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言

1-1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言

1-1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言
1-1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言

课题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言

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通过对不同绘画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对其中著名的绘画作品以及其内涵有初步的了解。

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从欣赏作品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绘画艺术形式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热爱各种绘画元素和绘画形式,提高学生对不同形式的绘画的鉴赏能力。

创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有初步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赏析各种绘画的形式,体会画家感悟的生活方式,初步了解绘画的各种技法。对绘画中的“形”和“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初步理解绘画中的某些延伸意义,从而认识到绘画的价值。

教学难点

由于绘画的形式和风格较多,需认知的面较广,用以点代面的教学方式,无法系统的讲解相关的知识。要平衡好重点\难点,选取一些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讲述其。了解与古人含义,价值和历史地位。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数据等。

学生:课本、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数据。

教学程序设计(课件应用流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一张图片。

这是一位艺术家赠给友人的贺年信,这封信以独特新颖的图像语言方式表达了对朋友的新年祝愿。

提问:你能读懂这封信的内容吗?

引出课题: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言

提问:绘画的意义何在?

展示:我以为至少有这一点在当代不应被淡忘:绘画的意义在于交流。人之所以要从事绘画,是为了达到交流。在人需要交流的时候,绘画便有交流的重要意义,在古代如此,现代更是如此。

教师引导:

1.提问:古代人是怎样来记录他们的生活的?

展示:图片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西班牙)

提问:这是反映原始人狩猎生活的原是洞穴壁画局部。

在当可能具有哪方面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1记录狩猎结果,

2表达狩猎心情,

3传授生产技能.

提问:何为“美”?

展示图片:“美”和

中文的“羊”字最初来源是一个羊头图形,可见我们祖先在交流中图形表达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示图片:一些象形文字。

学生总结:原始人生的交流中,图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示:现代生活中表达含义的一些标志。

展示:

(一)会说话的图形

1.《少女与和平鸽》毕加索

提问:如果让你表达同样的含义,你会怎样表达?尝试画一个草图。

2.《都市喧嚣之三》油画曹力

总结:画家将动态的马、零散的单车、暗影的人脸等繁琐的形象全部都呈现在一张画里,将这些形象作为传达现代都市喧闹和浮躁的视觉符号。

3.《出水芙蓉》(宋代)佚名

提问:古人笔下的一朵荷花,你能读懂它的寓意吗?

4.《羊角》油画冷军

提问: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羊头骨被有些破旧的印有模糊文字的纸包裹着,并被放置在贴满同样纸的背景上,画家用他悉尼深入的刻画,努力传达他看起来有些深奥的哲理,你看到它能否想到一些什么呢?

5.《母与子》(木版画)珂勒惠支

提问:粗狂的刀触,强有力的造型,这位德国女画家在表达怎样一种情感呢?

6.《在深夜与晨雨中的夜莺歌声》法国米罗

回顾讲解:东西方绘画语言的差异

展示:《自画像》(德国)丢勒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五代)顾闳中

教师小结:

西方绘画,较多地受到理性主义的影响,使用科学的手段描绘客观世界的光影、色彩、结构和空间。

中国传统绘画,侧重反映主观感受,注重意境和传神,线条的表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展示:

(二)线---来自心灵的感悟

感受线的动势

展示图片:《画布上的日本雨》英国大为·霍克尼

《阳光》英国大为·霍克尼

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受。

展示图片:永乐宫壁画(元代)

永乐宫壁画中圆转的线条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飘飞的衣褶。

毕加索的四张《自画像》

不同的线条,让我们想到画家创作时候的不同心情。

金农《自画像》

贾科梅蒂《自画像》

《简笔人物》(宋代)梁楷

《巴尔扎克》(西班牙)毕加索

《春如线》吴冠中

《星月夜》油画梵高

《星月夜》钢笔画梵高

蒙德里安作品欣赏

展示:

(三)绘画作品的延伸意义

展示图片:《格尔尼卡》(西班牙)毕加索

提问:找找看,毕加索画了哪些形象,他们可能象征什么?然后试着分析这幅画表达的内容。

展示图片:《父亲》罗中立

提问:画家表现了怎样一个父亲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一代人?

展示图片:《吃土豆的人》梵高

提问:梵高想表达他对农民怎样的一种感情?

总结:绘画,是人类造型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画家们经常根据自己对物象的某种理解,借助绘画的形式来传达或者获取信息,表达自身感受和对世界的认识,从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作业:

1.用不同的线条,借用具象或者完全抽象的形式,画一段《心情日记》。(愉快的,不愉快的,平静的)

2.根据你想表达的情绪,试着用不同的线条改画梵高的《星月夜》。

世界语(Esperanto)常用对话

1. Saluton! 你好!不论遇见什么人,这句问候是不可少的。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使用Bonan matenon! 你早!Bonan tagon ! 日安!Bonan vesperon! 晚安!Bonan nokton!祝你睡得好! 2. Pardonon!对不起!如果你听不懂别人的话,要麻烦别人、有求于人,如果需要别人谅解,这句话正合用。 3. Ne gravas! 不要紧!没关系! 4. Mi estas komencanto. 我是初学者。这是自我介绍,也是一面挡箭牌。有了这句话,别人会用最简单的语句,用较慢的语速和你讲话。甚至会用种种方法帮助你进行对话。 5. Mi estas ?ino, kaj vi? 我是中国人,您呢?最好有一本《世界语会话指南》,不然就准备一个小本子,把anglo, a?stro, a?straliano, belgo, brazilano, britano, bulgaro, ?e?o, dano, franco, germano, hindo, hispano, hungaro, italo, japano, kanadano, koreo, mongolo, nederlandano, norvego, novzelandano, polo, portugalo, rumano, ruso, svedo, sviso, usonano,vjetnamo 等等列一个单子,省得去背诵这些名词。 6. Kio?什么?凡是你不明白的,都可以向对方发问。甚至在餐桌上叫不出饭菜的名字的时候,你也可以请教对方,不要不好意思。学问学问,交谈也是学习的好机会。 7. Kion tio signifas? 那是什么意思?Kion signifas prokrasti? (Prokrasti 是什么意思?) 8. Prokrasti signifas "malfruigi". Prokrasti 的意思是推迟。要养成用世界语发问、回答、思考的习惯,才能够流利畅达地进行世界语会话。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多多朗读,背诵世界语的范文,多记句子,少记单个词儿。在会话时,多用现成的世界语句子,不要先想好中文然后翻译。 9. Kiam? 什么时候?Kie? 在哪儿?Kial? 为什么?Kiom? 多少?Kiel? 怎么样?Kies? 谁的?Kiu?谁?哪一个?Kia什么样的?这些疑问词都必须记住,以便提出各种问题。 10. Kioma horo estas nun? 几点了?Kioma tago estas hodia?? 今天几号?Kiu tago estas hodia?? 今天星期几? 11. Dankon!谢谢!礼多人不怪。对别人的帮助,一定要表示谢意。 12. Ne dankinde! 不用谢!当别人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自然要这样说才得体。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内容

研讨五语料库翻译学 1. 什么是语料库翻译学? 2. 语料库翻译学的理论基础? 3. 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 4. 什么是翻译共性? 根据研究课题的来源,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领域分为三类。 第一类源自传统译学研究,包括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翻译史、翻译教学、翻译实 践、机器翻译和口译等领域的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翻译研究以文学翻译作品的文本分析为基础, 研究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这些课题具体为:1)意象和人物形象的再现与变形,2)文学风格的再现与 重构,3)文学翻译的创造性,4)译者风格,5)文学作品空白和未定性的翻译,6)文化负 载词的翻译,7)误译和漏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史研究利用历时性平行语料库对名家译作进行文本分析, 揭示翻译家在翻译策略应用、翻译风格和翻译语言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遵循的翻译规范。 目前,翻译史研究大多将翻译家的观点或言论视为客观现实,满足于翻译事实的罗列,对于 翻译规范和历史语境关注不够。事实上,翻译家的所做与所言往往不一致,翻译家所言并不能反映其翻译作品的特征。此外,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行为,受特定规范的制约。这些规范因时代或文化的差异而不同。利用语料库分析翻译文本的具体特征,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规范,可以阐明翻译家的所作所为,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另外,该领域的研究还通过提取语料库的篇头信息,对于具体某一历史时期的翻译活动进行客观描述。这些信息包括出版商、出版时间、作品主题、译者姓名和性别等内容。应当指出,语料库翻译学与翻译史均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客观描写,重视还原语境方法(con textualizatio n)的应用。这些共性为语料库在翻译史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作为空间。 以上研究均属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层面的研究,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翻译实践和机 器翻译研究都是应用层面的研究。前者侧重于探讨语料库在翻译评估、翻译教材编写和翻译 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后者主要关注双语词汇和句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应用 等问题。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研究是指利用语料库的核心技术,建设具有海量信息的知识库,以满足机助翻译或自动翻译的需求。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侧重于分析口译语料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的特征,研究口译语言特征、口译规范、口译策略和方法等。该领域的研究是综合性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有实践层面的分析。 第二类研究领域源自描写性译学研究,涵盖翻译共性、翻译规范和批评译学等领域的 研究。 翻译共性是指由于翻译过程而形成的翻译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原创文本的特征, 与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差异无关,具体表现为显化、隐化、简化和范化等。翻译规范是“译者在具体 时间或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做出的规律性或习惯性选择”。“翻译规范是关于翻译作品和翻译过

基于COCA语料库和CCL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探索

基于COCA语料库和CCL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探索 南京大学 常熟理工学院 朱晓敏 提 要:从上世纪80年代起,作为一种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本质的新模式,语料库语言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语料库已经渗透到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翻译研究领域里使用的语料库多为双语平行语料库和翻译语料库。单语语料库与翻译研究相结合,尤其是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是一个鲜有人探索的未知领域。在课堂上使用可以免费获取的美国杨百翰大学的英语单语语料库(CO CA语料库)和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汉语单语语料库(CCL语料库)能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为翻译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语料库,COCA,CCL,翻译教学 一、引言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种全新的探究语言现象和语言本质的方法,语料库语言学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韩礼德(1993:24)曾指出: 语料库语言学将数据收集与理论论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引自王克非,2004:4)。 根据收集语料的语言种类,语料库可分为单语语料库(monolingual corpus)和双语/多语语料库(bilingual/multilingual corpora)。前者仅采用一种语言的语料,通过大量收集本族语者的语言实例而建成;而后者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文本构成的语料库,它可以有对应/平行的、类比的和翻译的三种形式。 单语语料库的研发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由夸克等人在伦敦大学率先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语料库,即 英语用法调查(Survey of English Usage)。到目前为止,比较大型的英语单语语料库有BNC英国国家语料库,CBECobuild 英语库,Brow n布朗语料库,美国杨百翰大学M ark Davis教授主持的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简称COCA语料库),汉语的有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CCL汉语语料库等。国际上双语/多语语料库在近十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比较早的双语语料库有20世纪90年代早期建立的英语-挪威语双语平行语料库和英语-意大利语双语平行语料库,以及后来建立的英语和德语,英语和法语等双语语料库。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英双语语料库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近年建成的达3000万字词的通用汉英语料库。国际上多语语料库有T he ECI M ultilingual Corpus多语种语料库(The ECI M ultilingual Corpus,简称IECI/M CI),近1亿字,包含了欧洲主要的语言及土耳其语、日语,俄语、汉语和马来语。而国内目前多语语料库的研究开发还是空白。 二、传统翻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的出路 我国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即 理论讲解!举例验证!结论巩固,曾经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他们中的很多人仍然是现在翻译行业的主力军。他们拥有扎实的中、英文功底和孜孜不倦的翻译探索精神。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传统的翻译教学难以适应新的挑战。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专业八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得分来看,传统翻译教学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翻译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听记为辅。学生只记得了抽象的翻译技巧,其实际的翻译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其次,讲授的内容受教材限制,例句少且多为人造语境,学生感觉枯燥,难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最后,课堂信息输入量小。 粉笔+黑板+教材+课后翻译练习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容量小,节奏缓慢。要改变以上现状,就要 实现翻译课程结构的科学化,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输入量,让学生在教师提 本文是南京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课题 基于网络的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对自动获取(项目编号2010CW02)的前期研究成果。感谢匿名评审人员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语料库翻译学_问题与展望_龙绍赟

江西社会科学2012.12 244 语料库翻译学:问题与展望 ■龙绍眖语料库翻译学在汲取语料库语言学、描写性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营养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研 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颠覆了传统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拓展和深化了翻译学研究的外延和内涵。然而,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也存在内容上的缺陷。因此,未来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应紧密结合翻译学的跨学科属性,构建并完善语料库翻译学的理论体系,发挥其方法优势,突破自身的缺陷,实现其发展预期。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跨学科属性;代表性;应用文体;深度与广度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2)12-0244-05 龙绍眖(1969—),男,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江西南昌330022) 20世纪以来,描写性译学悄然兴起,语料库语言学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Mona Baker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相继将语料库应用于翻译学研究,开启了全新的译学研究范式—— —语料库翻译学。语料库翻译学注重实证研究,强调数据统计与理论分析的有机结合,主张从大量翻译事实或现象出发,在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来阐明翻译本质、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及翻译活动的制衡因素,有效地弥补了定性研究的缺陷与不足。短短十几年的发展,语料库翻译学已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并发展为翻译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学科。但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在技术层面、研究方法、研究广度和深度等层面还有很多不足,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 一、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概况 语料库翻译学,指以语料库为基础,以真实的双语语料或翻译语料为研究对象,以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方法,依据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理论及翻译学理论,系统分析翻译本质、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等内容的研究。[1]语料库翻译学最早由Mona Baker于1996年正式提出[2],Tymoczko将该领域的研究命名为“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语料库翻译学研究)。[3]语料库翻译学是语料库语言学和描写性译学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产物。Sara Laviosa认为: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结合形成了“一种连贯的、全面而丰富的研究范式。该范式涉及翻译理论、描写和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业已成为当代描写性译学研究的新范式”。[4]相应的,语料库翻译学具有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特征,即语料库方法的运用与注重描写与实证。[1] 语料库翻译学已成为语料库翻译学区别于传统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应属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不同于以学者直觉和

简单却不好翻译的句子

英语知识 北京天译时代翻译公司精品翻译知识导读: 1.Do you have a family? 你有孩子吗? 2.It's a good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就算是最好的父亲,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儿子。 3.I have no opinion of that sort of man. 我对这类人很反感。 4.She put 5 dollars into my hand,"you have been a great man today." 她把5美圆塞到我手上说:“你今天表现得很好.” 5.I was the youngest son, and the youngest but two. 我是最小的儿子,但我还有两个妹妹. 6.The picture flattered her. 她比较上照。 7.The country not agreeing with her,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她在那个国家水土不服,所以回到了英国. 8.He is a walking skeleton. 他很瘦。 9.The machine is in good repair. 机器已经修好了。 10.He allowed the father to be overruled by the judge, and declared his own son guilty. 他让法官的职责战胜了父子的亲情,最终宣布儿子有罪。 11.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你在胡说八道。 12.You don't begin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mean. 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干嘛。(not begin to:毫不) 13.They didn't praise him slightly.

世界语基础语法规则

世界语基础语法规则 2009-09-12 06:05 译自Plena Manlibro de Esperanta Gramatiko 翻译/老元 A) 字母表 A a, B b, C c, ??, D d, E e, F f, G g, ??, H h, ??, I i, J j, ??,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R r, S s, ??, T t, U u, ?? (用于双元音中), V v, Zz. 注1:字母?只用在元音之后。 注2:没有?, ?, ?, ?, ?, ?等字母的印刷厂,可以用ch, gh, hh, jh, sh, u 代替它们。 B) 词类 1. 没有不定冠词,只有定冠词la,通用于所有的性、格、数。 注:冠词的使用和在德语、法语及其他语言中相同。对于使用冠词有困难的人,可以完全不使用它。 2. 名词在词根上加o构成。在单数上加词尾j构成复数。格只有两种:主格和宾格。词根加o为主格,宾格在o之后加n。其他格借助介词表示:de表示属格,al表示与格,per表示工具格,或根据意思使用其他介词。例如:词根patr, la patr|o, al la patr|o, de la patr|o, la patr|o|n, por la patr|o, kun la patr|o, la patr|o|j, la patr|o|j|n, per la patr|o|j, por la patr|o|j. 3. 形容词在词根上加a构成。格与数和名词相同。比较级由pli构成,最高级由plej构成。比较级后面的que(在法语中)、than(在英语中)、als(在德语中)、ч?мъ(在俄语中)、ni?(在波兰语中)等词译成ol,最高级后面的de(在法语中)译成el。例如:pli blank|a ol ne?|o; mi hav|as la plej bel|a|n patr|in|o|n el ?iu|j; mi hav|as la plej bon|a|n patr|in|o|n. 4. 基本数词(没有变格)是:unu (1), du (2), tri (3), kvar (4), kvin (5), ses (6), sep (7), ok (8), na? (9), dek (10), cent (100), mil (1000)。几十和几百的数由数词的简单合成而构成。顺序数词加形容词词尾a构成;倍数加后缀obl构成;分数加on构成;集合数加op构成;分配数用介词po表示。此外,还可以使用名词性的和副词性的数词。例如:kvin|cent tri|dek tri (533); kvar|a, unu|a, du|a; unu|o, cent|o; sep|e, unu|e, du|e; tri|obl|a; kvar|on|o, du|on|o; du|op|e; po kvin. 5. 人称代词是:mi, vi, li, ?i, ?i (指动物或物品), si, ni, ili, oni (复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20年述评_1993_2012_宋庆伟(DOC)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2013 No. 2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20年述评( 1993—2012) 宋庆伟匡华吴建平(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61) (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 CNKI) 1993-2012年外语核心期刊中关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学术论文为样本,从翻译语言特征、译者风格和应用研究等六个方面对国内近20年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历史进行钩沉,梳理其主要研究脉络和现状,总结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成就、问题与趋势,以期能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全景式的概况。作者认为,当前研究还存在诸如研究内容与视角比较狭窄,跨学科性研究不足,定量研究层次不高和语料库( 特别是口译语料库) 建设和研究相对滞后等问 题,亟待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 翻译共性; 译者风格; 口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9358( 2013) 02-0025-06 1 引言到翻译研究当中,使语料库翻译研究迅速发展,逐步 近几年,语料库翻译学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和描成为描述翻译研究中的一种新范式( Laviosa,1998: 写翻译理论的发展和融合迅速成长起来。从发展历474; 2002: 22)。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为翻译学提供程来看,她还非常年轻,从1993年Mona Baker发表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现在学界形成的共识是利用语语料库翻译学的开山之作《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料库进行翻译研究是一种不可或缺且可靠的手段。究: 启示和应用》至2012年,刚刚走过了短短的20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语料库翻译学即语料库语言学年。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几乎与国外同步,肇始于和描写性翻译研究的相加,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相1993 年,代表作为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得益彰,在当今翻译研究注重描写和实证的趋势下,译》一文。如今,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已初具规模,语料库翻译学应运而生。语料库翻译学以翻译本体在翻译共性、译者风格和语料库建设等诸方面都取为研究对象,从大规模翻译文本或翻译语言整体入得了可喜的进步,Tymoczko( 1998: 652) 曾大胆预言手,采用语内对比与语际对比相结合的模式,对翻译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将是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探索翻译的本质。( 王克非、近20年,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语料库翻译学黄立波,2008: 9-14) 的专著和论文,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 金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进行了倾斜。鉴于此,笔者认 3 数据采集 为极有必要对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近几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发展迅速,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以中国知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拓展,发表文章数量逐年( CNKI) 近20年来外语核心期刊中收录的有关语料增加。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种趋势,笔者统计了近20 库翻译学的学术论文为基础,借以梳理其研究现状、年( 1993-2012) 中国知网收录的外语核心期刊中关分析成就和问题并展望发展趋势。于语料库翻译学的文章,该统计涉及2012-2013年 版CSSCI外语类来源期刊( 包括扩展版) 共15种,2 语料库翻译学基本原理收集有关文章共97篇,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Mona Baker( 1993)开创性地把语料库方法应用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市科委课题“英汉双语平行句对应语料库建设”( 编号: 08dz1501100) 的阶段性成果。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秦洪武 教授的悉心指点,谨致谢忱! [收稿日期]2013-02-20 [作者简介]宋庆伟,厦门大学博士生,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语料库翻译学、双语词典编纂与翻译; 匡华,山东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吴建平,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翻译学与双语词典学。

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

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440 更新时间:2008-12-18 9:54:17 摘要: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本文分析了汉诗英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许多学者对诗歌翻译的神似和形似都做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多有助益。文中将其在具体的翻译语境中进行应用,指出文学作品的理想境界是形神皆似。必要时,可以舍其形而保其神,从而遵循先神而后形的翻译原则,并通过两首古诗词的翻译证明了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诗歌翻译形似神似意境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其语言是韵律的语言,且精练含蓄,节奏分明,句式整齐。诗的生命似乎是世代相传的,其价值观都包藏在诗篇里,所以即便是在最大的压力下,仍会存在,历久不衰。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是诗人的思想与文字在作品中完全天然融合的产物,诗歌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含有鲜明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诗歌的翻译是很有难度的。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诗不能翻译,译诗是徒劳的,“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严复也说,有些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译,尤其是诗。因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难以分割。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增多,诗歌翻译中可译或不可译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需要外国优秀的诗歌,同时也需要把我国的诗歌译成外文,尽可能的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诗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作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和美的享受。对诗歌翻译要求这么严格,其翻译标准该如何界定呢?刘重德教授提出汉诗英译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兼似。 一、诗歌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 所谓形似,是指在翻译诗歌时尽量保持译文在用词、句子结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手段等方面与原文一致;所谓神似,是指在翻译诗歌时要着力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神似首先是傅雷提出来的。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朱生豪也提出“保持原作之神韵”的观点。他说:“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感赞同”。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 翻译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传统的翻译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以翻译教材为学习载体,学生在上完课之后很难具备一定水平的翻译能力。针对于此,我们把双语平行语料库及相应的检索功能引入到翻译教学当中,以提高翻译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标签:双语平行语料库;翻译;教学 双语平行语料库是指使用两种语言撰写相互间具有翻译关系的文本的集合平台,与普通的词典相比,这种翻译方法更加准确、便利、快捷,更新速度快,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双语对译语料以供学习者查询。 何安平指出,将语料库引入翻译教学,会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比如互动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和分析归类型学习,这一系列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塑造的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 本文例句所使用的双语平行语料库是指北京外国语大学通用双语平行语料库。 1.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词汇翻译 曾有人提出,平行语料库最典型的应用范围之一是双语词汇教学。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在很多时候英汉两种语言不存在一一对应的词汇,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这就意味着这个词有多种译文;而且,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有的词被赋予固定的意思,这又是新的译文。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以汉语“克服”一词为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通用汉语双语平行语料库中检索,发现24处“克服”一词中,有15处翻译为overcome。在学生学习完这24个例子后,他们就会明白,在以后的翻译中,不是所有的“克服”都用overcome翻译,在其他情况下使用cope with,fight down,get rid of 等会更加贴切。 学习者可以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真实语境平台,找到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地道翻译,既丰富了词汇量,快速准确地译出对应语,同时可增强语感,提升双语翻译能力。 2.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句式翻译 有时候,学生会感觉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中一些句式很难理解,至于翻译更是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双语平行语料库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特殊句式翻译例句。我们以英文中“it is said that”为例。这是英语中常用的句式,很多学生张口就翻译为“据说”,好像也没有人怀疑过;包括我本人在接触双语平行语料库之前,见到it is said that也随口就翻译为“据说”。但是,笔者通过双语平行语

“禁止”不要再翻译成Don't

翻译小知识:“禁止”不要再翻译成Don't 与汉语类似,同样的意思在英语中也可有多种表达方式,而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别往往在于语气和情感,语气和情感的选择又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所以英语翻译一定要考虑具体的场合与对象,考虑被提示对象的阅读心理与情感,意思正确只是翻译的第一步。下面我们以提示语为例进行说明。 在中国的公共场所,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禁止入内”、“禁止踏草坪”以及“违者罚款”等字眼。“禁止”翻译成英语就是“Don't”,在英文中,“Don't”口气比较生硬,缺乏委婉之意。如“Don't pick the flowers”(禁止摘花),“Don't throw something out of the train”(禁止往车窗外扔东西),“Don't tread on the lawn”(禁止践踏草坪),“Don't make noise”(禁止喧哗)等,这些句子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意思上都非常正确,但并不建议大家这么翻译。因为“Don't”使这些句子语气显得太重,易使人产生距离感。 公共场合应该营造的是一种快乐随意的气氛,让大家身心愉快。一定程度的善意提醒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尽力避免生硬。而且英语是一种比较强调委婉的语言,一般不会在公园这样的地方使用Don't这样生硬的词。如“禁止摘花”可译做“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 , please 。”或者“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please。”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这两句让人看了很舒服,一种爱花的心情油然“牌”上,与竖牌人的初衷一致。尤其“take care of”短语本身带有拟人色彩,将花看成是一个baby,提醒人们像爱护和关心baby一样去爱护花木。如此,树立这个牌子的目的便达到了。再比如,“Don't make noise”(禁止喧哗)这种牌子也经常看到,我们完全可以将它译为“Quiet , please。”既简练,又标准。因此公共场合不用“Don't”照样能够达到如期的效果。 此外有些公共场所的提示语在英语中往往有其固定的用法,如“No spitting”(禁止吐痰),“No smoking”(禁止吸烟)等等,需要提醒一点的是,No与Don't不一样,前者更多地被用在中性语境中。我们见到“不许动”,脑海中立即闪现“Don't move”,而事实上外国警察所说的却是“Freeze”,或者“Hold it”。见到“动我就打死你”自然想到“If you move, I'll shoot you。”,而外国警察常说的却是“Move and you are dead, man。”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外国人在类似情况下的表达习惯,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虽然有时词可达意,但毕竟不够地道。

《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评述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6 至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号 姓名 题目《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评述 课程名称语料库语言学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入学年月2016年9月 培养方式 全日制□非全日制

题目: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 作者:王克非,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翻译研究。 研究问题: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成的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为例,探讨如何在翻译教学中运用双语平行语料库、如何处理翻译教学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关系、双语平行语料库对译者有何帮助、以及译者如何在翻译教学中运用双语对译检索(词语的对译检索、结构的对译检索和语句语篇的对译检索)时找到合适的对译,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掌握正确的翻译方法。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建成的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3000万字词)为例,探讨它在翻译教学上的用途。首先,本文作者采用了随机抽取的方法对克服(overcome)和找(find)进行了检索,找到了他们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用法;然后作者通过举例说明汉语中把字句结构的三种形式如何在英语中翻译;最后作者从台湾大学高建明所建的英汉平行语料库中,以“他心情很低落”为例,从语料库中找到相近的中英文短句、句子,找到了表示“心情低落”的各种不同词汇和方法。 结论:在翻译的教学和实践中,双语平行语料库和检索工具的运用不仅给译者提供了方便,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种科学、多样的翻译方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版本的对译中互相学习。这表明双语平行语料库是翻译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应当引起

《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绘画中各种图形意义的解读,能够初步理解图形表意的基本含义,并能简略地阐述自己对图形的独特理解,建立用图形“说话”的绘画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对图形意义简略地阐释自己的独特理解。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说话”,即图形表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制作、电子图片 学具: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程序: 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要求学生用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图形、文字、音乐、肢体语言等等。并邀请用不同语言表达“苹果”这一特定信息的学生上前演示自己的“语言”。 2、大家一起来评价,哪种语言最简单、最直接、最明晰、最通用。通过比较,形成共识:图形语言是最容易为大众普遍接受且最直接、最通用的交流方式。从而导入新课。 3、板书课题: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用图形语言表达情感与思想。 4、看一段外国的沙画视频。感受图形语言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魅力。 二、教师讲解与练习: 1、教师出示题目,学生分组任选以下一组题目中的一个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尝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图形语言来“说话”,表达自己选择的信息,看看谁的信息传递得最快、最准确、最有趣。 (1)用图形给老师写一封信,表达对教师节的祝贺。 (2)用图形描述一个亲人或朋友的形象特征。 (3)用简单的图形给好朋友写一封信,表达对往事的怀念或新学期的祝愿。

学生借鉴教材中《贺年卡》的图形语言表达方式,完成尝试练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图形“语言”,根据作业的要求评价彼此的图形。 2、选择1——2幅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导入使用图形语言交流信息所必须具备的解读与表现的能力,即绘画造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要求。启发学生进一步解读《阿尔塔米拉原始洞穴壁画》。 3、解读《阿尔塔米拉原始洞穴壁画》,分析绘画作品中图形的符号意义。 图形信息:公牛动态、线条轮廓 表达方式:具象写实、岩壁绘画 欣赏感受:视觉冲击、语言生动 作者意图:记录、期待、表达 时代意义:原始艺术、历史编码、研究资料 4、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思考与交流中的尝试学习,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和平”,并选择不同图形来表达自己对这一信息的不同思考与诠释。 5、借鉴毕加索的作品《少女与和平鸽》中的置换图形的创意手法,用简洁的图形语言表达自己对“和平”的不同视点,以此激发学生绘画创作于表现的学习欲望。 6、启发学生在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思考还能够通过何种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 三、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不同表现风格的绘画作品有何不同表现形式,思考绘画表现中形式与主题之间的必然联系,解读图形语言的语义。 具象作品中的形 意象作品中的形 抽象作品中的形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思考与交流”所提供的四段文字,应采用何种绘画方式与绘画风格表现最为恰当。 (1)月光如轻纱般笼罩大地 (2)填表飘过一朵白云

“禁止”不要再翻译成Don't

https://www.doczj.com/doc/f910285092.html, 2011年05月26日 12:05 沪江英语 与汉语类似,同样的意思在英语中也可有多种表达方式,而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别往往在于语气和情感,语气和情感的选择又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所以英语翻译一定要考虑具体的场合与对象,考虑被提示对象的阅读心理与情感,意思正确只是翻译的第一步。下面我们以提示语为例进行说明。 在中国的公共场所,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禁止入内”、“禁止踏草坪”以及“违者罚款”等字眼。“禁止”翻译成英语就是“Don't”,在英文中,“Don't”口气比较生硬,缺乏委婉之意。如“Don't pick the flowers”(禁止摘花),“Don't throw something out of the train”(禁止往车窗外扔东西),“Don't tread on the lawn”(禁止践踏草坪),“Don't make noise”(禁止喧哗)等,这些句子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意思上都非常正确,但并不建议大家这么翻译。因为“Don't”使这些句子语气显得太重,易使人产生距离感。 公共场合应该营造的是一种快乐随意的气氛,让大家身心愉快。一定程度的善意提醒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尽力避免生硬。而且英语是一种比较强调委婉的语言,一般不会在公园这样的地方使用Don't这样生硬的词。如“禁止摘花”可译做“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 , please 。”或者“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please。”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这两句让人看了很舒服,一种爱花的心情油然“牌”上,与竖牌人的初衷一致。尤其“take care of”短语本身带有拟人色彩,将花看成是一个baby,提醒人们像爱护和关心baby一样去爱护花木。如此,树立这个牌子的目的便达到了。再比如,“Don't make noise”(禁止喧哗)这种牌子也经常看到,我们完全可以将它译为“Quiet , please。”既简练,又标准。因此公共场合不用“Don't”照样能够达到如期的效果。 此外有些公共场所的提示语在英语中往往有其固定的用法,如“No spitting”(禁止吐痰),“No smoking”(禁止吸烟)等等,需要提醒一点的是,No与Don't不一样,前者更多地被用在中性语境中。我们见到“不许动”,脑海中立即闪现“Don't move”,而事实上外国警察所说的却是“Freeze”,或者“Hold it”。见到“动我就打死你”自然想到“If you move, I'll shoot you。”,而外国警察常说的却是“Move and you are dead, man。”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外国人在类似情况下的表达习惯,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虽然有时词可达意,但毕竟不够地道。 (来源:译网情深)

高二美术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教案

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

摘要: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本文分析了汉诗英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许多学者对诗歌翻译的神似和形似都做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多有助益。文中将其在具体的翻译语境中进行应用,指出文学作品的理想境界是形神皆似。必要时,可以舍其形而保其神,从而遵循先神而后形的翻译原则,并通过两首古诗词的翻译证明了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诗歌翻译形似神似意境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其语言是韵律的语言,且精练含蓄,节奏分明,句式整齐。诗的生命似乎是世代相传的,其价值观都包藏在诗篇里,所以即便是在最大的压力下,仍会存在,历久不衰。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是诗人的思想与文字在作品中完全天然融合的产物,诗歌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含有鲜明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诗歌的翻译是很有难度的。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诗不能翻译,译诗是徒劳的,“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严复也说,有些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译,尤其是诗。因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难以分割。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两种语言文化交流的增多,诗歌翻译中可译或不可译的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需要外国优秀的诗歌,同时也需要把我国的诗歌译成外文,尽可能的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诗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作中获得尽可能与本国读者一样多的共鸣和美的享受。对诗歌翻译要求这么严格,其翻译标准该如何界定呢?刘重德教授提出汉诗英译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兼似。 一、诗歌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 所谓形似,是指在翻译诗歌时尽量保持译文在用词、句子结构、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手段等方面与原文一致;所谓神似,是指在翻译诗歌时要着力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达到原作的艺术效果。神似首先是傅雷提出来的。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朱生豪也提出“保持原作之神韵”的观点。他说:“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感赞同”。 所谓神,就是指原作之精神。好的文学作品总是有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意境、浓厚的感染力以及强烈的艺术效果。翻译时能保留原作的神当然最好。但是否形与神就一定矛盾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有时形似就是神似。一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神韵,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原作有些比喻或联想形象、生动、逼真,有浓厚的感染力,情感、意境跃然纸上,在语言习惯上也与目的语接近。这时,译作保持原作的形式实际上就起到了传神的作用。保持这样的形式,翻译就能达到形似神似浑然一体。但在许多情况下,形似、神似不可得兼。 翻译中的形神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921年茅盾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一文,其中提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艺术色就是该作品的神韵。”1929年6月,陈西滢在《新月》上发表《论翻译》一文,提出了雕塑和绘画说。他指出:“翻译与临画一样,固然最重要的是摹拟,可是一张画原本临本用的都是同样的笔刷颜色,一本书的原文与译文用的却是极不相同的语言文字,因工具的不同,方法也就大异。”陈西滢还把翻译分成三

诗歌的翻译

诗歌的翻译 引言 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诗歌翻译传达的不仅是字面意义而且是审美情趣。本文阐述了诗歌翻译意境与形式的关系,对诗歌翻译形似与神似的见解,以及对诗歌翻译中创造性发挥的认识。文章认为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原诗的形式美,虽然一般而言应该予以忠实的传译,但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可以改变的。但创造的前提是创造后的意象美必须能够更好的为传达原诗的内容、情趣、风格或意境而服务。 一、形式与意境的关系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是诗人的思想与文字在作品中完全天然融合的产物,诗歌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含有鲜明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诗歌的翻译是很有难度的。⑵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诗不能翻译,译诗是徒劳的,“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的构造原理”。严复也说,有些文学作品根本不可译,尤其是诗。因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难以分割。 译诗的形式,主要是译诗的节奏和韵律。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的要素和结构,它是天人合一哲学主题在诗歌意境中的具体呈现。诗歌的意境有一些基本特征:画面的动态性,形象的主观性,言意的两层性(竹亦青,1985)。可见,情感是意境的主导因素,凝练的形象化语言是诗的精髓。译好重要的形象有助于意境的传达,而要恰当生动地译出文学形象又取决于语言的选用和锤炼。 诗歌具有很强的文学意境。诗歌的内容是有意蕴的,诗歌作为民族文化的表征,尤其有相当的文化内涵,诗歌的意境、意味来源于意蕴和意义。诗歌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一种特别的文体,跟小说、散文等非诗文体不一样,诗歌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抗叙述、描写和说明的语言。诗歌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艺术性的修辞性的语言。无论是诗歌作者或译者首先必须弄懂的就是这一点。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曾经总结他一生的创作经验说他写诗往往是抛掉了一套修辞,而又创造出来了另一套修辞,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花费了毕生精力来摆脱修辞……我摆脱了一种修辞,只不过又建立了另一种修辞。”叶芝的说法是对的。诗歌之所以是语言艺术,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审美快感,全在于诗歌应用了多种多样的能给我们带来审美快感的修辞方法,诸如比喻、象征、通感、夸张、反讽、拟人、象声等。 懂得了诗歌是用各种各样的具有强大审美效应的修辞方法写出来的的道理,翻译家在诗歌翻译的时候,就要尽量保持住诗歌作者写作时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诗歌才能保持住原有的审美快感,诗歌翻译才可能不成为一种困难的事业。 译诗决不能拘泥于逐字逐句的生搬硬译,或不切实际地要求译文音步韵律和原文的一致,否则会弄巧成拙,造成某种机械的“死译”。译诗的形式应该服从内容的需要,译者应当首先考虑如何做到传达原诗的意境、风格、韵味,从而采取相应的形式。诗歌翻译中形神兼顾当是其最高境界。然而,诗歌翻译中能同时形神兼顾的,毕竟很少。当形式与内容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应该努力地传达原诗的意境,最大限度地保留形式。 二、诗歌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