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

这次管理学课内容之一是强化理论,下面有一个案例我一直搞不懂这位老人用的是那种强化方法大体内容如下:

一个老人退休后住在一个小区里面,有一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每到中午他睡意正浓的时候总有一帮孩子在楼下用脚踢垃圾桶玩耍,这种声音非常刺耳,连续几天都搅了他的好梦,他开始意识到要找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一天中午,他专门在楼下等着那群孩子,当他们准备开始踢垃圾桶时老人说:“孩子们,你们辛苦了,你们踢垃圾桶的声音治好了我的失眠,没有这种声音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入睡,为了奖励你们的行为,踢完垃圾桶后我给每人发一块钱。希望你们天天来。”孩子们听到老人因为他们踢垃圾桶的行为而发钱,踢的越发起劲了,事后老人果然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以后几天每天都是如此,在孩子们踢完垃圾桶后,老人给每人发一块钱。但是几天以后的某天,当孩子们踢完垃圾桶后领钱时,老人很沮丧的说:“孩子们,由于我的退休金没有及时发放,所以今天只能一人发五毛钱了,非常不好意思,我希望你们能继续你们的工作。”孩子们一看钱变少了,踢垃圾桶的兴致大减,草草踢了几脚了事。又过了几天,老人很无奈的对孩子说:“孩子们,我的退休金依然没有到账,五毛钱我也支付不起了,但是我还是请求你们继续踢垃圾桶以帮助我睡眠。”孩子们都很气愤:“凭什么让我们在这里帮你踢垃圾桶而不给我们报酬,我们罢工不干了。”孩子们一哄而散,老人至此以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个老人到底用了哪种强化方法呢

背景知识: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第一种: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例如,企业用某种具有吸引力的结果(如奖金、休假、晋级、认可、表扬等),以表示对职工努力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的肯定,从而增强职工进一步遵守安全规程进行安全生产的行为。

第二种: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对该行为予以否定。若职工能按所要求的方式行动,就可减少或消除令人不愉快的处境,从而也增大了职工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例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告知工人不遵守安全规程,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得不到安全奖励,于是工人为了避免此种不期望的结果,而认真按操作规程进行安全作业。

惩罚是负强化的一种典型方式,即在消极行为发生后,以某种带有强制性、威慑性的手段(如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给人带来不愉快的结果,或者取消现有的令人愉快和满意的条件,以表示对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的否定。

第三种: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消。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例如,企业曾对职工加班加点完成生产定额给予奖酬,后经研究认为这样不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不再发给奖酬,从而使加班加点的职工逐渐减少。

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和自然消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这三种类型的强化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强化的体系,并成为一种制约或影响人的行为的特殊环境因素。

强化的主要功能,就是按照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规律,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行为的后果

反馈给行为主体这种间接方式来实现的。人们可根据反馈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刺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科学家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面挂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每当猴子去拿香蕉时,马上就会有冷水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全会被淋湿。

起初有一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就喷了出来,那只猴子再也不敢上前了。后来其他的猴子也都上前尝试,结果同样被淋得一身湿。于是猴子们得到一个教训:千万不要去拿香蕉,因为会有水柱喷出来。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想要去拿,结果马上被其他四只老猴子阻拦。其他四只猴子告诉新猴子,如果去拿香蕉将会被水淋湿。那只新猴子不听劝告,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打得全身是伤。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老猴子换掉,换另一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当然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上次刚来的那只猴子打得最有力。新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最后只好作罢。

后来所有的老猴子都陆续被换成了新猴子,但是大家都不敢动那串香蕉,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拿香蕉会被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