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_实验六..

实验报告_实验六..

实验报告_实验六..
实验报告_实验六..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陈松学号:201322010244 指导教师:李恒邮箱:songxia928@https://www.doczj.com/doc/f89101043.html,

一、实验室名称:通信信号处理及传输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无线信道性能测试实验

三、实验原理:

1.影响无线信道性能的主要因素

影响无线信道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本实验分别从高斯白噪声、频率偏移、多径传播、多经衰落以及相位噪声等方面来理解这些因素对无线信道性能的影响。(1)高斯白噪声

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从统计上而言是随机无线噪声,其特点是其通信信道上的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

高斯白噪声中的高斯是指其概率分布为正态函数,而白噪声是指其二阶矩不相关,一阶矩为常数,是指信号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加性噪声是叠加在传输信号上的噪声。起伏噪声是加性噪声的典型代表,主要包括热噪声、散弹噪声和宇宙噪声,它们均是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加性噪声经过接收端带通滤波器的滤波后,成为加性高斯窄带噪声。

加性高斯白噪声会改变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数值,从而对解调积分器的输出产生影响,导致解调发生错误形成误码。

(2)频率偏移

频率偏移是指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对于载波频率的最大偏离量。主要由本地振荡器的频率偏移导致,在发射端的上混频和接收端的下变频在合成本地振荡频率

时都会产生偏移,从而形成相对载波频率的偏移。

频率偏移会导致接收信号的相位发生变化,对相位调制发生的信号,例如PSK调制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如果进行相干解调,必须估计并补偿频率偏移。(3)多径传播

多径传播是指同一个传输信号沿两个或者多个路径传播,形成多个相同信号的模版,以微小的时间差到达接收机的信号相互干涉所引起的,这些波又成为多径波。这些多径波携带了相同的信息,但是到达接收天线的时间不同、携带的信号能量不同、载波的相位也发生了变化。

(4)多经衰落

多径衰落是指接收机天线将接收的多径信号合成一个幅度和相位都剧烈变化的信号,其变化程度取决于多径波的强度、相对传播时间,以及传播信号的带宽。

无线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效应表现为:

1)经过短距或者短时传播后信号强度的急速变化;

2)在不同多径信号上,存在着时变的多普勒频移引起的随机频率调制;

3)多径传播时延引起的时间扩展。

(5)相位噪声

信号源热噪声,内部损耗电阻热噪声,混频器件电流散弹噪声及本振相位噪声,具体是温度过热关系,都是产生相位噪声的原因。相位噪声通常定义为在某一给定偏移频率处的dBc/Hz值,其中,dBc是以dB为单位的该频率处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一个振荡器在某一偏移频率处的相位噪声定义为在该频率处1Hz带宽内的信号功率与信号的总功率比值。相位噪声是指单位Hz的噪声密度与信号总功率之比,表现为载波相位的随机漂移,是评价频率源(振荡器)频谱纯度的重要指标。

2.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我们从以下三种不同方式的编码,来分析编码对无线信道解调性能的影响。(1)BCH码

BCH码具有多种码比率,可以获得很大的编码增益,并能够在高速方式下实现,因而BCH码是最重要的分组码之一。码长为n=2^m-1,其中m>2,可被纠正的错误数为t<(2^m-1)/2。

(2)Hamming码

Hamming码是一种纠错码,它及由其衍生的编码以被用于数字通信系统的差错控制中。二进制码具有如下特征:(n,k) = (2^m-1,2^m-1-m)。其中,k是生成一个n位的码字所需的信息位的数目,m是一个正整数。检测位的数目是n-k=m。(3)卷积编码

卷积码是由连续输入的信息序列得到连续输出的已编码序列。这种映射关系使得其译码方法与分组码的译码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在同样的复杂度下,卷积码可以比分组码获得更大的编码增益。

3、无线信道性能测试系统结构

对无线信道的性能测试,主要配置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测试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PC机、基带信号发生器以及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

(1)PC机:基带信号发生器用户图形界面(GUI)

根据测试的不同需求,设置所需信号的信号发生器用户图形界面(GUI)。如图2所示。在该界面可以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模拟多种无线信道环境以及改变发送数据的编码方式等等。

(2)基带信号发生器(BSG)

这里的基带信号发生器是一款基于包传输格式的基带信号发生器。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产生FSK、MPSK、BPSK、DBPSK、MSK、GMSK等多种调制方式的基带发送信号;并能够模拟多种具体实现产生的系统影响和实际信道影响模型,来帮助构建真实的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从而使不可控制且又存在系统和信道影响的复杂通讯环境,能够根据实际测试需要人为加以控制。

基带信号发生器I/Q两路发射信号端口采用的是标准BNC接口。(详细的使用说明请参考附录)

(3)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

软件无线电实验平台相当于一解调系统,对上述基带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对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误码率。

测试系统工作流程如下:

A.将BSG的网口与PC机的网口通过以太网线连接好。

B.将BSG的I/Q两路发射信号端与软件无线电解调系统通过所配的屏蔽线连接。

C.运行基带信号发生器用户图形界面GUI。

D.通过BSG GUI对BSG硬件进行网络设备配置,确保BSG硬件能与PC机正常通

信(具体方法参见基带信号发生器用户图形界面(GUI)使用简介)。

E.根据测试需求,在GUI上设置所需测试环境信号的参数。

F.发送信号,BSG根据GUI上设置的参数产生响应的I/Q两路发射信号,在GUI

上可以观察到统计的发射数据帧情况以及PPDU的内容。

在软件无线电解调系统的液晶屏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帧以及误码率、误包率。

四、实验目的:

1. 熟悉高斯白噪声产生原理;分析高斯白噪声对信道解调方式的影响;

2. 熟悉频率偏移产生原理;分析频率偏移对信道调制方式的影响;

3. 熟悉无线多径信道产生原理;分析无线多径信道对调制方式的影响;

4. 熟悉无线衰落信道产生原理;分析无线衰落信道对调制方式的影响;

5. 熟悉相位噪声产生原理;分析相位噪声对调制方式的影响。

6. 熟悉信道编码的产生原理和方法;熟悉BCH码、Hamming码和卷积编码的

原理及方法;分析编码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内容:

(1)无线信道性能测试配置,熟悉基带信号发生器及其配套软件的使用;

(2)无线信道性能测试实验,观察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解调误码率,总结高斯白噪声、频率偏移、无线多径信道、无线衰落信道、相位噪声、以及不同编码方式对信道调制解调方式的影响。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计算机、基带信号发生器、软件无线电实验箱、示波器、+5V电源

七、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1. 无线信道性能测试系统配置

通过实验平台的菜单窗口提示,利用键盘选择菜单内容,逐级进入该实验操作界面,根据操作步骤的提示,在实验平台观察解调数据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

?启动终端计算机,打开信号发生器软件;

?检查实验平台左上方和右下方的Power Switch是否处于关闭(OFF)状

态;

?检查实验平台的电源线是否连接正确,若连接正确,实验平台右下方的

Power Ready指示灯会亮起;

?将实验平台左上方的Power Switch置为开启(ON)状态,实验系统进入

启动状态,观察实验平台中部的显示屏直至进入“高级软件无线电教学系

统”;

?按下”确认(回车)”键进入系统实验列表;

?选择“2” 按Enter键,进入基带实验列表;

?选择“3”按Enter键,屏幕显示“进入实验中,请稍候”提示框,直至进入

无线信道实验列表;

?将信号发生器接上电源,并开启;

?将信号发生器的I和Q路端口分别与实验系统底部的RXI和RXQ连接;

打开电脑上的基带信号发生器的图标,双击该软件进入,如图1所示。

单击VIEW选中里面的configurations,将HOST IP SETTINGS中的IP ADDRESS修改为192.168.1.253,并将下面的port number修改为2000,修改完后关闭该对话框。

点击计算机端信号发生器软件窗口工具栏中的网络连接标志,观察窗口右下端,当显示“Open”时表示网络已连接通,如图3所示;

图3 连接状态指示

当配置好以上步骤后,就可以开始我们的实验了。

2.无线信道性能测试实验

(1)高斯白噪声信道实验

在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参数控制窗口中调制方式选择“MSK”,数据长度选择“20”字节,数据产生模式选择“Random Data”,信道选择“高斯白噪声”信道,并输入信噪比“dB”,发送时间间隔输入“1000”,数据包传输模式“Auto”,若想看一帧一帧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数据包传输模式设为“once”,如图4所示。

点击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发送按钮,在右侧的观测栏可以看到数据包数的递增,表示信号已在发送,如图5所示。

在实验平台上,首先进入无线信道性能实验,然后选择“1”按Enter键进入高斯白噪声解调仿真实验,实验平台显示实验连接提示,利用“下翻键”查看提示内容。

提示内容最后页按Enter键,屏幕显示“进入实验中,请稍候”提示框,直至界面出现解调数据显示框,在该窗口观察解调后的数据。

(2)频率偏移信道性能实验

在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参数控制窗口中调制方式选择“MSK”,数据长度选择“20”字节,数据产生模式选择“Random Data”,信道选择“频率偏移”信道,并输入偏移大小,单位ppm,发送时间间隔输入“1000”,数据包传输模式“Auto”,若

想看一帧一帧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数据包传输模式设为“once”。

点击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发送按钮,在右侧的观测栏可以看到数据包数的递增,表示信号已在发送。

在实验平台上,首先进入无线信道性能,然后选择“2”按Enter键进入频率偏移信道仿真实验,实验平台显示实验连接提示,利用“下翻键”查看提示内容;

提示内容最后页按Enter键,屏幕显示“进入实验中,请稍候”提示框,直至界面出现解调数据显示框,在该窗口观察解调后的数据。

当想看不同的频率的偏移下解调性能的变化,先停止数据传输,然后修改频率偏移的大小,修改后再点发送,就可以在实验平台上观察不同频率偏移下解调性能的变化。

(3)无线多径信道性能实验

在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参数控制窗口中调制方式选择“MSK”,数据长度选择“20”字节,数据产生模式选择“Random Data”,信道选择“多径”信道,并输入信道扩展时延,单位“ns”,发送时间间隔输入“1000”,数据包传输模式“Auto”,若想看一帧一帧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数据包传输模式设为“once”。

点击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发送按钮,在右侧的观测栏可以看到数据包数的递增,表示信号已在发送。

在实验平台上,首先进入无线信道性能,然后选择“3”按Enter键进入无线多径信道仿真实验,实验平台显示实验连接提示,利用“下翻键”查看提示内容;

提示内容最后页按Enter键,屏幕显示“进入实验中,请稍候”提示框,直至界面出现解调数据显示框,在该窗口观察解调后的数据。

当想看不同的信道延迟速度下解调性能的变化,先停止数据传输,然后修改信道时延的大小,修改后再点发送,就可以在实验平台上观察不同信道延迟速度下解调性能的变化。

(4)无线衰落信道性能实验

在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参数控制窗口中调制方式选择“MSK”,数据长度选择“20”字节,数据产生模式选择“Random Data”,信道选择“衰落”信道,发送时间

间隔输入“1000”,数据包传输模式“Auto”,若想看一帧一帧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数据包传输模式设为“once”。

点击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发送按钮,在右侧的观测栏可以看到数据包数的递增,表示信号已在发送。

在实验平台上,首先进入无线信道性能,然后选择“4”按Enter键进入无线衰落信道仿真实验,实验平台显示实验连接提示,利用“下翻键”查看提示内容;

提示内容最后页按Enter键,屏幕显示“进入实验中,请稍候”提示框,直至界面出现解调数据显示框,在该窗口观察解调后的数据。

(5)相位噪声信道性能实验

在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参数控制窗口中调制方式选择“MSK”,数据长度选择“20”字节,数据产生模式选择“Random Data”,信道选择“相位噪声”信道,发送时间间隔输入“1000”,数据包传输模式“Auto”,若想看一帧一帧的数据传输,可以将数据包传输模式设为“once”。

点击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发送按钮,在右侧的观测栏可以看到数据包数的递增,表示信号已在发送。

在实验平台上,首先进入无线信道性能,然后选择“5”按Enter键进入相位噪声信道仿真实验,实验平台显示实验连接提示,利用“下翻键”查看提示内容;

提示内容最后页按Enter键,屏幕显示“进入实验中,请稍候”提示框,直至界面出现解调数据显示框,在该窗口观察解调后的数据。

(6)信道编码实验

在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参数控制窗口中调制方式选择“MSK”,信道编码模式选择“Hamming Coding”,数据长度选择“20”字节,数据产生模式选择“Random Data”,信道选择“无线多径”信道和“高斯白噪声”信道,发送时间间隔输入“1000”,数据包传输模式“Auto”。

点击信号发生器软件的发送按钮,在右侧的观测栏可以看到数据包数的递增,表示信号已在发送。

在实验平台上,首先进入信道编码,然后选择“1”按Enter键进入Hamming

编码仿真实验,实验平台显示实验连接提示,利用“下翻键”查看提示内容;

提示内容最后页按Enter键,屏幕显示“进入实验中,请稍候”提示框,直至界面出现解调数据显示框,在该窗口观察解调后的数据。

当想看不同的信噪比下解调性能的变化,先停止数据传输,然后修改信噪比的大小,修改后再点发送,就可以在实验平台上观察不同信噪比下解调性能的变化。

八、实验结论:

九、思考题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步骤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 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现象: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 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 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 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果: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结论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水壶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实验步骤 1、准备好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给每盆植株编上序号,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把四盆植株摆放到自 然光下; 4、每天定时在1号盆的左侧、2号盆的右侧、3号盆距离10厘米左右、4号盆距 离20厘米左右浇水。 观察到的现象 或实验结果 现象:两个星期后:四个盆内的植株无偏头情况 清除土质后发现: 1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左侧发展; 2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右侧发展; 3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号和2号盆的偏少和偏短; 4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至3号盆的最少,且最短; 实验结果: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但根系生长的方向与水分供应的方向、长短和多少与水分供应的距离有关,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向水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水” 实验器材烧瓶、植物油、水、菊花 猜测植物通过根来“喝水”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 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 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数电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六

实验一 TTL与非门的参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基本逻辑门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所谓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即通过分析电路,说明电路的逻辑。 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从电路的输入到输出,根据逻辑符号的功能逐级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最好得到表示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函数式。然后利用卡诺图或公式化简法将得到的函数化简或变换,是逻辑关系简单明了。为了使电路的逻辑功能更加直观,有时还可以把逻辑函数式转化为真值表的形式。 2.逻辑组合电路的设计: 根据给出的实际逻辑问题,求出实现这一逻辑功能的最简单电路,陈伟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SSI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①逻辑抽象;分析时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 ②定义逻辑状态的含义:以二值逻辑0、1表示两种状态。 ③列出真值表 ④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根据选定器件进行转换。 ⑤画出逻辑电路的连接图。 ⑥实验仿真,结果验证。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 数字万用表1台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四、实验内容 1.设计5421BCD 码转换为8421BCD 码(用双输入端与非门实现)。 四位自然二进制码 5421BCD码 B3 B2 B1 B0 D3 D2 D1 D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0 伪码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根据5421BCD 码与8421BCD 码真值表可得 2.设A 、B 、C 、D 代表四位二进制变量,函数X=8A-4B+2C+D ,试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判断当函数值介于4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 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瞧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 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瞧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就是一根直的,而就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就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就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与肉眼大不相同, 借助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与大颗粒的形状应该就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 搅拌, 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与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就是不同的 结论: 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就是不同的, 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就是相同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与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就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与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与蚊蝇嶂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就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备注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一一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 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通知单 课题 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 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 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 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 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 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 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 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 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 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一)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名称制作化石模型六年级()班第()组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了解化石也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有关工具、黏土、贝壳、骨头或树叶。 实验步骤: 1、将黏土擀平。 2、将贝壳、骨头或树叶放在心上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印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结论: 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实验报告单(二) 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原因实验 实验时间班级小组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生物的形态是其适应所处生活环境的结果 3、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 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儿塑料布 实验步骤: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是,平铺的最干,蜡纸包的最湿,结论是,仙人掌上的蜡质层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实验报告单(三)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名称: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 六年级()班第()组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 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纸筒 实验步骤 1.制作吸管火箭 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 (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实验六 一维数组实验报告

*** 软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 学院: ***教务处

⑷一维数组排序。 四、实验过程及内容:(运行结果请抓图到对应题目的下方) 1. 先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再上机检验。 2.程序填空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9个评委给某个参赛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该参赛选手的平均分。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3. 程序填空题。有数列1,1,2,4,7,13,24…,该数列的规律是从第4项起,每项是它的前三项之和。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将该数列的前30项存放在一维数组中,输出时每行输出5个数。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4. 程序改错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从大到小排序后输出。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5. 程序改错题。某公司从用公用电话传递数据,数据是四位的整数,在传递过程中需要加密,加密规则为每位数字都加上5,然后用和除以10的余数代替该数字,再将第一位和第四位交换,第二位和第三位交换。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6. 小楚参加了一个研究生考试培训班,共30次课,由于路途较远,每次都是打车去上课,来回的车费分别存储在数组a和b中,其中-1表示未去上课。 编程计算小楚参加培训班共打车花费多少钱?(要求保留1位小数,用循环实现) 输出结果的形式为: s=1234.5 a数组和b数组定义如下: double a[30]={31.0,32.0,30.3,32.8,30.5,30.6,31.0,32.8,-1,31.8,31.9,31.5,32.3,32.3,31.8,32.5 ,31.5,30.3,30.4,32.5,30.2,30.2,30.7,32.1,32.1,31.4,31.9,31.9,-1,30.5}; double b[30]={30.2,30.2,30.3,31.6,32.7,31.5,30.4,32.4,-1,31.0,31.8,32.1,31.6,31.4,32.4,32.1 , 32.5,32.3,32.5,31.4,31.2,30.3,32.3,30.7,31.3,30.2,31.1,30.5,-1,31.9}; 五、实验小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作者: 项蔺川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 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 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 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 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实验六的实验报告

实验六、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 a)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9.x ---ArcMap(3D分析模块) 实验数据:矢量图层:高程点Elevpt_Clip.shp,高程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 (ex7.rar)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TIN 及DEM 生成 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 (1)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 住Shift) (2)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 3D分析模块),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分析] 工具栏 (3)执行工具栏[3D分析]中的菜单命令[3D分析]>>[创建/修改TIN]>>[从要素生成TIN]; (4)在对话框[从要素生成TIN中]中定义每个图层的数据使用方式; 在[从要素生成TIN中]对话框中,在需要参与构造TIN的图层名称前的检查框上打上勾,指定每个图层中的一个字段作为高度源(Height Source),设定三角网特征输入(Input as)方式。可以选定某一个值的字段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在这里指定图层[Erhai] 的参数:[三角网作为:]指定为[硬替换] ,其它图层参数使用默认值即可。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2.2.9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3X、5X各一】/每组 我的猜测: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 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2.02.14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 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我的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 有较大差异。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 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 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C语言实验六实验报告.doc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递归问题基本思想 2.学会编写递归程序,理解递归何时结束。 3、清楚明白结束条件无法满足的递归程序将导致无穷递归的情况发生。 二实验题目 1.计算游戏人员的年龄 有5个人围坐在一起,问第5个人多大了年纪,他说比第4个人大2岁:问第4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3个人大2岁;问第3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2个人大2岁;问第2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1个人大2岁。第1个人说自己10岁,问第5个人多大年纪。 (1)程序源代码: #include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void main () { unsigned int n =5; printf("The 5th person's age is %d\n",ComputeAge(n)); }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 unsigned int age; if (n==1) { age =10; } else { age =ComputeAge(n-1)+2; } return age; }

(2)运行结果 2.计算最大公约数 利用计算最大公约数的三条性质,用递归方法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性质1 如果x>y, 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y和y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y)(x>y) 性质2 如果y>x,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和y-x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x)(x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void main() { int x,y,z; printf("Please int x, y:"); scanf("%d, %d", &x, &y); z=MaxCommonFactor(x, y); printf("The max common factor = %d\n", z); }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 if (a<=0 ||b <=0) return -1; if (a == b) { return a; } else if (a>b)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b, b); } else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 b-a);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 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结果: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的形状都很规则。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实验器材:米饭、淀粉、碘酒、滴管、盘子、 1、分别取米饭、淀粉各小盘。 2用滴管吸上碘酒,分别滴在米饭和淀粉上,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铁钉、杯子、镊子等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一根铁钉。 2、把铁钉的一端伸进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铁钉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物质(铜)。 分组6上 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块小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 1、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 2、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结论: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 铁片、生锈的铁片、小锤、电流检测器、 实验步骤: 1、找一片铁片和一片已生锈的铁片观察。 2、用小锤敲打铁片和锈铁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电流检测器测一下铁片和锈铁片的导电性。 实验结论: 生锈的铁失去了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敲打会掉锈。 实验名称: 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实验步骤: 1、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单02 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学生实验报告单03 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学生实验报告单04

实验六 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用技术实验任课教师:包崇明 姓名:匿名学号:2013…….专业:软件工程成绩: 实验6 数据库完整性 实验6-1 完整性约束 1、在学生表上面创建下列CHECK约束 【注】:因为学生表已经存在,所以这里使用添加check约束的方法实现: (1)创建入学日期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假定该学校于1923年4月30日创建。要求:入学日期必须大于等于学校创建日期,并且小于等于当前日期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的check约束起作用了),如图: (2)创建学生年龄约束“Age_rule”。要求:学生年龄必须在15~30岁之间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Age_rule”成功,并且年龄为’2015/4/27’没有违反”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约束,进一步说明了(1)中的check约束添加成功,如图:

【注】:考虑到时间关系,下面的部分解答中将会省略测试约束的步骤。 (3)创建学生性别约束“Sex_rule”。要求: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4)创建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要求:学生成绩只能在0~100之间 (5)用图形方法查看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截图为: 2、删除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测试语句: 结果:(更新成功)

3、创建声明式默认约束:在创建表的过程中创建默认约束 (1)创建表“default_example”,表中包含字段pid、name、sex、age。要求设定sex的默认值为“男”、age的默认值为18。 创建default_example表语句: 采用SQL语句进行插入元祖: 执行结果为:(默认值起作用了!!) (2)插入一条编号为100 的记录,执行结果为: (3)修改默认值 一般先删除老的默认约束,再新建一个默认约束方法如下: 删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drop 约束名 新建默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add constraint df_age default(20) for age ①删除老的默认约束: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上册)

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实验目的: 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材料: 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小刀实验步骤: 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和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 2、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现象 小草的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易折断。 大树的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鸟喙与取食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 体现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实验材料: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硬纸剪的兔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 实验步骤 1、把学生分成四组。 2、每组用不同的工具分别拾取不同的食物。 3、记下拾取“食物”的数量。 4、每组把拾取“食物”的数量展现给同学。 5、比较这些数字。 实验现象 用不同的工具拾取不 同的“食物”,拾取的数量不同。

显微镜观察常见细菌 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并了解细菌的特点。 实验材料:显微镜、几种常见的细菌装片。 实验步骤: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把所要观察的细菌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实验现象: 细菌很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并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式生长。 食物发霉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食物发霉的条件和过程 实验材料 馒头、饭粒、塑料杯 实验步骤 1、将馒头、饭粒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将馒头、饭粒放置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实验现象 食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风动装置的制作 实验目的:能自己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风动装置。 实验材料:卡纸、风车轴、小金属片、支架、鼓体、气球皮、鼓槌等。 实验步骤: 1、用卡纸设计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将风车用卡圈固定在细轴上。 2、把气球皮套在鼓体上做成小鼓并将它固定在支架上。 3、把风车放在有风的地方让风车转起来使小鼓发出声音。 实验现象: 风车在风能的作用下 转动起来,风车转动时带动金属片拨动鼓槌敲击小鼓,使小鼓发出声音。 电磁铁的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材料:粗铁钉、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大头针。 实验步骤: 1、将漆包线按同一方向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接通电源用铁钉的尖端接近大头针,观察有现象。 3、切断电源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实验六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 (选做)对实验4中的People类重载“==”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 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public: Point(); Point(int x,int y); ~Point(){} //Point类析构函数 Point& operator++(); //公有成员函数 Point operator++(int); Point&operator--(); Point operator--(int); void Show(); private: int _x; //私有数据成员 int _y; }; Point::Point(){ //Point类构造函数 _x=0;_y=0;}

高中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反思: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内,RNA主要分布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 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二、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三、实验用具: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 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四、方法步骤: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 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 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五、考点提示: 1、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2、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5、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