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豆的舞女》与《春风沉醉的晚上》比较

《伊豆的舞女》与《春风沉醉的晚上》比较

《伊豆的舞女》与《春风沉醉的晚上》比较
《伊豆的舞女》与《春风沉醉的晚上》比较

《伊豆的舞女》与《春风沉醉的晚上》比较

川端康成和郁达夫是日中两国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伊豆的舞女》和《春风沉醉的晚上》更是这两位作家创作变革的标志之作。著名日本文研究家叶渭渠在评价《伊豆的舞女》时说:“《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手法有了新的突破,它既不同于作家初期的写实文学,也有别于新感觉派时期的追求华丽文体的小说,它在重新开拓和发展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即开始运用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美和表现这种美的传统技法,从精神与技法两方面来具现日本文学的特质,在形成和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上取得了成功。对于川端后来的创作影响是很大的。恐怕可以说,川端康成成长为充分体现日本文学特质的作家,也是以《伊豆的舞女》为界,迈出了第一步的。”同样,谈郁达夫必谈《春风沉醉的晚上》,也成为解放以后的一些现代文学史选本

的重要内容。评论家们认为“这篇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最早描写工人的作品之一,产生在郁达夫对于社会现实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的基础上,是他创作的崭新突破”。郁达夫自己也说“多少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

两位异国的作家,两部貌似不同的作品,却为我们营造了神情相系的艺术境界。而在扣动心灵的感动之后,又给人们留下截然不同的情感升华。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篇作品的创作背景。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历经八年时间精心雕琢的一部小说。他曾在《汤岛的回忆》中写到:“我在伊豆尝到的,首先是旅情,其次是伊豆的乡村风光,第三是正直的好意。”川端写过一系列反映伊豆生活的作品,舞女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也是屡见不鲜。这与其难以割舍的伊豆情节有着密切的关系。1924年晚秋到1926年4月,川端康成大学毕业后的头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伊豆半岛的汤岛上度过的。他说:“我认为汤岛是我如今的第二故乡”,“这二、三年,可以说我是伊豆人了。”由此足以窥见川端与伊豆之间深厚且难以割舍的感情。他这次长期潜居伊豆的原因,如他本人所解释的:“我是据此或者说几十次都是抱着生活上的一些痛苦才来到天城山山麓的”在伊豆“我身心洁净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