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3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474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被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里程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A.ATM网B.DEC网C.ARPA网D.SNA网2. 下列关于TCP/IP协议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开放的协议标准、免费使用、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B.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于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中C.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D.灵活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网络设备在网中具有灵活的地址3. 采用同步TDM时,为了区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发送端采取的措施是( )A.在数据中加上数据源标识B.在数据中加上时间标识C.各数据源使用固定时间片D.各数据源使用随机时间片4. 规定了信号的电平、脉宽、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的物理层特性是( )A.机械特性B.电气特性C.功能特性D.规程特性5. 曼彻斯特编码采用的同步方法是( )A.外同步B.自同步C.群同步D.字符同步6. 正确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的检错能力描述是( )A.可检测出所有三比特的错B.可检测出所有偶数位错C.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D.可检测出所有大于、等于校验位长度的突发错7. 在HDLC操作方式中,传输过程只能由主站启动的是( )A.正常响应方式B.异步响应方式C.异步平衡方式D.正常与异步响应方式8. PPP协议提供的3类功能分别是:成帧、链路控制和( )A.通信控制B.网络控制C.存储控制D.安全控制9. 路由选择包括的两个基本操作分别为( )A.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B.可能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C.最优选择算法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D.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10. OSPF不支持...的网络类型是( )A.点对点网络B.广播网络C.非广播式的网络D.点对多点网络11. IP数据报经分段后进行传输,在到达目的主机之前,分段后的IP数据报( )A.可能再次分段,但不进行重组B.不可能再次分段和重组C.不可能再次分段,但可能进行重组D.可能再次分段和重组12. C类IP地址可标识的最大主机数是( )A.128B.254C.256D.102413. 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B.扩散法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14. 在Internet中,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A.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完整路径B.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主机的完整路径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D.互联网中所有路由器的地址15. TCP段结构中,端口地址的长度为( )A.8比特B.16比特C.24比特D.32比特16. 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是指( )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C.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D.使用确认机制来维持可靠性17. 在TCP/IP协议的传输层将数据传送给用户应用进程所使用的地址形式是( )A.IP地址B.MAC地址C.端口号D.socket地址18. 一个完整的域名长度不超过...( )A.63字符B.255字符C.511字符D.1023字符19. 如果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内,则它们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 )A.“与”操作,结果相同B.“或”操作,结果相同C.“与非”操作,结果相同D.“异或”操作,结果相同20. 下列关于IEEE 802局域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LLC子层与物理介质有关B.MAC子层不依赖于物理介质C.数据链路层是不必需的D.可以不单独设置网络层21. 下列关于网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B.网桥可以有效地防止广播风暴C.网桥可以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的局域网D.网桥因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而增加了网络延时22. IEEE802.1l规定的无线局域网操作的波段是( )A.1.2GHZB.2.4GHZC.4.8GHZD.5.0GHZ23. 局域网操作系统分为面向任务型和( )A.基础型B.常用型C.存储型D.通用型24. 若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发送成功概率最大的数据帧是( )A.首次发送的帧B.冲突2次的帧C.冲突4次的帧D.冲突8次的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代码:408)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试题册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编号和考生姓名;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报考单位、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并涂写考生编号信息点。
2.考生须把试题册上的“试卷条形码”黏贴条取下,黏贴在答题卡的“试卷条形码黏贴位置”框中,不按规定黏贴条形码而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和相应题号的选项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册上答题无效。
4.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涂写。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册按规定交回。
(以下信息考生必须认真填写)考生编号考生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为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
A. 栈B. 队列C. 树D. 图2.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均为空,元素a,b,c,d,e,f,g依次进入栈S。
若每个元素出栈后立即进入队列Q,且7个元素出队的顺序是b,d,c,f,e,a,g,则栈S的容量至少是()。
A. 1B. 2C. 3D. 43.给定二叉树如右图所示。
设N代表二叉树的根,L代表根结点的左子树,R代表根结点的右子树。
若遍历后的结点序列是3,1,7,5,6,2,4,则其遍历方式是()。
A. LRNB. NRLC. RLND. RNL4.下列二叉排序树中,满足平衡二叉树定义的是()。
A. B. C. D.5.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的第6层(设根为第1层)有8个叶结点,则该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是()。
2009年10月全国自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应用题单项选择题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元件是A.电子管B.晶体管C.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集成电路正确答案:A2.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英文简写是A.BCDB.BIG5C.ASCIID.EBCDIC正确答案:C3.C语言是A.机器语言B.汇编语言C.高级语言D.解释语言正确答案:C4.在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中,可以快速安装程序的选项是A.性能和维护B.添加/删除程序C.辅助功能选项D.打印机和其他硬件正确答案:B5.在Windows XP中,要快速查找指定的文件或文件夹,可使用的命令是A.运行B.搜索C.收藏夹D.我的文档正确答案:B6.下列不属于按作用范围划分的计算机网络是A.广域网B.局域网C.城域网D.专用网正确答案:D7.传输信号的通道称为A.信息B.信道C.数据D.总线正确答案:B8.IPv4中,源地址或目的地址的长度为A.16位B.32位C.64位D.128位正确答案:B9.表示层的目的是处理有关被传送数据的A.表示问题B.应用问题C.传输问题D.同步问题正确答案:A10.网络通信结点的功能不包括A.主机接口功能B.交换功能C.监测功能D.数据处理功能正确答案:D11.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是A.网关B.桥接器C.路由器D.转发器正确答案:B12.下列不属于常见的网络互连设备的是A.网桥B.路由服务器C.协议变换器D.域名服务器正确答案:D13.用于网络规模大而网络数量小的是A.A类地址B.B类地址C.C类地址D.D类地址正确答案:A14.下列不属于当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的是A.VINESB.NFSC.DOSD.NetWare正确答案:C15.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的管理员账户是A.RootB.GuestC.AdministratorD.Super user正确答案:C16.Linux系统是A.单用户单任务B.单用户多任务C.多用户单任务D.多用户多任务正确答案:D17.RedHat Linux中的文件、目录复制命令是A.mvB.rmC.cpD.cd正确答案:C18.下列不属于防火墙体系结构的是A.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B.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C.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D.被屏蔽外网用户体系结构正确答案:D19.负责我国互联网域名和域名注册的机构是A.CNNICB.TCPC.OSID.IP正确答案:A20.电子邮件包括邮件头和A.邮件体B.发件人C.收件人D.发送时间正确答案:A填空题21.一个字节包含()位二进制。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解决计算机主机与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通常设置一个打印数据缓冲区,主机将要输出的数据依次写入该缓冲区,而打印机则依次从该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该缓冲区的逻辑结构应该是()。
A.栈B.队列C.树D.图【答案】B【解析】这类问题一般都先分析题目中的数据具有什么操作特性或是结构特性比如“先进后出”、“先进先出”等再判断其逻辑结构。
栈和队列是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栈具有先进后出的特性而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
由于本题中先进入打印数据缓冲区的文件先被打印,因此打印数据缓冲区具有先进先出性,则它的逻辑结构应该是队列。
2.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均为空,元素a,b,c,d,e,f,g依次进入栈S。
若每个元素出栈后立即进入队列Q,且7个元素出队的顺序是b,d,c,f,e,a,g,则栈S的容量至少是()。
A.1B.2C.3D.4【答案】C【解析】由于栈具有先进后出的特性,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出队顺序即为人队顺序。
在本题中,每个元素出栈S后立即进入队列Q,出栈顺序即为入队顺序,所以本题中队列的作用形同虚设,根据题意出队顺序即为出栈顺序。
根据出栈顺序可以分析各个元素进出栈的过程:第一个出栈元素为b,表明栈内还有元素a,b出栈前的深度为2;第二个出栈元素为d,栈内元素为a和c,d出栈前的深度为3;c出栈后,剩余元素为a,c出栈前的深度为2;f出栈后,剩余元素为a和e,f出栈前的深度为3;e出栈后,剩余元素为a,e出栈前的深度为2;a出栈后,无剩余元素,a出栈前的深度为1;g出栈后,无剩余元素,g出栈前的深度为1。
所以栈容量至少是3。
3.给定二叉树如下图所示。
设N代表二叉树的根,L代表根结点的左子树,R代表根结点的右子树。
若遍历后的结点序列为3,1,7,5,6,2,4,则其遍历方式是()。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考查栈和队列的特点及应用。
C和D直接排除,缓冲区的特点需要先进先出,若用栈,先进入缓冲区的数据则要排队到最后才能打印,不符题意,故选B。
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考查栈的最大递归深度。
时刻注意栈的特点是先进后出。
出入栈的详细过程见表A-3。
栈内的最大深度为3,故栈S的容量至少是3。
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考查二叉树的特殊遍历。
分析遍历后的结点序列,可以看出根结点是在中间被访问的,而右子树结点在左子树之前,得遍历的方法是RNL。
本题考查的遍历方法并不是二叉树的三种基本遍历方法,对于考生而言,重要的是要掌握遍历的思想。
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考查平衡二叉树的定义。
根据平衡二叉树的定义有,任意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而其余三个答案均可以找到不符合的结点。
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考查完全二叉树的特点。
完全二叉树比满二叉树只是在最下面一层的右边缺少了部分叶结点,而最后一层之上是个满二叉树,并且只有最后两层有叶结点。
第6层有叶结点则完全二叉树的高度可能为6或7,显然树高为7时结点更多。
若第6层上有8个叶结点,则前六层为满二叉树,而第7层缺失了8×2=16个叶结点,故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为27一1-16=111个结点。
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考查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规则为“左孩子右兄弟”。
在最后生成的二叉树中,父子关系在对应森林关系中可能是兄弟关系或原本就是父子关系。
情形I:若结点v是结点u的第二个孩子结点,在转换时,结点v就变成结点u第一个孩子的右孩子,符合要求。
情形Ⅱ:结点u和v是兄弟结点的关系,但二者之中还有一个兄弟结点k,则转换后,结点v就变为结点k的右孩子,而结点k则是结点u的右孩了,符合要求。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统考试题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题20分共8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正确答案。
1、若元素a、b、c、d、e、f依次进栈,允许进栈、退栈操作交替进行,但不允许连续三次进行退栈工作,则不可能得到的出栈序列是()A、dcebfaB、cbdaefC、bcaefdD、afedcb2、某队列允许在其两端进行入队操作,但仅允许在一端进行出队操作,则不可能得到的顺顺序是()A、bacdeB、dbaceC、dbcaeD、ecbad3、下列线索二叉树中(用虚线表示线索),符合后序线索树定义的是()4、在下列所示的平衡二叉树中插入关键字48后得到一棵新平衡二叉树,在新平衡二叉树中,关键字37所在结点的左、右子结点中保存的关键字分别是()A、13,48B、24,48C、24,53D、24,905、在一棵度数为4的树T中,若有20个度为4的结点,10个度为3的结点,1个度为2的结点,10个度为1的结点,则树T的叶结点个数是()A、41B、82C、113D、1226、对n(n>=2)个权值均不相同的字符构成哈弗曼树,关于该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树一定是一棵完全二交叉B、树中一定没有度为1的结点C、树中两个权值最小的结点一定是兄弟结点D、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权值一定不小于下一层任一结点的权值7、若无向图G=(V.E)中含7个顶点,则保证图G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连通的,则需要的边数最少是()A、6B、15C、16D、218、对下图进行拓扑排序,可以得到不同的拓扑序列的个数是()A、4B、3C、2D、19、已知一个长度为16的顺序表L,其元素按关键字有序排列,若采用折半查找法查找一个不存在的元素,则比较次数最多的是()A、4B、5C、6D、710、采用递归方式对顺序表进行快速排序,下列关于递归次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递归次数于初始数据的排列次数无关B、每次划分后,先处理较长的分区可以减少递归次数C、每次划分后,先处理较短的分区可以减少递归次数D、递归次数与每次划分后得到的分区处理顺序无关11、对一组数据(2,12,16,88,5,10)进行排序,若前三趟排序结果如下:()第一趟:2,12,16,5,10,88第二趟:2,12,5,10,16,88第三趟:2,5,10,12,16,88则采用的排序方法可能是A.冒泡排序法B.希尔排序法C.归并排序法D.基数排序法12.下列选项中,能缩短程序执行时间的措施是()1.提高CPU时钟频率2.优化通过数据结构3.优化通过程序A.仅1和2B.仅1和3C,仅2和3D.1,2,313.假定有4个整数用8位补码分别表示r1=FEH,r2=F2H,r3=90H,r4=F8H,若将运算结果存放在一个8位寄存器中,则下列运算会发生益处的是()A. r1 x r2B. r2 x r3C. r1 x r4D. r2 x r414.假定变量i,f,d数据类型分别为int, float, double(int用补码表示,float和double用IEEE754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数据格式表示),已知i=785,f=1.5678e3,d=1.5e100,若在32位机器中执行下列关系表达式,则结果为真的是()(I) i==(int)(float)I(II)f==(float)(int)f(III)f==(float)(double)f(IV)(d+f)-d==fA. 仅I和IIB. 仅I和IIIC. 仅II和IIID. 仅III和IV15.假定用若干个2K x 4位芯片组成一个8K x 8为存储器,则0B1FH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是()A.0000HB.0600HC.0700HD.0800H16.下列有关RAM和ROM得叙述中正确的是()I RAM是易失性存储器,ROM是非易失性存储器II RAM和ROM都是采用随机存取方式进行信息访问III RAM和ROM都可用做CacheIV RAM和ROM都需要进行刷新A. 仅I和IIB. 仅II和IIIC. 仅I ,II,IIID. 仅II,III,IV17.下列命令组合情况,一次访存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TLB未命中,Cache未命中,Page未命中B.TLB未命中,Cache命中,Page命中C.TLB命中,Cache未命中,Page命中D.TLB命中,Cache命中,Page未命中18.下列寄存器中,反汇编语言程序员可见的是()A.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B.程序计数器(PC)C.存储区数据寄存器(MDR)D.指令寄存器(IR)19.下列不会引起指令流水阻塞的是()A.数据旁路B.数据相关C.条件转移D.资源冲突20.下列选项中的英文缩写均为总线标准的是()A. PCI、CRT、USB、EISAB. ISA、CPI、VESA、EISAC. ISA、SCSI、RAM、MIPSD. ISA、EISA、PCI、PCI-Express21、单级中断系统中,中断服务程序执行顺序是()I保护现场II开中断III关中断IV保存断点V中断事件处理VI恢复现场VII中断返回A、I->V->VI->II->VIIB、III->I->V->VIIC、III->IV->V->VI->VIID、IV->I->V->VI->VII22、假定一台计算机的显示存储器用DRAM芯片实现,若要求显示分辨率为1600*1200,颜色深度为24位,帧频为85HZ,现实总带宽的50%用来刷新屏幕,则需要的显存总带宽至少约为()A、245MbpsB、979MbpsC、1958MbpsD、7834Mbps23、下列选项中,操作S提供的给应程序的接口是()A、系统调用B、中断C、库函数D、原语24、下列选项中,导制创进新进程的操作是()I用户登陆成功II设备分配III启动程序执行A、仅I和IIB、仅II和IIIC、仅I和IIID、I、II、III25、设与某资源相关联的信号量初值为3,当前值为1,若M表示该资源的可用个数,N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则M,N分别是()A、0,1B、1,0C、1,2D、2,026、下列选项中,降低进程优先权级的合理时机是()A、进程的时间片用完B、进程刚完成I/O,进入就绪列队C、进程长期处于就绪列队D、进程从就绪状态转为运行状态27、进行PO和P1的共享变量定义及其初值为()booleam flag[2];int turn=0;flag[0]=false; flag[1]=false;若进行P0和P1访问临界资源的类C代码实现如下:void p0() // 进程p0 void p1 () // 进程p1{ {while (TRUE){ while (TRUE){flag[0]=TRUE; turn=1; flag[0]=TRUE; turn=0;While (flag[1]&&(turn==1)) While (flag[0]&&(turn==0));临界区;临界区;flag[0]=FALSE; flag[1]=FALSE;} }} }则并发执行进程PO和P1时产生的情况是()A、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B、不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C、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会出现“饥饿”现象D、能保证进程互斥进入临界区,不会出现“饥饿”现象28、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空),采用最佳适配(Best Fit)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6Mb,此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的大小是()A、7MbB、9MbC、10MbD、15Mb29、某计算机采用二级页表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按字节编制,页大小为2(10)【2的10次方,下同】字节,页表项大小为2字节,逻辑地址结构为页目录号页号页内偏移量逻辑地址空间大小为2(10)页,则表示整个逻辑地址空间的页目录表中包含表项的个数至少是()A、64B、128C、256D、51230.设文件索引节点中有7个地址项,其中4个地址为直接地址索引,1个地址项是二级间接地址索引,每个地址项的大小为4字节,若磁盘索引块和磁盘数据块大小均为256字节,则可表示的单个文件最大长度是()A. 33KBB. 519KBC. 1057KBD. 16513KB31. 设当前工作目录的主要目的是()A. 节省外存空间B. 节省内存空间C. 加快文件的检索速度D. 加快文件的读写速度32.本地用户通过键盘登陆系统是,首先获得键盘输入信息的程序时()A. 命令解释程序B. 中断处理程序C. 系统调用程序D. 用户登录程序3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4.在下图所表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的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受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80msB. 80.08msC. 80.16msD. 80.24ms35.某自治系统采用RIP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R2的距离矢量中包含的信息<net1,16>,则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 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B. R2可以到达net1,跳数为16C. 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7D.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36.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的ICMP报文件的类型是()A. 路由重定向B. 目的不可达C. 源抑制D. 超时37、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为()A、32,8B、32,6C、8,32D、8,3038、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网络风暴的是()I中断器II集线器III网桥IV路由器A、仅I和IIB、仅IIIC、仅III和IVD、仅IV3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A、1000B、2000C、3000D、400040、如果本地域名服务无缓存,当采用递归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条数分别为()A、1条,1条B、1条,多条C、多条,1条D、多条,多条二、综合应用题:41-47小题,共70分41.(10分)将关键字序列(7、8、30、11、18、9、14)散列存储到散列表中,散列表的存储空间是一个下标从0开始的一个一维数组散列,函数为:H(key)=(key x 3)MODT,处理冲突采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要求装载因子为0.7问题:(1).请画出所构造的散列表。
1
2009年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B)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解析:自下而上方法的一般从检查物理层开始。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物理层、数
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
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6、(09-38)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
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
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D)
A.500 B.700 C.800 D.1000
解析:例如,序列号等于前一个报文段的序列号与前一个报文段中数据字
节的数量之和。例如,假设源主机发送3个报文段,每个报文段有100字节的数
据,且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列号是1000,那么接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目的主机
返回含确认号1100的报头。接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其序号为1100)后,目的主
机返回确认号1200。接收到第三个报文段后,目的主机返回确认号1300。
7、(09-39)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
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
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
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C)
A.7KB B. 8KB C. 9KB D. 16KB
解析:确定拥塞窗口的大小的过程:在刚建立连接时,将拥塞窗口的大
小初始化为该连接所需的最大连接数据段的长度值,并发送一个最大长度的数据
段(当然必须是接收窗口允许的)。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得到确认,将拥塞窗口
的大小增加一个数据段的字节数,并发送两个数据段,如果每个数据段在定时器
超时前都得到确认,就再在原基础上增加一倍,即为4个数据段的大小,如此反
复,每次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加倍。当定时器超时或达到发送窗口设定值,停止
拥塞窗口尺寸的增加。这种反复称为慢速启动,所有的TCP协议都支持这种方法。
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
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
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
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9KB)。
2010年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7、(10-3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
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接发送2个
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
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A )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2011年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2
8、(11-40)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
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4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3个
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 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
甲的确认序号是(B)
A.300 B.500 C.1200 D.1400
解答:B。TCP段首部中的序号字段是指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
号。第三个段的序号为900,则第二个段的序号为900-400=500。而确认号是期待
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现在主机乙期待收到第二个段,故
甲的确认号是500。
2012年统考计算机考研真题
47.(9 分)主机 H 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 Internet,IP 地址为 192.168.0.8,服
务器 S 的 IP 地址为 211.68.71.80。H 与S 使用 TCP 通信时,在 H 上捕获的
其中 5 个 IP 分组如 题 47-a 表所示。
题 47-a 表
回
答下列问题。
(1)题 47-a 表中的 IP 分组中,哪几个是由 H 发送的?哪几个完
成了 TCP 连接建立过程?哪几个在通过快速
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2)根据题 47-a 表中的 IP 分组,分析 S 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
字节数是多少?
(3)若题 47-a 表中的某个 IP 分组在 S 发出时的前 40 字节如题 47-b 表所
示,则该 IP 分组到达 H 时经过了多少个路由器?
编号
IP 分组的前 40 字节内容(十六进制)
1
45 00 00 30 01 9b 40 00 80 06 1d e8 c0 a8 00 08 d3 44 47 50
0b d9 13 88 84 6b 41 c5 00 00 00 00 70 02 43 80 5d b0 00 00
2
43 00 00 30 00 00 40 00 31 06 6e 83 d3 44 47 50 c0 a8 00 08
13 88 0b d9 e0 59 9f ef 84 6b 41 c6 70 12 16 d0 37 e1 00 00
3
45 00 00 28 01 9c 40 00 80 06 1d ef c0 a8 00 08 d3 44 47 50
0b d9 13 88 84 6b 41 c6 e0 59 9f f0 50 f0 43 80 2b 32 00 00
4
45 00 00 38 01 9d 40 00 80 06 1d de c0 a8 00 08 d3 44 47 50
0b d9 13 88 84 6b 41 c6 e0 59 9f f0 50 18 43 80 e6 55 00 00
5
45 00 00 28 68 11 40 00 31 06 06 7a d3 44 47 50 c0 a8 00 08
13 88 0b d9 e0 59 9f f0 84 6b 41 d6 50 10 16 d0 57 d2 00 00
3
47.【解析】
(1)由于题 47-a 表中 1、3、4 号分组的原 IP 地址均为 192.168.0.8(c0a8
0008H),所以 1,3,4 号分组是由H 发送的。
题 47-a 表中 1 号分组封装的 TCP 段的 FLAG 为 02H(即 SYN=1,
ACK=0),seq=846b 41c5H,2 号分组封装的TCP 段的 FLAG 为 12H(即 SYN=1,
ACK=1),seq=e059 9fefH,ack=846b 41c6H,3 号分组封装的 TCP 段的 FLAG
为 10H(即 ACK=1),seq=846b 41c6H,ack= e059 9ff0H,所以 1、2、3 号分
组完成了 TCP 连接建立过程。
由于快速以太网数据帧有效载荷的最小长度为 46 字节,表中 3、5 号分组的总
长度为 40(28H)字节,小于 46字节,其余分组总长度均大于 46 字节。所以 3、
5 号分组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2)由 3 号分组封装的 TCP 段可知,发送应用层数据初始序号为 seq=846b
41c6H,由 5 号分组封装的 TCP 段可知,ack 为 seq=846b 41d6H,所以 5 号分
组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为 846b 41d6H - 846b 41c6H=10H=16。
(3)由于 S 发出的 IP 分组的标识=6811H,所以该分组所对应的是题 47-a 表
中的 5 号分组。S 发出的 IP 分组的 TTL=40H=64,5 号分组的 TTL=31H=49,
64-49=15,所以,可以推断该 IP 分组到达 H 时经过了 15 个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