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电_铁磁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铁电_铁磁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铁电_铁磁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铁电_铁磁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铁电材料的研究热点

铁电材料的研究热点 摘要:铁电材料具有优秀的电学性能,其电子元件集成度高、能耗小、响应速度快。目前研究者将铁电材料同其它技术相结合,使新诞生的集成铁电材料性能更为优秀。本文介绍了有压电材料、储能用铁电介质材料、有机铁电薄膜材料、多铁性材料、铁电阻变材料的研究状况。关键词:铁电;压电材料;铁电储能;有机铁电薄膜材料;多铁性材料;铁电阻变 1 铁电材料的研究背景 铁电体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引起物理学界的关注,但由于大快铁电晶体材料不易薄膜化,与半导体和金属不相兼容,使其未能在材料和信息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薄膜技术的发展,克服了制备高质量铁电薄膜的技术障碍,特别是能在不同衬底材料上沉积高质量的外延或择优取向的薄膜,使铁电薄膜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兼容成为可能。由于人工铁电材料种类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铁电薄膜技术和微电子集成技术长足发展,也对铁电材料提出了小型化,集成化等更高要求,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传统的半导体材料和陶瓷材料结合而形成新的叫交叉学科——集成铁电学(Integrated Ferroc-Icctrics)出现了,并由此使铁电材料及其热释电器件的研究开发呈现了两个特点:①是由体材料组成的器件向薄膜器件过渡;②是由分立器件向集成化器件发展。

集成铁电体是凝聚态物理和固态电子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铁电材料有着丰富的物理内涵,除了具备铁电性之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释电性、光电效应、声光效应、光折变效应以及非线性光学效应等众多性能,可用于制备电容器件、压力传感器、铁电存储器、波导管、光学存储器等一系列电子元件,铁电材料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 目前的铁电器件往往仅单独用到了铁电材料中的单一性能,如压电性或者热释电性。将铁电材料中的性能综合在一起或者将铁点技术同半导体等其他技术结合在一起的集成铁电材料有着更为强大的功能。铁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①提高现有材料的单一性能,儒压电材料中准同型相界以及合适的晶格取向会大幅度提高压电系数。②开发新型铁电材料,如存储能量的电介质和有机铁电材料。③将铁电性同其他性能结合,包括可以实现磁电互控的具备多种初级铁性的多铁材料,以及可以通过铁电极化调控材料内部电阻的铁电阻变材料。 2 压电材料 由于压电薄膜具有优异的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并且介电常数高,稳定性好,因此制备出来的微型传感器和驱动器等压电器件有众多优势:①在高频共振体系中,传统的高频静电驱动器虽然有很大的进展,但是这类器件不仅要求发达的图像成形技术以满足小尺寸要求的同时还要克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巨大影响的弱点,而压电材料本身谐振频率就在MHz~GHz之间,并且有着很好的温度稳定性,工艺

铁电材料性能研究

●总的看来,与其它各类阴极相比,铁电阴极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 (1) 铁电阴极可在常温下实现激励且伴生有空间电荷平衡的等离子体环 境,使得电子束具有非常小的发散角度和较高的束亮度,所以铁电 阴极又常称作铁电冷阴极(ferroelectric cold cathode); (2) 通过阴极表面覆盖金属膜形状的设计,容易产生不同的束截面形状; (3) 铁电材料不怕“中毒”,因而对真空环境要求不苛刻; (4) 铁电材料价格低廉,易于制作,结构紧凑,坚固可靠; (5) 铁电冷阴极材料是绝缘体,功函数较低,因而可在较低的萃取电场 作用下实现电子发射;(6) 铁电体的快极化反转理论上可产生5 210 A/cm 量级的最大电流密度,远远超过了热电子阴极和激光照射的光电阴极电子源。 (7) 发射电子能量高 由周期性的自发极化反转产生的铁电体电子发射可用于新型的平面显示器。电子发射出现于电极形状决定的极化区域。因此,铁电显示器可做成投射型显示器,即通过投射转换把整幅图像一次性转换成电信号,而这对于一般场电子发射显示系统是不可能的。铁电陶瓷平板显示技术与其他一些平板显示技术相比,具有许多优点。铁电陶瓷板和铁电薄膜制备工艺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可有效降低平板显示器的制造成本。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出各种尺寸和形状的陶瓷板或薄膜,易于制作出大尺寸的平板显示器,满足市场的需要。现代陶瓷制备技术和薄膜制备技术可以保证制造出高度均匀的铁电陶瓷板和铁电薄膜,使得其在铁电发射时能均匀地发射电子,保证显示器亮度的均匀性。用铁电陶瓷或薄膜代替场致发射显示器中的微尖端场发射阵列,可以避免因微尖端场发射阵列制备不均匀而带来的显示器亮度不均问题。 ●铁电阴极发射的机理主要有两种: 1、快速极化反转引起的电子发射 这种理论认为铁电材料具有自发极化强度 P,在平衡状态下,这种自发极化被表面电荷屏蔽。当施加外电场,机械压力,或者温度发生变化,都会导致 P 的反转,这时铁电材料表面原来的屏蔽电荷就会转变为非补偿性电荷,这种非补偿性

智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d10351175.html, 智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邓焕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6期 摘要:智能材料这一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首次被提出,近年来,关于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被频繁提及。由于智能材料具备着结构整体性强、可塑性高、功能多样化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使用,首先根据功能性的不同对智能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概述,然后对当前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主要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总结,最后对智能材料在未来的航空航天的应用前景中进行了进一步地展望。 关键词:智能材料;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功能多样化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各大航空航天强国在航天航空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而作为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环节的航天材料,近年来也不断有着新的突破,而其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在智能材料的范畴中,智能复合材料最具有代表性,智能复合材料主要具备着:外界环境感知功能;判断决策功能;自我反馈功能;执行功能等。此外,由于当前智能复合材料都向着轻量化、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航天领域复合材料的设计结构以及使用用途上都有着不同的侧重发展方向。而近年来国内外各国也均加快了各自在该领域的研发使用发展进度,主要的研究大方向还是集中在了智能检测、结构稳定性、低成本化等方向上,本文着重对相关部分进行系统性的概述与总结。 2 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复合材料的功能介绍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内外普遍利用智能复合材料以实现在降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自身重量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其次根据复合智能材料具备智能检测自身系统内部工作状态和自愈合等功能实现航空航天材料在微电子与智能应用方向的交叉发展。 2.1 智能复合材料在航天结构检测方向的应用 智能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器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将传感器以嵌入的方式与原始预浸料铺层以及湿片铺层等智能复合材料紧密键合,最终集成在控制芯片控制器上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实时监控诊测、自我修复等供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化不仅仅是符合材料的必要功能,复合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承受比传统应用材料更大外界机械压力[1]。 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复合材料作为传感器的铺放衬底,因此智能复合材料还可以实现对整个材料内部结构的状况进行收集并且将出现的诸如温度异常、结构异常、表面裂痕等隐患及时反馈至中央处理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实现整个系统内部的检测与寿命预测,在这方面的技术上,美国的Acellent公司研发的缠绕型复合材料以压力感应的形式,按照矩形布线形式

压电铁电材料的研究

压电铁电材料的研究 介绍了压电铁电材料,及其特点,探讨了压电铁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标签:压电材料; 铁电材料 1 引言 压电材料最早由Jacques和Pierre Curie兄弟于1880年发现的,居里兄弟在研究热电现象和晶体对称性的时候,在α石英晶体上最先发现了压电效应。1881年,居里兄弟用实验证实了压电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形变。绝大部分压电体来源于铁电体。一般认为,铁电性的研究始于1920年,是法国人Valasek 发现的铁电现象,他观察到罗息盐(酒石酸钾钠,NaKC4H4O64H2O)的极化可以在施加外电场的情况下反向。1935-1938年,苏联的G. Busch和P. Schemer研制出水溶性压电晶体磷酸二氢钾(KH2PO4,简称KDP)和磷酸二氢氨((NH4)H2PO4,简称ADP),在四十年代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压电铁电材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世界上的铁电元件的年产值己达数百亿美元。铁电材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家族,目前应用得最好的是陶瓷系列。但是由于铅的有毒性及此类铁电材料居里温度低、耐疲劳性能差等原因,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开发新一代铁电材料己成为当今的热门问题。 2 压电铁电材料的特点 压电材料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在电、磁、声、光、热、湿、气、力等功能转换器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压电材料按其化学组成和形态分为压电单晶、压电陶瓷、压电聚合物及复合压电材料四 类。其中压电陶瓷系列品种众多,应用广泛。 压电效应是一种机电耦合效应,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这种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将一块压电晶体置于外电场中,由于外电场的作用,会引起晶体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的位移,这一极化位移又会导致晶体发生形变,称为逆压 电效应。这两种效应统称为压电效应,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称为压电材料。 在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中,具有自发极化,而且其自发极化强度可以因外电场反向而反向,或者在电场作用下不可反向但可以重取向的晶体称之为铁电体(ferroelectrics)。铁电体中的自发极化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向。所有铁电体都可

铁电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铁电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1、层状铁电陶瓷 (1)Bi系 目前,研究较多、并且用于制备铁电陶瓷材料的是钙钛矿结构的锆钛酸铅(简称PZT)系列。此系列的突出优点是剩余极化较大Pr(10~35 μC/cm 2)、热处理温度较低(600℃左右)。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经过累计的极化反转之后PZT系列性能退化,主要表现在出现高的漏电流和较严重的疲劳问题,另外,铅的挥发对人体也有害。因此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且无铅的铁电陶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材料属于铁电材料类且性能较好又不含铅,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Pb,Ba)(Zr,Ti)O3系 (Pb,Ba)(Zr,Ti)O3(简称PBZT)系陶瓷与Pb(Zr,Ti)O3(PZT)同属于ABO3型钙钛矿结构,具有较大的电致伸缩应变,在电子微位移动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类铁电陶瓷因其脆性和较低的强度影响了其产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改善其机械性能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2、弛豫型铁电陶瓷 弛豫型铁电体(relaxation ferroelectrics,简称RF)是指顺电—铁电转变属于弥散相变的一类铁电材料,它同时具有铁电现象和弛豫现象。与典型铁电体相比,弛豫型铁电体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复介电常数(ε*(ω) =ε'(ω) ?ε"(ω),ω为角频率)的实部ε'(ω)随温度变化呈现相对宽且变化平缓的峰,其最大ε'(ω)值对应的温度Tm随ω的增加而向高温移动。该特征与结构玻璃(structureglass)化转变、自旋玻璃(spin glass)化转变的特征极为相似。所以,弛豫型铁电体又被称为极性玻璃(polar glass),相应的弛豫铁电相变又被称为极性玻璃化转变。迄今为止,虽然人们对弛豫铁电相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量和理论探索,但是仍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弛豫铁电相变模型,所以对弛豫铁电相变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另外,现有的一些弛豫铁电体具有优良的铁电、压电和热释电性能,因而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3、含铅型铁电陶瓷 铌镁酸铅Pb(Mg1.3Nb2.3)O3(简称PMN)铁电陶瓷材料以很高的介电常数、相当大的电致伸缩效应、较低的容温变化率和几乎无滞后的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多层陶瓷电容器、新型微位移器、执行器和机敏材料器件及新型电致伸缩器件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由于聚合物本身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优良的机械性能及耐腐蚀性等优点,其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减摩领域。本文综述了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及聚酰亚胺等几种高聚物的摩擦磨损特点及其应用,聚合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发展现状。指出目前聚合物基高性能自润滑材料的制备途径主要是通过聚合物与聚合物共混及添加纤维、晶须等来提高基体的机械强度,通过添加各类固体自润滑剂来提高摩擦性能,有效提高其综合性能。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可取代传统金属材料,成为全新的一类耐摩擦磨损材料。 论文关键词:高聚物,复合材料,自润滑材料,摩擦,磨损 1、聚醚醚酮(PEEK) 1.1 聚醚醚酮(PEEK)的特点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高性能热塑性高聚物,具有良好机械性能、抗化学腐蚀性和抗辐射性,显着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它可以在无润滑、低速高载下或在液体、固体粉尘污染等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刘良震(1980-),男,助理讲师, E-mail:ldcllfz@https://www.doczj.com/doc/fd10351175.html, 恶劣环境下使用。因而关于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聚醚醚酮是一种半晶态热塑性聚合物,为了改善其机械性能,尤其是摩擦学性能,常在其中添加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腈(PAN)和碳纤维(FC)等材料,也可添加颗粒增强型材料或进行特种表面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当聚醚醚酮及其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互对磨时,通常在金属表面形成聚合物转移膜,其结构、成分均与原有的聚合物及复合材料不同,其性能、厚度及连续程度均对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有重大影响[4]。 1.2 对聚醚醚酮(PEEK)摩擦性能的研究 章明秋等人[5,6]对聚醚醚酮(PEEK)在无润滑滑动条件下磨损产生的磨屑的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醚醚酮(PEEK)的磨屑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与载荷的关系对应于磨损率与载荷的关系,能够反映聚醚醚酮(PEEK)磨损机制的变化。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随着载荷的增大,聚醚醚酮(PEEK)的磨损机制从粘着磨损为主伴随着疲劳-剥层磨损,进而转变为热塑性流动磨损。 张人佶等[7,8]利用扫描电镜、扫描微分量热仪、红外光谱仪、俄歇电子谱仪等分析手段系统的研究了聚醚醚酮(PEEK)及其复合材料的滑动转移膜,结果表明:纯聚醚醚酮(PEEK)在滑动摩擦过程中形成不连续的转移膜。聚四氟乙烯(PTFE)的光滑分子结构有助于使转移膜更光滑,固体润滑效果也更好。在PEEK/FC30中,不仅加入PTFE,而且加入具有层状

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研究现状

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研究现状 【摘要】铋系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BLSFs)以其优良的疲劳性能和铁电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探讨铋系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基本特点、性能及研究现状,针对几种典型铋系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讨论其主要性能及性能改善的各种工艺方法,利用这些改进的工艺方法可以对实现铋系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性能的可控制备。 【关键词】铁电材料;层状钙钛矿结构;改性工艺 0 引言 近年来,在新材料研究方面,铋系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BLSFs)以其优良的疲劳性能和铁电特性而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铋系层状结构钙钛矿型铁电材料是一种具有铋氧层[(Bi2O2)2+]和伪钙钛矿层沿c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铁电材料,伪钙钛矿层具有化学通式(Am-1BmO3m+1)2-,其中A位为1价、2价或3价离子(如Sr2+、Ba2+、Bi3+等),B位是4价或5价离子(如Ti4+,Ta5+,Nb5+等),m是伪钙钛矿层中MO6八面体的数目。当m趋于∞时,层状钙钛矿铁电体就变为简单钙钛矿结构。 1 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的特点 SrBi2Ta2O9(SBT)是最初被广泛研究的层状钙钛矿铁电体。SrBi2Ta2O9中m=2,即相邻两个Bi2O2层之间夹着2个钙钛矿层,Ta位于氧八面体的中心(B位),Sr位于相邻氧八面体的填隙位置(A位),Bi元素全部在铋氧层中。在高温顺电相中,SBT的空间群为I4/mmm,居里点(约340℃)以下,形成空间群为A21am的正交铁电相。SBT 的剩余极化方向沿a轴,值约为6μC/cm2,在c方向没有极化。结构与SBT类似的有SrBi2Nb2O9 (SBN),居里点约为440℃,剩余极化与SBT相近。 Bi4Ti3O12(m=3)是另外一种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居里温度为675 ℃,发生铁电相变时由高温四方相I4/mmm变为接近正交相的单斜相(空间群为Fmmm)。铁电相变引起的畸变主要是氧八面体的整体倾转,所以对于m为奇数或偶数的情况,垂直c轴和顶点氧位移构成的平面的对称元素分别是2次轴和m 面。如果我们习惯上把a 轴作为极化方向的话,那么在对于m为奇数和偶数时候,空间群分别为A心和B心,唯一的例外是单层结构的Bi2WO6。m为奇数时,由于垂直c轴的对称元素为2次轴,所以c向上存在较小剩余极化。 随着研究的更进一步深入,更多层的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如SrBi4Ti4O15(m=4)、Sr2Bi4Ti5O18(m=5)等的铁电性质研究也有报道。 2 铋系层状钙钛矿结构性能优化

纳米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纳米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27T16:11:48.9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邵琪 [导读] 并作了一定的评价,介绍了一些较新的纳米氧化物制备方法。从纳米材料合成和制备的角度出发,较系统的阐述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纳米材料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邵琪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综述了近10 年来纳米氧化物的发展情况及各种制备方法及特点,并作了一定的评价,介绍了一些较新的纳米氧化物制备方法。从纳米材料合成和制备的角度出发,较系统的阐述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纳米材料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关键字:纳米材料;氧化物 前言: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是当今新材料研究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也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具有极佳的力学性能,如高强、高硬和良好的塑性。例如,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同时也不牺牲其塑性和韧性。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如它的红外吸收谱频带展宽,吸收谱中的精细结构消失,中红外有很强的光吸收能力。 2 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微粒(膜)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膜模拟法等.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涉及蒸发熔融,凝固形变和粒径缩减等。物理变化过程,具体包括粉碎法、蒸发凝聚法、离子溅射法、冷冻干燥法、电火花放电法、爆炸烧结法等。化学制备纳米微粒(膜)的过程通常包含着基本的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原子组织排列,这种组织排列决定物质的存在形态。化学方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喷雾热解法、溶胶-凝胶法、γ射线辐射法、相转移法等。 2.1 物理制备法 2.1.1 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1.2 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2.1.3高能机械球磨法 高能机械球磨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新的方法,1988 年,日本京都大学导了用该方法制备出了 Al -Fe纳米晶材料。高能机械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震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把金属或合金粉末粉碎成纳米微粒的方法。目前,采用该方法已成功的制备出了纳米晶纯金属(Fe , Nb , W , Hf , Zr , Co , Cr 等);不相溶体系的固溶体(Cu -Ta ,Cu -W ,Al -Fe 等);纳米金属间化合物(Fe -B , Ti -Al ,Ni -Si , W -C 等);纳米金属陶瓷粉等材料。 2.2 膜模拟法 吴庆生等人利用绿豆芽通过生物膜法合成纳CdS[1]。用这种方法制备纳米物质仅仅是个尝试,在现有的试验条件下对它的合成机理还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且与大规模生产还有一定距离。 2.3 化学方法 2.3.1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液相化学反应合成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最早采用的方法。赵辉等人在研究 PbO - Nb2O5 -KOH -H2O 体系中[2],发现采用共沉淀法可直接从水溶液中合成 Pb3Nb2O8 纳米粉。这种合成方法虽成本较低,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如沉淀通常为胶状物,水洗、过滤较困难;沉淀剂作为杂质易混入;沉淀过程中各种成分可能发生偏析,水洗时部分沉淀物发生溶解。 2.3.2 分步-均一沉淀法 分步-均一沉淀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出来。因此,加入的沉淀剂并不直接与被沉淀组分发生反应,而是通过化学反应让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地、缓慢地析出,让沉淀物均匀地生成。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粒径为40 nm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超细粒子,并在其表面包覆晶体粒径为10.2 nm 的氧化锌。 2.3.3 溶胶-凝胶法 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类经水解形式或者解凝形式形成溶胶物质,然后使溶质聚合胶凝化,经过凝胶干燥,还原焙烧等过程可以得到氧化物,金属单质等纳米材料,这样的方法称之为溶胶凝胶法。法具有所需反应温度低,化学均匀性好,产物纯度高,颗粒细小,粒度分步窄等特点,但是采用金属醇盐作为原料成本高,排放物对环境有污染。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工作开始于20 世纪 60 年代:可以制备一系列纳米氧化物,复合氧化物,金属单质及金属薄膜等。 2.3.4 有机配合物前躯体法 有机配合物前躯体法是另一类重要的氧化物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采用容易通过热分解取出的多齿配合物,如柠檬酸为分散剂,通过配合物与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得到高度分散的复合物前躯体,最后再通过热分解的方法去除有机配合体得到纳米复合氧化物。 2.3.5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淀(PECVD)法 该方法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淀系统中,用高倍稀释硅烷和高倍稀释的掺杂气体(主要是磷烷和硼烷)作为反应气体,在射频和直流双重功率源作用下制备出掺杂纳米硅薄膜(nc-Si:H),并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Raman 散射、X射线衍射(XRD)、俄歇电

铁电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综述

铁电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综述 孙敬芝 (河北联合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摘要:铁电材料具有良好的铁电性、压电性、热释电以及性光学等特性以及原理,铁电材料是具有驱动和传感2 种功能的机敏材料, 可以块材、膜材(薄膜和厚膜) 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形式应用, 在微电子机械和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中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市场。 关键词:铁电材料;铁电性;应用前景 C 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Ferroelectric material Sun Jingzhi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9,China ) Abstract:Ferroelectric material has good iron electrical, piezoelectric , pyroelectric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such as a driver and sensing two function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can block material, membrane materials (film and thick film) and the compound Material of a variety of forms such as application, in microelectromechanical and intelligen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in the system with vast potential application market. Keywords: ferroelect ric materials Iron electrical development trend 0前言 晶体按几何外形的有限对称图象, 可以分为32 种点群, 其中有10 种点群: 1, 2, m , mm 2, 4,4mm , 3, 3m , 6, 6mm , 它们都有自发极化。从对称性分析它们的晶体结构都具有所谓的极轴, 即利用对称操作不能实现与晶体的其它晶向重合的轴向, 极轴二端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从物理性质上看, 它们不但具有自发极化, 而且其电偶极矩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以改变方向。在介电强度允许条件下, 能够形成电滞回线。晶体这种性能称为铁电性, 具有铁电性的材料称为铁电材料。1920 年法国人V alasek 发现了罗息盐(酒石酸钾钠 ) 的特异介电性, 导致“铁电性”概念的出现(也有人认为概念出现更早)。现在各种铁电材料十分丰富,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实验29-铁电性能测量实验讲义全

铁电体电滞回线的测量 铁电材料是一类具有自发极化,而且其 自发极化矢量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以翻转的 电介质材料,它具有优异的铁电、压电、介电、热释电及电光性能,在非挥发性铁电存储器、压电驱动器、电容器、红外探测器和电光调制器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铁电材料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铁电性,即极化强度与外 电场之间具有电滞回线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电滞回线是铁电体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判据 之一,通过电滞回线的测量可以得到自发极化强度P s 、剩余极化强度P r 、矫顽场E c 等重 要铁电参数,理解铁电畴极化翻转的动力学过程。 【实验目的】 1. 了解铁电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电滞回线的测量及分析方法。 3. 理解铁电材料物理特性及其产生机理。 【实验仪器】 本实验采用美国Radiant Technology 公司生产的RT Premier Ⅱ型标准铁电测试仪,该仪器可以测量铁电材料的电滞回线、漏电流、疲劳、印痕、PUND (Positive Up Negative Down)等性能,而且配备了变温系统和热释电软件还可以测量热释电性能。 【实验原理】 铁电体的自发极化强度并非整个晶体为同一方向,而是包括各个不同方向的自发极化区域,其中具有相同自发极化方向的小区域叫做铁电畴。电滞回线的产生是由于铁电晶体中存在铁电畴。铁电体未加电场时,由于自发极化取向的任意性和热运动的影响,宏观上不呈现极化现象。当 加上外电场大于铁电体的矫顽场时,沿电场方向 的电畴由于新畴核的形成和畴壁的运动,体积迅 速扩大,而逆电场方向的电畴体积则减小或消失, 图2 铁电测试等效电路图 O +E c -P r P E +P r -E c P S 图1 铁电体的电滞回线

半导体材料的历史现状及研究进展(精)

半导体材料的历史现状及研究进展(精)

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信息领域的命脉,光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无疑成为了科技发展的焦点。半导体材料凭借着自身的性能特点也在迅速地扩大着它的使用领域。本文重点对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性能、种类和主要的半导体材料进行了讨论,并对半导体硅材料应用概况及其发展趋势作了概述。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性能、种类、应用概况、发展趋势 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程 半导体材料从发现到发展,从使用到创新,拥有这一段长久的历史。宰二十世纪初,就曾出现过点接触矿石检波器。1930年,氧化亚铜整流器制造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是半导体材料开始受到重视。1947年锗点接触三极管制成,成为半导体的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50年代末,薄膜生长激素的开发和集成电路的发明,是的微电子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60年代,砷化镓材料制成半导体激光器,固溶体半导体此阿里奥在红外线方面的研究发展,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得到扩展。1969年超晶格概念的提出和超晶格量子阱的研制成功,是的半导体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从杂志工程发展到能带工程,将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90年代以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砷化镓和磷化烟等半导体材料成为焦点,用于制作高速高频大功率激发光电子器件等;近些年,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得到突破,以氮化镓为代表的先进半导体材料开始体现出超强优越性,被称为IT产业的新发动机。 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突破,常常导致新的技术革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继第一代半导体材料(以硅基半导体为代表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以砷化镓和磷化铟为代表之后,在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宽带半导体材料.作为第一代半导体材料,硅基半导体材料及其集成电路的发展导致了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飞跃,并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硅基半导体材料虽然在微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硅材料本身间接能带结构的特点限制了其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随着以光通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WORD格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水平和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机械于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国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目前世界高端工业机械手均有高精化,高速化,多轴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微米及亚微米级要求,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M/S, 量新产品达到6轴,负载2KG的产品系统总重已突破100KG。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同时,随着机械手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其应用领域将会突破传统的机械领域,而向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发展。 专业资料整理

木质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木质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木材由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树木产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树木生长是一个复杂而协凋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光能利用二氧化碳、水分和矿物等使自身发育成一个粗大的有机体,木材就是树木营养生长的主要产物。木材的形成是吸收二氧化碳、固碳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木材作为传统的材料,一直为人类所利用。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需求发生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木材利用方式从原始的原木逐渐发展到锯材、单板、刨花、纤维和化学成分的利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型木质材料家族,如腔合板、刨花板、纤维板、单板层积材、集成材、重组木、定向刨花板、重组装饰薄木等木质重组材料,以及石膏刨花板、水泥刨花板、木/塑复合材料、木材/金属复合材料、木质导电材料和木材陶瓷等木基复合材料。 木质材料在建筑、家具、包装、铁路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木材以其特有的固碳、可再生、可自然降解、美观和

凋节室内环境等天然属性,以及强度-重量比高和加工能耗小等加工利用特性,将为社会的可恃续发展做出显著贡献。与其他材料相比,木材具有多孔性、各向异性、湿胀干缩性、燃烧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独特性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特性和最大限度地限制其副作用,是木材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长期努力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林学家也积极参与木材科学研究,从树木的遗传学角度认识和改良木材的基本特性。 -、木质材料的研究现状 木质材料的研究开发与资源、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木材学、木材化学加工学、木制品先进制造技术、木基复合材料、木质重组材料、木质生态环境材料和木结构工程学等研究领域比较活跃。 1.木材学 木材学主要是用生物学理论研究树木生长的技术问题,重点研究木材材质、材性与生物形成和加工利用的关系。在提高

新型环保高分子材料研究现状与相关技术进展

新型环保高分子材料研究现状与相关技 术进展 介绍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造成的危害,指出研究和使用环保型高分子材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塑料制品回收技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同时综述了目前环保型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和塑料回收相关技术的进展。 关键词:新型高分子材料;环保;回收再资源化 高分子工业的发展不仅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而且为发展高新技术提供更为有效的高性能、多功能材料,已有取代木材、水泥和金属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在为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环境问题:数据表明,塑料制品总量中约50%将在2年内转化为废弃塑料,塑料制品具有耐腐蚀、不易分解等特性,成为所谓的“白色污染”。其次是能源问题:高分子制品的直接原料来源是石油,当今石油资源面临枯竭,而塑料制品需求量却日益上涨。如何解决高分子材料需求量上涨和环境能源之间的矛盾,开发新型环保高分子材料,同时加大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再利用力度,创建环境保护型、能源节约型、经济发展型社会具有开创性意义。 1 国内外现状分析 降解塑料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天然材料直接利用、淀粉/聚合物-崩解型材料、全生物分解型及廉价通用型全生物分解型。最初推向市

场的“生物降解塑料”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拿大等国研制的5%~15%低淀粉填充聚乙烯(PE)塑料。这种材料降解时仅是少量的淀粉被微生物吞噬,达不到解决环境污染的目的。近年来,在发达国家以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最为活跃。据报道,1998年全球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年产量约为3万吨,到2001年,美国、西欧、日本的产量增加到7万吨,2004年已经达到12万吨。2007年前全球新投产的生物降解聚合物产量将达到22.5~30万吨。由于全生物材料在微生物或动物体内酶的作用下,可最终分解为CO2和H2O;与天然大分子,比淀粉、纤维素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易加工,能够达到塑料的使用要求,通过调节其化学结构,能实现可控降解特点,是目前降解塑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并将是今后中长期的产业发展方向。 我国把高淀粉含量的光/生物降解塑料地膜作为研发重点,并列入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25mm);同日起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一举措充分表明我国对材料开发、环境能源和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视。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在此方面的进展不大,借鉴国外技术、专利,直接从事塑料回收利用应用技术试验的研究较多,缺少相关理论探索。业内专家称:近几年中国国内塑料回收量对塑料实际消费量的比率只有20%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

铁电陶瓷材料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铁电陶瓷材料 院系:材料与冶金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10-材料-1 学号:1061107127 姓名:周联邦 日期:2012-12-3

摘要:本文论述了铁电陶瓷的性质、原理、效应。着重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铁电陶瓷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人们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这几种材料主要包括层状铁电陶瓷,弛豫型铁电陶瓷,含铅型铁电陶瓷,无铅型铁电陶瓷,以及反铁电陶瓷材料。最后,对未来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铁电陶瓷;铁电性;性质;效应;钙钛矿;应用;研究 铁电陶瓷是指具有铁电性的陶瓷。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够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能随外电场取向的性质。 铁电陶瓷特性 铁电陶瓷,主晶相为铁电体的陶瓷材料。 它的主要特性为: (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自发极化,当高于某一居里温度时,自发极化消失,铁电相变为顺电相; (2)存在电畴; (3)发生极化状态改变时,其介电常数-温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出现峰值,并服从Curie-Weiss定律; (4)极化强度随外加电场强度而变化,形成电滞回线; (5)介电常数随外加电场呈非线性变化; (6)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致伸缩或电致应变。 (7)电性能:高的抗电压强度和介电常数。低的老化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介电常数变化率较小。介电常数或介质的电容量随交流电场或直流电场的变化率小。铁电陶瓷原理 某些电介质可自发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自发极化能重新取向的现象称铁电效应。具有这种性能的陶瓷称铁电陶瓷。铁电陶瓷具有电滞回线和居里温度。在居里温度点,晶体由铁电相转变为非铁电相,其电学、光学、弹性和热学等性质均出现反常现象,如介电常数出现极大值。1941年美国首先制成介电常数高达1100的钛酸钡铁电陶瓷。 主要的铁电陶瓷系统有钛酸钡-锡酸钙和钛酸钡-锆酸钡系高介电常数铁电陶瓷,钛酸钡-锡酸铋系介电常数变化率低的铁电陶瓷,钛酸钡-锆酸钙-铌锆酸铋和钛酸钡-锡酸钡系高压铁电陶瓷以及多钛酸铋及其与钛酸锶等组成的固溶体系低损耗铁电陶瓷等。铁电陶瓷的制造工艺大致相同。例如,钛酸钡系陶瓷用超纯、超细的等摩尔碳酸钡和二氧化钛原料混合均匀,在1150°C左右预烧成钛酸钡。加入少量为改善工艺和电性能所需要的附加剂,如产生阳离子缺位的三价镧、三价铋或五价铌离子附加剂,产生氧离子空位的三价铁、三价钪或三价铝离子,置换钡离子使晶格畸变的二价锶离子以及生成液相、降低烧成温度的氧化镁或二氧化锰等附加剂。经过粉磨或其他方法充分混合,用干压、辊压或挤压等方法成型,再在1350°C左右的氧化气氛中烧成。还可采用热压烧结,高温等静压烧结等方法,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铁电陶瓷材料确定原则 铁电陶瓷配方的确定原则:先移后展,有所侧重;单独考虑,综合调整。 铁电陶瓷的三大效应 展宽效应、移动效应和重叠效应是铁电陶瓷改性的三大效应。 (1)铁电陶瓷居里峰的展宽效应 展宽效应:指铁电陶瓷的ε与温度关系中的峰值扩张得尽可能的宽旷平坦,即不仅使居里峰压低,而且要使峰的肩部上举,从而使材料既具有较小的温度系

新材料在军工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材料在军工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各国对武器装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军用新材料能够满足武器材料强韧化、轻量化、多功能化和高效化的发展要求,促使军工新材料的研究十分繁荣。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军用结构新材料和功能新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军用新材料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军用新材料,钛合金,高强度钢,纳米隐身材料,磁性材料 1 前沿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与应用不仅构成对高技术发展的推动力,而且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品的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新材料是技术革命与创新的基石,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现代高新技术对新材料的依赖越来越多,这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争相将新材料列为高新技术优先发展的领域和关键技术,各国都采取各种措施,力争抢占新材料技术的“制高点”[1]。 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又为国防安全提供了保证。国防科一直都是高、精、尖技术的集合,新材料是高技术的先导和基础。纳米材料出现使微型武器出现在战场,先进高分子材料出现使洲际导弹的出现成为可能,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出现让“无人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而非晶软磁合金材料大大提高了一些精密武器的工作环境。由此可见,新材料也是军事工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是新型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 也是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所以,对新材料在军工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和发展趋势的展望,对促进我国军事工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2 军用结构材料 军用新材料按材料性能和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主要应用于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和船舰工业中。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和抗辐射等性能要求, 目前在军事领域应用的结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先进金属结构材料 2.1.1 变形镁合金 变形镁合金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塑性,是航空航天领域中最有前途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座舱架、吸气管、导弹舱段、壁板、蒙皮、直升机上机闸等大都采用镁理合金制件。有研究表明采用镁合金部件代替铝合金,可以解决铝合金机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