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芹菜死苗

芹菜死苗

芹菜死苗
芹菜死苗

芹菜死苗是由于夏秋季雨水较多,加上各地连作现象严重,导致软腐病、菌核病、黑腐病、猝倒病、立枯病的发生造成的。

芹菜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从柔嫩多汁的叶柄开始发病,初出现水浸状,形成淡褐色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斑。后呈湿腐状,变黑发臭,仅残留表皮。

芹菜菌核病:为害芹菜茎、叶。受害部呈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呈软腐状,表面生长白色菌丝。最后茎秆组织腐烂呈纤维状,茎内中空,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

芹菜黑腐病:发生在接近地表的根茎部和叶柄基部,有时也为害根部。病部变黑腐烂,其上生许多小黑点。植株生长停滞,外边1-2层叶片因基部腐烂而脱落。

猝倒病:种子萌发后,子叶和胚茎腐烂,造成烂种。病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接着变成黄褐色,缢缩成线状。在子叶尚未凋萎之前幼苗即猝倒。拔出幼苗后,接触病部的表皮极易脱落。在子叶下发病的成为卡脖子。发病严重而且迅速时,成片的幼苗倒伏不能直立,幼苗外观与健苗无异,只是茎基部已缢缩成线状。在病苗及其附近的地表面上产生白色绵毛状的菌丝体。

立枯病: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以后病斑逐渐凹陷,湿度大时可看到淡褐色蛛丝状霉。病斑发展绕茎一周后出现级缩,根部干枯萎蔫,夜晚亦不能恢复,并继续失水,直至枯死。

防治方法如下。

一、轮作。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二、床土消毒。利用旧苗床育苗,必须进行土壤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福尔马林消毒:在播种前2-3周,将床土耙松,每平方米苗床用福尔马林500毫升,加水18-36千克(加水量按土壤干湿来决定),均匀浇在苗床上,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床土上。3-5天后,再除去覆盖物,耙松床土。经2周后,待药液充分挥发干净,再进行播种。多菌灵或托布津消毒: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每平方米用药8-10克,加干细土20-30千克拌匀,播种前用1/3的药土撒在畦面上作垫土,播种后2/3的药土作覆土盖在种子上,亦可对土壤消毒。

三、种子处理。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带菌种子播前用10%的盐水选种,漂出菌核,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可防治菌核病。或用48℃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或用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的0.3%。用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可防治立枯病、猝倒病。

四、苗床管理。播种不要太密,出苗后及时间苗。雨后苗床湿度过大时,应及时排水,并在苗床撒干燥的草木灰数次。发现病苗及时拔除,携至田外深埋或烧毁。

五、田间管理。松土除草时避免伤根,减少机械损伤。培土不宜过高,避免把叶柄埋入土中。雨后及时排水,发病时减少浇水次数。及时拔除病株,病穴中撒上石灰消毒。收获后及时深翻或灌水浸泡,可杀死土壤中的菌核,减少病源;夏季闭棚7-10天,利用高温可杀灭表层菌核。利用地膜覆盖,可阻挡病菌萌发,减少传播。

六、药剂防治。在发生软腐病时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40%细菌灵8000倍液,用上述药剂之一,或交替应用,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在发生黑腐病、菌核病、立枯病、猝倒病时可用50%速克灵600倍液;50%扑海因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农利灵1000倍液;65%甲霉灵1000-1500倍液,用上述药剂之一,每7-10天一次,连喷2次。

棚室芹菜育苗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

(发布日期:2008-4-12 9:16:46)浏览人数:184

冬春季节,气温偏低,菜农在棚室内进行芹菜育苗,棚内常常由于透气性差、湿度大、光照弱等原因造成秧苗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沤根,如不及时防治,导致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给菜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主要病害

猝倒病:俗称小脚瘟,一般在幼苗出土后不久发生,大苗很少发病。最初幼苗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然后渐变黄褐色,进而缢缩成线状。常常在幼苗子叶还未萎蔫,幼苗就已倒伏。发病严重时,引发成片幼苗猝倒。幼苗出土前被害时,常造成胚茎和子叶腐烂。在高温和苗床湿度大时,病株附近表土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猝倒病由真菌引起,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特别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更易生存繁殖。以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可随雨水、浇灌水或农事操作而传播。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也易传播病菌。发病的最适环境为土壤湿度过大和长期处于15℃以下的低温条件。

立枯病:又称死苗病,幼苗中后期发病最重,芹菜染病后,幼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病斑,初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严重时病斑扩大到整个茎基部,造成基部收缩,导致幼苗全部枯死但不倒伏。在潮湿条件下,茎基部长出淡褐色霉状物。立枯病是立枯丝核真菌引起,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变组织上越冬,一般可存活 2~3年。发病的适宜温度为l7~28℃,在12℃以下、30℃以上时病菌生长受到抑制,不易发病。病菌通过雨水、浇水、农具、带菌的未腐熟有机肥传播,从伤口或表皮处直接侵入茎、根而发病。

沤根:染病的芹菜幼苗生长极慢,出土后长期不长新根,叶色逐渐变黄,叶片萎蔫,叶缘枯焦,根皮发锈腐烂,整株幼苗极易从土中拔起。幼苗沤根是由于幼苗长期处于10℃以下的过低地温和湿度过大引起的。

(2)综合防治

选择合理的棚室育苗地:育苗畦应选择在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而肥沃的无病棚室地块,以选择前茬未种过或育过芹菜类的地块。施入的基肥应充分腐熟,以免带菌。

药土处理苗床:旧苗床,床土应进行消毒处理,播前15天将床土耙松,用50%的多菌灵配成水溶液,按10㎡土壤用25克多菌灵喷洒,喷后使土壤与药液充分混匀,而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4天,可杀死10厘米深土壤中病菌。也可用福尔马林液120ml兑水3~9公斤喷洒于1m2的苗床上,地膜覆盖4~5天再揭开,10天后待药液充分挥发后播种。

播前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边浸边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进行浸种,或用0.3%高锰酸钾浸种20分钟。还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

加强苗床管理:要做好棚室内苗床的保温工作,苗床的温度条件是发病的关键因素。苗床长期处于10℃以下的低温,易造成病害大发生。所以育苗期间应使棚室畦内温度尽可能保持在15~25℃,遇阴雨低温,需对苗床进行松土和撒施草木灰,以提高地温,降低湿度,抑制病原菌。连阴转晴后,棚温高于25℃,可在中午揭棚膜放风降温。苗期应尽量减少畦内湿度,一般在浇足底水后,苗期基本不浇水,当必须浇水时应在上午浇水。管理中还应注意通风降温。另外,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改善幼苗的通风透光条件,并合理施肥。

药剂防治:苗床内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进行药剂防治。猝倒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可用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1500倍液喷雾防治。两病混发时可用50%福美双800倍液加80%喷克6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苗床湿度过大,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克拌干土3~4公斤,于晴天中午均匀撒施在苗床上,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芹菜菌核病

主要特征

芹菜菌核病危害芹菜茎、叶。患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转呈褐色湿腐至软腐,表面长满白色菌丝体,稍后白色菌丝体中出现黑色鼠粪状菌核。故菌丝体和菌核为本病患部先后出现的两类病征。

病害原因

植地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过施氮肥的地块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的芹菜在秋季至春季遇低温高湿或棚室通透性差较易发病。

防治方法

(1)菌核病区或重病田应实行轮作,最好水旱轮作。(2)收获后应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耕翻土,把遗落在土表的菌核翻入地表10厘米以下,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灌水浸田一段时间,使菌核难于萌发抽生子囊盘。棚室保护地还可利用夏季高温闭棚升温,促使菌核死亡而减少菌源。

芹菜叶斑病

主要特征及危害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浸状,以后发展为圆形、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色绒状霉层。茎、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

直径3—7毫米,灰褐色,稍凹陷,病害严重时,全株倒状,高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灰色霉层。病害原因

病菌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或种株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雨水、风、气流、灌溉水、农事作业等传播为害。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摄氏度,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5~20摄氏度。虽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或夏、秋高温高湿的条件易发病,缺水、少肥,或灌水过多,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无病株采种或种子消毒种子用48摄氏度温水恒温浸种30分钟,再置于冷水中浸5~10分钟。或种子放置3年后播种(2)高温季节育苗要遮荫,防暴雨,培育壮苗。(3)实行2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科学灌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

芹菜叶枯病

症状

芹菜叶枯病主要危害芹菜的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一般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渐向新叶发展,病斑初为淡黄色,后变为淡褐色油渍状小斑点,边缘明显,以后发展为不规则斑,颜色由浅黄色变为灰白色,病斑中心坏死。后期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央散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根据病斑的大小,分为大斑型和小斑型。叶柄和茎受害,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发展后为淡褐色长圆形凹陷病斑,中间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叶枯,茎秆腐烂。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种子播种前用49℃的温水浸种30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取出晾干播种。(2)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提倡与其他蔬菜隔年轮作。(3)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当密植,合理灌溉,开好排水沟系,降低田间湿度和地下水位,施足有机基肥,适时追肥,提高植

芹菜黑腐病

芹菜黑腐病芹菜黑腐病是芹菜上经常发生的病害之一,在土壤连作,田间通风不良,湿度大时易发病。

症状

芹菜黑腐病发病部位在近地表的根茎部和叶柄基部,根部有时也可受害。主要症状是病部由灰褐色变为黑色,最后腐烂,其上生出许多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器。患病植株矮小细弱,因底部腐烂,植株外围的1~2层叶柄易脱落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1)对重茬重病地块实行2年轮作。(2)结合深翻,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体,清除病原。(3)栽培过程中及时摘除病株,消灭病原。(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安排栽培密度,防止茎叶郁蔽。雨季遇雨及时排水,大棚内防止雨水流入棚内。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及时通风排湿。

芹菜黄萎病

芹菜黄萎病芹菜苗期发病后表现生长缓慢,叶色由绿变为黄绿色,引起幼苗萎蔫或枯死。成株发病严重时叶片失绿或脉间叶肉出现黄绿相间斑驳。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或根、根颈部及叶柄变为红色,根系腐烂致整株枯死。

芹菜立枯病是芹菜苗期常见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发病普遍。在温室或塑料棚室育苗期间发生死苗,病苗根部或根颈部变为红褐色,发病严重时大量死苗,症状与枯萎病近似,不易区分,只是主要发生在初期。

芹菜心腐病

症状

芹菜的心腐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病症状是芹菜外叶深绿,心叶干黄、腐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1.土壤中钙的含量缺乏;

2.土壤中硼的含量缺乏,造成芹菜根吸收钙困难;

3.土壤中盐类浓度过大,造成钙的吸收困难;

4.在干燥情况下氮肥用量过多造成根吸收硼困难,导致钙的吸收不足。

防治方法

调整土壤中氮磷钾硼钙等元素的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发病时可喷洒0.3%?0.5%的硝酸钙溶液。

芹菜灰霉病

症状

苗期发病,多从幼苗根茎部发病,呈水浸状坏死斑,表面密生灰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多从植株的心叶或下部有伤口的叶片、叶柄或枯黄衰弱外叶先发病,初为水浸状,后病部软化、腐烂或萎蔫,病部长出灰色霉层

病原

Botrytiscinerea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生规律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棚室内从l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防治方法

发现病株及时采摘病叶。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底肥,促其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

芹菜叶点霉叶斑病

症状

芹菜叶点霉叶斑病又称西芹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老叶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初现水渍状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或半圆形大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青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子实体,后期病斑上密集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病斑连片,致叶片干枯。

防治方法

选用津南实芹、夏芹、文图拉、玻璃脆、春丰、天马、上海大芹等品种,实行2—3年轮作。(2)采用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避避免畦沟积水。休用遮阳网覆盖

芹菜细菌性叶枯病

症状

从叶缘开始形成大的水浸状病斑,病斑占整个叶面1/3以上,后扩展到整个叶片,叶片呈褐色枯死,该病主要发生在气温低湿度大的条件下,别于叶斑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可在杂草及其他作物上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华北地区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该病发生与湿度密切相关,棚室或田间湿度大易发病和扩展,据观察,田间叶斑病的发生可能需借助风雨冲刷,使叶片呈水浸状利于叶片上的病原细菌侵入、繁殖而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棚室栽培的芹菜要采用生态防治法,及时放风排湿,尽量缩短叶面结露持续时间

芹菜黑斑病

症状

芹菜黑斑病又称假黑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深褐色,边缘清晰,病斑大小6-8毫米,有时发生于叶缘,病斑中部有稀疏黑霉,易开裂破碎。

芹菜根结线虫病

芹菜根结线虫病,发生非常普遍,特别是老菜区,多年蔬菜大棚内发病更为,严重根结线虫病直接影响芹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主要特征

芹菜根结线虫病只发生在芹菜根部,侧根和支根最易受害。受害时侧根和支根上产生很多大小、形状不同的瘤状根结,表面粗糙,浅黄褐色或深褐色,这是根结线虫病的主要特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彻底清园。有根结线虫危害的地块,前茬收获后要彻底清洁田园,将蔬菜残茬带出田间集中烧毁或入沼气池做厌氧发酵处理。

②轮作换茬。在芹菜根结线虫危害严重地块,最好能采取水旱轮作,通过淹水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若无法实施水旱轮作,可将芹菜与葱、蒜、韭菜等对根结线虫抗性(或耐性)较强的蔬菜轮作,也可减轻根结线虫对后茬芹菜危害。另外,种植速生叶菜诱集线虫,收获时将叶菜连根拔起,将菜根内线虫带出菜地集中杀死,对减轻下茬根结线虫危害也有一定作用。

③客土育苗。凡是有根结线虫危害的地块,不能就地培育芹菜苗。必须选择未发生过根结线虫的地块、选用未发生过根结线虫的土壤育苗,防止根结线虫通过土壤与芹菜苗传播。最好采取塑料穴盘育苗,缩短移栽缓苗期,确保一栽全苗。

2、物理防治。

①深翻炕垡。有根结线虫危害的地块,前茬收获清园后,将菜地多次深翻炕垡,对抑制后茬根结线虫发生有一定作用。若先将菜地均匀撒施生石灰(亩用量75—100公斤)后再深翻,随后用粪水浇至足墒后再用地膜覆盖严实,利用夏季高温强光使地温升高至50℃以上,并保持10—15天,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大部分根结线虫。

②灌水淹地。对根结线虫危害严重的地块,若有灌水条件,最好能将菜园四周筑埂,然后灌水将地彻底淹没30天以上,可使线虫因缺氧窒息而死。

西芹烂心病

西芹烂心病是由于缺钙或缺硼而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有:

1、高温干旱,施肥不当或保护地栽培种植温度过高,严重缺水,影响根系对土壤中钙素的有效吸收。

2、土壤中氮、钾、镁过多,由于拮抗作用而阻碍植株对土壤中钙的吸收和运转,以致部分心叶腐烂。

3、土壤盐分浓度过高,影响钙的吸收。

4、土壤硼含量低,或由于拮抗作用而影响植株对硼的吸收。

5、土壤中钙含量过高或不足时,西芹对硼的吸收减少,引起幼叶变褐,心叶坏死。

防止措施

1、选用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浇水追肥,防止田间干旱。

3、发病初期叶面喷施0.5%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或者是英国钙等钙肥,连续2~3次,缺硼时叶面喷洒0.2~0.3%的硼砂。

4、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调节室内温湿度,合理均衡供水追肥。

西芹沤根

发生原因:沤根多发生在幼苗期,幼苗出土后生长缓慢,幼根外皮呈锈褐色,逐渐腐烂,

严重时病株白天萎蔫,夜晚恢复,最后枯死。苗床湿度过高,长期低温,光照不足是引起沤根的主要原因。苗期遇连续阴雨,下雪等天气,畦面长时间低温高湿,最易导致沤根。

预防措施

1、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

2、畦内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改善床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畦面要平整,防止积水。

3、苗期温度要保持在15℃以上,防止低温和冷风侵袭。

4、及时除草间苗,加强通风透光,提高幼苗抗性。

5、发病初期及时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

芹菜早疫病

分布为害

早疫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均有发生。一般病株率20%~30%,严重时发病率高达60%~100%,病株多数叶片因病坏死甚至全株枯死,显著影响产量与品质。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水浸状病斑,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内部病组织多呈薄纸状,周缘深褐色,稍隆起,外围有黄色晕圈(图25-7至图25-9)。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枯死。茎或叶柄上病斑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图25-10至图25-11)。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

病原

Cercosporaapii称芹菜尾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图25-12)。子实体叶两面生,子座较小,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束生,褐色,顶端色淡,近截形,多不分枝,多具膝状弯曲,其上孢痕明显。分生孢子无色,鞭状,正直或略弯,顶端较尖,向下逐渐膨大,基部近截形。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随种子、病残体或在保护地内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水或浇水及农事操作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5~11月为发病盛期。连作地块种植、地势低洼、土质黏重、雨后易积水、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透性差、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植株旺长或徒长降低了抗病能力都能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与非伞形花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壤土地块进行栽培;注意种植密度不可过大,合理配方施肥,生长期间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生长。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残体。

种子处理,用50 0C温水浸种30分钟,也可用种子重量0.4%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发病初期(图25-13)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

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

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

2 01-春雷霉素水剂300—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200~3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左右1次。

保护地条件下,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lkg/亩喷粉,或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次250g /亩。

田间发病普遍时(图25-14)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1 000~1 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 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0%代森联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60%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l 500~2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隔5~7天1次。

保护地条件下,可选用5%异菌脲粉尘剂lkg/亩喷粉。

芹菜斑枯病

症状

最初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圆斑,逐渐褐变,形成直径3-10mm轮廓清晰的病斑,由下叶向上叶蔓延。茎和叶柄上出现长圆形略微凹陷的病斑。病害严重时,叶片褐变而干枯,呈火烧状,病斑中心部位散生小黑粒点(分生孢子器)。

病原

由不完全菌类的一种霉菌致病。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器之后,从中生出性孢子,一般经由种子传染。寄生于种皮的病。生存2年左右,在种子发芽时侵染。寄生于病叶的菌丝及泡源菌可以生存8—11个月,形成侵染源。病菌的发育适温为22—29℃。

防治方法

常发生于6月至晚秋多雨时期,尤其以梅雨季节为多。染有病菌的种子,可经过3年以上病菌死亡之后使用,或者在48℃温水中侵渍30分钟后,用冷水侵泡后播种。收获后的病茎病叶,应集中烧毁。

芹菜软腐病

症状

最初在叶柄处出现水渍状病斑,病斑扩散后,软腐,散发出恶臭。病株外叶萎蔫,叶色黄化。天气干燥时病害发展缓慢,病斑呈黑褐色。

病原

由杆状细菌所致的一种病害。病原菌同白菜软腐病菌寄生于多种作物,土壤湿度大、气温在20℃以下时,可以长期寄生于土壤中。在土壤中主要以寄生植物的根际土壤为中心形成菌落生存。抗干燥性较低,病株干燥时,l~2周后失去活力。因此,该病菌几乎不在病株上越冬。土壤中的软腐病菌,随降雨时的土粒反溅,由芹菜下叶叶柄处的伤口和害虫食痕处侵入。病菌借助地表流水(雨)四处蔓延,也可由蝇类从病株向健株传播。病菌的发育适温为32-33℃,遇到寄生植物迅速繁殖,即使消毒土壤,病菌密度亦可迅速恢复。

防治方法

春秋多湿状态下病害十分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田间排水,避免密植,加强通风。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不可连作。常年发病地,应在定植前消毒土壤。

芹菜心腐病

症状

芹菜的心腐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病症状是芹菜外叶深绿,心叶干黄、腐烂。芹菜心腐病是春季芹菜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芹菜生长点嫩组织变黑枯死。随后,芹菜根系及部分茎叶也相继死亡。

病原

1、土壤中钙的含量缺乏;

2、土壤中硼的含量缺乏,造成芹菜根吸收钙困难;

3、土壤中盐类浓度过大,造成钙的吸收困难;

4、在干燥情况下氮肥用量过多造成根吸收硼困难,导致钙的吸收不足。

防治方法

一、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并增施磷钾肥和硼肥,培育健壮植株以提高抗病力。不要过多地使用氮肥和钾肥,以避免造成硼素吸收受阻。

二、不使畦面过分干燥。合理灌溉,不大水漫灌。低温时,适当进行保温及灌水。

三、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度。

四、适量增施硼肥。

五、药剂防治。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用药剂控制,防止蔓延。

另外,调整土壤中氮磷钾硼钙等元素的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发病时可喷洒0.3%—0.5%

的硝酸钙溶液。

芹菜病毒病

为害症状

病害从苗期开始即可发病,叶片上表现为黄绿相间的斑驳,后变为褐色枯死斑,也可出现边缘明显的黄色或淡绿色环形放射状病斑,严重时病叶短缩,向上声曲,心叶停止生长,甚至扭曲,全株矮化。

病原菌特征

黄瓜花叶病毒颗粒球状,体外存活期3~4天,钝化温度60-70℃,不耐干燥。芹菜花叶病毒粒体线状,钝化温度55~65℃,体外存活期6天。

发病特点

两种病毒都靠蚜虫传播,人工操作摩擦接触也可以传毒,栽培条件差,缺肥、缺水,蚜虫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育苗期芹菜易感病,需降低苗床温度,减少光照,合理灌水,剔除病苗,培育壮苗。防旱,防涝,适时浇水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2)治蚜防病全生育期要治蚜虫,避蚜、防蚜。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倍液,5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5000倍液。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水稻苗期常见的危害主要有病害、肥害、药害、其他等几大类。 1 水稻苗期的病害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最突出的病害,无论大棚、中棚、地棚育苗,都可发生,轻者稻苗一簇簇青枯而死,重者全床死亡,致使水稻育苗失败,因此防治好立枯病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一环。水稻立枯病的症状有很多,我们常说的立枯病主要是黄枯,水稻黄枯病的辨别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心叶是否变黄,如果早晨稻苗心叶上无水珠,心叶变黄就说明立枯病已经开始发生了;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出,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立枯病的发生条件:导致水稻立枯病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秧苗素质差,另一方面就是环境条件不适宜。立枯病的发生主要与气温、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和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育苗期间连续低温、土壤pH值在7以上、苗床湿度过大或播种量过大时,很容易得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第一选择苗床地要高爽;第二播前要用霜枯净等药剂拌种;第三要注意通风炼苗;第四要在水稻1叶1心期喷施枯必净等药剂进行防治。 1.2 青枯病 青枯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管理秧苗时通风少,温度高,浇水多引起稻苗徒长。秧苗因地上部生长的过快,茎叶蒸发水份能力大于根系吸收水份能力时,造成稻叶打卷的现象,严重时就是青枯病。 防治方法:在苗床管理上要注意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秧苗已经徒长,怕稻苗打卷,应采取在早晨出太阳前就开始小通风,晚上要晚盖膜,控制床内温度,以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的力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就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揭膜浇水。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应按照防青枯的方法进行苗床管理,同时还要喷施防治黄枯的药剂。 1.3 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公稻子,可分为种子发芽时直接侵染的恶苗病和后期侵染的恶苗病两种。前期种子发芽时侵染的病苗茎杆圆、叶黄,叶与叶的间距长,病苗的株高比正常生长苗高,容易分辨。后期侵染的病苗底部茎杆不圆,但叶与叶的间距长,秆高,与徒长苗很相似。后期侵染的病苗心叶叶色呈浅绿色或黄色,病苗不成片间隔出现,而徒长苗则是一个挨一个成片出现且心叶叶色正常。 恶苗病的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的防治主要靠种子消毒来解决。消毒药可分为浸种、拌种、包衣等,应根据消毒药的要求进行消毒。浸种和消毒一起进行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每天翻动一次,而且浸种时,水面应高出稻种10cm以上,浸种期间累计积温应达到100℃以上。秧田发病率小于10%时应在移栽前拔净病苗后再移栽。发病率超过10%时最好不要插到本田中。本田发现病苗应及时拔除,拔除的病株应埋在远离稻田的地方。 1.4 烂秧 发病原因:苗床地势低洼、地凉、水凉、气温低造成的。 发病特征:秧苗根系发黑,无新根,秧苗的基部变黑褐色,严重时变黑发粘烂掉。 防治方法:育苗期间避免沟灌或过水,特别是遇到低温天气时更应该注意。如发病及时施用波尔多液。 2 水稻苗期肥害 2.1 肥烧苗 症状:整床或一块块不出苗或长的高矮不齐。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防治方法:遇到这样的苗,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可能早揭膜、大揭膜,白天反复浇水,晚上盖膜。直到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稻苗扎根,等到稻苗发新根后再进行正常管理。 2.2 多磷症 苗床上施用磷肥过多时,秧苗的第1片叶开始变成褐色,严重时第2叶的叶尖也变成褐色,但一般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 3 水稻苗期药害 3.1 丁扑合剂药害 症状:超量使用丁扑合剂的情况下,秧苗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但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型。 防治方法:发生丁扑合剂药害的苗床水份大时,促进根系吸收药的能力强,加重药害的发生。所以发生丁扑合剂药害时,要严格控制苗床水量,多通风,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来加强抗药能力,施用促进根系发育的药物,培育深层根,减轻药害发生程度。 3.2 苗床调制剂的药害 有些苗土调制剂中含有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这些药剂用量适当,气候适宜时,有控制秧苗徒长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育的功能。如果使用量大,使用不均匀或产品中药的含量过大时,苗床则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小,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这类药害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药,只能靠多浇水来稀释药的浓度,多通风来降低温度促进扎根,或适当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液面肥来促进生长。 3.3 旱田除草剂药害 有些农户误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封闭水田苗床,就会出现秧苗的叶对生,叶色浅绿或黄,没 水稻苗期常见危害 高德泉1,刘英灿2 (1.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九台市营城街道办事处农业站,吉林九台 130500) ·170·

玉米苗后发黄的八种原因

玉米叶发黄的八大原因 一、播种太深 播种过浅不易出苗,过深会出现苗弱、苗黄,播深应控制在3-5厘米;播种的同时,施入一定量种肥,可促苗期生长,如播种时每亩施入3千克的磷酸二铵,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发黄。 二、间苗、定苗不及时 玉米出苗后,应在玉米3-4片叶时进行间苗、6-7片叶时定苗,避免幼苗拥挤,互相争肥、争水、争光,形成弱苗、病苗、黄苗;亩留苗数要根据品种的不同而灵活掌握,按照栽培品种所要求的密度定苗。如郑单958,宜密植,亩株数4000株左右;先玉335适宜稀植,亩留苗3200株左右。 三、浇水不足 玉米播种前或播种后浇水不足,种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进而影响正常发芽出苗,出土时间过长造成弱苗、苗期发黄。 四、水渍苗 水渍苗玉米苗期往往正逢雨季,低洼地块排水不良或小麦收割时辗压处积水,造成苗黄。 五、病害 如果苗期遇到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会造成玉米苗枯病的发生和流行。苗枯病多在二三叶期开始发病,病苗叶片发黄干枯,边缘焦枯,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发黄干枯;根毛较少,根系变褐发育不良,造成黄苗弱苗。注意在发病初期用恶霉灵+叶面肥喷施玉米基部。 六、虫害 玉米苗期虫害主要有棉铃虫、金针虫、蚜虫、粘虫、蓟马、瑞典杆蝇、地老虎、耕葵粉蚧和新虫害二点委夜蛾等,耕葵粉蚧以若虫和雌成虫集中在玉米幼苗近地表茎基部、根部和叶鞘内,吸收汁液,致使受害玉米叶鞘首先发黄干枯。及时用40%辛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或其它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于玉米幼苗茎基部或灌根;(也可以轮作或倒茬,因为耕葵粉蚧只危害禾本科植物。)其它虫害用一般高效低毒杀虫剂即可。 七、除草剂危害 除草剂使用不当少数农民随意加大除草剂用量;盲目与其它农药混用;用药浓度过高;喷雾器互用;假冒伪劣除草剂对后作的影响,都会造成玉米黄苗。

麦苗色异常的原因及其补救办法

麦苗色异常的原因及其补救办法 除了干旱、渍水、病虫、盐碱等造成的麦苗叶色异常外,主要是缺乏某一种必需营养元素所致。 1 缺氮黄苗:麦苗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分蘖弱,幼苗叶片直立发黄,叶尖干枯,下部老叶发黄枯落。一般播种过早、沙性田、二坡地、基肥不足、种肥未施,均易造成脱肥黄苗。对于缺氮黄苗田块,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0.067公倾施人粪尿800公斤左右,或碳酸氢铵12~15公斤,条施覆土效果好。叶面喷施1.5%~2%浓度的尿素水溶液2次,肥效快,效果好。 2 缺磷紫苗:植株矮小,分蘖少,发根差,叶色深绿带紫色,叶鞘上紫色特别明显。症状从叶尖向基部、从老叶向幼叶扩展。抗寒力差,越冬死苗多。对缺磷麦田,0.067公顷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左右,与有机肥料混匀后,开沟条施。也可喷施2%的过磷酸钙浸出液,连喷2次,间隔5~6天。 3 缺钾黄苗:缺钾黄苗与缺氮黄苗症状不同。缺钾发黄的麦苗,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然后沿着叶缘向下延伸,黄斑与健部的界线明显,成为镶嵌状黄化。黄叶下披,后期贴地。茎秆较细弱,易早衰,易倒状。根系生长弱,易烂根。抗旱、抗病性差。成穗少,籽粒不饱满。麦苗出现缺钾症状,0.067公顷追施硫酸钾或氯化钾5~7公斤,与碎粪或细土混匀条施。也可0.067公顷施草木灰150~200公斤。叶面喷施1%氯化钾水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5%~6%草木灰水浸出液2~3次,防效显著。 4 缺锌黄白苗:小麦缺锌,苗叶失绿,心叶泛白,叶缘扭曲皱缩,叶片叶脉两侧由绿变黄发白,边缘仍为绿色,呈黄、白、绿相间条纹。生长中后期,节间缩短,植株不高,根系发黑,秕粒多,千粒重下降。麦苗缺锌,应及时喷锌矫治。宜在苗期至拔节前,叶面喷施0.3%~0.4%的硫酸锌水溶液2~3次,每次间隔5~7天。 5 缺硼顶枯:麦苗缺硼,顶端易枯,即“顶枯症”。叶鞘紫褐,花药瘦小,不散粉,花粉少,花粉畸形,有时无花粉,子房横向膨大,颖壳前期不闭合,后期枯萎。根尖膨胀发褐。呈现缺硼症状,应于苗期至拔节前,喷施0.2%的硼砂水溶液2次。 6 缺锰失绿:麦苗缺锰,叶片柔软下披,新叶脉间条纹状失绿,由黄绿色到黄色,叶脉仍为绿色。有时叶呈浅绿色,叶脉仍为绿色。有时叶呈浅绿色,黄色条纹扩大成褐色斑点,叶尖焦枯。可及时喷施0.1%~0.2%的硫酸锰水溶液2~3次。

小麦苗弱苗黄是什么原因

小麦苗弱苗黄是什么原因 很多种植户都了解,小麦苗出现苗弱苗黄的现象极为常见,有些地区严重时还会导致麦苗大面积死亡现象,对种植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出现小麦苗弱苗黄的原因是什么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1、秸秆还田耕层浅 在玉米收获后将其秸秆还田后播种小麦,这样既符合农业生产规律,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也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可谓一举三得。但是现在玉米还田量大,而且耕层一般不超过20厘米,使得部分的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秸秆上,这样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而很多人也没有在小麦苗期追肥的习惯,所以造成苗弱苗黄再说难免。所以在玉米秸秆还田时一定要切碎后再镇压保墒,以免中空,直接影响到麦苗营养,要及时补施氮肥。

2、持续低温冻害 在种植冬小麦时增值低温时期,如果这个阶段气候变化较大,比如连日的阴雨,持续低温,光照时间少,小麦苗情整体较弱,而且受低温冻害影响会在直接表现出叶黄。所以要在寒流到来之前加强管理,喷施叶面肥,以免低温冻害造成苗黄。

3、缺肥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如果因为播种过早、基肥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也会导致小麦出现缺氮型发黄。小麦基肥中磷肥不足或者土壤缺磷时,也会造成小麦出现缺磷型发黄,表现为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对于缺氮要及时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在起身胡总拔节期再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缺磷可每亩追施磷酸二铵10公斤或过磷酸钙45-50公斤,如果土壤酸化是,施用的化肥要慎重选择,建议使用草木灰或生石灰改良土壤。

4、播种过深 在一般情况下小麦播种适宜深度为3-5厘米,如果播种过深,那么即使小麦出苗了也是赖苗,如果气候干旱,那么生长出的苗,长势弱、发黄、分蘖少;而如果是雨天,那么情况会更加严重,会造成大面积的死苗。对于发病较轻的地块,要及时买药喷洒,既要生根壮苗,又要杀菌,而部分死亡的田块要抓紧时间补种。

苗木死亡原因

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分析 苗木栽植技术惯例:随起苗随栽植,栽植当天必须浇透水一次,连着浇水三次,使土面保持湿润。 我们的苗木栽植过程是: 首先进行苗木消毒,苗木栽植前进行蘸根消毒,消毒液由聚酯和多菌灵配合。 国槐小苗,五角枫在苗子到后三天内栽植完毕,栽植当天晚上进行浇水,苗木成活率较理想。 果树苗子因整地不充分,假植时间为五天,栽后因当时农民浇麦子返青水,多次商量不成功,导致栽后四天才浇上水,虽然当时采取拉水浇苗,但速度慢,仅浇上二百多棵。核桃苗死亡,在苗木假植中,由于栽后又拔出,按李保国老师的建议整地,核桃苗集中假植,当时怕失水,用塑料布盖上,防失水,同时跟下又用湿土埋上,中午时分,阳光照射,温度上升,有苗子上热现象,导致根系受影响,栽后成活只是本身的养分。 1.5公分的法桐和国槐苗子,栽后三天浇水,大国槐苗子几乎没有成活,浇水晚是一个原因,苗子运输来时质量差是一个主要原因,在苗家手里已放置四五天,当时虽给苗家打电话提出些要求,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说半月晒不死的国槐苗,信以为真,也想着尽量缩短苗子搁置时间,就匆匆栽上了。 大法桐苗部分成活,与苗子质量好,搁置时间短有关,至于部分死亡与栽植技术有关,栽时,根部土壤踩实不透气的成活好,没踩或

踩的轻的苗子成活低,这是自己没有负责到位,监督不严。如果当时栽植当天浇水,可能挽回。 小法桐苗随栽植随浇水,成活率也较满意。 工作失误点:1.没有采取先进技术,即用促根剂;2.没有对小苗进行特殊处理,如条件有限,在减少成本的情况下,对苗木根部进行浇灌,尤其是在发现成活后又死亡的现象,没有采取任何挽救措施,任其自身自灭。 改正措施:应把栽植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多苗木做到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苗木搁置时间。做好土壤改良的工作,即:栽植行深翻沟,亩使鸡粪10方,与土搅匀,并在栽植沟浇透水,然后再栽植。避免栽后缺水现象。刨根观察,如果根部土壤粘根系发黑,应该疏松土壤,增加根系透气性。如果根部土壤干旱,缺水,应该浇水。发现根部有害虫,进行灌根处理。我们的情况是虽发现前两者现象,但都没采取任何措施。 病虫害的管理上:前期定期打药,杀虫杀菌和蚜虫的防治。至于嫩叶被虫吃现象,当时观察过还几次,没有发现虫害,后来问门岗,早晚有鸟吃现象。 栽植后的管理过程及死亡原因: 理论分析:苗木从栽植成活到最终的正常生长完全成活与很多因素有关,大致可分为:水分条件、土壤条件、所处环境空气及栽后的养护管理。 水分:由于栽植时苗木没能及时浇水,缓苗时间延长。已经导致

水稻秧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水稻秧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谷好一半秧”。这句话充分说明水稻秧苗素质好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高低。为此,认真抓好水稻秧苗病害的防治,培育无病壮秧,对实现水稻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针对2011年开春以来,气温不稳,“倒春寒”明显的气候情况下,在水稻育秧期秧苗易诱发各种病害,导致秧苗青枯、立枯、苗稻瘟、白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造成秧苗病害重、素质差,难以培育无病壮秧,为了认真适时地抓好水稻秧苗期病害的防治技术工作,培育无病、适龄壮秧,确保水稻生产稳步发展,特提出水稻苗期几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供广大农户参照使用。 一、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防治水稻秧苗青枯、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主要是秧苗受到低温冷害和土壤带菌而诱发的病害。一是防治秧苗青枯病关键是防止秧苗遭受低温冷害和受冻问题,注意秧苗保温,不受冷冻,就能避免青枯病发生;二是适时用药防治立枯病,它是由真菌性镰刀菌引发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播危害,在秧苗一叶一心以后开始发病,药剂防治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60千克,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效果较好。

二、水稻苗稻瘟防治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种常 见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预防病害要在秧苗三叶期后,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能有效防止苗稻瘟的发生。 三、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也是水稻秧田期容易发生危害的病害,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它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带病稻草等传播危害,在大理市洱海湖滨带,常年使用的秧田发病尤为常见,病害在秧苗三叶期开始出现,早期症状为秧尖发红,逐渐加重,扩大为波纹状黄白色条纹病斑,预防病害要适时抓好秧苗三叶期后病害初发期用药,药剂选用5%菌毒清,每亩200 毫升,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对病害防治效果较好。 水稻秧苗期六大病害有哪些?怎样综合防治? 烂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霉病、恶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温冷害是水稻生产的的六大障碍和防治难症。 1水稻烂秧病是水稻种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总称,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侵染性烂秧两种,侵染性烂秧是指由绵腐菌、腐败菌和镰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极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

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技术

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技术 河南省新乡市植保植检站刘珍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河南省1992 年首先在原阳、浚县、扶沟等县发现小麦全蚀病,以后扩展蔓延很快,目前已发展到好几个地、市。小麦受全蚀病危害以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有的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小麦全蚀病寄主范围较广,除危害小麦外,还危害大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及鹅观草、毒麦等禾本科杂草。 一、主要识别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如白穗,主要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各生育期发病症状识别如下: 1.幼苗期:幼苗感病后,初生根部根茎变为黑褐色,次生根上也有很多病斑,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发病轻的麦苗即使不死亡,也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病株易从根茎部拔断。 2.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出麦苗,用水冲洗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都变成了黑褐色。 3.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麦田出现矮化发病中心,生长高低不平。 4.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极易识别。这也是与其它小麦根病区别的主要症状。 二、传播途径 1.土壤传播:小麦全蚀病菌主要集中在病株根部及茎基部地上15cm范围内,小麦收割后,病根茬大部分留在田间,土壤中菌源量逐年积累,致使病田的病情也逐年加重。而土壤中的病菌还可以通过犁耙耕种向四周扩展蔓延。 2.粪肥传播:病菌能随落场土、麦糠、麦秸、茎秆等混入粪肥中,这些粪肥若直接还田或者不经高温发酵沤制施入田中,就可把病菌带入田间,导致病害传播蔓延。 3.种子传播:混杂在种子间的病株残体随种子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三、影响发病的因素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土质肥力、整地方式、小麦播期、品种抗性等很多因素有关。 1.连作病重,轮作病轻。如小麦与玉米、谷子等作物1年连作多年连种,增加了土壤中的病菌量,故病情加重;隔茬种麦或水旱轮作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2.土壤肥力低病情重。有机质含量高和氮磷钾肥充足的土壤发病轻,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块有利于小麦生长,从而增强了植株抗病菌侵染的能力和受害后恢复生长的能力。反之,土壤瘠薄,氮磷钾肥比例失调,尤其是缺磷地块,病

西瓜缓苗期死苗原因

西瓜缓苗期死苗原因 西瓜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国民水果,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并且在各地基本上都是有种植的。在种植西瓜的时候,西瓜是需要经历很多生长时期的。而其中缓苗期便是一个,不过在西瓜缓苗期的时候经常出现死苗现象。那么导致西瓜缓苗期死苗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低温高湿 在西瓜幼苗定植之后,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而如果在定植后缓苗期遇到低温高湿的环境,例如长期阴雨天、导致地温过低,湿度过大时。又或者时土壤粘重、浇水过多,而土壤有难以透气时,都容易导致西瓜幼苗出现沤根现象,从而死苗。所以我们在西瓜幼苗定植后,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工作,保持好田间温湿度,保证西瓜幼苗可正常生长。

2、定植质量差 在定植时,定植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定植好坏会直接决定着西瓜定植后的生长能力。而如果幼苗在定植时,出现营养土块分散不集中,底墒不足且定根水又少。或者是定植穴过小,瓜苗栽植过浅等现象时。在幼苗遇到高温环境的时候,都极易出现死苗现象。所以我们在定植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根据要求挖好定植穴,控制好定植深度与营养,保证幼苗尽快度过缓苗期。

3、施肥不当 在定植西瓜幼苗的时候,施肥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施肥是西瓜幼苗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而如果施肥不当,例如施肥浅、粪块大的话。会导致栽植上粪块上的幼苗极易出现烧苗现象,从而导致死苗。并且施肥过多、不均匀等话,那么肥料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烧坏幼苗,也易出现死苗现象。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施肥方法,既要保证为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长营养,又要避免出现烧苗死苗现象。

4、病虫害危害 病虫害危害也是导致西瓜缓苗期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一些连作重茬的土壤地块当中,土传病害、虫害都是非常严重的。而不管是病害还是虫害,都会对西瓜幼苗的根部、幼茎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幼苗发病,从而出现严重的死苗现象。所以我们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针对不同的病虫害使用对应的药剂,防止西瓜幼苗受到病虫害危害而死苗。

小麦苗期叶片发黄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小麦苗期叶片发黄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小麦苗期常因缺素、病虫危害、药害、肥害、毒害、遭遇恶劣气象条件或栽培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导致小麦生长发育严重受阻而出现黄苗,现就几种主要原因介绍如下: 一、缺素引起发黄 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叶片发黄、叶尖枯萎,下部老叶发黄枯落。防治方法:麦苗见黄时,用2%尿素液叶面喷肥2次,每次间隔1周。若基肥N素不足,苗期可亩追尿素10Kg。年后缺N发黄,可于返青期亩追尿素5Kg,拔节期再亩追尿素15Kg。连续2-3次喷施美洲星、优同素等叶肥对叶色恢复有良好效果 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发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防治方法:亩沟施过磷酸钙50Kg或二铵15Kg,也可用3%过磷酸钙水溶液60Kg进行叶面喷施,每次间隔1周,共喷3次。 缺钾:发黄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叶脉向下延伸,黄斑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瘦弱,易早衰。防治方法:亩喷富万钾50ml,共2—3次,每次间隔1周。 二、虫害引起的发黄 蝼蛄:咬食麦苗根茎,使叶片发黄,受害重的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毒饵法诱杀蝼蛄。 麦圆蜘蛛:吸食小麦叶肉组织营养,致使叶片发黄甚至死亡。防治方法:用好效果、好克螨、螨虫宁、扫螨净、螨即死等防治。 蚜虫:蚜虫危害可导致麦苗发黄。防治方法:用金好年、比丹、刺蚜、锐杀、莫比朗、吡虫啉等防治。 三、病害引起的发黄 根腐病:症状为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秆枯死等。小麦返青后发病,表现为苗色发黄,株高参差不齐。防治方法:用20%粉锈宁40—50g+美洲星50-70ml兑水50—60kg 喷雾。 纹枯病:纹枯病危害导致下部叶片发黄。防治方法:用爱苗、素清、井岗霉素等+美洲星喷雾。 四、肥害引起的发黄 使用缩二脲含量超标的劣质尿素或游离酸含量超过5%的劣质磷肥,重者烧芽不出苗,轻者麦苗枯黄;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导致麦苗发黄。防治方法:若土壤墒情差,应立即浇水。 叶面喷施碧护、美洲星等叶肥症状既能消除 五、渍害引起的发黄 地势低洼或排水不畅田遇连阴雨,麦苗根部受渍害影响,地上部发僵,苗弱苗瘦,铁锈色,叶片发黄。防治方法:开好“三沟”—围沟、墒沟、腰沟。 六、干旱 主要表现为麦苗矮小,整个麦田发黄较一致。防治方法是及时进行灌水(要注意方法);乘雨撒施氮肥,但用量不宜太大。 七、冻害 重者麦苗失水死亡,轻者枯萎发黄。防治方法:施肥、浇水,叶面喷施美洲星或碧护。八、其它 基本苗过大,气温高,麦苗旺长,田间郁闭,底部老叶发黄。防治方法:用麦业丰或多 效唑化控。

大棚蔬菜死苗原因及对策

大棚蔬菜死苗原因及对策 大棚种久了出现死苗死棵主要原因是发生了盐害。首先要解决盐害问题。 在瓜菜大棚栽培中盐害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防治瓜菜大棚盐害势在必行。过量施用化肥中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无机盐类,是导致瓜菜大棚盐害发生的主要途径。土壤含盐量(全盐量)为2000—3000㎎/㎏范围内蔬菜可正常生长。盲目过量施肥,单靠投化肥换产量,必然造成土壤中盐分积累迅速增加,势必造成肥害(盐害)的发生。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解决并避免盲目施肥所带来的危害呢?还没有关注公众号大棚的点这里关注看完整内容,首先,必须在产前对土壤进行营养元素检测,检测出土壤里的氮、磷、钾,PH值(酸碱度)、EC值(含盐量)、有机质,进行配方施肥,这样既不会多施一点肥,也不会少施一点肥,同时还避免因盲目施肥造成肥害(盐害)的发生。瓜菜大棚盐害是由土壤类型、灌溉水质、施用化学肥料不当和种植作物耐盐性能的差异,而综合表现作物萎蔫、死棵的现象就叫土壤盐害现象。 1.发生原因 一、土壤属盐土性质,本身高含硫酸盐和氯化物盐类,土壤质地的沙粒粘粒比例为5:2,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障碍层次及不透水层。 二、灌溉水中含硫酸盐氯化物矿物质,矿化度高3—4克/升,年灌水量高,瓜菜大棚年灌水量竟达500—600方/亩,水蒸盐存累年积累量可达1500—2000㎏/亩,3—5年后可达4000—7000㎏/亩。 三、化学肥料和含有盐分的有机肥施用过量,产生一价盐的副作用,如钾、钠、铵等离子剩余积累,如碳酸氢铵、尿素、促使盐害发生。 四、是大棚瓜菜施肥量一般为露地蔬菜施肥量的4—10倍,肥料在大棚土壤中的残留量,一般可达大棚瓜菜生长所需肥料的5倍,甚至更多,土壤溶液浓度增高,土壤与作物根系的渗透压失调,由此,导致土壤的盐害形成。大棚瓜菜正常生长所能忍耐土壤含盐量为2000—3000㎎/㎏,盲目过量增施一价化肥,加之土壤和灌溉水质的不良,超越种植作物耐盐限度时也就发生盐害现象。 2.盐害的判断 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常用地面观察和化学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判断:盐害的初

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旱育秧过程中能造成死苗的原因 造成水稻秧苗死苗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一、种子原因: 1、种子不饱满。 2、催芽时种子丧失活力。 解决方法: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严格晒种、浸种、漂种、催芽,保证种子饱满,不伤热。 二、施肥原因: 1、壮秧肥使用原因:不按说明书使用缩小使用面积或拌土量过少以及混拌不均匀。 2、壮秧肥表施:图省事将壮秧肥直接扬在床面上之后下籽,根系下扎时受害。 3、壮秧肥施在覆盖土上面,幼苗在拱土过程中遇害,造成烧苗。 4、苗床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菌肥,造成肥害死苗。 5、用壮秧肥同时人为掺入酸,药造成浓度过大烧苗。 6、苗后扬肥、调酸没拌土或扬的不均匀,扬完之后没洗苗造成烧苗严重死苗。 解决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 三、苗床原因: 1、苗床不平,苗床下面有马蹄坑,导致秧盘和地土接不上墒,秧苗干枯致死。 2、苗床盐碱,酸度超过7的苗床会发红成片死苗。 3、盘下虫害,秧苗幼根芽遭受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危害咬伤、咬断或害虫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解决方法:严格做床标准,床面平实,做好杀虫,控制盐碱。 四、育苗土原因: 1、药害原因:苗床土中有残留药害或者喷施苗床封闭药都会造成死苗。 2、覆土过厚:秧苗生长过程中耗费过多的养分死苗。 3、覆土过薄:不能起到遮光,保水作用,种芽干枯致死。 4、壮秧肥拌土量过少,浓度大造成烧苗。 5、秧盘里营养土过少,根系吸收不到养分死苗。 解决方法:保证营养土按壮秧肥说明混拌;覆土厚度0.5-0.7公分;改为苗后除草。 五、水分原因: 1、播种前浇水量少,浇水次数少。 2、出苗后苗床干旱,使秧苗生理缺水青枯死亡。 3、浇水量过大,造成养分流失,引起黄枯死苗。 4、大棚滴水:秧苗一个坑一个坑的被大棚滴水烫死或把营养土冲跑,缺营养死苗。 5、低洼积水、深水灌溉且长期低温阴雨膜内通气不良,绵腐病菌丝蔓延,严重的会死苗。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气象灾害对小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7-08-24T11:18:26.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4期作者:杨林菲 [导读] 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河南洛阳 471000 摘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生育期长,容易遭受各种自热灾害的危害。小麦生产中最终获得的产量,是不同时期积累的各种积极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影响小麦产量的气象要素不同,因此在每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从而及时有效地治理及预防,把灾害降到最低。本文对小麦生长各个时期气象灾害的影响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麦;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指各种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与水、风、温度有关的各种灾害。小麦生育期间干旱、倒春寒、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干热风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 越冬期至起身期麦田干旱 1.1 冬春干旱对小麦的危害 干旱是土壤缺水导致小麦植株萎蔫甚至死亡的现象。冬季干旱主要指的是小麦播种出苗后,天气干旱或气温低,主要影响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叶龄指数,使越冬最大群体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最终造成小麦苗势弱、抗冻性降低、成穗数降低。 1.2 应对措施 一是冬灌或早春灌溉的好处。在适当时期进行冬灌或早春灌溉,既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又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同时可以消灭越冬害虫。总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一般可增产10%~20%;二是掌握时机,及时冬灌或早春灌溉。冬灌要适时,灌水过早,气温高,蒸发量大,入冬时失墒过多,起不到冬灌应有的作用。冬灌过晚,温度过低,水不易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易死。因此,要看气候变化和土质情况灵活掌握,群众的经验是“不冻不消,冬灌过早;只冻不消,冬灌过晚;夜冻昼消,冬灌正好”。但对晚茬麦,在播种时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灌冬水。同时结合冬灌施肥,对群体偏小的二、三类麦田,可以追肥。早春灌溉也是如此。 2 起身期至拔节期遭遇倒春寒 2.1 倒春寒带来的危害 倒春寒,又称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立春后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温度降低,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已到3月,气候已逐渐转暖,故也称为早春冻害。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后正处于拔节初期,抗寒力降低,已完全失去抵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对处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幼穗,很容易受冻;对处在二棱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仍呈透明晶体状,不受影响。因此,小麦的主茎穗和大分蘖穗受冻较重,早播麦田冻害重。受冻后的幼穗发育为麦穗后,会有缺位、缺粒现象,造成穗粒数减少。倒春寒发生的几率较高,几乎每2年发生1次,特别是近几年来,气候异常,发生的频率更高,因此更要防范其发生危害。 2.2 应对措施 一是培育壮苗,它是防止早春冻害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适期播种、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等方法能够培育壮苗。二是对旺长麦田采取早春镇压。三是灌水预防。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能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可以调节麦田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有很好的效果。四是补肥与浇水减轻危害。受害的麦田应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氮素和水分的协同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从而减轻冻害的损失。 3 扬花期持续降雨诱发小麦赤霉病 3.1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条件和危害 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 d以上连续阴雨天气,气温保持在15 ℃以上,赤霉病将会大流行。赤霉病是小麦的癌症,不仅大幅度降低粒重,减产幅度达5%~50%,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引起品质下降。赤霉病危害大,应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3.2 应对措施 (1)品种选择。赤霉病虽然与气候有关,但是发生的严重程度却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更能抵抗病菌的侵染,感病几率低1倍以上。因此,要选择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 (2)适时早播。注意适时早播,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20—25日,从而使小麦扬花期提前,使小麦在病害大流行前已经进入灌浆期,避开感病时期。 (3)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4)药物防治。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1次喷药,间隔5~7 d进行第2次用药。防治方法为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g/h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125 g/h㎡+40%三唑酮悬浮剂1500 g/h㎡对水750~1125 kg常量喷雾,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4 灌浆期遭遇干热风 4.1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末期发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主要降低小麦灌浆速度和缩短灌浆时间,对籽粒的饱满度有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小麦产量。一般可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0%。 4.2 应对措施 一是选用抗干热风良种。选用灌浆速度快,早熟、抗旱,耐高温的品种。二是科学管理,培育壮苗。三是浇好灌浆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水,这样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干热风的危害;四是叶面喷肥。在小麦灌浆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进行叶面

草莓死苗原因和应对方法

草莓移栽后的死苗原因和应对措施! 草莓移栽后死苗是烦人的事,为保证产量,死苗后需补苗,这不仅费财费力,同时由于补苗后长势不整齐,还会增加了后期管理的难度。 生理因素 这部分主要与移栽前土壤处理,移栽时的操作及缓慢期的管理有关。 ①肥害:引起的原因如底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化肥未拌匀等,幼苗在定植后叶片逐步萎蔫,叶缘焦枯,发生烧苗死株。在烧苗初期,可加大浇水量缓解,降低地温的同时,使多余养分沉降,待苗情缓解,再喷施精品海藻精复壮。 ②定植深度:栽苗深度是草莓能否成活的关键,以上不埋心、下不露根为准。栽植过深苗心被土埋住,造成烂心;过浅根外露易枯死。在浇定植水后,可通过观察具体情况帮助改善,如定植过深可适当轻提种苗,以缓解嫩叶生长受限,等缓苗结束后,结合中耕再调整土壤;对于埋根过浅的,及时补充土壤埋实。 ③缓慢期水分管理:草莓定植后前7天,应保证水分充足,栽后灌水不及时,幼苗会缺水死苗,但灌水亦不可过量,浇水过多易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生根困难,从而降低种苗成活率。

④过早打叶:缓慢阶段不宜对种苗进行修整操作,此时根弱,过早打叶根系生长也会受到影响,同时伤口的产生还为病害侵染提供便利。 病害因素 炭疽病:在定植初期是发生高峰,植株幼嫩加上高温高湿的外部环境,会让它一发不可收拾。匍匐茎,叶片,叶柄、根茎均可受害。 根腐病:致病菌较多如镰刀菌、腐霉菌、立枯丝核菌、拟盘多毛孢菌等都是,由病土和病菌传播,侵染根部、根茎和茎基部,不同致病菌可表现出多种症状,如全根腐烂、白根腐、红中柱根腐、黑根腐等。 黄萎病:病原菌为轮枝孢属真菌,在土壤中存活6~8年,比较顽固,病菌从植株根部伤口或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向根系和地上部扩散,直至死苗。 综合防治方案:以上均属土传病害,所以做好土壤处理很关键,定植前闷棚消毒,之后每亩施修根EM复合菌剂5000g,以压低病原基数;高畦或起垄栽培,盖地膜控湿防草;移栽前可用修根生物刺激素蘸根;移栽后用复活生命素灌根;发现要严重病株及时挖除,周围健株浇灌复活生命素+没毛病+乙酸素+咪鲜胺等保护。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点击链接加入群 【稻浪淘金】 :://jq.qqZZZ/?_wv=1027&k=bPxHJZ 一.立枯病(黄枯病)水稻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水稻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

长,让稻苗适应环境。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病的药。 三.烧苗水稻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四.烤苗水稻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五.冻苗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后,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的温度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稻苗长出2

小麦病害

小麦雪霉叶枯病 小麦雪霉叶枯病又称小麦雪腐叶枯病、红色雪腐病,发病时期会出现严重的腐烂,造成小麦减产所以农民朋友们应该要了解小麦雪霉叶枯病。 为害症状 从小麦发芽期至成熟前均可发病。产生芽腐、苗枯、鞘腐、叶枯、穗腐等症状,其中叶枯和鞘腐最重要。芽腐和苗枯种子萌发后,胚根、胚根鞘、胚芽鞘等腐烂变色,胚根少,根短。胚芽鞘上生条形至长圆形黑褐色斑,严重的烂腐,表生白色菌丝。病菌基部的叶鞘变褐坏死,且向叶片基部发展,致整叶变褐或变黄枯死。病苗生长衰弱,根系不发达或短,苗矮,第一、二叶短缩,发病重时整株呈水浸状变褐腐烂或死亡,死苗倒伏,表面生白色菌丝。基腐和鞘腐拔节后抽穗前发病部位上移,病株基部1~2节的叶鞘褐变腐烂,叶鞘枯死后由深褐色变浅至枯黄色,与叶鞘相连的叶片也染病或迅速变褐枯死。鞘腐多从上部叶鞘与叶片相连处始发,后向叶片基部及叶鞘中下部发展,病叶鞘变为枯黄色或黄褐色,变色部无明显边缘,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的红色霉状物。上部叶鞘染病后可致旗叶和下一叶枯死。叶枯成株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扩展为椭圆形至后圆形大斑。发生在叶缘的多呈半圆形,大小1~4cm,我为2~3cm,边缘灰发色,叶间污褐色,呈浸润性地向四周扩展,形成不大明显的轮纹数层,病斑上可见砖红色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斑边缘现白色菌丝层,有时病部现微细的黑色粒点,即病菌子囊壳。后期多数病叶枯死。穗腐个别小穗或少数小穗发病,颖壳上产生水浸状黑褐色斑块,上现红色霉,小穗轴变褐腐烂,个别穗颈腐烂褐色,严重时全穗或局部变黄枯死,病粒易皱缩褐变,表生污白色菌丝。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蓖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后侵染叶鞘,后向其他部位扩展,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病菌生长温限-2~30℃,19~21℃最适。西北地区4~5月降雨多的年份,低温湿度大,有利该病发生。青藏高原麦区,7~8月多雨,气温偏低,除为害叶片外,还可引致穗腐。潮湿多雨和比较冷凉的阴湿山区和平原灌区易发病。小麦抽穗后20多天,降雨量以上位叶发病影响较大。小麦拔节孕穗期间受冻害,抗病性降低。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在春小麦栽培区,小麦灌浆至乳熟期是该病流行盛期。在栽培管理措施中,水肥管理、播期、密度等与发病关系密切。春灌过量、浇水次数过多、生育后期大水漫灌或土粘重、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的田块、施用氮肥过量、施用时期过晚易发病。播种过早,播量过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对分蘖性强的矮秆品种尤其要注意控制播种量。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适当控制追肥。冬季灌饱,春季尽量不灌或少灌。早春耙耱保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2)对低湿、高肥、密植有可能发病田块或历年秋苗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于越冬前和返青后喷洒80%多菌灵超微粉剂1000倍液,每667m2用量50g超低量或常规喷雾。也可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 小麦褐斑病 小麦褐斑病为害下部叶片。初生圆形至椭圆形褪绿病斑,后变紫褐色,无轮纹,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该病西北麦区发生较多。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辣椒枯萎病死苗原因及其防治

辣椒枯萎病死苗原因及其防治 摘要介绍了辣椒枯萎病发病的原因、症状表现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辣椒;病害;死苗;防治 视频10随着开阳县龙岗镇辣椒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生产中出现大面积成片辣椒整株枯萎死苗的现象,使35%以上的辣椒苗受害,一般产量损失在20%~30%,严重田块达70%~80%,给农民造成了极大损失。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观察记载,寻找出了辣椒枯萎、死苗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1发病原因 引发辣椒枯萎、死苗的原因有:①连续下雨,土壤渍水,辣椒根系缺氧窒息坏死,引起植株枯萎。②高温高湿,诱发疫病、炭疽病流行。③土壤重茬引起土传病害。④蚜虫带毒危害,引起病毒病的大发生。⑤耕作及管理粗放,幼苗根系差,长势不好,抗性减弱。 2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夏季阴雨天发病偏重,雨后晴天病情发展迅速,在土壤潮湿、粘重、微酸、排水不良,多年连作,偏施氮肥等情况下易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发病严重;土壤中根结线虫为害严重时,易加剧病害的发展。 3发病症状 辣椒枯萎病多发生在幼苗期或开花坐果期,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和深植条件下更容易发病,发病部位多在辣椒植株根部或根颈处。发病初期根部或根颈处常发生水渍状褐色斑点,脚叶黄化,嫩芽和嫩叶生长缓慢,色泽暗,发病轻的在晴天中午萎蔫,早晚和阴天恢复正常。中期根颈及主根、侧根基部皮层干腐纵裂,容易剥落,植株下部叶片大量脱落,茎基部皮层发生水渍状腐烂,茎秆和叶片迅速凋萎。发病后期病根出现腐烂,髓部变为暗褐色或略带紫红,茎基部近地面段干腐或出现纵向枯死的长条斑。相对湿度较大时,病部长出丰茂的白色菌丝或蓝绿色霉状物。病株侧根很少,植株很容易被拔起,折断茎秆可见根颈部维管束变褐,外部也呈褐色。地下部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 4防治方法 4.1预防措施 4.1.1选用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立枯病(黄枯病) 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 病的药。 三、烧苗 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四、烤苗 烤苗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

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 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五、冻苗 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后,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的温度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六、顶盖苗 覆盖用的土粘性大或有机质含量高时苗出现顶盖现象,稻苗出现顶盖时,等到顶盖的土干后,使用木条等物把顶盖土打碎,再浇透水,让苗露出地面即可,不要等到稻苗长大后再处理。防止顶盖苗可采用上面 覆盖河砂或出苗前浇一次水。 七、细菌性褐斑病 育苗过程中不注意通风,在秧苗徒长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就容易造成上部叶片出现褐色细菌性叶斑。这种病害是苗床通风时,稻叶之间相互磨擦出现伤后有细菌侵入产生的病害。此时一般不用打药应加强通风管 理。 八、药害 由于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很难说清楚。但目前有点眉目的药害有以下几种,如封闭一号打多的情况下,从第1叶片的叶尖开始往上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出现药害时在不影响稻苗生长的前提下应加强通风,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水份,减少秧苗对药的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