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字电视

2(媒介环境

3(公民新闻

4(网络暴力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何为新媒体,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何为数字鸿沟,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请简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4(请简述新媒体从哪几个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媒介生态。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1(请以优酷网(或其他视频网站亦可)为例,详细阐述其盈利模式。 2(何为手机报,请以某手机报为例,详细阐述手机报的困境及解决方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数字电视:数字电视(Digital TV,DTV)指节目信号的摄取、记录、处理、传播、接收和显示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到用户端接收的全过程。

2(媒介环境:大众传媒把不在场的东西呈现给受众,打破了交流“在场的有限性”。既然面对的是一种“不在场”,人们只有借助媒介来了解信息和理解意义,

面对面的直接经验被一种中介化或媒介化了的间接经验所取代,由此,媒介向大众构建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的客观现实的环境。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

等。

二、简答题

1(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主要特征: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作简要阐述。

2(数字鸿沟: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

产生原因:

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不平衡是造成南北国家间数字鸿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不同地区间存在着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是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

其它一些社会因素也对数字鸿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传播技能、已有知识储存量差异、社交范围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因素、大众传播

媒介的性质等。

3(媒介融合特征:

技术化与全能化

集约生产与全民写作

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

针对各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4(新媒体从以下方面改变了媒介生态

(1)打破传统媒体霸权

(2)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的收听率、电视收视率的下降

(3)经营收入变化

(4)阅读习惯变化

(5)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

(6)对公共领域的重构

针对各个要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三、论述题

1(优酷网

简介其发展历程和优势,包括先后获得的风险投资。

重点阐述其盈利模式,包括视频贴片广告、收费视频点播、与电视台合作、视频营销等等。

针对各种模式进行深入的阐述,佐之以相关数据和案例。

2(手机报: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它的实质是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运营模式: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手机报用户之间共同构成产业链,并有此完成手机报的采集和传输。

困境

内容:纸质报纸翻版,信息高度同质化;

价格:3,20元,无竞争优势

阅读习惯挑战;

受众狭窄:手机用户海量,但手机报用户比例小

解决方案:

一是建立独立的采编队伍,创新新闻内容,增加信息资源的价值; 二是建立适合手机报的运营管理机制,与传统报媒互动,以品牌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增强与受众的互动

针对各个要点进行相应的扩展阐述。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铁道概论复习题库

铁道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2、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 3、现代化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五种方式。 4、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5、中国第一条铁路是 1876 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它是英国侵略者采用欺骗的手段修建的。 6、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7、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 8、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 350km/h 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9、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其自身还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10、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要加快形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 12、到 201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9.8 万公里,到 2020 年将达到 12 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 50%和 60%以上。 13、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1950 年的成渝铁路。 1.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民经济发展的观模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2.运输业把国民经济中的(产)、(供), (销)有机地结合起来。 3.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是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 4.我国铁路实行(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同)---(站段)三级管理。 5.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指出中国铁路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施(客货)分线。复线率达到(50% ) 以上,电化率达到(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團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技术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 整理人:杰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一、概念比较题(共5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 1.IPTV/ITV/NGB/DTV ①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②宽带互联网视听业务又叫做iTV,是中国电信推出的新一代交互式宽带视频服务,通过电视接入宽带网络,享受直播、点播、回看节目,使用增值应用。 ③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是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核心技术为支撑,有线无线相结合、支持“三网融合”业务的、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务等行业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信息服务遍及千家万户。 ④数字电视(DTV):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电视形态。 2.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①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进行连续及时的报道,完整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②所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在的必然联系。 ③连续报道的时效性强,时空集中;系列报道的时效性差,时空跨度大。连续报道按时间顺序进行,每次节目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系列报道没有时间上的承接关系,侧重反应事物空间上的平行关系,报道顺序随主观而定。在题材选择上,连续报道多为事件性新闻,特别是那些突发性

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重要)

课题一绪论(5%)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单位是“人.km”、“t.km”,为了统计的方便,一般应采用换算吨公里。 2.铁路运输业除了具备一般运输业的特点外,还具有“高、大、半”的特点。 3.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物质生产的三要素。 4.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铁路运输发挥骨干作用。 5.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是公路运输发挥基础作用。 6.1825 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 7.1881 年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叫唐胥铁路。 8.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建设中巧妙采用人字型展线方案。9.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成渝铁路。 10.我国铁路实行铁道部--铁路局-- 站段三级管理。 11.铁路站段是按车机工电辆进行专业设置,是直接进行最基本的运输产生活动的生产单位。 12.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km。 14. 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及管道运输。 15. 通用性最强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最高的是航空运输。 16.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英国(国家)修建的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 17.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18、从我国国情出发铁路应是我国主要运输方式。 19、三个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20、运输生产的产品不是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和性质,而只是改变其在空间的位置,计算单位是人·km 或t·km。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运输业对它的劳动对象只提供服务,不能自由支配。(√)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可以储存、调拔和积累。(×) 4.中国第一条铁路是英国人于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 5.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6.铁路线路、铁路站场、机车车辆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属于劳动资料。(√) 7.铁路工人、机车车辆、铁路线路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三要素。(×)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铁路运输业的特点有那些? 2.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有那些? 3.什么是铁路运输产品?叙述运输产品的特殊性? 4.简述运输业的作用。 5.谈谈你对中国和谐铁路建设的理解。 综合题: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基本的运输方式,思考其协调发展问题. 我国铁路的发展情况. 课题二铁路线路(20%)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名词解释 1、文学语言: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和加工。 2、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3、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4、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示特征和具有魅力的性格。主要是叙事性作品(再现型作品)的形象形态。 二、思考题 ~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答:(1)表达目的不同 日常语言主要用于个体与外在世界的交往,文学语言的直接目的是构筑虚拟的艺术世界。 (2)服从的真实标准不同 日常语言一般要服从于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的真实性,有真假正误之分。文学语言则服从于艺术世界虚拟性,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内心真实感受和体验进行虚拟。 (3)语言意义生成的方式不同 日常语言的意义一般是遵循语义逻辑生成的,意义比较单一、直接。文学语言意义的生成方式多是间接的,文学语言往往并不直接产生于语言的词典意义和语法规则,而是生成于文学语言所构造的艺术形象世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 答:(1)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富于表现力。 《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禄江南岸”,“禄”练字、修辞。一个“禄”字,顿觉满眼生气,春意葱茏,把春的质感、神韵、和魅力都表现出来了。 (2)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题西林壁》,一面描写庐山,一面议论庐山,写着写着便翻出一层哲理。描写、议论庐山→哲理→佛理,按照诗意逻辑层层蕴藉,充分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含蓄之美。 3、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答:特征:(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 例:《游园不值》,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由满园春色、红杏出墙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就是虚境。虚实相生,富于表现力。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3)文学创作论:“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4)作品构成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4.模仿论与表现论的区别:(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4)(可略)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应行为。立论观点是“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世界的模仿”。柏拉图从模仿世界的观点出发,在结论上否定了艺术存在的合理性;亚里士多德却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近的感受。 5.文学起源说:(1)巫术发生说:弗雷泽,“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田野调查(2)宗教发生说:赫尔德“灵魂的音乐”,格罗塞(3)游戏发生说:康德“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4)劳动说:马克思,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6.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无功利与功利: A.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 B.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 C.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简洁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2)形象与理性 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3)情感与认识 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其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我爱这土地》 7.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完整word版)新媒体导论复习资料

1.摩尔定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也在实施数 字化转型,传媒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数字化生存。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 2.“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 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 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 几个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5.媒介人物:大众传媒具有塑造社会活动家等媒介人物形象的功能。公众对于媒 介人物形象的材料,基本上取之大众传媒营造的世界,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传媒折射的现实人物的影像,甚至人们对现实人物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仅仅是媒介上的人物。 6.新媒体(New media):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 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7.“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延伸人 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8.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 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9.“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通过电视的现场直播,本来在一个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文学概论_复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 接受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新的阐释学(J )。 2、 风格形式的客观因素指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创作的影响。(X ) 3、 现实主义是按照生活的理想的样子来反映现实,塑造形象的创作方法。(X ) 4、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X ) 5、 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方而,比苴它文学体裁更自由。() 6、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 7、 文学作品的容指作家从客观生活中提炼岀来的生活素材。(X ) 8、 文学形彖的意象性即指间接性。() 9、 文学的真实性是客观生活的真实。(X ) 10、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属于精神现象。() 11、 “二为”主向是在《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岀来的。(X ) 12、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 13、 文学作品的题材是一种自然形态下的纯客观的事物。(X ) 14、 文学作品的形式即文学反映生活的形象方式。(X ) 15、 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 16、 主题是以素材为基础,在素材的确定和提炼中形成的。(X ) 17、 “三一律”是欧洲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主。多采用开放式结构。(X ) 18、 艺术发现指作家、艺术家对客观生活的一种带情感性、形象性的感受和思考。() 19、 创作欲望中渗透了作家的感性因素。(X ) 20、 完成艺术传达的必要条件是作家要有熟练的艺术技巧。() 21、 制约整个创作过程的是灵感思维。(X ) 22、 典型化即指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X ) 23、 艺术感受力指发现生活意蕴,获取丰富体验的能力。() 24、 世界观制约着和支配着作家对创作方法的选择。() 25、 浪漫主义就是指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再现生活。(X ) 26、 文学革新就是继承中外优秀古典文学之精华。(X ) 27、 文学鉴赏对于鉴赏对象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能动的再创造。() 28、 文学批评中方法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X ) 29、 把批判和继承结合起来,通俗化地名之为“推出新”。() 30、 作家的文艺思想往往受到思想的影响。() 31、 风格总是意味着通过特有标志在外部表现中显示自身的在特征。() 32、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X ) 33、 灵感思维是从对自在之物的一种感悟性的思维活动。() 34、 典型环境影响甚至改变典型人物。(X ) 35、 艺术构思即写作阶段,是将教材转化为泄型的文学作品的过程。(X ) 36、 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艺术感受、审美判断、寻索玩味。() 37、 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是经济基础和貝它社会意识形态。(X ) 38、 劳动起源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起源说。() 39、 典型环境是指环境在人物周围的各种生活条件的总和。(X ) 《文学概论》复习】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摩尔定律 2.拟态环境 3.公民新闻 4.数字鸿沟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2.请简述新媒体从哪几个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媒介生态。 3.何为手机报?请简述其运营模式。 4.请简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新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哪些?请以优酷网为例进行详细论述(或以其他某个新媒体为例亦可)。 2.什么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构成需要哪些要素?有人说网络媒体实现了公共领域的重构,请加以论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定律: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并非数学、物理定律,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预测,同时为数字化生存提供了技术论证。 2.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 二、简答题 1.新媒体主要类型: 互联网新媒体: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 针对每种新媒体简要概述各自的相关情况。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与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三类。 5、人物就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与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就是席勒与斯宾塞。 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就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 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与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 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就是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与亚里士多德等。 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与物化阶段。 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 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与仪式活动之中。 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就是世界、作品、艺术家与欣赏者。 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 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就是王国维。 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就是魏晋时代。 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就是象征主义。 19、小说起源于神话,就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 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 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各章节及其论述题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级:一级为一般,无任何符号;二级为比较重要,有一个△;三级为重要,有两个△。名词解释属基本概念,应全部掌握,不区分重要程度。)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一、名词解释 1. 典型 2. 特征化 3. 意境 4. 意象 5陌生化 二、论述 △1.举例说明文学话语与普通话语的不同。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叙事学 2.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3. 叙述者的声音 4. 情节 5. 行动元与角色 6. 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论述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3.试述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4.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 一、名词解释 1. 抒情性作品 2. 抒情话语 3.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4. 声情并茂 5. 情景交融 6. 节奏 7. 隐喻 8. 象征。 9.抒情 10. 抒情话语的修辞 二、论述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一、名词解释 1. 风格 2. 创作个性 3. 话语情境 二、论述 △△1.风格有哪些特性? △2.风格有哪些基本形态? 3.文学风格除表现于作家作品的风格之外,还具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和特点?△4.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5.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 △△6.试论作家创作个性对风格的作用和影响。

铁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及管道运输。 2.铁路线路在空间的位置是用线路中心线表示的。 3. 铁路线路平面由直线、园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4.铁路路基的两种基本断面是路堤和路堑。 5.道岔的号数越大,道岔的全长就越长,机车车辆通过道岔的速度就越高。 6.普通单开道岔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 7.区间一般分为站间区间和所间区间。 8.铁路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货车、特种用途车。 9.机车按牵引动力分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 10.铁路标准轨距是 1.435m。 11.动车组中M表示动车,T表示拖车。 12.铁路信号分为听觉信号和视觉信号。 13.信号机灯光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绿三种基本颜色和月白、蓝色两种辅助颜色。 14.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基本凭证是车票。 15.旅客列车的车次以开往北京方向为上行方向,车次编为双数。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运输业的产品是旅客和货物。(×) 2.铁路线路是一个整体的工程结构,包括路基、桥隧建筑物和铁路轨道三大部分。(√)3.铁路线路的平面它反映了线路曲直变化和走向。(√) 4.变坡点是坡道与坡道的交点,不是平道与坡道的交点。(×)

5.车站按其所担任的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划分为一、二、三、四、五等站。(×)6.在会让站上,既可以实现会车,也可以实现越行。(√) 7.车辆自重系数是车辆自重与车辆实际载重的比值。(×) 8.自重系数越大越好。(×) 9.车轮与钢轨头部的接触面称为踏面,踏面是垂直的。(×) 10.牵引变电所是向电力机车供电的变电所。(√) 11.接触网是向电力机车输送电能的供电网。(√) 12.进站信号机设置在车站入口,指示列车能否进入车站,起防护车站及接车进路的作用。(√) 13.出站信号机设在发车进路起点,防护发车进路和区间,指示列车能否向区间发车;出站信号机可兼作调车信号机。(√) 14.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从售出车票时开始履行,至按票面规定运输结束旅客出站时止,为合同旅行完毕。(×) 15.货物运输合同的履行要经历承运、运送和交付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1.线路设计首先要确定线路(A)。 A.等级B.类型C.宽度D.长度 2.线路的纵断面反映了线路的( B )。 A.曲直变化和走向B.起伏变化和高程C.等级D.允许速度 3.当铺设轨道的路基面高于自然地面,经填筑而形成的路基称为(A )。 A.路堤B.路堑C.半路堤D、半路堑 4.钢轨的标准长度有(A)m两种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请勿商用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数字电视 2.网络报刊 3.拟态环境 4.网络暴力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何为新媒体?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手机报面临怎样的困境?可以从哪些方面解决? 3.请简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4.新媒介形态和新产业对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哪些冲击?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1.请结合长尾理论阐述你所熟悉的某种新媒体是如何盈利的。 2.有人说新媒体语境下公共领域是获得了重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数字电视:数字电视(Digital TV,DTV)指节目信号的摄取、记录、处理、传播、接收 和显示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播到用户端接收的 全过程。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2.网络报刊:即通过互联网发行和传播的报刊,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 到报刊出版、发行、利用的全过程。网络报刊有网络报纸和网络杂志。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 3.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 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戇鳖納。 4.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其表现形式有: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 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 等。 二、简述题 1.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 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 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 主要特征: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针对特征作简要阐述。 2.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 1 / 3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和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类。 5、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是席勒和斯宾塞。 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 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 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 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等。 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 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 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和仪式活动之中。 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

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王国维。 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是魏晋时代。 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 19、小说起源于神话,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 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 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 22、一般说来,特别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的是浪漫主义。 23、提到阿Q,我们就会想到“精神胜利法”;提到林黛玉,我们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这说明典型性格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 24、中国抒情理论史上最负盛名的美学范畴是意境。 25、一般说来,特别强调“艺术家不应在它的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 26、在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席勒与斯宾塞。 27、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 二、名词解释 1、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2、艺术构思:是指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作家对所积累材料和艺术发现进行梳理、提取、综合、加工,以形成观念中的艺术意象的过程。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文学概论 A_2

- 1 - 山东大学继续(网络)教育 一、单选题 1.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A.席勒 B.培根 C.歌德 D.蒙田 2.相似性想象在心理学上的依据是() A.联想 B.记忆 C.感知 D.反射 3.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 A.故事时间的长短 B.叙述语言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D.叙述时距的变换 4.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A.历史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朦胧性 5.在阅读中完成作品、实现作品的创造性接受过程,称为() A.作品的外在化 B.作品的内在化 C.作品的具体化 D.作品的抽象化 6.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主题 B.母题 C.美 D.文体 7.季羡林先生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情感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二、多选题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 A.源于生活 B.细节真实 C.手法夸张 D.反映本质 2.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 A.实践获取 B.书本获取 C.有意获取 D.无意获取 3.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A.自由诗 B.抒情诗 C.格律诗 D.叙事诗 4.艺术直觉所要把握的是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如() A.趣味 B.神韵 C.格调 D.内涵 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A.关注现实 B.细节真实 C.反映本质 D.排斥理想 6.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色彩 B.线条 C.语言 D.形体 7.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 A.物境 B.事境 C.情境 D.意境 三、判断题 1.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真实,是假定性的真实。() 2.文学作品的分类是绝对的,抒情与叙事分明。() 3.文学的原初含义不仅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等,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但有文采的一些语言作品, 也可以称之为文学。() 4.陌生化与变形都是创造意象的同一方式。() 5.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6.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人物 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7.象征性手法只是运用于象征型文学。()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文学风格”? 2.什么是“抒情话语”? 五、论述题 1.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史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2017-2018(一) 第一章新媒体导论 一、新媒体定义(名词解释) 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微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多选题) 1、数字化; 2、多媒体; 3、互动性; 4、网络化; 5、个性化 三、新媒体传受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单选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 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 3、从消费产品到生产内容。 四、用户生产内容(UGC)(名词解释) 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Greated Content,UGC),泛指以任何形式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它的发布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在线问答、SNS等社会化媒体。 五、UGC的特征(单选题) 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 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3、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 第二章新媒体类型 ★第一节网络媒体 一、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单选题) 互联网新媒体: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 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 。 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彩屏、楼宇电视等。

二、搜索引擎的特征(多选题) 1、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 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控制信息的传播。 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单选题) 百度搜索属于: 1、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 四、门户网站的概念和功能(多选题) 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门户网站被称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BBS、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等。 五、门户网站的类型(单选题) “中国四大门户”属于以下那一类 1、综合类门户网站; 2、地方生活门户网站; 3、垂直类门户网站 六、门户网站的特性(选择题)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与高黏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七、社交网站SNS(名词解释) SNS(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社交网站是为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创建的在线社区。社交网站是互联网的一种服务,它可以让用户在特定的网络系统中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形象,用户还可以在上面列出自己的联系人,彼此进行交流互动。 八、网络社区(单选题) 网络社区是互联网最早兴起的概念之一,是伴随着网络以及网络行为的扩展而出现的一个人类社会活动的新空间。网络社区作为言论传播和人际互动的新平台,是社会群体互动的最重要的网络场域之一。 网络社区包括趣缘型网络社区、SNS型社区(社交网站)、幻想型网络社区、交易型网络社区。 九、博客(名词解释) 博客是英文单词Bl ogger的音译。Bl og是Webl og的简称,即Web 和Log 的组合词,Webl 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简称“网络日志”。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短明了( brevi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