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可研设计深度要求

矿山可研设计深度要求

矿山可研设计深度要求
矿山可研设计深度要求

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规定

编制说明和原则要求

一.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对建设项目的技术、工程和经济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和多方案比较,从而对拟建工程项目是否应该建设以及如何建设作出论证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二.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主管部分审查批准后,一般应起到如下的作用。

1.作为平衡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2.作为筹措资金和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

3.作为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部门签订协作条件的意向书的依据。

4.作为编制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

5.作为大型、专用设备预订货的依据。

6.作为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设备,与国外厂商询价和谈判的依据。

三.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基础资料。

1.经储委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

2.选矿试验资料。一般情况下,对组分简单、易选或加工经验成熟的矿石,须具有实验室流程试验或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资料;新类型矿床或组分复杂难选矿石,需有经过审查批准的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或半工业试验资料,新矿种还应具有加工利用的资料。

3.主要工业场地的工程地质初评资料。

4.供水水源资料。

5.矿区地形图(1:1000~1:5000)。

6.矿区周围区域地形图(1:10000)。

7.当地的气象资料。

8.地震烈度资料。

四.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研究落实外部建设条件。对于水、电供应,交通运输,原料、燃料等条件必要时应取得意向性协议。

五.按国家计委计资(1984)1648号文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所提出投资估算的精确度,要控制在“和初步设计概算的出入不得大于10%”的幅度内。

六.为保证可行性研究的质量,参与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水平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必须安排的足够的工作周期,凡条件困难,生产工艺复杂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大型工程项目,9至12个月提交报告;条件简单、工艺成熟的项目,6至9个月提交报告。

七.本规定是按照国家计委计资(1984)1684号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并根据1982年化学业部(82)化矿字第1368号文发布的《化学矿山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进行补充修改而成的,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1982年发布的《暂行规定》同时为止。

八.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方案应进行两个以上同等深度的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内容要完整,文字要简练,文件要齐全。并应有编制单位的行政、技术、经济负责人签字。负责可行性研究的单位,要对工作成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承担责任。

九.本规定各章节的内容,不作为各设计、咨询单位内部专业分工的依据,各单位可根据各自的习惯进行专业分工。

十.本规定所列各章,只反映可行性研究阶段各专业本身的内容和深度,不作为不同性质建设项目的章、节划分依据。各设计、咨询单位应根椐工程项目的不同性质、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作必要的调整和增删。

十一.本规定只适用于大、中型化学矿山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于援外、合作、合资经营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对改建、扩建、续建项目和小型项目,以及其他单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可参照本规定酌情调整。特殊开采方法的矿

山,其章节内容、深度,可参照本规定迁定增减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一.简述矿区交通位置、隶属关系、项目性质和区域经济地理概况。

二.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的主要内容及上级或委托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具体要求。

三.可行性研究依据的主要基础资料

1.批准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和地下水资源勘探报告。

2.必要的采、选试验报告以及鉴定意见书,必要的加工利用试验资料。

3.工程地质初评资料。

4.气象、地震资料与地形图。

四.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及工作过程。

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矿区建设条件

一.矿区的资源条件。

二.矿区的外部建设条件和协作配合条件---包括水、电供应,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协作配合条件。

第三节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二.厂址及开拓运输方案。

三.主要工艺方案,公用辅助设施方案,主要设备及建设工程量。

四.外部运输方案。

五.建设工程进度。

第四节经济效果

一.建设项目的总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偿付方式。

二.企业经济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三.综合评价。

第五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需求预测

第一节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预测

一、产品的现状及产品加工利用的趋向。

二、国内、国外同类产品近几年的生产能力,产量情况和市场需求预测。

三、产品进出口情况,以及单价和进出口总金额。如有可能列出近5-10年来的进出口情况统计。

四、国内近期和远期需要量情况及主要消费去向。

五、国外市场(主要国家或地区)近期和远期需要量情况及主要消费去向。

第二节产品价格的分析

一、国内、国外产品价格的现状及不同价格的比较分析。

二、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及变化趋势预测。

三、产品价格确定的原则和意见。

第三节产品销售规划

产品在国内、国外市场销售的设想和措施以及逐年销售规划。

第三章地质资源

第一节地质概况

一、矿区地质概况

1.概括矿区在大地构造中的位置、出露的地层、火成岩(或脉岩)时代及变质作用,岩性,矿区面积,矿订赋存部位及规模,类型。

2.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

二、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赋存情况,矿床数量,规模,形态,产状,空间分布及纵横和变化规律,风(氧)化带发育情况。

2.矿石特征:矿石的矿物组成、含量;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的自然或工业类型,品级及其所占储量比例,分布规律;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伴生有益、有害组分含量)及各种组分的赋存状态,平均含量及变化规律。

3.夹石(层)分布规律、岩性特征及其有益、有害组分含量。

4.顶、底板围岩:岩性特征及其化学成分。

三、矿床成因类型,控矿因素,富集规律及矿床远景。

第二节矿石储量

一、地质报告储量计算,下达的工业指标与文件等。

二、地质报告提交储量及储委审查批准储量

1.储量主算方法、范围及主要参数的确定。

2.提交与批准储量总表。

三、可行性研究开采储量计算

1.可行性研究开采储量计算的基础与范围。

2.可行性研究开采储量计算的要求、方法及原则。

3.开采总储量及基建期中(阶)段储量计算结果。

如用电算进行储量计算,则要说明用什么程序和用何种计算机计算的。

第三节矿床地质勘探工作、勘探程度质量评述及建议

一、地质勘探范围及所确定的勘探类型、网度、手段。

二、对矿区地质勘探程度,研究程度,资料完整性,储量及各项工作质量和可靠程度等主要问题进行评述。

第四节基建探矿及取样分析

一、探矿的目的与要求。

二、探矿的范围、方法及工程量和投资估算。

三、取样和化验分析。

四、地质、测量和化验,岩矿鉴定的主要仪器、设备选择及定员估算。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1.简述区域地形、气候及地表水特征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

2.论述矿区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二、矿区水文地质

1.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开采范围的最低标高,确定矿区水文地质类型。

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特征,确定矿床主要充水的水源及与矿体之间的关系;确定矿坑充水边界条件。

3.地表水体、构造破碎带、喀斯特岩溶、老窿积水等的分布情况及对开采有影响。

4.对矿床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质量的评述。

三、矿坑涌水量预测

1.计算公式的选择和计算参数的确定。

2.计算首期开采水平的正常和最大矿坑涌水量及估算,最终矿坑涌水量以及建议防治水措施。

四、矿山水文地质工作

1.矿山水文地质监测项目及工程量估算。

2.人员、设备。

当该矿山需要预先疏干或采取防治措施时,应增加下列工作。

(1)论述矿床疏干及防治水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2)疏干或防治水方案及工程量估算。

第六节矿山工程地质

一、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基础资料的分析

1.研究矿区所处构造体系和构造部位,区域地震史和晚近时期的构造活动性。

2.根据矿体及其围岩的工程地质岩组类型、岩体结构和工程地质特征,确定矿山工程地质类别。

3.根据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各工程地质岩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岩层的风化程度、岩溶发育程度、地下水静水压力的大小以及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多少等因素,确定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4.根据矿山开采方式及采矿方法的实际情况,预测该矿山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

二、研究和确定有关参数

1.矿岩的体重、湿度、松散系数、安息角、块度等。

2.各类矿岩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岩矿石软化系数。

3.岩矿石的含泥率、粘结性、结块性。

4.硫化矿的自燃性、游离二氧公硅的含量、放射性物质种类及幅射强度、有害气体成分及逸出方式、矿山是否有热害等。

5.松散岩层分布较广或较厚的矿区,应提供构散岩层的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尤其当存在有流砂、膨胀上,湿陷性黄土或软土地层时,应提供相应的有关参数。

6.矿区地震烈度值,并提出对矿山建设的要求等。

三、矿山工程地质设计工作

1.综合研究与分析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场址的影响。

2.根据矿区地质甚探报告提供的矿区工程地质资料和矿区(或附近)已有类似生产矿山调查资料,分析研究露天采矿场边坡稳定性和地下开采矿山的矿体及其围岩的稳固性。

3.圈定岩熔充水矿床由于矿山排水或矿床疏干可能造成岩溶塌陷区的范围,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方案,必要时,应设计监测站网。

4.论述矿区内所分布的塌方、滑坡、泥石流及危岩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对矿山建设和生产的影响。

5.当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需设计一定防护措施时,应统计其工程量和做出单项估算。

四、对矿山工和地质资料的评价

1.认真研究地质勘探报告中的工程地质部分资料是否满足矿山可行性研究设计要求,如果存在问题应评价其对设计的影响程度和解决途径。

2.认真审查选址阶段矿山工程地质甚察报告是否满足设计需要,如不满足或存在问题,应提出解决途径。

第七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附图:

1.矿床地形地质图;

2.矿体横剖面图(本图一般根据采矿需要,提出条件后才切制);

3.矿体纵投影图(矿层颂角>45°者);

4.矿体底板等高线图(矿层倾角<45°者);

5.主要中(阶)段地质平面图。

包括基建期各中段和坑采矿山再编1-2个中段,露采矿山达产后前5年的各阶段,余下阶段只编1/3阶段平面图(包括最终阶段)。

附表或插表:

1.地质报告提交与储委批准的储量总表;

2.可行性研究计算储量表;

3.中(阶)段储量计算表;

4.探矿工程量估算表;

5.主要设备仪器估算明细表;

6.劳动定员估算表;

7.矿床特征表;

8.矿区断层特征表;

9.矿石化学组分表。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第一节产品方案

一、根据加工部门对矿石质量的要求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结合开采方案及矿石加工性能,提出几种可供选择的产品方案。

二、产品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必要时应比较到相关企业。

三、确定推荐方案。

第二节建设规模

一、综合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国内外市场需要量、矿区外部建设条件、区域经济等因素,提出可能建设的规模方案。

二、规模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并确定推荐方案。

第五章主要建设方案

第一节开采方式的选择

一、开采方式的选择,论证。

二、对于同时具备露天和地下开采以及其他开采方式的矿床,应进行开采方式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三、联合开采时,论述露天、地下的合理界限和相互关系。

第二节厂址选择

一、厂址条件分析

1.厂址位置、地形地貌、河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环保等条件分析。

2.原矿地面运输条件分析。

3.尾矿运输条件分析。

4.外部运输及水、电供应条件分析。

5.占地面积及土地、拆迁等条件分析。

6.其他条件分析。

二、厂址方案的技术经济及其他因素的比较。

三、推荐厂址方案的论证。

第三节开拓运输方案

一、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地形地貌和矿岩运输条件提出各种可供比选的开拓运输方案。

二、初步选择几个可能性较大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确定推荐方案。

三、必要时厂址和开拓运输方案可联合比较,确定并论证最优方案。

第四节外部运输方案

一、根据矿区外部运输条件、产品特性、运距和地形等条件,论述可能采用的运输方式和选择运输设备。

二、外部运输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并确定推荐方案。

第五节其他重要建设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和确定推荐方案

附图:

1.厂址方案图;

2.开拓运输方案图;

必要时1、2可合并。

3.外部运输方案图;

4.其他建设方案图。

第六章采矿

露天开采

第一节露天开采范围和开采技术条件

一、简述采用露天开采的依据。

二、开采范围

1.开采范围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2.矿区开采顺序。

三、简述开采技术条件。

四、联合开采时,论述露天、地下的合理界线和相互关系及安全措施等。

第二节露天开采境界

一、露天采场边坡参数的确定:参数确定的条件、依据、合理性以及对形成边坡时作业方法的要求。

二、露天采场境界的确定

1.阐明境界圈定的原则、方法、技术经济条件及经济合理的剥采比及结果。

2.不同的露天境界方案比较,确定推荐方案。

3对分期建设和扩帮开采,应阐明分期建设,扩帮开采的必要性,优缺点,首采地段的选择,分期和扩帮的步骤,过渡措施,技术要求和经济效果。

4.对远景储量的利用和开采的初步设想。

5.对境界内其他有用矿石综合开采的叙述。

第三节矿山工作制度、生产规模、服务年限

一、矿山工作制度。

二、生产规模的验证:根据矿体特点和生产工艺,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验证。

三、矿山服务年限:投产到达产年限。达产持续年限,后期产量递减年限。

第四节开拓运输系统

一、阐述推荐的开拓运输系统。

二、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以及装载设备的合理匹配。

第五节采剥工作

一、确定采掘要素:阶段高度,工作台阶坡面角,最小工作平台及正常工作平台宽度,开段沟布置等。

二、采剥工艺选择

1.采剥方法。

2.空爆与装载作业。

3.矿石损失和废石混入。

三、采剥设备选型与计算。

四、采剥作业主要材料消耗。

第六节基建、生产进度计划

一、计划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依据的主要文件和资料,遵循的原则;矿山投产标准的确定;露天矿二级矿量的保有期限及其划分标准;基建副产矿石的价值和回收原则。

二、基建进度计划:基建剥离量,基建剥离部位,基建时间,基建终了标高,基建终了保有二级矿量及保有期限,副产矿量,基建逐年剥岩量,相应的设备数量。

三、生产进度计划:投产到达产的时间,逐年采剥量安排,生产剥采比,设备数量,出矿品位。

第七节露天矿防排水

一、简述矿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条件,露天矿防排水条件。

二、确定防排水的暴雨频率标准,允许淹没条件。

三、确定防排水方案及估算基建工程量。

四、必要的矿区气象设施。

第八节废石场

一、废石场位置的选择,有条件的矿山应考虑内部排弃的可能性。

二、废石场堆积方式及容积估算。

三、废石场设备选型及辅助设施。

四、叙述设计所选废石场名称、数量、与采场的距离、堆置高度、废石场的服务年限、废石场的构成要素等。

五、废石场复土造田的设想与安排。

六、废石场的道路、排水、防护等工程量的估算。

七、废石场占地面积*

第九节爆破材料设施

一、爆破材料品种和数量。

二、当设置炸药加工厂时,确定加工厂生产能力及主要设备的选定。

附表:

1.基建工程量及基建、生产进度计划表;

2.主要设备表;

3.劳动定员估算表;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4项供汇总用)。

附图

1.露天开采最终境界平面图;

2.露天开采剖面图(选有代表性剖面);

3.露天开采基建终了平面图;

4.达产年末图;

5.露天转地下开采开拓系统衔接图(必要时附)。

地下开采

第一节地下开采范围

一、简述地下开采的依据。

二、开采范围:矿区开采顺序及首采地段的研究和论证。

三、联合开采或局部开采露头,应叙述露采与地下开采的界线及确定的理由,相互关系,以及转入地下开采的措施。

第二节采矿方法

一、采矿方法选择

1.简述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2.采矿方法方案比较,论证推荐采矿方法(包括矿柱回采方法的合理性。

3.采切系统及采切工程量估算。

二、回采工艺和设备选型

1.回采工艺选择和采空区处理。

2.设备选型,设备能力及数量。

三、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节矿山生产能力

一、矿山工作制度。

二、矿山生产能力验证:根据矿体特性和生产工艺,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验证。当分期建设时,应论述矿山各个时期的生产能力。当划分多个矿段开采时,论述每个矿段的生产能力。当生产多种矿石时,论述各种矿石的生产能力。

三、矿山服务年限:根据工业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说明矿山基建时间、投产至达产时间和持续达产时间。

四、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第四节开拓运输系统

一、岩体移动范围:阐述确定崩落界线的原则、依据、参数及圈定的结果。

二、简述推荐的开拓运输方案及运输系统和主要设备的选择。

三、中段高度确定的原则及各中段标高,基建开拓中段,正常回采时同时工作中段数及最终开拓中段。

四、废石场位置,容量,基建副产矿石堆场以及与主副井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矿井通风

一、通风方式,通风系统选择。

二、风量、负压*

三、局扇数量估算。

第六节坑内排水

一、矿井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及多年一遇的最大雨季涌水量估算。

二、排水方案的行选择。

三、排水主要设备选择及硐室工程量估算。

第七节爆破材料设施

一、爆破材料品种和数量。

二、确定坑内炸药库组成,位置和估算工程量。

三、当设置炸药加工厂时,应确定加工厂生产能力和选择主要设备。

第八节基建进度计划

1.基建范围,基建工程量和基建进度计划表。

2.矿山投产标准,投产时保有的三级矿量,基建副产矿石量。

附表:

1.基建工程量及基建、生产进度计划表;

2.主要设备表;

3.劳动定员估算表;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4项供汇总用)。

附图:

1.开拓系统纵投影图和综合平面图;

2.典型采矿方法图;

3.主要中段平面图;

4.通风、排水系统示意图。

注:地下开打有关部分的内容,深度和附图,应根据矿山不同特点酌情增删。

对于采用充填采矿方法的矿山,应增加以下内容。

充填系统和充填设施

一、简述充填系统

1.充填的要求目的。

2.充填方法及充填量。

3.充填工作。

二、充填料的来源及材料种类

1.对填充料的要求(粒度、性质、水分)和选择。

2.充填料开采场地位置选择和生产能力确定。

3.充填料开采、运输,破碎、筛分的设备选型及数量。

三、充填料制备和输送

1.充填系统工作制度。

2.充填料制备站位置选择及充填料贮料设施型式和容积。

3.充填料制备工艺流程。

4.充填料输送设备(管路)选型和输送。

四、充填系统的计量与自动控制。

五、充填过程中的通讯联络。

六、充填的供水、排水和排泥。

七、充填情况的检查、测试、观测手段。

第七章矿山机械

第一节坑内运输

一、根据开拓系统、矿石、废石、人员、主要设备材料等运输任务,确定运输系统和运输方案。

二、如果采用坑内机车运输,则应选择比较。确定机车、矿车、废石车、人车、材料车及平板车的型号、规格和数量;确定所采用的轨型、轨距及线路的有关技术条件;选择装卸等辅助设施。

三、如果采用坑内无轨设备运输,则应选择确定无轨运输设备的型号和规格;确定运输道路的结构等级及有关技术条件;选择相应的辅助运输设备和装卸设施。

第二节矿井(斜坡)提升(下放)

一、根据开拓系统、矿石、废石的物理机械性质、提升(下放)承担的矿石、废石、最大班井下工作人数以及其他提升任务,研究并确定提升系统和最佳提升方案。

二、选择确定提升容器和提升机的型号、规格,确定轨型、轨距及线路有关技术条件。

三、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和型号。

四、选择井口机械或装卸设施,以及提升系统有关辅助设备和安全设施。

第三节坑内破碎

一、根据原矿(岩)块度、排矿(岩)块度要求提升系统等,确定破碎系统和破碎方案。

二、选择确定破碎设备的型号、规格。

三、选择给矿设备及辅助设备。

第四节通风设施

二、根据通风系统、大气条件、确定主通风机房的位置。

二、根据矿井通风所需要的风量和负压,选择主通风设备及其辅助设施。

第五节空气压缩机设施

一、根据开拓系统、自然条件、总平面布置等,确定空气压缩机站的位置,确定供风系统。

二、根据全矿风动设备的用风量,选择确定空气压缩机型号、规格、数量,并选择有关辅助设备。

三、计算和选择主风管管径。

第六节坑内(露天坑)排水设施

一、根据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多年一遇的最大雨季涌水量、涌水水质以及开拓系统等有关条件,确定排水系统。

二、确定主排水泵的型号、规格及数量。

三、选择排水辅助设备。

四、计算和选定主排水管管径。

五、涌水具有腐蚀性时。应提出设备、管道防腐措施。

第七节胶带输送机运输

一、根据开拓系统、总平面布置、地形条件以及运输物料的种类、运量、物理机械性质,确定运输线路方案。

二、选择胶带输送机及辅助设备。

第八节架空索道

一、根据运输任务、物料种类、物料物理机械性质、建设条件、地形、地貌等,进行索道运输方案可行性论证,并与其他运输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二、选择论证索道型式。

三、研究并确定与其他运输环节的衔接方式。

四、研究并选择线路,站房位置。

五、选取主要技术参数。

六、选择钢丝绳(承载索和曳引索)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

第九节无极绳运输

一、根据矿岩及材料的运量、运距、矿岩物理机械性质,确定无极绳运输系统与布置。

二、选择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

附表(供汇总用)

1.主要设备表;

2.主要材料估算表;

3.劳动定员估算表。

附图:

1.矿山主要设备分布示意图;

2.胶带输送机线路系统示意图

3.索道线路示意图。注:2、3只是对推荐方案附图。

第八章选矿及尾矿设施

第一节矿石性质

一、矿石组成类型、含量及分布情况。

二、矿石工艺矿物学描述;矿石品位、硬度、结构构造、废石混入率、矿石及围岩物理、化学性质、嵌布特性、含泥量、含水量、有用矿物和主要有害杂质分析、粒度组成等。

第二节选矿厂规模及工作制度

一、选矿厂设计依据:产品质量及综合回收有用矿物的要求。

二、改、扩建项目选矿厂现状的简述。

三、选矿厂规模及工作制度。

第三节选矿试验

二、试验单位、日期、规模及试验阶段。

二、对试样及其代表性的评述。

三、试验建议的工艺流程、指标、药剂制度及其试验结论。

四、产品的特性分析。

五、对试验的评价。

第四节设计工艺流程及指标

一、推荐的产品方案及质量要求描述。

二、可能采用的工艺流程(如破碎、磨矿、选矿方法、脱水及综合回收等)的方案比较,推荐设计采用的工艺流程及设计指标。

三、调整试验流程和指标说明。

四、改、扩建项目应对原生产流程和指标进行评述。

五、论述推荐所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剂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第五节生产能力和工作制度

一、按车间计算的生产能力。

二、各车间工作制度的确定。

第六节主要设备的选择

一、主要设备选择的原则,计算和说明。

二、主要设备选择的方案比较。

三、选矿厂装备水平和自动化要求。

第七节厂房布置和设备配置

一、选厂各车间组成。

二、设备配置特点及方案比较说明。

第八节辅助设备

一、矿仓型式、容量、储存时间。

二、药剂来源,药剂制备车间设施和添加制度。

三、试验室和化验室的设置目的、任务、工作范围和工作制度。

四、检修和维修设施。

五、其他设施。

第九节尾矿设施

一、尾矿库

1.尾矿库库址选择,综合比较,提出推荐库址。

2.洪水计算。

3.库容计算。

4.初期坝坝型比较,确定位置,坝高,坝型。

5.堆积坝的堆积方式、堆积坡度、上升速度、最终堆积高度、服务年限。

6.排水构筑物型式的比较与选择,确定截洪、排洪措施,进行平面布置并初步确定断面。

二、尾矿输送系统

1.尾矿输送系统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2.确定尾矿矿浆输送量。

3.初步确定泵站的设置和设备配置。

4.初步确定输送线路上的工程设施。

三、回水设施

1.回水量、回水系统及回水方式。

2.回水泵房的设置与设备配置。

第十节存在问题和说明

一、选矿厂建设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

二、选矿厂建设外部条件落实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附图:

1.选矿厂工艺流程图;

2.选矿厂工艺建筑物联系;

3.选矿厂各主要车间配置简图;

4.选矿设备形象联系图。

附表:

1.主要原材料、燃料、药剂消耗表;

2.主要设备明细表;

3.劳动定员估算表。

第九章总图运输

第一节矿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矿区所在地点隶属省、市、县或市镇,地理位置坐标,距邻近重要城市或工厂的距离。

二、交通:简述当地公路、铁路、水运的现状和发展。

三、自然条件: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土壤,自然风景和文物古迹等。

第二节矿区总体布置

一、矿区组成:列出矿区组成,并按场地加以阐述。

1.采选工业场地。

2.辅助设施工业场地。

3.生活区及公共设施。

二、总体布置依据及主要控制指标

1.工艺要求的依据。

2.地形、地质条件的依据。

3.占地面积、建筑系数等主要控制指标。

三、矿区总体布置

1.布置原则:从节约用地,节省建构筑物及土石方工程量,考虑发展余地,减少运输周转量,有利生产管理,方便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说明总体布置所遵循的原则。

2.总体布置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3.推荐的总体布置方案的论证。

第三节总平面布置

一、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阐述采用的工艺配置及地形资料依据,提出可拱选择的布置方案。

二、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说明可供利用的面积和占地面积。

三、场地平整:说明场地平整标高的初步选定,场地的整治,主要防护支挡工程。

四、复土还田措施。

五、预留发展场地的考虑。

六、主要工程量估算。

第四节运输

一、确定矿山企业运输量:概述或列表说明主要货物名称、运输量、起运点等,并按内外部运输分别列出。

二、外部运输:论述推荐的方案,采用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说明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条件。

1.公路运输

(1)公路等级和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2)路面宽度。

(3)桥梁截荷。

(4)路面结构。

(5)与地区公路网的连接方式。

2.铁路运输

(1)铁路交接站场和线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交接站场改扩建方案。

(2)矿区专用线等级。

(3)桥梁最大荷载的确定。

(4)仓库和货场的设置。

(5)装卸设备的选择。

(6)接轨点的确定。

3.水路运输

(1)航运、河道和港口位置的选定。

(2)码头设施。

(3)装卸设施。

(4)仓库与货栈。

4.管道输送

(1)管线走向选择。

(2)主要水力参数的确定。

(3)管道输送系统及主要输送设备选择,终点站设施。

5.其他运输方式,按具体条件选定。

6.由外单位承担企业产品外部运输时,则应提出该单位的现有运输设备型号、数量、运输能力、目前承担运输量、收费标准、验收通过能力等,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

三、内部运输

1.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比较和确定。

2.线路布置和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3.选择运输设备和计算设备数量。

四、主要工程量估算。

附图:

一、总体布置图;

二、总平面布置草图。

附表:

一、占用土地表;

二、主要工程量表;

三、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设备表;

五、劳动定员估算表。

第十章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

第一节给排水

一、给水

1.用水量:生产、生活用水量及有关要求。

2.外部给水

(1)阐述可能作为企业给水水源的地表或地下水的水文特征及当地工农业用水情况,并论证水源的可靠性。

(2)对水源位置,取水及净化方式,输水系统进行方案比较,提出最佳方案。

(3)废水利用的可能性及节水措施。

二、排水

1.初步确定企业的排水量、水质及排水系统。

2.对排水的要求。

3.排放地点。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附图:给排水设施平面示意图。

附表(供汇总用):

1.主要工程量表;

2.劳动定员估算表;

3.主要设备表。

第二节电气、自动化仪表、通信

一、电源

1.电力网现状及其规划情况。

2.对改扩建企业,应概述供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估算企业总用电负荷及一级负荷的数量(kW)。

2.估算企业年耗电量(kW·h)。

注:若为主体设计单位,应要求各设计单位以文件的形式提供所承担的设计部分用电设备资料、负荷估算等,并加以汇总。

三、供电方案

1.根据地区电网情况,对可能的供电方案列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

2.如果企业建设自备电站,要进行论证,说明燃料情况,并确定自备电站装机台数的容量。

3.确定电源的供电电压,供电系统主结线,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

4.对一级负荷供电的备用电源的选定。

5.对分期建设的企业要论述电源,总压降和供电系统远近期结合的原则。

6.选择总降压变电所(或配电站)、自备电站的位置,结构形式及占地面积,必要时应进行方案比较。

四、企业内部配电系统:高压配电电压及配电系统的确定,必要时应进行方案比较。

五、装备水平

1.拟定采用主要电气设备的型号与规格,主要配电方式装备水平。

2.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提出电气装置的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水平。

六、通信

1.地区通信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

2.拟定通信系统,制式,容量及外部通信方式。

七、自动化仪表:简述生产工艺对自动化的要求,以确定仪表选型及装备水平等设计原则。

八、计算机、微机的应用。

九、节电措施:简述供电电压选择、系统结线、运行方式、设备选型、无功补偿、控制方式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能达到节电目的主要项目的节电措施。

十、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附表:

1.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电源方案,所(站)址方案或企业内部配电电压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表);

2.全矿总负荷及年总用电量表(根据企业性质及其他具体条件决定是否列表);

3.主要设备表(应满足大型,专用设备预订货及提供概算专业条件);

4.劳动定员表(供技经专业汇总)。

附图:

1.供电系统图或供电方框图;

2.地区电力网地理接线图(简单的可以不附);

3.通信系统图(简单的可以不附)。

注:本规定适用于一般大、中型化学矿山企业电气设计,具体工作中应视矿山电气复杂程度的酌情加深或简化。

第三节机、汽、电修设施

一、机修设施

1.设计依据及原则。

2.计算机修工作量。

(1)介绍矿山原有机修设施现状。

(2)论述矿区附近机械工业情况和协作能力。

3.建厂的原则及任务

(1)修理任务和工作制度。

(2)修理体制。

4.生产规模和修理设施组成(按建筑物分,如机修厂包括金工车间、铸造车间、锻铆焊车间、热处理车间、大修车间及备件库等)。

1.设计依据及原则。

2.计算修理工作量。

(1)介绍矿山原有汽修设施现状。

(2)论述矿山附近汽修设施的情况和协作能力。

3.建厂的原则和任务

(1)生产任务。

(2)修理制度。

4.修理设施组成。

三、电修设施

1.电修设施(主要是电机、变压器的大、中修和电气试验),可参照类似企业或扩大指标确定其工作量。

2.概述电修、电气试验的内容与外协关系。

注:有关机修、电修设备数量、原材料消耗、燃料消耗、动力消耗、车间面积、劳动定员估算等,可按扩大指标选取提供有关专业汇总。

第四节热工及暖风

一、热工

1.锅炉房

(1)根据估算热量和供热制度,进行供热方案比较,确定供热方式,拟定供热参数。

(2)选择锅炉等主要设备型号,确定锅炉房规模。

2.室外热力管网

(1)确定室外热力管网的布置形式及敷设方式。

(2)管道的保温措施。

(3)蒸汽凝结水的回收方式,凝结水转运站的设置。

3.柴油发电站:根据需要备用电可选择柴油发电机组,确定柴油发电机组型号及台数。

附表:

1.主要设备表;

2.主要材料估算表;

3.劳动定员估算表;

4.燃料消耗量表。

二、采暖通风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

2.采暖

(1)室内温度的要求。

(2)估计采暖耗热量。

(3)热煤的选择及参数。

3.通风除尘

(1)简述生产过程中散发的有害物数量、物理及化学性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等。

(2)通风方式及风量的确定。

(3)除尘设备、通风设备的选型(指主要设备)。

4.空气调节与制冷

(1)冷、热负荷的确定。

(2)要求空调的房间室内空气各项参数的确定,坑内空气调温的方案及计算。

(3)空调形式的选择及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

(4)冷、热源的来源及参数。

(5)主要空调设备及冷冻设备的选型。

5.主要指标:按扩大指标估算所需热量、冷量、电量、水量、污水量等主要指标。

注:

1.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专业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异同性质和要求来决定其内容深度和附图,一般矿山企业的可行性研究由于有关专业不能提供内容深度所必需需的设

计条件时,可酌情从简。*

2.各项估算及设备数量、劳动定员等提供有关专业汇总。

第五节土建工程

一、基本情况

1.地震烈度。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工程地质性质,场地地形地貌概况,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如滑坡、溶洞、滚石、软弱地层、断裂带水位等)。

3.建筑材料及预制构件:概述材料来源、品种、规格、供应情况。

4.施工条件:当地施工单位技术水平,捣预制能力、运输、吊装能力及施工质量等。

二、根据工艺要求,明确工业建筑结构型式及工程量的估算,同时对地基基础、抗震、防腐、防水、防尘、防振、保温等特殊建筑结构问题提出意见。

对特殊构筑物(如井架、索道、矿仓、浓密池、水塔、烟囱、大型设备基础等)确定结构型式及材料选择。

三、确定厂前区建筑及有关工业辅助建筑的参数及工程量的估算。包括行政办公、存衣室、淋浴室、洗衣房、饮水室、紫外线照射室、食堂、保健站、交接班室(学习室)、图书游艺室、招待所、俱乐部、小卖部、倒班宿舍、哺乳室、自行车棚、公厕、妇女卫生间等。

四、根据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的民用建筑标准定额,确定生活区中生活福利设施及住宅建设标准,并估算其总面积。

五、对特殊问题处理的说明

1.地方对建筑物的要求及其意见。

2.对旧有建筑物的利用意见。

3.同周围企事业单位协作、配合文件。

六、附建构筑物一览表。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第一节概况

一、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二、建设项目地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二节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

一、主要污染和主要污染物。

二、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措施。

三、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三节环境影响预测

一、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四节其他

一、存在问题。

二、建议。

第十二章安全与工业卫生

第一节露天开采的安全与工业卫生

一、矿山开采对地面设施的防范。

二、矿山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危害的防范。

三、矿山生产中可能产生的灾害的防范。

四、为矿山安全生产,应设置与矿山规模相应的监测和防护设施,及矿山生产工作条件的改善。

第二节地下开采的安全与工业卫生

一、矿山开采地面设施的防范。

二、矿山生产中可能产生的灾害的防范。

三、矿山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危害的防范。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总平面设计 一、在施工图设计中,总平面专业设计,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 二、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注明设计依据、尺寸单位、比例、坐标及高程系统。 三、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场地四界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红线的位 置。 4、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 称、层数。 5、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 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6、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墙的 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总平面图应画图例。 四、竖向布置图 1、场地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2、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3、建筑物、构筑物名称,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设计标高。 5、道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纵坡度、纵 坡距、关键性坐标,道路表明双面坡或单面坡。 6、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和底部的主要设计标高及护坡坡度。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地面坡度用箭头表示。 五、详图: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运动场地、 停车场等。(以上项目如另外委托作环境设计,本设计可不画。) 六、总图制图规定 1、计量单位: (1)总图中的坐标、标高、距离宜以米为单位,并应至少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不足时以“0”补齐,详图宜以毫米为单位。 (2)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的方位角,宜注写到“秒”。 (3)道路的纵坡度、场地平整坡度、排水沟底纵坡度宜以百分计,并应取至小数点后一位,不足时以“0”补齐。 2、坐标注法: (1)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可向左或右偏移,但不宜超过45°,x为南北方向轴向,x的增量在x轴线上; y为东西方向轴向,y的增量在y轴线上; (2)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测量坐标网应画成交叉十字线,坐标代号宜用“x、y”表示; (3)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位置的坐标,宜注其三个角的坐标,如建筑物、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可注其对角坐标。 3、标高注法: (1)应以含有±0.00标高的平面和屋面标高平面分别作二张总平面图。 (2)总图中标注的标高应为绝对标高,如标注相对标高,则应注明相对

建筑设计图纸表达 (方案设计深度)

建筑设计图纸表达(方案设计深度) 注:下列信息并不全面,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总图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 总平面图 1.应表示的内容 1)场地的范围:表示出用地红线、道路红线 2)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 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3)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 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4)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5)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2.表达的规范性 1)线型要求参见《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2)总图中的坐标、标高、距离宜以米为单位,并应至少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不足时以“0”补齐。 3)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根据场地形状或布局,可向左或右偏转,但不宜超过45°。 4)总图中标注的标高应为绝对标高,如标注相对标高,则应注明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换算关系。 3.表达的表现性(非实际工程制图适用) 1)一般原则:各种表现性的表达手段不得影响各项规定内容的规范性表达 2)阴影:为了更直观反映建筑体量的高差关系,可以在总图上表示建筑阴影。投影角度应符合某时刻真实日照角度,投影区域不宜过大,应呈半透明。 3)色彩:一般不必要。需要时,可以表达对象的真实色彩,或用色彩区别场地内建筑与周围建筑。 4)切忌把总图当作分析图使用,而使用多余的符号、标注、色彩。方案的各种特性应该由各种分析图表达。 设计说明、分析图类 1.应表示的内容 1)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2)设计背景:场地及周边环境现状、任务书提出的设计要求 3)设计目标:通过对设计背景的分析,提出本次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可以包含几个方面) 4)策略手段:也就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包含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层次。 5)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 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建筑结构体系、细部构造等。 2.表达方法 1)针对性:突出设计特点,强调设计优势; 2)逻辑性:清晰反映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层次的设计逻辑; 3)清晰性:简短文字与简明图示结合;不同问题分开表达,切勿混淆; 4)控制性:根据表达内容的信息量大小和重要性,严格控制文字和图示的尺寸和形态 5)多样性:综合采用总平、平面、立面、剖面、透视、轴测、模型照片、实景图片、徒手草图、图形符号、文字等载体 平面图 1. 应表示的内容

总图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方案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内容: 设计说明书 1、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 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 体设想。 设计图纸 1、场地的区域位置。 2、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3、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 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4、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 (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5、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 的控制标高。 6、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7、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 (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一般情况下,做到以下深度即可满足常规要求: 场地的区域位置图:大城市应包括城市位置和区域位置; 现状图:现有地形和标高、地貌、现状环境、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用地红线……; 总平面图: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控制标高。场地内外主要道路、出入口、绿化、停车、指北针、风玫瑰图、比例、技术经济指标表……; 交通道路图:也可分为道路广场图和交通流线分析图; 绿化图:也可分为绿化布置图和绿化景观分析图; 竖向图、管网图(可以不做)。 初步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内容: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工程设计深度规定2016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景观设计深度 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要求

1、目的 保证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结合本公司专业的设置情况,对园林与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作适当补充和调整,特制定本规定。2、范围 适用于公司开发项目的景观施工图设计。 3、职责 吉林公司设计部负责本公司开发项目的景观施工图设计。 4、园林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4.1封面 图幅与2#图纸同。 4.2 设计总说明 (a)该项目工程量概述; (b)对照总体规划说明书提出全面技术分析和技术处理措施; (c)各专业设计配合关系中关键部位的控制要点; (d)材料、设备、造型、色彩选择的原则; (e)各分项工程需详加说明的分列于各分项图纸上; 4.3 总平面图 (a)总平面图应套在原地形图上绘制,准确表明道路、硬地、水体、山石、建筑、绿地、园灯、陈设的平面形状、位置、相 互关系; (b)有准确的放样依据,关键定位点的地形坐标值,必要时可用方格网表示具体定点尺寸,方格网为2m X 2m—10mX10m, 方格网应与测量地形图的坐标格在方向上一致。以建筑为主 的庭院空间,方格网应与建筑主要轴线在方向上一致; (c)庭院或小型绿地要详细标出放样尺寸 (d)建筑设施名称,面积列表。 (e)指北针,详图索引,图纸比例1/200~1/500,庭院1/100,根据具体项目情况选择。 (f)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上述内容亦可分别出图。 4.4 竖向设计 (a)绘出原有地形地貌及现状标高; (b)准确绘出园路、硬地、水体、山石、建筑、绿地的平面形状、位置、相互关系; (c)用等高线绘出地形改造后的起伏情况,注出各高程点的原有及设

计标高; (d)标出建筑物室内外设计标高; (e)标出构筑物标高,挡土墙上下标高,水体驳岸的岸顶标高,常水位标高,池底标高; (f)硬地标出中心及四周标高; (g)道路起止点、交叉点、变坡点、转弯点标高,纵向每10-30m 标出标高; (h)用箭头标出道路、硬地、绿地的排水坡向,用暗管排水时,标明雨水口位置; (i)土石方挖填范围,注出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填挖分界线,土方量调配平衡表; (j)指北针、图纸比例与总平面图同; (k)重点地段,地形变化复杂地段增加剖面图说明,标出关键部位标高。 4.5 道路广场设计 (a)硬地外轮廓,道路宽度线型控制尺寸均在总平面图上标明,如总图比例较小,每块硬地外轮廓可另行放大画出,注明总尺 寸及细部尺寸; (b)道路、硬地标高在竖向设计平面图上标明,考虑无障碍设计; (c)横剖面设计,标明道路,硬地从表层至基础层的具体做法; (d)局部设计,标明园路、硬地面层形式,具体尺寸; (e)标明不同宽度,不同形式路面交接点处理,道路与硬地交接点处理; (f)标明伸缩缝做法; (g)列出园路、硬地工程量总表; (h)作法说明,例如图中未详需加以说明的要点,如铺装缝允许尺寸,铺装地与道牙的衔接处理,规则形铺装地折点、转弯 处做法。 4.6 绿化种植设计 (a)图纸比例一般为1/200,简单工程1/500,庭院及配植精细的1/100; (b)图纸规格按国标CBJ1-86执行,图幅过大的,可分张分块绘制,图幅分块应以完整绿地为单位,并绘出周围的园路建筑等设 施,以便于衔接,并方便施工;

规范对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拟采用 1、相关批复。成果文件是否符合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用地性质、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城市绿线、用地红线、安全间距、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2、总平面图。设计是否结合地域特点、自然环境、气候、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远近期统筹兼顾、预留发展用地,充分考虑拟保留的地形、地物合理分区和布置工艺区、建构筑物及场地道路等; 3、竖向设计。(1)竖向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土方平衡等情况);(2)竖向设计是否合理利用地形,综合考虑功能、安全、景观、排水等要求进行竖向布置;(3)防灾措施是否合理,如针对洪水、滑坡、潮汐及特殊工程地质(湿暗性或膨胀性土)等的技术措施。 4、文通组织。(1)人流和车流的组织、道路、出入口、场地布置等是否合理;(2)道路主要的设计技术条件(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5、输送管道 (1)设计输送能力是否合适;管道材质、管径壁厚、设计压力是否合理;路由是否最优,合理减少管道长度; (2)交通条件,是否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必要的维检修

(3)大中型河流、公路、铁路的穿跨越位置是否满足当地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的要求; (4)大开挖穿越是否有无稳管和水工保护措施; (5)定向钻穿越地层是否适宜,埋深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穿越曲线否合理,出入土点是否有合适的施工场地; (6)山体隧道的洞口位置、衬砌型式选择是否合理,地质条件是否适合; (7)管道敷设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工艺安装 7、建筑结构。(1)建筑物使用功能、功能分区、平面布局等;(2)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3)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4)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5)建筑防火设计;(6)外立面、屋面及内部装修风格。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目录 1 总则 (1) 2 方案设计 (2) 2.1 一般要求 (2) 2.2 设计说明书 (2) 2.3 设计图纸 (6) 3 初步设计 (8) 3.1 一般要求 (8) 3.2 设计总说明 (8) 3.3 总平面 (9) 3.4 建筑 (11) 3.5 结构 (14) 3.6 建筑电气 (17) 3.7 给水排水 (20) 3.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 3.9 热能动力 (26) 3.10 概算 (28) 4 施工图设计 (30) 4.1 一般要求 (30) 4.2 总平面 (30) 4.3 建筑 (32) 4.4 结构 (36) 4.5 建筑电气 (43) 4.6 给水排水 (46) 4.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

暖通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标签:空调系统风路转换采暖热负荷空调制冷系统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与施工说明、设备表、设计图纸、计算书。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⒈设计说明应介绍设计概况和暖通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采暖热负荷、耗热量指标及系统总阻力;空调冷热负荷、冷热量指标,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必要时,需说明系统的使用操作要点,例如空调系统季节转换,防排烟系统的风路转换等。 ⒉施工说明应说明设计中所要求使用的材料和附件;系统工作压力和试压技术要求;施工安装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采暖系统还应说明散热器型号。 ⒊图例一般使用通用图例,并将图例放置在设计说明页或首页中,也可单独成图。 ⒋设备表施工图阶段,型号、规格栏应注明详细的技术数据。 当设计单位只设计部分工程内容,或由多家设计单位共同承担设计任务时,应明确交待配合的设计分工范围。 设备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应绘出建筑轮廓、主要轴线号、轴线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房间名称。在底层平面图上绘出指北针。通风、空调平面图,一般采用双线绘风管,单线绘空调冷热水、凝结水管道的画法。标注风管尺寸、标高以及末端设备或风口尺寸时(圆形风管注管径、矩形风管注宽×高),应标注水管管径及标高、管道坡度和坡向,以及各种设备及风口安装的定位尺寸和编号。还应标出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各种部件位置及风管、风口的气流方向。当建筑装修方案未最终确定时,风管和水管可先画出单线走向示意图,并注明房间送、回风量及以风机盘管数量、规格。在建筑装修确定后,一般按规定要求绘制平面图。 剖面图当风管或管道与设备连接交叉复杂,光靠平面图表示不清时,应绘制剖面图或局部剖面。在剖面图中绘出的风管、水管、风口等设备,应表示清楚管道与设备、管道与建筑梁、板、柱、墙以及地面的尺寸关系。还应表示清楚风管、风口、水管等尺寸和标高,气流方向及详图索引编号等。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机房图应根据需要增大比例,绘出通风、空调、制冷设备(如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冷热水泵、冷却水泵、通风机、消声器、水箱等)的轮廓位置及编号,注明设备和基础距离墙或轴线的尺寸。绘出连接设备的风管、水管位置及走向;注明尺寸、管径、标高。标注机房内所有设备、管道附件(各种仪表、阀门、柔性短管、过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年版完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 深度规定年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6年11月 前言 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基础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08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 总负责人:李霆 总则、一般要求部分:刘炳清 建筑、总平面部分: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 结构部分:李霆、徐厚军、郑瑾 建筑电气部分:杜毅威、熊江 给水排水部分:金鹏、涂正纯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部分: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 技术经济部分:张变兰、聂钢 建筑幕墙部分:王书华 基坑工程部分:陈义平 建筑智能化部分:耿望阳 装配式建筑部分:叶浩文、樊则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阶段设计图图纸深度

建筑方案设计图图纸深度 (一)平面图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图签等; 3.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 、1/150 、1/200 、1/300 等(图纸幅面规格不宜超过2种),制图单位为毫米; 4.图纸应清晰、完整反映以下内容: (1)各层面积数据、公建配套部分的面积数据、主要功能部分面积数据;各部分平面功能名称(属公建配套的应注明); (2)停车库应标明车辆停放位置、停车数量、车道、行车路线、出入口位置及尺寸、转弯半径和坡度;(3)墙、柱、门、窗、楼梯、电梯、阳台、雨篷、台阶、踏步、水池、无障碍设施、烟道、化粪池等;(4)墙体之间的尺寸、柱距尺寸、外轮廓总尺寸; (5)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及室内各层楼面标高; (6)首层标注指北针、剖切线、剖切符号; 5.盖有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资质章、报建特许人章和注册建筑师资格章。(二)立面图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比例尺、图签等; 3.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 、1/150 、1/200 、1/300 ,制图单位为毫米;4.图纸应清晰、完整反映以下内容: (1)立面外轮廓、门窗、雨篷、檐口、女儿墙、屋顶、阳台、栏杆、台阶、踏步、外墙装饰; (2)总高度标高(建、构筑物最高点),屋顶女儿墙顶标高,室外地坪标高; 5.盖有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资质章、报建特许人章和注册建筑师资格章。(三)剖面图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如图名、比例尺、图签等; 2.图纸比例与立面图一致,制图单位为毫米; 3.图纸应清晰、完整反映以下内容:(1)内墙、外墙、柱、内门窗、外门窗、地面、楼板、屋顶、檐口、女儿墙、楼梯、电梯、阳台、踏步、坡道、地下室顶板覆土层厚度等; (2)总高度尺寸及标高、各层高度尺寸及标高、室外地坪标高; 4.盖有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资质章、报建特许人章和注册建筑师资格章。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要求: 初步设计文件应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供,若为多家设计单位联合设计的,应由总包设计单位负责汇总设计资料。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说明、资料和图纸等部分。文件须装订成A3 文本图册(大图可折成A3 规格),并加盖建设方、设计方、报建人、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图章。设计文件上签字、盖章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结构工程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完整版)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内蒙生活区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图纸深度规定 盘锦辽河化工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三年十二月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一总平面 1、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2、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生化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总平面图中应准确表达建筑物外轮廓线。 5)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围墙、大门的布置图。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9)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3、消防分析图(1)在已完成的总平面布置图上表示,主要内容为消防车道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尽端车道的回车场(高层为18m X l8m小高层为15m X l5m,消防扑救场地范围及坡度,范围:建筑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场地进深高层围18m,小高层可15: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场地坡度不大于5%。 (2)说明 1)消防登高扑救场地下的管沟、暗沟、水池、生化处理构筑物及地下车库顶板,能承受大型消防车荷载。 2)消防登高扑救场地上方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停靠和操作的难以拆除的固定障碍物,如花池、树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修订)样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民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图纸深度规定 ( 修订版)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十一月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一总平面 1、区域位置图( 根据需要绘制) 2、总平面图 1)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 或定位尺寸) , 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 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 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 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 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生化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 , 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 或定位尺寸) 、名称( 或编号) 、层数; 总平面图中应准确表示建筑物外轮廓线。 5) 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 或定位尺寸) , 停车场及停车位, 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 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 围墙、大门的布置图。 7)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9) 说明栏内注写: 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 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 应说明其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 , 补充图例及其它必要的说明等。 3、消防分析图 ( 1) 在已完成的总平面布置图上表示, 主要内容为消防车道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尽端车道的回车场( 高层为18m×18m小高层为15m×15m) , 消防扑救场地范围及坡度, 范围: 建筑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 场地进深高层围18m, 小高层可15m, 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场地坡度不大于5%。

施工图设计深度管理

第一条施工图的设计深度要求 施工图的设计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能根据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 2、能根据设计文件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及非标准材料的加工。 3、能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工程施工。 4、能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工程验收。 第二条施工图设计说明的内容 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应注明采用的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及其它设计依据。 2、设计范围:应说明红线范围内设计内容。 3、标高及单位:应说明图纸文件中采用的标注单位,坐标采用的为相对坐还是绝对坐标;如为相对坐标,须说明采用的依据。 4、材料选择及要求:应说明对各部分材料的材质要求及建议。包括:铺装材料、饰面材料、木材、钢材、防水排水材料及种植土等。 5、施工要求:强调需注意工种配合及对气候有要求的施工部分。 6、用地指标:应包含:总设计面积、绿地面积、道路面积、铺地面积等。 第三条总图专业设计深度 1、总图专业图纸应包括:景观总平面图、分区平面图、铺装与索引总图、竖向总图、放线总图等。 2、景观总平面图 (1)景观总平面图应包括的内容: A、标示用地红线。(用粗虚线表示) B、标示建筑物的编号,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出入口、车库出入口、围墙等位置。(建筑物及构筑物在总平面图中采用轮廓线表示,采用粗实线) C、标示主道路、园路、广场、小品、绿化、停车场位置和名称。当有地下车库时,地下车库位置用中粗虚线表示出来。 D、标示指北针,图名及绘图比例。 E、以图例方式表示全园性设施。 (2)对于面积较大、内容较复杂的总平面图,通常需要分图绘制。分图原则是分割开的区域其放线、竖向等相对独立、完整。分图线向外扩1~5米为裁图线(外扩尺寸以完整表达为原则,但一个工程项目中应统一)。 3、铺装及索引总图 (1)铺装及索引总图应包括的内容 A、标示铺装分格示意。 B、标示道路、园路铺装的材质及颜色。

建筑施工图设计规范及深度规定

建筑施工图设计规及深度规定 一版面 1、以标准层图副大小为基准,一般情况下只一种高度大小图副。长度加长增加一种。特殊情 况特殊对待。 2、图层,天正默认的图层及颜色好线性,以天正默认为准,不允修改 家具图库以给定的家具图库图层为准。 3、打印线宽控制 墙体为0.50,填充、家具为0.15(淡浅70),门窗为0.20,其他均为0.25. 详图线宽控制? 4、封闭阳台为三根线表示、不封闭阳台为两根线表示。 5、图纸加图纸会签栏,以后的图纸签名及会签全部手签,厉禁止使用电子签名。 二平面图 1、大型或复杂的项目,特别是分段绘制者应增加防火分区示意图(比例缩小集中绘制)和轴线关系与分段示意图,分段轴线号前面应加注分段序号; 各层平面的防火分区界限宜用粗点划线示出,并在分界线两侧框示出分区序号和建筑面积(这对设备专业十分有用)。 2、平面图中标注的尺寸,可分为总尺寸、定位尺寸和细部尺寸三种; 总尺寸---建筑物外轮廓尺寸;若干定位尺寸之和。 定位尺寸——轴线尺寸;建筑物构配件如:墙体、门窗、洞口、洁具等,相应于轴线或其他构配件确定位置的尺寸。

细部尺寸——建筑物构配件的详细尺寸。 外墙三道:第一道外包(或轴线)总尺寸(错台或分段外包尺寸可在二、三道之间单注),第二道开间进深轴线尺寸,第三道门窗洞口和窗间墙、变形缝等尺寸及轴线关系; 4、所有定位尺寸及细部尺寸都要以轴线为准,不以墙线为准。即都与轴线发生关系。 5、钢筋混凝土墙应视情况确定是否标注,但应在图注中写详见结施图,且应在施工图中深入研究、配合、确保无误。 钢筋混凝土墙应表示为异形柱,不允粗单线绘制。 部门窗洞应注定位尺寸、高窗应注窗台距地高,门洞(指不装门的洞口)应注洞宽、洞高尺寸; 6、所有平面节点放大或详图索引要注全(层层共用的详图索引号层层标注) 7、门窗编号要注全。“人防工程门窗表”一般都直接放在人防平面图中,便于主管部门审图; 8、门的开启向和形式应在平面图上区别表示: 1000以下门的开启式为单扇半开,1200及以上为双扇半开 户门为甲级防火门(钢质)时应与其它甲级防火门(木)区别对待 9、室外、各层楼地面均应标注标高; 10、厨、洁具和家具——厨、洁具和家具自始(发作业图起)至终保留。 11、房间名称——各类建筑的平面均应注明房间名称或编号; 12、房间面积——住宅单元放大平面应注出各房间使用面积、阳台面积,在图中注明各单元平面的使用面积、阳台面积和、建筑面积、本层建筑面积,其他类建筑各层平面亦宜在图名下注出建筑面积;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析说施工图设计——代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日新月异,建筑设计市场也因之兴旺起来,国家、集体及私人设计单位竞争激烈。面对这种局面,建筑方案的设计能否出奇制胜,固然成为设计单位取得设计权的重要保证,但施工图的设计能力与质量,同样成为设计单位整体水平的体现。 然而,有些建筑师却只热衷于方案设计,视施工图设计为雕虫小技,难以展现自己的才华。这种片面认识,主要是由于对施工图设计的下述特点缺乏了解所致。 一、施工图设计的严肃性 施工图是设计单位最终的“技术产品”,是进行建筑施工的依据,对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质量及效果,负有相应的技术与法律责任。因此,常说“必须按图施工”。未经原设计单位的同意,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擅自修改施工图纸。经协商或要求后,同意修改的,也应由原设计单位编制补充设计文件,如变更通知单、变更图、修改图等,与原施工图一起形成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并应归档备查。 即便是在建筑物竣工投入使用后,施工图也是对该建筑进行维护、修缮、更新、改建、扩建的基础资料。特别是一旦发生质量或使用事故,施工图则是判断技术与法律责任的主要根据。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中规定:“……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设计文件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施工图设计的承前性 建筑工程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小型和技术简单者,可以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简化为两个阶段)。其实质可以认为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决策到实施逐步深化的过程。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就施工图设计论,它必须以方案与初步设计为依据,忠实于既定的基本构思和设计原则。如有重大修改变化时,应对施工草图进行审定确认或者调整初步设计,甚至重做再审。 值得提醒的是:为了保证施工图设计的顺利进行,开始前除充分准备内部作业所需的技术资料外,还应协助业主落实并提供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详见附录二)。否则往往欲速而不达。难免返工! 由此可见,建筑师只有参与施工图设计,通过本工种和其他工种间反复推敲、协调的量化过程,才能深化、修正、完善最初的建筑构思。也即首先确保施工图设计不变形,才能使建筑竣工后“不走样”! 三、施工图设计的复杂性 就一般民用建筑而言,如果说建筑方案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建筑师构思的水平。那么建筑施工图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处理好建筑工种本身的技术问题,同时更取决于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协作。诚然,建筑工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仍然处于“龙头”地位,因为建筑的总体布局、平面构成、空间处理、立面造型、色彩用料、细部构造以及功能、防火、节能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 1 施工图设计文件。 1 合同要求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设计图纸(含图纸目录、说明和必要的设备、材料表,见第4.2节至第4.8节)以及图纸总封面;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专业,其设 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内容; 2 合同要求的工程顶算书; 注:对于方案设引后直抵进入施工图田设计的项目,若合同未要求编制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概算书(见第3.10节)。 3 各专业计算书。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什,但应按本规定相关条款的要求编制并归档保存。 4.1.2 总封面标识内容。 1 项目名称; 2 设计单位名称; 3 项目的设计编号; 4 设计阶段; 5 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和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及其签字或授权盖章; 6 设计日期(即设计文件交付日期)。 4. 2 总平面 4.2. 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4,2.2 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利用图。 4.2.3 设计说明。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如重复利用某工程的施工图图纸及其说明时,应详细注明其编制单位、工程名称、设计编号和编制日期;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3.3.2,该表也可列在总平面图上),说明地形图、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等设计依据、基础资料: 4.2. 4 总平面图。 1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 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等的位置; 4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地下建筑物等的位置、名称、层数; 5 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初步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初步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初步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 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3.1.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 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 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 设计总说明 3.2.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 总指标 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 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2.5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 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 2 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3 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 4 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因素。 3.2.6 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3.3 总平面 3.3.1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3.3.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摘述方案设计依据资料及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3)本工程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4)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 2 场地概述 1)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名木、古迹等)、拆除的情况;

室内施工图深度要求

室内设计施工图深度要求 为规范各设计公司对于施工图纸的绘图深度,确保施工单位在现场能够按图施工,避免因为施工图纸表达深度不确切,而出现的如:施工进度缓慢、施工任务不明确、频繁现场沟通等不利于施工作业的问题出现(包含但不仅限于上述问题),特拟写此施工图深度要求。此深度要求,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列表之深度要求,各专业之间的相互配合须做到无缝衔接,具体工作可另以书面的形式表达相关工作内容,总体宗旨要求现场施工无设计障碍、无设备障碍、无沟通障碍等,确保施工现场顺利操作,项目保质、保量如期竣工。室内设计施工图须有完整的图纸结构及顺序,以完整、准确的表达设计思想为目的,包含但不仅限于下述表达:一:图纸封面 二:设计及施工说明 三:图例索引表 四:材质索引表 五:图纸目录 六:平面系统图 七:立面详图 八:细部节点剖面放大详图 九:门表详图 十:线条放大列表详图 上述列表之内容,为室内设计施工图必须表达之图纸结构及顺序,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所需之图纸,如:中央影视、背景音乐、整体厨房等,可另出具完整、准确的图纸,以确保施工现场之需要。现对室内设计施工图所需图纸结构及顺序做以下深度要求: 一:图纸封面须完整、准确的表达:项目名称、项目图纸所属阶段(扩初图及施工图)、设计公司名称、出图日期。 二:设计及施工说明须完整、准确的表达:设计的依据、设计图纸表达的尺寸单位、室内施工之地坪、天花、墙身的具体施工工艺(包含但不仅限于石材做法、瓷砖做法、木饰做法、油漆做法、防水做法、金属做法、玻璃做法等)、电气及给排水设计说明。 三:图例索引表须完整、准确的表达:施工图纸所引用图例的详细说明,包含但不仅限于制图图例(立面索引、剖面索引、放大索引、门窗编号、天花标高、材质标注、图名标识等)、剖面节点详图材质填充图例、术语缩写图例、灯具电气消防图例、强弱电插座图例、材质名称图例等。 四:材质索引表须完整、准确的表达:材质名称、材质名称图例、材质使用区域、材质尺寸、材质品牌及生产厂家等。 五:图纸目录须完整、准确的表达:图纸的序号、图纸的图号、图纸的名称、图纸的比例、图纸的图幅等。 六:平面系统图平面系统图包含但不仅限于下列图目:原始建筑平面图、原始建筑梁位图、平面家具布置图、墙体尺寸定位图、天花布置图、地坪布置图、天花尺寸图、灯具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点

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文件得深度 图纸设计得流程(施工图设计——预算——招标) 鸟瞰图

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文件得总体深度要求:1、应能据以编制工程预、决算与作为进行施工招标得依据; 2、应能据以安排设备、材料订货与非标准设计得制作; 3、应能据以进行施工与安装; 4、应能据以进行施工验收。 建筑装饰设计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得编制顺序依次应为:封面、扉页、图纸目录、设计及施工说明书、建筑装饰(材料)做法表、图纸等。 文字部分 一.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依据、工程概况、材料选择、主要工程做法及需特殊说明且施工图未用图纸表达得内容等。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合同:设计委托书、合同书; 2.审批文件:建设主管单位对方案设计得审批文件(文档编号)、消防审批文件; 3.原始图纸:原建筑、结构、水、电、空调等专业得施工图、 4.国家法规、规范: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应执行得主要法规、规范、标准; 5.地方法规、规范: 6.行业规范: 7.企业规范: (二)工程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工程地点与建设单位(业主单位); 2.工程得原始情况(建筑得层数、高度,建筑得防火设计与耐火等级)、建筑面积; 3.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_____m,室内外高差_____; (三)本设计得主要范围与内容 1.阐明设计风格、内涵、功能、空间及色彩等简要说明。 2.本设计对建筑结构体系、承载能力、结构安全得影响。 (四)材料选择及要求 一般应说明得材料包括:饰面材料、木材、钢材、防水疏水材料、种植土及铺装材料等。 1.应满足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得材料、设备; 2.应满足选样、环保、防火、防霉、防虫等一般性规定得材料、设备; 3.设计上未指定得材料、设备,施工单位应遵守得准则; 4.应按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制作得现场配置得材料; (五)防火设计 1.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 2.装修施工注意事项 (六)防水工程 1.工程中防水做法参照得国标图集; 2.防水层一般情况墙面上翻高度,特殊情况上翻高度; 3.其她得说明 (七)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参考内容如下)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办公楼、医院病房、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建筑工程; 二类民用建筑工程:旅店、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商场(店)、公共交通等候室、医院候诊室、饭馆、理发店等公共建筑。 (八)工程做法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