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用“群文阅读”方式解读一组“借景抒情”诗词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用“群文阅读”方式解读一组“借景抒情”诗词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用“群文阅读”方式解读一组“借景抒情”诗词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用“群文阅读”方式解读一组“借景抒情”诗词

群文阅读之“镜花水月,情满诗词”教学设计

宜宾市南溪区南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肖燕秋

一、议题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借景抒情”的古诗词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是古诗词中的重难点知识,我们在跟学生讲古诗词时通常会提到“诗言志” “诗根情”的说法,意在传授学生掌握通过对景物的了解和解读达到读懂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并将其活学活用,这便是我这篇教学设计议题成立的必要性;同时,“借景抒情”的议题在《新群文读本》中也要重点提出并作为专题讲解,这便是我这篇教学设计议题成立的可行性。

二、学情分析:本组教材我选择的授课年级是初三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鉴赏基础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经验,甚至有部分学生还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自觉翻阅课外古诗词。他们已经将初中教材中的大部分古诗词习得,但缺乏系统归纳的能力,习题的演练也不足,传统的单篇阅读和讲授古诗词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意识,或者说传统的阅读和讲授古诗词的形式可能会阻碍现阶段学生学习古诗词。借着“群文阅读”这一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以一带多”,通过教师精心编选的“群文”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古诗词中的重难点,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化繁为简,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三、选文分析:

本组教材分别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天净沙. 秋思》《钱塘湖春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使至塞上》和《新群文读本》里的《葬花吟》。这四首古诗词都是采用“借景抒情” 手法的典型:《天净沙. 秋思》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这一组秋天的景物抒发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钱塘湖春行》借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这一组早春景物抒发诗人对早春时节的西湖的喜爱之情;《使至塞上》借征蓬、孤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一组边塞景物抒发对边塞壮阔景象的赞美和被朝廷排挤直至边塞的孤独、郁闷之情;《葬花吟》借落花、游丝、落絮、柳丝等暮春景物抒发林黛玉身世凄苦的悲情。前三首都选自课内,《葬花吟》选自课外,做到了课内外的结合,学生们的能力将得到拓展延伸,而且出自《红楼梦》的《葬花吟》也吸引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优美的文辞也满足了他们的审美需求,难度系数也适中,是理想的群文阅读选文组合。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从欣赏图片中走进“景”与“情”的关联,引出“借景抒情”

师:我们要进行美妙的群文阅读之旅了,首先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观察力(ppt )。进入十

月后,你们在身边都发现了哪些景物?(ppt )(预设:菊花落叶枯树桂花大雁瓜果????)

师:观察十分细致嘛正巧老师也记录了这一瞬的静物之美——(图片展示)其中不乏有和同学们心有灵犀之处(龙头山的菊花校园内的桂花和枯黄落叶的栀子黄橙橙的果实)这些景物都在提醒我们——(预设:秋天到了)

师:提到秋天,我们一起回顾一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还能背吗?(预设1:: 背出????预设2:那好,我们一起回顾这首曲的内容——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师: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首曲中一共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物?(预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板书:景】

(针对生预设的回答师评价的预设1:如果说到断肠人和天涯要纠正,断肠人在这里不作为景物,而是作者寄于在曲中的人物形象,天涯指外地,表地点,也不构成画面;预设2:找得很准确,给他一点赞许的掌声;预设3:他还有哪些景物没找到?请补充。)

师:从这一组秋景中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思乡之情)【板书:情】

师:(指着黑板)有景,又有情,由景到情,这其实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学生说出)借景抒情。

【板书:借景抒情】

(二)理解“借景抒情”的含义,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听、说、读、写全面结合,阅读策略为个人阅读——小组讨论——交流习得——朗诵感知

师:由此看来,借景抒情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借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的是作者在选择景物的时候不是盲目、随意的,景物始终围绕着情;景物与景物之间也绝不是分裂的,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共通之处,比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都是一组秋天的景物,而且都渲染出了萧条悲凉的景象。我们再把借景抒情的含义整理一下就成了: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因此我们可以说《天净沙. 秋思》通过一组悲凉的深秋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一个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接下来我们进入一组诗歌,在阅读中再次深入了解这一写作手法,观“镜花水月”之景,品“情满诗词”之情。

师:同学们看着手中的资料,我们先齐读一遍:《钱塘湖春行》《使至塞上》《葬花吟》。

师:接下来是同学们自由赏景品情的时间:

请1-2 小组同学通过阅读合作讨论找出《钱塘湖春行》中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

3-4 小组同学找出《使至塞上》中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

5-6 小组分到的是最具情怀的《葬花吟》找出其中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

5 分钟时间,现在开始讨论。

鉴于《葬花吟》是课外诗歌,老师给5-6 组同学提供一点写作背景指导。

(三)交流小组探究习得,学生踊跃发言,老师做好评价,对学生的发言都要有及时的回应。

师:(时间到)先请同学们听一首由《钱塘湖春行》谱的歌。

师:听完后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预设:愉快轻松)节奏上呢?(预设:轻快)

师:因此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应该(预设:加快一点节奏,用轻松、愉快,带着笑意的语气来读)

师:谱曲人深知作者的心意呀,你们也知道吗?请1-2 组同学告诉我们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预设:对钱塘湖春景的喜爱之情),从哪里读出来的?(预设:一组生机勃勃的早春景物中)预设:所以这首诗通过一组生机勃勃的早春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师:掌声给他们小组。大家再跟着音乐诵读一遍。

师:再看看3-4 小组会跟我们带来怎样精彩的阅读分享呢。先请3-4 组同学告诉我们《使至塞上》中写了哪些景物?借助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一组壮阔又凄凉的边塞秋景,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孤寂悲愤之情,同时又有对大漠壮阔景色的赞美之情。

师:那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来朗读呢?

请3-4 组同学一齐诵读一下《使至塞上》吧,其他组同学做好评价准备。师:评一评——他们对这首诗的情感和节奏到位度怎样?(预设:没有十分到位)那你觉得该怎么读?来试一试!(预设:哦,这首诗应该节奏读得缓慢,语气语调读得浑厚、沉重)掌声给自己!

师:那我们再一起跟着《琵琶曲》的调子朗读一遍。

师:《葬花吟》我们先请5-6 组派单人诵读之后再来评价吧!单人诵读环节。

师:评一评——她多得怎么样?让你动容了吗?(预设:通过她的朗诵我感受到了悲伤

的气息她没有放开,还不好意思的笑了,这一点不符合这首诗的情感)师:那这首诗该怎么读?老师也来范读两句: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老师的范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此处该有学生给老

师的掌声。预设:这首诗该节奏读得更缓慢一些,语气语调低回婉转,带着悲伤的情绪,哭腔)师:今天老师为黛玉觅得知己了!

师:回过头来想想,这首诗为什么要这样读?请5-6 小组同学来告诉我们原因。(预设:因为这首诗通过落花、游丝、春榭、落絮、柳丝、榆荚、桃李这一组悲凉的暮春景物的描写,抒发了黛玉身世飘零的孤寂与悲愁。黛玉是在借花自喻,她寄人篱下,就像

无根的落花,没人关心,非常可怜)

师:两位古人若知,必将举杯酬谢你们的知心之情。

(四)拓展延伸,触类旁通师:除了老师给出的这一组诗歌,同学们还能想到学过的哪些诗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预设:《枫桥夜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五)妙笔生花,写作练习师:景也观了,情也品了,现在我们来模仿,写一写吧!请根据ppt 上的要求:

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借用菊花、桂花、大雁、落叶、(枯叶的)榕树、秋雨中2—4 个秋景写一两句话或者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情(喜、悲、思乡、伤时等),字数控制在50 字左右。5 分钟时间。

(六)展示环节1.教师展示环节,以自己创作的作品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借景抒情”手法写作的魅力,古人可以做到,我们现代人通过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更能做好。

海棠秋秋蜇残虫相应愁,小院香径树尽秋。风卷海棠轻似梦,月洒西窗梦更幽。更衣撩帘试探花,向晚对镜映花容。妾心不识花中意,泪眼问花落浓稠。

2.学生展示环节师:最后再给同学们推荐一些课外借景抒情名篇,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课可以收获知识和快乐!

《山居秋暝》【唐】王维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秋夕》【唐】杜牧

《登高》【唐】杜甫

苏幕遮》【宋】范仲淹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刘长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