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和语言学

一、导读

1.1 什么是语言?

我们在醒着的大多数时间里运用语言(在梦里也会用到)。人们经常把语言看成是理所当然。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少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可以谈论宇宙和我们心灵世界的一切。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你是否对语言的本质进行过思考?作为一名职业英语教师,你是否对你所教授学科的本质有过探索?

深入这个问题,去理解语言的多面性。语言包括很多作用:语言是交流手段,是符号系统,是文化载体,是思维工具。正是由于语言的多面性,解释了语言的的定义不能被普遍接受的原因。语言学家们必须要直面这个问题,在他们课题中,语言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过去,数以百计的这类定义被提出。在这里,我们要引用一些来做讨论。

语言是一个系统,它的要素可以并且一定能被考虑到它们的共时等同中。(de Saussure,1916)语言是语句的一种心向(限定词或者非限定词),每一个限定词在词长以及构建出自限定词的要素的心向。(Chomsky,1957)

语言仅仅是人类非本能的通过自主产生的符号,来交流思想,情绪,要求的一种手段。(Sapir,1921)

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语言进行了定义,反映了语言本质的不同侧面,但与此同时,也遗漏了一些问题。

在语言学界,“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任意有声符号系统”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接受。这一定义是建立在理论的假设上的。就其本身而言,语言是被看做是人类所特有的。换而言之,就是假定语言只有人类才有。动物的交流系统(比如鸟的吱吱叫,蜜蜂的舞蹈,狗的叫声等等)都被排除在外。交流系统是否也被被定义为不同于人类的其他生物所掌握了?

1.2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

许多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相信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因此,语言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他们将一些在动物的交流系统里无法找到的语言的特点分出来。

(1)创造性(creativity/productivity)

创造性是人类语言首要的本质特征。它使人类可以传递从未传递过的信息和理解从未听到过的信息。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是有限的,但却有构成无限句子的潜力。所有发话人都是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甚至孩子会学习他的∕她的母亲发音,将语音和词语放进句子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点在动物的交流系统中是找不到的。会说话的鸟类,比如鹦鹉,回去模仿人类说话,但是它们无法将其分割它们所模仿的句子中短语的发音以及词句,也不会将其顺序打乱。

研究结果表明,再接近人类的动物,也不能像孩子一样学习和应用语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Winthrop和Luella Kellogg 将他们还是婴儿的儿子和名为Gua的黑猩猩幼崽一起抚养。当孩子能理解“我说的是什么”以及“我理解我说的是什么”的时候,Gua两个都不能理解,尽管它能理解一些词语。几十年之后,另外一只黑猩猩,名为Nim Chimsky(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Noam Chomsky之后,他声称语言仅仅为人类所掌握)在细致的试验性的环境下,被教导美国手语,有记录以及录像磁带。在分析了Nim会话的录像磁带之后,科研人员发现,Nim的对话仅有12%是自主的,剩下的88%是跟随教导者的手势,Nim一般的回话是模仿教导者说话。孩子们的交谈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频繁。孩子们几乎不会去模仿对话。孩子们在语言应用上会变得越来越有创造力,但是Nim和其他黑猩猩在相似的试验中,几乎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创造性(Fromkin和Rodman,1998)。事实上,像这些好像是在说创造性是将人类和其他一些生物的交流系统区分开来的一个特点。

(2)二重性(duality)

语言拥有语音和意义两个子系统。如果你给四个英语发音[p][l][i][d]并且将它们按顺序结合在一起,听起来就像是一个英语单词,你会发现[plid]和[pild]是可行的,但

[pdli] [dpli] [lipd]以及[idlp]等等是不可行的。这些可行的顺序听起来就像是英语单词,但是其他的就不像,因为它们不代表任何东西。另一方面,意义是由语音来体现的。在英语里,

[dead body of a person]是表达尸体的意思。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可以说概念和意义被词汇化。在英语里,没有单词能代表[dead plant]这一概念。当一组语音体现一定语义时,一个语言单位就产生了。同样的语音会被重新组合去表示别的意思。在一些例子中,同样的语音排序会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homophones和polysemes)。这就表示,意义和语音是语言的两个子系统。没有动物的交流系统能够掌握这一特性。狗的叫声是可以分析的。动物的交流系统无法被分割成小部分,在改组成有意义的顺序。换句话说,人类语言的二重性是动物交际系统所不具有的。(3)任意性(arbitrariness)

语音和意义在语言中代表的关系在全世界就是任意的一部分。语言的任意性特征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Saussure)) 提出的。他认为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在英语中,我们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建筑物被称之为“house”,在法语中叫“marson”,俄语中是“dom”,西班牙语是“casa”。如果语音和意义的关系是促动的(不是任意的),那么在这些不同的语言中,代表同样一个东西的单词就会听起来是一样的或者相似的,这样的话,人们就不需要去学习外语了。

无可否认的是,在大部分语言中都存在拟声词,他们的声音和意义之间似乎有一定的关系。这好像是在否定任意性。但如果我们将不同语言的拟声词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些拟声词之间仍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英语单词“tick tock”和中国的单词“dida”就是相同的,“buzz”和“wengweng”是相同的。在英语中,“cockadoodledoo”表示的是公鸡啼叫,但是在俄语中是“kukareku”,这两个单词完全不同于中文的表达。通过这些观察,我们可以说,所有人类的语言都是常规的。大多数的动物的交流时类似于图像的。举个例子,蜜蜂的舞蹈,十分直接的表示它的主旨,因为直接的联系表达旋转以及花蜜来源的数量和方位。

(4)超时空性(displacement)

超时空性使人类可以描写真实的或想象中的发生在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物,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动物却只能对此时此地所发生的事进行交际。一只最聪明的狗也不会通过吼叫告诉别人它的父母是如何遭受主人虐待的。语言的超时空性赋予人类概括能力和抽象的能力,这也是其他物种在记忆和抽象能力上无法相比的。

(4)文化传递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文化传递性是指语言能力的传承性。一个人习得或学会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产物,而不是生物结果。也就是说,儿童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习得母语的,而动物交际系统却是靠遗传来传递的。语言的任意性和约定性决定了儿童只能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习得母语。

(5)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

互换性是指一个语言社区(language community)的所有成员既可以发出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的特点。然而,动物交际系统却做不到这一点。蜜蜂的舞蹈无法互换,只能为寻找花蜜的人提供信息。也不是没有鸟儿唱歌,但是只有公鸡啼鸣。

(6)自返性(reflexivity)

人类的语言用来描述他们自己。用于描写语言的语言被称为元语言。当语言学家们编写语法或者词典篡改者撰写词典吃,他们都需要用到元语言。当他们将语言当做一门学科去教授时,他们同样要用到元语言。没有证据显示其他的物种回去编写语法或者撰写词典,或者是去向他人教授交流系统。

语言学家们还观察到了另外一个特征,但是这一点更为显著,特别是头两项。这些是被所有人类的语言所普遍掌握的。尽管一些动物的交流系统也能掌握非常受限制的程度,一个或者其他方面,除了创造性和二重性,没有一个被发现拥有所有的特征。在这一基础上,语言学家们推断出人类语言从本质上是区别于动物的交流系统的。因此,前诉的语言学的定义看上去是有根据的。

1.3 语言的功能

这两方面的讨论包括“什么是语言”以及“人类语言的特性是什么”。去理解什么是语言,我们需要去理解语言是做什么的。“功能”就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术语,“大师这个词在语言文献中有不同的解释。

语法学家称“功能”为语言单位的成分作用。同一个成分单位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同,起到的句法作用也相同。现代语言学家把“功能”看作是语言在我们生活或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这种作用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普遍的。语言的普遍性作用被称为纯理功能(metafunction)。一种纯理功能是非常抽象的,它能够描写无数具体的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韩礼德(M.. A.. K. Haliday)认为语言同时体现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 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概念功能是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各种经验和逻辑关系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了语言作为一种媒介把人与世界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概念功能是语言在人类对世界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人们通过语言与人相处,用语言表达自己或他人的身份、地位、情感或态度,用语言去激怒或劝说别人,用语言向他人道歉或请求帮助等。语言的这种使个体与社会团体凝聚在一起的媒体作用被称为人际功能。我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通过逻辑来组织信息,并使其与语境发生联系。也就是说,语言在实际使用中是以表达相对完整思想的语篇为基本单位的。语篇功能是指语言使其本身前后连贯,通过前指、后指和替代等将短语和句子语法单位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语篇单位的功能。

1.4 语言的种类

自然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母语。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4000种自然语言。人们对语言分类的方法有多种:(1)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和人工语言(artificial language));(2)谱系分类法(genetic classification));(3)类型学分类法(typological classification)。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自然语言被选为官方语言。目前英语已成为4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国与国之间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所使用的自然语被称为世界混合语(lingua francas)。

在混合语使用之前,人们渴望一种全球性语言,从而发明了人工语言,即专门用于国际交流的语言。在人类发明的多种人工语言中,至今只有世界语(Esperanto)还仍然存在。谱系分类法来源于语言的不同种类产生于同一个祖先的设想,从而产生不同的语系。语系的名称通常体现其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在谱系分类中,最大的家族是印欧语系,最早遍布欧洲和南亚的许多地区。该家族语言现已分为近10个分支。英语属于西日耳曼分支。

类型学分类法是根据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在语言形式上的相同和异同所进行的分类,从而体现语言结构类型。从语音来看,人们可以根据语言的使用情况——有多少个和多少种元音、是否使用声调等对语言进行分类。比如,汉语就是声调语言,而英语却不是。从词法上来看,人们可以根据词汇的组合方式将语言分成三类:分析型语言(analytic languages)、综合型语言(synthetic languages)和粘着型语言(agglutination languages)。汉语是分析型语言。从句法上来看,人们可以根据构成句子的词汇顺序将语言进行分类。根据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和宾语(Object)的固定排列模式,世界上的语言被分为

SOV,, VSSO, VOSS,, OVS, OSV等六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SVO, VSO,, 和VOSS。英语是典型的SVO型。尽管世界上的语言类型不同,但他们却有很多共同之处。语言的共性为我们研究语言的普遍性提供了基本素材。

1.5 语言的起源

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回答是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说明

语言的起源。但语言学家相信语言已存在数百万年,最早的文字记载大约有6000的历史。目前考古学对文字的发现还不能提供语言起源的线索。当某个问题缺乏科学的解释时,总会伴随一些宗教解释和神话传说。一些宗教和神话都曾提到语言的起源。根据基督教的观点,语言是上帝赋予亚当语言力量,从而使世界上的事物得以命名。因此,语言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科学的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发明创造。一些广为人知的理论有“汪汪”理论(wow—wow theory)、“噗噗”理论(Pooh-pooh theory)、“哟─嗬─哟”理论(Yo-he-ho theory)

和进化论(evolution theory)。“汪汪”理论把原始语言看作是人类对自然声音的模仿,如动物的叫声。拟声词似乎是这一理论的有力证据。噗噗理论认为语言来自于人类对痛苦和欢悦等下意识的情感呼叫。“哟─嗬─哟”理论假设语言来自人们在大型狩猎或搬动巨石等集体劳动中所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进化论则相信语言是人类物种在劳动中进化的产物。宗教信仰和科学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可证实性。因此,科学家还需要提供更多充分的证据来解释他们所推崇的理论。

1.6 语言学

1.6.1 语言学是科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对语言的科学研究。这个定义之所以得到广泛的接受是因为它简明而准确地描述了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在该定义中,language的前面没有冠词,后面也没有复数词缀。这就是说语言学研究的是人类所有语言的普遍性。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但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对语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现代语言学中,口语(oral language))和书面语(written language))相比,语言学家更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从历史上看,任何文化中的口语都要比书面语有优势,而且有些语言还没有书面语;(2)在交际中口语的使用范围要比书面语更为广泛;(3)从结构上看,口语要比书面语复杂得多;(4)口语总是先于书面语而被习得。语言学家研究语言采用的是科学的方法。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科学的定义不同,但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图一: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语言是包括多种层级和界面的复杂体,因此,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语言学家对语言进行不同视角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学科内研究(intra--disciplinary divisions))和学科间研究((inter--disciplinary divisions)。学科内研究通常是指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基本思想是把语言看作是由语音、结构和意义三个层面构成的一个系统;语言学家主要研究语言这几个层面的规则。

1.6.2 语言学分支

语言学是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因为语言是一个拥有许多层次和方面的复杂的存在。过去,对一个语言学家来说,设计语言的所有方面是不可能的。因此,现在大量的语言学部分,被分成了两部分。

(1)学科内研究

通常,对语言的研究被叫做是普通语言学。这一观点的基础是语言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语音、结构以及意义。普通语言学的核心就是对这三部分的研究,处理跨语言的规律性。语言学的分支以及这三部分之间的一致性可以通过以下的图像显示:

图1.2:语言层面和语言学分支

这两个分支以及三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将会在下面的六个章节里分别讨论。

(2)学科间研究

学科间研究指的是语言作为一种系统总是和人类以及社会交织在一起,因此,产生诸多交叉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因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性别而有所不同。

大部分的语言变化产生于社会的变化。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语音是如何产生和被理解的?语言是如何被习得的?人们是如何学习第二语言的?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

言习得有何异同?这些都是心理语言学要探索的问题。应用语言学关心的是语言学理论及其成果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1.6.3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现代语言学始于20世纪早期,创始人是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以口语为主;(2)现代语言学强调对语言的共时研究,而不是历时研究;(3)现代语言学在本质上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而不是规定性的(prescriptive)。语言学家致力于对语言规律进行客观地描写,目的在于发现语言是如何被说,而不是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说语言;(4)现代语言学以理论为导向,而不是以教学为导向((pedagogically oriented)。现代语言学家努力构建适用于所有语言的语言理论。

第二章

语音学

一、导读

2.1 语音研究

人类交际包括两种形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包括手势、表情、眼神或图表等。语言交际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主要是通过口语进行交际。口语交际的媒介是语音,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声道发出的音来表达意义。这种对语音的研究被叫做语音学。(《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22)

口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想象,,当人们交际时,语音首先被说话者发出,然后,,它在空气中被传递并被听话者接收。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包括三个基本步骤:语音的发出→语音在空气中的传导→语音的接收。根据这三个步骤,, 语音研究也自然地分成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对第一个步骤的研究是发声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对第二个步骤的研究是声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物理特征。对第三个步骤的研究是听觉语音学,研究和语音感知有关的内容。2.2 发音机制

语音是由各种发音器官而产生的。因此,,正确理解语音需要掌握相关的发音系统知识。人体发声器官使流出的气流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肺部的气流是发声的原动力。肺部扩大时,,空气从外流入,形成吸气音。肺部收缩时,,气流流经气管、喉头、咽腔再经口腔或鼻腔排除,,形成呼气音。喉头是发声源。喉头上通咽腔,,下接气管。喉头中间的两片富有弹性的薄膜叫声带。声带可以拉紧或放松,,也可以闭合和开放,,开放时形成声门。由声带控制的声门决定发出的音是清音还是浊音。(《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22)

大部分发音器官都在口腔中。它们是小舌、软腭、硬腭、齿龈、牙齿、双唇和舌头。其中只有小舌和舌头是可弯曲或滑动的。

22..33 语音描写

语音学家描写语音时所使用的独立语音单位被称为音段,例如[k], [e], [t],

[s]。标音的符号系统有很多,,但普遍使用的是国际音标。自1888年以来,,国际音标不断改进,,试图用一个音标来代表人类言语的一个音。为了将语音标记和语言拼写系统区分开来,,语言学家把语音符号放在[ ]中。音标不但使语音学家始终如一地对语言的声音进行正确地描写,,而且还可以帮助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正确教授和掌握发音。英语教科书和字典一般都采用国际音标。(《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23)在描写语音时,,为了体现语音的细微差异,,语言学使用更为详细的标音方法,,有时被称为窄式记音。在窄式记音中,,一些较小符号经常被附加在音标上,,如鼻化符[[?]、重音符[ˊ]等。这些改变音值的较小记号叫做次音符。

2.4 英语辅音描写

根据语音的生理和物理属性,,音段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不形成阻碍,,气流可以畅通无阻地经口腔或鼻腔流出;;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某一部位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通过。辅音可以根据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浊音化进行分类和描写。(《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23)

发音部位是指气流产生声音时形成阻碍的每一个点。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主要是唇、口腔和声门。具体来说,,辅音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齿龈音、硬腭音、软腭音和喉音。

双唇音:双唇产生的音。英语的双唇音包括[p] [b] [m] [w]。

唇齿音:由下唇和上齿产生的音。英语的唇齿音包括[f]和[v]。齿间音::舌尖放在上下齿之间发出的音。英语的齿间音包括[θ]和[e]。

齿龈音:舌尖接触上齿龈发出的音。英语的齿龈音包括[t] [d] [s] [z] [l]

[r][n]。

软腭音:舌的前部和硬腭接触产生的音。英语的硬腭音包括з] [t∫][do]

[j]。

硬腭音:舌的后部和软腭接触产生的音。英语的软腭音包括[k] [ɡ][?] 喉音:舌根和咽腔产生的音。英语中只有[h]是喉音。

发音方式是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情况,,即是全部受阻还是部分受阻。根据发音方式,,辅音可以分为爆破音、摩擦音、破擦音、流音、半元音和鼻音。

爆破音:发音器官完全关闭,,导致气流无法从口中流出,,然后再突然放出气流产生的音。英语的爆破音包括[p] [b] [t] [d] [k] [ɡ]。

摩擦音:两个发音器官接触后,,导致气流部分受阻,,产生气流的摩擦而形成的音。英语的摩擦音包括[f] [v][θ] [e][s][z][з] [h]

破擦音::气流完全受阻后再慢慢松开而产生的音。英语的破擦音包括[t∫]

[dз]。在早期出版的教科书中,,[tr] [dr] [ts]] [[ttzz]] 都被称为破擦音。但在现代语言学中他们并不是单个音段,,因为[tr] [dr]]只现在元音前,,[ts]

[tz]只出现在单词的词尾。所以,现代语言学家把他们看作是辅音丛。

流音:气流在口腔中部受阻,,并流经舌的两侧或流经舌尖和齿龈槽而产生的音。英语的流音包括[[l] [r]。

半元音::半元音又称滑音。发半元音时气流受阻的程度非常弱。英语中的半元音包括[j] [w]。在苏格兰和美国英语中,,以wh-开头的单词,,通常被发成[?],,类似[hw]的音。鼻音::气流在口腔中受阻,,软腭下降使气流通过鼻腔产生的音。英语的鼻音包括

[m] [n] [?]。浊音化是指当气流产生声音时声带震动的情况。当声带贴近但并不紧紧闭合时,,流经的气流引起震动形成的语音叫做浊音。当声带分离时,,气流容易通过。由此产生的语音叫做清音。所有的元音都是浊音。根据浊音化,,辅音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

我们可以根据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浊音化对单个辅音进行描写。例如,,[v]被描写为,[k]被描写为。

2.5 英语元音描写

在发元音时,没有类似发辅音时产生的气流受阻的现象,因此,描写元音不能沿用描写辅音的方法。语言学家通常依据以下四个原则对元音进行描写:(1)软腭的位置——发口腔元音时抬升,, 发鼻化元音是下降; (2)舌头抬升的部位---- 前、中、后;(3)唇的开合度——唇的圆或展的不同程度;;(4)声带收紧状态---- 肌肉紧张或松弛。

元音分为单元音两类。发单元音时,,音质不发生任何变化,,但发双元音时音质会因为舌位的滑动而产生变化。比如,,发双元音[u?]时,,舌位由[u]向[?]滑动。双元音共有8个,,分别以[?]、[i]、[u]为结尾::[i?]、[ε?]、[u?]、[ai]、[ei]、[i]、[?u]、[au]根据舌位,, 单元音被分为前、中、后三类。同一位置的单元音可以根据其舌位的高低、紧张或松弛以及是否圆唇等进行进一步的区分。我们把英语元音的这些特征归入两个范畴,,一个是有这个特征的,,另一个是没有这个特征。这种二分特征有两种规格,,计做“+”和“-”。如下列表格所示:

2.6 语音特征和自然类

语音的描写以音段为单位。我们可以从发音部位,,发音方式、浊音化、舌位高低、是否圆唇和紧张状况等方面对单个音段进行描写。这种描写实际上就是对语音特征的标记。例如[g]具有的特征,,而其他音段也许具有以上三个特征中的一个或两个,,但绝对没有完全具有这三个特征的其他音段。语音自然类是指具有相同语音特征的一组语音。如[b][z][dз][з]这组音属于类,而[p][s][t][f]这组音属类。每个语音特征所包含音段的数目不等,,却构成了等级。有些特征指的是小类,有的却是大类。例如:只包括两个流音,但前音却包括唇音、唇齿音、齿间音和软腭音等,连续音包括所有的摩擦音、流音和滑音。咝音。

较大自然类特征可以跨越辅音——元音的界限。音节音代表了所有元音和辅音((在不含元音的词尾音节中,。响音[代表了所有元音,鼻音、流音和半元音共同具有的特征。

第三章

音位学:对语音系统和模式的研究

3.1对语音系统和模式的研究

音位学和语音学一样都是对语音的研究,但两者研究的视角却不同。语音学侧重语音是如何产生的、语音有何特征以及如何描写这些特征。(《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32)在语音学中,假定音段不变,不考虑变量。

音位学,主要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语言采用哪些音位来区别意义?音位在一定的环境中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音位是如何组合和排列的?(《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32)这一章节展示音位学者是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的。

3.2 音位和音位变体

语音描写的单位叫做音段。从音位来看,有些音段能够导致词义的变化,而有些则不能。例如,[l]和[r]这两个流音将lead和read区分开来。许多单词中都有流音,如deal和slight,我们发现流音[l]在这些单词中的发音却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在音位学中,lead中的[l]被称为“明[l]”(clear[l]),deal中的[l]被称为“暗[?]”(dark [?]),slight中的[l]被称为“清音[?]”(voiceless [?])。(《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32)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体现叫做音位变体。它们可以组成一个语音单位叫做音位。音位是抽象的概念,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通常书写在/ /之间。在流音中,[?]出现在元音后,[?]出现在清辅音后,[l]出现在其他情况下。[l]比其他两个使用更广,我们选择[l]作为音位象征。对于这个音位与其音位变体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音位/ l /

音位变体[ l ] [ ?] [ ?]

在元音后在清辅音后在其他情况下

图3.1:音位[l]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有些音段在一种语言中是音位,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是音位变体。如[l]和[r]在英语中是音位,而在韩语中却是音位变体。语音分析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识别一种语言的音位,我们借下来会提到这一点。

3.3 音位的识别

识别音段是音位还是音位变体的基本原则是观察他们的分布情况。一个出现在话语中的语音文本被称为其语音换将。语音分布有三种:对立分布,互补分布和自由变体。每一种分布都可以判断这些音段是否有区分意义。(《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33)

3.3.1 对立分布

如果语音出现在相同的环境里,被称为对立分布。最小对立体和最小音差词列是典型的对立分布。最小对立体是指在同一个位置上只有一音之差的一对词,例如sip和zip,tip 和dip,map和nap等。最小音差词列是指在同一个位置上只有一音之差的两个以上的词,例如

beat, bit, bet and bat。它们的元音都是独立的。

绝大多数的英语拼音字母所代表的元音和辅音对立分布。只有少数音段不是。在英语中,有些语音的最小对立体很难被发现。然而,这些声音是独特的语音功能。因此,它们是单独的音位。

3.3.2 互补分布

像音位/l/ 的音位变体[l], [?]和[?]从不出现在相同的环境中,我们称之为互补分布。也就是说,音位变体处在互补分布中。在英语中这两个是音位变体。在team和cool中能发现这种现象,但在steam和school中没有。如果音段是互补分布,并分享了一些功能,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音位变体。试着对pin,spin和bin发音,你会发现不同之处,在发音pin时,你感觉一股气流从口中喷出,这在发音spin时不会感觉到。在发音pin时,声带在双唇分开后振动,而发音spin时,声带在双唇分开时振动。在发音bin时,声带在双唇分开前振动。

3.3.3 自由变体

如果某些音段出现在同一个环境中却不改变词义,即同一个词被读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我们称之为自由变体。例如大部分美国人把either读成[i:e?],而大多数英国人却把它读成[ai:e?]。

但[i:]和[ai]的读音并不改变either的词义,因此,

[i:]和[ai]在这个词中是自由变体。(《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33)

3.3.4 识别音位变体过程

音位学家研究语言的音位系统时,他们区分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基本过程如下:

3. 4 区别性特征和非区别性特征

在第二章语音学中,我们讨论过语音特征和语音的自然类。也就是说语音可以根据一系列的特征进行分类的。上文我们提到音位可以区分意义,而音位变体却不能。特征区分语音和音位区分意义有着不同的价值。我们把能够区分意义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把不能够区分意义的特征叫做非区别性特征。例如sip和zip这两个单词的词义是由/s/和/z/两个音位加以区别的。虽然/s/和/z/

都是齿龈摩擦音,但浊音化把这两个音位区别开来,因此,浊音化具有区别性特征。(《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34)

在一种语言中的区别性特征在另外一种语言中也许是非区别性特征。例如,吐气在泰语中是区别性特征,但在英语中却是非区别性特征。这是区分音位变体的特征。非区别性特征是可预测的,因为受到语言规则的制约,接下来会提到。

3.5 音位规则

音位是抽象的语音单位,而音位变体是具体语音的体现。音位变体的非区别性特征是可以预测的。这种哪些音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何种变化的可预测的规律被称为音位规则。语音学家通常用公式来描写这些音位规则。要掌握英语中常用的音位规则,首先要熟悉音位规则描写中的常用符号:

“→”表示箭头左侧的音位将发生箭头右侧的变化;

“/”表示产生变化的条件;

“- ”表示目标音段的位置;

“#”表示词首或词尾的界限。

英语中的音位规则有很多。比如下列的音位规则用公式表示如下:

(1)清化规则:浊辅音在清辅音后发成清音。

[+voiced +consonant] →[-voiced] / [-voiced +consonant] -

(2)鼻化规则:元音在鼻音前要鼻化。

[+vocalic –consonantal] →[+nasalized] / - [+nasal]

(3)吐气规则:爆破清音在重读音节的词首发成吐气的音。

[-voiced +stop]→[+aspirated]/#-[-consonantal +vocalic +stressed]

3.6 音节结构

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段组成的单位。一个音节必有一个核心,即元音(音节尾的核心也有可能是流音或鼻音)。音节核心前的辅音叫做音节头,音节核心后的辅音叫做音节尾。音节核心和音节尾构成的音节单位叫做韵律。音节结构可以如下图所示:

3.7 音位序列

讲母语的人凭直觉就知道哪些音可以组合在一起,哪些音不可以组合在一起。音节的构成是有规律的,即音节核心通常是元音,元音的前后可以有辅音。因此,音位序列也遵循一定的规律。音位序列的变化主要在于音节头和音节尾的变化。英语中最长的音节头可以由三个辅音组成。第一个音是/s/, 第二音是爆破清音(/p/ /t/ /k/)最后一个音是流音或半元音,如下所示:

/p/ /l/

/s/ + /t/ + /r/

/k/ /j/

/w/

如果音节头由两个辅音构成,它可以是任意两个辅音由左向右的组合,但/m/和/n/只能在/s/后,/f/后的音一定是流音/l/或//r/,/θ/后一定是/r/。

英语中最长的音节尾可以包括四个辅音,如prompts。

有些音位序列在一种语言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却可以,例如英语中不允许/ps/的音节存在, 但在希腊语中却可以,如psychology。英语中不允许/fpr/存在,但他们却出现在俄语中。语言中不允许出现的序列叫做系统空缺;允许出现,但还没有意义的序列叫做偶然空缺,

如/blik/, /bilk/, /klib/, /kilb/等。因为它们不具有意义,在创造新词时,会允许偶然空缺的存在,而不会存在系统空缺。

3.8 超音段特征

上面提到的区别性特征和非区别性特征都是单个音段的特征。我们称两个或两个以上音段所具有的特征为超音段特征。如重音、语调和声调。它们同样具有区别性特征

3.8.1 重音

在两个音节或多音节词里,有的音节被读得较重、较响,而有的却被读得较轻、较弱。重音是指音节发音时所用的力量。有些语言的单词重音是固定的,但英语单词的重音却是不可预测的。

3.8.2语调

语调是指音高的高低变化,具有区别话语意义的功能。同一个句子被读成不同的语调便可以体现发话人不同的态度。

3.8.3声调

声调是用来区分词义的音高变化。同一组音段发音时用不同的声调便产生不同的意义。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如音段ma, 一声为“妈”,二声为“麻”,三声为“马”,四声为“骂”。3.8.4 英语重音和语调的功能

语调和重音一般在话语中是同时出现的。当语调核落到某个音节时,这个音节的核心就被读得较重,核心的元音自然就被读得相对长一些。语调和重音在口头表达中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以区分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如合成词greenhouse的重音在green上,而名词短语a green house 的重音却在house上。如果“Those who went there quickly made a fortune”这个句子用不同的语调来读,重音分别落在there 和quickly上,那么这个句子的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第四章

形态学

一、导读

4..1词与词的结构

形态学研究词素,, 词素的不同形态(即词素变体)及构词法。英语形态学是研究英语词素及其构词法。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语义的语言单位。掌握一个词,也就意味着知道该词的音和义。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仅仅掌握发音、意义和拼写是不够的,还必须给词加以分类。每一个词都分别属于某一个词类,都有其一定的语法范畴。词类是具有相似功能的一组词。此外,讲话者知道一个词与其它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词的文体特征,,即它是正式或非正式用词。词素分有不同的类型:自由词素和粘着词素,屈折词素和派生词素。英语词的构成因素有派生,复合,转类,截短法,综合法,逆向构词法,首字母缩合词,缩写以及杜撰等。

4..2词素

一般人认为词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事实上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应该是词素。这个词来自希腊词,意思是形式。英语单词是音义相结合的,有些词不能再分成更小的音义相结合的单位,,如body, help, study等。而有些词可以再分成更小的音义相结合的单位,如rewrite可再分成re--和write。我们把re-- 和--write称为词素。再如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这个词可以被切分成七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有意义的。并且都是一个可重复的形式,也就是说,这七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都可在其它英语词中出现。如果对每一部分再切分的话,那么它就不再有意义了。因此,词素是指语言的最小的意义单位。词素可定义为具有最小区别性的语言符号,是音义相结合的不能再分的语法单位。有的词素或者具有意义,或者具有语法功能,或者两者兼有。词素可以由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式叫词素变体。例如,在以下词汇

impossible, immoral, irregular, irresistible之中英语前缀in-- 有四个词素变体。另外英语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也属于具有词素变体的词素,那就是--s和--es。一些可数名词表示复数性不改变其形式。在短语 a herd of cattle, a flock of sheep中的核心词有复数意义。在这种情况下,cattle和sheep这两个词都包含两个词素。同样地,一些规则动词表示过去时也不改变形式。在句子He cut his fingers in an accident中,动词cut包含两个词素。went这个词也包含两个词素。像这样的词叫异干词。

4.3 词素的类别

自由与粘着词素

一些词素本身就可以构成词,如water, desire, work和there。它们被称为自由词素。而另外一些词素在口头或书面中永远不能被独立地使用,,如de-, dis-, -ish以及--ly,,它们总要与自由词素共同来构成新词。这些词素称为粘着词素。自由词素与粘着词素的区别在于看口语或书面语中这个词素能否独立使用,拿dewater这个词为例,,它由两个词素构成。de--是粘着词素,water是自由词素。这种区分可以通过下列事实验证,即以英语为本族语者不会认为。

一些英语粘着词素与自由词素形式是一样的,可是它们在意义上却不同。如自由词素some作为

一个词与在词汇tiresome, handsome等中体现的粘着词素 --some拼写形式上一样,,意义却不同。

传统上自由词素被叫做词根,粘着词素叫做词缀。现代语言学家发现许多词的组成成分看上去像词根却不能独立使用,例如receive, perceive等词中的ceive离开词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词

素的意义完全依赖它所属的词汇的意义。现代语言学家往往把它们看作词素并称它们为粘着词根。屈折与派生词素

不同的词素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词素既不改变词类也不改变意思,只是给词的现有意义增加一些语法信息。如dog 和dogs都是名词,意思相同,都是指狗,但是dogs多了一个表示名词复数的词素-s。象这样的词素纯粹起了语法作用,不改变词类,不创造新词,只是给同一个词改变了词形,这样的词素被称为屈折词素。

现代英语中的屈折词素表示名词的格或数,动词的时或体,形容词和副词的级。具体来讲,现代英语屈折词素包括:

表示名词的所属格

表示名词的复数形式

表示单数第三人称作主语的一般现在时态

表示动词的过去时

表示动词的进行时

表示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

表示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

与-er和est互补的是more和most,它们位于由两个或多个音节组成的形容词或副词之前,-er 和more,-est和most都是词素变体。另外一些词素通过改变意思(如proper和improper两个词都是形容词,意思相反),或者改变词类(如wide,形容词;widen,动词,或者既改变意思又改变词类来派生新词,,这样的词素被称为派生词素。

屈折词素和派生词素都是粘着词素。派生词素在传统上是指词缀,,英语词缀可分成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一些语言有中缀,即插于其它词素中的粘着词素。)它们附着在其他词素上改变词的语义或语法功能。派生词素既可能是前缀也可能是后缀,但屈折词素都是后缀。

44..44英语构词法

派生

新词不断产生,创造新词的一个方法是运用词素合成构成新词。词素与词素构成新词时,不是漫无秩序,而是有一定的规则。派生(derivation)构成词汇是通过将词缀加到自由词素上进行的。如将词缀加到friend这个词上,就可以形成:

befriend, friendly, unfriendly, friendliness。因此,在一个自由词素上加入多个词缀

的过程可称为复合派生,多数英语后缀加到自由词素或词上时会改变词性而多数前缀不会改变。派生也受音位音素的限制。如后缀它可与一些形容词连用产生带有使动意义的动词,但不能加到由多个音节组成的形容词上。在单音节形容词中,,后缀--en只能加到词尾为塞音的词上,如white, soften和straighten等词都属此类情况,而*truen和*abstracten不可以。一些英语后缀(大多数都是拉丁词源的)改变原来词重音,如, -ity(sane→sanity)都属这种后缀。

其它后缀一般不影响重音,如--ness,, -ly, -less.

复合法

复合法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组合起来构成新词的方法,由这种方法构成的新词称为复合

词。绝大多数英语复合词都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三类中的两类词的结合。

复合词中,在右边的词素决定这个词的词性,greenhouse就是名词,

whitewash是动词。重音在最左面的词素上。因此a greenhouse与a green house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重音在house一词上而a greenhouse的重音在green上。复合词的意义并非其组成成分意义的总和。例如greenbottle一词之意并不是指一个瓶子,,而是一种昆虫叫叉叶绿蝇。英语构词法的其它类型

转类(conversion)是指不借助词缀,不改变词的形态,使词从一种词类转变成另一种词类,这种方法叫词类转换法。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于名词和动词两者之间,例如,在短语

to butter the bread之中butter一词便由名词“奶油”变成了动词,意为“往面包上涂奶”。还有一些不常见的转换,如形容词变为名词(the poor, a gay),甚至还有介词变成动词(to up the price)。转换通常存在于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汇中,可是一些复合词也可以有转换的现象。在下面的句子中,动词词类便来源于名词。

(名词machinegun“机枪”变成了动词“用机枪杀伤”)

截短法(Clipping)是指通过删掉一个或更多音节的方式缩短多音节词的方法。截短的词最初用于英语口语中。一些截短词广泛被接受,,甚至用于正式语体中,如bus一词来源于多音节词omnibus。

缩合法(Blending),也叫拼缀词,是指通过将不同的非词素部分放在一起来构建新词的过程。也就是指组成复合词的两个词都失去部分音节后将其中的首部或尾部连接成一个新词的方法。如smog(烟雾)是由smoke和fog缩合而成的。

一些单词是通过部分缩合与部分复合的过程来构成的。如workaholic(迷恋工作的)。medicare (医疗保健),guesstimate(约略估计)等词都是这种方式构成的。它们的构成是一个完整的词与另一个单词的部分的组合。

逆向构词法(Backformation)是指通过去掉单词真正的或假想的后缀以构成新词的方法。例如从editor逆构成新词edit。peddle是从peddler逆构而成的。

首字母缩合词及缩写词可以由另一个词或短语简缩而成,这种构词法称为缩略法。简缩而成的词叫做缩略词。首字母缩合词是指把短语中的各个词的首字母连在一起构成的缩略词。例如NATO 代表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字母缩合词可以按字母名称读,读作一个单词。而缩写词不能作为一个词来读。缩写词是按字母顺序往下读的,如BBC代表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新造词(杜撰)不是根据现存词素来构词的方法。这种构词法尤其在工业给部分新产品命名的时候应用的很普遍。如kodak(柯达),Coca-cola(可口可乐

第五章

句法

第五章句法

一、导读

5.1 语法性

句法(syntax)这一术语来自古希腊词syntaxis,其字面意义是指““安排””。从传统的角度来讲,它是语法的一个分支,研究句子结构,揭示构成某一语言句子的内在规则。这些规则告诉我们词与词如何组成句子,句子由什么构成。掌握一门语言并不仅仅要了解和掌握该语言的单词,而且还要能够用单词来组成句子、表达意义。词和词素在句子中并不是毫无秩序地随意出现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句法规则。与规则一致的一连串的词所组成的句子是符合语法的,而对讲本族语者不可接受的句子则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因此,词与词按照句法规则的排列构成句子。否则就不符合语法性(grammaticality)。例如,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有些句子在语义上是不规则的,但在语法上是正确的。本族语者本能地知道哪些词的组成合乎语法,哪些不符合语法。本族语者的这种构造、辨别正确句子的直觉是其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句法就是要研究和描述本族语者的这种句法能力。

5.2 句子结构知识

我们知道,,英语句子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句子的这种顺序是线性顺序。改变顺序句子会发生

变化。另外,句子的成分结构是有层次的(hierarchical),一个组成成分可以包含另一个组成成分。此外,本族语人至少懂得下列情况:结构歧义————指单词的组合不只含有一个意义。例如,英语讲话者知道(1)I like green grapes and pears这句话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一种解释为我喜欢绿葡萄和绿梨,,另一种为我喜欢梨和绿葡萄。

语序——同样的词安排不同,,会有不同的意义。

语法关系—一个句子的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与另一个组成部分相关。例如,在下列两个句子中: (2)The boats are not big enough.

(3)We have not enough boats.

enough这个词与两句中不同的词相联系。

循环——用规则的重复使用来产生无限的句子。例如,(《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85)

(4)You are happy.

(5)I know that You are happy.

(6)He knows that I know that You are happy.

这三个句子中最后两个句子的构成就是基于同一规则的,这种规则可以重复应用。

句子相关性——在结构上句子之间可以有差异,但语义上句子间是相关的。句法范畴——类词或短语在不失去语法性的前提下可以替代另一类词或短语。看下列例句::

(7)The child found the knife.

(8)A policeman found the knife.

(9)The man who just left here found the knife.

(10)He found the knife.

所有斜体部分属于同一句法范畴——名词短语。在这些句子中名词短语的功能是主语。“knife”一词也是名词短语,,其功能为宾语。以上列出的几方面的句法知识,,都是英语讲话者的不言自明的知识。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详细地解释这种知识,,即清楚详细地说明这些规则。

5.3 研究句法的不同方式

句法结构知识是各种句法流派研究的目标。在所有语法流派当中,,四个流派似乎是受到公认的。它们是传统语法(traditional grammar),,结构语法(structural grammar),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以及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grammar)。

传统语法始于欧洲语言研究,,尤其建立在拉丁与希腊语基础之上,它是最普遍而复杂的语法,并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之中,因此,,被叫做教学语出词的屈折变化形式;(4)描写词与词之间

的联系;(5)归纳词的顺序。分析法实际上属表意的。

虽然传统语法比较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它属于规定性语法,设法为语言的讲话者制定规则。其次,它的语法范畴只建立在教师语言的基础上,在描写其它语言时显得不够充分。再次,它缺少理论框架,因此没有说明语言的性质。二十世纪早期,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设法创立新的研究方法,在他们的创新中,两个概念在语言学研究中是有影响的。(《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86)

一个是形式类概念,它比词性概念范畴大,出现在同一位置的语言单位被叫作同一形式类,例如:a(n),the, my,,等在英语句子中都可放在名词之前。这些词属于一个形式类。这种分析方法在

观察与分析未知语言时非常实用。

另一个是直接成分概念。不像传统语法那样用集合方法来分析(即自下而上),结构语法以从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为主要特征。一个句子被看作一个成分结构。句子的所有要素都是它的成分。一个句子可切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就是它的直接成分,,然后每一部分可以被进一步切分。这种连续切分被称为直接成分分析。这样句子结构不仅体现在水平分析上,也体现在垂直分析上。换句话说,直接成分分析可以说明句子的线性结构和层次结构,因此,有助于结构歧义。以句

子like green grapes and pears为例。它可以切分成两种结构。在短语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直接成分。

图一::两组不同的直接成分分析示例

以上分析清楚地表明,,线性结构相同但层次等级不同的结构是歧义结构。

5.4 转换生成语法

生成语法的目的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于本世纪550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Grammar。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句法部分(syntactic component)、语音部分((phonological component)和语义部分(semantic component)。句法部分由两部分组成::基础部分(the base)和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s)。基础部分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简称PS--rules))和一个词汇库((lexicon))。基础部分形成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变成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语音部分把抽象的表层结构转换成实际上所说的语音。转换规则不改变语义,,深层结构决定语义部分。语义部分决定语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的观点(1956),,科学的语法在观察、描写与解释方面应该是充分的。生成语法研究的规则必须生成所有的符合语法的句子,且生成符合语法的句子。作为讲话者的共同知识,,语法是有限的规则系统,通过它可以生成无限的句子。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充分描写这些规则并解释这些规则起作用的方式。这个以标准理论著称的模式从它被提出后就经历了多次修改。虽然很难证实这个模式,它却是对说明讲话的心理过程如何的第一次尝试。根据这个模式我们从词库中选一些词,根据短语结构规则把它们串在一起。这一阶段的句子结构是深层结构,,它可由转换规则来进一步操作。句子的实际形式是表层结构,它由语言上的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这种模式是正确的,那么描写一种语言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意味着制定出该语言的讲话者所遵循的两套规则。

句法范畴

语法范畴((syntactic categories)是指在符合语法要求的前提下能够相互替换的一类词语。例如,在句子A naughty boy broke the window中,,a naughty boy可以由

he,, a man, John,等词替代。所有这些词属同一句法范畴,,即名词短语(缩略为NP),句子的其余部分,broke the window即为动词短语(缩略为VP)。其它的句法范畴包括句子(S),限定词(Det),形容词(Adj),代词(Pron),动词(V),助动词(Aux,),介词短语(PP),和副词(Adv)等。

短语结构规则

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是指确定句法范畴成分规则。这些知识存在于讲话者的头脑中。语言学家使用归纳法将这些规则加以总结。看下面的例句::

(11) Adults work.

(12) The boy works.

(13) Poor boys work.

(14)The poor boy delivers papers.

所有这些句子都包含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动词短语,,于是我们可以写一个解释这种现象的短语结构。(《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89)

(i) S →NP VP

然后我们看一看每一个句子的名词短语的组成部分,并写出下列代表不同名词短语类型的规则: NP →N

NP →Det N

NP →Adj N

NP →Det Adj N

NP →Pro

接下来我们能将所有这些单个规则套缩成一个解释所有名词短语的短语结构规则:一般动词短语规则::

(iii)VP →V (NP) (PP)

另外所有的介词短语都包含一个介词和一个名词短语,于是可以写出介词短语规则:

(iv) PP →P NP

上面总结的四项规则代表着句法知识的不同方面。箭头右面的句法范畴是左面的直接成分。小括

号里的成分是任意选择项,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大括号里的成分是必选项。大括号种的选项是范畴中的成分,,它们不能现。例如,,一个动词后可接有名词短语或介词短语。如果这三个成分共现,,顺序为:V NP PP

每一种语言都是以短语结构规则为基础的。句法范畴似乎是普遍的。在每种语言中,,句子都包含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但其成分顺序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语言中动词短语可以位于名词短语之前。在法语中,,名词位于名词短语内的形容词之前,,虽然限定词位于名词之前。为了将词汇用于句子中习得母语的儿童和外语学习者一定要弄懂短语结构规则。

树形图

树形图(Tree diagram),也可以叫短语结构标记(phrase maker),,是带有句法范畴的句子结构的表现形式。(《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90)我们可以用树形图来分析带有歧义的短语。但在上面的树形图中尚无句法范畴。在一些情况下没有句法范畴的树形图不能反映歧义结构。如果歧义句中每一个成分的句法范畴都有标记的话,,这种歧义现象通过树形图就很清楚地表现出来。一些自上而下的““树””展示了讲话者句法知识的三个方面。

(1)句子的线性结构(句中词序)

(2)句子的层级结构(哪些范畴在哪些范畴之上以及哪些是直接成分)

(3)每个词的词汇范畴(底层的每个词项属于哪种词性。)

在转换生成语法中,,树形图和短语结构规则是密切相关的。树形图被当作是由短语结构规则生成的。

树形图在确定句法范畴方面与短语结构规则相对应。短语结构规则中出现在箭头左向的范畴是短语范畴。它们不出现在树的底层。它们标记出树的节点或分支。永远不在箭头左面的范畴是词汇范畴。它们是位于树底的词汇之上的词类标记。语言的循环与无限性

转换生成语法必须解释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短语结构规则必须说明所有符合语法的句子。我们可以给出一些符合语法的句子,,但不能被我们的规则所说明。这样一来就要用改写过的短语结构规则表明句子包含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以及SS可能是NNPP与VVPP的构成成分(constituent)。如果短语范畴出现在短语结构规则中箭头的两方,,这些规则就是循环的。循环规则可以多次应用,,并且短语结构树可以无限生长。

在句子内部可以有内嵌句,,包含内嵌句的句子还可以内嵌于另一句中。短语结构规则解释了语言的创造性和无限性。

词库的次范畴化

短语结构规则与词库共同产生句子的深层结构。词库是储存在头脑中的全部词汇。任何语言的讲话者都知道数万条词汇。他们知道词的发音规则,,意义理解以及它属于什么词汇范畴。但是在把词汇放入短语和句子之前,,一种词汇范畴的词必须进一步分类。

我们知道动词要求一名词短语后接介词短语或副词。这种根据它们的句法特征将同类词汇范畴纳入更少范畴的过程称为次范畴化(Subcategorization)。

转换规则((Transformational rules)

短语结构规则没有说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句子相关性是句法知识的一部分,,通过说明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乔姆斯基设法解释句子之间的联系。深层结构是由短语结构规则产生的基本结构,表层结构是派生结构,是我们实际所讲的句子结构。看例句:(15)

John turned the machine off.的turn和off都是动词短语的一个成分。转换生成语法学家们把(15)中的turn 和off成分称为非连续成分。这两个句子是由一个短语结构规则而非两个短语结构规则产生的。(15)是通过转换从(16)派生而形成的。off是一个小品词。它可以根据转换规则来被移动。这个规则称做小品词位移转换。即如果动词后跟一个小品词,,同时小品词之后又接一个名词短语的话,这个小品词就可以被移到名词短语的右面。另外,替换、插入、删除以及抄写也是经常应用的转换操作手段。

在派生的表层结构中,,已经运用了两个转换规则。短语结构规则可以生成深层结构。

英语有自返规则:如果在同句中有一样的名词短语指同一物体或个人的话,就可以用它的相关的人称反身代词来代替第二个名词短语。

英语中,,祈使句的主语的NNPP可以被忽略。运用这个规则我们得到表层结构。当我们把主

动句变被动句的时候,我们运用重新排序,,替换及插入法来实现这一变动。首先,,更换名词短语的位置。其次,用助动词加动词的过去分词来替换动词。再次,将介词插入过去分词后面的名词短语的左方。这种转换的结果可由树形图表现出来。当我们把陈述句转变成附加问句时,,最先应用的是抄写规则。看一看下面的陈述句:(17) He is not at home.

将这个句子变为附加问句时,首先我们必须抄写动词或助动词于句子右方,如果是肯定的改为否定,反之亦然。然后我们抄写作主语用的名词短语到被抄写的动词的右方。最后,再加上问号。如果存在内嵌句的话,,就抄写动词,,或者抄写句子的助动词,,把作主语的名词短语抄写到被抄写过的动词的右面,,如果名词短语的中心词是名词的话就用相当的人称代词来替代它。

系统功能语法

句法分析的两个方面:横组合与纵聚合当我们以研究其成分或概括句型的方式分析句子时,,我们是从形式入手的。我们实际上是研究横向链条关系(也叫作成分的横组合关系。)忽略了另一类的关系即(纵向)选择关系(也叫作纵聚合关系。)如果语言学家对语言的使用感兴趣的话,,他/她将探究(纵向)选择关系。看下面的例句:(18)Have you seen a cat ? 每一个占据此句中空位的成分都是选自句法范畴的成员。例如,冠词a选自一类词,包括

the, my ,,your ,our,that, this, etc。所有这些词都有可占据一个空位而不影响句子的语法性。然而,当我们在交流中提出问题时,只有其中一个是合适的。选择依赖于语境,尤其依赖于谈话对方。假如你问陌生人,该句子就是正确的。如果你问你的家人,你就会这样说,“Have you seen the cat?””若问邻居,你便会说:“Have you seen my/our c at”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在分析句子的时候是从功能和意义的观点入

手的。它把语言看作意义潜势系统,并把句子结构看作选择过程的结果。任何语言的语法系统都是选择系统。语言的形式是功能的实现。功能语法的任务就是要说明功能与形式的复杂关系。

三个纯理功能

Function一词在文献中有不同的意义。在传统语法中,function这个词是““有机功能””的

含义。即什么词性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在语言的社会学研究中,它用来指语言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在人种论中学者们用function一词来指语言的具体应用。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

功能可高度概括为意义范畴。根据韩礼德的观点(1970),,有三种纯理功能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概念功能——我们使用语言来谈论人对世界(包括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事物。

人际功能——我们用语言交流,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人们做事手段,取得别人的帮助与同情。(语言可用来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

话篇功能——作为一个系统的语言以统一方式组织信息,这些信息在逻辑上与周围的信息相关联,与口头和书面语境相联系。当使用语言时,上述两种功能最后要由说话人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这就是语篇功能。

及物性:体现经验功能的句法结构(《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93)

概念功能(有时也称作经验功能)是通过语言的及物性(Transitivity))系统实现的。及物性一词与传统语法中的及物性不是同一意义,传统语法的及物性是指谓语动词可接宾语的特性。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process),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这里讲的是代表存在、关系和我们内心世界的语

言过程。这种现实被范畴化为做某件事,,事物之间所处的关系种类(即物质世界)以及感觉(内心世界)。代表这三个主要的语言过程叫做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

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指包含做某事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这个过程由动态动词:((如walking, running, 等))来表示。物质过程通常包含动作者/Actor.即逻辑上的主语))和动

作的“目标”(Goal,,即逻辑上的直接宾语)一些物质过程包括环境,,基本上是说明行为背景包括时间,地点,方,,原因,伴随等。看下表

表一:物质过程示例

如上表所示,物质过程是表示动作的语言过程。“动作者”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句子的主语。“动作者”和动作的“目标”都是过程的参加者。

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是指反映两个单个实体之间建立起来的关系。关系过程体现某实体是什么或某实体具有某种特征。它们可分为““属性””(attributive)如(19)和“识别”(identifying)如(20)所示。

(19)Tom is smart.

(20)Tom is the leader.

关系过程经常由动词be或have来表示。在反映所属关系中,,动词have是归属性的,,而动词be是识别性的。比较下列例句:

(21) Tom has a motorcycle.

(22) The motorcycle is Tom’’s.

显而易见,(22)在意义上是识别性的而(21)不是。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即感觉过程。它包括感觉、思考、认识、想像、想要、喜欢等。心理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一个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即“感知者”(Senser),另一个是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Phenomenon)。

感知者(Senser)用来区分心理过程的参加者与物质过程的参加者。感知者通常是人或拟人化的实体。代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一般说来用在一般现在时或过去时态,而不用于进行时,因为感觉的过程不是一个动作进行的过程,,而是某种感觉。除了上述的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之外,还有三个语言过程类型。它们中的每一个都与上述三个主要过程类型中的两个密切相关。

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处于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之间。说话既是物质行为也是心理过程活动。有一参与者包含在言语过程中——“讲话者”(Sayer)一般地说,讲话者是人或拟人化的东西。还有另一个参加者出现即“受话者”(Receiver)一般也是人。信息即为“讲话内容”(Verbiage)。它可能是把某个信息告诉受话者,也可能是要受话者做某事。

行为过程

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咳嗽、叹息、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 a process of behaving),常用的动词有breathe,cough,sigh,dream,laugh,cry,watch,listen等。行为过程介于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两者之间,接近心理过程,但行为过程反映的是积极的,有意识的过程。表示行为过程的动词可用于进行时,而表明心理过程的动词不能用进行时。例如,watch, look, stare,等是行为的而see不属于行为的((类似see a film样的词语除外)),listen是行为的hear是心理的。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Behavior)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这一点与心理过程相似,,与物质过程不同。一些情况中有一个称为范围的准参加者,,它使行为过程更具体化。

存在过程

存在过程是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a process of existing)。常用的动词是be ,此外还有exist, arise 等。在每个存在的过程中,都必须有一个“存在物”(Existent),经常在存在过程的句中出现的there 不表达任何概念功能。它没有具体意义,,只起到引导这些小句的作用。存在过程的小句通常包括环境。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叙述了及物性为一个实现语言概念功能的系统。这些过程类型和与之相联系的参加者的作用都代表着人对世界的经验。

语气和情态

我们用语言交流设法去实现不同的目的:邀请、下命令、证实、描述、评价、同情、同意、反驳和表示惊讶或恐惧的情感等等。然而,所有这些无限的目的可分成两个基本的范畴::给予和求取。讲话者或者给予听话者某种东西,或者向他求取某种东西。即以这两个基本范畴来说,,我们已经涉及到较复杂的概念:“给予”意味着“请求接受”;“求取”意味着“请求给予”。这就是说,讲话者不但自己做事,同时还要求听话者做事。由此可见,讲话的过程实际上是个讲话者与听话者

的交流过程。就听话者而言,“给予”隐含着“接受”;“求取”隐含着“以给予作答”。这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是与三种类型的句法形式相联系的;陈述主要由陈述句来表达的。问题是由疑问句表达的,命令由祈使句表达的。给予作为话语功能是由这三种类型中的任一类表达的。

在这种交流中,只有主语和助动词反复受操纵而结构的其余部分不受影响。它叫做剩余部分。

语气(mood) 是由主语和限定成分两者构成的句法成分。主语是命题中的重要成分,它在陈述句中是第一个名词短语。如果名词短语的中心是名词的话,那么在附加问句中主语就由其相应的人称代词来替代。限定成分指表达时态或情态的助动词。它的作用是限定命题。限定成分的功能就是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将命题与交际中的语境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实际存在的,可议论的概念。实现对命题的议论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说话的时间;一是讲话者的判断。前者称作“主要时态”,后者称作情态。限定成分还要体现归一性特征。归一性是另一个与限定性相伴的意义特征。如果要使命题或提议成为可议论的概念。还需表明它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这样”还是“不是这样”语气与剩余部分如表五所示。

主语与限定成分的顺序实现了讲话者陈述,,疑问或祈使语气的选择。

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讲话者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人际意义的这一部分是由语法的情态系统来实现的。广义的情态系统还包括意态。(《语言学概论学习指导》杨忠主编,P97)

情态(modality)可分成情态和意态,如果讲话者用话语提供信息的话,与信息有效性相关的情态就有概率和频率之分。在命题中,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断言和否定。断言表示“这是”,否定表示“这不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两种可能性:不同值的概率与不同值的频率。

当讲话者提到货物与服务时,讲话者的情态可能存在于言语行为的效果之中。在命令句中,情态涉及执行命令的人的义务程度。在提议中,意义的归一性表现为规定和禁止。规定表示“做此事”,禁止表示“不能做此事”。在此,也有两种可能性介于两者之间。哪一种起作用取决于小句的言语功能是命令还是提供。在命令句中,中介值代表不同程度的义务。而在给予句中,中介值表示不同程度的意愿。这些不同值的义务和意愿称为意态。

主位和述位:作为信息排列的句法结构。当我们进行交流时,我们与别人谈论事物或让他们做事,我们建构一种用顺应言语事件或语篇的方式的信息。

任何句子(小句)都是以特定方式排列信息的。(22)和(23)阐述了同样一个事实,但主动或被动态的选择是不无原因的。

(22)Tom broke the teapot.

(23) The teapot was broken by Tom.

(22)中信息源是人而(23)是物。换句话说(22)中已知信息是Tom,是讲话者与听话者共知的。(23)中的已知信息是讲话者与听话者都记得的一个具体实物—茶壶。(22)回答的是

“What did Tom do?”的问题,而(23)是“What happened to the teapot?”的答案。代表信息源的成分称为主位,即话语的出发点,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主位必须先于述位。下表说明了这种差异:如上表所示,,主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句子的主语。在陈述句中,,典型的主位模式就是主位与主语合成一个部分。这种情况下,,同时充当小句主语的小句主位被称作““无标记主位””,,如果主语不是小句的主位,,这样的主位称为““标记主位””。

主位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句子结构而且也影响篇章。

语言学学习方法.

语言学的学习方法 语言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和其他学科一样,它是由对语言的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相关概念交织在一起的理论体系。语言学又是一个动态的学科,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因而关于语言的许多问题并没有直接的答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索。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术语这个“拦路虎”。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需要运用一套术语来建立一些科学的概念。学习语言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术语和概念的根本方法在于理解,包括每个概念的定义和所指的语言现象,以及各个概念在语言学理论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对语言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用于指导语言实践。 其次是语言的理论问题。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和人们对于语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关语言的理论非常繁杂。尽管本科阶段的教材不可能包括全部的语言理论,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仍然会遇到考察同一语言现象的不同方法。比如对于发音中的同化现象,语音学和音系学就有不同的考察方法;句子的意义问题也有语义和语用两种看法;语法的研究方法在本教材中就介绍了多种,等等。这些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不过是从不同角度去考察语言的现象,比如,that’s an interesting hat这句话,从语义的角度,我们只需要解释其字面的意义,而从语用的角度我们就要考虑说话人的场合、语气和态度,并据此判断这句话是称赞还是贬斥。学习和接受不同的理论能够训练我们看问题的全面性,帮助我们提高思辨能力。 第三是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方法的根基是理论,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 样的方法。作为科学,语言学理论必须具有穷尽性、一致性和简洁性。研究语言的方法无外乎有两种:一是演绎,二是推理。我们可以通过收集语言事实找出语言的规律,也可以通过建立某种假设再用语言事实进行验证。不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平时要注意观察语言现象,结合所学的语言学理论、概念和方法不断思考,不断验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得出自己的结论。篇二: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与学习方法 语言科学从19世纪初创立以来,作为独立的学科发展到现在,对其相邻学科产生过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体语言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文本‖ 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言语过程、言语环境、言语交际两方的理机制摈弃于语言研究之外,从而使语言研究从纷繁的事实中解脱也来,为结构语言学研究确定了纯粹的稳态的研究对象,奠定了结构学的发展基础,对语言研究有很大促进。与语言现象一样,文学现象也是一个十分纷繁的现象,一部小说,一百个人看了,会有一百样的评论与认识。于是,它们在语言研究方法的启发下,对文学现象进行剥离,建立了―文本‖(txet)的概念,从而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有所推动。 二、语言学中的音位与文学理论中的―原型‖ 音位与音位学的创立,是结构语言学的一大发明,因为它发现了人是用不同的语音表达同一意义并从不同的语音中领略同一意义这一事实。以此为契机,文学家也在不同情景、不同的情节、不同的人物、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文学现象中也有类似于音位的东西,这就是所谓―原型‖,以此建立起来的文学批评,称之为―原型批评‖。 三、语言学与符号学 结构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发现语言的音义之间,有一种符号关系,语音就是可以表现某个特定内容的能指,语义就是由能指所表达的所指。它们的结合是任意的,但具有一种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于是,有关符号学的理论便成为一种时髦,人们从各自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学。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 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https://www.doczj.com/doc/f88457745.html,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招生目录 专业方向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复试笔试科目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1-英美文 学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3二外俄语或 244二外日语或 245二外德语或 246二外法语 627-基础 英语 815-英 美文学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2-英语语 言学与英 语教学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3二外俄语或 244二外日语或 245二外德语或 246二外法语 627-基础 英语 816-英 语语言 学与英 语教学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3-翻译理 论与实践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3二外俄语或 244二外日语或 245二外德语或 246二外法语 627-基础 英语 817-翻 译理论 与实践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4-英语国 家文化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3二外俄语或 244二外日语或 245二外德语或 246二外法语 627-基础 英语 818-英 语国家 文化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1-俄语语 言学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2二外英语 628-基础 俄语 819-俄 语语言 学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2-俄罗斯 文学与文 化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2二外英语 628-基础 俄语 820-俄 罗斯文 学与文 化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1-德语文 学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2二外英语 629-基础 德语 821-德 语文学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1-日语语 言学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2二外英语 630-基础 日语 822-日 语语言 学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2-日本文 学与文化 101-思想政治 理论 242二外英语 630-基础 日语 823-日 本文学 与文化 专业课综 合素质笔 试,外语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

语言学网站导航

语言学网站导航 作者:杨哥发布时间:2008-08-24 17:08:26 浏览次数:8199 词典 汉字字典(音形义,笔划,部首)世界语言在线词典 牛津词典在线藏英翻译工具 藏英在线词典Nitartha藏英在线词典 苗英词典CJK字典 英泰词典Zhang Zhung藏英词典 拉丁文词典希腊文词典

古希腊语教程,属于有声教程英语希腊语词典 英语希腊语词典英语希腊语词典 ARTFL韦氏辞典(1913)英日日英在线词典 英印尼、印尼英在线词典英俄、俄英在线词典 英法、法英在线词典英匈、匈英在线词典 英语与德、葡萄牙、韩、日、西班牙、汉、法、意、俄的互 印尼-英语在线词典 译工具 英语-印尼语在线词典印尼词语在线查询 泰、印尼、日、葡、西、意、德、法等发音指导,收费印尼语发音— Nitartha藏英在线词典中文字谱 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泰、泰英在线词典 Ron英-印尼、印尼-英在线词典印尼词典,有形态说明 中國經典文學工具書錄及使用練習電子佛教辭典 语言博物馆汉语研究工具 Capeller梵英、英梵在线词典,有5万条词条巴利英、英巴利在线词汇巴利语教程,附有声音他加禄英语在线词典 他加禄语越英在线词典 英越在线词典英越法在线词典 词典与翻译,共168种语言汉语专业词典 印尼语教程拉丁英语在线词典 网上越南语教材(有声材料)网上泰语教材(有声材料)网上老挝语教材(有声材料)汉英字典 日英词典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汉藏同源词典台灣南島語數位典藏 南岛语词汇闽南语典藏 国语辞典国语辞典简编本 异体字字典成语典 汉语大词典成语词典 成语智能检索在线汉英双解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说文解字 佛学大词典汉越字典 越南语汉字读音检索台湾话语音汉字辞典 黄锡凌粤音韵汇电子版 计算语言学 人类、语言与计算机计算语言学和形式语法 知网依存理论的自然语言句法学刊物 国际中国语言学评论洋泾浜语言学杂志

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

1 学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和综合性的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应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换, 通过循序渐进的层次对比研究,抓住寓于语言深部的综合特征, 从而准确把握对比中的语言特征, 充分发挥对比语言的对策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ontrastive analysis) 在1980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中, 将contrastive analysis 只译作“对比分析”, 许多属于对比语言学范畴的我国学者们的论著, 也大都冠以“比较”二字, 归在比较语言学的领域。也就是说, 对于对比语言学这门学科, 人们还缺乏充分认识。然而就方法论而言,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它只是共时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考查分析, 指出它们之间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部门里的同异点, 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说明这些同异点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一、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演变 虽然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孕育期, 但真正的研究史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如果要讨论对比语言学的雏形, 我们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公元初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接着, 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 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汉字文化圈。在这种吸收消化异族文化与学习吸取异邦文明的过程中, 无疑将首先对其运载工具—— 语言进行研究, 而这种研究也只能是建立在同民族的语言比较对比的基础上。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译释佛教经典, 五六世纪的日本人“训读”我们的古文的工作都可以认为是对比性的。不过, 事实告诉我们, 这种译释或“训读”远远不是一种建立在严格的语言科学基础上的成体系的工作, 因此, 我们无从把它划入对比语言学的范畴。 而真正的对比语言学诞生于20 世纪50 年代, 它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和外国语教育发展的联合产物。19世纪末, 索绪尔树立起语言学史上第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他的语言理论影响了包括布龙菲尔德在内的众多的语言学家。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2018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考研经验

2018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运用语言学考研经验 本来打算等最终录取名单出来了写的,不过18级有很多学弟妹其实还比较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干脆提前写了经验贴,希望能给予学弟妹一些帮助。 我是17年报考人大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姐,其实我的复习时间很短,从16年9月份中旬开始的。所以,能够考出404(英语72,政治74,汉语言基础135,语言学基础123)的成绩,我觉得是一种幸运,当然,也绝对离不开仅有的3个月时间里的勤奋和高效。针对学弟妹问我的问题,给出一些回复,主要是专业课,公共课其实没啥好说的,就略少一些。 初试篇: 一、公共课部分 英语:我英语底子还可以,六级581分,因此考研复习就没怎么格外重视,连考研单词都没有完整的过完一遍,只是把考研英语真题从96年到16年的做了两道。显然,我的不重视导致的结果就是,我的英语也没什么优势,今年考得比我好的太多了。因此英语就不多说了,我反而得自己好好反省,这部分没资格给经验。。 政治:很多人比较怕政治,觉得内容多,杂,不易记忆。其实一开始就不要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很多考文学院的本来就是文科生,这难道不是小菜一碟吗?其实我也一直挺怕政治的,考完了最担心的也是政治,没想到政治反而给我“赚”了一些分。 我的经验就是:选择跟一位老师,我推荐肖老肖秀荣老师,关注他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能即时获取信息。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就ok,选择题就练习肖老的1000题,反复做,尤其是自己错的部分,还有考研帮里的题目,选择题后期起码要保证50分满分,能得45分以上,我觉得你要对自己狠一点,要对自己高要求,如果平时练习都拿不到这么多分,你还指望真正考试能拿45分吗?数据表明,真正考试时选择题得分只会比平常低,不会比平常高。 简答题:买肖老的复习书,每天早上规定一块时间读、背。第一遍别想着能背下来,我的第一遍就纯粹是熟悉一下内容;第二遍边读记边搭框架(虽然我觉得框架没什么卵用);第三遍就背背背。如果能多进行几遍,更好,书读得次数阅读,记得越多、越快。后期,肖老会出一个专门用来背的册子,或者买风中劲草也可以,也是每天狂背。背的方式,我个人是记关键词,然后凭关键词串起来,还有我是图像式记忆,因为我记图比文字快,很多时候我是记的哪部分知识在书的哪一面,那一面长什么样子。。。具体方法,你要看你自己适合什么,怎么做才高效。 11月份,12月份,肖老会出四套卷,八套卷。也是背大题,狂背,我最后几天,4套卷轮着背,倒背如流不停顿,你才能保证自己在紧张的考场上你能奋笔疾书。。。背得枯燥了,咬咬牙,告诉自己,再苦不过就这几天了,难道这几天都不能苦过去吗?我相信很多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你挖掘。 二、专业课 专业课是大头,需要花费60%以上的精力去准备。首先得说,我本科基础就还挺好的,因此3个月差不多。如果本科没认真上课或者跨专业的同学,建议还是要早点准备。 1、语言学基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专业二,人大的特点就是专业二有难度,且有所压分。因此语言学基础一定要好好准备,不说考个130吧,想拿高分,怎么120一定要考到。 语言学基础的专业书:北大版语言学纲要,胡明杨版语言学概论。侧重在于语言学纲要;复习要略: (1)在复习时,你要给自己定一个复习计划,每天看什么,这个我就不说了,我不建议把自己的说出来,因为会限制你们(何况我其实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看多少有时我凭自己的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什么是语言学

1、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称为普通语言学,以某一具体语言(例如汉语、英语等)为研究对象的称为××语语言学,如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具体语言的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 2、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两种:心理学功能和社会学功能。心理学功能可被描述为人与现实世界沟通的途径,而社会学功能则是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心理学功能的本质可被视为内向和主观的,社会学功能则是外向和人际的。 3、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 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约定俗成说明了语言的本质:第一,意义任意性,没有本质联系;第二,音义结合关系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说明它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三、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第3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月 Vol.3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2 ────────── 收稿日期:2012-03-25 作者简介:申丽红(1975-),女,河北邯郸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24-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申丽红1,2 (1.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1;2.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语言学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家学者秉承不同的语言学理论,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语言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语言学研究方法做一梳理。 关键词:语言学;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H 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6-0024-03 Som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SHEN Li-hong 1,2 (1.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h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1,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Linguistics, as a cross-discipline betwee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has developed well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scholars did some researches on language with different theories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 summary ab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is made. Key Words: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宝贵财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语言的奥秘,以揭示形形色色的言语背后所隐藏的规律,从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以不同的哲学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后,因其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研究目的而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语言学相关研究。 一、语言学发展简史 西方的语言学研究自古希腊始,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 BC 470-BC 399),柏拉图( Plato, BC 429-BC 347)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 384- BC322)等通过对语言的辩论奠定了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此后语言学在西方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随着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等相继加入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学科迅速发展。他们详细研究了语言的分类, 语言中的音变等,为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使语言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学科。此后的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的结构主义学派基本上秉承了结构主义的衣钵,对语言的结构、音位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切分。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法,推动语言学研究进入当代语言学时期。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过程无论采用“白板说”还是“刺激-反应”论都不足以说明问题,以此提出了“先天性假设”(innateness hypothesis )。他认为人类的大脑先天被内置了一套“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或“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 universals )。这种普遍语法在后天经验的触发下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数学的运算原理,运用各种规则逐步推导以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简介 岑麒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修辞学发凡》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著作 丁声树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 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 高名凯著名语言学家 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观点平妥,简明通俗,至今仍被许多高等学院用为教材。 桂诗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 郭锡良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等著作10种。音韵方面也第一次提出了殷商音系的设想,为汉语语音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何九盈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胡明扬胡明扬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一是向国内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 胡裕树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教学、语言文字辞书编纂 《现代汉语》、《今日汉语》、《汉语语法研究》 胡壮麟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符号学、认知与隐喻《语言学教程》 黄伯荣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 蒋礼鸿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义府续貂》 金兆梓著名语言学家、文史学家 《国文法之研究》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 李方桂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 参与翻译《中国音韵学硏究》(ps:《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 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 注释和补订。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李荣音韵学家、方言学家 《切韵音系》、《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创办了《方言》杂志 李行健主持完成国家规范标准项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廖序东方言学、教学语法研究、楚辞研究 《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书目答问》、《楚辞语法研究》 林焘汉语音韵学、现代语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语音学教程》、《北京话的连读音变》、《北京语音实验录》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择校、参考书、报录比、考研经验分享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择校、参考书、报录比、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于1987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英美文学及文论研究、英语国家文化研究、普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本专业学术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本专业教师在国内外重点期刊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承担多个高级别的研究项目并获得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奖。学术带头人都已具备多年博士生培养经验。本专业丰富的学术资源、宽广的学术平台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以及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目录以及考试科目

考试方向 英美文学(815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816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817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文学(818英语国家文化)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43二外俄语或244二外日语或245二外德语或246二外法语或247二西班牙语 (3)627基础英语 (4)817翻译理论与实践/815英美文学/816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817翻译理论与实践/818英语国家文化 注意:如果拿出2018年及以前的考试科目对比,大家发现二外竟然多了西班牙语!看来人民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又将开始一场激烈的竞争。 二外为西班牙语的同学们,大家可以注意中国人民大学啦! 方向:这一科目因为考试的方向不同,考试题目就不同。提醒大家,一旦决定报考人民大学,一定要写明研究方向,这样复习会更有针对性。人大专业课的真题虽然不公布,但是无论哪个方向,大家都要认真复习。语言学和文学最容易考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还会考英汉互译,但翻译理论大家也要熟练掌握,并辅以一定的实力增强简答题的说服力。英美文化部分知识点比较细碎,同学要好好利用本科学过的英美文化概况的教材整理好知识点。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参考兄弟院校的真题,看看各个方向的具体考题形式,好做到心中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这与经济基础不是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先王之道”被认为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法宝。即使是提倡变法的王安石,也主张“当法其意”(《上仁宗皇帝书》)。要法其意,也就必须通《经》。通《经》必先识字;识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非通过这个手段不能达到通《经》的目的,也就无从确知“先王之道”。张之洞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韵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始。”这种指导思想贯穿着近两千年的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的前身是语文学(philology)。语文学与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又叫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语文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小学。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小学校有关系。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我们知道古人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六书。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所以把识字的学问叫做小学。到了后来,小学的范围扩大了。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训诂是研究字义的,字书是研究字形的,韵书是研究字音的。但是,研究字形的时候不能不讲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三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学是有关文字的学问。古人治小学不是以语言为对象,而是以文字为对象的。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一、语文学的萌芽 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即还没有产生语言研究动因。但是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已经萌芽。 首先是作者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孔子、孟子解释字义,主要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即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但也反映了古代有关语言、字义研究的萌芽。 其次,作者也可以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左传》和《韩非子》对“武”“厶”等字的解释虽然都被《说文》引用了,但也不一定就是正确地说明了古人造字的原意,很可能还是牵强附会。这也说明了,作者在讲字形的时候,也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最合于语文学性质的,则是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二、关于文字起源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关于文字的起源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系辞传》:“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人大文学院考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真题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艺术真实有哪些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1)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性情境之中。例如《雷雨》呈现了封建家族之下受到压抑的各式灵魂,以及封建家族关系之下的各种茅盾,这是对社会问题的揭露。剧本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及一昼夜之内,冲突又那么集中而强烈,这在实际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而是假定的。 (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如陶渊明“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会有人觉得“不真实”,因为它们具有主观性真实。又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其中透露的真实性对高超的“诗艺”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2.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也是一个互相生成互相彰显的过程。 (1)内容形式化。内容形式化过程就是内容转化为形式的过程,它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有形呈现。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内容决定形式,从内容的表现需要出发创造艺术形式。这一认识无疑有它的真理性。但这还不足以揭示艺术形式形成过程的真实,还容易导致错误的认识:仿佛文学创造就是内容同既定的现成的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在文学创造中,当内容显化为形式并为作家组织起来的时候,内容就“消逝、消失在它里面,整个儿渗透在它里面”,内容、形式就融为一体了。 (2)形式内容化。它是指形式创造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在文学创造之初,形式创造实际上已经开始。有大量事实可以印证,由于形式的生成作用,内容确能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鲁迅的《药》塑造的革命者夏瑜的形象,自始至终用的都是侧面描写。小说从他被害的余波写起,选取几个富有特征的场面,通过一些不理解、不同情乃至仇恨革命的人物的议论予以表现。显然正是这种叙述视角,与作家冷漠的叙述语调相匹配,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了封建文化精神压迫下群众的冷漠和革命者的孤独悲哀。这正得益与形式的创作。 3.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不可转译”(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语言之间)? (1)与其它艺术创造相区别,文学创造的工具和媒介都是语言文字。 ①作为一种形式,语言在文学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内容得到深化或升华。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和“云破月来花弄影”,王国维说一“闹”一“弄”“境界全出”。可见文学语言不仅具有准确达意之功能,更具有体验性之色彩。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意义是能准确传出的,而这种体验性是很难传递的。 ②各民族语言本身在自身形成和发展中都会形成不可替换的潜在情绪,而每位有个性化风格的作家也会形成带有自己情绪色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在翻译中会流失的东西。 (2)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性特征。这一点在诗歌中尤为明显,而在古文中更是如此。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全文用了21个“也”字,一气呵成,一波三折,极尽曲折迂回之美,译成现代汉语之后,韵味不如原文了,美感不那么强烈了。若从欣赏的角度考虑,有些古文不适宜译成现代汉语。至于译成外文,恐怕就淡乎寡味了。 (3)看到这种说法合理性的一面,也应该看到文学翻译也是可以的,而且必须的。这从人类情感具有共通性;成熟完善的语言之间也能进行翻译沟通;不同国家、民族优秀文学交流也是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实体,另一个方面是约定俗成的意义。 “能指”: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的一个专门的术语。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语音中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起这种作用,因此也构成音位。这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 “肌肉紧张说”: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驰和紧张相互交替的。音节是发音过程中肌肉的一次紧张过程,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复元音”和“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变音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 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化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