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口市给水专项规划(正式稿)

海口市给水专项规划(正式稿)

海口市给水专项规划(正式稿)
海口市给水专项规划(正式稿)

海口市供水规划

(2007-2020)

说明书

编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海口)

海口市水务局

二○○八年十一月

海口市供水规划说明书(2007~2020)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编制组院长:杨远东

总工程师:邓志光

副总工程师:杨孟进

室主任苗志刚

分院院长李全

项目负责人:杨砺谢富强

审查人张云钟

参加人员:

陈汉平工艺专业

王启中工艺专业

王娟工艺专业

邝道川工艺专业

黄萍工艺专业

阎述毅造价审查人

杨晓敏造价专业

杜文宣电气审查人

周佳育电气专业

郑冰蓉结构审查人

董斌结构专业

项远军结构专业

海口市水务局编制组郑国建高级工程师

符传君高级工程师

刘保工程师

曾宪平工程师

陈挺熊工程师

目录

前言 (4)

1概述 (5)

1.1规划依据及基础资料 (5)

1.2采用的主要法规﹑规范﹑标准 (6)

1.3规划年限及范围: (7)

1.4自然条件 (7)

1.4.1地理位置 (7)

1.4.2地形地貌 (7)

1.4.3工程地质 (8)

1.4.4地震 (8)

1.4.5地层 (8)

1.4.6气候特征 (8)

1.4.7水资源 (9)

1.5城市历史沿革 (12)

1.5.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3)

1.5.2社会发展概况 (15)

1.5.3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16)

2给水工程历史沿革 (21)

2.1给水事业发展史 (21)

2.2现状城镇供水情况 (23)

2.2.1城区 (23)

2.2.2中心镇 (25)

2.2.3农村 (28)

2.3海口城区现有自备水源情况 (29)

2.4节约用水情况 (29)

2.5城市排水简要情况 (30)

2.6主要存在问题 (30)

3供水规划 (34)

3.1基本原则 (34)

3.2规划任务 (34)

3.3城市需水量预测 (34)

3.3.1城市需水量预测年限 (35)

3.3.2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 (35)

3.3.3城市综合用水定额核定 (39)

3.3.4城区各组团远期需水量预测 (39)

3.3.5规划中心镇区用水量预测 (39)

3.4供水范围及规模 (40)

3.4.1城区供水范围及规模 (40)

3.4.2城镇供水范围及规模 (40)

3.5给水工程规划标准 (40)

3.5.1供水水质规划目标 (40)

3.5.2水质检测能力规划 (42)

3.5.3城市供水水压规划 (42)

3.6水源规划 (42)

3.6.1水源规划原则 (42)

3.6.2水源分析 (43)

3.6.3水源选择 (48)

3.7城区给水系统布局规划 (50)

3.7.1给水系统布局原则 (50)

3.7.2给水系统布局 (50)

3.7.3厂站规划 (52)

3.7.4给水系统安全 (53)

3.8农村供水规划 (55)

3.8.1面临的主要问题 (55)

3.8.2基本原则 (55)

3.8.3供水规划 (56)

4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及防范措施.............................................................575城区管网规划 (58)

5.1管网规划原则 (58)

5.2供水管网规划 (58)

5.3城市供水管网水力计算 (60)

5.4管材的选择比较 (63)

5.5管道敷设 (66)

5.6管道附属设施 (66)

5.7消火栓布置 (67)

5.8阀门布置 (67)

5.9给水管道横断面管位规划 (67)

6分期建设规划: (68)

7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9)

8投资估算 (71)

9工程节能: (72)

9.1能耗指标及分析 (72)

9.2节能措施及效果 (72)

9.2.1工艺流程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 (72)

9.2.2充分利用地形,合理选用设备 (72)

9.2.3优化调度 (72)

9.3节约用水措施 (72)

9.4系统节能措施 (73)

10水源环境保护 (74)

10.1饮用水源地保护 (74)

10.2生产废弃物排放 (76)

10.3水厂保护 (76)

10.4厂区生活污水 (76)

10.5施工中的环境保护 (76)

11供水安全技术措施 (78)

11.1供水安全措施 (78)

11.2职业安全卫生 (78)

11.3改善管网水质 (78)

11.4影响管网水质的主要因素 (79)

11.5改善管网水质的主要措施 (79)

11.6人防安全措施 (79)

12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80)

前言

海口市是中国最南端的海洋大省――海南省的省会,一个新兴城市,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海口城区经济发展较快。2002年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原海口、琼山两市合并。行政区划调整为海口获得了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编制调整完成,确定了未来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发展目标,提出把海口建设成为海南省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中心城市,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健康宜居城市和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水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城市供水的水质、供水的保证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根据总规新确定的城市格局和发展目标,海口市十分需要编制一个切实可行、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给水规划。因此,如何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城市供水系统,对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海口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受海口市水务局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海口市供水规划》的编制工作。经过收集资料、踏勘现场,对有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在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论证、预测,并相应根据总体规划的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了城市供水规模、供水水源、厂站位置以及供水管网的优化布置,制定了合理的城市供水工程分期实施计划,以确保城市供水设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于2007年11月完成本规划的编制任务,2007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由于海口城市总体规划的根据建设部意见的调整,本次在新的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海口市水务局、规划局、海口市水务集团和琼山自来水总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感谢。

1概述

1.1 规划依据及基础资料

1.《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海口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4

2.《海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海南省水务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5.1

3.《海南省海口市水系综合规划研究》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海南大学

理工学院、海口市水务局2006.9

4.《海口市西海岸控制性详规》

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7.4

5.《海口桂林洋高校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07.6

6.《海口滨海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海口大英山新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06.6

8.《海口高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7

9.《海口狮子岭飞地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0.《海口长流起步区控制性规划调整》

海口市城市规划院

11.《海口市海甸溪北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2.《海口港秀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3.《海口大英山新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雅克设计机构·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14.《海口美丽沙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5 15.《海口市新埠岛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5

16.所辖各中心镇总体规划

17.《海口市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规划修编》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2004.12 18.《海南省地下水环境检测年度报告》

-海南省地质环境检测总站 2005.1.13 19.《海口市琼山区供水管网改造规划修编》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2006.1 20.《海南岛地下水热矿水矿泉水资源情况及开发与保护论证报告》

-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海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3.6

21.《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下游橡胶坝工程规划报告》

中国水利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报告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2008.05 22.《南渡江海口段防洪工程河道水文勘测成果报告》

-海南宏生岩土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3.《海南省海口市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海口市水务局海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2005.12 24.《海南省海口市羊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2004.8 25.《海口羊山地区土地整理修复及综合开发总体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巨方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6.《羊山路网区外专业管线工程》(输水干管工程)项目建议书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008.08 27.《海南省澄迈老城开发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9

28.《海南省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图册》

海南省水务局、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10

29.《海南省城市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

-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06

30.海口市城市消防规划(2006~2020)

-重庆都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海口市公安消防局

31.《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06年)

32.《海口市水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海口市水务局 2005.8

33.《海口年鉴》(2006年)

34.《海口城建志》(2005年)

35.海口市水务集团及琼山自来水总公司提供的现状管网、供水统计资料1.2 采用的主要法规﹑规范﹑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城市供水条例》

5.《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6.《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水利部、

建设部、农业部2005年4月21日)

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

[2000]36号)

8.《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号)

9.《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0号)

10.《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53号)

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1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5.《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1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

1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18.《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

1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2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2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

[2005]157号)

22.《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23.《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

24.《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城

[2005]179)

25.《海南经济特区水条例》

26.《海南省取水许可制度若干规定》

27.《海口市用水定额试行标准》

28.《海口市城市供水管理规定》

29.《海口市永庄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

30.《海口市龙塘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31.《海口市城市供水排水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1.3 规划年限及范围:

1.3.1规划年限:

近期 2007-2010年

远期 2010-2020年;1.3.2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为海口市行政辖区,包括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总面积为2304.8km2。重点规划对象为海口市主城区以及永兴镇、东山镇、新坡镇、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旧州镇、三门坡镇、三江镇、大致坡镇10个规划中心镇镇区。

1.4 自然条件

1.4.1地理位置

海口市位于北纬19o57′04″~20o5′11″,东经110o10′18″~110o23′05″,地处海南岛的北部,横跨南渡江下游东西两岸。隔18海里与广东省相望。东与文昌市接壤,南靠定安县,西邻澄迈县。东西最长88.1km,总面积2304.84km2。海岸线长约131km,海域面积约800km2。海岛有海甸岛、新埠岛、和北港岛。1.4.2地形地貌

海口市属于海滨岗地,由于海蚀及构造作用,形成台阶式地形,市辖区范围内最高为第四级阶地上的群山岭、高程69.8m,一级阶地分布于沿海,标高5m

以下,宽约0.3~0.4km,地势平坦,城区大部分建筑均在这阶地上。二级阶地标高为18m至25m之间,宽度达2.8km,地形平坦,三级阶地标高为30~40m,宽度大0.4~0.3km,切割剧烈,为宽敞平顶低岗地。四级阶地为该市地形较高之洪积层,标高在80m以内,地形破碎,起伏较土系园状岗地,总体来讲,海口地势

平缓,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东和东北部为沿海小平原,境内最高处为马鞍岭,海拔222.2m,最低点为南渡江入海口,海拔0.4m。

1.4.3工程地质

海口市建筑基土主要分全新世和更新世沉积,全新世沉积大部分在海滨一级阶地及南渡江高漫滩地上,地下水埋深在0.5m至2.0m之间,淤泥层一般在黄粘土之上,厚度1~10m,受地下水和地层厚度变化影响,一般在海蚀一级阶地上较好,黄色沙土类土是一级阶地表层两种良好的地基之一,允许承载力大于

2kg/cm2,浅黄色亚粘土也是一级阶地良好地基之一,厚度在2m以内,允许承载力一般在1.5 kg/cm2左右。

1.4.4地震

海口市位于海南北部文教~王五,东西向断裂带附近,北东、北西两条断裂带的交汇处。1605年的琼洲大地震,震中即在演丰-三江-灵山一带。自1605年至今,没有再发生过强震,据有关部门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周期性的分析表明,目前仍处于地震活动高潮期,存在着发生强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海口市为8度地震烈度区。

1.4.5地层

海口市主要沉积较厚的新生代以后海相、海陆交替相地层,同时由于伴随多期次火山喷发,地层中夹有多层火山岩。

第四系全统海陆相地层这是一套海相和陆相沉积形成的呈松散状的砂土

层和呈流塑—软塑状的淤泥质土,夹有有机质和腐植质。它们主要分布在沿海岸平原和南渡江三角洲平原。

1.4.6气候特征

海口市属热带岛屿气候,夏长冬短,午热夜凉,历年未见霜雪,冬春多雾多旱,夏秋多雷暴雨,并有台风。多年平均气温23.8oC,绝对最低气温2.8oC,最高温度38.8oC,太阳辐射强,多年平均日照2210小时。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27mm。其中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1%;9月为降雨高峰期,平均降雨量为300.7mm,占全年的17.8%;1月平均降雨量只有24mm,尤其12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降雨量小于50mm;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2%。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52.4mm。其中5~7月蒸发量最大,尤以高温强光最大的7月,为216mm;其次是5月,为211mm;最小以低温阴雨的2月,为9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2、3、9月相对湿度最大,为96%,7月最小,为83%。

海口市北部临海,地势平坦,风向基本一致。冬半年(10月至次年2月),北方冷空气入侵频繁,劲吹东北季风为主;夏半年(4~8月),受低纬度暖气流的影响,盛行东风;3月和9月,是东北和东南风的转换季节,风向不定。多年平均风速3.3 m/s。4月风速较大,为3.7 m/s。8月较小,为2.7 m/s;冬半年比夏半年风速大。多年平均受影响的台风5.5个(次),年平均大于8级大风12天,年平均12级以上台风2~4个(次)。每年4~10月是台风活跃季节,台风盛季平均个(次)占平均年个(次)数的81%,以8、9月下旬为台风高峰期。由

于受大陆冷高压和入海变性高压脊影响,海口市沿海常有含盐分的海雾危害蔬菜和农作物。

1.4.7水资源

1)地表水:流经海口市的主要河道有南渡江、美舍河、龙昆河(崩潭水)、荣山河(包括那博水、那甲水、那合水、美涯水)、五源河等,全长56.36km(含支流)。其中单独流入海的有南渡江、五源河、荣山河。除南渡江外,其余河道流域集水面积均在100 km2以下。

南渡江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的南峰山,途经儋县、琼中、屯昌、澄迈、定安、琼山流入海口,于海口东北部的新埠岛东侧流入琼州海峡。流域面积7176km2,干流总长334km。它的上游建有大型水库——松涛水库,截去集雨面积1440km2,中游各县建有多座水利枢纽工程。海口境内流域长度19km(包括支流),流域集雨面积48.26km2(含美舍河)。

南渡江上游雨量充沛,涨陡落缓,洪枯悬差大,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6.8亿m3,多年平均流量181m3/s。龙塘站实测最大流量为2000年的9300m3/s,最小流量为1976年的1.4m3/s。最大含沙量0.3kg/m3,平均含沙量0.06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36.5万吨。

山洪爆发时南渡江沿岸和北部平原农田和村庄都不同程度受浸。1974~1976年,在南渡江两岸先后建起沿江防洪堤12.75km,其中海口市境内9.5km(包括新埠岛部分)。

美舍河美舍河发源于龙华区永兴镇,流经海口市的白水塘、沙坡水库、琼山的府城镇和白龙乡、海甸溪(南渡江支流),流入琼州海峡。该河干流长23.86km,流域面积52.95km2,河宽10~20m。

由于上游有沙坡水库调节,除汛期出现大流量高水位外,平时流量为0.5~1.2m3/s,下游的海口河段水位常受海水潮汐影响而变化,河道平均坡降为

0.00158,河流总落差为82.46m。该河上、中游为丘陵区,河床狭小,水流较急,下游为平原区。美舍河受上游养殖场所排废物和沿岸居民区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较差,为V类;

五源河五源河发源于龙华区永兴镇东城水库上游,由浮陵水、砍柴桥、施茶沟等支流汇合,流经海口市海秀乡、长流镇、新海乡,从新海乡的后海村流入大海。该河长27.29km,河宽5~20m,年平均流量为1.12m3/s,流域集雨面积84km2,河流平均坡降为0.00363,总落差108.2m,流域东南和西南为丘陵地带,东南地形较高,逐渐倾深。上游和中游河床坡降较大,河床狭小,水流湍急,从浮陵水至大桥地势较陡,河床比降0.00714;中游的永庄水库灌区为一片农田,河床比降0.00167;下游河谷低洼易涝易淹,部分积水成塘,有大片沙漠地带。上游兴建的永庄水库将来水截留,河道水量锐减。另受到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废污水的直接排入,造成五源河永庄水库以下河段水质严重污染,目前水质为劣V类;

龙昆沟龙昆沟位于海口市区的南大桥上下游,由东崩潭水与西崩潭水为主流,两水汇合龙昆河上游500m处,流经龙昆河,在海口市滨海公园西侧进入大海。龙昆沟是海口市一条重要的穿过海口市主城区的排水、分洪和排涝水系;

龙昆河流域面积38.02km2,是海口市近郊粮食蔬菜的重要产地,但由于该河原是一条河道窄小弯曲且淤积高、泄水量小的河流,常受海水潮汐影响,沿河两岸农作物和民房常受洪水淹没。自1990年开始,先后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工作,把原来的河道裁弯取直,挖深加宽,两堤筑起笔直的浆砌石挡土墙,使主河流长度达11.42km,河宽20m,年平均流量0.8m/s,总落差为28.65m。经过整治,龙昆河不但起排水作用,而且美化了市容。

由于沿途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接入,龙昆沟的水质很差,一般为劣V类。

东崩潭水源头在海口市近郊的城西乡,集雨面积14.4km2,河流长度8.6km,平均坡降为0.0032;西崩潭水源头在海口市近郊的海秀乡,集雨面积12.2km2,河流长度6.65km,平均坡降为0.0072。

主要支流有穿过市内东西湖经大同沟流入龙昆河的龙歧水(已建截污水沟,开分洪沟),该流域集雨面积2.15km2,长度2.9km,平均坡降为0.0051。此外,旧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有经排水沟排入龙昆河。

荣山河荣山河位于海口市长流镇和荣山乡,发源于琼山市石山镇马鞍岭,流经长流镇、荣山乡和澄迈县老城镇,出水口经荣山村和长城拦海排水闸流入老城镇的东水港。荣山河长34.87km,流域面积93.77km2(至长城拦海大坝止)。荣山河在海口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那博水、那甲水、那合水、美涯水。

水库海口市城区水库有沙坡、永庄、美崖、那卜水库。其中,永庄、那卜水库同松涛水库渠道沟通。

海口市中型水库特性表单位:km2、万m3、万亩

海口市小型水库特性表

2)地下水: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地下水资源丰富。包括潜水和承压水。

1)潜水主要分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火山岩潜水等。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于沿海一带,主要为滨海堆积、河流冲积、冲洪积和山前古洪积平原区。山前古洪积层零星分布于山前,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亚砂土,局部为砂砾;冲积、冲洪积平原分布于河流中下游两侧,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含砾亚砂土、含砾中粗砂、中粗砂、砂砾石;滨海平原砂堤砂地发育,一般与海岸平行,最长25~30km,宽1~2k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含贝壳中细砂、含砾亚砂土、中粗砂、砂砾石。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大多出露于地表,直接接

受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含水层渗透性强,净化作用差,易受地表污染水和牲畜粪便水的污染,近海地区地下水开采则易发生海水入侵。

火山岩孔洞潜水层,主要分布于琼北王五~文教大断裂带以北地区,定安到龙塘一线及西部羊山地区。岩性主要为气孔状玄武岩、火山碎屑岩,其次为微气孔状玄武岩、集块岩、凝灰岩和致密状玄武岩。含水层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各期次火山岩间无明显的隔水层,层间相互连通。在琼山永兴、十字路和龙塘等地火山口周围地区的含水层厚度较大,向四周台地逐渐变薄。熔岩隧道、天然井、气泡洞穴、各种孔洞、裂隙等充水,赋存着丰富的地下水。含水层内地下水渗透性变化较大,主要受裂隙、溶洞等控制,局部地段因透水性不好,地下水具微承压性质外,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均为潜水。火山口分布区为琼北承压水主要补给区,通过火山口玄武岩与承压含水层相通。

火山岩潜水富水性不均一,富水程度受火山岩岩性、厚度、裂隙孔洞发育程度和地形的控制。富水性划分为富水的、中等的、贫乏的三大区。富水性为富水的分布于永兴~石山等地。

2)承压水琼北自流盆地承压水赋存层位为上新统海口组和灯楼角组,西南部承压水赋存于上新统莺歌海组或望楼港组,岩性除北部海口组第1、2承压含水层为固结半固结的贝壳碎屑岩类外,其余为一套多层序的松散岩类。海口市深层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王五~文教大断裂以北的琼北自流盆地。

○1第1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南渡江以北,东起琼山桂林洋,西到临高美台,东西长92km,南北宽20~28km。含水层岩性为灰白、浅黄色钙质胶结的贝壳碎屑岩,肉红色贝壳砂砾岩,局部夹薄层砂岩,盆地南部边缘及西北部沿海地区为贝壳灰

岩,固结坚硬。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盆地边缘较薄,中间厚。在琼山的龙塘、潭口间的南渡江河床有出露,含水层透水性强,富水性变化较大。顶板隔水层岩性为页状粘土、亚粘土、局部为亚砂土或被玄武岩直接覆盖,厚度一般16~35m,

局部隔水条件较差。具体情况,见下表。

第1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水文地质特征表

1)白莲富水区含水层已出露地表或直接同第四系潜水接触;2)括号内数字为泉水流量

(t/d)。

○2第2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赋存在海口组下段,分布面积比第1含水层大,东起琼山演丰,西至儋州白马井,呈东西向长条形,东西长154km,南北宽6~40km,是目前海

口、琼山等地的主要开采层。其富水性分区,见下表。

第2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水文地质特征表

琼山~临高地区含水层岩性为肉红色、浅黄色贝壳砂砾岩,分布在琼山桂林洋、海口长流一带,局部为贝壳灰岩、豆饼状贝壳碎屑岩。在琼山府城至澄迈马村地区,常见有1~2分层,层间夹亚砂土、亚粘土。在中南部永兴、福山、多文等火山岩台地区,含水层较薄,5~10m;东部海口、灵山、演丰等地较厚,一般为36~54m,在长流、新盈两地最厚达95m。含水层埋深在火山岩台地区97~120m,滨海平原区20~50m,海口长流~澄迈老城一带为145.0~209.5m。含水层渗透性强、富水性大,顶板隔水条件较好。

(2)第3+4含水层

赋存在长流组地层中,分布整个琼北盆地,面积比第1、2含水层大,富水性较强,在盆地边缘地带或个别地段隔水层不稳定,含水层难于截然分开,故统称为第3+4含水层组。

海口市境内东起琼山三江,西至澄迈金江,南到盆地边缘。含水层岩性为绿、黄绿色含砾中粗砂、砂砾、含砾亚砂土、砾卵石等,粒度由盆边往中心变细,即东南部粗,往西北变细;层次由南往北增多,一般3~4层,局部多达9层,层间夹1~5m粉砂质页状粘土、亚粘土。含水层厚度,盆地边缘较薄0~45m,一般25m左右;往北增厚,演丰、海口、长流地区一般为40~70m,最厚为102.75m。顶板埋深,受地形及地层产状控制,南部盆边较浅,往北变深,滨海平原区一般为70~190m,最深为174~339.75m。水位埋深,南北浅,中部深,一般为15~43m,沿海平原区,高出地面1.5~4.59m。水位标高,火山群地带,最高22m;

向东变低,三江地区,最低1.60m。富水性较强,三江、演丰沿海平原区,钻孔单位涌水量达1193.4t/d·m,往西、南逐渐变差,盆边地带为贫乏区。

该层富水性强弱,决定于含水层厚度、孔隙发育程度及汇水条件。各区段水

文地质特征,见下表。

第3+4含水层富水性分区水文地质特征表

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降水,因此降水量的高值区往往也是地下水补给模数的高值区;若降水量少,模数则偏低。山丘区植被率高的地区,地下水补给模数较植被率低的大。平原区除受降雨补给外,还接受灌溉和其它地表水体的渗漏补给,故平原区地下水补给模数一般高于周围山丘区。与区域水文地质关系密切。

海口市地下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的大致趋势是:中南部丰富,沿海地区较西地区丰富;西部山丘区补给模数较沿海地区的补给模数比较大。

1.5 城市历史沿革

海口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汉代。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设置珠崖,儋耳二郡,十六县,海口地属珠崖郡。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海口属合浦郡

(今广西),东汉建武19年(公元43年),海南置珠崖县,隶合浦,海口地属合浦郡珠崖县。三国东吴赤乌五年(242年)海置珠崖郡设朱卢,珠官二县,海口初属珠官县,后改隶属于朱卢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崖州为珠崖、临振二郡,领十县,海口地属珠崖郡颜庐县和武德县;隋大业六年(610年)改武德县为舍城县,地属不变。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崖、儋、临三州,领十二县,改颜庐县为颜城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改颜城县为舍城县,后舍城县分置琼山、平昌二县,贞观五年(631年),海南置琼、崖二州,以琼山、万安、临机三县置琼州,立州于琼山的旧州镇,海口地属琼州。贞观十三年(639年),琼山分置曾口、颜罗、容琼三县。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海口直隶崖州。唐末,海口改隶珠崖郡,再复隶于崖州,宋代,为了充实边防,迁白沙津,建海口浦,海口至此得名。元末,海口地属广西行省琼州路乾宁军民安抚司琼山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海口地属广西行省琼山县。1370年海口地属广东布政使司琼州府。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海口水师营,县承署移置海口所。次年海口设海关总口,并置关税部。咸末八年(1858年)辟海口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设琼洋海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雷琼道为琼崖道,海口地属琼崖道。

民国元年(1912年),海口属广东省琼州崖道;民国10年(1921年),属琼崖行政区;民国15年(1926年)12月,以琼山县海口所置海口市(县级);民国20年(1931年)2月,复设海口所,隶属琼山县。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口;1942年初,日军改设海口市。1945年日军无条件投降,海口重隶属琼山县。1949年4月琼山县分6个乡镇置海口市。1958年12月,琼山县并入海口市。次年恢复琼山县建制。1958年~1974年,海口为海南行政区辖市(县级)。1975年11月22日,国务院批准海口升格为广东省辖市(地级)。1983年~1986年4月,海口为海南行政区辖市(县级),1986年五月,国务院批准海口升格为广东省辖市(地级)。1988年4月海南建省为经济特区,海口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省会。

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2003年1月1日海口市与琼山市正式合并,海口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海口市设有市辖区:琼山区、秀英区、龙华区、美兰区等。目前龙华区的西秀、长流片区依托海口火车站已经得以迅速发展,作为海口市向西海岸发展的外延。

海口市城区位于海南省北端,南渡江口,地处东经110°10′18″~110°23′05″,北纬19°57′04″~20°05′11″。北面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相距18海里,东北距香港324海里。

海口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流通中心。

主城区是海口市的核心部分,是近期建设的重点,是省市机关和外省驻琼办事机构所在地,是全省的中枢。它的建设对全市乃至整个海南大特区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1.5.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海口经济社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从2002年到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从204.59亿元增加到350.06亿元,年均增长13.0%,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从12816元增加到19980元;固定资产投资从93.57亿元增加到158.23亿元,四年累计完成投资

522.28亿元,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从32.5亿元增加到70.08亿元,翻了一番以上,年均增长2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004元增加到10712元,年均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86元增加到4139元,年均增长7.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2年的8.4:27.3:64.3调整到7.4:29.2:63.4。

农业发展平稳。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科技“110”进一步推广,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种植业、渔业、花卉产业发展较快,农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27.39亿元增加到43.07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31.9%提高到36.9%,生猪产量逐年提高,从依靠岛外供应发展到自给再出岛并进入了香港市场;水产品2006年出口总量达3.2万吨,创汇1.09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77.8%和196.7%;四年完成造林1.1万公顷,城乡绿网建设得到加强。我市2005年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果菜龙头市”,农田水利建设连续三年获得省评比一等奖,森林防火工作连续四年受到省通报表彰。

工业发展加快。工业向保税区、高新区和海马汽车工业园等园区集中发展。200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7%。产业特色日趋显现,形成以汽车制造、生物制药、化纤纺织、食品饮料、热带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1%。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三星光缆、盛之业、齐鲁制药、万特制药等一批大企业建成投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9家,总产值年均增长21.1%。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02.4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9.81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7.45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15倍、1.06倍和1倍。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以来,海口市着力于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根据我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南药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特点,确定了把制药行业作为海口工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政府为此出台了《鼓励投资发展医药产业若干规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海口建成“药谷”的夙愿已初具雏形。从1995年的16家发展到90多家,资产总额达30多亿元,其中资产规模超亿元以上的企业约10家,产品品种上千,其中开发生产国家级新药95个,并初步建立起以企业自行研制开发为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挂钩参与的产、学、研一体的新产品开发机制。产业结构调整以来,我市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吸引一大批工业项目入驻海口保税区和各工业开发区,目前,以南海大道为轴线,以海口保税区、金盘工业区和高科技园区、港澳工业区、永桂工业区等为轴带的“海口市工业走廊”已初步形成。工业布局的改善,不仅有利于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效配置,而且由于“聚集效应”的形成,对扩大招商引资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健康发展。紧紧围绕打造“阳光海口·娱乐之都”、建设全国热带滨海度假休闲胜地的目标,编制《海口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出台扶持航空客运、旅行社和景区(点)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开展对旅游市场“四黑”综合整治,推进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海南野生动植物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策划打造一批品牌旅游景区(点),成功举办海口旅游商品交易会、海南岛欢乐节、冼夫人文化节、高尔夫球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市接待国内外过夜旅游者从2002年的382.09万人次增加到536.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9.99亿元增加到51.23亿元。

商贸业进一步发展。全面完成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商业网点规模不断扩大,

南亚广场、宜欣广场等144个大中型商业网点开业,新增营业面积101.35万平方米,总投资18.8亿元。肯德基、麦当劳等餐饮业连锁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提升了我市商贸业的业态;家乐福、大润发等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进驻,进一步优化了我市的商业结构,促进了我市商业规范管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2年的92.64亿元增加到161.35亿元。2006年全市外贸口岸进出口总额13.43亿美元,其中,出口5.4亿美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地产品出口3.5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口岸出口总额的70%。

房地产业发展稳健。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处置积压房地产,四年共有234宗、694万平方米停缓建工程复工,基本完成处置任务。四年共完成房地产投资169.09亿元,建成宝安·江南城、长信海岸水城等一批精品小区,形成建设、销售、需求的良性循环态势,呈现岛内岛外购房各占一半的良好局面。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02年的56.76万平方米增加到141.64万平方米,增长1.5倍。

市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单位:%

市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单位:%

市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单位:

%

注:数据来源于《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可以看出海口市仍是一个以服务型经济为主体的城市,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比较稳定,一直是“三-二-一”结构。海口市的产业结构没有经过工业化过程,而是直接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关联程度低。

1.5.2社会发展概况

海口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约 60km2,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14‰,死亡率为3.13‰。自然增长率为7.01‰,比上年下降0.11 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50.86万人,比上年增加3.56万人。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维瑅瑷(VTI)生物研究院落户我市,实现了我市生物技术研发领域的历史性突破。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78亿元,比2002年增长4.8倍。四年全市教育总投入达42.5亿元,新建改建各类学校319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实施277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率先在全省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职业、成人教育得到加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基础教育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两基”覆盖率达100%。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歌舞诗《达达瑟》等一批作品分获国家、省级奖,成功举办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城市之间》中国区总决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并首次获《城市之间》国际版入场券;积极开展广场文体活动和文体下乡活动,大致坡镇的琼剧文化发展得到中宣部的肯定。新建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市医院、市中医院、市120急救中心和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网络不断完善,全力做好“非典”等突发性疾病防控工作,应急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已有47.79万农民自愿参加,参合率达到95%。

实施千亩以上田洋整治项目,完成田洋整治10个,面积达5万亩。投资2100万元,完成二期15栋防洪楼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投资6000多万元,完成总长228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危桥9座,解决农民行路难问题。继续加强农村饮水、用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按照优化生态环境的要求,围绕打造田园海口的目标,突出热带海岛都市村镇特色,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搞好庭院绿化美化,改善村容村貌。积极推广“区片联创”经验,建立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创建机制,不断扩大文明生态村覆盖面,力争今年全市文明生态村总数达到98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44%。

1.5.3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城市性质:海南省省会,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国家海岛及南海海洋研发和综合产业开发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总目标:把海口建设成为海南省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中心城市,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健康宜居城市和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1)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市域总人口200-205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远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245-255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80万以内。

(2)市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市域城镇常住人口144-14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左右。

远期(2020年):市域城镇常住人口192-2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左右。

(3)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建设用地136.7km2,人均建设用地105m2;

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209km2,人均建设用地116 m2。

(4)城镇人口引导与分布

中心组团应疏散第二产业,适度控制人口密度,远期人口规模控制在112万人;长流组团和江东组团远期人口规模分别控制在35万人和33万人。(根据规划局函文,江东组团控制人口合桂林洋大学的规划15万人应按48万人控制。)积极发展建制镇,加快市域城镇化进程,远期建制镇和大型居民点人口控制在17-25万人。

(5)经济发展策略

落实和服务海南省“一省两地1”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一流的优势,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海洋和生态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具有海口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依托海南热带海岛风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健康疗养、体育健身等热带滨海旅游业以及商务会展、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业,适度发展旨在服务于岛外的房地产业。

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运输和物流配送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体系,形成以商贸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行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商业服务、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多功能综合服务型的中心城市。

以发展热带特色生态农业为重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热带资源的高附加值开发,促进生产型农业向都市服务型农业转变。

构建综合服务体系。发展以消费性服务、社的会性服务、生产性服务为主的1一省两地为“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简称。综合服务产业,提高海口旅游业对国内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吸引力。

以零售业为龙头推进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应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连锁经营等形式,将批零业同物流业进行整合,使运、储、配、销形成一体。

(6)工业区发展目标及布局

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有利的发展条件,以增强自主研究开发和创新科技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技术的跨越发展和提升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企业及产品。

工业布局:形成以金盘工业区、海口药谷工业园区为主的两个工业区。除重要的高新技术项目外,主城区新增和搬迁工业项目原则上统一安排在老城开发区(海口城市规划协调区)。

1.金盘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2.海口药谷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制药和药品器械等产业。

3.临空产业园区:发展以航空运输为指向的产业,边形成空港配套服务业、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集群。

(7)主城区组团功能

从城市发展区域的开发现状、产业集中程度、自然资源的利用评价和基础设施的开发条件等因素的分析,城市职能与发展空间的对应如下:

中心组团:重点完善面向岛内的中心服务功能(省会服务、居住、产业中心、金融商贸、文化中心、旅游接待等)。

江东组团:重点拓展面向岛外的综合服务功能(旅游度假、休闲体育、科研文教、办公居住与工业等)。

长流组团:重点拓展面向岛内、岛外的综合功能(滨海旅游、科研文教、办公居住与工业等)。

(8)城镇职能

1.海口市主城区:海南省省会,热带海岛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

国家南海海洋研发和综合产业开发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永兴镇:以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

3.东山镇:以发展旅游、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镇。

4.新坡镇:以发展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

5.龙塘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镇。

6.云龙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

7.红旗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为主的城镇。

8.旧州镇:以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商贸为主的城镇。

9.三门坡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

10.三江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镇。

11.大致坡镇:以发展商贸为主的城镇。

(9)城镇布局

建立并完善中心放射式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强化“一心四轴”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是指主城区,“四轴”是指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四条呈放射状城镇发展轴。10个建制镇镇区构成四条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这四条城镇发展轴分别为:

1.海文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文高速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三

江镇区和大致坡镇区。

2.海榆东线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榆东线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云

龙镇区、旧州镇区、红旗镇区和三门坡镇区。

3.东线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以东线高速公路和南渡江西岸沿江公路为

依托。该发展轴上有龙塘镇区和新坡镇区。

4.海榆中线高等级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榆中线高等级公路为依托。该

发展轴上有永兴镇区和东山镇区。

(10)城镇建设

1.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城镇区划调整。邻近主城区的城镇纳入主城区,主

城区外围17个镇合并为10个建制镇,撤并的城镇成为农村大型居民点。

2.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加强建制镇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引

导小城镇集约发展,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生产、生活条件。

3.积极推进农村大型居民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与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服务设施。

(11)水资源利用

远期主城区生活综合用水量为90万m3/d,工业用水量为18万m3/d,未预见用水量为10.73万m3/d,主城区总用水量为118.08万m3/d,年用水量4.31亿m3/年。

远期建设迈湾水库工程,总库容达12.73亿m3,正常库容10.26亿m3,与龙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说明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 说明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给水专项规划编制深度说明 编制说明部分: 1概述 本节主要收集阐述编制专项规划的一些基本资料如城市概况、布局要点、自然条件(人文、气候、水文、地质)等。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目标、编制的年限等 各级相关规划成果(指导本次给水专项规划相关资料的说明) 2.给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调查城区现有供水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引出编制规划的必要性。如现状水源、供水设施、供水范围、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等。 水源、水量、水压、水质以及供水系统、供水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状资料的收集是重点) 3.城市给水量预测 水量预测中一个重要的是给水量指标(如采用人均、单位建设用地给水量指标)。 本节根据城市性质及规模、工业布局及结构、人口增长等确定不同规划年限用水量指标。结合供水普及率、变化系数、不同控制用地情况等最终确定分区供水规模。 规划成果:不同规划年限水量指标、供水普及率指标、用水规模。 4.城市水资源的规划 水资源规划需对城市的水源水文进行调查论述、、分析原水水质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以及对原水水源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论证。论证不同保证率(90%~97%)时候拟选水源的可供水量及水位。

给水水源规划:含水源选择(单一水源或多水源)、水源保护规划(水源水质恶化措施)、取水设施(含取水形式的比选)以及输水干管的规划(分期限进行规划)。 节水方案(含节水规划:节水措施) 此外在进行核心水厂以及供水管网规划之前应深入调查工业用水自备水源、原水系统的调蓄设施,探讨是否需要进行分质供水(工业原水系统与市政用水分开设置)。 5.水厂的规划 水厂的规划方案(考虑是否分区设置水厂) 主要是水厂厂址、规模及用地控制方案、供水水质、水厂供水压力规划、各水厂之间供需平衡进行方案论证比选。推荐水的净化工艺流程以及处理程度。 6输配水系统的规划 输配水系统规划应充分结合现状管网系统展开。 干管系统规划首要明确是否应设置中间加压泵站、采用水塔等措施,即分区、分压、设置调节设置。该部分应充分论证。主要包括干管定线、水塔、加压泵房位置规模占地等。 规划成果:整套给水管网系统的布置(含管径、布局、节点水压等)、平差成果、相关图集 7控制性规划 对水质监控、生产监控以及综合监控的要求进行规划。 8近期建设规划 根据上述规划结论,安排近期建设重点部分。 9工程效益分析与估算 分析规划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规划中近期建设的重点进行估算。 10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乡镇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镇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篇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0xx-10-10] 【字号:大|中|小】【背景色】 1总则 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 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

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 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 2.1城市水资源 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 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 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 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 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城市用水量 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

山西省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xxxx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第三章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第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内容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第五章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第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第八章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水源调查或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相关可研报告或设计等); 五、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第二章xx概况与规划分析 一、城市概况。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与城市相关的河流水系及水文地质概况分析等。 二、城市规划概况。介绍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与范围、城市性质、规划人口规模、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发展方向、规划经济发展指标等。 第三章xx供水现状分析 一、城市供水现状分析。包括现状供水人口、供水普及率,城市自来水公共供水水源、水厂、加压站、管网以及企事业单位自备水源供水现状概况。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第一作者简介:关鸿滨,男,1967年4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89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给排水专业,工程师,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省太原市金刚堰路46号,030009. 文章编号:1005-6033(2001)05-0040-02收稿日期:2001-06-13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鸿滨1,张晋峰2 (1.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09;2.山西省城乡规化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 要:结合工程规划实例阐述了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并对其编制方法和深度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编制要点中图分类号:TU 99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编制科学可行的给排水专项规划可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因而近年来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已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统一的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办法和实施细则,因而各地在规划内容的广度、深度以及规划成果形式上不尽相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结合山西省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实例对给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进行阐述,旨在对规划编制方法和一些关键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1 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子项 首先应明确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相应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并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子项。同其它工程专项规划如道路、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等专项规划是并列的关系。从规划期限到规划范围也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给排水专项规划中所采用的一些基础指标如规划人口规模、规划用地规模等均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而来。从实施和管理程序上,给排水专项规划也是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当地规划部门依照规划进行管理。换言之,从实施和管理的角度讲,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明确这一点,对把握编制深度有重要意义。 城市总体规划是依法管理城市建设的法规文件,因此成果中包括具有法规条文性质的文本,而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不仅是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的延伸和深化,同时还可作为行业管理的技术原则和依据,在内容上更注重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从成果形式上,我们认为可分 为3部分(规划说明、现状基础资料、规划图纸),不需要编制规划文本。 2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与给排水专业规划不等同 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总体规划阶段的各项专业规划中 (包括给排水专业规划),对其内容及深度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估算 城市用水量、排水量,确定水资源供需平衡方案,确定水源地范围及给排水厂站设施的位置、数量、设计规模,确定给排水管渠的布局、走向、管径等。 近年来一些规划界人士对此规定提出了质疑,原因主要归结为总体规划阶段,由于侧重点主要在城市的定性分析和宏观布局以及规模指标的控制,由于受资料的广度、深度限制,总体规划中专业规划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提出过多量化指标(如给定管径等),即便提出量化指标,在没有深入分析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也不会切合实际,且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误导,带来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在编制《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的过程中就发现,晋城市总体规划中给排水专业规划中的许多量化分析就不够准确,不够符合实际。笔者认为:深入量化的分析研究过程应放在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中,在占有大量深入的基础资料、做好细致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使规划切合实际,同时使规划各阶段的深度要求划分更明确。 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在深度上除要满足《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外,还应在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分析、给排水系统建设规模论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排水分区划分、近远期规划结合等方面做更深入的工作。在《晋城市主城区给排水专项规划》中,仅在水源开发规划上就分别对近期和远期城市供水各提出了3个水源开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在给水管理网规划中也进行了多种工况的设计、校核,使供水管径选择和工作压力 4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007-10-10] 【字号:大 | 中 | 小】【背景色】 1 总则 1.0.1为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水法》、《环境保护法》、提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 1.0.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予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0.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1.0.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6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协调。 1.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 2.1 城市水资源 2.1.1城市水资源应包括符合各种用水的水源水质标准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及经过处理后符合各种用水水质要求的淡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海水、再生水等。 2.1.2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应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或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1.3根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应提出保持平衡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并应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水资源匮乏的城市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并应发展节水农业。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应提出开源节流和水污染防治等相应措施。 2.2 城市用水量 2.2.1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

(完整版)绿化给水专项施工方案

XXXXXXX工程 景观工程 绿 化 给 水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水源及用水量‥‥‥‥‥‥‥‥‥‥‥‥‥‥‥‥‥‥‥‥‥‥ 1 2、管材及附件‥‥‥‥‥‥‥‥‥‥‥‥‥‥‥‥‥‥‥‥‥‥‥ 1 第二章、施工方案‥‥‥‥‥‥‥‥‥‥‥‥‥‥‥‥‥‥‥‥‥ 2 1、测量放线‥‥‥‥‥‥‥‥‥‥‥‥‥‥‥‥‥‥‥‥‥‥‥‥ 2 2、沟槽开挖与回填‥‥‥‥‥‥‥‥‥‥‥‥‥‥‥‥‥‥‥‥‥ 2 3、管线敷设‥‥‥‥‥‥‥‥‥‥‥‥‥‥‥‥‥‥‥‥‥‥‥‥ 3 4、管道试压‥‥‥‥‥‥‥‥‥‥‥‥‥‥‥‥‥‥‥‥‥‥‥‥ 4 5、管道冲洗‥‥‥‥‥‥‥‥‥‥‥‥‥‥‥‥‥‥‥‥‥‥‥‥ 4 第三章、施工注意事项‥‥‥‥‥‥‥‥‥‥‥‥‥‥‥‥‥‥‥ 5 第四章、施工验收标准‥‥‥‥‥‥‥‥‥‥‥‥‥‥‥‥‥‥‥ 5 第五章、附图‥‥‥‥‥‥‥‥‥‥‥‥‥‥‥‥‥‥‥‥‥‥‥ 6

绿化给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方案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绿化给水施工方案。1、水源及用水量 绿化给水采用甲方预留景观水源,进行绿化养护,采用快速取水器进行人工浇灌,取水阀尽量靠近路边安装,取水阀中心距路边线300,取水阀间距约为40m。 绿化给水量按:3L/㎡·d,绿化给水水源处压力不低于0.3 MPa,接水源点位置只为示意,准确位置由甲方最终确定;在绿化给水接口处的水表井内设倒流防止器,防止给水管网在失压情况下水倒流。 2、管材及附件 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承插连接。管道与阀门、金属管连接为法兰连接。 绿化给水管DN≤50mm时,采用球阀(热熔连接),DN>50mm者采用截止阀或蝶阀,阀门井做法详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P16,地面操作立式阀门井。井应高出绿地5公分,防止砂土进入井内。 二、施工方案

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细则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纲要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 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 一、规划文本 (一)总论 (二)排水体制 (三)污水系统规划

(四)雨水系统规划 (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 (七)再生水利用规划 (八)近期建设规划 (九)投资估算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二、规划说明书 (一)总论 1、规划依据 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 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且规划期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规划范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并应考虑与远景发展的衔接。 4、规划目标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达到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同时,要兼顾初期雨水的截流、调蓄和处理,排涝与治污并重,处理和利用并举,改善城镇水环境。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提出近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镇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城镇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等规划指标值。 (二)城镇概况 1、自然条件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辖区、气候气象、降水与蒸发、水文、工程

XX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聊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给水工程的有序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供水企业合理经营的主要指南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基本目标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规划为基础,建立布局合理、安全经济的城市供水系统,保障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一般遵循开源节流、经济适用、安全可靠、保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等原则。 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规划期限也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一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给水工程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文明、安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基石。因此,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有长期的时效以符合城市的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预测城市用水量预测 ?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并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水质和水压规划 ?城市给水设施工程规划,其中包括水源、输水管线、净配水厂、调蓄水厂、增压泵站及配水管网等的工程规划 1、预测城市用水量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供给的水量。包括以下内容: 居民生活用水量: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水量。 工业用水用水量:企业生产过程所需的用水量。 公共设施用水量:宾馆、饭店、医院、科研机构、学校、机关、办公楼、商业、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等用水量。 其他用水量:交通设施、仓储物流、市政设施、道路浇洒、绿化、消防等用水量。 ?第二部分:不由城市给水工程(城市自来水)供给的水量。包括以下内容: 使用自备水源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河道航运用水、农业、养殖业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乡镇企业用水等水量。 城市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给水价格水平、工业回用率、污水资源化程度等因素确定。 2、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1)水资源的综合评价

吉林省城镇供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吉林省城镇供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城镇供水工程专项规划要与城市整体功能相匹配,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力求系统完善功能健全,力求经济合理并处理好近、中、远期关系。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第三章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 第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第五章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结合本地情况提出节水措施。 第六章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第八章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设计资料(地形图、水源调查或勘察报告、工程地质报告、相关可研报告或设计等); 五、采用相关规划设计规范与标准; 六、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第二章城市概况与规划分析 一、城市概况。

二、城市规划概况。 第三章城市供水现状分析 一、城市供水现状分析。 二、现状供水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四章规划建设规模 一、城市规划用水量预测。 二、根据上述分析预测和现有供水能力进行供需平衡,确定总的供水规模和需要新增的供水规模。 第五章水源规划 一、城市水源规划。 二、提出具体的水源地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第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总体布局。 二、水源地建设规划。 三、水厂与加压站建设规划。 四、输配水管网建设规划。 第七章节水规划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建筑给排水工程)遵义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惠水县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抢抓中国加入WTO和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毗邻省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以贵阳为龙关的城市经济圈,合理布局生产力;突出规划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集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原则; 4、加强空间管制,有效保护各类资源的原则; 5、与相关规划衔接和协调的原则; 6、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协调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贵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镇体系编制审批办法》; 6、《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 7、《惠水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7-2010年); 8、《惠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发展规划

纲要》; 9、《黔南州城镇体系规划》; 10、地方意见建议及其他有关资料。 第五条规划期限 1、规划期:2005-2020年,16年; 2、近期:2005-2010年,6年; 3、远期:2011-2020年,10年。 第六条规划层次及范围 1、本次规划范围按两个层次,一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二是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2、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为惠水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2470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 3、城区范围 东抵平寨,西至吴家寨大坡脚,南至猪场,北起赤土,南北长12.8公里,东西宽3.3公里,总面积40.3平方公里。

(完整版)《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修编》解读

《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 修编》解读 一、《规划》修编背景 城市供水设施是衡量一座城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建、发改、财政、水利、环保等多部委发布了一系列节水政策及措施。随着“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重要治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水务理念对给水、污水、雨洪的统筹协调、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5年修订)于2015年1月获国务院批复,《珠海市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确定城市远景将形成一核、两心、六片的发展格局,总规、概规确定的城市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均发生一定调整,用地规模、规划人口均有较大提高,城市供水系统亟待结合新形势进行优化升级。同时,近年来咸潮上溯日益严重,水源保护区区划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唐家湾高新区、西部中心城区、富山产业新城等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以及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项目的不断推进,对市政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供水系统需进行相应的优化完善。

为深入贯彻落实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等新水务理念,确保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更好的服务城市发展,有效保障珠澳两地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对06版给水规划进行修编显得尤为必要,总规、概规的编制完成也为给水规划修编创造了条件。为此,我局适时开展了《珠海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修编》(以下简称《规划》)工作,以较好的指导珠海市供水工作的开展。 二、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珠海市域行政管理辖区内的陆域范围和近海岛屿,包括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总面积7827km2,其中陆域面积约1724km2,海域面积约6103km2。 规划范围示意图 (二)规划期限

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2017-2035-Suzhou

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2017-2035) (纲要) 苏州市水利(水务)局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

第一章规划总则 1.1指导思想 根据苏州市建设“一个愿景、四个名城”的城市定位和“两个标杆”的城市目标,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总体思想,按照“多源并重、区域互补、多网联动、优质供水,系统低耗、安全智慧”的总体思路搭建供水体系。 1.2编制原则 适度超前、因地制宜 顶层设计、统揽全局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 安全优质、强化应急 开源节流、提升效率 强化监管、健全体系 改革创新、智慧供水 1.3规划范围 苏州市供水专项规划范围为苏州市所辖全部行政范围,包括:苏州市中心城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和吴江区)、太仓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全域范围,规划面积约8657km2。1.4规划期限 规划水平年:2017年 近期:2017~ 2020年; 远期:2020 ~ 2035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2.1规划目标 本次供水专项规划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为: 满足供水需求,保证供水安全 提高供水质量,改善供水服务 完善设施建设,完成升级改造 推进技术进步,发展智慧供水 加强统筹调度,控制供水成本 “安全保供、优质经济、智慧绿色” 水源水质不应低于III类水,供水保证率≥97%;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供水水质年合格率不低于95%,水压中心城区不低于0.28 MPa,县(市)城区:不低于0.24 MPa。 总体布局为:“1江2湖3源4域10区22厂” 2.2主要指标 表2-1. 苏州市供水规划主要目标指标一览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009 北京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120—200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 0 0 9 年8 月 1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 北京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给水工程 项目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9]64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编制的《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同时废止。 在城市给水工程项目的审批、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前言 《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三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4]43号)的要求,在原《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994年)的基础上,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密切结合我国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标准贯彻执行的先进经验,积极借鉴国外有关建设情况,以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需要。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满足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我国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和政策。经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多次召开讨论座谈会,最后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召开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六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工艺与装备、配套工程、建筑与建设用地、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政府投资的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本建设标准,企业投资的可参考使用。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1号,邮政编码:43001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李树苑刘权刘海燕董一新杨文进 苏新郑春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 第三章工艺与装备 (3) 第一节取水工程 (3) 第二节净水工程 (3) 第三节输配水工程 (4) 第西节检测与控制 (4) 第四章配套工程 (5) 第五章建筑与建设用地 (6)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7)

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大纲20140904

株洲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大纲(目录)本次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分四册编制,第一册为文本,第二册为说明书,第三册为图则,第四册为基础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各分册的编制目录如下。 第一册文本 第1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 1.2 规划依据 1.3 指导思想 1.4 规划原则 1.5 规划期限 1.6 规划范围 第2章规划目标与建设标准 2.1 规划供水规模 2.2 用水指标 2.3 水压和水质执行标准 第3章水源规划 3.1 水源供需平衡 3.2 水源地建设规模 3.3 水源供水保证率 3.4 水源地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3.5 应急水源规划 3.6 第二水源规划 第4章给水工程规划 4.1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方案4.2 水厂的选址 4.3 水厂建设规模 4.4 水厂占地面积 4.5 建设标准和内容 4.6 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第5章管网规划 5.1 管网规划目标 5.2 管网敷设原则和布置原则5.3 供水管网规划总体方案5.4 加压泵站规划 5.5 户表改造规划 第6章节水规划 6.1 节水规划目标 6.2 节水措施 第7章分期建设规划 7.1 分期建设目标 7.2 投资估算 第8章规划实施措施

8.1 法规保障 8.2 行政管理措施 8.3 技术指导 8.4 资金筹措 8.5 二次供水管理措施 8.6 事故应急反应 第9章附则 第二册说明书 第1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2 指导思想 1.3 编制原则 1.4 规划目标 1.5 规划设计资料 1.6 采用的设计规范与标准 1.7 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注: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第2章城市概况与规划 2.1 城市概况 注:内容包括城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特点、行政区划、城市性质、人口规模、社会经济、用地规模和与城市相关的河流水系

郴州城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文本说明书图集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工程代号:2010-GH016工程项目名称: 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设计单位名称: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郴州市规划局 证书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 A143000700 发证机关:国家住建部 单位法定代表人: 陈忻 设计部门:市政工程研究设计院 主管院长:杨青山 市政二所所长:张文 项目负责人: 刘影 主要编制人: 周江徐延波刘新林王珊蒋家鑫 张文刘影邝沙许光眉张震芳徐俊杰廖志平 曹诗国刘洋李春平谢林卫唐威潘慧明曾昭东卢乐峰王许兵

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 前言 2010年3月,我院受郴州市规划局的委托,承担了郴州市城市给水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期间,我院设计人员得到了郴州市政府、郴州市规划局和城管局、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国土局、水利局等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单位、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编者 二〇一一年五月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1章总则 (1) 第1.01条法律地位 (1) 第1.02条规划依据 (1) 第1.03条规划期限 (2) 第1.04条规划范围 (2) 第1.05条规划目标 (2) 第1.06条条款说明 (2) 第2章给水规划 (3) 第2.01条用水量指标 (3) 第2.02条供水规模 (3) 第2.03条节约用水 (3) 第2.04条供水水质规划 (3) 第2.05条供水水压规划 (3) 第2.06条供水系统规划 (3) 第2.07条水源地保护 (3) 第2.08条城区给水 (3) 第2.09条管网设施 (3) 第2.10条管网建设目标 (3) 第2.11条给水工程管网规划措施 (3) 第2.12条控制措施 (4) 第2.13条消火栓设置 (4) 第2.14条应急供水措施 (4) 第2.15条分期建设 (4) 第2.16条近期建设 (4) 第3章排水规划 (5) 第3.01条排水体制 (5) 第3.02条污水去向 (5) 第3.03条郴州市污水处理厂选址 (5) 第3.04条污水处理规模 (5) 第3.05条工业废水处理规划 (5) 第3.06条西城区管网改造 (5) 第3.07条污水排水原则 (5) 第3.08条污水排水分区 (5) 第3.09条纳污管道布置 (5) 第3.10条城市雨水系统综合利用规划 (6) 第3.11条暴雨强度公式及设计参数 (6) 第3.12条雨水排水原则 (6) 第3.13条雨水排水分区 (6) 第3.14条雨水干管干渠布置 (6) 第3.15条水体保护 (6) 第3.16条污水系统实施计划 (6) 第3.17条雨水系统实施计划 (7) 第3.18条实施措施 (7) 第3.19条建议 (7) 第4章附则 (8) 第4.01条实施日期 (8) 第4.02条相关规划 (8) 第4.03条实施机关 (8) 第4.04条规划文件组成 (8) 第4.05条批准单位 (8)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 摘要: 城市建设首先是各类工程的建设,而规划在城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位置、分类、功能、本套程度、能力大小等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城市工程系统指的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体系,它由交通、通信、供热〔气〕、给排水、环卫、全等工程体系构成,它们的规划就是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而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给水工程; 一、概述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组成,其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定城市给水设施的规模和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要求;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和设施分布及规模。给水工作系统与排水工程系统被称为城市生命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它的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主要分定额指标法和函数法二大类。它们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定额法侧重于定性,函数法侧重于数学分析,要做好预测要用二者互相验算、互相修正和互相补充,才能使预测所得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要求,满足规划的需要。 1.定额指标法 所谓定额指的是单位用水量,是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不同条件下用水量调查统计结果,考虑各种因素发布的规范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这是规划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和认真实施的,对规划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约束作用。用水量预测主要定额指标有:单位人口综合

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km2·d)、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m3/ha·d)、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m3/ha·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在预测时根据城市规模大小、工业规模取不同值乘上相应的规划人口预测数或工业产值即可得到预测用水量。此类方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计算快捷方便、数值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如果城市发展变化大则易失准。比如海南海口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供水严重不足的情况,居民生活用水连五楼都短缺,这即是规划跟不上变化的结果,用水量预测占了很大的因素。 2.函数法 函数法就是将与用水量有关的各种要素作为自变量,以对应关系建立与用水量Q有关的关系式,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数学计算求得Q值。主要有:线性回归法、产函数法、年递增率法、生长曲线法等。 ( (3)年递增率法 根据历年供水能力的增加(增值是非均匀的),考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加因素,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平均增长率用复利公式预测城市规划期用水量,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城市用水年增长速率在4%~6%之间,规划人员应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经济、人口的变化趋势确定年增长率的取舍,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另外此预测方法时限不宜过长。(4)生长曲线法 城市用水量的变化根据我国各典型城市的数字来看,呈S型曲线,则据此曲线的变化规律可构建生长曲线模型,函数式有二种,一种是龚泊兹公式: Q= LexP(- be- kt) (2—4) 式中Q:预测年限的用水量; L: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pdf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 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 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 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 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 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 (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 (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 三、附件 (一) 说明书 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

常熟市供水专项规划(2013~20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熟市供水专项规划(2013~2030)批前公示为满足常熟市城镇发展建设的需要,合理规划常熟市地下管线的发展,重新对常熟市域范围内的供水系统进行梳理与规划,根据《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我局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常熟市供水专项规划(2013~2030)》。目前,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后进入报批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将该规划进行批前公示。 本次规划公示期为30个工作日,自2017年3月9日,至2017年4月21日止。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公示时间内向常熟市水利(水务)局反馈。 反馈意见方式: (1)电子邮件请发送到:eagerstar@ (2)书面意见请邮寄到:常熟市珠江路172号常熟市水利(水务)局。 一、规划范围 常熟市全市区域供水范围,涉及虞山镇、海虞镇、梅里镇、古里镇、碧溪新区、董浜镇、支塘镇、沙家浜、辛庄镇、尚湖镇,服务总面积为1264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近期:2013 ~ 2015年; 中期:2016 ~ 2020年; 远期:2021 ~ 2030年。 三、规划指标 近期(2013~2015年)规划指标,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30L/人·d,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90L/人·d;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350L/人·d,农业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150L/人·d。 中期(2016~2020年)规划指标,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35L/人·d,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90L/人·d;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400L/人·d,农业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150L/人·d。通过加强检漏,逐步更新管材,使管网漏损率降到13.5%。 远期(2021~2030年)规划指标,城镇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40L/人·d,农村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100L/人·d;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450L/人·d,农业人口综合用水指标达到200L/人·d。严格执行《城市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通过加强检漏,逐步更新管材,使管网漏损率降到行业先进水平。 近中期,城市集中供水出厂水水质指标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合格率≥99%。远期(2020~2030),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水质,制定常熟市自来水新的出厂水水质目标,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自来水水质标准保持同步水平。全市管网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合格率≥9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