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1)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1)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1)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1)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练习十四弟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学会用算式表示,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2. 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 独立操作。

师: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杨老师,来自三苏故里的苏辙小学,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小棒。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小棒来摆正方形。

请先看要求:

(1)用信封里所有的小棒摆成这样一个一个独立的正方形(课件出示)。

(2)如果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就把剩余的小棒放在正方形的后面。

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

2.汇报呈现。

师:摆好的同学用坐姿告诉我,看来都摆好了。我们先请摆8根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生:有8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可以摆2个正方形。(老师课件出示)

预设1(表达完整)师:厉害!你说得真完整。

预设2(不知怎么表达,或不完整)师引导:有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请完整地说一遍。你很聪明,一下就学会了。

师:接下来,请摆9根的同学来说一说。

生:有9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1根。(老师课件出示)

师:说得很好。接着,请摆10根的同学来说!

生:有10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2根。(老师课件

出示)

师:说得很流畅。摆11根的同学接着说。

生:有11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要用4根,可以摆2个正方形,还剩3根。(老师课件出示)

师:对吗?

生:对。

师:接下来,应该是12根了。别忙,同学们,先猜一猜,还剩几根小棒?

生:不会剩。

师:为什么?

生:因为前面的3根小棒,加上增加的1根就是4根,又能摆一个正方形,所以不会剩。

师:说得好有道理,对不对呢?有请摆12根小棒的同学。(稍后)完全正确,掌声在哪里?

师:如果继续往下摆,13根有没有剩余,剩几根?

生:有剩余,剩1根。

师:请看大屏幕,回答——?生:。

师:14根呢?生(齐):还剩2根。

师:(先大屏幕出示,再指着。)好厉害!师:15根呢?

生(齐):还剩3根。

师:(先大屏幕出示,再指着。)看来难不到你们!

3. 观察分类。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时用手示意),我们可以把摆的结果分成几类,哪几类?

生:分成两类,一类是刚好分完,另一类是没有分完还有剩余。

二、算式表达,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1. 用算式表示摆的结果,进一步理解含义,认识余数。

师:我们把小棒摆好了,而且进行了分类。你们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生:能。

师:那好,我们先用算式来表示用8根小棒摆的过程和结果。谁来回答?

生:8÷4=2(个)

师:回答正确。这个是刚好分完,正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问题,用什么方法算。

生:用除法算。

师:好。那么,算式中的每一个数,能不能再前面的根数和摆的结果中找到。8在哪里?

生:根数中,有8。

师:4在哪里?

生:一个正方形用4根。

师:2在哪里?

生:正方形有2个。

师:原来,我们的算式是根据摆的根数、摆的过程和摆的结果来写的。

师:下面,就请你们用算式表示出摆9根小棒的过程和结果。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写在作业本上。开始。(师巡视,寻找不同写法,收集起来)

师:这是部分同学的想法(展示),请大家仔细看,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做出评价。

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有自己的道理。其实,为了方便交流,数学上早就有了统一规定,请仔细观察,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边板书边读):9÷4=2(个)……1(根)。

师:这个算式表示,9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摆了2个,还剩1根。省略号也就是6个小圆点,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小棒根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师:请大家跟着我读:“9除以2等于2个余1根”(可以读2遍,并请个别学生读)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我们在平均分物体时,没有刚好分完,还有剩余。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三、观察比较,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1. 继续完成剩余的算式,数形结合,再次感悟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师:像这种没分完有剩余,会用算式表示了吗?

生:会!

师:好。我们一起来把剩下的完成。这一个(指着10根),你来!

生:10÷4=2(个)……2(根)。

如此依次完成。(如下图)

2.抓住本质,简化算式表达形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这里有很多小棒,把它们也摆成正方形,如果有剩余,你们认为可能剩几根?

生:可能剩1根,也可能剩2根,还可能剩3根。(不一定同一个学生说完)

师:算式怎么写?(师引导,板书)

不知道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就用括号代替;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就除以4;摆了几个正方形不知道,也用括号代替;余数可能是1、2、3。

()÷4=()……1、2、3

师:余数会是4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还是这些小棒,这次摆的是正五边形(出示图),如果小棒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生:可能剩1根,也可能剩2根,还可能剩3根、4根。

师:算式怎么表示?

生:()÷5=()……1、2、3、4 (老师同时板书)

师:还是这些小棒,这次摆的是三角形,如果小棒有剩余,可能是几根?

生:可能剩1根,也可能剩2根。

师:算式怎么表示?

生:()÷3=()……1、2 (老师同时板书)如图:

3.观察讨论,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先自己想一想,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再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看来大家有所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谁来?

生: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你的发现真了不起!我们为他鼓掌!

师:这个结论很重要,我要把它记下来: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同时板书)。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5、游戏活动,巩固运用规律。

四、巩固练习。

师:余数必须小于除数这一规律,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请大家拿出书,翻到页,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2=2

()÷4=()……1、2、3

()÷5=()……1、2、3、4

()÷3=()……1、2

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除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情境带入,以此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植树节期间,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引领大家去公园进行植树,已知一班派出28人,二 班派出32人,每五个人为一组,请问一班和二班各能组成几组,如果两个班合并在一起可 以凑成几组。 教师:从当前数字上看,因为两个班级人数都为两位数字,同时还要根据5个人一组来进行 划分,那么可以先通过乘法来进行估算,5的几倍距离28和32更加接近。但是接近28和 32的同时,并不能超过他们彼此,。 学生:一班的人数应该为 28÷5=5 (3) 学生:二班的人数应该为 32÷5=6 (2) 教师:1班总共可以分为5组,而且还会剩余3个人,而二班可以分为6组还会剩余2个人,在求第三个问题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将两个班级剩余的人数相加再进行分组,或 者将两个班级的总人数相加,再重新进行分组,通过两种方式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学生 们可以尝试去进行计算。 学生:方法一(3+2)÷5=1 5+6+1=12 学生:方法二(28+32)÷5=12 (二)教学反思 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先让学生们去利用乘法来进行估算,但是有余数 的除法,学生们在估算的过程中不能将估算值超过原来的数值,这样的话是无法构成等式成立。所以当乘法计算时所缺少的数值就应该是除法中对应的余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 善用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以此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作操作,探究新知识 (一)列题分析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们自行的展开操作,从而提高学生们操作能 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探索能力,以此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予学 生们一组火柴棍,并让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自行填空。如总共有()根火柴棍,每()根为 一捆,可以凑成()组,最后剩余()根。 在这道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同时还要确保其内容符合 当前学生们的需求。 教师:学生们可以3个人为一组展开探讨,并根据几组对比做出明确的分析。 教师可以请1或2组学生来到台前进行表演,并观察他们的分析情况,根据实质情况做好改善。 教师:你们明确火柴棍按照组分配的标准么?他们采用了什么原理? 学生:在分配的过程中有分配完整的,也有分配不完整的,他们采用的除法原则,在分配完 整的情况说明可以被除尽,如果有剩余则说明存在一定的余数。 教师:如果火柴棍共有25根,在确保整除的情况下怎样分组,有几组分配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_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龚金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60也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1.猜谜语: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气球谜语: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疲塌,外表看来圆又壮,遇到打击就爆炸。你猜猜是什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气球,现在,你可以任意说出一个这些气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 师:你说几号猜对了没有猜对了没有掌声吗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动手实践,感知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展示例1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到底是不是可以摆3盘呢现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2.指名摆一摆。小朋友们仔细看,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4.质疑: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2)(接下来,咱们就同桌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摆得最快。) (3)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还剩1个。 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规范余数写法。 7÷2=3(盘)……1(个)3表示什么1呢 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 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 (1)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2)说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先收起草莓和盘子再做.) (1)17个☆,2个2个地圈。 (2)23,3个3个地圈。 ☆☆☆☆☆☆☆☆☆ ☆☆☆☆☆☆☆☆ 圈了()组,圈了()组, 剩下()个。剩下()个。 17÷2=□(组)……□(个) 23÷3=□(组)……□(个)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小朋友们请看……) 三.观察对比,发现规律 1.按要求操作并记录 (1)(这些小朋友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1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如果有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2)动手实践。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如果是9根、10根、11

《观潮》优秀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能力目标: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 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探究法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视频:看图听声说感受) 二、成因、背景、作者简介:同学们看完视频,感受颇深,那么你一定很好奇这样的奇观 是如何形成的,请一位同学来告诉你吧。(请生看课件,一人大声朗读)天下奇观——钱江涌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它又有何渊源呢?(请另一生接着介绍)南宋观潮盛事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是谁把这壮观的景象记录了下来呢?对,周密,简介作者。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词人, 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有《武林旧事》、《草窗词》等。《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试卷(新、选)

有余数的除法 班级姓名得分 1、先圈一圈,再写算式。 (1)●●●●●●●●●●●●●● 每4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列式:□○□=□……□ (2)★★★★★★★★★★★ 每3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列式:□○□=□……□ 2、根据题意,先画草图,再列算式。 (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画图: 列式:□○□=□(人)……□(支) (2)9支铅笔,每人分4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画图: 列式:□○□=□(人)……□(支) 3、有19颗糖果,每人分()颗,可以分给()人,还余下()颗。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算式:□○□=□(人)……□(颗)□○□=□(人)……□(颗) □○□=□(人)……□(颗)□○□=□(人)……□(颗) 二、填空 1、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也就是除数必须比余数。 2、被除数= × + 。 3、除数6,商是9,余数是5.被除数是。 4、□÷6=□……□,余数可能是()。□÷5=4……□,余数可能是()。 5、一个数除以9有余数,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6、○□□△○□□△○□□△……第25个图形是()。 7、○▲□○▲□○▲□○……第23个图形是()。 8、在现阶段有余数的除法列竖式时,商要对着被除数的。 9、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个,还剩个。 10、35个小朋友坐船,每条船坐8人,至少要()条船。 11、有9个桃子,每盘放2个,还剩()个 12、有26个桔子,如果每袋装4个,可装()袋,还剩()个;如果每袋装5个,可装()袋,还剩()个;如果每袋装6个,可装()袋,还剩()个。 13、两个数相除,余数是6,除数最小是() 14用21根长度相等的小棒,可以摆出个正方形,还剩根。 15、( )里最大能填几? (1)()×6<57 (2)()×7<43 (3)()×5<38 (4)()×4<31 (5)()×5<26 (6)()×6<39 (7)()×3<24 (8)()×8<30 (9)()×7<50 (10)()×4<30 (11) ( ) ×6<45 (12) ( ) ×8<65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次测试为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一至七单元内容,本试卷的测试点覆盖面广,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概括了第一至七单元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有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千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千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方向、认识角等,难易分配恰当,重点检测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共分五大题:口算、填空、竖式计算、观察平面图,完成填空、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概况 学生总数????考试人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80分以下人数??? 256????????253????????93.4??????85.5%??????100%??????????2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口算。只要考查学生的表内乘除法以及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本题全做对人数占84%,从总体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个别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粗心导致错误,比如说7×4=32等,还有一位学生漏做三题。 第二大题:填空。考查了学生半学期以来所学习的各方面知识,能充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合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失分是: (1)第1小题:先圈一圈,再填空。 ☆?☆?☆?☆?☆?☆?☆?☆?☆?☆?☆?☆?☆ 有(???)个☆,每3个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份)……□(个) 有的学生只是把圈起来的每组3个,4组是12个中的“12”作为被除数,拉掉了旁边余下来的“1”,实际被除数是13。 (2)第4小题:874>8□3,□里最大能填(????)。学生考虑不够周全。有的学生只考虑到了百位相同,就比十位,十位只有填6,才能满足7>6,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874个位上的4>3,所以十位最大可以填相同的7。 (3)第5小题:□÷□=8……5,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学生对于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余数比除数小”之一知识点理解不够,有的学生知道这一知识点,但不会灵活运用,还有的学生会填余数,但是不知道如何利用除数、商和余数来计算被除数。(4)第8小题:找规律填数。107、108、109、(?????)、(?????)。学生审题不够仔细,接着写出了200。其余8小题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第三大题:列竖式计算。主要考查学生有余数除法、千以内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方法。本题全对人数占94%。大多数学生完成的还可以,但也有几名学生较粗心,竖式计算得数是正确的,但写到横式中抄错了数据;还有个别学生对被减数中间是0的隔位退位减如“1000-678”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 第四大题:观察平面图,并把括号填写完整。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利用学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本题全对人数占66%。本题的失分率较高。学生的方位感不强, 第五大题:解决实际问题。 (1)第1小题是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并且在填写结果时余数舍去的情况。本题全对人数占92%。主要错误出现在学生对于算式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填写错误。问题只问了“可以做多少只帽子”学生对于余数的单位有的忘了写,有的不知道根据什么来确定。 (2)第2小题是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本题全对人数占90%。主要错误是不能正确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要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就是把已经栽了的树和没有栽的树加起来,有的学生列出了减法算式,还有个别学生抄错题中的数据,把“157”错写成“175”。 (3)第3、第4小题是关于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省谷城县冷集镇胡湾中心小学胡静秋 案例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容,这部分容是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有机地体现与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除法,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案例主题: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通过操

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实物果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课件出示: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分组摆小棒呢!齐读要求:用11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 能摆几个? 你们想参加这个活动吗?分成三个小组,用小棒摆一摆。 各小组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 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 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 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由《观潮》《走月亮》两篇精读课文和《现代诗二首》《繁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观潮》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花牛哥》全诗写出了花牛的四种形态;《繁星》描写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和感受,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中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学习《观潮》一文,要鼓励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潮壮丽景观的句子,反这复朗读,与画面相结合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走月亮》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边读边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同时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的情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去读书,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画面的境界,读出画面的情感;学习《现代诗二首》时,引导学生感受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写景抒发淡淡的离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以及“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2)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通过交流,感受身边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生字词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学过大量的写景文章,知道一些写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写景

小学三年级上册试卷分析三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试卷分析三篇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了,这是学生进入中年级后的一次综合考试,从同学们的成绩来看,部分同学都能很快适合中年级的学习节奏,但是成绩不容乐观,现将本次期中考试的试卷情况、同学们的答题情 况以及考试成绩情况做以仔细分析,并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全班72人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共100分钟,试卷 总分是100分。参加考试的学生基本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 二、考试成绩分析 部分同学们的成绩较理想,但是更多的同学没有考出自己应有的 成绩。进入三年级后,同学们开始使用钢笔写字,作文的要求也增加 了难度,同学们的卷面整洁和字体工整上需要继续提升。同学们的答 题速度,认真审题的情况也有进步空间,特别是本次作文失分较多, 后面会做具体分析。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分析原因,有些比较简单的 题目我们实行了多次的训练,有些同学依然出错,比如,给古诗和日 积月累填空的题目,有一些同学要么不会背,要么不会写有些字。这 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每次考试古诗几乎是必考的。我想在下一步 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想办法让学生牢牢掌握。 三、试卷情况分析: 看拼音,写词语类的题目。这些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拼读水平和 识记生字等等基础情况。同学们掌握相对较好,全班出现错字最多的是——“剩余”字写错偏旁;“绒”字少写一撇;“命”字写成单耳 刀等。对于个别同学来说,对于生字的掌握仍是一个问题,还要多练习,多比较,争取牢牢地掌握。

给带点的多音字字选择准确的读音打“√”。这道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绝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对,仍有几个同学出错——“稍”出错。原因是个别同学掌握还是不够牢固,有混淆现象,在下一步争取使用多种方式实行练习。 把内容补充完整。这道题目考察学生对日积月累和古诗的掌握情况,主要是看同学们能不能熟练背写所学的日积月累和古诗。从同学们答题的情况来看,同学们掌握比较好。但是有些同学写错字,说明不够仔细,还需增强。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任务。阅读题对有些同学来说仍然是个难点,原因是有些同学根本不去认真读题,或者说读完题后不去认真思考,前面的考试中虽然也实行了多次这样的训练,但是有个别同学不认真学习老师交给的阅读方法,下一步还要继续增强这方面的训练。 作文。本次考试我们班失分的重灾区。题目要求是写一篇童话,应该说不难,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写得不够好,需要老师再指导。出现的问题有:审题不清,出现跑题;字数不够被扣分;书写不工整被扣分。以后这些方面通通都会加以训练。 【篇二】 一、试卷命题情况 在本次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考试中,本张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整个试卷能够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水平。把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注重了学科的整合依据学生操作水平的考查,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更好地促动我区数学教学质量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 (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 格) 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 4。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 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数学分析

一、试卷命题情况 在本次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考试中,本张试卷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整个试卷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 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把学生对数 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融于试卷之中,注重了学科的整合依据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查,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思想,做到不出偏题、怪题、过难的题,密切联系学生生 活实际,增加灵活性,又考查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2018——2019学年度上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命题情况分析如下: (一)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命题中采用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 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学习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三年级数学试卷 容量大,覆盖面广,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四个方面进行考查,共计五个大题,考察了学生区分旋转与平移现象、解决有关时间的简 单问题、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测量和面积等知识,以及乘、除法计算等等。试题较好 地体现了层次性,难易适度 (二)贴近生活,注重现实。 本试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发生在学 生身边的,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如:解决实际问题 中商场搞促销活动考查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有余数的除法时就是做灯笼 的事情;考查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沿正方形果园走一圈,一共是多少米;考查时间的简单计 算就是妈妈进城办事用的时间。这些题目都是学生现实生活特别熟悉的事和物,它为学生 提供了活生生的直观情境,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 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 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实践操作,注重过程。 本试卷通过精心选材,巧妙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第四题:1、在下列 图形中表示出相应分数。2、考查可能性中,按要求涂一涂。3、测量平行四边形各边的长度并计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以上的题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不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那么,学生解答时就会束手无策。它为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 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四)体现开放,培养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命题中, 设计有弹性的、开放性的题目。如第五题的1小题,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及再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情境中捕捉信息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体现。 二、学生答卷情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50—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名称有余数的除法 执教者李忠课时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 法” P51-52页 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刚理解除法特 征,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 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 难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 是比较困难的。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已学会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求商时因为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而出错,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时要 强调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 标 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 标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 点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 明1、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只有“平均分”了,当数不够分时才会出现余数。) 2、学生动手探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在试商后,通过竖式计算,出现余数比除数小的情况,说明商是对的。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说明商肯定小了,就应再试商,直到计算后余数比除数小才对。 3、巩固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学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注明每个 环节预设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doc

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课任:徐文锋 2014.3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试题覆盖量全面,题型较广,包括填空、判断、选择、连线、看图写算式、竖式计算、解决问题,试题灵活多样,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基本情况。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七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85%,稍难题占15%。 2、数学试题设计富有趣味性。 题型上反映有:小兔子送信,这一题主要是看学生的口算能力,能较快的算出余数,口算题中计算错误率较高,但总的来说学生全对的还是大多数,只有个别学生有错。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加强乘法口决计算方法的指导,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并且都是图和文字相结合的。

例如:第五大题的看图写算式、第七大题既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很好的结合生活实际。 以上题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二、成绩分析:参考人数20人,优秀 12人,优秀率60 %;及格19人,及格率95%;不及格 1人。 三、答题情况分析: 1. 学生做题不够认真。对于成都好的学生来说用不到20分钟就完成的学生大约有6人,他们书写规范、认真几乎没有错误。对于较差的学生做题速度慢一点,并且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写上单位名称,在较难的的题目处理的不好或者思路不对,说明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到位。 2. 出现漏题现象。有个别学生在连线题中漏掉个别的题目,还有个学生第六题的46除以9没有做,问原因是忘了。 3. 计算上的失误。 由此可以看到,本单元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待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多练习,多巩固知识,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四、今后教学工作的措施: 1、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二年级数学下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教学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会在横式中表示剩余的数,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等能力。 4.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盆花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在过一段时间就是元旦劳动节了,我们学校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想买一些花摆在校门口和校园内,大家请看(示课件情境图),鲜花已经运来了,但是学校对花的摆放有个要求,(示课件录音)于是同学们都安学校的要求摆花去了。你们想不想加入到摆花的行列中去呢?(想)那好,在摆之前,请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圆片,按每组摆5盆把它们摆在桌面上,看看你的这些花能摆这样的几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摆,教师巡视。(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摆) 汇报结果(教师示课件中的表格) 先让演示摆的同学汇报 生1:我有10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师根据生答情况填表格)生2:我有13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两组,还剩3盆。 师填表格后提问:你这3盆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呢? 生2:因为还剩3盆,不够5盆,不能再摆一组了。 师让摆11盆花、12盆花、14盆花的同学汇报,随机填表格,并提问其剩余的花为什么不再摆一组了。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出现了有剩余的现象?(生举手) 有没有剩5盆花的?(没有生举手) 会不会剩5盆花呢? 生:不会剩5盆花,因为5盆花可以再摆一组。

师: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剩5盆花是吗?(是的) 学生收拾学具 师:花摆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摆花的过程和结果列出一个算式呢? 以摆10盆花的为例让生列算式,教师课件点出算式。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0、5、2的含义。 师:这些有剩余情况的如果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应怎样列式呢? 以摆13盆花的为例,找生尝试列算式,生答出13÷5=2(组)师:那剩下的3盆花应怎样表示呢?(生尝试说) 教师板书讲解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读呢?找生尝试读,全班齐读两遍。 师:剩下的这3组如果列成除法算式应如何列式?请同学们从这3组中任选一组列成一个除法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写算式,师巡视。 展示学生写的算式,并让学生读出所写的算式,教师随机点出相应的算式。 让学生观察这些除法算式,说出各部分名称,并问学生剩下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引导得出余数,并板书。 师:这些花每组摆5盆,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我们的花摆完了,让我们到学校里看看同学们摆完了没有。(课件点出小组合作算式) 师:他们还摆完呢,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小组4人一起想一想,这些花按每组5盆来摆,分别能摆几组?还剩几盆?想好后,选一名同学把答案填在方框里。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借助信封中图片,按每组5盆先来圈一圈,再填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出答案。 师:他们的花按每组5盆来摆,也有剩余的情况,大家观察一下,余数分别有几呢? 生:有1、2、3、4。 师:和我们刚才摆花时出现的余数情况怎么样呢?(生答相同,都有1、 2、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