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设计方法论|如何设计用户激励体系

产品设计方法论|如何设计用户激励体系

产品设计方法论|如何设计用户激励体系
产品设计方法论|如何设计用户激励体系

美国管理学家Berelson和Steiner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所以,年终奖是激励,绩效达标甚至超出预期是激励,甚至上司、同事、家人的认可都是激励。

放到互联网产品的层面来说,对用户的激励是为了让用户在更稳定的留存之余,还能对产品做出正向的贡献,让产品更好更稳定的发展,甚至可能上升到用户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用户生态的健康的层面,当然,后者太远,并且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能做到的,于是我们先不做展开。

因此,如果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或者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运营人员,你就一定绕不过「用户激励」这件事情。

看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说,我是产品经理,我是运营,可是,我好像从来没有做过用户激励的事儿啊?

如果你会这么说,你就还没有明白究竟什么是激励。

你是运营,你设计了一个活动,用户要满足的活动条件,是否就是你期望的用户行为,而用户之所以会更积极主动的做出你需要的行为,是否就是因为你设置了一个他想要的奖品?

你是产品,你设计了一个产品,但是自然流量完全不够看,也可能用户来了不知道要做什么,你会不会考虑用一些方法来导入流量,会不会做用户引导来指引用户完成预期的体验,在整个过程中,你会不会不断的鼓励用户?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还是做过和「激励」相关的动作的哟。

哪些产品需要它

我简单列几个点:

1、本身就具有成长系统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本身就具有成长系统,如果你没有匹配的激励系统,那么流程就有问题,没法形成完整产品。

2、需要突破现有用户瓶颈的产品。

你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量级的用户(万级、十万级),你需要快速的突破瓶颈,让用户规模快速扩大,同时保证用户生态的健康和用户结构稳定,没有激励系统,可能会出问题,比如不能拉动用户进入,或者不能维持结构稳定。

3、需要拉动活跃的产品。

用户量级可能比第二点描述的更高,但是用户整体活跃度偏低,需要激励来拉动活跃,淘金币、签到产品,都是这个逻辑。

4、需要协助完成跨越鸿沟的产品。

你的产品中,有一些功能,是核心的,但用户缺乏动力去体验;你的业务中,有一些行为,是核心的,但用户缺乏动力去做,给用户一个目标,让他们用行为去跨越。

5、社区类型产品。

需要用户进行大量行为的产品,需要用户提供UGC的产品,都需要激励。

所以,其实,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有用户激励体系,哈哈哈。

何时建立体系

「体系」这个词,很大,在产品初期,完全不需要建立体系,只需要用切割出来的一个一个功能点,甚至运营点,来进行激励的测试。

一边测试,一边了解数据,一边形成方案。最后,你会慢慢获得一个完整的构架,然后动手去讲激励产品化,形成体系。

当然,当我们说到「激励体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是等级+积分,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接下来我会告诉你为什么。

激励方式何其多

「激励」是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研究较多的点,而关于「激励」有很多种理论。

最常见被提及最多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其实是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范畴内,和金字塔同样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范畴内的,还有Fred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David C. 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高层管理的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说的是「人们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去达成目标。」而除了这一型,还有其他类型,譬如: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豪斯的「激励力量理论」、洛克的「目标激

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如果说内容型研究的是动机层次,那么过程型研究的就是从动机到动作的过程。

行为后果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海德的「归因理论」,它研究的是发生行为之后的后续激励。

综合激励理论。这个不提了,是个大杂烩。

那么,说了这么多莫名其意的理论,是要说什么呢?

其实就一句话(别怪亮哥装逼,你知道,凑字数才能显得牛逼):

激励体系是多样化的,你可以从目标推导,也可以从动机推导,但无论从哪里导,最后的目的都是要激励行为。

OK,那么,常见的激励体系有哪些?

等级

等级是非常非常常见的一种激励手段,游戏里有打怪升级,QQ、淘宝、支付宝、迅雷之类都有等级,早期的BBS有等级,等级通常挂钩的是用户的权益和权力。

你还记得QQ的挂机升级吗?你有没有和朋友比拼自己的等级,有没有在没有月亮时想要月亮,在没有太阳的时候想要太阳?

BBS里等级更加重要,因为高等级意味着能看到更多的内容,甚至获得下载附件的权力,等等。积分

说到等级,就要提到积分。

积分和等级是可以分开的,当然也可以组合,通常情况下,如果积分是一种激励措施而不是忠诚度计划,它和等级的划分就会更明显。

积分很多产品都有,百度知道、各种BBS、社区都有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成礼品,可以兑换虚拟物品,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个得看设计者如何设计。

勋章

勋章有时候是鸡肋,有时候是利器,Foursquare过去就是靠勋章促进用户的活跃与签到。

但在国内,勋章通常是弱化的,QQ的勋章,多少人知道并体验过?微博呢?

依然是BBS,依然也有勋章,勋章更多的时候代表是一种身份,身份是用来划分用户间认知的标识,这个标识有多大作用,就看身份在产品中有多尊贵。

之所以勋章有时候是鸡肋,是因为勋章的获取对于用户心理层面的刺激并不那么明显,尤其是对于有等级存在的产品来说,勋章往往不如等级更加直接和有诱惑力。

排名

在玩一些游戏的时候,排名是很重要的刺激,尤其是排名会带来额外收益的时候。

公司里,工号就是排名,你何时加入公司,如果是大公司里排名前十,通常意味着更高的层级和更好的收入。

产品中,排名有很多种,你要怎么玩,其实都可以,关键是,排名的背后是什么,激发人的虚荣心,或者是挂钩利益,产品经理需要好好的规划与衡量。

竞争

「你本次开机时间是1秒,击败了全国99%的用户」,如果你对这句话耳熟能详,相信你是360的忠诚用户。

竞争和排名很类似,激发的都是人的攀比心态,排名是显性的,而竞争是隐含的,每个人都想赢,那么谁能赢,规则来设置。

360用开机时间,游戏用排名,你用什么来激发竞争?

成就

成就系统是个打包的系统。

成就的玩法有很多。

如果不了解成就的,我觉得真的可以好好去玩一下「魔兽世界」,或者App Store里的一些有成就设计的游戏。

成就有时候会和勋章结合,有时候和竞争结合,它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既可以想办法show给别人看,也可以只让自己爽。

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以为激励体系看起来你每天都在接触,就觉得它很容易做。

说几个注意点泼泼冷水比较好:

1、要简单,不要复杂。

有时候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会掉进自己的陷阱,因为考虑风控太过于全面,因为对于文案的表述不接地气,会导致用户的误解和难以理解,一个激励点和一个功能点甚至一个产品一样,如果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可能就有问题。

2、要灵活,不要死板。

激励体系应该是一个可扩展的体系,不应该设计之初就考虑上限,产品设计层面要先考虑下限,而在做产品设计时,多和数据、开发的同学多交流,尽量去做一个灵活的架构,后期可以随意扩展和卸除一些激励点。

3、要有效,不要堆砌。

激励不是越多越好,针对不同生命周期和行为的用户,要追求激励的效果,而不是激励措施的多样化。乍一看这一点和上面一点有冲突,其实并不会,灵活强调的是可插拔,而有效强调的是效果。另可要1个有效的激励措施,也不要10个无效的激励手段。

4、是问号,不是句号。

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粘度,是由产品解决需求的能力来决定的。这句话请一定记住,如果你的产品对痛点的把控和解决非常到位,用户根本离不开你,激励体系是否存在就要打问号。

5、恪守初心。

任何激励,都不该仅仅是追求KPI达成的手段。

请记住这句话。

#专栏作家#

张亮,微信公众号:zhangleo198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知乎大V,互联网从业者;《从零开始做运营》作者。聊产品聊运营,偶尔深度。分享一切有益有趣的内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s://www.doczj.com/doc/f88879513.html,)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用户研究方法

用户研究方法 先了解用户研究的目的 在互联网领域内,用户研究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 一,对于新产品来说,用户研究一般用来明确用户需求点,帮助设计师选定产品的设计方向; 二,对于已经发布的产品来说,用户研究一般用于发现产品问题,帮助设计师优化产品体验。在这方面,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紧密相连,所以你还需要了解一下交互设计的基本知识。 用户研究有很多很多方法,一般从两个维度来区分,一个是定性到定量,比如用户访谈就是定性,而问卷调查就属于定量;前者重视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后者通过数据证明用户的选择。 另外一个维度是态度到行为,比如用户访谈就属于态度,而现场观察就属于行为,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用户访谈是问用户觉得怎么样,现场观察是看用户实际怎么操作。 其中每一种方法比如问卷设计,展开讲又会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具体需要你自己学习了。

由于我刚刚从交互设计转入这个行业,分析这块也学非常粗浅。但同样一份报告,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信息,比如通过交叉分析法,可以知道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的习惯,蛮好玩的。 刚刚进入这个行业,一知半解,说得不对请指正。 进入这个行业半年之后,体会非常深刻的一点是: 你要非常熟悉产品 如果你要做游戏的用户研究,那你就得熟悉游戏,如果你要做移动产品的用户研究,你要熟悉移动产品。熟悉产品才能深挖背后的原因,调研结果才能落到地上,才能给设计、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否则会飘到天上去。 所以如果你对某一特定类别的产品感兴趣,多花点心思了解一下。既懂用研又熟悉产品的人才是企业亟需的,但这种人实在太少了,如果你能够做到这点,找工作不会是难事。 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新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不要被数据蒙蔽了 我们最近做过一个关于浏览器的调研,其中有一个问题是问用户觉得哪个浏览器界面更好看,结果出来的数据跟我们的预期差很远,选择IE的比例也蛮高的的。 经过交叉分析发现,大部分用户选的是他正在用的浏览器,即,用户的选择受了熟悉程度的影响,但仍有部分用户没受此影响,比如猎豹、chrome,认为它们好看的比例远超过了实际在使用它们的比例。

产品设计程序用户研究 课程小结

产品设计程序与用户研究课程小结 转眼间产品设计程序用户研究的课程结束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产品设计的概念以及产品设计具体实施过程和采用的基本方法、设计的基本要素等。 产品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物质材料对产品的造型、结构等的综合性创造。按照产品造型时间的一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方案实施阶段。细分的话,可分为设计选题、市场调研、准备构思、创意草图、确定设计方案、产品效果图、工程图绘制、编写设计报告书。 首先设计师应根据企业的设计要求制定详细计划,对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其做广泛调查,如功能性、认知性、审美性、适应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在选题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设计的对象、用途、及影响产品造型的各种参数。 市场经济决定着产品的生产,因此,市场调研应把销售作为主要课题来研究。产品设计包括产品的工程设计和产品的造型设计,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也有所不同,工程设计接近于生产者,而产品造型设计则偏重于消费者。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使用对象、市场状况、产品使用的环境和地区等等。 我们还学习到了产品设计方法的种类,如:智力激励法、设问法、列举法、联想法、整理法等。在归纳后便开始产品的创意草图。创意草图是设计师设计思想的直接反应,能清楚地表达出的每一个思维跳跃和创意火花。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电线插线板进行了拆分,对它的内部和外部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一比一绘制了插线板的三视图。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产品设计构造。之后利用了几天时间对插排进行市场调研。接着我们便开始绘制插线板的改良设计草图,并在全班进行公开研讨与辩论。 在这个课程当中,我们通过查找大量资料,相互讨论,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对电线插排进行了后期改良设计,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产品的能力,与同学交流,完成了插排的改良设计。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还锻炼了我们动手能力。在未来的设计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多加锻炼自己,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进一步。 设计艺术学院 X班 XXX

VIP用户研究与产品设计

一、VIP服务设计的中心思想 派恩二世,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中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的划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用户全集合理解为正在使用和可能使用产品的用户,VIP用户则为使用高级服务的用户。 我们由此可以产生一个假设,如果VIP用户存在,则意味着产品服务可以进行分级,而且存在一些高级用户愿意为了某些特殊服务(主要是定制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个在各个行业都是普遍的,比如高级成衣制作,银行贵宾卡服务,VIP游戏玩家等等。 那么我们可以将核心问题转移到:为什么那些高级用户愿意为特殊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对于这个问题,尼尔.雷克汉姆的提出:“没有需求,没有销售。”用户的需求又由用户使用该服务获得的价值而决定。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用户购买高级服务的期望=用户使用高级服务获得价值-用户付出的价值” 当然很多时候这个价值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我们通常需要研究各种数据来确定,比如定价提高后用户使用率的曲线图也是一种很好方法。作为商业机构,我们需要根据多维度来进行观察,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预测VIP业务商业价值“定价×用户使用率×alpha=VIP业务商业价值” 所以,提高定价和提高用户使用率是获得VIP业务商业价值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定价与用户使用率总是成反比例关系,而这个问题主要通过产品设计来解决,即通过提高VIP服务用户可获得价值来提升定价和用户使用率,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来延伸。 二、如何进行VIP用户角色模型构建? VIP用户绝非有钱的用户,而是愿意为高级服务买单的用户。

VIP用户研究和普通的用户研究有明显的差异,VIP用户研究需要基于产品概念假设进行研究。比如当大众普遍免费邮箱的标准是1G时,我们可以假设VIP用户可能使用海量邮箱、个性化邮箱,基于此进行用户研究,了解该项VIP业务的市场规模以及高级用户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即VIP用户筛选模型为: 一般,用户角色形成需要根据大致的目标用户特征进行市场调查、访谈(比如焦点小组)研究,最终可以得到一些用户情感特征、行为特征以及用户期望,我们可以将这些归纳成为用户角色: 最终,可以将用户归纳如下: 有很多人提出模型过于标准化可能导致功能覆盖面不全以及概念提取不完全的问题,事实上如果后期的用户研究可以基本解决这些问题,而针对persona进行设计避免了产品设计中容易焦点分散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 三、如何进行VIP业务规划 VIP业务设计和普通设计的功能业务不同,VIP业务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市场因素和产业发展因素。比如当Google开始1G免费邮箱时,Yahoo的邮箱业务(尤其是VIP业务)自然会受到市场冲击,所以Yahoo不得不进行整体的邮箱业务升级,提出海量邮箱概念,事实证明这些产品升级活动都是有效的,尤其是升级后的VIP业务在其后给Yahoo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VIP业务设计可以是对现有服务的扩展和升级,也可以是新功能的开发等等。VIP 业务设计的原则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价值,尤其是提升相对价值,比如增值服务等。所以当我们开始VIP业务设计时,首先应该忘掉VIP概念,而是在概念设计完成后,再通过竞争性分析提出整个业务体系的VIP部分。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业务状态研究(CurrentProductStatus)进行分析,从而

五大经典营销策划案例分析

五大经典营销策划案例分析 文章作者:网络时间: 2010-05-27 17:00 来源:网络 回忆过去的岁月,有许多经典的营销案例让我们回味,其创意的手段让我们感叹,无论是在营销的某一环节还是整个系统过程,还是具体的策划过程,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营销策划案例分析无论是借势还是比附定位,无论是造势还是卖点策划,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营销传播,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分析。 案例一:黄山香烟上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云系烟在中国市场上是如日中天,红塔集团的红塔山、阿诗玛等品牌香烟在内地 市场更是作为高端烟草代表受到消费者广泛追捧。营销策划案例分析面对这样一个几乎绝 对垄断烟草品牌,当时的安徽蚌埠卷烟厂可谓高不可攀。 1993 年 6 月,安徽蚌埠卷烟厂 研发了一个无论是口感还是包装都可以与红塔山相媲美的新产品——黄山烟,如何打破 红塔山在当时安徽市场上高端产品封锁成为企业考虑的 关键。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当时,蚌埠卷烟厂无论是行业知名度还是传播资源,跟亚洲最大的烟 草企业——红塔集团都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需要的 是善于借力借势,当时, 蚌埠卷烟厂在安徽省会城市合肥搞了一个全国性不记名卷烟品牌拼吸活动,将新品黄山、 红塔山、阿诗玛、中华等全国性著名品牌放在一起进行品牌,结果是,黄山烟排名第一、 红塔山第二,中华第三。随后,公司迅速在市场上发布了资讯:香烟品吸,黄山第一, 红塔山第二。并且连篇累牍的软文迅速在全国主流媒体上进行传播,营销策划案例分析 红塔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黄山烟,就是几个巧妙的公关策略很好地化解了强势品牌 红塔山在安徽、华东乃至于全国市场的竞争势头,利用很少资源实现全国崛起的梦想, 创 造了弱势品牌巧妙挑战强势品牌,成功实现新产品上市的经典范例,凭借良好的开端,以 “天高云淡,一品黄山”为突破口,主打中式烤烟的品牌,“中国相,中国味”,使得黄 山烟赢得了眼球的同时赢得了市场。 综观黄山烟的成功,关键在于比附定位,巧借品牌名烟,将其捆绑在一起,然后迅 速传播,奠定了市场基础。首先,黄山烟将自己与主流的高端品牌放在一起让消费者与 专家去品吸,本身就意味着其产品定位是面向高端市场的竞争性产品,即使是产品品吸 本身已经使得黄山拥有了足够的本钱;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其次,在品吸结束的第一时间, 将品吸结果的省会城市合肥快速传播。香烟品吸,黄山第一,营销策划案例分析红塔山 第二的广告铺天盖地,实现了信息第一到达,吸引了省内媒体的高度关注;第三,很显 然,黄山烟战略企图不仅仅是省内市场,他要将产品与品牌蛋糕做大。营销策划案例分 析所以,黄山在全国性媒体上很巧妙传播了这样一个主题,主题内容已经从品吸走向了 更加广阔的视野:中国烟草:黄山第一,红塔山第二,这时候,黄山品牌战略企图基本 上被发挥到极致。 案例之二:农夫山泉

关于VIP用户研究与产品设计

一、V I P服务设计的中心思想 ,在《体验经济》中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的划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用户全集合理解为正在使用和可能使用产品的用户,VIP用户则为使用高级服务的用户。 我们由此可以产生一个假设,如果VIP用户存在,则意味着产品服务可以进行分级,而且存在一些高级用户愿意为了某些特殊服务(主要是定制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个在各个行业都是普遍的,比如高级成衣制作,银行贵宾卡服务,VIP游戏玩家等等。 那么我们可以将核心问题转移到:为什么那些高级用户愿意为特殊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对于这个问题,尼尔.雷克汉姆的提出:“没有需求,没有销售。”用户的需求又由用户使用该服务获得的价值而决定。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 “用户购买高级服务的期望=用户使用高级服务获得价值-用户付出的价值” 当然很多时候这个价值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我们通常需要研究各种数据来确定,比如定价提高后用户使用率的曲线图也是一种很好方法。作为商业机构,我们需要根据多维度来进行观察,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预测VIP业务商业价值 “定价×用户使用率×alpha = VIP业务商业价值” 所以,提高定价和提高用户使用率是获得VIP业务商业价值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定价与用户使用率总是成反比例关系,而这个问题主要通过产品设计来解决,即通过提高VIP服务用户可获得价值来提升定价和用户使用率,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来延伸。 二、如何进行VIP用户角色模型构建? VIP用户绝非有钱的用户,而是愿意为高级服务买单的用户。 VIP用户研究和普通的用户研究有明显的差异,VIP用户研究需要基于产品概念假设进行研究。比如当大众普遍免费邮箱的标准是1G时,我们可以假设VIP用户可能使用海量邮箱、个性化邮箱,基于此进行用户研究,了解该项VIP业务的市场规模以及高级用户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即VIP用户筛选模型为: 一般,用户角色形成需要根据大致的目标用户特征进行市场调查、访谈(比如焦点小组)研究,最终可以得到一些用户情感特征、行为特征以及用户期望,我们可以将这些归纳成为用户角色: 最终,可以将用户归纳如下: 有很多人提出模型过于标准化可能导致功能覆盖面不全以及概念提取不完全的问题,事实上如果后期的用户研究可以基本解决这些问题,而针对persona进行设计避免了产品设计中容易焦点分散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 三、如何进行VIP业务规划 VIP业务设计和普通设计的功能业务不同,VIP业务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市场因素和产业发展因素。比如当Google开始1G免费邮箱时,Yahoo的邮箱业务(尤其是VIP业务)自然会受到市场冲击,所以Yahoo不得不进行整体的邮箱业务升级,提出海量邮箱概念,事实证明这些产品升级活动都是有效的,尤其是升级后的VIP业务在其后给Yahoo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VIP业务设计可以是对现有服务的扩展和升级,也可以是新功能的开发等等。VIP业务设计的原则是提升用户的使用价值,尤其是提升相对价值,比如增值服务等。所以当我们开始VIP业务设计时,首先应该忘掉VIP概念,而是在概念设计完成后,再通过竞争性分析提出整个业务体系的VIP部分。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业务状态研究(Current Product Status)进行分析,从而进行业务规划。

经典工业设计产品形态构成分析汇总

经典工业设计产品形态构成分析

目录: 1.经典工业设计产品——Audi A6产品分 析 2.经典工业设计产品——BMW Mini产品分 析 3.经典工业设计产品——Apple iPhone4 产品分析

经典工业设计产品——Audi A6产品分析 Audi A6系一汽-大众推出的国内生产的技术最先进、性能最佳、国情适应性最强的高档豪华商务车,Audi A6融入了Audi在全球最先进的高科技独家技术,又进一步丰富了豪华的配置,并赋予其超强的运动特性,从设计到性能无不体现出完美品质。其特点是更豪华、更动感、更成熟。豪华主要体现在BOSE 音响、电视/DVD和冰箱上,而且都是世界一流名牌产品。更动感体现在运动座椅、方向盘上;更成熟体现在Audi A6经过多次成功的升级,不仅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标准,而且可靠性很强.Audi A6的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在豪华轿车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无级变速。它采用金属链传动方式,彻底取代了传统的齿轮组变速方式,所以动力输出全无顿挫感,比普通自动变速更顺畅平滑,更拥有手动变速般的快捷灵敏,同时还更节省燃油,操控更舒适。新增设的S档,提高加速能力,增加驾驶乐趣。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的最迷人之处,就在于它最终克服了自动变速箱和手动变速箱的一切不足,一举超越二者的各项性能,实现了汽车变速箱技术的大飞跃。舒适与豪华背后,是Audi细致入微的尖端科技,车载冰箱专为行驶移动的Audi A6而设计,耐颠簸、倾斜。工作状态高度稳定。高品质的TV/DVD系统安全融入Audi A6原有结构,功能多样,而且极易操作,电动高级桃木办公桌可谓符合人体工程的精心之作,只需轻触按钮,就能打开或放下桌板,可延伸,可调角度。 Audi A6 外观造型形态分析: 在外形设计方面,与上一代Audi A6相比,全新Audi A6在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前脸上原本被前保险杠分开的散热和进气格栅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梯形格栅。这种Audi家族最新成员的标志性前脸设计将复古、经典与现代、时尚有机地融为一体,既透着Audi的创始人霍希在上世纪30年代统治德国顶级豪华车市场时的威严,又体现出Audi自战后复兴以来突出科技和运动特点的品牌理念。 尾部上方由圆润的流线型改为略微翘起的棱角,具有扰流板的功效,可使车辆在高速行使时获得足够的抓地力,从而增强了高速行使状态下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使尾部造型更显硬朗和运动化。 Audi产品被公认为极致经典的低悬式车窗设计以及类似跑车的车顶轮廓现在变得更具张力,动感十足:低平的腰线和向后上扬的肩线把整个车身勾勒出蓄势待发、呼之欲出的动感神

关于VI用户研究与产品设计

关于V I用户研究与产 品设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一、VIP服务设计的中心思想 ,在《体验经济》中提出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和服务的划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用户全集合理解为正在使用和可能使用产品的用户,VIP用户则为使用高级服务的用户。 我们由此可以产生一个假设,如果VIP用户存在,则意味着产品服务可以进行分级,而且存在一些高级用户愿意为了某些特殊服务(主要是定制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个在各个行业都是普遍的,比如高级成衣制作,银行贵宾卡服务,VIP游戏玩家等等。 那么我们可以将核心问题转移到:为什么那些高级用户愿意为特殊服务付出更高的代价。对于这个问题, 尼尔.雷克汉姆的提出:“没有需求,没有销售。”用户的需求又由用户使用该服务获得的价值而决定。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个公式: “用户购买高级服务的期望=用户使用高级服务获得价值-用户付出的价值” 当然很多时候这个价值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我们通常需要研究各种数据来确定,比如定价提高后用户使用率的曲线图也是一种很好方法。作为商业机构,我们需要根据多维度来进行观察,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预测VIP业务商业价值 “定价×用户使用率×alpha = VIP业务商业价值” 所以,提高定价和提高用户使用率是获得VIP业务商业价值的两个主要途径,但是定价与用户使用率总是成反比例关系,而这个问题主要通过产品设计来解决,即通过提高VIP服务用户可获得价值来提升定价和用户使用率,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来延伸。 二、如何进行VIP用户角色模型构建 VIP用户绝非有钱的用户,而是愿意为高级服务买单的用户。 VIP用户研究和普通的用户研究有明显的差异,VIP用户研究需要基于产品概念假设进行研究。比如当大众普遍免费邮箱的标准是1G时,我们可以假设VIP用户可能使用海量邮箱、个性化邮箱,基于此进行用户研究,了解该项VIP业务的市场规模以及高级用户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即VIP用户筛选模型为: 一般,用户角色形成需要根据大致的目标用户特征进行市场调查、访谈(比如焦点小

关于用户体验的五要素分析

老渔哥总结出用户体验要素包括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同时将产品分为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针对不同的类型产品,用户体验要素也有差别。 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架构: 一、战略层-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战略层通常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即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这两个问题,无论功能性产品或是信息类产品都会要涉及到。 1、产品目标; 产品目标通常包括商业目标、品牌识别和成功标准三个方面。同时,建立一个可实现的成功标准也代表是对我们产品目标的补充,它通常能够细化我们的目标。使公司有个明确的方向。比如说马云常说: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些细化的目标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2、用户需求; 在谈到用户需求时,以微信为例,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但是这句话太笼统,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精细化。比如这款产品的用户有哪些,这就是书中说的用户细分,同时还要作可用性和用户研究,并根据这些创建人物角色。 套用哲学上的一句话:“世间万物都是不停的变化”。一家公司,一个产品在战略层面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就是随着市场的变化战略层也在不断的变化。 二、范围层-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1、功能规格 在这里,范围层被“功能性产品”和“信息型产品”分为两个部分。在功能型产品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功能需求规格——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在信息型产品方面,我们考虑的是内容,这属于编辑和营销推广传统领域。

2、内容需求 内容需求常常伴随着功能的需求。现在,真正的内容常常是通过一个内容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的。一个内容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流程,能展示和交付给用户。 三、结构层-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 1、交互设计 在传统的软件开发行业,涉及“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的方法被称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关注于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2、信息架构 在内容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信息架构来构建用户体验。这个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组织管理、分类、顺序排列,以及内容呈现有关的:图书管理、新闻

用户体验设计_7个腾讯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用户体验设计】7个腾讯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本文节选自《腾讯网UED体验设计之旅》 作者:任婕 由腾讯网UED授权发布 每天都有互联网产品上市,人们电脑上、手机上的应用在短期之就可能增增减减换了很多波,最终留下的、那些最经典的产品,都是以好的体验设计取胜。 这些产品或许看似很“简单”,但其实,越是简单的设计越难。当“体验设计”越来越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设计师们重视,人们或许更能体会到设计的“本质”,设计不是在“用户想要怎样的产品”的基础上去构想,而更是要弄明白“用户看起来想要什么产品”和他们“其实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的区别。 也许腾讯的方法并不是100%最先进、最好的,但从QQ到微信,许多腾讯产品多年以后依然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产品,一定有它的道理。 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用户研究适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管是需求挖掘还是设计评估,都需要与用户打交道。用户研究适用的阶段如图1-3所示。 研究用户,需要透过用户的语言、行为去了解他们心最深处的需求。这些需要设计师始终保持一颗同理心与开放的心态,有时用户的“是”与“否”也许只是提问方式的不同导致的,是非判断只在一念之间,关键要挖掘用户的核心诉求。

如图1-4,用户研究方法有很多,如何对这些方法进行选择,应该视研究目标而定。 下面介绍网媒产品常用的几种用户研究方法。 NO1.问卷法 问卷法是大家非常熟悉且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它是以书面形式向特定人群提出问题,并要求被访者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回答来进行资料搜集的一种方法。与传统调查方式相比,网络调查(包括PC、移动等多种终端,见图1-5)在组织实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调查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做好一份问卷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制订问卷目标、设计问题及文案上都有一定的专业要求。 设计问卷,首先要明确问卷法的目标及适用围。从目标制订、方案设计、样本回收、数据统计分析到最后的结果输出,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关。 如在研究开始时需要明确目标,确定哪些是问卷法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研究用户对打车软件的使用习惯时,应该把什么样的用户列入调查围?打车软件的围包含哪些?仅限于出租车还是可顺便载客的家用车?等等。在问卷设置阶段,要考虑问卷结构、问题设置的一般原则,控制问卷的长度等。问卷调查法的流程如图1-6所示。

关于交互设计的调查分析报告1

关于交互设计的调查分析报告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创意元素与产品设计》,其中的交互设计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在此对交互设计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历史、渊源 Bill Moggridge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交互设计的概念。初始名为“SoftFace”,后改名为交互设计。在1989年,GIllianCrampton-Smith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创建了交互设计的硕士学位教育(初始名为“计算机相关的设计”,后改名为“交互设计”)。2001年,她在Ivrea创建了交互设计研究所,专门从事交互设计的研究和教育。目前,全球众多的教育机构已经开展交互设计的教育。 二、什么是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的定义) 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交互设计还涉及到多个学科,以及和多领域背景人员的沟通。 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使用者的目标,

这就是交互设计的目的。 交互设计的定义: 简单的来说,佳偶设计是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 ,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不像传统的设计学科主要关注形式,最近则是关注内容和内涵,而交互设计首先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 交互设计是一门特别关注以下内容的学科: 1、定义与产品的行为和使用密切相关的产品形式。 2、预测产品的使用如何影响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以及用户对产品的理解。 3、探索产品、人和无知、文化、历史之间的对话。 交互设计从“目标导向”的角度解决产品设计: 1、要形成对人们希望的产品使用方式,以及人们为什么想用那个这种产品等问题的见解。 2、尊重用户及目标。 3、对于产品特征与使用属性,要有一个完全的形态,而不能太简单。 4、展望未来,要看到产品可能的样子,它们并不必然就像当前这样。 总而言之,说了那么多,现在来总结一下关于交互设计的定义。

最新优秀产品设计分析 3篇

IP·《王开照相》文创产品设计 王开照相馆是中国照相业老字号,是上海滩第一家照相馆,成立于1921年,位于上海南京东路;在历史的长河里,有无数的人来人往,久而久之,记忆便会模糊,照片是唯一可以让记忆再现的媒介;在那个几乎只有黑白的年代里,王开照相以独特的技术和着色工艺让人物立体感更强,更加明艳动人;王开照相成了上海滩最响亮的名字,从那一刻起,王开照相便开始了“用照相,留住时代的光影”的使命;一百年过去了,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1世纪,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王开照相依旧记录着上海的变迁,初心不变。 一、气泡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最平凡的运用方式,就是当新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就冒个气泡出来提示一下用户,比如下面这个页面: 需要注意,气泡的文案一定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个功能能做什么、这个功能的操作有什么特别之处等等。 另外,这种提示气泡最多只能出现2个,超过2个就会对用户造成比较大的打扰。比这个高级的方式,是在特定的时间或操作之后,为用户提供可能对用户有帮助的提示。 比如百度地图的这个例子: 当我在下午17:08打开应用的时候,在“路况”按钮旁边冒出一个气泡,提示我现在是晚高峰,可以打开“路况”躲避拥堵,这是很贴心的一个设计。 再比如:Facebook的网页版,当我首次播放视频之后,页面会弹出一个气泡,提示我可以进行收藏。 还是Facebook,不过这次是手机端,当应用检测到我在一段时间内拍摄了许多新照片,会冒出一个气泡: 气泡里展示着最近拍的照片,用行动在引导着用户:快选择一张发个动态吧! 这样精巧的设计,不但不会让用户反感,反而会成为用户觉得贴心。如何才能做出这样的好设计呢? 有个办法可以帮到大家:用户体验地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 二、整个页面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典产品设计案例

作为工业设计师你一定要知道的经典产品设计 作为工业设计师你一定要知道的经典产品设计 从1919年包豪斯(Bauhuas)在德国成立设计学院起,工业设计发展进入了爆发和系统化的发展,从巴塞罗那椅到PH5 吊灯,时至今日,也产生了大量的经典优秀作品。挑选了几件经典的工业设计作品,将其制作成为了像素化的图形,十分有趣。而今天,我们也跟随他的思路,来看看这几件工业设计师一定要知道的产品设计。 巴塞罗那椅 (1929年) 著名的“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是现代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为多家博物馆收藏。它由成弧形交叉状的不锈钢构架支撑真皮皮垫,非常优美而且功能化。两块长方形皮垫组成坐面(坐垫)及靠背。椅子当时是全手工磨制,外形美观,功能实用。巴塞罗那椅的设计在当时引起轰动,时至今日,巴塞罗那椅已经发展成一种创作风格。

设计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1886年生于德国。1928年,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以 及巴塞罗那椅,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师。1930年密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 伊姆斯休闲椅 (1956年) 1950年,Charles and Ray Eames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他们要设计出一款既经济,又要轻便、坚固,还要高质量的椅子。灵感来自法国艾菲尔铁塔,他们利用弯曲的钢筋和成形的塑料制造这款经典的餐椅,优美的外形和实用功能使产品大受欢迎,流行至今。

设计师| Charles Eames 美国夫妻档设计师查尔斯(Charles,1907-1978)和蕾·伊姆斯(Ray Eames,1912-1988)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是建筑、家具和工业设计等现代设计领域的先锋设计师。在分工上依姆斯主要从技术、材料和生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雷则更多地考虑形式、空间和审美。这种结合有助于他们将结构、功能、心理、美学以及文化等诸多问题结合起来贯穿于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这对设计界的超级夫妇档有近百件作品被各大博物馆永久典藏。 Apple IIc个人电脑 (1984年)

典型产品设计案例

1.德芙巧克力: 德芙巧克力是世界最大宠物食品和休闲食品制造商美国跨国食品公司玛氏(Mars)公司在中国推出的系列产品之一,1989年进入中国,1995年成为中国巧克力领导品牌,“牛奶香浓,丝般感受”成为经典广告语。包装主题设计理念:色彩主要以暖色调为主,围绕LOGO的是咖啡色丝带,呼应了其倡导的“丝般感受”口感,直观的表现了产品特点。德芙的所有产品包装均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来设计的。 德芙包装分析: 第一、在包装图形上面德芙巧克力包装主要是写实的产品形象为主,以此给消费者一种信任感和美感。 第二、在色彩上面德芙巧克力仍然沿用巧克力行业的经典咖啡色,并根据不同的产品辅以不同的系列色彩,在上面的包装中,主要的辅助色彩是粉 红,浪漫的粉红营造一种温馨的感觉。 第三、在字体设计上,德芙巧克力采用了以曲线为主的设计方法,以此更接近消费人群(青年情侣)。 德芙的外包装基本上都以巧克力色为底色,直切对购买者的视觉进行诱惑,同时金色的德芙字体和封口镶边,突出了巧克力的华丽,丝绸飘动的背景衬托出了德芙巧克力所推崇的丝滑诱惑,让人一看到包装就有一尝为快的冲动。 包装风格定位偏向于感性设计,将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受”那般诱人表现的淋漓尽至。 2.海尔冰箱: 海尔“水波纹”系列冰箱设计理念源自于波光粼粼的海面,纯白色面板,半透明磨砂立体纹路设计将面板装饰如银色海面一样,在阳光下十分绚丽,对于年轻时尚消费者比较有吸引力。 在细节方面,海尔冰箱同样采用了触摸式按键操作,而且消费者能够在 显示屏上清晰的了解。另外在能效方面,海尔冰箱容量大,耗电量小。 在冷冻方面,这款海尔冰箱主要采用了抽屉式设计,能够很好的避免各 冷冻室直接的串味现象。同时也提供目前最为主流的制冰室,为用户生活提 供了多种方便。海尔BCD-576WJV冰箱外观设计简洁大气,但是又比较突出时

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包装设计分析

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包装设计分析 江苏洋河酒厂推出的洋河蓝色经典系列是中国近几年白酒营销的典型案例之一。从传统营销学角度来讲,洋河的成功可以从“绵柔型”的产品定位、精准的价格定位、“1+1”渠道模式、“男人的情怀”广告语等多角度去欣赏。但对于消费者来讲,所有这些营销方式,效果应该都是在亲眼看到“蓝色魅力”之后的事。可以这样讲:没有蓝色,就没有洋河的成功。本文试以包装设计的角度分析洋河蓝色经典系列的成功之道,仅供参考。 一、包装的颜色设计 把中国市场现在销售的高档白酒摆在一起,其实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共性——主打红色。红色象征着兴奋、热烈、吉祥、喜庆、革命、庄严、积极、富贵、华丽、成熟、生命力……这和消费者对于“高档酒”的印象是非常吻合的,再加上中华民族的传统嗜好色是红黄,所以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虽然高档白酒品牌都围绕红色大做文章,但毕竟可发挥的空间实在有限,红色疲劳引起的品牌同质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竞争胶着。 而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则一反常态,打破白酒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的老传统,将蓝色固化为产品标志色,将价值印象定位到了优雅、柔情、睿智、冷静、宁静、纯净等方面,实现了产品差异化,突显了产品个性。蓝色能够最好地体现新的品牌印象,也重新定位了洋河在消费者心里的位置。而黄色和蓝色搭配,一目了然,对蓝色寒冷的印象也起到了一定中和效果。 “海之蓝”系列的深蓝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大海,以及大海的深沉等特征,从而将大海所具有的特点移植到产品上来,使消费者在看到产品时联想到大海博大胸怀,而消费者购买该产品也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及消费品位。“天之蓝”系列的天蓝色给人一种纯净、淡雅的感觉,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蓝天,与它的主题相呼应。 二、酒瓶包装设计 洋河蓝色经典系列酒瓶的设计以“梦想的水滴”作为整个设计的创意原点,瓶身像一滴蓝色的水滴。酒瓶采用的结构很有美感,造型别致,瓶塞部分晶莹剔透,瓶身是上下不同的,从上到下过渡完美,能激起消费者保存的欲望。酒瓶通体都是蓝色的,让人仿佛看到蓝色的梦想,与它的主题相呼应。瓶体也十分具有艺术性,与中国的陶瓷有些相似,独特的艺术造型使它更好的表达出了产品所要宣传的特点及意境。 由于酒瓶本身的蓝色,使得消费者看到瓶里的酒也是蓝色的,酒水的晃动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