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进一步完善我国税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5-6-30 9:25:00 阅读次数: 1194次编辑:彭程

———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税制改革和我国税制改革的动向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经过1994年的税制改革,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较好的发挥了税收职能作用。但与加入WTO的要求相比,我国目前在税收立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国际税法相冲突的地方。如何对我国的现行税制进行改革,使之与国际税法接轨是当前亟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税制改革发展动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对现行税制进行了变革,其主要特征如下:

1.1所得税制普遍实施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的改革

随着经济与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国家较高的所得税率引发了阻碍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和导致国际避税的负面效应。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率先在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大幅度降低所得税税率和扩大税基。在美国税制改革的牵动下,其他国家也纷纷进行了以降低所得税税率为中心的税制改革,从而形成世界性的所得税改革浪潮。与降低税率相伴,为防止税收收入的大幅下降,各国政府相应扩大了税基,主要是减少应税所得扣除项目和税收优惠减免项目等。80年代中期以来,欧共体国家公司所得税税率已平均下调了10个百分点。在公司所得税改革的同时,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也大幅下调,并相应减少了税率档次。90年代,美国进行了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此次税制改革主X通过政府调控来弥补市场本身的失灵和缺陷,将单纯的税收减让变为税收有增有减的双向调节,把税收与政府的其他社会经济目标结合起来,更偏向于税收制度的公平性。世纪之交,国际税制改革又一次展开,引发了新一轮的减税浪潮,其中最重要的举借仍是降低所得税税率。美、德、英、加、意、澳等先后出台了各国的减税方案。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的动向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吸引国际资本,也纷纷效仿发达国家进行所得税制改革,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也都将所得税税率降到30%—35%。此次税制改革导致世界X围内所得税税率水平的趋同,不仅仅国际重复征税矛盾趋于缓解,弱化了跨国逃避税收的动因,而且有利于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促进了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

1.2商品课税加强,税制结构优化

实行增值税制的国家不断增加。增值税从建立到现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已有120多个国家实行。其共同特点:一是税基不断扩大,由选择性征收转向普遍征收,大部分国家将征收X 围延伸到零售业,并将与货物生产、经营有关的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收X围。二是严格控制减免税X围,出于征管考虑以及为减少税收累退性,仅设置了少许X围的减免税项目。三是增值税税率有所提高。欧共体国家在开征增值税时,平均税率仅为12.5%,到2002年平均税率已达17.5%。四是绝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共同的“消费型”增值税,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实现技术进步。

经过以上税制改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税制均向双主体税制靠拢,税制结构趋向一体化发展。

1.3关税税率大幅下调,税率趋向一致

关税的大幅下调与WTO规则紧密相关。从1947年至1993年,WTO的前身GATT(关贸总协定)先后主持了八轮全球性的多边关税减让和贸易谈判,为各成员国制定关税政策规划了一个带有约束性的“蓝本”。各成员国关税在WTO框架的约束下逐步减让下调,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48年的46%下降到目前的4%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税率也降到目前的12%左右。期间,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关税减让趋势也十分明显。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关税水平普遍高于发达国家。WTO为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进度表,降低关税幅度和进度作为硬性要求,必须在WTO规定的过渡期完成。其他关税同盟或区域经济组织也都把关税一体化作为必要的条件或目标。

1.4税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普遍认同和实施

“可持续发展”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先由发达国家提出,至1992年世界环境大会得到确认。根据大会达成的共识和各自经济特点制定的21世纪议程,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手段也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备目标强调环境保护,由此决定它的优先项目选择也都是围绕保护环境进行,如物资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可持续能源、绿色农业等。其实施手段多侧重发挥税收作用,不少国家开征了号称“绿色税收”的环保税。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局限,仍以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消除贫困、控制人口、发展农业、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优先项目。实施手段多选择政府的行政行为。

科技税收在各国得到普遍推广。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竞争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主流。各国都将发展科技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税收政策。各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科技发展筹集专项资金的优惠。二是为降低科技开发研究成本设计的税收优惠。三是为减少科技投资风险、加快投资回收、开发科技产品市场制定的税收优惠。由于企业所得税属于效益型税种,最能体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效应,因此各国普遍把这一税种作为科技税收优惠实施的重点。

二、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税制问题和缺陷分析

2.1税制结构不尽合理

新税制把商品课税作为我国税制的主体税种选择,并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税收分为流转税、受益税、行为目的税和财产税。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关税;受益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从以下1985-1998年税制结构变化情况表来看,随着时间推移,税收总收入虽然比原来增加了几倍,但仍是流转税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直接税(对所得和财产课征的税)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税制结构的不尽合理,影响了税收宏观调控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税收的两大职能发挥失衡,对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运行效率发挥都将产生消极影响。

1985-1998年税制结构变化情况(%)

年度税收总额商品劳关税所得税财产税及其

上述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加入WTO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调整的目标选择应为:既能充分符合WTO所反映的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工业化的趋势,又能使中国税制经过改革后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提高国家竞争力。通过深化税收改革而建立起一个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公平社会收入分配、尊重国际惯例以及提高征管效率为内容的多重目标兼顾的透明度高的税制新体系。

3.1从税制调整的基本取向看

说到税收制度的调整,还应作些适当的区分:被动的、无选择的调整和主动的、有选择的调整。

3.1.1被动的、无选择的调整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总是同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并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对我们来说,税收制度的调整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税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意味着中国税收制度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发生了变化,现行税收制度的安排当然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是根据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对外国企业和外国居民不能实行税收歧视。也就是,给予外国企业、外国居民的税收待遇不能低于给予本国企业、本国居民的税收待遇。不过,WTO 并不反对给予外国企业和外国居民高于本国企业和本国居民的税收待遇。以此度量我国的现代涉外税收制度,可以发现,就总体而言,我们给予外国企业和外国居民的非但不是什么税收歧视,反倒是大量的本国企业和居民所享受不到的优惠——“超国民待遇”,再细化一点,我们在进口货物和国内同类货物之间、中国政府有承诺的事项和无承诺的事项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别的税收待遇,所以,逐步对外国企业和外国居民实行国民待遇,显然是中国税收制度安排调整的方向。

二是根据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对所有成员国的企业和居民要实行同等的税收待遇。也就是,给予任何一个成员国的企业和居民的税收待遇要无差别地给予其他成员国的企业和居民。清理我国现行的各种涉外税收法规和对外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对那些适用于不同成员国的带有差别待遇性质、又不符合所谓例外规定的项目或条款予以纠正,使之不同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要求相矛盾,也是中国税收制度安排调整的一个内容。

三是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对各成员国所实行的税收政策,税收规章、税收法律、税收措施等等,要通过各种方式预先加以公布,保证其他成员国政府、企业和居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预见。对比之下,我国的差距着实不小,除少数几部税收法律外,多数税种的基本规定是以法规形式而非法律形式公布的,大量的税收政策通过税收规章或政府部门文件的形式下达且往往带有绝密或秘密的字样。而且,在这些并不规X的法规、政策或文件的执行过程中,亦带有浓重的人为或随意色彩。所以,提高税收的立法层次,加大税法的透明度,构筑加入WTO后的透明税收,是中国税收制度安排调整的方向所在。

四是根据WTO的统一性原则,各成员国实行的税收法律,税收制度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颁布,在其境内各地区统一实施。各个地区所制定颁布的有关税收规章不得与中央政府统一制定颁布的法律、制度相抵触。就此而论,尽管1994年的税制改革初步实现了中国税收制度的统一,但以不同形式变相违背税制规定或对税制规定作变通处理的现象,仍在不少地区盛行,甚至在一些地区呈现蔓延势头,所以,统一税制,对于我们说,依然要作为税收制

度安排调整的一个方向。

3.1.2主动的、有选择的调整

但是,还要看到,加入WT0,毕竟只是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它的全部。除此之外,诸如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货膨胀为通货紧缩所取代等,都会对中国的税收制度安排提出调整的要求。换句话说,即使不加入WTO,或者,WTO没有相应的要求和规定,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或者出于放大加入WTO的积极效应的目的,我们照样要进行税收制度的调整。

中国的现行税收制度是在1993年设计并于1994年推出的,此后的10年多时间里,一直在修修补补,但基本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然而,今天的中国,同10年前相比,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几乎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基于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的目的,我们必须进行税收制度的调整,必须提供一个能够同国际接轨的税制;基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基于国内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基于国内税收收入形势的变化,现行中国税制自然也有了重新审视并加以调整的必要。

3.2从税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看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税制改革应遵循公平原则、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原则、经济整体发展原则、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国际惯例和WTO涉税原则。

3.2.1遵从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调整国内不适应的税收政策

按WTO涉税规则,改革调整国内不适应的税收政策。对WTO协定中明确提出的规则要求必须严格实施,否则将招至贸易争端和报复。按照这一要求,抓紧清理现行税收政策及其相关规定中违反WTO规则的内容。遵循统一、公平原则,制定适用于不同来源产品、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投资主体、不同生产经营环节的税收政策,以准确体现WTO涉税原则和市场经济规则的新要求。(1)取消违反国民待遇原则的优惠设置,对各种以列单或条件限定形式设置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优惠减免,除涉及幼稚产业可实施一定期限保护外,其他减免优惠应一律取消。(2)统一投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的产业和地区应不分内外资,实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3)取消针对出口实绩或进口替代为条件设置的所得税减免优惠。在避免引起贸易争端和招至贸易报复的同时,可充分利用有关补贴条款,有效支持国内民族经济的发展。(4)强化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凡我国现行税收政策、法规以及操作程序、管理办法以及重大税收政策的调整等,都必须做到对外界公布,并保证纳税人及时获取涉税政策、文件、资料和得到税务机关的涉税帮助。

WTO协定中还规定了一系列例外(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允许成员方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背离WTO涉税原则的规定。利用例外条款可以保护国内经济免受入世冲击,维护国内企业的正当权益。例如发展中国家的例外、特殊情况下的例外、为支援国内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例外、毗邻国家间为便利边境贸易专享的优惠、与传统贸易国家间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或关税联盟的专享优惠,可以不受WTO涉税原则的限制。充分利用例外条款,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设立一个合理的缓冲区,给予国内企业一定时期的保护,促进企业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环境,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3.2.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要借鉴国际经验,开征环境保护税。通过费改税,进一步规X企业行为和财政运行机制。

环境保护税应以排放工业废气、废渣、废液、机动车尾气、城镇生产与生活垃圾等为征税对象。按照污染程度设计不同档次税率,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要设立统一的资源税,扩大征收X围,以调节资源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破坏性开发及过度开采对资源造成的浪费,使资源开发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把森林、草原、海洋、水力、土地和稀有不可再生资源等急需保护的资源全部纳入,并制定不同的税率。实行分项课征。要在现行税种中增加环保内容。如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给予所得税优惠。要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技术水平、环境保护标准限定,防X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手段,把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的项目转移到我国。要依据国际贸易中环境保护的市场准入条件标准,制定相应的国内市场的环保准入标准,限制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以保护我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体现国际贸易的平等地位。

3.2.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发展,赶超国际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有必要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加大科技开发、试验费的列支和提取标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要加大企业风险投资支持力度。对高新技术开发基金,依企业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在计征所得税时准予扣除。要加大对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持,扩大科技人员个人所得税优惠X围。要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制度。

3.2.4充分估价并发挥我国市场与资源优势以及科学设计税收优惠方案

我国巨大的市场及其发展潜力对外资企业具有很大吸引力,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购买力的扩大,这一优势将更加明显。从广义角度讲,市场需求是决定投资与生产的原始动力,没有市场需求,任何投资与生产将失去意义。因此,在制定我国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我国的市场及发展潜力对国际投资的吸引力有个准确的估价。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我国的税收优惠方案,按照统一、公平原则,设置税收优惠,并采取间接优惠操作取代以往的各种减免税款的直接优惠设计,以利于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

3.2.5加强关税和国际贸易管理,维护我国国际税收权益

按对外承诺,逐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实现关税足额征收,合理调整关税结构,取消不合理的关税减免政策。一是调整对重点投资项目和进口设备的免税优惠。二是调整与WTO原则不符的税收减免优惠。三是改进加工贸易的税收管理,由现行的不征不退改为进口征税、出口退税。根据我国的产业政策,合理调整关税税率结构,对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其进口原材料应调低税率。

同时要完善有关跨国公司的税收管理,建立相关的信息网络,强化对转让定价、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对电子商务应税行为的认定、适用税种、税收管辖权等问题,需要尽快制定或修改相关的税收政策,防止这种新型的贸易方式造成税收流失。加大倾销和补贴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国内产业的正常发展。入世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为防X发达国家的贸易制裁、报复和倾销,保护国内市场正常运行,维护国产品的平等竞争地位,应尽快开征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

3.3从我国税种的发展方向看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为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要求,在税制体系改革中应处理好以下主要问题:(1)改革与调整税制的总体结构,使各税种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协调统一各产业、各地区的税收政策法规。不分企业类别、所有制形式,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制度。授权省级的税收立法应权限清晰,要符合全国统一的税收政策制度要求,并重视与国际税制衔接。(2)规X 税制,完善各税种的组成要素,使之更具有科学性、严密性、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3)严格贯彻“公平税负、鼓励竞争”的原则,坚决取消现行各种不合理的区别征税和优惠政策制度规定,对各类纳税人的征税,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涉及国际间的征税,要符合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4)税收政策制度要体现国家战略决策和产业政策、地区协调发展原则的要求,引导经济结构调整,高效率地促进经济发展。(5)将税制纳入严格的法制化轨道,依法治税,依循税收法定主义原则,逐步改行政立法为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提高税法和政策的权威性及透明度。

对各税类、税种及其基本制度的改革走向有如下具体建议:

3.3.1流转税税种的发展方向

3.3.1.1增值税的改革

一是选择“消费型”转型。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从财政承受能力看有两种可供考虑的办法。一是先把这种转型限制在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的X围内,即先允许企业对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税金予以抵扣;二是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实行增值税的全面转型,即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款允许全部扣除。当然,这两个方案都会在一定时间内造成财政入的暂时性减少,但其改革的成本却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分期支付,后者是一次性支付。但第二方案可能尽早克服现有生产型增值税的明显弊端,也可尽快收到彻底的改革成效。如果这种改革能促进投资能力和投资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能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则财政收入的短暂损失也会很快得到弥补。因此,从长远看,增值税的转型不仅不是一种财政拖累,而且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培植财源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是扩大征收X围,先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联系、密切相关或直接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费用的内容,统一纳入增值税的征收X围,包括建筑业、运输业等。后视改革、完善进度再适时将无形资产转让、广告业、租赁业、仓储业、代理咨询业、邮电通讯业等纳入增值税征收X围。

三是清理减免,完善内控机制。增值税减免X围宜窄,实施对象应局限于终端消费品和劳务,并充分体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消费需求发展方向。取消针对生产、经营环节设置的减免,进一步严格操作管理,规定享受减免税企业不准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允许减免税企业放弃免税权。

四是对进口产品应全额征税,并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确保产品出口彻底退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应加大对出口骗税的打击力度。我国目前退、免税的税种只有增值税和消费税,而依据WTO规则,可退税的间接税还包括营业税、销售税、印花税等。为逐步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今后我国在出品产品的退税X围或所含税种上,还大有调整、优化的文章可做。比如,可考虑把营业税和随同增值税、营业税征收的某些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择机列入出口产品的退税X围。

3.3.1.2消费税的改革

现行消费税的调整重点,主要是进行有增有减的税目调整。如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实现消费税调节功能的需要,将那些过去没有计征消费税但现在看来应当计征消费税的项目,如高档桑拿、高尔夫球、纳入消费税的征税X围;将那些过去计征了消费税但现在看来不应当继续计征消费税的项目,如普通护肤品、化妆品,从消费税的征税X围中剔除出去。与此同时,对现行消费税有关税目的税率做适当调整,确定合理的税负水平。

3.3.1.3关税的改革

一是按照我国对外承诺,逐步降低进口关税税率,调整关税税率结构,取消不合理的关税,整顿税收优惠措施, 提高关税的实际征收率,加强关税管理,实现关税的足额征收。

二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税收制度,加大运用力度 ,保护国内产业。我国关税税率的下降,既是改革开放的一种内在要求,也是对推迟加入世贸组织的一种“补课”。显然,我国的关税总水平至少要逐步降低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我国面对关税下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变化,最终是一个对市场开放时间表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把握,以及企业竞争战略与策略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问题。

三是严格限制加工贸易的来料、进料加工进口征税的X围,产品不进入保税出口加工区的,应一律照章纳税。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在调整关税制度时,如何研究和处理好加工贸易中来料的有关涉税事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知道,近年来,我国进口产品的近半数是加工贸易的来料,现行税收规定对这些来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允许在不提供确切担保的情况下,分散到各地自由进行加工,属于世界上最密切配合开放性的税收全优惠征管办法,存在很多弊端。今后应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把加工贸易纳入相关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或指定的保税工厂实行规X化的保税管理,其他不进入这些点的进口原材料,一律照章征收关税与进口环节流转税,或交纳一定数额保证金,在加工成品出口时,再退还所征税款或保证金。

3.3.2所得税的改革

一是调整现行的内资企业所得税,为实现各类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切实提高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当前这方面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二:一是内资的各类企业之间,在所得税负担上所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比如,不同地区都存在的对企业税收的所谓“财政返还”问题,各地对企业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方面所给予的税收优惠等等,以及这些举措对公平竞争所造成的消极有害影响。二是内资企业的名义税率过高,税负过重的问题。因此,适时调整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就是加入WTO后增强我国企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值得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是实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并轨。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内外资企业实行两套企业所得税法。目前的确已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各类企业的公平竞争,以及对规X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都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事实上,对今后有意来华投资的外商或外国企业来说,一次完成两税统一的立法程序,还是一种昭示或“安民告示”,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今后不可能再依靠与中国内资企业不同的税收优惠待遇来取胜或盈利,而必须依靠公平竞争,依靠科技进步和产品、服务质量来获取利润与市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统一,不仅将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的投资结构,有助于提高技术引进

的水平和层次,而且将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出于客观而现实的考虑,对内外资合并问题是否可采取立法一次完成,逐步实施到位的做法。所谓“立法一次完成”就是说现行内外资企业两套所得税法的统一合并,必须是一次完成,这是保持税法严肃性,稳定性,前瞻性的需要。

三是对现行个人所得税,要在强化居民收入分配调节功能的目标下加以完善。(1)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将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和财产转让所得(即属于勤劳所得和财产所得系列的所得)纳入综合征税X围,其他所得实行分类征税。(2)建立能够全面反映个人收入和大额支付的信息处理系统,形成一个规X、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体系。(3)在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的同时,简并、规X税收优惠项目。(4)简化税率,减少级距,并在征收制度上与企业所得税协调配合。

3.3.3其他税种的改革

一是解决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两套不同税法的问题,如统一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的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统一内外资企业分别适用的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调整税率或定额,改进证税办法。

二是在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基础上,将外资企业纳入征税X围,对内对外统一适用,以此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是完善印花税,择机开征证券交易税。

四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应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屠宰税和筵席税。为完善税制调节体系,在适当时机要开征社会保障税、遗产和赠与税、环境保护税。(作者单位:XX市国家税务局进出口税务分局)

40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历程与作用

40年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历程与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s and practical progress of China's fiscal reform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Since 1978, China experienced the "central-local division" system, tax sharing system, public financial system, and a new round of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reform, which had a series of effects on fiscal revenue, non-tax revenue, macro-tax burden, and government debt.The fiscal and taxation reforms in the ing period will focus on handling the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reforming individual ine tax and real estate taxes, and implemen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axation. Keyword:fiscal reform; fiscal system; tax system; 40th Anniversary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所有的经济问题皆可归结为财政问题。财政乃庶政之母。改革开放40年来, 财税改革1在理论上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 在实践中也被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望。 (一) 1978-1993年

中外税制比较与中国税改方向研究

中外税制比较与中国税改方向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在税制结构、税种设置以及税款征收和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的角度探寻税制改革的一般规律,提出适合的税制改革思路和有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税收制度的建立与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税制;税制改革 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税收制度,对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加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税收政策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研究比较各国税制状况,可以总结出某些富有共性的经验,以便对我国税制改革有所助益。本文通过比较对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税收结构、征管模式以及税种结构等方面的改革和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税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税制结构比较稳定。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5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同比增收5290.91亿元,增速比2008年的增速回落了9个百分点。由于上半年工业生产下滑、进口低迷、增值税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进口税收三大主体税种增收额仅占税收总收入增收额的16.9%,明显低于历史上其他年份。消费税政策调整对税收增收的贡献达到了四成以上,房地产交易和保有环节税收对税收增收的贡献显著提高。其中,流转税收入33737.57亿元,占税收收入的56.3%;所得税收入15483.7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26.0%;其他税收10534.10亿元,占税收收入的17.7%。然而,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仍存在种种问题,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点:一是税收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民众保障较少;三是对于工薪阶层而言税负较重;四是法制监督不力,税制不健全;五是税负不均。 二、中外税制的比较 1.税制结构差异 目前大多数发达的西方国家采用的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采取这种税制结构能起到加速商品流通与交换,减少国家之间的贸易障碍,扩大市场。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是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同,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比较低,还没有出现发达国家那样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因此采用这种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更能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 2.中外税种结构的比较 税负的提高必然会导致税种的增多,高税负国家的税收往往呈现多税种的特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在线作业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在线作业1.第1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责任政府建构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归责原则基础上的()制。 A.首长负责 B.政府问责 C.行政监督 D.引咎辞职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下列不是政府的本质特性是是()。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社会性 D.自律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 )。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下列不是有效政府的基本价值的是()。 A.制度效率 B.技术效率 C.组织效率 D.配置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8.第8题 法制的核心是()。 A.依法办事 B.依法行政 C.依章办事 D.依章行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9题 政府职能重构的内涵包括纠补()失灵和弥补()失灵。 A.市场、政府 B.组织、经济 C.系统、体制 D.政府、市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0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11题 衡量一个政府是否有效最直观的标准是看其()如何。 A.职能 B.效益 C.政绩 D.效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2.第12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XXXX11)中国现行税制情况介绍及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重点

中国现行税制情况介绍及下一步税制改革的重点 一、中国现行税制运行的基本情况 中国现行税收制度基本上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30年内,特别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税种包括对商品及劳务征收的流转税和对企业及个人所得征收的所得税两大类。另外,还有属于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些财产行为类、资源类税种等。目前,中国共设有20个税种,除海关征收的关税和船舶吨税外,税务部门负责征收的税种有17个,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暂停征收。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中国的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其中,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烟叶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政府分享75%,地方政府分享25%;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企业所得税,除铁路运输、国家

邮政、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作为中央收入外,其他企业所得税收入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资源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城市维护建设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的97%归中央政府,其余3%和其他印花税收入归地方政府。 近年来,中国税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2007年,税收收入总额(不含关税,未扣除出口退税)由15710亿元,增长至4945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1%左右,高于同期GDP年均14.7%(按现价计算)的增长速度。中国税收收入能够呈现出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地增长,为税收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税收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中国税收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稳定。2007年,流转税和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和26%,2008年,这个比例为58.2%和27.47%。二是中央和地方收入的比例关系趋于稳定。近几年,中央税收收入与地方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在六四开这一稳定合理的区间,较好地适应了中央强化宏观调控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满足地方财力所需。

中国税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一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这30年改革中,税收制度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 30年中国税制改革历程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 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可分为涉外税制的建立、两步“利改税”方案的实施和1984年工商税制改革。 1.1978-1982年的涉外税制改革。1978-1982年,成为我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起步时期,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税制改革的推进做了大量突破性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从1980年9月到1981年12月,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需要,第五届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外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继续征收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初步形成了一套大体适用的涉外税收制度。 2.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方案。作为国营企业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第一步“利改税”,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30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改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了国营企业只能向国家缴纳利润、国家不能向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禁区,成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3.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方案和工商税制改革。为了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第六届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决定从1984年10月起在全国实施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资源税的一系列行政法规,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此后,国务院又陆续发布了关于征收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奖金税(包括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和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特别消费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筵席税等税收的法规。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至此,我国工商税制共有37个税种,按照经济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涉外税、农业税等七大类。 总之,这一时期全面改革了工商税制,建立了涉外税制,彻底摒弃了“非税论”和“税收无用论”的观点,恢复和开征了一些新税种,从而使我国税制逐步转化为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复合税制,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日益加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内涵要求,1994年我国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力度最强的工商税制改革。 1.全面改革流转税。以实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课税体系,对外资企业停止征收原工商统一税,实行新的流转税制。 2.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取消原来分别设置的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

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和方向 学号:090710174 班级:09级工商二班 姓名:乌日汗

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正文 1994年税制改革已经过去三年多,尽快提出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加以深入研究、论证,以早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已经成为财税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我认为,我国下一步的税制改革应当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入手,通过调整税负,优化结构,完善税种,加强征管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把我国的税制建设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真正健全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税收制度,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一、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调整税负 合理确定税负总水平是优化税制的基础,是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影响一个国家税负总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1.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税负水平也会相应上升。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其税负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 2.政府职能范围与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府职能应当不断优化。现代国家的政府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统治,而且十分注重保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在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以税收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是由税收的特点和职能作用决定的。目前,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税收、收费和专门基金、国债三种形式。 (二)衡量一个国家税负总水平高低的主要方法是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1.横向比较是指将本国的税负总水平与其他国家的税负总水平相比较。目前发达国家中央政府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不低于30%,发展中国家一般不低于15%,而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多一点,其中中央政府的税收只占5%,显然偏低了。 2.纵向比较是指与将本国不同年度的税负总水平相比较。80年代中期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负总水平曾经达到20%以上,随后逐年下降(平均每年降低约一个百分点),1994年税制改革后这种状况仍未扭转,1996年已经降至10.2%。这个问题的出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房地产税制改革之探析-最新范文

房地产税制改革之探析 摘要: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重流转,轻持有,税制不统一,立法层次低、征税范围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在立足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并税种,下放管理权限,开征不动产闲置税、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等,尽快完善税制,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中,涉及到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等10余类。随着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房地产税制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不同税种之间也存在冲突。这不适应当前人们已购有较多较高价位住宅,需要进行有区别的财产占有关系的税收再分配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的迫切要求,也不适应需要通过税收调节房地产供需关系及其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重流转,轻持有 房地产持有阶段课税少、税负轻;而流通环节,多个税种同时课征。着重对营业性房屋、个人出租房屋征税,如个人房屋出租收入既要征收房产税,又要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明显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但不对个人非营业性住房征房产税,这相当于给了土地持有者无息贷款,只要未流通,就无须为土地的增值而纳税。这样做实际上鼓励了土

地持有,助长了土地投机,导致了高房价与高空置率的存在。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止2007年4月,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7亿平方米,其中空置商品住宅0.69亿平方米,全国空置率超过25%,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0%的警戒线。一边是1亿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白白空置,一边是大量迫切需要住房的居民买不起房子,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已到了需要严重关注的时候了。 (二)税制不统一,内外两套有违公平 内企及华籍居民适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外企和外籍人士适用土地使用费和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的城市房地产税。这不仅给税收征管增加了难度和成本,还造成内外资企业竞争起点不同,税负不公,不利于统一市场的构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发展。 (三)税收立法层次低,征税依据不太充分 按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就不能征税、任何人就不得被要求纳税。这里所指的法律仅限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但我们现行的企业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其法律依据是由国务院制定并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实施的行政法规,级次较低。 (四)征税范围窄,财政功能不强 房产税限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还把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财政拨付事业费的机构、个人居住用房等房产列为免税对象;土地使用税也排除了农村土地,仅限于对城镇土地征税。

中国税制改革

一、WTO给中国税制带来什么压力? 1、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与WTO要求中国的税制结构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虽然中国加入了WTO,但是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税制改革有很多内容是今年完不成的,因为立法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所得税“两法合并”现在还没有提交到全国人大。改革还应是早点好,至少不应该拖得太迟,否则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WTO规则对于一国税制的要求就是“国民待遇”原则,要求不能对外商歧视。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过程中,唯独税收与其他方面的情况很不同——税收方面是一直优惠外资的。现在税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外资歧视,而是对内资歧视。 中国关于WTO的谈判主要集中在取消和降低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求你拆掉篱笆。加入WTO后,外资市场准入的自由权肯定比现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优惠外商,外商企业可能享有市场开放和税收优惠的双重优惠,但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则变成了税收和市场的双重负担。 我们的税制基本上是符合WTO要求的,并不是说中国加入WTO就逼着你立刻进行税制改革。外方对我们给出的税收优惠从不拒绝,问题是我们自己要不要继续实行这套政策。中国加入WTO的目的毕竟不是让外资打垮本国企业。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企业轻装前进。 2、除了企业所得税,决定或影响内资企业竞争力的税收因素还有那些? 决定企业内在竞争力的很多因素中,出口退税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因素之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和发达国家惯例相比仍然是退税不足。原因在于我们是生产型窄范围的增值税,产品中还含营业税。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其实仍然征了很多税。从税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出口产品零税率原则。所以要真正解决出口产品含税问题,除了提高退税率、扩大退税空间,还需要增值税转型。最好不要通过提高退税率,超过法定征税率,如征17%退18%的办法,那会为人家诟病。改善税制才是正路。不改税制,通过退税硬性实行外贸补贴,结果是两边都扭曲。 3、近来启动的税制改革,是一次与1994年类似的全局性税改,还是局部税种的调整?此次税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目前是不是改革的良机? 当前并不存在一个类似1994年那样大规模税制改革的条件。不过,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包括经济结构改变、企业转制、投资需求不足等新情况,尤其是加入WTO。理论界对税制改革建议的重点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地方税等,几乎涉及了税制的所有方面。 4、为什么目前的税改不是一个全局性的改革,却又涉及几乎所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1994年税制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了。从宏观经济运行方向上说,中国已经从当时通货膨胀转变为现在的通货紧缩。1994年税改的核心方针是抑制通货膨胀

1994年的税制改革

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一次全方位、根本性的改革,在时间上也体现了一揽子推出的特点。其改革力度之大、利益调整之深、影响范围之广,在新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从世界上看也是十分罕见的。相对而言,当前启动的新的税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分步实施”的改革策略,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是由当前的经济体制环境决定的。1994年税制改革方案设计之时,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刚刚确立,税制改革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宏观经济环境。在这种背景下,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必然要求有一套全新的税收制度来与之相适应,必然要求税收制度摒弃计划经济的色彩,体现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这就决定了当时的税制改革必须是全方位的革故鼎新,必须采取一揽子推出的方式,而不能在原有基础上修修补补。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当前正处于一个逐渐完善的阶段,与此相适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收制度在我国也已初步建立,但同样还需要逐渐完善。因此,当前实施税制改革的重心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对现行税制进行结构性、渐进式的调整,而不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突进式的变革。 第二,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是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的。1994年的税制改革除了需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框架外,还面临着一个治理通货膨胀,促使宏观经济尽快“软着陆”的迫切任务,这必然要求加大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力度,以适应当

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而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宏观调控的重心应该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护好当前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在此基础上,对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的地方加以必要地调节,以促使经济更加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并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适应这一要求,税收政策也应该在不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调整,而不宜有过于剧烈的波动。 第三,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是由当前的国家财政状况决定的。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财政的“两个比重”(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国家财力十分单薄,严重制约了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进行整体性的税制改革不足以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而当前,财政“两个比重”已经有了明显提高,国家财力明显增强,建立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进一步实施税制改革的目标已不仅仅是保持财政收入总量的稳定增长,而应更注重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公平各类经济主体的税收负担,以更好地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决定了税收制度的改革必须与财政资源的统筹配置、与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在渐进中开展,在协调中推进,而不宜采取一步到位的改革方式。

改革开放40年,企业所得税巨变

改革开放40年,企业所得税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企业所得税发生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前,在国营企业一度没有征收企业所得税,只上缴利润;从集体企业征收上来的税额也很少。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壮大,企业所得税法的完善,2017年征收企业所得税为32111万元,占同期税收收入总额比例为22.24%。征收的依据从法规上升到内外资企业统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的措施更加完备。 一、改革开放前的企业所得税(1949年—1978年)1949年首届全国税务会议通过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基本方案,其中包括对企业所得征税的办法。1950年政务院发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设置14种税收,涉及对所得征税的有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存款利息所得税和薪给报酬所得税。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自1950年开征,征税对象是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应税所得。国营企业因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参与经营和管理,其财务核算制度与一般企业差异较大,实行利润上缴制度,不缴纳所得税。这种制度设计适应了当时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需要。1958年和1973年两次重大的税制改革,核心是简化税制,其中的工商业税(所得税部分)主要还是对集体企业征收,国营企业只征一道工商税,不征所得税。在这个阶段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约占50%左右,国营企业上缴的利润仍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在税收收入中,国内销售环节征收的货物税和劳务税是主体收入,占税收总额的70%以上,工商企业上缴的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较小。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所得税(1978年—1990年)从1978年开始,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原有的单一税收制度因税种过少,难以适应新形势,也不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执行。集体商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的税负偏重,不利于多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并公布施行。企业所得税税率确定为30%,另按应纳所得税额附征10%的地方所得税。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行20%~40%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另按应纳税的所得额附征10%的地方所得税。上述改革标志着与中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所得税制度改革开始起步。同时,通过两步“利改税”所确立的国营企业所得税突破了对国营企业不征收所得税的禁区。1983年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即将建国以后实行了三十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制度。次年实施第二步“利改税”,1984年9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营企业所得税条例(草案)》和《国营企业调节税征收办法》,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为实行独立核算的国营企业,国营大中型企业实行55%的税率,国营小型企业按10%~55%的八级超额累进税率。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国营企业调节税,税率由财税部门商企业主管部门核定。税后利润原则上归企业支配。两步“利改税”基本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固定下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也使国家财政有了稳定增长。1985年4月,为统一不同行业集体企业所得税负担,适应国民经济新的发展形势,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集体企业所得税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实行10%~55%的8级超额累进税率。随着以雇佣劳动为主、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私营企业的发展,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为了引导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1988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私营企业所得税实行35%的比例税率。 三、内外资有别的企业所得税(1991年—2007年)为适应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税法随堂论文信工吴鹏20102450126 论当前税制改革内容与意义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后,为了建立一套适应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税制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5年来中国的税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步伐,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税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又为税收收入的连年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税源。从2006年到201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35822.8亿元增至249529.9亿元,增长了83.7%,年平均增长率为16.4%;中国的税种从24种减少到20种(实际开征19种),减少了4种;中国的税收收入从20017.3亿元增至45622.0亿元,增长了127.9%,年平均增长率为22.9%;中国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7%上升到18.3%,提高了3.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家采取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措施,支持农业、能源、交通、外贸、金融、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和特定区域的发展(如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几乎涉及所有税种。下面挑三个简单说一下 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一)确立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的原则,坚持以减轻农民负担为改革目标,农村税费改革“费改税”的方案虽有不足,但它为解决“三农”

问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通过这种形式的改革,从制度上制止了各种名目的收费,确立了税收作为处理国家与农民之间分配关系的主导方式,摒弃了其他非规范的方式;也为加强农业税收征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所以,作为整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这一改革措施必须全面推行。从目前试点情况看,需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逐步导引出从中央政府到省级政府、到市县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税费改革的财政投入机制。 然而,也需要明确,要真正建立起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的制度和体制,必须调整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路,着眼于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着眼于农业税收制度的现代化。 (二)建立规范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要打破农村基层机构与农民之间的“零和不对称博弈”局面,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必须加大外部资金注入力度,中央财政在这方面应当率先垂范。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中央、省、市、县、乡镇之间财政分配体制。首先,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尤其要明确省以下特别是县、乡级政府的支出责任。 (三)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税收制度 通过上述税制改革,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将进一步规范、合理,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将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效应。 第一,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改为对农产品商品征收增值税,

中国行政改革历程

一、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与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政府一直进行着行政改革的实践。自1949年到现在,我国行政改革的进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保持传统体制的行政改革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这一阶段的改革本质是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需要来建构政府体制,是对传统行政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式的改造。第二阶段是重塑政府体制的行政改革阶段(从1978年至今)。这一阶段行政改革本质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的需要,尤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重塑政府体制的改革。下面就第二阶段的行政改革历程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1982年的行政改革 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恢复了过去撤并的行政机构,并增设了一些新的机构。国务院部门迅速膨胀起来,至1981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了建国以来机构设置的最高峰。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曰益突出。与此同时,过去遗留下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1982年开始,中央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 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在中央,按干部“四化”方针选拔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减少副职,裁并政府工作部门;废除了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开始建立正常的干部离退休制度;下放经济管理权限、财政收支权限、人事管理权限。在地方,各级政府主要推行了调整领导班子、精简机构、紧缩人员编制等改革。除此之外,地、市、州政府积极试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农村基层政府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人民政府。 1982年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方针,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了宪法。这一阶段的改革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为此后的行政改革积累了经验,对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但由于这次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机构林立、职能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二)1988年的行政改革 从1988年开始,国务院开始进行又一轮的行政改革。这次行政改革做了精心准备,制定了包括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五年目标的改革目标体系。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革的重点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将国务院部委一级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调整为19个; 办事机构由4个调整为5个;人员编制在原有5万余人的基础上,裁减了7900余人。 1988年改革的主要成果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的改革思路;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初步理顺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各部门实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原则。由于1988年机构改革开始不久,中国经济即转入治理整顿时期,改革的深入进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地方政府未进行改革,中央政府有些部门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方法上仍习惯于沿用行政命令和直接管理的手段,强调部门利益,政府职能转变进展缓慢,管理方式未发生根本转变。 (三)1993年的行政改革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从199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重要的行政改革。按照党的十四大的要求,这一阶段的行政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宗旨,改革的重点在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政企分开。其具体要求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理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合

中国税制改革的演变逻辑及发展趋向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910082846.html, 中国税制改革的演变逻辑及发展趋向探析 作者:陈瑶光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 【摘要】系统回顾中国税制六十多年建设与发展历程,其演化的主要脉络有以计划经济 为指导下的财政收入方式之一单一化和不完全性的税收制度,到逐渐演变为基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且作为财政收入主体形式的复合税收制度之路,整体上遵循着与经济体制变革和经济制度变迁的深度匹配逻辑、保持与宏观税负基本稳定发展的共生互促逻辑、坚持学习借鉴及渐进完善的并行推进逻辑。在全面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下,中国税制改革应从以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调整流转税各税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改革个人所得税,提高直接税比重,促进社会公平来精细化完善我国税制体制的发展。 【关键词】税制改革;历程;变迁逻辑;发展趋向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整体经济体系逐渐成熟俨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具体的财政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其具体的税制转型上关注特多。从税制的基本功能上来看,其在筹集公共收入、有效调节社会分配和对经济有效调控等方面,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整体上为我国改革步入攻坚期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如何构建一个不断优化的现代税制体系,已大不同于传统上的理解。就改革开放以来来看,我国税制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推进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关及其内容俨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起到了对经济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税制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改革需要,甚至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 一、中国税制改革变迁基本历程的回顾 较为系统的回顾我国税制六十多年发展历程及其改革过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前30年为税制建立与发展阶段,后30年的税制改革与完善阶段,十八大以来的精细化推进阶段。 中国的税制建设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不断建成的,特别是在每个阶段国家具体的政治方针路线而完善的,整体上是一个相对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在有效总结和汲取前三十年的税制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线不断完善的新时期。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的梳理国内外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国的整体经济情况对全面完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税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提出,较为系统全面的从税制结构的优化内容、依法治税的推进进行了系统的规划,较为全面的保证了税制在公共收入、收支分配、结构优化等方面职能的充分发挥。

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 篇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现状 1、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特征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它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1)中国行政改革的理念。在改革的初期,当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精简机构和人员成为当务之急。而随着我国几次比较大的机构调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人员的“精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现有部门、机构之间权力关系的理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这体现出一种理

念上的变化,从注重机构、人员数量的比较表层的改革转向注重提高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协调部门之间权力等深层次的内容。 (2)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共十七大提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反映出政府高层越来越将行政体制改革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3)中国行政改革的重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 (4)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展和改革委)。三是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四是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中国行政改革的特点。一是着重优化组织结构,

发达国家税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报告 学生姓名孙凡珺 学号133148302 所在学院名称法政学院 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年级2013级

发达国家税制结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比较与借鉴发达国家税制结构的现状与改革情况,对于我国税制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可预料到的问题,同时对于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类似解决的经验或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介绍美国、英国、法国、日本4个发达国家近年来税制改革的情况,从中找过对我国税改的启示。 关键词:税制结构;美国;英国;法国;日本 一、西方国家税制结构的演变过程 (一)以直接税为主 早期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处于农业经济时代,商业属于从属地位,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土地收益税为核心,主要对土地和人头征税,即人头税。 (二)以间接税为主 西方国家采取了自由放任的自由贸易政策,其优点为:采取国内消费税的方式,改变了直接向产品产业征税的方式,从而减轻资本家的负担,收集财政收入;以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发展,削弱了封建势力。 (三)现代直接税或直接税为主 这一阶段以关税为主的间接税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是因为:第一,保护贸易政策的关税壁垒阻碍了资产阶级全球性地对外扩张和侵占市场,同时提高了物价,容易引起人民的不满,甚至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第二,重复性课税加重了生产者的负担,同时提高了物价,遭到消费者的抗议;第三,资本的原始积累结束,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第二,由于战争的爆发,关税所能筹集到的财政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支出的需要。因此,法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最先推行了增值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以间接税(增值税)为主的税制结构。 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认识到了直接税的可行性。比如英国1798年抗击拿破仑侵略的“三部合成捐”后来成为所得税。由于一战的契机,所得税取代了

2017秋《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作业

1.第3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机构改革宗旨是适应()。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产品经济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第5题 下列关于地方的专有权力不正确说法的是( )。 A.地方教育事业 B.维护社会治安 C.地方财产管理 D.本地区财政、税收、工商、贸易管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0.0 3.第6题 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坚持:()行政机构改革方向。 A.大政府、小社会 B.小政府、大社会 C.垄断政府 D.全能政府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4.第8题 中华人民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它是()。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构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军事统辖机关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5.第9题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以改革()为重点,探索干部管理新机制。 A.公务员制度 B.政绩考核 C.干部人事制度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6.第11题 有效政府以()为政府行为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A.行政效率 B.公共效益 C.政府绩效 D.公众满意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7.第12题 政府公共危机中人为因素引起的危机有()。 A.龙卷风 B.恐怖事件 C.疾病流行 D.飞机失事 E.民族冲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8.第13题 网络时代政府结构更加扁平,由一个中向多个中心转移,政府的权力配置呈现()趋势。 A.集群化 B.统一化 C.集中化 D.分散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