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体系的对比分析

对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体系的对比分析

对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体系的对比分析
对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体系的对比分析

对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体系的对比分析

摘要:现代医疗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口腔医学属于医学大类,也焕发出新的活力。本文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体系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的招生方式和途径、教学制度以及实践教育的模式。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口腔医学整个教学体系的交叉比较,建议在口腔医学的教学、实践和教育制度的建立上,能够在立足国情、保留特色的基础上,适当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改革创新,让国内口腔医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育对比分析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46-0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已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这就意味着,医疗护理人员的数量将逐渐增加,专业技术技能也势必要提高。口腔医学属于医学大类,在当今国内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国情下,在国际医药卫生事业继续开拓创新的世情下,有必要对比分析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教育体系,探讨出一条适合中国口腔医学的教育模式,对国外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培养出更多更好为人民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

1国内外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我国口腔医学教育自加拿大牙科医师林则(a.w.lindsay)于1917年在四川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现已与四川大学合并)设立牙科系开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 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童西元 ?2010年1月18日至2月8日,来自武汉市各中职学校的23名双师型教师,在市教育局陈处长、张处长的带领下,在德国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和考察。虽然时间较短,但感触较深、收获较大。 ?中德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差异,更多的是差距。 ?由于时间较短,语言不通,有些问题还学习研究得不够、不透,有些问题只能看到一些表象,因此,有些看法和想法不尽正确。 一、从教育体制结构看职业教育的地位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2世纪,手工业行会中就出现了“学徒式”的职业教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一传统在100年前就基本形成了类似于今天的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 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战后的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设施很快得到了重建与恢复,并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50多个。?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原则框架由联邦立法规范外,其余各教育法律法规则由各州立法,因此,只有职业教育是在全德统一实施。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等,2006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把原来的两法(1969

年的《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全新修订合而为一。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了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转岗培训);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使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法律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德国,就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现定,严格把住“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这一关,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准进人职业生涯。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了绝对大的比重。基础教育后的职教与普教相比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就读人数,职业教育都占了绝对的优势,据统计德国75%以上青年中学毕业后都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只有不足25%的学生考大学接受普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早在学生的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渗入了。中学(5—10年级)传统上分为三个类型:国民中学/职业预科、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区别中学类别的目的是考虑按学生将来不同的就职目标渗透职业教育。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层次和类别不同,在各类中学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职业准备性教育。每个儿童入哪类学校,由本人志趣、爱好和小学毕业的成绩决定。 ?上国民中学的学生,毕业后不准备继续升学者,需打好就业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劳工理论课、劳动技能课和外语课; ?上实科中学的学生,将作为中等专业人才培养或升入高等专科学校(也叫专科大学)。这类学校明显侧重实践课教学,为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或升入专科大学做准备。 ?上文理中学的学生,将来要升大学,他们在读完十年制(含4年小学)文理中学后,要再读三年文理高中(总学制为13年)。

中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异同

一、中美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 1.教育管理机构的权力设置不同根据我国宪法, 最高教育立法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有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国家教育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 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 统筹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 指导、组织和协调各地、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 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改革, 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而在美国, 教育权为各州所拥有, 最高教育立法机关为各州议会, 决定重要的教育运作事项, 其中包括: 州教育委员会成员的产生; 规定各级各类学生的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和教育年限; 审核州内教育预算等事项。基本上取得州内教育的主导权, 并推行其既定政策的机关为州教育委员会与州教育厅。 而美国联邦教育部迟至一九七九年才成立, 主要负责: 分配和管理联邦补助的教育经费; 搜集全国教育类数据, 提供信息服务和开展教育研究。联邦教育部的设立并不减少州、地方所拥有的职权, 在教育人事、课程、与经费权上联邦教育部拥有的权限极低, 主要处在辅导和建议的地位上。 2.教育管理机构的独立性不同 在我国, 教育部为国务院职能部门, 其下的省、市、县教委(教育局)也是地方政府的一部分。此外如教育人事与教育经费也一并在普通行政之运作中考虑, 并未独立分开执行。因此, 我国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采取从属制。相比之下, 美国的教育行政组织形式多样。国家联邦教育行政组织属于政府组成机构, 采取的是从属制。州教育行政组织采取半独立制, 美国的州教育董事会虽独立于州政府机关之外, 但其经费预算及部分州教育董事仍由州政府控制或指派, 故属于半独立制。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则采取独立制, 美国地方(学区)的教育董事会享有组织、人事及经费的自主权。 3.教育管理机构的决策体制不同我国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方教育厅(局)均采用行政首长负责制,而美国各州及地方的教育行政机关, 均采用委员会制, 设有教育董事会(或委员 会)为决策机构, 教育局为执行机构。 二、对两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分析及得到的启示 1.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 采取的是地方分权制。而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 采取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权力分配的集中与分散各有利弊, 不能一概而论。 中央集权制的长处在于: 有利于统一教育的目的、方针政策, 使国家的整体利益得到实现; 有利于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 按照国家的某项需要实施重点发展, 保证国家的重点人才需要; 有利于国家通过行政干预对教育事业的管理与控制, 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并且有利于保持各地区教育的平衡发展, 消除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其弊端在于: 一是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缺乏自主权, 限制了办学的积极性; 二是整齐划一的目标模式, 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是难于发挥社会、集体、个人的办学积极性;四是机构臃肿, 中间环节过多, 权责界限不明, 行政效率较低。地方分权制的长处在于: 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 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有利于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培养所需的人才; 有利于调动社会、集体、个人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 同时, 还有利于建立相对灵活的学校办学机制,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形成特色学校。但也存在不少弊端, 一是容易造成国家整体上“失控” , 国家重点需要的建设人才难以得到保障; 二是缺乏统一的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标准,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甚至可能扩大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 三是国家整体上的协调、控制、评价、督导等规范化管理难以实施, 行政管理能力削弱。如在美国, 教育经费来自于各学区的税款, 一些贫困的学区由于资金短缺而面临困境。 2.教育管理机构和政府机构的关系美国的部分教育管理机构享有人事权和财政权, 独立于政府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经过发展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及其它形式的教育体系。但也存在各类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课程安排相互重叠,授课时间与内容不能满足教学效果,以及教材编写滞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探讨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不断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教育体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医学发展规划和教育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口腔教育水平,使其更好的与我国十三亿人民的口腔疾病防治相适应,更好的推动口腔医学科学的向前发展。 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虽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综合国力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属发展中国家。人民卫生事业发展与布局应根据中国综合国力,十三亿人口的具体国情,以及不断提高人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需求综合考虑,制定发展规划和不断改革完善我国的教育卫生体制,使其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历史使命相一致。口腔医学教育同属医学教育门类,与临床医学教育有相同之处也有其特点。研究口腔医学教育现状与特点,有助于提升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水平,使其更好的与我国人民口腔疾病的防治相适应,更好的推动口腔医学科学向前发展。 一、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 我国现行口腔医学教育的模式: (一)本科生教育:生源一般为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按志愿录取,学制5年。即3年医学基础、临床医学课程,2年口腔医学课程,包括1年口腔专业基础、口腔专业课,1年口腔临床实习(每科约3个月)。毕业后去向较多:如继续考研深造,各级医院从事口腔全科,口腔专科医疗工作或在口腔诊所从事口腔全科工作。继续深造者,硕、博士生学制各为3年。分别是:1年研究生课程,1年临床实践,1年毕业论文准备。毕业后大都在各类口腔医学院校或省市级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工作。 (二)七年制、八年制研究生教育:生源仍为高中毕业生,且大都为高考姣姣者,进校后的培养模式,前期与本科生课程学习内容基本类同,后期加入研究生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完成,导师常为指派。 (三)工作后继续教育:进修学习、在职提高包括自行参加各类培训班、会议、讲座等。所获得学分通常与职称晋升等挂钩。 (四)其他学制:口腔医学及口腔工艺学大专班、中专班。毕业后可通过函大、自学考试等形式提升学历,或进入基层医院,诊所从事口腔医疗、医辅、医技等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办学目标不清,学制与所学内容不一致,不利于不同求学目标人才的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2005-5-17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一、促进高等医药教育改革的内外部动因 1.卫生服务和社会需求改变随着人口年龄谱、疾病谱的改变,农村和城市 中心贫民区卫生服务不足,卫生服务需求发生重大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医学教育都面临着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变化的要求。美国政府 和医学院协会( AAMC )早在 1970 年就提出以综合健康为目标的卫生 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为重点的初级 卫生保健,并作为发展和改革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策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除了适应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外,更多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变 化,特别是当今我国正在实行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 略,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与培养过 程、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势在必行。 2.卫生费用的急剧上涨和医学教育投资的政策导向随着高科技医疗的发展 和初级卫生保健的普及,卫生服务费用也急剧上涨,这是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美国国会通过了卫生人力发展计划,试 图通过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导向,将传统的、以培养第三级医疗服务为目标的医学教育转向培养以面向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生方面来。 3.科技进步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影响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新知 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形成了与医学相关的边缘学科和 交叉学科,传统的医学教育已不能采用简单地扩充课程内容的方法来实 现,需要进一步进行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4.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的交流合作日趋国际化,了 解和借鉴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能够促进医学教育思想、观 念和方法的转变。 5.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相应改 变。如上世纪 30 年代起医学教育界对人文教育的逐渐重视,使得增设 人文课程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际教育界逐步树立起 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质量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 素质教育成为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6.医疗行业对自身成员的素质要求要提高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收益,维 护行业整体利益,必须在学校阶段起就开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 业能力进行规范化的培养,这也促进了高等医学教育的不断进步和革 新。 二、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形势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及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日俱增。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加快了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跨国别、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给各国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带来了由于陌生文化和各国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导致的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冲突现象。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较为宽泛,本文仅就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做简单分析,以减少中德教育交流过程中由于跨文化冲突导致的教育交流障碍及理解歧义现象。 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过程[1]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影响交际的因素较多。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社会结构、心理因素以及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的差异等都会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造成理解歧义和文化冲突。 笔者于2016年10月9-29 日参加公派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教育培训团组。作为团组的外事联络人,在与德国培训承接方的交流沟通及课程内容翻译过程中,受到跨文化交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交流障碍及问题,本文以其中的一些问题为例做简单分析。 一、中德教育交流障碍原因分析 (一)不同的教育传统

中德教育交流的开展大多由中德教育传统为话题开始,不同的教育传统衍生出中德两国截然不同的教育体制。因此,在教育交流过程中,如果无法全面了解中德两国教育传统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就容易产生相应的交流障碍。 德国的教育体制在中古世纪以后开始获得系统发展。起初,只有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受教育权,随后才渐渐普及到民众,使得全民教育体系发展和兴盛起来。义务教育的传统起源于马丁? 路德的思想,直到21 世纪才被全社会所倡导。受到国情、人口、宗教及哲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德国教育相对更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应用技术的培养。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学习。[2]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历史传统和联邦制的国体使德国的16 个州在文化教育领域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和自主权。联邦政府除在高等教育原则问题、企业范围内职业教育和科研以及学习资助方面有发言权外,在教育领域的权力有限。因此,德国没有全国统一的关于中小学的法律,而是由各个州在《基本法》(德国宪法)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发展其学校教育事业,州颁布各种专门的法规,规定各级学校的设立、维护和发展,师资的培训和进修,学校的监督和管理,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学费和教材费用的减免以及教育补助等事宜。这导致各州间的学校教育发展各具特色。 为保证全国教育的基本统一,各州文教部长组成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联邦和各州在教育方面的合作。

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浅述学习口腔医学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意义》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口腔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也使口腔医学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经过大量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统一了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一批具有先进性的成果,中国特色的新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初具雏形。这一切,为世纪初深化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临床医学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者在这个时代都处于与时俱进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尤其要指出的是,包括口腔医学教育在内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具有全球可比性的专业教育,在入世后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必将处于国际竞争的前沿,因此,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口腔医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从而加快口腔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谋求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新发展,才能确保在世界医学教育领域获得一席之地。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催化口腔医学教育教学进行更加深刻的变革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将促使口腔医学教育作前瞻性的思考,推动口腔医学教育各方面的改革。 同样,临床医务工作者更是有必要学习口腔医学,不了解这一学科的人大多会认为口腔科就是牙科,口腔医生就是看牙的医生,事实上,虽然大部分病人到口腔科是为了看牙,但是牙齿只是口腔医学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口腔颌面部的骨骼、关节、肌肉、神经、血管、唾液腺

等等,都是口腔医学研究的内容,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学习临床有莫大的帮助。临床专业的学生学习口腔医学的目的在于为了对于人体的其他系统有认识,从而培养医生对于疾病的整体和全局的意识,毕竟作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整体的病人,而不是病人的一个器官,各个器官系统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比如有的病人心脏病发作也会牙疼,现代社会需要的临床医生不单单只是会看普通疾病的医生,而是需要我们经过系统还很全面的学习。不仅仅知道人体六大系统的知识,还应该了解与熟悉全身各个系统与口腔之间的关系。所以,与时俱进,保证自身知识的先进性,前瞻性,才能不落伍,寻找口腔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从而更好地从事临床工作。 以下,我从两个方面浅谈一下口腔医学与临床应用的联系: 【糖尿病与口腔】 糖尿病主要影响机体代谢糖的能力。我们吃的所有食物都被转化成糖并用来提供能量。在1型糖尿病中,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一种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的激素);在2型糖尿病中,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两种情况都会导致高血糖水平,使眼睛、神经、肾脏、心脏和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在机体出现糖尿病,口腔容易出现以下病变: 1、牙龈病 这可能是牙龈疾病的早期体征。如果牙龈疾病变得更严重,那么支持牙齿的骨头会发生吸收,导致牙齿脱落。通过正确的刷牙、使用牙线和饮

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口腔医学教育是培养从事口腔医疗卫生保健的专门人才的教育,规范的培养过程是培养合格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加强质量监管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为保证国内口腔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国内院校口腔医学教育标准,参考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结合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和国内医学教育认证标准,特制定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 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第一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口腔卫生保健机构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初步口腔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初级口腔医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口腔卫生医疗保健机构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使其具备将来胜任口腔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继续口腔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的自觉再提高能力。本标准以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口腔医学教育的基本方面提出最低要求。长学制教育可以参考此标准,适当提高要求。本标准既通用于全国各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也承认不同地区和各个学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不提出具体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以利于各校的个性发展,为发展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 本标准尽量反映我国口腔医学教育面对的国际趋势、国内环境和社会期待方面的要求,是各个院校制定教育计划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必要基础,是本科口腔医学院校(系或专业)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参照标准,必将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标准也将用于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评价与认证,并希望通过广泛研讨不断修改,通过评估与认证实践不断得以检验和完善。

一、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办学标准 1 宗旨及目标 1.1 宗旨及目标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明确办学宗旨和目标,包括院校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等。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的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确定,必须通过各利益方的认真讨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所属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批准,使全校(系、专业)师生周知。 1.2 学术自治与学科融合 独立的或综合大学中的口腔医学院必须根据各自的规划要求,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自主制定课程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自主决定人员的任用和自主分配的学术支持,同时努力加强与大学各综合学科和医学学科之间的沟通及融合。 1.3 教育结果 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根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要求的口腔医生。 2 教育计划 2.1 课程计划 (1)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和口腔医学科学进步和口腔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制定符合本院校(系、专业)实际的课程计划。 (2)口腔医学院校(系、专业)制定的课程计划,必须明确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国内外医学教育对比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

国内外医学教育对比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 中国的医学教育与国情密切相关,社会对医疗服务态度的变化正是医学教育转变的关键,病人对医生的依赖程度逐渐减轻,对医生技术水平的要求逐渐增高,所以目前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美国是医学教育与医疗体制的先进代表,我们应学习其优势并加以创新,结合中国医疗现状,建立起中国特色医学教育体制。 1、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回顾历史,美国医学教育也经历了多次改革,20 世纪50 到60 年代期间,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哈佛大学启动了“以问题为中心” (Problem Based Curriculum PBC 或PBL)的课程模式[1];到了90 年代,随着以全科医师特别培养计划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文件出炉,美国已初步从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让学生从临床实践中学习基本技能,培养临床思维的新模式[2] 。众所周知,美国的医学是精英教学,报考医学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学士学位,报考时没有专业限制,但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展现个人优势为标准来组织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按照自身优势全面发展。这无形中培养了美国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他们不是以传统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好坏,而是更注重临床实际操作的技能,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基本专业知识,以问题为中心,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在面对疾病时应

如何考虑,如何处理,在临床实践中把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美国医学生学到的是如何面对“病人”,而非“疾病”。 2、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 2.1我国传统教育办学理念与世界先进医学相矛盾。我国一直沿用医学专科院校的单一培养模式,但随着医疗进步,医学服务,医学伦理等学科的出现,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单一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医学院校与非医学院校的合并是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医学本科生加学心理,伦理等课程也对将来进入临床处理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医学教育手段僵硬化背离了全面发展的初衷。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手段千篇一律,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的优势创新,这导致学生思想过于机械,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不能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并且沟通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的与病人交代病情,这也是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2.3我国医疗资源与办学理念的发展不符。相比国外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办学理念,我国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少,医院里病人众多,诸多因素使得国内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知识比较困难,只能在传统授课中获取专业知识,在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中培养简单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在真正入职后,面对各种病人无从下手时才开始真正学习临床技能,这是中国医学教育体制下出现的现实问题。[3]

中德教育体制对比浅析word精品文档3页

中德教育体制对比浅析 一.中德教育体制对比 1.初级教育。德国孩子一般在6岁入学,与中国入学年龄一致,每学年有两个学期,有寒暑假。德国小学生通常只有早晨上课,家庭作业量远比我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的少,且考试都以开卷考试,每学年只有两次考试,而中国小学的考试日益频繁增多,且考试为闭卷。 德国的小学初级教育提倡教育多样化,课程多样化,除了书本知识外,烹饪,园艺,手工等专题课也是孩子们的必修课程。德国的小学教育一般为4年,而中国小学教育则为5年或6年。中国的小学生,一天平均为8节课,比德国小学生多了一倍的课时量,同时家长给学生安排了很多课外学习课程,比如器乐类,书法,奥数,舞蹈等,而这些在中国并不是学校的必修课,这些课外课程是在每天繁重的作业后,中国家长监督孩子们带领孩子们在机构学校完成学习的,除了这些兴趣爱好课,中国家长还为了孩子们的专业课给孩子们补习英语课程在校外。 2.中等教育。德国的中学分为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三类。约有半数的学生会进入实科中学学习,毕业后通过专科学习对口普通白领,通常德国的孩子们继接受职业教育.实科中学学制为6年,即从五年级到十年级.,培养的目标是“中等教育毕业生”学生所授教育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实科毕业生具备就读专业学校和专科学校的资格,毕业于实科中学的学生,就业率相对高。 文理中学学制为9年,即从五年级到十三年级(西德是13年级).文理中学是德国传统的“高级中学”,德国最好的中?W。只有毕业于文理学

校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近些年来在德国出现了综合中学,也叫全科学校.毕业于综合中学,同样可以获得德国联邦各州教育部门的认可.这和中国高中分科,高考后选择专业的形式截然不同。 3.高等教育。德国的高等院校是由各联邦州的国力设施,教会大学不包含其内.授课形式一般分为讲座和练习。德国大学入学和中国相对比,难度较低;但是,大学毕业在德国并不容易。由于很多德国本土学生和外国学生半工半读,德国高等学府又是一个学分制教育体系,因此,德国的大学生,有的甚至读了7、8年才毕业.德国大学的毕业考试有三种形式,理工、文科和国家考试.德国的国际硕士为文科硕士和理科硕士。对于留学生而言,要想进入高等学府,除了有各国高中毕业证明,(针对有些国家需要大学学习证明),来到德国首先要攻读预科班,也就是语言培训,在学时量满后,必须参加德国国家级别的“DSH”语言测试,通过后方可进修学习作为外籍学生,获得理科硕士学位过程相对短暂,一般约在5年左右,文科硕士的时间则会更长. 而中国的高等教育有自身的特点,比如考大学难,毕业容易;很多高中生进入大学校园后,通过四年本科学习,较容易的就能拿到文凭,同时学校监督力量很大,每个班级都有辅导员,及时将学生在校情况反映给学生家长,监督并督促学生完成课业,按时到校.而德国属于学分制,学生学习完全凭自觉性,因此入大学门容易,毕业获取文凭较难。 二.教学建议 1.重视能力培养。德国的课程评估方式体现重视能力培养的特点,所以在对德国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更加要侧重德国学生的参与性,并且相

口腔医学名词解释

1、 malocclusion:错合畸形: 2、 preventive orthodontics :预防矫治: 3、 relapse and retention 复发与保持: 4、 anchorage 支抗 : 5、 i n d i v i d u a l n o r m a l o c c l u s i o n :个别正常 : 6、 dentin sialoprotein,DSP:牙本质涎蛋白 7、 cellular rich zone 多细胞带/增殖带 8、 MaRAU 腺周口疮/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粘膜腺周围炎/复发性瘢痕性口疮 9、 Intermediate cementum 中间牙骨质 10、 Bronchial arch 鳃弓 11、 merge 联合 12、 fuse 融合 13、 gemination 双生牙 14、 alveolar bone proper 固有牙槽骨 15、 mottled enamel 斑釉/氟牙症/氟斑牙 16、 骨上袋 17、 凋亡 18、 Reticular atrophy of the pulp 牙髓网状萎缩 19、 不全角化 20、 Cross striations 釉面横纹 21、 上皮剩余 22、 非釉原蛋白 23、 oxytalan 纤维(弹性纤维) 24、 lamina limitans:限制板 25、 oral mucosa 口腔粘膜 26、 腮腺囊 27、 Neural crest 神经嵴 28、 passive tooth eruption :被动萌出 29、 错角化/角化不良 30、 囊肿 31、 Epithelial dysplasia 上皮异常增生 32、 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缩余釉上皮) 33、 可逆性牙髓炎 34、 关节内强直 35、 放射性骨髓炎 36、 牙周潜力 37、 交互作用 38、 Le Fort II fracture 39、 OSA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0、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翼下颌间隙 41、 impacted tooth :阻生牙 42、 intermaxillary contracture :颌间挛缩/关节外强直/假性关节强直 43、 masseteric space :咬肌间隙 44、 Bell palsy :贝尔麻痹

中德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德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比较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成就了欧洲教育的优秀典范,他们独特且富有时代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值得身处不同文化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从历史的渊源看,文化影响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文化制约和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不尽相同。 1.中德古今高等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进程对比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对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的目的、价值、内容、方式等。笔者将针对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历史发展做出以下对比。 1.1古代教育理念的比较 德国的高等教育具有“理性文化”的特点:教育价值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为欧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核心是“自由”的理念。教育目的:社会要培养理性、科学、严谨的“思辨者”。教育内容及价值导向:德国古典大学不仅讨论教学与研究、大学与科学的发展,还讨论大学与社会以及国家等之间的关系。对人的生存与发展予以高度关注。西方国家崇尚人文精神,在教育上推崇自由,主张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所以注重智育。

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德性文化”特点。教育价值观: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和完整的道德教育理论,古代中国社会培养要培养“贤”人。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国家选拔的、认可的,在社会上担负着管理职责的人。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强调人格,忠君为国,为学不离从政。教育内容: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推崇的以伦理型为主的是德育,极少涉及数学、医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呈现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教育倾向。④教育方式及导向:古代中国教育以官学教育和私学教育组成,教育务实重效、经世致用。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更多关注人文社会科学,西方教育更加重视科学与社会的发展。 2.近代教育理念的比较 2.1德国近代教育理念 德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思想以洪堡(Alexander Humboldt)的大学理念为主体。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德国大学中,洪堡的大学观念在大学中占据支配地位,他的《柯尼斯堡学校计划》、《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等文稿建立了以新人文主义的以科学活动为核心的,以学术为取向的高等教育理念。根据洪堡的大学理念,科学是大学的核心,教师和学生都是为了科学而共处于大学。科学研究和科学修养被看做是大学生的根本任务,不少学生在相当自由的大学环境中,抱着为科学而科学、为学术而学术的态度而学习和研究。 大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是教师以科研方式实施教学,通

口腔医学知识点

1.混合牙列期: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乳牙、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 2.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此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3.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方面均发生变化 4.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5.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6.交界性肿瘤:有些肿瘤虽为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恶变倾向,例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瘤,乳头状瘤等,对于这些肿瘤必须采用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灼痛感,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具有周期性、反复性、自限性 8.揭皮试验阳性:天疱疮时,若揭去疱壁,常会一并无痛性地揭去邻近外观正常的皮肤,留下一鲜红色的创面的现象 9.舍格伦综合征:舍格伦综合体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 10.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牙能够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的特定形。固位形是使充填体能保留于洞内,承受更力后不移位、不脱落的特定形状。 1.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即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2.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2、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3)等分。 3、颌面部为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上1/3为(颅面部)。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区域,而颅面部是以(颅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颌面部为人体(最显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体(形态美)和(表情)最重要的形体表达区域,也是与(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相交叉的部位。 4、临床上常将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划分是以(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以(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 8、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口底)等构成,因此(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及(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故有口腔的表面形态。 9、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软腭),下为(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10、口底由(舌系带)(舌下肉阜)组成。 11、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牙颈)组成。 12、牙的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周组织结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13、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分布,舌后1/3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分布。舌的运动系由(舌下神经)支配。舌的味觉为(面神经的鼓索支)支配。(舌尖部)对甜、辣、咸味敏感;(舌缘)对酸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

口腔医学考研必备之专业招生院校介绍

口腔医学考研必备之专业招生院校介绍 (1003) 口腔医学(共6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吉林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口腔医学9强: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共1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遵义医学院、昆明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基础医学4强: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 (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军医进修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锦州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佳木斯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昌大学、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青岛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四川大学、泸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昆明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 {口腔临床医学9强: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 (100320) *牙体牙髓病学北京大学 (100321) *牙周病学北京大学 (100322) *儿童口腔医学北京大学 (100325) *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大学 (100326)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北京大学 (100327) *口腔修复学北京大学 (100328) *口腔材料学北京大学 (100329) *口腔正畸学北京大学 (100330) *口腔组织病理学北京大学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1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分类与借鉴 高等医学教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学专业之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教育层次和形式有所变化,或强调学历,或注重资格,或突出学位,各不相同。以目前情况看,按毕业后的第一学位或证书的授予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1博士学位授予型 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院指南》(2000年及截至于2003年6月30日的补充资料)为依据统计,全球有近半数(49.36%)的国家和地区为医学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有的国家授予内科学博士或外科学博士学位)[2]。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是此类型的代表。美国和加拿大的高等医学教育是在4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进行的。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已取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入学考试进入医学院再攻读4年医学课程,毕业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它们的医学教育制度中有三个可值借鉴之处:设置入学考试。世界各国高校的入学制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考试制度”,一种是“证书制度”。考试作为一种标准,被用于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高校,而证书制度是学生凭中学毕业证书或其他证书就有进入大学的资格[3]。美国的本科毕业生在申请进入医学院前必须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CollegeAdmissionTest,MCAT),加拿大的学生入医学院前也要通过文、理和面试三方面的考试[4]。医学院特设的入学考试,保证了医学生的水平和质量,也保证了医学教育的精英特性。在学期间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美国医师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美国医学执照考试(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共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Ⅰ),在第四学年结束时必须通过第二阶段的考试(USMLEStepⅡ),否则他们将不能进入临床实习(Clerkship),不能毕业,也不能成为住院医师。实际上,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使学生获得实习期间和日后行医所必须具备的合法资格,也是避免引发医疗争议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加拿大的医学生在毕业时也要通过一次标准化考试,以标志其知识和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否则不能从事医疗工作。毕业后区分全科和专科医师的岗位。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生毕业后,需申请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后,其身份还只是全科医师,若想成为专科医师则需再经过几年时间的专科培训以获得资格。这样一来,由全科医师负责社区居民的普通疾病诊治和专科疾病转诊,不仅提高了医疗保健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 1.2学士学位授予型 据统计,授予医学学士类学位的国家占总数的21.79%,其中以授予内科学学士学位或外科学学士学位的占绝大多数[2]。此类国家主要以英国、瑞典、新加坡等为代表。高中或大学预科毕业生进入医学院校学习5-6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后,即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作为5或6年的本科医学教育,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大体上与我国现行5年制的医学本科教育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尽管医学也属于普通本科教育形式,但由于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对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严格控制,因此在其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医学教育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精英教育水准;医学生毕业后,区分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就业岗位。严格限制招生名额与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比如,英国高校的招生对象为获得高中会考毕业证书的人,但其医学系、牙医系、药学系等专业由于名额有限,一般都采取筛选淘汰制招收大学新生[3]。瑞典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对象只为自然科学班级毕业且成绩达到4.8分以上的高中毕业生[5]。新加坡医学院每年招生不足300人,本科教育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入学后还要通过每年的年考,由于最后一年的学位考试要求很高,评分极为严格,因此通过率较低,而未通过全数考试就不能被授予学士学位[6]。从另一项措施来说,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家都已建立起一套高等教育质量保

口腔医学名词解释

1、malocclusion:错合畸形: 2、preventive orthodontics:预防矫治: 3、relapse and retention复发与保持: 4、anchorage支抗: 5、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个别正常牙合: 6、dentin sialoprotein,DSP:牙本质涎蛋白 7、cellular rich zone多细胞带/增殖带 8、MaRAU腺周口疮/重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粘膜腺周围炎/复发性瘢痕性口疮 9、Intermediate cementum中间牙骨质 10、Bronchial arch鳃弓 11、merge联合 12、fuse融合 13、gemination双生牙 14、alveolar bone proper固有牙槽骨 15、mottled enamel斑釉/氟牙症/氟斑牙 16、骨上袋 17、凋亡 18、Reticular atrophy of the pulp牙髓网状萎缩 19、不全角化 20、Cross striations釉面横纹 21、上皮剩余 22、非釉原蛋白 23、oxytalan纤维(弹性纤维) 24、lamina limitans:限制板 25、oral mucosa口腔粘膜 26、腮腺囊 27、Neural crest神经嵴 28、passive tooth eruption:被动萌出 29、错角化/角化不良 30、囊肿 31、Epithelial dysplasia上皮异常增生 32、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缩余釉上皮) 33、可逆性牙髓炎 34、关节内强直 35、放射性骨髓炎 36、牙周潜力 37、交互作用 38、Le Fort II fracture 39、OSAS(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0、pterygomandibular space:翼下颌间隙 41、impacted tooth:阻生牙 42、intermaxillary contracture:颌间挛缩/关节外强直/假性关节强直 43、masseteric space:咬肌间隙 44、Bell palsy:贝尔麻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