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册语文

第八册语文

第八册语文
第八册语文

1.多梦的季节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还能正确读写“繁茂、雏鹰、遨游、旋涡、多梦、沉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们这个多梦的成长季节的心情——对未来充满好奇、充满疑惑、充满幻想……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体会得到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天真、烂漫、多梦的童年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童年》,谈谈听后的体会。

2、师:是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童年,那么什么是童年,童年都有哪些特点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多梦的季节》来体会体会。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谈谈短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3、出示词语

哼着繁茂遨游雏鹰曾经哗哗沉默旋涡谜

4、指名学生认读

5、以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1、课文一共分为几节,再读课文,做上标记。

2、通过这次朗读你有什么发现?

3、对文中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的?

4、学生质疑。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词语

哼着繁茂遨游雏鹰曾经哗哗沉默旋涡谜

2、齐读课文。

二、授新。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发言。

4、自由读第二三小节,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5、结合学生的提问理解句子

小树伸展着繁茂的树叶;雏鹰独自去遨游蓝天。

这个句子暗示着什么?

6、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进行朗读?

7、指导感情朗读。

8、我们可还是昨天的那个孩子,可还是昨天的那张娃娃脸?

是不是呢?为什么?

9、默读第三小节,想想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10、自由读第四小节,思考:我们为什么“沉默”,为什么“多梦”?

11、齐读第五小节。

三、学习生字。

哼——最后不要加一横

繁——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勾。

鹰——广字头里面是两个单人。

涡——第八笔是一撇,不是撇折。

五、总结。

板书设计:

1多梦的季节

小树伸展树叶

雏鹰遨游蓝天长大的童年

我们沉默、多梦

2.泉水叮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情课文内容。

2、借助课外工具、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对创造美的人的感激之情。

教法与学法:

师:读议法。

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上课前,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如《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带入美的音乐氛围。

师问:喜欢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琴声叮咚》。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反馈质疑。

2、思考: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尝试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渗透方法。指导学生用文中关键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尽量简洁。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并给生字组词。

重点指导读音:“叮、凝”的韵母是后鼻音,“钦、羡”的韵母是前鼻音,可比较认读。

重点指导书写:“慕、暴”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它们下边的写法,可引导学生采用想像记忆或编字谜的方法记忆。

3、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及教师评议。

4、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反复让学生读词语,并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师及时纠正。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和感受,相互交流。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再指生读一读,然后说一说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记生字。

3、指导书写。

(1)指名学生上小黑板范写最拿手的生字,然后说一说自己书写时应注意哪些。

(2)学生评议。

(3)学生自由在作业本上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听写生字词。

二、再读品味,感受情境。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抓关键问题,品读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应抓住“清晨、傍晚”体会琴声出现的频繁;引导体会象声词“叮咚”的好处,它使读者身临其境,感觉亲耳所闻。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同样写法的地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学习2—14自然段。

学生齐读,分段读课文,谈感受。重点感悟以下句子。

“琴声常常伴着雨点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

(朗读体会“洒”字的韵味,它把琴声写活了,仿佛琴声感染了周围的人和景,突出了琴声的美妙。)

“我深夜回来,走进这条寂静的胡同,……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为什么说琴声是“温暖的”?)

“这琴声那样优美动听,有甜味儿,又是那样亲切熟悉,如逢故友。”(引导学生谈谈:“那样”是怎样的?)

“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流水般的琴声,又响在我的耳边,流淌在我的心里。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此段与第1自然段形成首尾呼应。采用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咀嚼。)

3、品读完句子后,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这个弹琴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谈:练琴刻苦,锲而不舍,冬练数九、夏练三伏,琴艺高超等都可以。)4、小组合作,找出写“我”的情感变化的句子,想想都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抓住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上不同的词语。)

CAI出示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

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

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引导学生用换词等方法辨析带点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用词的准确:夏天炎热,人们乘凉,小姑娘练琴,我当然“钦佩”;秋夜晴朗,琴声悠扬,怎不叫我“羡慕”;冬夜寒冷,我深夜归来,聆听亲切温暖的琴声,我自然是“感谢”了。

5、抓住文中的四个疑问句和一个感叹句来体会“我”的情感。

CAI 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谁在弹琴呢?弹琴的是谁呢?

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先让学生找到它们分别在课文中什么地方,然后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感想: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呢?

品读完这些句子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为什么“我”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的人呢?(琴声太优美了,被她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感动了……)

6、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想像中诵读。

朗读时,语气要清缓抒情,饱含情感,表达出对优雅琴声的喜爱,对小姑娘的钦佩、赞赏之情。

四、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说说你的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2、琴声叮咚

想见他。

勤学苦练

琴声叮咚就是她?

琴技高超

就是她!

3.穿红裙子的教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书写“打扮、捞到”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孩子对红裙子老师的喜爱之情。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情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难点: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读悟、交流、探究法。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呢?

(学生畅谈)(板书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

2. 学生齐读课题。

3.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勾画出生字。

(1)读准生字字音。(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3. 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出示生词卡片: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感知“红裙子”的美

1. 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2.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哪些内容使价钱印象最深?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以是课文内容,可以是好词佳句等)(2)小组竞读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比赛,然后互相评议)

3.穿红裙子的教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认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品读,领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裙子老师扎根乡村教育的高贵品质。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情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感知人物个性特点。

难点: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读悟、交流、探究法。

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朗读课文。

二、走进穿红裙子的教师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穿红裙子的老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2)“看这些娃儿,魂都叫学校给抓去了!”这句话怎样理解?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3)课文中几处写到了“红裙子”,请找出来读一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3. 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2)参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感受。

①穿红裙子的老师有这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课堂上,让同学们跟着她进入课文的情境;课外,将班会课、活动课开展得有声有色;而且放弃进城的机会,带来锅碗瓢盆,愿意扎根乡村教育。

②因为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到来,学校生活丰富多彩了,孩子们原先逃学是因为校园生活太单调,现在有趣味多了,所以孩子们也爱上学,也爱学习了。

③文中很多地方写到“红裙子”,有的地方是指那位老师穿的红裙子,如“她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一条好看的红裙子。”有的地方是指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如“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而课文最后“孩子们围着她的红裙子”这里表面上是指老师穿的红裙子,实际上是指老师那一颗热爱教育事业,扎根乡村的火红的心。

4.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感情。

三、拓展延伸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启发感悟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4﹡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重难点:弄清“我”请求老师读作文时不念自己名字的原因。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

教法:引读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每当老师念作文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你的名字是否曾被老师提过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板书课题: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把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三、精读课文,走进“我”的内心世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

3.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投影显示:

(1)当老师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我”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2)同学们对“我”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3)“我”为什么请求教师在读作文时不念自己的名字?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体会?

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自悟。

5.全班交流汇报。

(1)甜甜的→怪怪的→孤独(像揣着一块石头)————→快活

(2)神情怪怪的、不跟“我”玩————→好奇、越玩越好

(3)因为虽然“我”的作文写得好,但如果老师长期只提一个人的名字,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老师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如果老师念作文时不指名是谁写的,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还顾及了一大部分同学的面子。

(4)“我”是个热爱学习,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并认真地解决难题的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写过作文,每当老师讲评作文时,你的心情怎样?

2、是的,在老师讲评作文时,同学们有的喜、有的忧。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来学习略读课文——《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3、读题质疑。

1、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心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2、想要解决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打开书,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试读课文,提出要求:

画出生字词。

读顺句子。比较难读的长句了反复读几遍。

读通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出示本课的生字及词语认读。

出示词语:

图钉橡皮筋揣着骄傲赌气飘飘袅袅战战兢兢

蕴藏范文

开火车读——齐读——再试着写几个。

平平淡淡认认真真

战战兢兢飘飘袅袅

指名学生读以上词语,教师注意及时正音。

体会:平淡——平平淡淡,哪个词语的语气更强烈?

是的,我们在以后的说话和写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类叠词,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有感染力。谁能再试着说几个?

教师随机板书。然后全班齐读,积累。

三、细读课文,交流体会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大家读得很好,课文的内容,仿佛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情,所以,老师想请大家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某个人物,走进文章,细细体会。

2、理清课文的思路。

以三条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人物比较多,我们可以按照人物来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从老师这条线看,老师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从“我”这条线看,“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弯化?“我”又是怎样做的?谁来读读这些句子?(3)从“同学”的表现来看,他们前后又有什么变化?

3、引起这一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是“我”向老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念作文的时候不念“我”的名字。

4、阅读感悟,指导朗读。

仔细品读“我”与老师的一段对话。

“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

小作者为什么会“战战兢兢”?我们怎样读出这种语气?

“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

为什么这一句话用上这么省略号?我们应该怎样读?

四、角色互换,情感体验

小练笑:“我想对说……”

同学们,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觉得课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学生?“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课文中同学的做法你又有何看法?

五、介绍作者,激发写作

1、简介作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文中这个会写文章的小女孩,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简介作者)2、交流

同学们,故事里的人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找到自己的影子。希望你们能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每个人都能写一手好文章,让老师念每个人的文章,念出每一个人的名字!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本课积累的好词抄在摘抄本上。

板书设计:

4*、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念范文不念名

5.古诗两首

《清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 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

1. 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 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 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 自读自述

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 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 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5.古诗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从《清明》导入

1. 齐背《清明》。

2. 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

(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

1. 简介作者。(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 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

1. 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 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 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 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 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 全班交流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

五、感悟春光美

1. 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 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6.成语故事两则

卧薪尝胆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生字。

2. 正确读写“勾践、扣押、赦免、卧薪尝胆”等词语。

3.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重点:感受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语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成语故事。

2. 教师导言:我们来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二、领悟题意

1. “卧薪尝胆”是个成语,大家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2. 围绕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帮助梳理。

(1)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2)越王是怎样卧薪尝胆的?

(3)越王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三、学生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认读生字、生词。

(1)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抄写词语。

3.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小组交流。

四、品读感悟

1. 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 把自己印象较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 全班交流自己的自学成课。

(1)起因:越国战败,越王色践被俘三年,受尽屈辱。

(2)经过:在柴草上睡觉,每天尝苦胆。

(3)结果:一举打败吴国。

4. 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5. 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学生在全班复述课文。

一鼓作气

知识与技能

1.会写5个生字。

2. 正确读写“进攻、擂鼓、一鼓作气”等词语。

3.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重点:感受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法:导读、导析法。

学法:语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指名讲一讲《卧薪尝胆》这个故事。

2.导入新故事——《一鼓作气》。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感知故事内容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 指名朗读,指导“将士”中的“将”读“jiàng”。

3. 讨论:(1)谁一鼓作气?

(2)在怎样的情况下一鼓作气?为什么?

(3)一鼓作气的结果怎样?

投影显示: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齐军第一次擂鼓,士气()。

②齐军第二次擂鼓,士气()。

③齐军第三次擂鼓,士气()。

4. 指名学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再试填投影内容。

5. 鲁军是在齐军第几次擂鼓时出兵迎战的?为什么?

(齐军在第三次擂鼓时士气低落,这时鲁军出兵迎战,鲁军第一次擂鼓,自然是士气正旺,所以打败了齐军)

6. 投影出示曹刿最后对鲁庄公说的一段话,学生齐读。

7.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感悟故事寓言,拓展延伸

1.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意思。

2. 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弘扬了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

7.夸父追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3.交流收获,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及其执著、奉献的精神,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以说说有关的太阳神话引起课题,以疑问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过渡:下面我们来跟随夸父去追日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对刚才的质疑有自己的初步看法。]

三、探讨感悟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2)课件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出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

3.“夸父怎样追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无比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汇报相机学习课文,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谈看法。6.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7.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8.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具有夸父这种精神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感受夸父精神的可贵,受到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总结

1.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这组课文谈感受,学有收获。]

板书: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

↓无比欢喜奋力

自我奉献奋力拼搏

8﹡盗火的英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盗、焰、茴、莽”等8个生字。

2.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普罗米修斯的聪明、勇敢和慈善。

重点: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

难点:了解普罗米修斯为盗火所付出的代价,从中受到教育。

教法:引读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读思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

1.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夸父追日》这篇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盗火的英雄》。

(板书课题:盗火的英雄)

2. 学生读题,围绕课题质疑。

3、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懂了些什么

二、自学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①盗火英雄是指谁?他为什么要盗火?

②他是怎样盗火的?

三、全班汇报自学成果:

1.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流利。

2. 学生交流对词义的理解。

3. 汇报思考的问题。

(1)盗火英雄是指普罗米修斯。因为他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心里非常难受。

(2)学生读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

①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有关语句。

②在这些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聪明)

(3)指名学生读课文第6~10自然段,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后所受到的惩罚。

①学生画出文中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

②在这些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勇敢)

③投影出示句子: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呢?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是,我的意志是不能动摇的。

a. 学生反复朗读普罗米修斯说的这段话。

b. 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些什么?(为了造福人类,甘愿受苦)

c. 播放普罗米修斯受罚的场面,让学生感受他的坚强。

4.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1. 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2. 谈谈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9.爱是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盲哑、特殊、阅读、纠正、额头、膝上、竭力、刹那间”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所指的“爱”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受来自别人的爱,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萨勒老师对“我”教育的循序渐进,懂得她对“我”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爱”的深刻含义

教具:课件,投影仪(片)、生字卡

教学方法:导析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由歌曲导入

1.播放有关影片,配以歌曲《感恩》。

2.导语: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怎样的体会呢?……是啊,爱就一个字,其中滋味,全靠我们自己感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爱是什么》吧!

3.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词。

2.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出示生词卡:

盲哑、特殊、阅读、纠正、额头、膝上、竭力、照耀、刹那间、茫然不解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并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4.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爱”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内容你印象较深?

3.小组竞读。

4.交流思考问题: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四、课堂小结

爱是什么教学设计二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萨勒老师是用怎样的方法让“我”明白爱的含义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们师生之间的爱吧!

二、走进特殊的“我”

1.指名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

2.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学生?

三、走进有爱心的萨勒老师

1.指名朗读课文第6~13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1)萨勒老师是怎样帮我认识事物的?

(2)把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画上记号,还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投影出示下列句子:

(1)她轻轻搂着我。

老师把我搂得紧紧的。

(2)她把我拉得更近些。

老师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给我纠正。

(3)爱有点像太阳,也有点像云彩,云彩你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激到雨,而且知道花草和土地干渴时得到雨水会多么高兴。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她。没有爱,你就不快活。

4、师小结,播放图,让学生再次感悟老师的爱。

四、感悟爱,传递爱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思考:爱到底是什么?请根据自己的体验填一填。投影出示:

爱是老师嘴角的微笑。

爱是老师头上的银丝。

爱是。

爱是。

4.课外把这个故事读给别人听。

10.父母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女佣、嘀咕、抛弃、舱房、继承、允许、添麻烦、噪音、残酷、谋生”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所指的父母心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穷人父母当时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领会穷人父母舍不得送走孩子的原因,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具:课件,投影仪(片)、生字卡

教学方法:导析法,读悟、交流、探究法

教学流程:

一、由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酒干倘卖完》,配以画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投影出示自学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圈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词义,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独立思考,自读自悟。

三、全班交流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注意文中人物的语气。

2.出示生字、生词卡,学生认读。

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课文第1-6自然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

讨论:穷人夫妻的生活状况怎样?富人家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学生先自读自悟,再全班交流。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穷人家生活十分贫苦。假如你是穷人家的孩子,你愿意离开父母吗?看看故事中孩子们的父母是怎样做的吧!

二、品读父母的矛盾与痛苦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7-17自然段。

2.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投影出示:

(1)夫妻俩答应了富人的要求吗?他们是怎样做的?

(2)在换来换去的过程中,夫妻俩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文中找答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

投影出示: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

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奶奶似的。

把不懂事的孩子送给别人,我们做父母的心太残酷了。

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交流自己的理解。

3.教师小结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5.播放文是插图,再次感悟父母的爱。

三、品悟父母的爱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讨论:穷夫妻俩本可以送一个孩子给富人家的,这样既可以减轻一下自己的负担,也可以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可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呢?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交谈。

4.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父母心的诗文或歌曲

11.寒夜的灯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正确读写12个生字。

2. 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熄灭、哀鸣、碾雪”等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那些农民的友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沿途的农民点灯给“我”温暖和力量的友善,教育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从“我”的心情变化中,感悟那些农民的友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具:投影仪(片)、生字卡

教学方法:引读法,读读议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在寒冷的夜晚,四周漆黑一片,寒风呼呼地吼着,你一个人开车行走在乡间的路上,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这寒夜的灯光在你最需要的是时候打开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件温馨的故事——《寒夜的灯光》。

3.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圈出生字、生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自学提示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

三、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学生认读,再练习读课文。

3.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4.汇报思考的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知当时情况。

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感知当时情况的特殊?

(1)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学生自由交流。

四、抄写生字生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农家人的守信、友善吧!

二、品悟农家人的守信、友善

1.指名读课文第3—8自然段,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自由质疑。

2.教师归纳、整理,投影出示:

(1)在出诊和回家的过程中,“我”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2)“我”的情绪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3)“但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望见灯塔一样,我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这句话怎样理解?

3.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1)“我”的情绪变化:壮着胆子——忧虑——不感到孤独,浑身充满温暖和力量。

(2)投影出示句子。

①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

②注意体会“依然”的意思,说说从中感悟到了些什么?

③想一想,这些农家为什么会那样做?

(3)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讨论:①“我”为什么不再孤独?

②“我”为什么在寒夜里感到“温暖”与“力量”?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试着背诵。

三、再读课题,感悟爱的力量

1.学生再齐声读课题。

2.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寒夜的灯光给了“我”怎样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美好的向往 1-1小蓝裙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懂得面对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以力所能及之心去改变大环境,从一点一滴做起。 2、学习本课9个一类生字,6个二类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复述课文。 4、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 2、看了这个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指生读课文。 三、学认本课生字和生词。 镇:(钅部)小镇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贡:(工部)贡献: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脏:(月部)多音字心脏、脏字 协:(十部)意思:1调和;和谐 2、共同:协同,协力 3、协助:协理、协办。协调:配合得适当。 调:(讠部)多音字调整、音调

梳:(木部)梳头、木梳 栋:(木部)意思:1、脊梁2、量词。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禁:(示部)多音字情不自禁、禁止 洁:(氵部)洁白、清洁、洁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新课 1.指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依据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小蓝裙怎么来的? (2)小蓝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3)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出现的三个“不协调”的句子。围绕这三句话你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 (为什么不协调?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妈妈替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母女联手收拾家里,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整幢房屋变得整洁亮丽,整个街道变得整洁干净。)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你有没有过自己随着周围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经历?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6.复述课文。 提示: (1)课文讲了几次“不协调”,围绕这个话题复述课文。(2)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复述课文。 (3)先把课文读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日积月累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第二单元日积月累: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第三单元日积月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不久风雨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第五单元日积月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第六单元日积月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飞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小学语文第八册试卷(通用)

第八册 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12分) 贡献攀登精湛敏锐连绵不断 海鸥沉寂凯旋款待愚不可及 二、按要求组词。(10分) 削()暇()幼()沃()难nàn()哨()瑕()幻()跃() nán()三、查字典填空。(4分) 四、按要求写词语。(6分) 1近义词:增添——()教诲——()愚蠢——() 2反义词:炎暑——()特殊——()紧张——()五、选词填空。(6分) 安静寂静幽静 1、走在()的林间小道上,欣赏一路上的小草、小花,确实能让人心情舒畅。 2、深夜,田野里一片(),只有小虫子在发出些许轻微的叫声。颓丧颓败颓废 1、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地飞走了。 2、我们做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该()。 连绵不断络绎不绝 1、早市上,光顾“一品香”烧饼店的顾客()。

2、接连几天,小雨(),给人们出行带来许多不便。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小弟弟跳来跳去。(改写成比喻句) 2、小林成绩优秀。小林学习一直很努力。(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改写成反问句) 4、默写一句赞美洞庭湖的诗句。 七、按课内知识填空。(10分) 1、鸡迟宿,鸭欢叫,。 2、,无数夕阳山。 3、高飞尽,独去闲。这句诗既写了,又抒发了诗人之感。 4、《桂林山水》一文,引用诗句“”开头,又以引用诗句“”结尾,结尾诗句的意思是。 5、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你感动。 这个意思的原句是。 八、阅读(20分) 为闯祸负责 那是1920年。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小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了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然而,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培智第八册-实用语文教案教学教材

培智第八册-实用语文 教案

第1课《我们的眼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同时,提升学生读的能力和认识生字。 2、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培智二班的学生,本班共有11名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根据他们的学习程度,在教学中分为(A(杜娟、何海涛)、B(谢覃成、李元元、张程、郭龙倩、陈济州、郑万菊)、C(杨鹏、许苏杨、杨成维))三个层次。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目标、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A层: 1、通过了解眼睛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增强 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 2、认读词语“我们”“卫生”“读书”“做到”。 3、会书写本课生字。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 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爱眼意识、保健意识。 B层: 1、通过了解眼睛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增强 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 2、认读词语“我们”“卫生”“读书”“做到”。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 生习惯;增强学生的爱眼意识、保健意识。 C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 习惯;增强学生的爱眼意识、保健意识。 2、能看图保持5秒钟以上。 3、能专注的听老师讲话保持10秒钟以上。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词义、熟读词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汉字,流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小游戏你们想不想做?(想)那好请同学们起立,跟着老师一起做。 1、开阔视野的小游戏:请学生举起左手放在左耳边,闭上左眼,这时晃 动自己的左手,问:你是否能看见左手在动?为什么有这种感觉?(两只眼睛看物体可以开阔视野。) 2、保持身体平衡的小游戏:请学生起立,提示学生身体与桌椅的距离, 闭上眼睛体会此时身体有什么感觉?(眼睛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刚才这两个游戏体现的是我们身体里的某个器官起着重要作用,你们知道是哪个器官吗?(眼睛) 是的,眼睛对我们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我们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播放PPT:眼睛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眼睛的结构。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本册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真诚地待人处事、保护大自然、了解战争,呼唤和平,生命是宝贵的、、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练习题1[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汉字: zhēn chápǔzhuōyúchǔn zhēng xiān kǒng h?u ( ) ( ) ( ) ( ) mǐn ruìhuíbi zhàng ài xiǎng chayún xiāo ( ) ( ) ( ) ( ) 二、比较组词: 蝇()维()嘲()揭() 绳()难()潮()渴()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仔细详细 请你把经过的情形说得()些。 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 (2)严格严厉 我们要()遵守学校的一切制度。 谁胆敢侵犯我国领土,必须受到()的惩罚。 (3)发明发现 爱迪生经过反复实践,终于()了电灯。 考古工作者最近又()了一座古墓。 四、组词并造句: 荧() 企() 吁() 五、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深沉地回答静静地望着 慢慢地问出神地起床 粗鲁地走着悄悄地端详着 恳切地说顽强地学习 平静地入睡仔细地听着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 1、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而是。 2、黄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河。 3、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4、蚂蚁搬家蛇过道,。 七、扩写句子 1、我们打扫卫生。 2、黄河黄。 3、阳光明媚。 八、阅读,完成练习 大自然的现象——风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提出造五万吨的帆船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将来,新型的帆船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构,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的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文章是怎么写风是变化无常的,请你把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2、风是怎么形成的? 3、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画“√”。 文章主要写的是 风是变化无常的。() 风是怎样形成的。() 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哪些贡献和伤害。() 风的形成及风与人类的关系。() 4、“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繁荣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请你大胆的想象一下,不远的将来,风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幸福?要求举例说明。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doc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不知道各位老师对教案有多少了解?都会写教案么?下面 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一)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二)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三)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书写标题。这篇课文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读前两首的标题,点评。 2、和老师一起书写标题,注意写法。 3、指名说,你了解敬亭山、洞庭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读注释对我们学习诗歌很有帮助。 4、这两首诗一首写山,一首写水,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 1、指名读。 2、了解作者。 指名说,你们了解李白吗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

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让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如《静夜思》等) 3、练读,注意把每个字读准,了解诗的意思。 4、齐读。 5、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6、同学交流 A、指名说,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一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前两句: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云彩也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 后二句: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质疑:后两句,是敬亭山看着我还是我看着敬亭山呢敬亭山不是人,为什么可以看呢(可以让学生质疑) B、要深入理解这首诗,还需要联系整首诗,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谁再来说一说。 指名说。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想象到—— C、同学们,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诗句或词语体会到的 指名说。 作者的心情很孤独、很寂寞;“只有”说明当时的作者十分孤独、寂寞;他又觉得敬亭山是他的知心朋友,没有离开他,作者十分感激他,也十分喜欢他;敬亭山也像人一样,天天看着他,有了感情。 7、结合背景,理解诗的情感。 介绍背景:写这首诗时,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此刻,当他独自面对敬亭山,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寂寞。 8、反复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指名读,点评。 9、齐读。 10、试背,体会情感表演背。 四、总结学习方法 指名说。 师小结:读好题目了解作者;读一读诗句,看一看注释,想一想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可用更简练的词语概括步骤,以便学生记忆与运用) 五、作业: 1、依据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诗。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册教材解读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毛泽东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体现的是毛主席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也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群众在一起。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对学生而言,学习时会有居多的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最后一组教材,处于总结和综合训练的地位,因此,教学时一定、是要尽量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要把握理解的度,不要盲目地求深求透。 主要目标: 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 25、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虽然仅有8行,56个字,但它记录的是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深远。让学生透过这56个字与毛泽东一起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让学生懂得长征之“难”,悟到红军藐视困难、克服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们要突出单元主题,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还可以以《长征》这首诗为切入点,拓展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为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作为革命家、军事家,他运筹帷幄,决胜利千里。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毛泽东的诗词、毛泽东的书法等。具体可以这样设计:

语文第八册教案8游览动物园

8游览动物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和新词。会使用常用词语。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词课文内容。能回答“思考.练习”第一.二题。 3、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游览的顺序及大象的样子。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8课。 板书:8 游览动物园 二、教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提出生字。 3、教学生字。 huái shèng zhùxiáqiǎo 怀盛柱狭巧

bēn zhuīzhúhāhāqù 奔追逐哈哈趣 4、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5、理解词语的意思。 游览——行走观看的意思。 怀——心里存有的意思。 鲜花盛开——鲜花开得茂盛的意思。 柱子——用图理解。课文中是指象腿像柱子,而不是柱子。 狭小——狭窄的意思。指图中大象的眼睛理解。 灵巧——灵活、巧妙的意思。 奔跑——急跑的意思。 追逐——追赶的意思。 哈哈——笑声。 有趣——有趣味,有意思。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习。 1、自由读课文。 2、用所学词填空。 (1)老师带我们到公园()。 (2)小熊的表演逗得大家()。 (3)两只小狗在院子里互相()。 (4)马儿在草原上()。 (5)校园里鲜花()。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给课文划分自然段。 二、讲授。 1、第一自然段讲“我们”到动物园去游览。 时间:早晨 天气:晴朗 心情:愉快 2、第二自然段讲“我们”走进大门,看到绿树丛中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动物馆,动物园里环境优美。 “各式各样”的动物馆,不仅说明动物馆迭型美观,而且表明动物园里种类很多。 3、第三自然段讲“我们”先到象管看大象。 先讲了大象吃草的样子。 再讲了大象吃草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 巩固1-3段的段意及大象的特点。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二、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中的老 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三、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五、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4)介绍解剖学历史治学严谨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第八册语文第四单 元知识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人教第八册第四单元知识训练点 一、注音 木屑轻蔑磨坊丛生 呻吟宛转虽然卓越 素质沉浸凯旋鲜血 二、.照样子写词语 兴致勃勃 飘飘悠悠 哗啦哗啦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三、组词 1、多音字组词 给旋钉吁 弹空转磨 2、形近字组词 寂埋削挺 既理哨蜒 斯状列住 欺壮烈驻

四、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卓越——弥漫—— 埋伏——威胁—— 反义词: 维护——赞扬—— 和平——空旷——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德国兵倒下了。(扩句)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缩句) (3)爸爸看了许多书,丰富了自己的水平。(用修改符号改病句) (4)蓝蓝的天上飘着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仿写一个比喻句) (5)雨来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仿写一个表示连续动作的句子)

六、填空: 1、《夜莺的歌声》一文采用了()把课文分为了四个结构段。小夜莺是个()的孩子。 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者是(),以 ()形式来写的。他的爸爸是(),加利先生给予他的评价是 (),雷利的呼声是()。 3、战争中涌现了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比如,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我知道的英雄人物还有()。 二.阅读课文段落,回答问题。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1)这段话选自课文《》。 (2)联系上下文解词。 如约: 凝固:

小学语文第八册

小学语文导学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颂春篇自主练习与评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学习提示 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教育的一组课文。 1.学习《走,我们去植树》这篇课文要认识森林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坚定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决心。 2.《第一朵杏花》要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认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燕子》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我们要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春天和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4.读古诗两首感受江南春天绮丽的景色,体会作者春游的快乐心情。 [二]基础练习 一、看拼音写字词,相信你一定写得正确美观。 ???③?????●?⑧??⑧? 和()()音()()过映()?⑧? ?⑧?????????④? 明()()重圆()()尔俊() 二、相信你能找出下列句子里的错别字,将会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徐悲鸿在坚苦的环境里仍然克苦学习。() 2.林子里技叶茂蜜,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 3.一颗树就是一坐绝色工厂。() 4.叫风沙乘乘低头,让鸟儿篇篇起舞。() 三、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例: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着。 山上的小溪在唱着动听的歌。 1.小树在风中摇来摇去。 2.春天到了,小草变绿了。

3.春风吹,青蛙从洞里爬出来了。 4.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 5.早晨,推开门,只见外面一片雪白。 四、你一定会将下列病句改正确。 1.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林。 2.在讨论会上,刘华首先第一个发言。 3.参加会议的有小学生、班干部、少先队员。 4.这篇日记对我产生了兴趣。 五、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的诗有很多,相信你会背不少吧,写出你喜欢的两首。 六、谈到写诗,你肯定也有一手吧。读了《走,我们去植树》,你心中一定会对环保有更深的 认识,拿起笔,以《我是小小环保人》为题写首小诗或写几句宣传广告语,试试看。 [三]阅读理解 七、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和,把枝叶比作。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植树的。 2.通过精确观察事物的变化来研究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在科学研究上称为。 竺爷爷还对,等有着深刻的研究。从《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可以看出竺爷爷能成为著名科学家的原因是 。 3.本学期我们学过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一篇文章是《》,其中描写春天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教案

2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6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4.学会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理解寓言故事特点。 2.明白寓言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寓言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包含着小道理的故事)

3.学习第一个寓言故事——纪昌学射。 注意“昌”字,的写法。 4.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学生自学思考。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故事主要内容。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三、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 2.学生自学交流。 3.全班交流: (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 ①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②引发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织布机是什么样的吗?想象一下,纪昌就在这样的织布机下,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这一注视就是两年啊!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这段话?通过朗读让咱们大家都能感受到纪昌的恒心和毅力。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人教版]201320

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相信你一定能规范地写。(8分) bō lán zhuàng kuò tún bù wān yán ()()() shāo wēi é ji?o yī jù pín zhàng ()()()() 二、用√画出词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看清楚哟!(3分) 谙(yīn ān)熟洞庭(tíng tín)湖似(sìshì)乎 走了一转(zhuàn zhu?n)画卷(juàn ju?n)矫(jiāo ji?o)健 三、请你比较每一组的形近字,再组词。(4分) 骆()瑕()峦()浙() 路()假()恋()折() 四、请你用横线画出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2分) 公路盆曲而上。山上开满了影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载的杜娟显得有精神。() 五、请你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2) 水平如()峰()雄伟()地而起奇峰罗() 形()万千色()明丽连绵不()五彩缤() 我还会写四个这样的词语(不能重复试卷上的) 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趣味兴趣有趣 1、大家都觉得今天的班队会很有() 2、我和爸爸对围棋都有着浓厚的() 不管……总…… 不但……而且…… 即使……也……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作什么,()很值得观赏。 七、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了《》《》《》这三首诗词,我能把最喜欢的一首默写出来呢!(3+4) 八、连一连,写一写。(5+2) 浮天水送无穷树长河落日圆 落木千山天远大海上明月工共潮生 大漠孤烟直澄江一道月分明 春江潮水连海平带雨云埋一半山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我还能写一句课外的关于风景的古诗名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语文A版第八册《我是苹果》教学设计

《我是苹果》教学设计之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心窝、远航”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感受苹果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感受苹果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一只苹果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每天都和你们在一起,看着你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玩耍,看到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为你们感到欣慰、为你们感到快乐!那么,你们呢?什么事让你快乐?谁来说说。 学生畅谈。 是啊!令我们快乐的事真多!快乐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原本就这么快乐!现在,我们来学孙悟空七十二变,变、变、变,变成一只苹果(出示真苹果),那么,你还会快乐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我是苹果》。(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诗歌,画记生字新词。 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开火车接读课文,你发现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三、五小节完全一样,在诗歌中这种形式叫反复。有些句式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诗歌的韵律美。还有,这首诗中把苹果当做人来写,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拟人的手法。 再读课文,体会苹果的快乐。 齐读课文。问:苹果们,你觉得你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学生举手回答。 师:是啊!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一只快乐、可爱的苹果!那么,“我”为什么而快乐呢?你从哪个小节可以看出来? 学生畅谈。 师:因为“我”给老人和孩子们带来愉快和满足,所以“我”感到快乐!谁来接着用这个句式说说?(例:因为“我”给海员和行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所以“我”感到快乐!)默读第四小节。问:除了给这些人带来快乐外,你们还会给谁带来什么而感到快乐呢?请仿照第四节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我给……我使……) 指导朗读:苹果们,你们为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怪不得自己的心里也感到无比的快乐,那么,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吧!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落花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落花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小学语文第八册语文教案201301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 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明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 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