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年人教A版必修三《1.1.2条件结构》课后提升作业含解析

2017-2018年人教A版必修三《1.1.2条件结构》课后提升作业含解析

2017-2018年人教A版必修三《1.1.2条件结构》课后提升作业含解析
2017-2018年人教A版必修三《1.1.2条件结构》课后提升作业含解析

课后提升作业三

条件结构

(45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6·益阳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其功能是( )

A.输入a,b的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它们的值

B.输入a,b的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它们的值

C.输出a,b中较大的一个

D.输出a,b中较小的一个

【解析】选C.取a=1,b=2,知该程序框图输出2,因此是输出a,b 中较大的一个.

2.(2016·济宁高一检测)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 )

A.[-3,4]

B.[-5,2]

C.[-4,3]

D.[-2,5]

【解析】选A.由框图知s 是关于t 的分段函数:

s=23t,1t 1,

4t t ,1t 3,-≤

当t ∈[1,3]时,s=4t-t 2=4-(t-2)2∈[3,4],

故s ∈[-3,4].

3.(2015·福建高考)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若输入x 的值为1,则输出y 的值为( )

A.2

B.7

C.8

D.128

【解析】选C.x=1→x ≥2?(否)→代入y=9-x →y=8.

,输入x,求y 的程序框图如图,则在①中应填的内容是( )

A.1

B.1≤x ≤3?

C.1≤x<3?

D.x<3?

【解析】选 C.程序框图表示的算法是输入定义域内的值,计算出函数值,否则没定义,故判断框中应为1≤x<3?.

5.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后输出结果为1

2

,则输入的x 值为( )

1A. C. D.122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导学 一、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

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关于《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大约是此时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

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47

人教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 学设计 师生讨论 了解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了解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了解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作用 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邮编:250100 地址:济南市桑园路46号济钢高中语文组房伟

一、作家作品介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需,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劈开始,祖父、父亲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 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顺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瞩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土。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鹤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师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师说》(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章节内容第八单元《师说》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认识从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给大家讲一件真实的故事。有一所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 数学竞赛中获奖。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 ——我认为这位家长的观点是正确的![?] ——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就是靠毛泽东才名扬天下的,没有老师照样可以自学成才。——糊涂!这位家长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他抹杀了教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该生在这个问题上认识错误,有一定的代表性,大有澄清的必要。 [观点都偏激片面。一个彻底否定了教师的作用,一个又无限夸大了教师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韩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板书:师说韩愈)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读dòu(句读) 郯tán(郯城,县名) 苌cháng(姓) 句读dou 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 贻yí(赠送) 或不焉fou 经传zhuan 从师cong 读书 du 不能bu 传道chuan 从容cong 二、解题: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 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 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

最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 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一、文学常识: 1、作家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有人评价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是大师中的大师。 代表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2、作品简介: 《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它长达一百三十多万字,是列夫·托尔斯泰历经7年艰辛创作的鸿篇巨制,被列宁称为“了不起的巨著”。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素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_甘霖教案专辑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 甘霖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分析法、点拨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略) 3、介绍《红楼梦》(见P99-103《红楼梦》导读) 4、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略) 5、背景介绍: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二)质疑讨论 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 开端(初进荣府)——发展(拜见贾母及众人,初见凤姐,拜见两位舅父(未见),陪贾母晚餐)——高潮(宝黛会面)——结局(安排起居) (三)反馈矫正 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讨论后明确:贾府的“与别家不同”作者是通过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用她的视线来描写的。首先,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上有“华冠丽服”的仆役。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和显赫。其次,黛玉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另外,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41

人教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熟记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二、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三、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四、背诵全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介绍作者、解题; 三、疏通各段意思,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孔子的《论语》,大家回忆一下,《论语》里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名句呀? 好。大家记得很清楚。昨天我们学习了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我们知道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除了他们以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儒家代表,他是谁呢? 荀子。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荀子的文章——《劝学》。 二、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和课件)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题解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勤”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正音正字 中zhōng砺lì参cān省xíng 跂qì臾yú螯áo 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人教版高中(统编)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林黛玉进贾府》 【学考目标】 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自主复习】 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字,号,清代小说家。《红楼梦》又名《》,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四大家族的故事为背景,以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这篇文章选自《红楼梦》第回,原回目是。 给加点字注音 人烟阜盛敕造台矶攒珠髻绾着豆绿宫绦翠幄 厢庑游廊珠玑安箸抱厦厅懵懂轩峻壮丽忖度 赤金盘螭两靥杜撰盥沐惫懒錾银黼黻 解释下列词语 阜盛一射之地 敕造不经之谈

黼黻惫懒 乖张内帏 纨绔与膏粱布让 万几宸翰 可怜辜负好韶光 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熟悉文章内容 本文以为线索,围绕的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眼睛,为我们初步展示了贾府的并对进行了初步描述,构思巧妙。 【达标检测】 1.下面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A.敕(chì)造放诞(dàn)忖(cǔn)度盘螭(chī) B.惫(bèi)懒便(biàn)宜錾(zàn)银两靥(yè) C.丝绦(tāo)(juàn)烟幺(yāo)儿轩(xuān)昂 D.宸(chén)翰黼黻(fú)内纬(wěi)膏梁(liáng)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人教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一、教材依据: 1.人教新课标教材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 .........之作。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这首诗情景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3.情感目标: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四、教学重点: 1.体会本诗情与景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在诗中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统一。 六、教法选择: 搜集资料,了解背景知识;阅读品味,读悟结合;质疑思辨,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巩固体验。 七、学法指导: 感知-理解-应用-迁移 八、教学准备: 九、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走近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的一生大致经历过这样几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与李白结为朋友,后又遇高适,三人同游。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

2.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 称为一代“诗史 ..”。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 .....”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㈡创设情景,自读自悟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他死时59岁) 2..教师范读本诗,指导学生朗读。(律诗的朗读要点) ㈢读读议议,披文入情。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站在诗人的角度,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题解: 2.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解析: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 3.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解析: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4.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解析: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三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教案(1)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及其思想; 2.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 目标2、4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及写法; 2.初步理解课文; 3.参考注释翻译课文,用红笔勾画出不会翻译的语句,并抄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写作背景等相关内容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二十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登进士第。曾入汴州(治所在现在的河南开封)?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闲职,唐贞元十八年(802年)到长安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入仕途。贞元十九年,改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饥荒,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现在广东连阳)县令。元和元年(806年),新皇帝(唐宪宗)即位,他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元和十二年,随裴度征讨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人迎佛骨入宫,韩愈上书力谏,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穆宗即位,召韩愈回长安为国子监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 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从陈子昂开始,经元结、韩愈、柳宗元直到杜牧、罗隐等许多人的努力,在前后二百多年间,改变了自东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骈体文对文坛的统治,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解放,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这次文学变革,适应着时代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需要,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改革文体和革新散文创作的理论主张,并成功地进行了创作实践。加之参加这次革新的作家们以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自觉为推动新文体、创作新散文而不懈努力,并广为宣传,奖掖后进,在文坛上形成一股变革的潮流。由于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又有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影响,俨然成为一次“运动”;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立,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2.解题。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2、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重点、难点)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重点) 4、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重点)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红楼梦》及作者简介 1、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字梦阮,号雪芹。康熙皇帝时,他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朗读全文,掌握文中有关的字词

1、注音 敕chì造阜fù盛绾wǒn着内帏wéi 面靥yè 忖cǔn度宫绦tāo瞋chēn 视盥沐guà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的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收拢;屏,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 憨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绔: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 偏僻:偏激、不端正 便宜:方便 态度:神态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有的地方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一、分析课文情节结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套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 四表妹贾惜春 荣府 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 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 二姐贾迎春 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 表嫂李纨 大表姐贾元春 表兄贾宝玉 三表妹贾探春 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 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 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 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三、我们学习《红楼梦》有利于了解封建社会。从本文,我们可以看到:

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目录 2020最新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全册优质教学设计 (1)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3) 2、祝福.教案 (16) 3、老人与海.教案 (46) 4、蜀道难.教案 (54) 5、杜甫诗三首.教案 (59) 秋兴八首(其一) (59) 咏怀古迹(其三) (64) 登高 (72) 6、琵琶行并序.教案 (82) 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教案 (86) 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99) 9、劝学.教案 (117) 10、过秦论.教案 (125) 11、师说.教案 (142) 12、动物游戏之谜 (156) 13、宇宙的边疆.教案 (162)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 (166)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174)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178)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183)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188)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199)

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 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1 师说16-人教版

《师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 2、梳理本文的论证过程,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体会饱含在行文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重点实词和古今异义词,如“师”“学者”等。 2、感悟课文的思想之美。 教学难点 梳理本文的论证过程,体会辩论之美。 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导读,课堂激疑,点拨归纳。 学法:关注基础,探究文本,感情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教师是传递文明的使者。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愈来愈被轻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代,与之一起沿袭下来的还有门阀制度,唐代的贵族子弟可以进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不论学业如何,都可以入仕为官。因此,社会上产生了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会招来路人讥笑。但偏偏有一个人不顾流俗,

勇为人师,广招后学,培养人才,并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这个人就是韩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韩愈的《师说》。 二、作者与题解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韩愈的了解,然后幻灯片出示“作者简介”与“题解”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题解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检查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2019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语文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3.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详尽措施与发展方向 4.结合详尽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详尽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能源的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无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简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充塞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危机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危机,我国更突出 ⑴山西省是我国危机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⑵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⑴煤炭资源丰盛,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盛 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2019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

1林黛玉进贾府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 1、通过阅读分析,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 2、赏析本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 ㈡过程和方法: 1、通过边看课文边听录音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重点赏析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把握文章主题; 3、观看影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和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教学设计: ㈠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㈡教学用具:课件、录音带。 ㈢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 1、导入课文: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是号雪芹,清代卓越的小说家。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字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巨大的变故使其对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3、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历史,揭示了封建社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4、看课文,听录音,了解大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案 祝福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小说叙事艺术的方法。 2.全面了解祥林嫂的悲剧成因。 3.了解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两大基本类型(农民、知识分子)的特色和意义。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结构和叙述视角转换。 2、教会学生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小说的主题意义。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课时引入叙述者的概念,并重点研究该小说中叙述者身份的意义。第三课时引入视角的概念,研究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的转变,及其蕴含的意义。第四课时全面探究祥林嫂的悲剧意义:1、有没有悲剧意义;2、悲剧意义是什么。第五课时概括小说中次要的人物形象,分析标题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并重点探究“路遇祥林嫂”这一情节的意义。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将随着鲁迅的文字,回到20世纪初阴冷灰暗的鲁镇,去关注一个平常的农家女子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板书课题。 教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弄清字词读音,感知整体情节,明确小说结构。 提问:这篇小说写了什么事? 回答:写了“我”回到鲁镇路遇沦为乞丐的祥林嫂,紧接着得悉她的死讯,回忆她的生平。 提问:小说写了“我”回鲁镇一共几天的事? 回答:三天。文中有明确交待:“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第二天我起得很迟”“第三天也照样”。 提问:这三天的事都按照顺序来写的吗?作者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回答:不是,运用了倒叙的方式。 时间: 第一天第二天 事件:回鲁镇,与四叔话不投机,拜亲访友,单调乏味第三天

事件:回忆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忐忑不安;(傍晚)惊闻噩耗,负疚;(入夜)渐渐舒畅,回忆生平;(夜阑)被爆竹惊醒,懒散舒适。 提问:为什么要把第二天遇见祥林嫂并且与之对话的事放在第三天来写?为什么作者要安排“我”与祥林嫂见上最后一面?见不见面都不会影响祥林嫂的命运发展,因为祥林嫂精神不正常,而且没有职业,以乞讨为生,她的结局只能是死。冻、饿、病随时可能结束她的生命。为什么“我”要和祥林嫂见上最后一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回答:1、放在第三天来写,就与得悉祥林嫂的死讯这件事连得比较近,可以突出作者的心绪不宁。对祥林嫂发问的预感不祥,对自己所作回答的忐忑不安,和祥林嫂的噩耗相照应,同时又表现了“我”的惊慌失措。 2、这次对话,安排在祥林嫂临终之前,深入地剖析了走向绝路的祥林嫂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因此对祥林嫂的性格刻画就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具有了心理分析的深度。另外,这次对话,也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性格特点。 提问:这种类似的对话在同学们学过的鲁迅作品中有没有?请同学们思考之后,下一节课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