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基础课件_5.1领导

管理学基础课件_5.1领导

管理学基础课件_5.1领导
管理学基础课件_5.1领导

第五章领导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领导概念,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2.掌握权力形成机制与运用要领; 3.掌握指挥的形式与要领; 4.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5.掌握沟通的方法与艺术。学习目标 1.培养提高自身权威与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 2.培养有效指挥的能力; 3.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4.培养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主要内容第一节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第二节权力与指挥实践训练案例分析第三节激励理论第四节激励实施系统第五节沟通实践训练第一节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本节点睛走进管理讲授与训练案例分析单元小结思考与训练把你的下级看成“经济人”就会物质刺激;看成“社会人”,就会实施激励;看成“现代人”就会无为而治。――主讲教师的话看球赛引起的风波金工车间是该厂唯一进行倒班的车间。一个星期六晚上,车间主任去查岗。发现上二班的年轻人几乎都不在岗位。据了解,他们都去看电视现场转播的足球比赛去了。车间主任气坏了,在星期一的车间大会上,他一口气点了IO几个人的名。没想到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不约而同地站起几个被点名的青年,他们不服气的异口同声地说:“主任,你调查了没有,我们并没有影响生产任务,而且……”主任没等几个青年把话说完,严厉地警告说:“我不管你们有什么理由,如果下次再发现谁脱岗去看电视,扣发当月的奖金。”看球赛引起的风波谁知,就在宣布“禁令”的那个周末晚上,

车间主任去查岗时又发现,上二班的竟有6名不在岗。主任气得直跺脚,质问班长是怎么回事,班长无可奈何地掏出三张病假条和三张调休条,说:“昨天都好好的,今天一上班都送来了”。说着,凑到主任身边劝道:“主任,说真个的,其实我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球赛太精彩了,您只要灵活一下,看完了电视大家再补上时间,不是两全其美吗?上个星期的二班,为了看电视,星期五就把活提前干完了,您也不……”车间主任没等班长把话说完,扔掉还燃着的半截香烟,一声不吭地向车间对面还亮着灯的厂长办公室走去……看球赛引起的风波分析与思考 1.车间主任会采取什么举动? 2.你认为二班年轻人的作法合理吗?3.在一个组织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群体需要与组织目标的冲突? 4.如果你是这位车间主任,应如何处理这件事?讲授与训练一、领导的实质二、人性假设理论三、领导方式理论一、领导的实质 1.领导的定义(管理者指挥、带领和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2.领导的实质

领导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即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影响力。领导的基础是下属的追随与服从。 3.领导手段指挥、激励、沟通。二、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假设 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 4、“复杂人”假设 1、“经济人”假设人天生就是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管

理者要采取强制措施和惩罚办法,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方式迫使下属工作;奖励也是重视物质刺激。 2、“社会人”假设人有强烈的社会心理需要,交往的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员工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管理部门所采取的管理措施更为有效;员工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管理中不仅要注重任务的完成,而且还要体贴、爱护、尊重员工,与下属建立友好的关系;奖励时注重团队奖励;决策时鼓励员工参与的方式。 3、“自我实现人”假设员工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的,人们愿意做决策并承担责任,人们特别重视自身社会价值,以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管理中,上级要为下级创造一个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制度上要更多的授权,让员工参与决策,实行自我管理、控制的方式。 4、“复杂人”假设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会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异;相应采取系统、权变管理方式。海豚式管理一、海豚式管理的提出

海豚式管理是相对于以“X理论”为思想基础的鲨鱼式管理,和以“Y理论”为思想基础的戛裨鱼(产于印度的一种胎生、观赏、食蚊小鱼,一般被子视为柔弱的象征)式管理体制而言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格在其《企业的人的方面》(1960)一书中断言,管理必须在两种不同人员管理方式之间作出选择,这两种方式即“X理论”和“Y理论”。前者假定,人们不希望工作,因此必须受到强制和控制。后者假定,人们本来希望工作,只是

需要适当的动机。另一方面,亚伯拉罕??马斯洛以其著名的“需求层次论”指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给出了一个从“X模式”到“Y模式”的可行选择区间。可以说,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管理无不存在于这个区间之中。在此,可以将其称为传统管理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并以等级制、权威和控制为其主要的存在基础。查今天,面对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些存在基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海迪斯科托夫勒在给《重思未来》(Rethinking the Future)一书作序时所指出的,“今天的知识革命已经在经济、技术、社会领域引发巨大的‘第三次浪潮’,迫使商业经营采取日新月异的新方式。属于工业化时代的垂直组织、综合一体化、规模经济、等级经济、指令与控制等观念正在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外援型、规范最小化、网络、多种多样的其他组织形式等概念。人们正在反思工业化思考的每个方面,并以新的智慧将其重新构造”。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近作《管理的新范式》(1998)中更进一步指出,传统的管理要领建立在命令和控制的基础之上,而命令和控制在法律上也有其规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管理所涉及的是法定实体,是单独的企事业单位。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其他机构的负责人,在其机构的法定范围之内具有命令和控制的权力,在其机构的法定范围之外,则不具有这种权力。但在住处

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中,这一切都被改变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管理的范围,管理必须涵盖全过程,对企业来说,这种全过程指的是整个经济过程。未来的管理者必须是在其管理范围内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法定的管理”。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组织。《再造公司》的作者迈克尔??哈默认为,只有全盘抛弃过去100年的组织模式及其思想基础,才能把僵化的旧组织结构转变为具有适应性的新组织。今天,对于这一新模式,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海豚式管理”来对其进行描述。二、海豚式管理的管理观念管理观念可理解为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行为的过程中,所贯注和体现的较为定势化的价值观、假设、看法、印象等观念形态的指导原则。史蒂文??科维(Stephen R.Covey)在其《以原则为中心的领导》(1992)中,对新的管理模式的管理观念作了论述:“这种模式变化主要是从‘人的关系’和‘人的资源’模式(以善待人和关于利用人为基础)变为以原则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种新模式关系到帮助人们发现意义和成就,其基础是认识自然法则将最终统治世界。因此,新的模式要建立一支有能力的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以共同的意义感和思想感为中心,以一个基于原则的价值体系为中心,然后激活队伍的活力,以在全球经济中竞争。”这里说的原则是指基本的、有关所有人类关系和组织的普遍原则,例如公平、正义、诚实、正直和信任等。这些原则是不证自明的,它们就像自然法则一样,不论你是否遵守,它们都在发挥作用。新的管理观念还强调“高

度信任的文化”和“想念人的潜能”。在新的模式中,组织必须拥有高度信任的文化,否则就无法生存,因为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使你在组织内外,与雇员、客户、供应商及所有的人建立起富有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者必须想念人是组织中最有价值的财产,想念他们有能力取得卓越成绩,并且管理者要帮助他们,让他们也想念这一点,仅像旧模式所教导的那样,善待人并善用人是不够的,因为他们不想像牺牲品或小孩子一样被利用,他们想对自己的资源拥有管理权,想感到自己是在对有意义的事业做出个人的贡献。因此你必须帮助人们发现其行为具有意义和成就。对于新模式的管理观念,彼得??德鲁克也有同样的观念:“这既不是X理论或Y理论,也不是任何别的管理人的特定理论。这种理论已超越管理人的范围,涉及使雇员的目标与本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 ...不是对人员进行管理,而是在引导他们。”(1998)三、海豚式管理的基本特征1、海豚式管理的领导风格管理者的行为特征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模式的集中反映。鲨鱼式管理者嗜好权力、严厉无情、强调竞争、效率和成绩高于一切;戛裨鱼式则表现为所谓的“仁慈权威者”形象,或者说“社会工作者”形象,他们回避竞争、人情至上,只想获得普遍的好评,无个性、不自信、易受影响,工作效率低、业绩差;而海豚式管理者则是信念坚定,追求公平,既关心工作成果,更关心员工成长,他们用脑和心来领导,以自信,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宽容来运作,是刚柔结合,有血有肉的管理者形象。具体表现为:(1)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海豚式管理者尊重下属,对属下员工宽容、仁慈,慎重对待下属的要求,关于听取下属的意见,努力赢得员工的忠诚,与下属保持密切关系,成果与人情并重。(2)在领导作风上。他们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处理问题时沉稳、客观、果断、情理并重,实事求是地面对错误,随时接受批评并予以纠正,及时寻求工作的改进和充实。(3)在领导品质上。他们有慷慨的气度和宽广的胸怀,与员工“分享信息”,并认为这是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最佳法宝,强调与下属分享权责,分享荣誉,他们自信、果断,努力营造信任性的组织文化,认为信任性的文化是培养成员自信和自尊的最佳方式,也是企业业绩的动力源。他们总是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说介绍信的态度更加积极、正面、富于感染力。沃伦??贝尼斯(Warren Bennis)在其新作《成为领袖的领袖》中说:“在21世纪,领导者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释放本组织的智力资本,这种挑战与20世纪完全不同... ...而这首先要求领导者要有足够的自信和自尊能够感到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塑自己,不断地重新设计和高速自己的领导风格。2、海豚式管理的组织特征全为面向21世纪的管理模式,海豚式管理的组织具有如下主要特

征:(1)组织的多元化。(2)组织的网络化。(3)组织的无边界化。(1)组织的多元化“任务决定战略,而战略决定结构”。“未来的主管将需要一个充满组织结构的工具箱,他将不得不为每项特定任务选择适合的工具”(德鲁克1998)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学会利用每一种组织工具,了解、并且有能力根据某项任务的业绩要求,从一种组织转向另生种组织。伦敦商学院的管理发展学教授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1995)也有同样的观点:“组织既要集中化,同时又要分散化,既是紧密的,又是松散的;它们必须既作条远计划,又保持灵活性;它们的工作人员一方面应具有自主性,另一方面更应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然而,存在着一些通用的组织原则。组织必须是透明的,无疑是其中之一。另一条可靠的结构原则是具有最少的层次,也就是说拥有一个尽可能‘平面’的组织”(德鲁克1998)。海豚式组织的网络化,无边界化正是这些原则的具体体现。(2)组织的网络化海豚式管理是蛛网式管理,在管理组织中,既强高调等级,更强调协调。网络化组织的中心有个由关键人物组成的小规模内核,他们为组织提供着持久的核心能力,以及与其他合作者的全部伙伴关系。组织的网络化使组织具有了在混沌无序的世界里生存下去的灵活性。(3)组织的无边界化“将来的组织与现在的组织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动作方式,这种新的方式我

们称之为‘无边界方式’”(Ron Ashkenas 1996)。在“无边界方式”中,企业再也不会用许多界限将人员、任务、工艺及地点分开,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影响这些界限,以尽快地将信息、人才、奖励及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边界化”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边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边界,是使企业具有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边界。3、海豚式管理的文化特征《新规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管理基础知识(第五章)

第五章计划 第一节计划的含义、性质与地位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在汉语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而作为职能意义上的计划,它却是一个动词。因此计划的含义就是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亦称计划工作。正如哈罗德?孔茨所说:“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 在组织的管理中,要为组织做出一份完整的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做什么, 即给出符合组织目的和宗旨的组织不同层次的目标。 2.明确为什么做,具体给出实施计划的原因。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计划?计划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它是通过对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组织资源进行分析,明确机遇和挑战,弄清楚自身的适应性而提出的。 3.明确谁来实施计划。计划作为一个蓝图,它的美好不在于欣赏,而在于实现。计划的实施离不开人的行为,因此计划必须明确由哪些部门、哪些单位、哪些人来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 4.明确在什么地点实施计划。任何计划都离不开时空的约束,计划一方面必须要有实施的地点,另一方面也存在优选实施地点的问题,因此计划必须明确优选后的实施地点。如我国改革开放战略计划的实施,首先选择了具有良好条件的沿海城市进行,然后逐渐向内地扩展。同时,在组织活动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个部门和人员、各个职能、各项任务、各类资源在空间上的衔接和分布的问题。 5.明确实施计划的时间表。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明确指出各项行动的时间要求,而这种时间安排必须和组织内外部状况相适应。如学校招生计划必须与全国学期、假期相适应,部队的训练计划必须考虑到季节天气时段,医院防疫计划必须与疫情发生周期相适应,服装企业的生产计划,必须和市场产品销售的淡旺季相适应,部队战术战役的实施在时间阶段上必须符合战略要求,并与之相衔接。 6.明确计划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即如何做。计划实施可以有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和方法。选择好实施计划的方法和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有效实施计划的保证。 二、计划的性质 组织的计划作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具有首位性、普遍性、目的性、实践性、明确性、效率性等特性。 (一)首位性 在组织的管理中,计划是进行其他管理职能的基础或前提条件。计划在前,行动在后。组织的管理过程首先应当明确管理目标、筹划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而这些恰恰是计划工作的任务。因此,“计划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位”(西斯克)。 (二)普遍性 在一般组织中,实际的计划工作涉及到组织中的每一位管理者及员工。 (三)目的性 计划的目的性是非常明显的。任何组织或个人制定的各种计划,都是为了促使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的目标的实现。 (四)实践性 计划的实践性主要是指计划的可操作性,并且最终是为了实施。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目标适宜,是衡量一个计划好坏的重要标准。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含答案知识分享

《管理学基础》复习 题含答案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 (答案参见实时授课课件、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 1.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2. 营销人员的营销策划能力属于管理者的( A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分析技能 3. 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指的是管理的( B )。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科学性 D. 艺术性 4. 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是对管理( B )职能的最形象的概括。 A.决策 B.计划 C.控制 D.指挥 5. 某建筑工地的包工头王某对其手下的民工采用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他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的回家去,干好了下个月发奖金”。可以认为王某把他手下的民工看做是( B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6.“弹性计划”体现了计划工作的( C )。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7.某公司在2015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在本年度实现利润2亿元。如果从计划工作的表现形式看,此计划属于( D )。 A.战略 B.宗旨 C.规划 D.目标 8.某项目网络图如下,且该项目的活动关系与时间耗费如图所示(单位:天),该项目的关键路线是( D )。

A.A—D—J B.B—F—H—J C.A—E—H—J D.C—I —J 9.某项目网络图如下,且该项目的活动关系与时间耗费如图所示(单位:天),该项目的关键路线是( C )。 A.A-C-G-J B.A-C-F-I C.A-C-F-H-J D.A-B-E-H-J 10. 企业进行环境分析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A )。 A.PEST分析法 B.波特五力模型 C.SWOT分析法 D.波士顿矩阵法 11. 企业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来确定战略选择的分析方法是( C )。 A.PEST分析法 B.波特五力模型 C.SWOT分析法 D.波士顿矩阵法 12.直线型结构的优点是( A )。. A. 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 B. 分工较细,能够适应现代组织技术比较复杂和管理分工较细的特点

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它一般有5个主要特点,是一般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掌握管理学,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还主要讲述了对管理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具体的总结。本书主要有十四章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主要讲述的是管理的概念、性质、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影响组织管理的外部环境及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特征乃至组织与外部环境有哪些关系。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首先,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管理的二重性,它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其职能主要源于管理的性质,如何合理的组织生

产力和维护生产关系,是其职能所在。它是通过管理活动来体现的。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和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告诉我们应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适应环境的变化,计划是基本职能,决策则在管理职能中占主导地位,组织是联系各职能的纽带。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讲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率,是泰罗创建此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法约尔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以及霍桑试验,行为科学理论的三个层次:个体、团体和组织行为,管理过程学派是把管理学说与职能人联系起来。当今,现代管理学的应用使管理学有了新的发展与应用,出现了企业精神,制度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组织管理。而在众多管理理论的学派中,综合理解,具体利用则是关键。 第三章计划 计划工作有4个基本计划,目的性及有效的达到某种目标;主导性即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普遍性即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效率性即扣除制定费用和执行费用及其他因素后所余的总额。 无论是哪种计划,在这一管理的基本职能中,组织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管理,以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完成。

管理学基础习题(3--5)章讲解

管理学基础练习题(二) (第三章——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 1、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C )。 A 控制 B 预测 C 决策 D 组织 2、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D)。 A 执行计划 B 检查计划 C 选择计划 D 制订计划 3、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订,这就是计划工作的( B )。 A 超前性B普遍性C 创新性D 灵活性 4、制订作业计划的依据是(D )。 A 年度计划 B 管理者的意愿 C 指导性计划 D 战略计划

5、选择方案是指根据评价的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C)的方案。 A 简单易行 B 利润最大 C 风险最小 D 最满意 6、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 C )的特征。 A 长远性 B 纲领性 C 全局性D 客观性 7、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 ( C )是不正确的。 A 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 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 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D它明确了 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8、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 ( D )。 A 宏观环境分析 B 消费水平分析

C 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D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9、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 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屡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B )。 A 竞争战略分析 B SWOT 分析 C BCG 矩阵分析 D 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10、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 C )。 A SWOT 分析 B 盈亏平衡法 C BCG 矩阵法 D 线性规划法 11、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 业高层领导作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 ( A )。 A 战略性决策 B 战术性决策 C 业务性决策 D 程序化决策 12、决策的第一步是(C )。 A拟订备选方案B 确定决策原则 C 确定决策目标 D 识别问题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综述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姓名:刘华 学号:0934001450901 班级:09秋行政管理(专)指导教师:张阳

目录 内容摘要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4―5 二、原理联系实际…………………………………………………… 5―6 三、学习体会……………………………………………………. 6―7 四、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研究管理过程中基本规律与特点的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它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为此,注意培养学员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战略远景描述的是组织希望在多年以后要达到的一种状态,而一项有效的战略还必须设定一套中短期的目标和目的,作为组织实现其战略远景道路上的里程碑。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第三章、计划工作,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第四章、目标管理,降水量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生产,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联系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制定计划,管理都需要做出决策,事实上,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第五章 A卷答案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第五章A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 B 2 . A 3 . D 4 . C 5 . B 6 . A 7 . D 8 . C 9 . B 10 . A11 . D 二、多选题(每题1分) 1 . ABCD 2 . BCD 3 . ABCD 4 . ACD 5 . ABCD 6 . ACD 7 . BCD8 . BCD9 . BD10 . ABD11 . ABCD12 . ACD 13 . BD14 . ABD15 . BCD16 . ABCD17 . BCD18 . ABCD 19 . BC20 . ABCD21 . ACD22 . BCD23 . BD24 . ABC 25 . ABD26 . ACD27 . ACD28 . BCD29 . ABCD30 . BD 三、填空题(每题1分) 1 . 会话 2 . 贡献报酬 3 . 努力行为预期奖酬 4 . 激励因素 5 . 保健因素 6 . 赫茨伯格 7 . 马斯洛 8 . 动机动机的激发 9 . 调动人的积极性10 . 人员责任11 . 权威12 . 被管理者的追随与服从13 . 威信14 . 对他人的影响力 四、简答题(每题1分) 1 . 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成梯形分布。 (1)不同层次的需要可同时并存,但只有低一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需要才发挥对人行为的推动作用。 (2)在同一时期内同时存在的几种需要中,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支配地位,称之为优势需要,人的行为主要受优势需要所驱使。 (3)任何一种满足了的低层次需要并不因为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只是不再成为主要激励力量。 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 (2)要努力将本组织的管理手段、管理条件同被管理者的各层次需要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最大限度地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 (3)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受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影响的优势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以收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预期激励效果。 2 . “经济人”观念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人天生厌恶劳动,不愿负责任,一般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 与“经济人”假设这种人性观相适应,管理者采取一种注重物质刺激,并实行严格监督控制的领导方式。 3 . “社会人”观点认为,人是社会人,调动人工作积极性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物质利益,而是工作中人的社会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职工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最重 1

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关于大纲的说明: 1、适用范围: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专升本考试。 2、考核目标: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其中,应用”层次还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个子层次。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3、本大纲的推荐使用教材:《管理理论与实务》陈琳、苏艳芳、刘成主编,科学社出版。 4、考试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管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的概念 1、识记:①管理的概念;②管理的职能。 2、领会:①管理的必要性;②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 3、应用:分析管理产生的必要性。 二、管理的本质与特征 1、识记:①管理的本质;②管理的特征。 2、领会:①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应用:分析管理效率和效果是如何统一的。 三、管理二重性原理 1、识记:管理二重性的含义 2、领会: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3、应用:学习管理二重性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管理者概述 1、识记:管理者的概念及其分类 2、领会:①谁是管理者;②管理者的类型。

管理学基础第五章 本章自测

第五章本章自测 一、单项选择 题目1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A. 全局性 B. 纲领性 C. 长远性 D. 客观性 题目2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 A. 计划 B. 决策 C. 组织 D. 预测 题目3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是不准确的。 A. 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B. 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C. 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D. 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题目4像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这样的具体实施战略,属于()。 A. 竞争战略 B. 公司战略 C. 职能战略 D. 业务战略 题目5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 A. 宏观环境分析 B. 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C. 消费水平分析 D.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二、多项选择 题目6“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A. 方法 B. 科学 C. 艺术 D. 战术 题目7组织的战略远景包括以下内容:()。A. 经营目标 B. 企业宗旨 C. 企业资源 D. 经营理念 题目8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A. 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B. 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C. 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D. 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题目9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A. 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B. 经营目标集中

C. 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 管理简单方便 题目10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种扩展组织经营范围的战略,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 A. 多元一体化战略 B. 后向一体化战略 C. 多维一体化战略 D. 前向一体化战略信息文本 三、判断正误 题目11通常,组织的宗旨都是空泛而笼统的。() 题目12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 题目13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因此,也称为高层战略。() 题目14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是一样的。() 题目15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管理学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 组织 教案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明确组织功能和设计的内容,把握组织变革与创新、明确组织功能地位,组织基本类型、适用性和权变观念,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主要内容:

介绍静态组织的设计与管理; 一.组织的涵义与组织职能的内容 1.组织的涵义 组织二重性:名词(静态组织、实体组织)、动词(动态组织、过程组织) 实体组织是指为达到一定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关系的群体。 实体组织的基本特征: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每一个组织都具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每一个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形式规范;组织成员明确自己的归属过程组织——指把分解的人、财、物、信息、技术要素,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紧密联系并合理配置起来,与变化的外部环境相协调,向预定目标运行的活动过程。 动态组织的特征:组织分工与协作;合理的组织活动能使经济实体产生新的生产力;组织活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2.组织的基本要素 (1)组织的共同目标或宗旨 (2)组织的人各自的职责 (3)组织协调关系 (4)人、财、物的配置活动 (5)组织中的信息交流 3.组织职能的内容 组织职能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设计、组织规范、组织运行、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变革等内容 二.组织机构的基本类型 1.业务机构:在企业里直接负责组织产、供、销的机构 2.职能机构:指组织内具有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业务活动的职能,直接为业务活动服务的管理机构 3.行政事务机构:指为企业的业务活动、管理活

动和职工生活服务的机构 三.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组织结构是组织的骨架,包括纵、横两大系统,纵向上是组织上下垂直机构或人员之间的联系,这是一种领导隶属关系;横向是平行机构或人员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分工与协作关系,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与新类型有: (一)基本类型 1.直线制组织结构 组织中只有一套纵向的行政指挥系统 优点:结构简单,权责明确、领导从属关系简单,命令与指挥统一,上呈下达准确,解决问题迅速,业务人员比重大、管理成本低 缺点:没有专业管理分工,对领导的技能要求高,领导容易陷入企业事务性工作之中,不能集中精力解决企业的重大问题。 适应对象: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 2.职能制 职能制是一种以职能分工为基础的分级管理结构,即将管理按专业进行划分,由职能管理机构分别领导业务机构 优点:促进管理专业化分工,解决了管理人员的品质技能与管理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决策者从日常繁琐的业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思考重大问题,提高管理成效 缺点:破坏了命令统一的原则 适应对象:无 3.直线职能制(U型组织结构) 在经理的领导下,企业建立两套管理系统:一套是实现直线式领导的管理系统;另一套是协助经理指导和监督的职能管理系统 优点: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优点 缺点:过于强调集权、统一,不利于提高灵活性

管理学基础(第四版)第五章决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决策所涉及的问题一般与()。 A.将来有关 B.过去有关 C.现在有关 D.过去、现在、将来都有关 2.现代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 A.信息的准确及时 B.是否作了充分的调查 C.决策的正确与否 D.组织内部的管理质量 3.()旨在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活动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A.战略决策 B.管理决策 C.业务决策 D.确定性决策 4. 合理决策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不包括()。 A.目标合理 B.可靠的信息情报 C.有限合理、经济性 D.决策结果满足预定目标的要求 5. 战略决策主要是谋求()。 A.组织目标的实现 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 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 6.决策方案的后果有多种,每种都有客观概率,这属于()。 A.不确定型决策 B.非程序化决策 C.战术决策 D.风险型决策 7.决策的定量方法是()。 A.依靠人们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B.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C.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的方法 D.一系列科学的处理过程 8.决策树的构成要素是()。 A.概率枝、方案枝、决策点、状态结点 B.方案、概率、期望值、自然状态

C.决策点、方案枝、概率枝、自然状态 D.方案、决策点、概率、状态结点 9.对某种自然状态概率为“1”的决策是()。 A.风险型 B.确定型 C.程序化 D.非程序化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 000元,每台售价12 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14台 B.12.5台 C. 7.3台 D.80台 11.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确定目标 B.发现问题 C.搜集信息 D.调查研究、分析情报资料、找出问题 12.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风险的大小 B.可控程度 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 13.管理决策主要应由()作出。 A.高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中、高层管理者 D.中层管理者 14.主要是根据决策人员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 A.确定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15.对于盈亏平衡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盈亏平衡点, 企业的总销售收入等于总生产成本 B. 在盈亏平衡点, 产品的单位价格等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C. 在盈亏平衡点, 产品的单位价格等于产品的单位成本 D. 在盈亏平衡点, 企业的利润为零 16.在盈亏平衡分析中, 各个备选方案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是:()。 A. 确定型的关系 B. 风险型的关系 C. 不确定形的关系 D. 没有关系 17.我国制定的五年计划属于()。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风险决策 D.非程序决策 18.企业经营方案决策最终所选出的方案一般为()。 A.较为满意的方案B.最佳方案 C.利润最大的方案D.成本最低的方案 19.企业由于经营范围拓展,对企业内人事进行了相应调整,并任命了新的营销经理,此决策属于()。

(现场管理)管理学基础作业

《管理学基础》作业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实践是一门()。 2、管理的载体是(),管理的目的是()。 3、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和()。 4、管理者的技能包括()、()和()。 5、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和()的学科。 6、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二、判断题 1、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2、管理学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3、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4、不论何时,同一组织应保持一致的道德准则。 5、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义务。 6、思维技能对组织的高层管理者最为重要。 7、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参加社会活动,是扮演企业家的角色。 三、单项选择题 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 A 人员 B 技术 C 设备等资产 D 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 2、管理者是指()。 A 组织的高层领导 B 组织的中层领导 C 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D 组织的所有员工 3、管理者平息客户的怒气,对员工的争端进行调解,扮演着()角色。 A 代表人 B 组织联络者 C 故障排除者 D 谈判者 4、基层管理者所需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是()。 A 技术技能 B 人际技能 C 组织技能 D 思维技能 5、管理的重要性不体现在()。 A 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 B 管理是现代生产要素之一 C 管理是一门硬科学 D 管理是决定组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简答题 1、管理有哪些基本的职能? 2、为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应具备哪些技能? 3、管理学具有哪些特性? 4、管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结合实践谈谈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 一、填空题 1、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和()。 2、()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认为劳动分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劳动分工需 要合理组织,即管理。 3、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正式诞生,同时确定了泰勒的()的地位。 4、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代表人物有()和奥唐纳尔。 5、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是()。 6、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即()、()、()、()、()和管理活动。 二、判断题 1、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社会人”。 2、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将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形成。 3、统一指挥是指为达到同一目标的所有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和一个计划下进行。 4、霍桑试验主要研究外部因素与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5、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梅奥,该学派关心人在群体中的行为,重点研究组织中的个体行为。 6、非正式组织对企业来说是有利的,管理者应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取得平衡。 7、罗伯特·欧文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应强调对人的关心,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思想的实践典范。 A 系统管理 B 科学管理 C 一般管理 D 组织管理 2、()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对专业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A 詹姆斯·斯图亚特 B 亚当·斯密 C 查尔斯·巴贝奇 D 罗伯特·欧文 3、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以()为中心展开的。 A 分配制度 B 生产效率 C 组织结构 D 人际关系 4、以法约尔的观点,劳动分工原则()。 A 仅适用于技术工作 B 不仅适用技术工作,也适用于管理工作 C 分工越细越好D分工越粗越好 5、梅奥认为工人是()。 A 经济人 B 自我实现人 C 复杂人 D 社会人 6、人际关系学派的代表不包括()。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1)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毕业设计(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课题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分校名称马鞍山电视大学 年级名称 11春行政管理专科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专科 学生姓名夏有东 指导教师袁源 2013 年 5月 10日 1 目录 内容摘要 目录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3 二、管理学基础在实际中应用……………………………………………………………… 5 三、学习体会和收获………………………………………………………………………… 6 参考文献 2 内容摘要 管理学是所有从事管理活动的部门、单位、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管理是永远的真理,管理永无止境。管理作为协同各个成员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

行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管理界和每个企业实际情况来运用管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原理、原则、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原理,随时随地自由的学习和使用,以灵活的技巧使用知识和能力.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使用面积广、技术含量高的一门学科和技术,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离不开管理学的应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了解和清楚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体系结构。本文从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各个方面对管理学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解释。 3 本课程综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从《管理学基础》课程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对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决策,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领导与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激励,沟通,控制基础,控制系统和方法。其次结合实际采用激励原理对张宏伟激励新计划的失败进行了阐述。说明了激励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显得格外关键。最后针对于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的过程中使我体会到管理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以及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一) 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们协调集体活动的需要,在分工与协作过程中,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就产生了最初的管理。管理者的角色及技能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管理与组织环境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组织环境的特征、组织环境的类型、环境的管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最高工作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