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刘爱军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Email:Liu.aj@https://www.doczj.com/doc/f87369175.html,

摘要:自马铃薯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其营养均衡丰富,易于种植等特点,随着中国的发展而逐步成熟,现在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马铃薯正成为中国很多省及自治区的经济作物和优势产业。

关键词:马铃薯育种传播退化加工

1.引言

马铃薯是世界广泛种植的高营养的重要农作物,是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中国是全球第一生产大国,在世界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马铃薯的发展,在诸多因素中品种的作用是最重要的,研究马铃薯的传播史有利于防止其在无性繁殖过程中的严重退化现象,使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现以运用实生苗育种和由常规育种转向多途径育种,丰富了育种资源。

2.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历史

马铃薯又名土豆,山药蛋,地蛋,洋芋,洋山芋等,属茄科茄属植物,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其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

2.1马铃薯的起源与传播

野生马铃薯分布在美国南部、墨西哥、中美洲以及几乎整个南美洲,在全世界有150多个野生种[1]。原始人类在南美洲见到野生马铃薯可能约在1400年前,也许还要更早一些,但其由野生逐渐向栽培植物进化则约发生在公元前5000到2000年[2]。栽培马铃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与人类活动相联系的,根据各种资料记载,在白种人到达以前北美洲和中美洲还没有栽培马铃薯,直到发现美洲以后,栽培马铃薯才从南美洲大陆引种到那里[3]。

马铃薯因两次偶然机会而引入欧洲。首先是1570年左右引入西班牙,其次是略晚引入英格兰,马铃薯是从这两个地方几乎扩散到世界各地,从西班牙引进的马铃薯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和亚洲一些地方[4]。可以确认,在新石器时代或更早时期,马铃薯已经从秘鲁沿海河谷流域的绿洲中种植,其栽培地区北到安卡什省的卡斯玛流域,南及伊卡省南部的沿海流域城市皮斯科之间的广大地区[5]。早期到南美洲大陆的西班牙人阿亚拉描述印加帝国印第安人种植马铃薯的情景,说明了印第安人的贡献[6]。达尔文在论述栽培植物人工选择的作用时指出,马铃薯的驯化种植与人类饥饿和食物短缺有关[7]。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对包括马铃薯在内的起源于美洲大陆的作物做了高度评价[8]。

2.2马铃薯传入中国的历程

马铃薯从海路向亚洲传播有三条路线:一路是16世纪和17世纪初荷兰人把马铃薯传入

新加坡、日本和中国的饿台湾;第二路是17世纪中期西班牙人把它携带到印度和爪洼等地;第三路是英国传教士18世纪把马铃薯引种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9]。

大约在16世纪中期,马铃薯从南北两条路线传入中国并广布于大部分地区。第一路:马铃薯可能由荷兰从海路引进京津和华北地区[10]。第二路:马铃薯由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到台湾后传入闽粤沿海各省[11],在广东、福建一带,并向江浙一带传播,在这里马铃薯又被称为荷兰薯[12]。

我国17和18世纪的文献中,以四川,陕西,湖北诸省方志中记述马铃薯为最多[13]。马铃薯的转播,是和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清朝建国后200多年间,人口几乎每年增加1亿,而人均耕地相对减少,粮食产量增长赶不上人口剧增的需求,迫使人们引种马铃薯。到光绪年间,陕南以种植马铃薯为主[14]。而光绪十五年,即1989年间重修的《秦州直隶州新志》中,还记述着马铃薯供做军粮[15]。

约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由外国传教士把马铃薯带入我国,在中国约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遍布全国,由于其分布广泛,除了马铃薯学名外,各地还有许多土名,北方多叫土豆,南方多称洋芋。

3. 马铃薯在中国的分布和种植现状

3.1分布状况

现在马铃薯在我国栽培以遍急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高山地区,黄土高原和东北,是冬春淡季的主要蔬菜,按皮色分有白皮,黄皮,红皮和紫皮等品种;按薯形分有圆形和偏圆形,卵圆形,椭圆形等品种;在栽培上常依块茎成熟期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等品种[16]。

马铃薯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北至黑龙江,南到南海诸岛,东抵沿海之滨和台湾省,西及青藏高原,都有马铃薯的栽培。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和耕作栽培制度的饿不同,在生产上对于马铃薯的品种要求也有所不同[17]。

滕宗璠等根据马铃薯生育规律,品种特性和生态条件,把我国重新划分为四个种植区:[18]

北方一作区:本区包括东北地区和黑龙江吉林和辽林省的大部(辽东半岛除外);华北地区的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全部及西北地区的陕西北部,宁夏全区,甘肃、青海东部以及新疆天山以北的地方,这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栽培面积大而集中,约占全国马铃薯面积的50%。而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是我国重要的种薯基地。

中原二作区:本区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二省的东部和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马铃薯在本区分布比较分散。

南方二作区:本区包括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马铃薯的栽培主要集中在秋、冬、春三个季节。

西南单双季混作区:本区包括云南,贵州两省,川西高原及湖南,湖北的西部山区。

3.2国家机构和国际联系

联合国国际农业顾问组为改善世界粮食品质和增加粮食产量,特别是为发展、改善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品质,1972年在秘鲁建立了国际马铃薯中心(CIP),他们在世界8个发展中国家建立“地区中心”,1985年9月,国际马铃薯中心驻京办事处成立,中国的北京成了国际马铃薯中心第八地区中心[19]。地区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从1989年以后,地区中心开展编译国际马铃薯中心出版物《国际马铃薯中心通讯》中文版。到1989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4234万亩,总产量3120万吨,成为仅次于苏联的马铃薯生产第二大国[20]。

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中国科学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遗传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内蒙古与兰察布盟农科院,内蒙古大学,黑龙江克山农科所,湖北恩施天池山农科所,甘肃农科院植保所及宁夏固原地区等单位[21]。

3.3种植面积和产量

1978年,我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与各国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到2001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472万公顷,占亚洲种植面积的60%左右,全国马铃薯总产量达到了75000多万吨,约占世界的19%,亚洲的70%。目前,全国平均单产只有14吨/公顷,而世界平均单产为16吨/公顷[22]。现在世界马铃薯的最高产量在荷兰,其部分地区已达到平均单产100吨/公顷,其次是阿根廷,已达到70吨/公顷。

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一直呈稳定的上升趋势,种植面积从1982年的24.5万公顷增加到2002年的471.9万公顷;产量从1982年的2382.5万吨增加到2002年的6456.4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了92.3%和7.1%。中国以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004年种植面积达470万公顷,占全球马铃薯播种面积的25%[23]。

4.中国马铃薯50年来的育种成就

马铃薯是世界广泛种植的高营养的怎样农作物,近50多年来,中国的的马铃薯育种工作经几代人的努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历经从引种鉴定大不同杂交育种方式的艰难历程,针对不同时期的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育种研究,旨在对我国的马铃薯进行品种改良以提产量[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已完成了2000多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3到4次品种的重新换代,使马铃薯的单产不断提高。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30余个,这些品种约占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的90%,一般增产10%到20%[25]。从50年代初期开始,奇怪的马铃薯生产区陆续的开展了马铃薯育种工作,从7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的北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林、四川、山西、湖北、河北、甘肃、青海、宁夏、山东、云南、贵州等省(市、区)都陆续开展了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引进、研究和应用,使马铃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26]。马铃薯生产水平,只有在运用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经济条件制订适宜的综合农业技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大大提高,研究马铃薯种的进化,系统发育和遗传是遗传育种学家认识和利用数量众多的马铃薯种的关键[27]。

4.1马铃薯种薯的退化

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有种性退化问题,表现为长势衰弱,株形矮化,分枝边少,薯块变小,产量逐年下降。主要是薯块生长锥细胞发生阶段性衰老而导致种性退化,而病毒和细菌的侵害,以及肥水、营养条件不良等都会加剧其退化程度[28]。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薯退化,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曾谈到因马铃薯病害而引起的悲惨后果[29]。

健康的马铃薯种植后在植株上逐渐出现各种畸形病变,根据退化程度的快慢可分为四个区[30]:

半退化区:不是不退化,只是较其他地方退化慢,用本地种薯做种对产量无影响。

退化区:一般2到3年换一次种,对产量影响不大。

退化区:一般1到2年换种一次,否则严重减产。

严重退化区:一般不能就地留种,每年要从北部种源调种。

4.2引种鉴定

4.2.1 20世纪40年代引种鉴定推广的品种

由前南京中央农学院实验所管家骥先生从美国引入部分品种,鉴定出火玛,西北果,七百万和红纹白4个品种,曾在四川、贵州、陕西等省推广[31]。以后杨洪祖先生又从美国引入近100个品系,在四川省试验鉴定入选了B76-43和B76-16品系推广,分别定名为巫峡,小叶子,都抗晚疫病[32]。

4.2.2 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引种鉴定推广品系

原四川省科学研究院和原东北科学研究所等从东欧国家引入了200多份,经黑龙江省鉴定和多点实验推广了8个品系。

米拉:在云南仍有大面积种植,曾为云、贵、川等晚疫病流行的地区的主栽品种。

爱波卡:目前在黑龙江、河北、四川仍有零星栽培。

阿奎拉:目前在湖南省仍有较大种植面积,其中抗晚疫病和疮痂病,抗肿瘤病。

白头翁:曾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种,抗环腐病。

4.2.3 70到80年代引种鉴定推广的品种

通过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驻京办事处,中国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等单位从 CIP以及美国、荷兰等引入大量资源,经试验鉴定在不同地区推广。

费与瑞它:目前在山东和广东省大面积推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和黑龙江省也有栽培。

底西瑞:目前在内蒙古、河北、甘肃省、自治区种植面积较多。

卡尔地那:目前在内蒙古、河北、广东等省、自治区栽培。

中心24:目前已成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自治区的优势品种,推广面积已达7000公顷

CFK69.1:在云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推广。

4.3马铃薯的育种阶段及成就[33]

4.3.1育种初期[34]

中国的育种始于1944年,由杨洪祖先生从美国引入了62个杂交组合种子,最后选出了292-20优良品系——子白。

4.3.2抗晚疫病为主的育种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开展了以抗晚疫病为主的杂交育种,因该病在北方一作区,南方二作区,以及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常有发生,先后育成虎头,跃进,晋薯2号,渭薯2号及乌盟号,克新号,高原号等。

4.3.3抗病毒为主的育种

70年代开始了以抗病毒为主的育种,先后育成克新10号、11号,坝薯8号、9号,陇薯11号和新芋4号,郑薯1号,呼薯4号等。

4.3.4专用型品种选育[35]

随着马铃薯生产和加工业的兴起的需要,马铃薯育种纳入了国家第三个五年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先后育成东农303,郑薯5号、6号,中薯2号,陇薯2号,晋薯8号,坝薯10号,凉薯14号,春薯13号、14号,双丰收。

4.4分布面积大,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部分品种[36]

各省近年来推广的品种约72个,其中极早熟品种1个,早熟品种16个,中熟品种7个,中晚熟品种15个,晚熟品种15个[37]。

极早熟品种:农东303,适一、二季冬做区,可与其他作物套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福建,广东等地。

早熟品种:克新四号,分布在黑龙江,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安徽,上海等省、直辖市。

中熟品种:克新1号[38],克新2号、3号,晋薯2号,坝薯9号。分布在全国各地。

中晚熟品种:虎头,晋薯5号。各分布在华北一作区和山西,内蒙古、河北。

晚熟品种:高原4号,跃进。前者适于西北地区栽培,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后者适于华北一作区,主要分布在山西,湖北,内蒙,陕西等省。

5马铃薯的加工和应用

马铃薯它富含优质淀粉,是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原料。目前我国年产鲜薯642亿千克,但除了留种外,90%以上作为粮菜鲜销和畜用饲料,仅有10%做为淀粉和粉条加工。[39] 5.1储运方法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当地习惯可分为以下几种:

沟藏:辽宁旅大地区;

窖藏:山西和西北地区;

棚窖贮藏:东北地区多用;

通风贮藏:一般散堆在库内;

化学贮藏:南方夏秋季节收获时常用。

5.2绿色无公害马铃薯[40]

马铃薯促早熟栽培技术有利于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可避免病虫的危害,可避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达到了无公害绿色产品标准,可消除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马铃薯加工业和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5.3马铃薯加工业和食品加工工艺

马铃薯按消费用途分为鲜食用,加工用和加工淀粉用。我国的加工相当落后,据1998年统计,鲜食量占55%,淀粉粗加工占7%[41]。马铃薯各种营养成分含量是一般粮食和蔬菜不能比拟的,是一种营养成分比较全的食物,以马铃薯为原料可以开发一系列加工产品[42]。

马铃薯的加工工艺有马铃薯泥,马铃薯片,马铃薯条,马铃薯皮,脱水制品,冷冻食品,罐装食品,膨化食品等[43]。

马铃薯淀粉制品及其衍生物有:马铃薯淀粉的生产,马铃薯粉丝、粉条、粉条,变性淀粉饴糖,葡萄糖,膳食纤维制品等。在世界淀粉产品中,马铃薯淀粉占10%,可见其在淀粉制品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一种优质淀粉,拥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又高粘度,粘合力强,糊化温度低的特点,口味相当的温和[44]。由于马铃薯淀粉的优良特性,不仅是制作高级方便面,面类最为理想的添加淀粉,而且还是肉制品,鱼泌制品的添加剂或原料,也是粉条,粉芡的优质原料。

马铃薯加工副食品也可综合利用,如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地位饲料的生产,酒精的生产,草酸的生产,柠檬酸的生产,营养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废水处理等。

6. 结论

马铃薯的传播过程和现状都说明马铃薯是世界粮食市场上一种重要食品,是新世纪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因此,采用健康无病,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粮食产量的关键,尤其是选育优质加工品种对提高产值,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作物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佟屏亚.马铃薯史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3]B.B.赫沃斯托娃,N.M.雅什娜.马铃薯遗传学[M].唐洪明,李克来.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4]P.M.哈里斯.马铃薯改良科学基础[M].蒋先明,田玉丰等.北京:农业出版社.

[5]Ugent.D.Peterson.,L.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potato and sweet potato in peru[J].CIP cirauar,1988,(3):1-10.

[6]Harris.P.M.The Potato Crop[J].The Potato crop,1987,(1):1-13.

[7]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M].叶笃庄,方德熙.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8]摩尔根.古代社会[M].杨东纯.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9]星川清.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0]蒋一葵.长安夜话[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

[11]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祖国粮食生产的影响[J].世界农业,1979,(6):25-31.

[12]唐启宇.中国作物史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13]佟屏亚,赵国磐.马铃薯史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14]童兆蓉.童温处公遗书[J].中国农史,1988,(4):69-84.

[15]蔡培川.甘肃天水马铃薯种植历史初考[J].中国农史,1989,(3):65-66.

[16]葛晓光.蔬菜学概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7]黑龙江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马铃薯育种和良种繁殖[M].黑龙江:农业出版社,1975.

[18]滕宗蟠.我国马铃薯栽培区划的研究[J].马铃薯科学,1982,(1):2-16.

[19]宋伯符.中国马铃薯和甘薯合作研究进展(1986-1989)[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资料[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21]田波,张广学等.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的原理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2]孙周平,李天来.马铃薯促早熟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4.

[23]孙慧生.马铃薯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4]管家骥.中国作物改良学会缘起及旨趣[J],中国农学会报,1932,(103):116-119.

[25]孙慧生.马铃薯育种科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6]叶飞,王玉娥.马铃薯脱毒[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27]C.M.布卡索夫.马铃薯育种和良种繁殖[M].李克兰,唐明满等.内蒙古:内蒙古马铃薯科学研究中心编辑室.

[28]陈静芬,张述英.蔬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0]张巨.马铃薯留种法[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1]管家骥.我国马铃薯之改进[J].广西农业,1941,(4):295-306.

[32]杨洪祖。中国马铃薯事业的历史概况[J].乌盟农业科技,1978,(2).

[33]滕宗蟠,张畅.中国马铃薯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4]张长生.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铃薯产业.哈尔滨:哈尔滨农业出版社,1994.

[35]周永健,徐和金.蔬菜优良品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36]藤丽伟.中国马铃薯研究进展[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

[37]孙慧生,杨辉.中国马铃薯研究和生产开发[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38]屈冬玉,李树德.中国蔬菜种业大观[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9]张平真.蔬菜贮运保鲜及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0]孙周平,李天来.马铃薯促早熟栽培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1]李里特。食品原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2]马萦,顾瑞霞.马铃薯深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3]张保军,杨俊丰等.专用马铃薯栽培及初加工技术[M].兰州:甘肃科技技术出版社,2003

[44] 高嘉安.淀粉与淀粉制品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Potato in China'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Liu Aijun

College life sci&Tech,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Since the potato is introduced to China, because its nutrition is balanced and abundant, easy characteristic of planting etc., ripe progressively with development of China, China is that the world potato produces the first big country now, have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In recent years, adjust planting's struc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velop-the-west strategy, the potato is becoming the industrial crops of a lot of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and advantage industry. Keywords: potato Breeding Dissemination Draws back deficiently Processing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从世界马铃薯的发展看中国马铃薯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水稻、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因其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而在157个国家种植,又因其营养丰富被很多国家作为主粮食用。联合国把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并将其称为“地球未来的粮食”。2015年1月,我国启动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战略,将马铃薯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进行相关产品开发。这使得主食品种更加多样、营养更加多元化,对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均有积极意义。推动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则是该战略的宗旨和实质。本文将从世界马铃薯发展与变化情况谈起,为我国的马铃薯主食开发建言献策。 世界马铃薯的生产和消费 (一)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 2013年FAO 统计显示,马铃薯在全世界157个国家种植。总播种面积1946万公顷,总产量3.68亿吨,平均单产18.9吨/公顷,与1961年相比,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下降了12%,总产量增加了36%,平均单产增加了54.8%。总体来看,马铃薯在全球各大洲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亚洲和欧洲的马

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世界的80%~90%,而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仅占10%~20%。虽然亚洲和欧洲是马铃薯种植和生产的主要地区,但马铃薯在这两大洲的发展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亚洲马铃薯生产在近年增长迅猛,成为推动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1961年至2013年,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10.6% 上升至51.7%,总产量由占世界的8.6% 上升至49.0%;而欧洲马铃薯生产却呈现下降的趋势,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比重由80.2%下降至29.4%,总产占世界的比重由82.0%下降至30.7%。此外,非洲的面积和产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50多年来,面积增加了7.8倍,产量增加了14.4倍。且马铃薯的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地位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欧洲的平均单产已达40吨/公顷,而非洲的单产仅为15吨/公顷。 (二)世界马铃薯消费趋势变化 世界上已经有2/3的人口把马铃薯作为主粮消费,从世界范围来看,马铃薯的消费方式以食用为主,占总生产量的39.6%~67.0%,平均占51.1%;其次,是饲用,占总生产量的9.1%~31.9%,平均占21.5%;种用量排在第三,占总生产量的8.8%~17.8%,平均占12.9%;用于工业加工的量较低,平均占总生产量的3.8%。 近50年来,马铃薯的食用量逐年上升,由1961年的1亿吨增加到2011年的2.4亿吨,其中亚洲食用量增长近1.1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马铃薯在我国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继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栽培作物。由于马铃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增产潜力和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正在从数量扩张阶段转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持续创新的繁荣发展阶段。政策和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2006年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08年又进一步把马铃薯纳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应用、专用品种的开发、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从科技层面有效支撑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 近年来,由于受到马铃薯食用消费需求和工业加工需求强劲增长势头的激励,以及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生产形势喜人,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图1略)。1990-2006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从3455万t增长到7435.50万t,增加了一倍;播种面积从286万hm2扩大到443万hm2,增加了54%。 2007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8000多万吨,种植面积超过566.67万hm2,产量和面积均占到世界的22%,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根据目前各地马铃薯收获情况看,2008年我国马铃薯产量较2007年增产已成定局,2008年9月农业部全国秋冬种视频会议公布,2008年南方冬种马铃薯比2007年扩大20万hm2。 我国马铃薯生产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是政府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马铃薯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马铃薯作为重要的旱作农作物,生产主要集中于具有生产优势的西部地区,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九个均为西部省份。其中,甘肃、内蒙古、贵州三省(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高居三甲。马铃薯产量和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马铃薯总产量占全国的82%,种植面积占全国的85%。 2马铃薯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自2001年温家宝总理对马铃薯产业批示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我国膳食结构变化以及快餐业的迅猛发展对马铃薯加工业提出了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马铃薯加工技术的创新与传播对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处于迅速开拓和提升的时期,小土豆正在成长为大产业。 第一,适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得到了开发和推广。目前,我国已培育、引种和选育出具有较大市场前景的四大系列约20余个专用品种,主要包括高产型、早熟型、油炸型和高淀粉型品种。一批适合淀粉、全粉、油炸食品加工需要的新品种正在按专用化要求批量生产和供应市场。 第二,生产加工逐步向规模化发展。我国的马铃薯薯条加工企业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数十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百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马铃薯淀粉厂由过去的几家发展至30多家,企业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千吨级发展为现在的万吨级。全国马铃薯加工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0多家,其中规模化企业已经达到100多家冈。 第三,产业化模式取得进展。具备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带动优势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加工业均不同程度地按“龙头企业+基地十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发展,在甘肃、内蒙古、宁夏及云南等马铃薯产区基本建立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化体系,大多以龙头企业带动,采用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全国具有产业化特色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有一百家以上。其中,内蒙古华欧、云南润凯、宁夏北方及四川光友等一批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马铃薯加工骨干企业。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简易版

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简易 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基本县情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京、津。 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40个行 政村,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 人。全县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 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20.7小时。我县由于十 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较严重,降雨少且多 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土壤大部分为褐土 和棕壤土,土层深厚,疏松,所有这些土壤、 气候特性都适宜马铃薯生产。 历年来全县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谷子等

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位居全县第二。马铃薯一直是赤城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得到了稳步发展。 XX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0%,马铃薯种植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11000-16000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8000吨以上。因此,可以说,马铃薯是赤城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赤城县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二、马铃薯生产情况与加工情况 XX年,我县马铃薯播种面积7.5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19.8%,全县规模500亩以上的有3片,分别是:赤城县润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

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马铃薯是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适应性强、栽培模式多、经济效益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广泛种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谷物类食品。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经济等意义重大。 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马铃薯品质的好坏和产量高低关键在种 薯。因此,马铃薯种薯产业在马铃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1.1.1国外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克兰、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和白俄罗斯是世界上十大马铃薯生产国。其中,荷兰是全球第 一马铃薯种薯出口大国,出口量超过了其他国家出口量的总和,种薯出口到60多个国家,其种薯生 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种薯单产达到30?35t/hm2,所种植种薯的75%用于出口,是农作物中产量、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作物。 1 、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 英国、荷兰主要以田间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 种薯,而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种薯生产国家都采用茎尖脱毒、分生 组织培养的方法来获得脱毒快繁的基础材料和扩繁生产种薯。 2、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成熟和先进的种薯生产技术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种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质量保证。在荷兰,利用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快速繁殖、种薯催芽播种、种薯生产合理密植、测土精准施肥、GPS精细播种、GPS引导机械中耕 和除草、全自动灌溉系统及卫星图像分析应用、晚疫病防治专家预警系统、适时灭 秧等多种生产技术提高了马铃薯种薯的产量及品质,使其成为全球第一马铃薯种薯 出口大国。美国的爱达荷州被誉为“马铃薯之州”,驰名世界,该州马铃薯年种 植面积约15万hm2,平均产量达30t/hm2以上,面积和产量都占全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爱达荷州马铃薯普遍丰产的原因也与其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密不可分。 3、马铃薯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 完善的种薯检测和检验监督制度为种薯生产和质量定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 荷兰发达的种薯产业与其健全的马铃薯种薯检测、认证体系关系密切。在荷兰,承担种薯检测和认证工作的是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服务公司(NAK )。该组织是荷兰农业部指定的荷兰农业种子和马铃薯种薯检测及定级的唯一权威组织。任何在荷兰生产经营马铃薯种薯和申请种薯合格证的个人和组织,必须得到NAK的批准。生产者和经销商必须服从NAK委员会为其制定的检测标准和规则,该检测标准应能符合任何国家的最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荷兰,每批出售的种薯的所有相关信息均被列在

马铃薯调研报告

1、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生产情况: (1)、2008年快繁脱毒苗80万株,其中陇薯3号70万株,爱德华国等国外引品种10万株,在坪庄繁育基地原原种网棚田进行无土栽培6.1亩;2007年培育脱毒苗60万株,收获微型薯105万粒。 (2)、2007年栽培原种网棚田90亩,亩产1750公斤,收获原种12.3万公斤。2008年栽培原种网棚田130亩。 (3)、2007年栽培一级良种田209亩,平均亩产为2768公斤,总产量57.85万公斤。2008年栽培一级种薯繁育田750亩。 (4)、2007年在基地周围示范推广脱毒种薯2000亩,平均亩产2750公斤。 2、全县脱毒种薯推广情况:经过几年的脱毒种薯的应用推广,使广大农民普遍认识到脱毒种薯抗病性强、品质好、丰产稳产的特点,加之近年来老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很低,农民种植观念有了很大转变,积极选用脱毒良种。通过基地繁育、外地调运、群众互兑互换等方式相结合,2007年全县统供脱毒良种XX吨,其中基地供种479.5吨,从外地调入1095.5吨,免费发放到全县XX个山区乡镇的14000多户农户中,加上农户自行调剂兑换的良种,2007年全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达到19.6万亩,其中一级种田1.5万亩。经秋季测产,脱毒薯平均亩产达2100公斤,其中陇薯3号平均亩产2256公斤;陇薯6号平均亩产1930公斤;而传统品种渭薯1号平均亩产为1570公斤,脱毒薯比渭薯1号平均亩增产530公斤,增产率为33.4,按每公斤0.6元计,亩增收318元。 3、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 XX县马铃薯主产区没有工业“三废”污染,群众在生产中很少施用农药,尤其不施剧毒和高残留 的农药。2006年12月,XX县21个乡镇的20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被省农牧厅监测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7年2月,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定,我县XX个马铃薯主要生产乡镇的XX万吨马铃薯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日常生产中,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指导群众,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进行生产。由于经费紧缺及缺乏有关标准依据等原因,东乡县还没有制定出正式的“东乡马铃薯”产品标准,计划在今后逐步制定完善,并注册“XX”商标。 四、马铃薯加工、营销情况 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全县40多万吨马铃薯产量中,外销量在20-25万吨之间,马铃薯产品的运销,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户,依靠贩运马铃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收购网点遍布全县山区21个乡镇,全县有200多户农户长期贩运马铃薯,其中以XX乡农民张兵创办的“XX省XX马铃薯运销公司”规模最大,年销售马铃薯5万吨,销售收入3500万元,将马铃薯运销到青海、新疆、广州、上海等地,为XX马铃薯打出了品牌,树立了形象。 另外,在本县的达板镇和东塬乡各建立了一家马铃薯淀粉加工厂,年设计加工精淀粉8000吨左右,年可消化吸收马铃薯6万吨左右,除此之外,附近再无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但是近两年,由于缺乏周转资金,XX的精淀粉厂处于停产状态,XX乡的精淀粉厂也因缺乏周转资金,无鲜薯贮藏设备,正常年份只生产4个月左右,而2007年仅生产了一个月,今年还没有生产,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可喜的是,通过招商引资,一座年可加工15000吨精淀粉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已在XX镇开工建设。 据调查,马铃薯精淀粉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印刷等行业,国内外市场十分紧销,价格也长期居高不下,上述两家企业的淀粉产品曾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地,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因此,鉴于目前这种状况,本县马铃薯加工企业还明显较少,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XX县马铃薯播种面积实际有30-35万亩的规模,还可有5-10万亩的发展潜力,总面积可达40万亩以上。因此,实现XX县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通过建立马铃薯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品种改良,推广种植淀粉型专用商品薯,开展订单农业等方式,增加种植效益,促进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面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尤其是精品薯产量不高,没有淀粉或蔬菜专用薯生产,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

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农科论文2019-05-03 南阳镇是福建省上杭县人口第一大镇,耕地面积1906.1公顷。2011年冬种面积394.2公顷,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72.5公顷,总产量1494.25吨。2012年罗坊、黄坑南岭等8个行政村冬种马铃薯57公顷。现将冬种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种催芽,适时播种 选用适宜本地种植、丰产性好的菜用新良种中薯3号(薯皮光滑、黄色,薯肉黄色)、中薯7号(皮光滑、淡黄,肉乳白)、闽薯1号(薯皮光滑、黄色,薯肉淡黄色)和丰产性好、干物质率高、还原糖含量低、薯形圆形、适宜做加工薯片的新品种坝58(薯皮浅黄色、光滑,芽眼浅,薯肉淡黄色)种植。淘汰老品种。在12月上中旬播种,于播种前7~10天,采用脱毒种薯,挑大小适中、芽眼多且分布匀称、无破损的健薯,按每块2~3个芽眼将薯块纵切成2~4块,切口处蘸0.1%敌磺钠与草木灰以瓦缸或薄膜包裹堆层(层与层间填入细湿沙)催芽,待芽长 0.5~1.0厘米时播种。催芽期间应注意检查,发现烂薯应立即拣出。为避免幼苗受霜冻为害,双季稻冬闲田在12月5日至30日播种;边角地、晚稻秧地等地块推迟到12月底至翌年元月20日播种。 二、选地整畦,合理密植 选交通便利,远离工业、采矿业区,无养殖场废渣、废气、废水污染,水源清洁的地段,且种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肥力好的微酸性砂壤土、前作未种植茄科作物的冬闲田上。于播种前10~25天翻犁整畦。排水良好的地要整成沟宽35厘米、地畦面宽90厘米的田块采取双行开穴种植。排水稍差的要整成沟宽30~35厘米、畦面宽45~50厘米的高畦狭垄。单行开穴种植,穴距以30~35厘米为宜,4.0万~4.5万穴/公顷,播种深度以种薯入土10~15厘米深为宜。经催芽后下种的,芽要向上;未经催芽的,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每穴植入1~2块种薯,用细土拌牛猪栏粪盖种。较迟播种的.和未经催芽直接播种的采用地膜覆盖,这样可提早出苗、提高产量。[] 三、中耕除草,匀苗补苗 播种出苗后的第三叶全展期,选晴天中耕除草和查苗补苗,每穴留1~2株健壮苗,间去弱苗病苗。在第六片叶全展期和发棵期又分别中耕除草、培土,此时采用稻草包芯压土,这样可创造通透性好的土壤环境,使得植株埋入土下的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的数量,形成更多和更大的块茎。 四、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在总产上,欧、亚两洲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公顷(约2.8亿亩),总产为3.1亿吨,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公顷(3亿亩)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公顷(1.23亿亩),占40%;亚洲为780万公顷(1.17亿亩),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公顷(约1400万亩),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公顷(1.56亿亩,1992年数字),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公顷(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公顷,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公顷(6255万亩)增加到780万公

旗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旗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Investigation report on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旗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近年来,太旗依据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科学调整农业 生产结构,转变马铃薯传统生产方式,全面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马铃薯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20xx年,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50.1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5.3%,总产量55.14万吨,17万农牧民人均增收392元。 20xx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9%,预计总 产量79.5万吨,加工7.9万吨,储藏20.4万吨。现有生产、加工企业35家,种植大户80余家、专业合作社100余家,园区308处、20.7万亩,膜下滴灌3万亩。 先后被评为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基地、马铃薯优势作物产 业带、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示XX县、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XX县、高产创建示XX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国

家商标总局注册“精豆”牌商标,认证为绿色食品,部分马铃薯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宣传培训。一是邀请自治区马铃薯示范推广 团队培训指导。二是举办“高产创建”等系列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三是召开现场观摩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发放培训手册、明白纸。四是利用媒体发布信息进行宣传。 (二)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行政与技术结合。发挥 行政部门、科研推广、基层干部在组织发动、方案制定、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政技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二是科研与推广结合。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XX县项目为载体,推动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应用、 高产技术的普及推广、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结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耕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推进集约化经营。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化服务,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 (三)实现“四化标准”。一是田间设施标准化。整合 项目、集中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

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马铃薯产业发展综述 南铁柱 (甘肃农业大学 2008级农林经济管理) 一、中国马铃薯发展的现状 马铃薯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的第5大粮食作物, 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 1]。马铃薯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产业链长 、加工增值潜力大, 被誉为21世纪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2]。认清中国马铃薯产业形势, 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用商品薯产业布局, 采取有效措施振兴马铃薯产业, 对于保障国家粮食与食物战略安全,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18世纪中后期从欧洲传入中国。为中国的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3]1966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首次突破200万hm2, 1988年突破267万hm2, 1998年突破400 万hm2, 2006 年超过520万hm2, 全国形成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大生产区域[4]。2007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67万hm, 2008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纳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9年中央财政启动马铃薯良种补贴, 中国马铃薯生产迈入快速稳定发展新时期。但是,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发展制约因素亟待认真研究解决。 1、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 脱毒种薯供应不足中国马铃薯育种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过程, 但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 忽略品质育种, 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加工品种奇缺, 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5]。生产推广应用的品种以菜用品种为主, 用于加工薯片、薯条和全粉品种较少, 专用薯供应比例低。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基本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状态, 种薯培育、生产、销售和技术管理缺乏组织性和规范性, 健全有序的质量管理检测制度和统一的种薯质量分级标准尚未建立[6] 2生产方式粗放, 单产水平较低,中国现有的马铃薯生产基本采用手工操作方式, 机械化水平较低, 只有1%左右, 与国际先进水平70%的差距甚大, 尤其种植和收获环节劳动强度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在中国的地位因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需要而大幅度提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要把小土豆建成大产业”,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意见》,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马铃薯是世界第 4 大作物,在中国长期作为无足轻重的小作物自由发展,没有受到应有 的重视。在中国不同省市区,马铃薯被分别按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经济作物统计上报,后 两类没有单独统计数据,造成《中国农业年鉴》[1]上马铃薯的统计资料缺失。如马铃薯生产大省山东省的马铃薯生产情况没有在《中国农业年鉴》上反映等问题。虽然有许多人撰写过关于中国马铃薯生产的文章,由于统计数据的先天不足等多种原因,有关马铃薯生产情况阐述也难免受到影响。 为了让政府、企业和农民准确了解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正确决策,共 同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多年来,笔者对各地马铃薯生产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并 根据《中国农业年鉴》、各省农业厅有关马铃薯生产数据材料、马铃薯专家的论文[3]、网上搜索到的资料及对各省马铃薯专家的请教,尽可能客观准确地甄别数据真伪、分析推测相关缺失数据。以此为基础,按照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划[4],分析中国各省1982-2005 年二十四年马铃薯生产发展历程,汇总了2001-2005 年中国各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分别按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排出了中国十大马铃薯生产省区、揭示了中国马铃薯单产水平情况。 一、南方冬作区各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南方冬作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全部,广东、福建是重要 传统产区,广西、海南是新兴马铃薯产区,海南马铃薯播种面积很小,台湾马铃薯播种面积 更小[5],其它省区几乎没有。 1.广东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1982 年广东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为8.8 千公顷,随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1991 年达 到37.5 千公顷,此后慢慢下降,1993 年降到低谷,为34.7 千公顷,然后经历6 年增加,1999年达到54.1 千公顷,随后下降,2003 年降到第二个低谷,42.6 千公顷,然后开始回升。由于马铃薯单产增加幅度不大,马铃薯总产量主要随着面积波动,1982 年广东省马铃薯总产量为7.5 万吨,1999 年达到最高峰118.6 万吨,随后缓慢下降。 2.福建马铃薯生产情况 福建是我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省份之一,与北方主产区相比,面积有限,1989 年才列 入福建省主要农作物统计目录,当年播种面积为34.9 千公顷,总产量33.5 万吨。随后开始长达10 年的快速增长,1999 年福建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90.9 千公顷,总产鲜薯149.5 万顿。之后,马铃薯面积有所下降,年总产量徘徊在 140.5-147.5 万吨之间。 3.广西马铃薯生产情况 广西马铃薯生产一直没有统计数据,但确实有一定面积。广西农科院经作所郑虚和广西 大学农学院邓英毅于1999 年撰文[6],指出广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4 万公顷,产量为 7.5-25t/ha。广西农业厅粮油料作物处张江华[7]在《对广西发展马铃薯生产的建议》中指出,1998 年虽然遇到较严重的秋冬干旱,广西马铃薯种植面积仍达4.9 万公顷。广西种子公司杨经良[8]认为广西马铃薯6 万公顷(2001)。在广西农业厅的推动下,免耕栽培等新技术推广迅速,促进了广西马铃薯生产快速发展。广西农业厅在2006 年全国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观摩会上提供的马铃薯播种面积为:2003 年37.3 千公顷,2004 年60.4 千公顷,2005 年为103.4千公顷,2006 年为123.2 千公顷。本文采信广西农业厅马铃薯面积数据,笔者估计广西全区马铃薯单产水平为15t/ha。 4.海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 海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很小,2005 年才开始统计,播种面积为3.4 千公顷,单产和总产均没有统计数据。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其生长发育规律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相吻合,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几年,乌兰察布市市委、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全市农村牧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使我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995年15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0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总产量40多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左右。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折合增加值达到12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情况 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 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原则指导下,我市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稳定在400万亩。我市马铃薯主栽品种目前主要有紫花白、克新一号、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等优良品种,马铃薯良种普及率显著提高。从区域布局上看,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后山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这五个旗县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60%。马铃薯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如四子王旗乌兰花、东八号、大黑河,察右中旗铁沙盖、义发泉、土城子,察右后旗红格尔图、乌兰哈达、白音察干,商都县西井子、大拉子等马铃薯产业带和产业区。 2、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种薯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全市现有马铃薯脱毒组培室5处(市种子公司、市农科所、福瑞特薯业公司、察右后旗种子公司、兴和县扶贫办),面积1800平方米,标准化温室22亩,网室1250亩,原种田1.5万亩,具备了年生产脱毒瓶苗1000多万株,扦插苗1000多万株,脱毒小薯1500多万粒,原原种189万公斤,原种225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同时建设一级种薯田15万亩,二级种薯田60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已形成从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达到马铃薯田每四年更换一次良种。 3、马铃薯加工业蓬勃发展,进一步伸延了产业链条 为了进一步伸延马铃薯产业链条,提升加工转化能力,全市各地通过各种形式兴建马铃薯加工企业,近几年全市先后引进建设了察右前旗富广、集宁奈伦、兴和飞马、卓资龙的、商都旭美等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十多家,其中富广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全粉生产企业,奈伦是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再加上遍布全市城乡的粉皮、粉条、粗淀粉加工点1.2万多个,全市年加工转化鲜薯可达10亿公斤。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膨化食品、薯条、精淀粉、变性淀粉、脱水性膳食纤维等加工产品市场十分看好。 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市马铃薯的加工转化能力,为促进马铃薯的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大家都知道冬种马铃薯是马铃薯的一种,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由于气温下降、雨量适宜,适合马铃薯生长,因此是冬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那么在栽培冬种马铃薯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病虫害呢?如何防治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冬种马铃薯有哪些主要病虫害 病毒病 病毒病能通过种薯传播,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宿花叶,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混合浸染所造成。二是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下部小叶向上卷曲,病叶又厚又脆,变黄,植株矮化。马铃薯X病毒通过汁液擦伤传播,Y 病毒通过蚜虫和汁液擦伤均可传播,卷叶病毒通过蚜虫传播。温度高时,病毒病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进行脱毒处理。选用无病毒种薯,田间作业时,注意尽量减少人为传播,及时喷药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 晚疫病 又称马铃薯瘟,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病菌可侵染叶片、茎及薯块。叶片多从尖端或叶缘开始发病。病斑黑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叶背病斑边缘上生一圈白霉,严重时植株一片焦黑,发出特

殊的腐败臭味。基部受害形成褐色条斑。薯块发病,病斑不规则,紫褐色,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潮湿时变软腐烂,发出恶臭味。病菌可通过风、雨传播,在气温20~23℃、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薯,种植前进行种薯消毒,药剂(福尔马林)、温汤消毒均可。及时拔去中心病株和进行中耕除草。在当地发病前开始喷1:1:120~150的波尔多液预防。或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环腐病 一般在开花期前后开始表现症状,病株枝,茎缩短,叶色褪黄凋萎,叶脉间变黄,产生黑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轻病薯块外部无明显症状,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有时并发软腐病,以致全部腐烂。病菌主要通过病薯传播。 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薯,留种和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切块时要注意刀的消毒。发现病株时及时消除。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疮痂病 疮痂病菌是一种卵菌,只侵害薯块。发病初期在薯块上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小点,表面粗糙,呈疮痂状硬斑,一般只在薯块皮部发病。温度高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以及墨西哥等地,16世纪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向世界各地传播,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我国台湾。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果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它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在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目前全世界主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48个,总面积2.8亿亩,总产量达3亿吨。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上下,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40%和38%,二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马铃薯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近年世界马铃薯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发达国家因栽培技术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单产增加而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面积由1.56亿亩下降到了目前的1.23亿亩,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6255万亩增加到1.17万亩,增加了87%。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增幅达60%,印度和孟加拉增幅分别达到43%和52%,朝鲜面积增加了2倍。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8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683万亩,增加了55%。其中,尼日利亚由12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63万亩,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世界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167公斤/亩,单产最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新西兰,达到2950公斤/亩,

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 马铃薯在砂土、泥地均可栽培。但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微酸性砂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生长快、成熟早、结薯多、皮光滑、病害轻、便于收获、产量高、商品性好。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忌与其他茄科作物连作或集中混作。 2整地 前作收获后,用旋耕机翻犁破碎土壤,再用整畦机按畦带沟宽110 cm的规格起垄整畦,垄畦高30 cm、宽80 cm,两畦间沟宽20 cm。起垄机起垄后,再人工精细整畦,做到细碎、整齐。 3种薯处理 3.1精选种薯 健康种薯应为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色泽新鲜的幼嫩薯块。而表皮龟裂、畸形、生有病斑、受冻发僵以及退化的块茎应一律淘汰。对于圆形或椭圆形块茎的品种,如果其中混有长形、尖头、纵裂现象的块茎,就可认为是退化或受病毒感染[1]。用这种块茎作种薯,会增加田间退化率和病毒感染,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3.2种薯切块 为了节约用种和保证种薯大小一致,播种前稍大的种薯需切成几块作种,小块薯应在没牙眼的地方切1刀,切块后氧气可从切口顺利进入薯内,从面加速酶的活动,打破休眠。从顶部斜或纵切,注意不伤牙眼,使每块种薯上都分配有顶部牙眼。 3.3种薯消毒 每切完1个种薯,切刀应放进消毒液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或0.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1次[2]。将种薯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20~30 min,捞出后放成堆,用薄膜覆盖闷种6~8 h,可有效防止种薯携带病菌。 3.4种薯催芽 切块摊晾1~2 d后的种薯,用1个单位赤霉素(即1 t水+1 g赤霉素)浸种10 min。捞起后按一层湿润沙床、一层种薯埋入,覆盖薄膜进行催芽,能有效打破种薯休眠,出苗快且整齐。 4播种 4.1播种期 马铃薯喜冷凉,不耐高温,应根据气候和鲜薯提早上市期确定最佳播种期。冬种马铃薯应选择12月上、中旬,待气温稍降时播种。过早,则温度高,容易烂种,难以全苗、幼苗生长不良以及幼苗期无法避开霜冻;过迟,则推迟鲜薯上市,生育后期遇到春雨容易发生病害,遇春季高温导致早衰,影响产量。 4.2播种密度与播种量 双行三角形种植,每穴播种1块小种薯或经分切的薯块,株行距各15 cm左右,需种薯2 250~2 700 kg/hm2。 4.3播种方式 用小抹壁刀挖1穴种1个薯,深度以土盖密种薯为宜,播完后在种穴上再一次盖一把土杂肥。已催芽播种的,芽向上,并按芽长短不同分区播种,有利于出苗一致[3];未经催芽的,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于早发根、吸收水分、早出苗。 5田间管理 5.1培土 马铃薯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里生长,根系才能发达,块茎才易膨大,稻草包芯加上培土可创造通透性好的土壤环境,可使植株埋入土下的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的数量,形成更多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 引言 马铃薯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更是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便宜且营养丰富的食品,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各式快捷食品,因此,马铃薯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也成为社会文化水平的度量。[1]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4,总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5,但是单产水平却排在了全世界的第92位,亩产960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其贸易状况不容乐观,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出口以鲜薯为主,进口以高附加值的淀粉为主,贸易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由于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多地少、自然条件艰苦的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马铃薯不仅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主粮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马铃薯国际贸易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小规模生产者现金收入并有利于西部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产业。国内学者对马铃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生产及种薯品种培育等方面,且研究成果大都较为分散。针对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比较欠缺,仅李勤志针对马铃薯产业进行了经济分析。

[2]关于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马铃薯进出口贸易等专业性研究几乎没有。谢从华认为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而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因为对食物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速度在粮食作物中处于前列,马铃薯国际贸易正保持快速增长。[3]因此,我国要在全球化的马铃薯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不仅要保持与资源禀赋相连的比较优势,还要培养马铃薯产业的后天竞争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演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看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前景;另一方面要看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分析 中国马铃薯供给前景 1.马铃薯的国内生产供给。马铃薯供给主要表现为马铃薯的国内生产及国外市场的进口。从生产上来看,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区域为4个: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4]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

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实施细则

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马铃薯产业推进步伐,有效配置资源,增强产业活力,激发经营主体发展动力,根据《马铃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分则 第二条对于种薯联盟马铃薯种薯新品种开发的政策扶持。 政策原文:以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为技术支撑,组织哈克仁发种业公司等企业成立种薯联盟,联盟每选育一项符合市场需求并经国家审定的新品种,由同级政府奖励50万元。 报批流程:由种薯联盟向所在县(市)、区马铃薯产业主办部门递交申报材料,经所在县(市)、区马铃薯产业主办部门审核通过后,由所在县(市)、区财政部门进行资金划拨,并将申报材料报市马铃薯产业主办部门备案,种薯联盟每选育一项符合市场需求并经国家审定的新品种,由所在县(市)、区财政拨款,奖励50万元。

申报材料(复印件需盖有申报主体公章): (1)马铃薯新品种简介; (2)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马铃薯种薯新品种审定证书复印件; (3)品种前景分析材料。 第三条对于种薯联盟经营主体外销马铃薯种薯量达到规定数量的政策扶持。 政策原文:加入种薯联盟的经营主体统一种植品种和销售,对销往省外种薯量达到2000吨以上(含2000吨)的经营主体,由同级政府每吨补贴50元。 报批流程:由加入种薯联盟的经营主体向所在县(市)、区马铃薯产业主办部门递交申报材料,经所在县(市)、区马铃薯产业主办部门审核通过后,由所在县(市)、区财政部门进行资金划拨,并将申报材料报市马铃薯产业主办部门备案,种薯联盟经营主体销往省外种薯量达到2000吨以上(含2000吨)的经营主体,由所在县(市)、区财政拨款,每吨补贴50元。 申报材料(复印件需盖有申报主体公章): (1)申报主体简介; (2)由种薯联盟出具的入盟证明;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hm2,总产为3.1亿t,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 一、世界马铃薯的面积分布 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 近几十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hm2上下,在近年略有下降。面积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其中,欧洲2003年马铃薯面积为820万hm2,占40%;亚洲为780万lam2,占38%;两者合计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78%,而马铃薯的发祥地南美洲种植面积仅94万hm2,只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5%。 近年世界马铃薯的总面积波动不大,但各大洲种植面积却有较大变化,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欧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042万hm2下降到了目前的820万hm2,下降了21%。其中,主要种植国俄罗斯、波兰、白俄罗斯、德国均有下降,面积分别减少20万、104万、50万和23万hm2,减幅分别为6%、58%、49%和45%。亚洲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17万hm2增加到780万hm2,增加了87%。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由285万hm2增加到450万hm2,增加60%:印度、孟加拉国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40万和13万hm2,增幅达到43%和52%;朝鲜的面积则由6.1万hm2猛增到18.8万hm2,增加了两倍。非洲的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72.2万hm2增加到目前的112.2万hm2,增加了55%。其中,尼日利亚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仅仅0.8万hm2增加到目前的17.5万hm2,10多年间面积增加了21倍,一跃成为非洲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卢旺达、肯尼亚、马拉维的面积增长幅度也分别达到190%、140%和80%。 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2003年种植面积达到450万hm2,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22%,亚洲的58%。苏联解体前曾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常年面积在600万hm2以上,产量在7000万t左右。苏联解体后,中国即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 排在世界第二位的是俄罗斯,2003年种植面积为317万hm2,占世界的15%;再次是乌克兰和印度,面积分别为160万hm2和134万hm2,占世界的8%和6%;四大生产国占世界马铃薯总面积的50%。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0万hm2的国家还有波兰(77万hm2)、白俄罗斯(52万hm2)和美国(51万hm2)。 二、世界马铃薯产量与单产水平 在总产上,欧、亚两洲占世界总产的80%,主要生产国地位突出。在单产上世界平均单产水平不高,不同区域单产水平差异极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