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3-01-18T14:15:27.1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12月总第103期供稿作者:夏寿仁

[导读] 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出的结果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都需要进行评估。

夏寿仁江西省余干县梅溪初中335100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或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各种方式的主动学习,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探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合理地引导学生经历主动的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但教学设计要符合实际,不要搞花架子。有的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也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和谐氛围激励学生探究,认真将科学探究深入下去,不能流于形式。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呢?

一、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困惑和好奇,那么我们何不把这些困惑和好奇作为问题,然后去亲身探究一下奥秘呢?如:

1.大家都看到过壁虎,它能在平坦的墙上爬来爬去,为什么呢?

2.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呢?

3.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4.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如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呢?要对影响它的因素进行猜想和假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做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如:

1.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等。

2.影响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因素可能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重量、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等。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也是探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根据探究的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此处对具体的实物(如摆钟)进行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又如,课本上牛顿第一定律由来的实验设计。

四、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要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其中设计表格也是学生的难处所在,须多加训练。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表格:

五、分析与论证。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分析比较时一定要用控制变量法或综合分析论证。

如:

1.一小组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的湿度是否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结果如下表:

通过比较表中序号1、2、3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比较表中3、4、5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干湿程度有关。

2.三个不同的空瓶子A、B、C在装入质量不同的沙子后盖上盖子,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如下表:

实验记录:(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

分析:B和A、C现象不同;只能A与B比较、B与C比较。但这里没有可以直接比较的量,只有隐身的量——密度可以比较,从而得出B 露出的原因是B瓶的密度比米的密度要小。

六、评估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环节。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出的结果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都需要进行评估。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构筑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改的实质在 于创新教育教学。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开展探究性教学,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课程中应增设物理探究活动的 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情景。本文就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作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1. 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知识 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创设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2. 通过做实验、提出实验问题,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通过实验创设。实验是进行探究的灵魂。很多物理现象,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一试,可以激活探究欲望,使学生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如讲声现 象时,设置这样一道题:给灌开水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升高还是逐渐降低?学生通过 实验得出结论:音调升高。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实验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 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任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 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二、课堂教学思维开放和能力培养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 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 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探究式 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 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 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 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 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 特点”等问题,我们都不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 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四、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 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 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 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下的角色定位,不断进行角色变换,角色适应,角色调整。21世纪的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付出和奉献,而是要在每一节课都得到生命创造的满足,发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愉,体验成功的喜悦,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延伸。正如课程专家所说的,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教师将与学生一起随课程的发展而发展。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物理教学模式,应作为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目前,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探究性教学的认同和对于有效的物理教学的责任感,同时,教师自身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顺利开展探究式教学,应该作为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研究和开拓出科学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教师的责任。我们既要从长远看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积极热情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同时又要冷静、清晰地理清思路,有准备地、能动地接受新教法的思想和理念。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有不同的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则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是,探究式教学的主线应该是一致的,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条主线,笔者认为不管是怎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它都必须包含“学生初探-师生共探-探究反思”三个基本探究环节。这三个基本探究环节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也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一、学生初探 这一环节必然会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根据不同的探究式教学形式(随堂探究或专题探究),这一环节可以在课前完成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设置学生初探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思维扩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首先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合理情景,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最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积极思考中,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寻求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创设情景是否合理将决定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探究必要性的问题,最终也会影响学生初探的效果。探究问题应力求真实、直观而富于启发性,可以是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背景材料(如科学轶事、科学发展史、科技应用、新科技前沿等),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设计的一些有趣或出人意料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可以是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提出的问题等等。猜想与假设也是实现探究十分关键的一步,但又往往是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环。既要做到不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过程过多的干涉,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不脱离探究的焦点问题。因此,教师应调控学生整个初探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与假设。 二、师生共探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一环节必然包含“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若是实验式探究还可能包含“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裴家堡初级中学刘明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1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国内外既有的相关研究: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表现。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国内近期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张承凯在《赤子》期刊上发表了《学生有效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研究》、何基生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上发表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等等,各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态度、兴趣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明确,对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及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涉及较少,期待研究解决。 课题创新要点: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并形成策略体系,力求使有效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把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定位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三方面,着重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氛围营造、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 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doc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复合主体的互动,探究性教学中的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一些实践和反思,并提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同行。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的过程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

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二、探究活动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同时,课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案例完整版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案 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模式》案例 ——《欧姆定律》 张花玲 【案例背景】 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学。 为配合我校物理教研组“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我特地选择为了基础较好、比较活泼的班级开展教学,有老师观摩。 【案例描述】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有: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分析]参与式教学也一定要明确的给学生提出问题,但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提出的问题,使他们更有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最新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上传: 欧阳坤更新时间:2013-1-20 21:26:00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案例 ——公路的弯道测量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 取知识、应用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它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以创造为指向,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儿童活动中心论”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性学习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 普遍实施,我国目前尚处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探索阶段,研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1问题的提出 过往的行人经过时发现,路面在拐弯处不是水平的,而是一侧高、另一侧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为了下雨时雨水容易流走,有人说这样车可以跑得快……不禁让人想到“路面为什么要修成这样?”这是类似火车 转弯的向心力一个不错的研究性课题。 2研究的实施步骤 组织4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6人左右,研究是在课余时间分时完成的。 (1)察看地形 各小组首先分批对公路地形和路面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学生们观察很细致,最后总结地形特点报告:这段路面呈“S”形,弯曲部分内侧路面低,外侧部分路面高,弯曲程度大的(老师注:曲率半径小的)路段内外侧高度差较大,否则小。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我告诉他们,到物理教材“圆周运动及其应用”一章中去找答案。通过学习,他们很快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虽然有的同学还不很理解,但他们这时对该知识的需求却成为他们理解这些 知识的强大动力。为了使原理的理解更透彻,各小组在一起,一个小组解释,其他做必要的补充,这是一次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我们的实践表明,对某一部分知识的实际需求会形成对之学习的强大动力,这是一种“问题驱动”式的学习。最后讨论的合理解释为: 汽车以一定的速度v通过公路,在拐弯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由公式③可知,转弯处半径越小,路面的倾角越大。学生们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很高兴,似乎完成任务了。我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工程师设计这段公路的设计车速是多大? 学生:问一问设计的工程师。 另一学生:我们只要测出公路的转弯半径和路面的倾角,由公式③就可以求出了。 老师:我们先自己测量,再请教工程师叔叔,看看我们的测量准不准。请大家设计出测弯道半径、路面倾角和 设计车速的方案来,过几天我们进行交流。鼓励同学提出与他人不同的办法。 (2)设计测量方案与交流 解决问题时同学们的思维是高度发散的,他们设计的测量方案总共有8种,有直接测量方案、间接测量方案,不仅用到了数学知识,还用到了初中的连通器原理、高中的打点计时器和激光器等,设计方案各不相同。同学们在交流时也非常惊异:原来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案如此多呀!他们彼此借鉴方案的优点,完善自己的测量方案,比如,有一种方案是直接找到公路圆弧的圆心,而圆心位于对面的小山上,不可能把小山挖掉,这种方案需要改进。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学习,而且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概括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实地测量

浅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浅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笔者事先准备了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如在“沸腾”这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湿的纸盒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不会燃烧的实验;在“大气压强”一节课中做了一个把硬纸片放在装满水的杯子的杯口上,用手按住倒置,纸片不下落的实验,使学生感到好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

初中物理常见的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见的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以科学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我对初中物理探究方法的小结,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不易观察,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换为 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如:比 较动能大小时,把他转换成木块被撞开的距离,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可以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分子的运动;用灯泡是否发光或用小磁针在电路旁是否偏转检查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 作用来认识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转换成他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再如, 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二、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 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 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 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初中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 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三、等效替代效法: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 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例如我们学过的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分力与合力等效以及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等等。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案例名称:电功率 科目:物理教学对象:八年级课时:2课时 提供者:陈川春单位:海口市体育运动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设计是中学八年级物理的一节内容·需一课时 ·《课程标准》要求“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课第一步:复习提问:什么叫做电功?它的两个单位是什么?换算关系怎 样?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测量电功?.总电功的计算方法: 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的主要线索是:引入新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知道额定功率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4.会应用功率的定义公式P= 及公式P=IU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 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初高中《课程标准》都要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掌握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设计教师:刘军 方案: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课题名称: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课题背景说明: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实验仪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均已能熟练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并不是那么的熟悉。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方式。通过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有关的实验的原理。 四、课题内容: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观察学习法: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对照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图书馆寻找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图片、信息。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对照说明书或通过网络学习,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第2—5周: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随后查阅文献网络资料,进一步学习电磁打点几十器的工作原理。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学习报告、学生论文(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实物观察与图片收集: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搞好初中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标签:初中物理教学;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认知和操作技能。但是研究表明,初中物理的开放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做好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模式化严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育工作者希望能更快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注意谁是领导。只有将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而言,课堂的主体仍然是教育者,学生总是在课堂中发挥辅助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教育者必须摒弃旧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拓展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实践上欠缺 鉴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然而,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教育工作者受到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将利用学生的先验行为来解释物理基础和进行实验。在这些实验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物理知识规律不明确,使得物理实践模式过于僵化和冗长。在过去,它极大地降低了学生探索物理的欲望,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发挥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设备缺乏 由于学校的经济实力和地理关系,体育设施还不完善。今天,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许多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学习。然而,由于城市学校有很多学生和班级,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物理实验。此外,由于实验工具和设备的缺乏,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教材等。学习知识,就很难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情况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模式》案例 ——《欧姆定律》 【案例背景】 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学。 为配合我校物理教研组“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我特地选择为了基础较好、比较活泼的班级开展教学,有老师观摩。 【案例描述】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有: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分析]参与式教学也一定要明确的给学生提出问题,但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提出的问题,使他们更有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分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这两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问题的解决,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 [三]设计实验 1、课件出示思考题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23-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教学受到一定的重视。在我国教育部最近公布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将探究式教学置于突出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适时适宜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好处。但很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没有真正理解其涵义,将探究教条化,机械的、固定程式地运用于教学,以至造成探究形式化,极大伤害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不利于新课堂模式的构建,不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为此,本文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实践,对探究式教与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 1.首先我们要真正搞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张大昌教授在《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一文中对科学探究曾作过这样的阐述:”第一,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目前对这

点已经取得共识。第二,科学探究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平常所说的知识包括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怎样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以前我们对这类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反复体验,学会怎样进行科学探究。这在过去强调得不够,应该引起重视。第三,科学探究还是一种精神。要用这种精神探索和研究自然规律,也要用这种精神学习整个课程中的所有内容。这点尤为重要。” 张大昌教授这段阐述让我们深入的理解了科学探究是什么:它不但是一种学习方法,良好的思维方法,还是人生必修的学习内容,更是一个人应该有的一种可贵的学习精神。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模拟,无论是探究的广度、深度、复杂程度或时间的长度,都无法与科学探究比拟。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交流等)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从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我们如何理解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

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 问题的提出 高中物理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实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物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则需要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要求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使高中物理教学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从而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现代物理教学方式。 物理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开展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研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以类似科学探究

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由于探究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探究学习的理论框架逐步搭起,把科学探究的理论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则刚刚开始。由于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要理解并运用此教学模式,在正确理解科学探究、设计和实施探究教学等多方面教师都还面临着许多困惑。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背景下,通过对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具有深广的意义和价值。 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探究的主要内容 物理探究性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积极贯彻到学科教学中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遵循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仿照科学家探求未知科学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的全程贯穿“科学探究”精神,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唤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晋江市江滨中学罗新兴 “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且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1)这句话揭示了新教材改革的根本目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近年来,物理学在航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超导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基础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调整培养目标,而着眼于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与教改,尽好人民教师的一份力。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侧重于结论的掌握,经验的传授,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不能否认传授法对基础教育的作用,但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它甚至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新课程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在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中获取知识和探究的方法,“这种建构式的科学教育更加强调的是探究问题,而不是了解问题的答案;是批判性思维,而不仅是记忆;是在情境中理解,而不仅是获得些许信息;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互动和分享思想和信息,而不是无益的竟争。”(2)新形势下,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全面、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中,促使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险索精神。” 因此,科学探究在新形势课改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科学探究应有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这七个环节的体会。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3-04-02T10:22:28.7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4月总第131期供稿作者:何琰[导读]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 何琰云南省沾益县第三中学655331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 一、开展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依据 1.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的时代。这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由单一接受性逐渐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用新课标新教材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新教材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一般性科学探究的形式,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探究性教学,营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性的机械式学习向主动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转变,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任务。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要求,我认为,必须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环境,使之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能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1.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 2.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它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为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不可缺或的一环。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成因并对问题作出初步的猜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这一步骤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的难点所在。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着“猜想与假设”,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实验方法。常用的物理实验设计方法有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排除法、理想实验法、定量测量法等。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思维的各种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要在上阶段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通过实验操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而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因此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验结论。 6.评估、合作与交流 教师必须强调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对于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高能力,即所谓“授人以渔”。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初期,要让学生逐步接受,在某些环节并不排斥老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地获得新知,然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探究性教学中,要避免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教师要及时予以引导。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高屋建瓴统观大局,每一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某些动态予以调整解决。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由间接被动地接受知识改为通过学生探索直接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了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学,强调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