XX年考试大纲及安徽《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XX年安徽《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单元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二轮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 四、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上,要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一般是从3月初始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左右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最后几天为回归考试说明、回扣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 2.内容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点专题倾斜,如:①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量; ②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③物质结构;④无机推断;⑤有机推断以及⑥化学实验等。 3.教学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当然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还要适当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 5.测练上,要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三轮复习中的考试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合理安排,化学单元考试根据复习专题进行。 <二>研究考情,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9·湖北荆州月考]“一带一路”贸易使国外的特色产品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下列商品的主要成分所对应的材料类型不正确的是() 解析:银为金属单质,所以银饰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棉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错误;陶瓷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正确。 2.[2019·福建莆田六中模拟]绿色环保是化学实验的追求,下列操作不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用浓盐酸洗涤加热KMnO4制氧气的试管 B.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实验的试管 C.硝酸亚铁和硫酸废液一同倒入废液缸 D.将打破的水银温度计插入硫粉中 答案:D 解析: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会得到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与浓盐酸作用,会生成氯气,会污染环境,A不符合题意。单质银和稀硝酸反应会生成NO,污染环境,B不符合题意。硝酸亚铁和硫酸废液一同倒入废液缸,则废液缸中同时存在亚铁离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三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逸出NO,会污染环境,C不符合题意。将打破的水银温度计插入硫粉中,单质Hg会和S反应生成HgS,避免了Hg蒸气污染环境,D符合题意。 3.某小组辨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②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 ③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会分解,故浓硝酸呈黄色 ④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发生反应 ⑤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⑥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 D .均不正确 答案:C 解析:Cl 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为0,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①错误;SO 2具有漂白性,能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的物质,与其具有还原性无关,②错误;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与Cu 可剧烈反应,④错误;SO 2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热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⑤错误;金刚石能够与O 2发生反应,生成CO 2,⑥错误。 4.制备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流程合理的是( ) A .由SO 2制亚硫酸钠:SO 2――――→Na 2CO 3溶液NaHSO 3溶液―――――→NaOH 溶液 调节溶液的pH Na 2SO 3溶液 B .由NaCl 制漂粉精:NaCl(aq)――→电解Cl 2――→澄清石灰水漂粉精 C .由NH 3制硝酸:NH 3――→O 2NO 2――→H 2O HNO 3 D .由乙烯制乙酸:H 2C===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Cu/O 2△CH 3CHO ――→新制银氨溶液△ CH 3COOH 答案:A 解析:H 2SO 3酸性比H 2CO 3强,SO 2可与Na 2CO 3反应生成NaHSO 3,进而与NaOH 反应生成Na 2SO 3,A 项正确;澄清石灰水浓度较低,生成的Ca(ClO)2较少,应用石灰乳,B 项错误;NH 3被氧化生成NO ,不能生成NO 2,C 项错误;银氨溶液成本较高,可用O 2直接氧化,D 项错误。 5.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的是( ) 答案:D 解析:NaHSO 3能被HNO 3氧化成Na 2SO 4,HNO 3被还原,产生NO 气体,图像起始点错误,A 项错误;B 项中发生反应SO 2+Cl 2+2H 2O===2HCl +H 2SO 4,溶液的pH 降低,图像无pH 升高,B 项错误;刚一开始就会发生反应Ba 2++HCO -3+OH - ===BaCO 3↓+H 2O ,故图像开始应有沉淀生成,C 项错误;开始发生反应Ca(OH)2+CO 2===CaCO 3↓+H 2O ,后来又发生反应CaCO 3+CO 2+H 2O===Ca(HCO 3)2,D 项正确。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后续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成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节着重介绍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铁盐),铜的化合物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较多,如Na2CO3、NaHCO3的性质,Fe3+的检验等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 二、新课程标准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 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化合物的新知识容易接受。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元素化合物,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可能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高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1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 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 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 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 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 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21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中旬。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 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 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 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 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 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 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用时三个半月大约15周) 教学内容时间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周)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第一周不专门复习,在复习理论时顺带)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第二周不专门复习,在复习理论时顺带)

高三二轮复习教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纲展示】 1.了解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 、C 、N 、O 、Si 、S 、Cl 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要点扫描 一、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硅及其化合物 3 2.氯及其化合物 3.硫及其化合物 SO 3 H 24 燃 O 2 2 22 4.氮及其化合物 N NO 2 2O HNO 3 一、离子的检验

热点题型 【典例1】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 B.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C.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不能恢复原色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Cu反应,A项错误;明矾溶于水能电离出Al3+,Al3+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可用作净水剂,B项正确;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的原因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加热后溶液不能恢复原色,C项错误;金刚石为碳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D项错误。 答案:B 【典例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中SO2废气可用石灰乳吸收 B.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做颜料 C.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弱 D.C60具有碳单质的性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S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O3,在空气中氧化可得到石膏,A正确;Fe2O3、TiO2等可以作为颜料,B项正确;碳、硅同主族,前者的非金属性强于后者,故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C项错误;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高一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含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1.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时,会使配得的溶液变质的是 ①NaOH;②AgNO3;③Na2CO3;④NaBr;⑤FeCl2 A.只有②④ B.只有④⑤ C.只有②④⑤ D.全部 2.在一种pH=1的溶液中可能存在NO3―,I―,Cl―,Fe3+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入溴水,单质溴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碳作用所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与H2S反应的是 A.二氧化硅 B.浓硫酸 C.浓硝酸 D.水 4.下列物质中,既能同强酸或强碱作用,一定条件下又能作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是 A.(NH4)2S B.NaHSO3 C.Al(OH)3 D.FeS 5.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A.Cl2与H2S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受热时H2S能分解,HCl则不能 C.单质硫可在空气中燃烧,Cl2不能 D.溶于水时HCl是强酸,H2S是弱酸 6.将20mL充满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过一会儿,当试管内有6mL水上升时,液面不再变化. 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在相同条件下) A.9:11 B.11:9 C.7:3 D.3:7 7.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NH4)3PO4,(NH4)2HPO4,NH4H2PO43种溶液,分别滴加NaOH溶液直至恰好完全反应,则3种溶液耗用NaOH溶液的体积之比是

A.1:2:3 B.3:2:1 C.1:1:1 D.6:3:2 8.室温时,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取下弹簧夹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接触(如图),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 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 9.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过量的稀H2SO4后有沉淀和气体产生的离子组是 A.HCO,Cl-,Na+,Ba2+ B.AlO2―,S2―,Na+,K+ C.SiO32-,CO32-,K+,Na+ D.Ba2+,Al3+,NO3―,Cl- 10.a,b,c,d,e五种无色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聚实验现象 ①a,b相混合气体变成棕色 ②c,d相混合产生白烟 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均成无色透明溶液 ④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的沉淀 则a,b,c,d,e可能依次是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Br,Cl2,NH3,H2S,C2H4 1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H2O(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的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③

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三章单元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级:09级化学四班 姓名:连莉莉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的地位 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内容。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2、本章教材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实验探究基本技能,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铁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三维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三、课程目标

1、了解钠、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4、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②以MgO 、Fe 2O 3、CuO 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③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④以Al 2O 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KAl(SO 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⑤掌握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焰色反应操作。 ⑥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特点,使学生掌握酸式盐的组成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