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筑节能现状及可行性研究论文全文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筑节能现状及可行性研究论文全文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筑节能现状及可行性研究论文全文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筑节能现状及可行性研究论文全文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筑节能现状

及可行性研究

摘要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筑节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保护环境、节约运行成本、改善考察站的居住环境等方面均有体现,同时也能展现我国的国力及在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我国两站的采暖通风与节能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之处,同时阐述了国外南极科学考察站的部分节能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节能策略,如采用合理的热源及采暖方式,回收柴油发电机的废热,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通风热损失,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关键词南极采暖通风建筑节能

1. 引言

南极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被科学家称为:“解开地球奥秘的钥匙”、“天然科学实验的圣地”。由于孤处一方,大气没有被污染,为观测天体,窥探外层空间奥秘等科学活动提供极好的条件。但是南极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气候恶劣的地区,强风、冰雪、低温等都使科考人员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改善考察站的工作及居住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在南极有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1O日,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O米,距北京175O1.949公里。站内全年平均气温为-8℃,极限低温为-30℃,最大风速为36.5m/s,强风天气(大于8级风,风速为17.2~20.7m/s)为132天。长城站目前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约2682平方米。

中山站建于1989年1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1米,距北京12553.16O公里。站内全年平均气温为-9.5℃,极限低温为-33.6℃,最大风速为50.2m/s,强风天气为171天。中山站现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约3305平方米。

2.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采暖通风与节能现状

2.1 采暖现状

长城站目前有3台额定功率为128kW的柴油发电机,约有80%的发电量用于采暖,餐厅、发电栋、泵房、生活栋等均采用电暖器供暖。发电机的部分余热(约15%)供生活用水使用,其它热量通过冷却水和烟气排放。中山站配备了3台额定功率为165kW的柴油发电机,旧有建筑全部采用电暖器供暖,

2003年新建成的生活栋安装了采暖锅炉,一部分是热水散热器采暖,另一部分利用柴油发电机的冷却水(供水温度40~50℃,回水温度25~35℃)来实现地板辐射采暖。

图一长城站俯视图。

图二中山站俯视图。

2.2 通风现状

长城站和中山站基本上没有机械通风设施,主要是靠开启外窗自然通风换气的方式来满足人员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在南极自然通风主要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是能量的极大浪费,其二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因装修材料的气味很难散尽而导致室内空气品质很差。况且两站的强风天气有大半年,通过开窗来实现通风换气也很难实现。

2.3 节能现状

建筑布局、建筑体型、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等等都对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缺乏充足的气象资料,早期长城站的全部建筑和中山站的主楼均与所处位置的主导风向垂直,冷风渗透及严重的积雪使得节能成为奢谈。建站初期考虑到施工的方便和风压的影响,考察站多为体型较小的单层架空装配式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较大,耗热量大。同时施工工艺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建筑缝隙多,窗户密闭性差也是能量损失的一条途径。目前两站的窗户大多为普通的单框双玻可开启窗,传热系数约为4W/m2K,而且有多处破损;外墙采用聚苯夹心彩钢板,长城站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的厚度为12~15mm,中山站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的厚度为18~20mm,均不能满足国内相关的建筑节能规范的要求,此外,这种轻质建筑材料蓄热能力差,导致室内温度日夜波动较大,且极不均衡。

3. 国外科学考察站采暖通风与节能现状

美国的麦克默多站和澳大利亚的戴维斯(Davis)站在采暖通风及节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澳大利亚的戴维斯站废弃了早期体型较小的房子,在原站区旁边重新建了一个新站。在采暖方面,新站一部分是地板辐射采暖(热源为柴油发电机的冷却水),另一部分为散热器采暖(热源为燃油锅炉提供的热水);在通风方面,戴维斯站大部分窗户为固定窗,主要是依靠机械通风来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新风经排风的预热再通过新风机组的加热后送入室内;在施工工艺方面,采暖管道及生活用水管道在室外架空敷设,所有的阀门处均用不锈钢小箱子包好,箱内是聚氨酯现场发泡的保温材料,管道弯头处采用热融连接。在建筑节能方面用,利用保温扣板来杜绝外墙板接缝处的冷桥,采用园角窗户来防止外墙受力不均造成的窗与墙之间的缝隙的出现。此外柴油发电机的排烟温度约为530度,通过热回收装置来预热燃烧需要的新鲜空气(长城站发电机已预留了回收排烟热量的接口)。

4.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节能策略及可行性

因南极的特殊地理位置,考察站所采取的各种节能措施既要安全、人性化,又要经济、实用,同时也要在施工、运行、维护等方面是可行的。

首先,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减少通风能耗对于建筑节能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再赘述。两站柴油发电机废热的循环利用,也较目前主要依靠柴油发电机发电(效率约为30-40%)来采暖更为节能和环保。

其二,改善目前热水管线的保温状况也是节约能源的一种措施,合理布置室外采暖及生活热水管线,采用管中管(管道中间采用聚氨酯发泡保温)结构,并同时做电伴热保护。

再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能、地热能等等,其中只有太阳能和风能在南极最有可能进行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是一种间断性的低密度能源,南极从5月到8

月为极夜,其他月份的日照时间也比较短,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面积大,效率低,无法大规模的使用,因此两站更适合采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提高建筑物的蓄热能力,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例如:围护结构结合太阳能接收装置(如蓄热天花板,卵石蓄热层等),增加墙体蓄热能力。南极的风能潜力十分巨大,但是对其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大型的发电设备如何运送到南极,恶劣的环境对安装、施工非常不利,低温会使叶轮轮片结冰脆化,强风也会造成风力发电机不稳定,同时风力发电设施的选址对鸟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等等。因此利用风能要解决上述诸多问题,也需要生物学家介入,充分论证风力发电鸟类活动的影响。而目前从我国的国力及相关技术水平来看,风力发电还暂不适合现阶段采用。

5.结语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旧有建筑改早是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其中建筑节能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保护环境、节约运行成本、改善考察站的居住环境等方面均有体现,同时南极是一个国际舞台,各个国家在这里展现国力与国策,在南极的任何活动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此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展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充分显示中国政府对保护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陆耀庆. 使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赵键. 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手册.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4]李凌云. 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初探. 中国住宅设施,2003,9:21-22

[5]马菊萍,朱国新.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太阳能,2003,1:23

浅析中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摘要】建筑能耗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越来越受到我国领导的关注,目前,有关中国建筑节能以及相关的节能技术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了对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并促进其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建筑节能的定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具体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等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节能门窗 0.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一直没有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中改变出来,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而且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耗的大部分,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将会以更快的增长方式变化。因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筑节能的定义 建筑节能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物正常使用期限内,为了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负荷,使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的目的,从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并尽可能的使建筑设备的能效系数得到提高,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物外围结构的能量损失,在既保证建筑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又能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广义的建筑节能指的是在从建筑材料的开采、生产、运输直到建筑寿命期终止这一过程中,保证每个环节上都能充分利用能源材料,并提高其利用率,从而既保证了建筑的功能和要求,又达到了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定义为在进行建筑物的建造的全过程中,不仅要合理的使用能源,降低能耗,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且还要提高建筑的舒适性,保证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同样,建筑能耗,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为在建筑正常使用期限内,所消耗的能耗均是为了维持建筑的正常功能。 2.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2.1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由于人口过多,人均能源占有量偏低、国民生产总值能耗过高。近些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能耗增长速度急剧变快,其具体原因如下:首先,房屋建筑的数量不

南极科考30年

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郭琨(前排右二)与协助中国建站的阿根廷朋友在一起(摄于1985 年5 月)去南极 南极的神秘性,似乎正在被财富和科技所消解。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吴军告诉我,现在到达南极大陆,“有四条航空路线”: 新西兰的基督城乘坐美国的大力神运输机直飞美国的麦克默多站; 南非开普敦乘坐伊尔-76 直飞俄罗斯的新拉扎列夫站; 澳大利亚南部城市霍巴特乘坐空客A319 直飞澳大利亚的凯西站; 智利最南端的蓬塔乘坐智利空军的大力神飞机直飞乔治王岛的智利马尔什基地站。这一航程最短,大约3个小时;从南非直飞,时间最长,大约六七个小时。不管哪一条航线,都能免去海上航行的颠簸之苦。 不过,一支承担着建立首个南极考察站重任的科考队,要考虑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重达数百吨的建站物资和设备,要从中国运抵南极,如果全部依赖航空运输,成本难以估量,最可行的依旧是海路。地图上的南极大陆,看起来就像一个竖起大拇指的拳头,大拇指般向西南狭长延伸的部分,就是南设得兰群岛。这是南极洲最大的一个群岛,也是南极洲与其他大陆相距最近的地方,从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阿根廷火地岛的首府乌斯怀亚出发,穿过德雷克海峡,经过约970 公里的海上航程,就能抵达。这是探险者们的传统路线,也是一条相对成熟的航线,对于上世纪80 年代才刚触碰南极议题、连一条破冰船都没有的中国人来说,在这里选址建立第一个南极考察站,是相对稳妥和现实的选择。 西方最早的南极科考探险,始于18 世纪70 年代,比起来,中国晚了将近两个世纪。虽然早在1957 年,发达国家开始广泛介入南极科学,并在全球掀起了南极热的时候,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就提出了极地研究的必要性,但这项研究真正得以启动,已经是20 世纪70 年代末,生物学家曾呈奎院士关于南极科考的信件得到时任副总理方毅明确批示之后。作为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的第一任主任,郭琨完整地参与了早期南极考察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他曾经7 次奔赴南极,中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常年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他都是首任站长。在约定的采访时间到达郭琨家中,老人已经等在书房里,今年9月就是他的八十大寿,身体机能的衰退不可避免,他的腿脚已经不太灵便,可是良好的记录习惯,帮助他依旧保持着清晰的记忆,时间、日期和各种数据信手拈来。 按照方毅的批示,“南极考察是一个大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研究实施”。1978 年7 月,作为国家海洋局科技部综合计划处副处长的郭琨接到了关于南极科考的新任务。听起来令人振奋,对应的却是“一片空白”的窘境。“手头一片空白,脑子也是一片空白,找资料找不着,没有资料。”郭琨回忆说,“当时想找一本南极地图都没有,后来天津的国家海洋局情报研究所印了一份南极地图,那是中国的第一版南极地图。”郭琨看到的第一本关于南极的书,叫《两极区域志》,还是他的朋友、科普作家金涛从旧书摊上淘来的,“一本30 年代翻译的老书,他看到就当宝贝一样买来了”。找遍了书店和图书馆,只有国家图书馆里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南极科考报告和见闻。这些仅有的资料让郭琨意识到巨大的差距:“西方的南极探险,已经搞了200 年,已经有18 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 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还有100 多个夏季站,比起来,我们当时真的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只能‘请进来,派出去’,把国外的南极专家请进来交流,把我们的科学家送出去学习。” 最早被“派出去”的科学家有两位,国家海洋局的董兆乾和中科院地理所的张青松。他们在1980 年1 月12 日跟随澳大利亚的南极考察队一起出发,从新西兰的基督城乘坐大力神运输机先飞抵美国的麦克默多站,然后从陆路再抵达到澳大利亚的凯西站,成为最早登上南极洲大陆的中国人。这个“极地考察二人组”里,40 岁的董兆乾是组长,他专攻物理海洋学,从国家海洋局的2 万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43 岁的张青松,多年从事青藏高原的

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 状(标准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标准版) [摘要]本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绿色节能建筑在地域成功失败的原因以及决定因素,同时也简单介绍了五种较为普遍的绿色设计和高新科技在其中的应用,将关键定义在了环境的差异、经济的差距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别等几个关键环节。通过研究分析找出了绿色节能建筑在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同时根据我国现有国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和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解决方案 一、绿色节能建筑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实际情况 1.在普及应用方面的差异 (1)南北差异。建筑节能工作在20年前从北方采暖居住建筑启动,是由于当时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而居住建筑相对又

不很复杂。但是,时至今日,随着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热天空调、冷天取暖用能正在高速增长,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建筑制冷和采暖用能支出一开始就由居民负担,不存在北方早已形成的采暖“当然是公共福利”的习惯势力,因此,南方地区建筑节能的效益可以从个人经济利益上反映出来,因此南强北弱的经济形势造成建筑节能推进的速度在南方要比北方快得多。 同时南北在节能建筑设计方面在采光、保暖、气候考虑、生活习惯等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建筑施工难度和投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2)农村与城市的差异。由于农村环境同城市的不同,加之经济实力和国家投入的差距,城市的节能手法比较多,但偏重于节能材料和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同时加入了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大力支持。而农村产业结构简单,人们的节能意识不高,只是采用多年来的经验减少浪费,而对于修建节能式建筑兴趣不大。由于用能密度低,输送成本高,常规商品能源的成本比城市高,因此农村能源应采取与城市完全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完成1~2题。 24.黄河站到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A.120km B.1000km C.1100km D.1200km 25.当我国长城站的昼长为一年中最大时 A.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的昼长均为24小时 B.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D.圣地亚哥是多雨季节 1 D 2.B

中国与南极 纵观两极探险史,不知是地理环境的不同,亦或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比西方整整晚了几个世纪,而在东方,日本是向两极进军最早的国家,我们中国人又比日本落后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后半期,中国人的足迹才真正踏上南极大陆。 80年代后,中国人探索的目光随着改革步伐也逐步转向世界,也转向南极。有许多位科学家从不同地区以不同方式进入南极,为中国南极事业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983年,中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宣告了中华民族与南极事务无缘历史的结 束。 1984年11月20日,中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赴南极考察。大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和海军打捞救生船“1121”号满载着中国南极考察队和南大

洋考察队的近百名各专业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和海军官兵、随队记者等共591人,经过30天的艰苦航行,行程11171海里(20668.69公里),于12月26日安全抵达南极洲。经过26个日夜奋战,在南极乔治王岛建立起中国南极第一个考察站 ──长城站。 长城站的建立,特别是实现当年建站当年越冬,更增添了中国人对极地考察的信心。3年后,中国人又雄心勃勃地把目光转向冰雪茫茫的南极大陆,于1989年2月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建成了中山站。中山站周围海军具有明显的南极特征,便于开展各种学科的考察研究。 迄今为止,中国已正式开展了多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冰雪、地质、大气、生物、气象、海洋等各学科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建筑节能

中国建筑节能 发表时间:2016-07-07T15:30:17.7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6期作者:招俊宁 [导读]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恒大集团广东公司 摘要: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离了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探求绿色节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节能;建筑;发展 1、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汇,但是深思之余,发现不同文献和报道对其理解有所差异,还有些报道似乎混淆了两者的区别。本文拟抛砖引玉,探讨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求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更好的为落实我国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规划服务。 1.1 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定义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的在使用过程中能显著降低能耗的建筑。节能建筑在我国一般指按照国家出台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 1.2我国节能建筑的发展 我国从 1998 年至今颁布了多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制定相对1980年建筑用能水平节能30%、50%到65%三步走的计划。计划到2010年新建建筑分步骤普遍实施节能率为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建筑照明节能标准》。为加强终端能耗管理,正在研究建立我国节能建筑评定体系,即将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近年来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节能建筑已经为广大人民所了解,节能建筑发展迅速。国内省份围绕节能设计标准提出该地区的具体节能规范,对建筑外墙、外窗等设计细节进行了规定,并制定了相应不达标时的处罚措施。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推行节能建筑的时间较短,节能建筑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据建设部2003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只有1%的既有建筑和5%的新建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目前我国城乡共有建筑400亿m 2,其中95%是非节能建筑,目前每年还要新增近20亿m 2新建建筑,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300亿m 2建筑面积,可见,我国节能建筑的推广虽有成绩,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3节能建筑的理念 高效利用建筑物自身复杂的系统,以及当地的环境特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让建筑物与大自然之间相互充分配合,以此达到节能效果.让居住在建筑里的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感觉到凉爽,在寒冷的冬季感觉到温暖.节能建筑不仅关注研发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而更多的是关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节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以能源消耗最小,污染排放最少,满足人类对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的要求为原则。 整合设计理念或整体建筑设计理念是使自然环境,建筑外墙和建筑体系之间的互动达到最佳化。而被动式设计理念利用天然能量的流动来保持建筑物内的温度,降低建筑物对机械化的采暖及通风系统的需求.而要实现这一理念,就要考虑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使用节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水平,降低建筑物的采暖耗能。 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全方位解决建筑的热水、采暖和照明用能的技术。 ③合理地利用地壳中丰富的地热能.地热利用技术将实现对建筑的制冷和供热,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 ④最大限度地利用环保技术,对建筑实施立体绿化,既能大大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又能改善市区的生态环境,降低制冷和采暖能耗,利用以上技术来改善节能建筑的同时,还应注 意在使用节能建筑材料时,除了保证节能,还要保证它的质量与安全.节能建筑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保证人们有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2、节能建筑是贯彻国家节能政策的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和运输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上涨,中国的节能政策也在过去几十年里有显著的改变.新政策的出台对建筑业和运输业能耗问题也更加关注.2004 年 11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了中国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简称节能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中期阶段将重点关注工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商用和民用电力第四大领域的节能效率.2005 年 10 月 28 日经第76 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43号部长令发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加强了民用节能建筑节能的管理.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新增了全国性节能管理规定,强化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能源定价的实施,以及市场指导的激励措施.2012年3月19日,住建部公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要求从外墙屋面、采暖系统、供热管网、综合节能等四方面进行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2012 年 5月,住建部发布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和绿色照明推广应用。 3、对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辩证认识,我国的建筑节能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我们借鉴。 (1)理清建筑节能与节能建筑的辩证关系。节能建筑是反映建筑本体的一种特性,是建筑节能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建筑是一个整

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对策论文

分析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化建设的大力发展,能源的过度使用问题已不容小觑,节约能源已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节能控制和环保建设已成为建筑业在进行工程建筑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简单阐述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strong, energy of excessive use of problem has not to be underestimated, save energy by everybody has wide concern, saving energy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construction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 of first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energy saving.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目前建筑节能的现状 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建筑节能工作还处于初级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中国的4个极地科考站 1、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立于 1985年2月10日,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2°12′59″S,58°57′52″W。站区南北长2千米,东西宽1.26千米,占地面积2.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高度10米。该地距离北京17500千米。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可接纳越冬科考人员40名,度夏科考人员80名。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面临大西洋,被称为南极洲的“热带”,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成为研究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长城站附近沿海地带是企鹅、海鸟、海豹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被称为南极洲的“绿洲”,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 2、中国南极中山站:我国第一个建于南极圈以内的高纬度极地科考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维斯托登半岛上,地理坐标为69°22′24″S,76°22′40″E,距离北京12553千米。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拉斯曼丘陵地带易于登陆,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地域广阔,便于发展,而且可作为向南极内陆进行考察的前进基地。中山站建站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15座,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站上设施齐备,可以满足考察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每年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60名,越冬考察人员25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中山站全年进行的常规观测项目有气象、电离层、高层大气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3.南极昆仑站: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地理坐标为80°25′01″S,77°06′58″E。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但也是距离我国中山站最近的一个内陆冰盖高原点,位于东南极高原腹地,冰盖主分冰岭的中段。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冰穹 A内陆冰盖考察队确定最高点的位置为南纬80°2200,东经77°2111,高程4093米,实测的年平均温度为-58.4℃,是地球表面温度最低的地区。该点距中山站的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雪地车实际行车距离为1280公里。冰穹A是南极内陆被冰覆盖的海拔最高的地区。根据卫星测高资料,冰穹A最高点区域为一个东西宽10~15公里、长约60公里、沿东北-西南方向展布的水滴状平台地形,该平台高程相差仅2-3米,最高点位于平台北侧。根据我国内陆冰盖考察队装设在冰穹A最高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2005年全年最低温度为-82.3℃(7 月27日测定值),夏季最高温度-35℃,气压在590~550百帕之间,年平均风速低于5米/秒,最大风力不超过8米/秒,一般在2~4米/秒。冰雷达探测表明,冰穹A最高点区域冰厚在1500米至超过3000米的范围内随下覆地形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且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500米以上雪层水平、稳定、年积累率很低。由于其严酷的气候环境条件,自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一直被国际南极考察界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在第21次队冰穹A考察前,从未有人类的足迹到达过那里。

建筑节能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

建筑节能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 摘要:在“十二五”发展期间,虽然我国建筑节能上面的效果取得比较明显,但是 从耗能的角度上看,还是在持续的上涨。据国家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 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33%,可以折算成11亿t标准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总消费量比例最终将上升至35%左右。目前,我国处于建设 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 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如果不注重建筑节能设计与实施,将直接 加剧能源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从而找出建筑节能中产生的 问题,以便给出最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建筑节能;现状 引言 建筑节能,一开始的定义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损耗,但是目前普遍比较接受 的是增强建筑中能量的运用率,换句话说既要保持建筑的舒适度,也要保证能源 的合理运用,以此争抢能源的充分利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节能也有了 全范围的介绍,在建筑物初始设计、建设和使用的中,都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标 准以及政策,确保在材料、器具和产品上面选用的都是节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 能增强建筑物隔热、抵寒、气密性等上面确保能源的运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用。 1 中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1.1 建筑使用的寿命比实际使用的期限小,这也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在中国,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的时间有特定的规定,比方说普通的 居住房的时间为50年,比较特殊的建筑为100年,然而,由于一些外在原因的 影响,在20世纪70、80年代城市拆迁房屋的比例居高不下,据统计,这些拆迁 的房屋平均使用的期限都在30年。在一些欧美国家,其房屋使用的年限以及建 筑规范都是和我国类似,但是在使用寿命上要比我国高很多,比方说美国建筑的 年限是80年、法国建筑的年限是85年、英国的建筑年限高达125年。我国建筑 使用的寿命短,且大规模的拆迁导致资源、能源和建筑垃圾上面的浪费。 1.2 住宅产业化的进程缓慢 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比较慢,住宅的施工方式主要采取的是 手工现场操作,且建设的模式也比较粗放,因此,在能源上面消耗比较高。通常 状况下,中国住宅建设使用的钢量预计每一个平方消耗55kg,这和欧美的国家相 比高出10~25%,水泥预计每平方消耗221.5kg,相比而言还是高出80kg的量。在卫生洁具消耗水量上面也要高达30%。现在市场上提供比较多的是毛坯房,这些 建筑还需要二次多次的装修,这些装修所需要的费用是相当惊人的,据了解,一 般情况下二次装修所产生的水泥废弃物重量可以达到120万t,可以资源浪费之大,经济损失之严重。 1.3 北方建筑取暖的耗能比较高 北方地区建筑物的要求都需要能够采暖,但是取暖的材料所消耗的能量比较高,据统计,取暖材料所占社会耗能的1/4,可以说是建筑节能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多数的情况下建筑物要采取取暖的功效,就需要有专门的保温隔热的材料,且 对于材料的性能上面要求比较高。在中国北方冬天和夏天的时候温度比较极端, 因此,对于制冷和制热的要求会比较高,且消耗的能量也比普通的地区要高出50%。所以,北方的建筑需要在节能上面有所改进,只有提升供暖供热的体系, 比方说利用地热,才能推动整个北部地区建筑节能。

浅谈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谈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节能我国现状发展前景 论文摘要:近二三十年来,在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中,人们可以明显看出,建筑节能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热点,是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建筑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各发达国家为此已经进行了长久的努力,井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情况的分析并总结我国近20年来的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进而提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前景。 前言 一些国家在其发展的长过程中,曾经无节制地使用能源,但到了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先是石油大幅度涨价,遭受到能源危机的严重打击,由此掀起了节能的高潮;接着又发现地球大气环境正在因此加剧破坏,人们这才痛苦地了解到,工业化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欢乐的同时,还在给人类带来苦果。这个环境问题不仅是工业污染造成的,高耗能建筑也正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建筑用能数量巨大,以及其对环境的重大影响,建筑节能事业就在世界上蓬勃兴起,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建筑节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㈠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要能源提供动力。八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1l.8%,而一次商品能源平均年增长才3.6%,今后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还将长期滞后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能源短缺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国家经济要发展,就非依赖于节能不可。从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煤炭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和可开发的水电量按人均水平,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至于石油和天然气就更少了。如果我们继续不断挥霍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势必贻患子孙。为了后代可持续利用国家的能源储藏,我们现在就必须节约能源。 ㈡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 近十几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关心燃烧矿物燃料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各发达国家的节能政策,也是以减少燃料燃烧的排放物为明确的目标。其原因是,人们已经认识到,所排放的颗粒物以及碳和氮的氧化物会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环境酸化,而造成的二氧化碳积累,将导致地球气候产生重大变化。如水旱灾害更加频繁和猛烈,海平面升高使一些岛国被淹没,飓风愈加凶猛并向高纬度扩展,大量物种迅速灭绝等等,从而使人类生存面临重大危机。特别是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4左右,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 口甘肃苏延清 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海拔高度2600米,年平均温度零下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昆仑站与泰山站一样是度夏站。该站的建成,今后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新建的泰山站规模跟昆仑站大体相当。它是一个三层高架结构,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国的一个灯笼的造型。 一、泰山站的选址 据专家介绍,泰山站这个位置的亮点,是它位于我国两个南极科考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建立在南极内陆的科考站,到了内陆地区,大船、直升飞机都没法过去,人们的交通工具,有且只有一种——雪地车。雪地车有点像坦克,也是大履带代替轮子行进,爬坡能力非常强,有那种硬派越野的架势。但雪地车跟越野汽车不能比的是速度,雪地车行进速度大概在30千米/小时左右,有了处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中间的泰山站,给昆仑站进行物资补给的路途就一下方便了很多。 二、科考意义 泰山站所在地,它正好处于格罗夫山、哈丁山考察区,这个区域是南极洲上的陨石富集地。南极洲上的这些陨石,来自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它们携带着其他星球的“基因”,是地球人了解有关太阳系早期信息、演变奥秘的钥匙,甚至还可以知道其他星球上有无生命的存在。据专家介绍,在南极采集到的陨石,地球年龄(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保存)的年龄最

长,而且这些陨石的原始状态最好,因这些陨石长期在冷冻和无菌条件下保存,几乎没有受到地球上其他物质的污染,这就最有利于研究太阳系内外星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其他大陆,由于风化作用和环境条件因素,陨石落地后不能保存几千年。而南极陨石的地球年龄一般可达几十万年,比其他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高出100多倍。 所以在南极洲采集到的陨石,相当于能够一次性在一个平台上就“接收”到月球、火星等等其他星球发来的“穿越邮件”。 中国第15次、16次、18次南极考察队于1999年、2000年和2002年三次组织格罗夫山地区综合考察,在位于南极冰盖深处的格罗夫山地区,总共发现了4482块珍贵的“天外来客”。这个成绩,使得中国的陨石库,在世界排到前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南极考察队发现的这些陨石,有铁镍陨石和球粒陨石,已经带回国内分析研究。 泰山是五岳之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南极新建的内陆站命名为“泰山站”,蕴含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寓意,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1]

中国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建筑节能服务行业 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中国建筑节能服务行业 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人:陈振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报告人:**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报告结构 国内企业 行业概况 企业状况 产品状况 行业环境 机遇与挑战 面临的机遇前景与对策 行业的界定 行业规模 国内外现状 -企业特征-主要企业产业政策 行业竞争 投资效益 目标客户 销售模式 服务内容 面临的挑战 市场前景 对策建议 -政府对策-标杆企业研究 外资企业-企业对策 中外企业优劣势对比

大纲 一、行业概况…………..………………….…4P 二、行业环境……..…………………..……13P 三、产品特性………..…..…………………19P ………………………………… 四、企业状况23P 五、机遇与挑战………………………….….32P 六、前景与对策……………………………..35P

1.1 行业的界定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节能型的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建筑节能服务,一般的建筑节能业务是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建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实施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机电设备优化运行、能源监测等各种手段,实现建筑物能耗降低的各项业务。 目前智能建筑是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形式。 行业的上游行业为计算机、通讯、现代控制技术及设备的研发生产,即信息产业、设备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为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如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等。 属于第三产业范畴 包括能源消耗监测、诊断、方案设计、节能运行管理等 主体特性会性商性 行业特性 主体双重特性:社会公益性、商品性

南极科考_关于南极的作文800字

南极科考_关于南极的作文800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南极素有“世界极寒”之称。这片白色大陆平均海拔23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多少年以来,人们被南极的神秘深深地吸引着,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冒险家都在对这片白色大陆进行生物、物理、海洋科学等多方面的考察。 三十年前,我国第一只南极考察队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这支队伍是由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考察船、海军打捞救生船以及南极洲考察队、南大洋考察队组成的,人员分别来自我国的六十多个单位。 考察队员们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凝成了“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他们被世人仰慕的同时,不知道为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留下了多少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汗水。这种精神,也被我国日后进行南极考察者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1984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起航,六天后到达南极洲的麦克斯韦尔湾。12月31

日,中国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南极洲。 1985年2月1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胜利建成,20日,举行了落成典礼。这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第二个考察站是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站,它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中山站位于维斯托登半岛上,它所在的山脉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2008年10月20日,我国踏上了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组成了自1984年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支考察队,共计204人。考察队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征,前往南极大陆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同时还肩负着中山站改造建设和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 2009年1月27日,昆仑站最终胜利建成。昆仑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建成后的昆仑站,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 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2月8日上午11点,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战。泰山站成为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四座南

中国的照明节能标准及规范

中国的照明节能标准及规范 赵建平张绍纲肖辉乾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所) 前言 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各行各业都要认真做好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工作。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目标: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颁布了多项有关照明节能的法规、标准及规范。照明标准和法规是进行城市照明建设的依据。是评价照明工程设计方案是否节能的重要准则。必须按标准规范办事的原则应引起设计、建设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1目前国家政策、法规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于2008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了,其中的第19条:“建筑的公共走廊、楼梯等部位,应当安装、使用节能灯具和电气控制装置。” (2)2009年5月18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213号),决定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补贴方式,支持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08.8.1)。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启和关闭路灯,试行间隔开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路灯。在用电高峰时段,城市景观照明、娱乐场所霓虹灯等要减少用电。各级行政机关、公共场所应关闭不必要的夜间照明,除重大的庆祝活动外,一律关闭景观照明。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08.8.1)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减少城市照明用电、加强照明节电管理。 (5)《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027号财政补贴重点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它低效照明产品,主要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国家采取间接补贴方式进行推广,即统一招标确定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企业及协议供货价格,财政补贴资金补给中标企业,再由中标企业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减去财政补贴资金后的价格销售给终端用户,最终受益人是大宗用户和城乡居民。‘ (6)《“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建办城[2006]48号以2005年底为基数,年城市照明节电目标5%,5年(2006~2010年)累计节电25%。 (7)《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节电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05]234号 (8)《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建城函[2004]204号:国务院、建设部2004~2008年相继制定了10个有关照明节能的文件。 2光源能效标准 1997年,我国开始了照明产品能效标准的研究工作,并于1999年11月正式发布我国第一个照明产品能效标准GBl7896—1999《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之后,我国加快了照明产品能效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先后组织研究制定了白镇流荧光灯、双端荧光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以及高压钠灯镇流器、金属卤化物灯镇流器、单端荧光灯能效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己正式发布的照明产品能效标准已有8项,如表1所示,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讲,我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的研究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措施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措施 目前,我国处于建筑规模迅猛的发展时期,但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文结合我国建筑的节能现状,提出从节能设计、节能材料应用、加强节能宣传等方面阐述了本人的一些观点。 标签建筑;节能;现状;措施 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却为发达国家的2至3倍,同时我国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建筑节能发展的空间很大。不仅已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8%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物中96%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建筑节能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如此迅猛的建设速度和巨大的建筑规模,它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包袱,因而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对改变我国目前的建筑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具体来讲就是在满足人类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和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艰苦路程,在这期间颁布了若干法律法规和标准,尤其是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是指导全国节能的大法,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1 建筑节能设计缺陷 我国的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4倍,外窗为4倍左右,屋面为3.5~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5倍左右。现在发达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7.57kg标准煤,而我国目前采暖耗能每平方米都达到13.5kg,约为发达国家的1.5倍。经分析,这些能源大多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所以我国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范围节能设计改造。 1.2 缺少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但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发行的标准来设计,可以做到节能50%左右的目标,但此标准公布十余年来,真正能够实施的,在新建的建筑里还不到20%,大多数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长城站

中国第32次南极考察长城站 科学考察项目申报指南 一、中国32次队度夏科考项目申报要求: 中国第32次科学考察队中山站、内陆昆仑站、格罗夫山考察与南大洋考察项目将执行“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项目,该类项目将由极地考察办公室根据极地专项办与各承担单位签订的专项任务合同组织论证,考虑到长城站“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项目2015年相关工作已启动,该类项目不含在此次研究项目中申报。由极地考察办公室按合同组织论证。其他项目通过自由申报,专家评议方式组织实施。申报截止日期:2015年2月5日。 二、基本情况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S62°12′59″,W58°57′52″),距北京的直线距离为17501.9公里,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作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在科研方面主要开展了生物研究,环境监测,常规气象观测、冰雪、海冰、地质、地磁、地震学观测、卫星测绘等项目。长城站可容纳约40人度夏、20人越冬。目前在南极乔治王岛上,有智利、俄罗斯、乌拉圭、韩国等7个国家分别建有考察站,与我国科学家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 三、2014-2015年度考察站开展科考情况 2014-2015年度长城站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16项(含越冬项目1项)。 长城站区域除气象常规观测延续考察项目外,还开展了站区周边生物生态学研究、有机污染物研究、卫星遥感系统维护、地震活动特征研究、地质考察及再生能源利用等科学考察项目。 四、考察站主要建筑 长城站现有大型建筑物15座,包括综合活动中心、科研办公楼、污水处理栋、废物处理栋、生活栋、发电栋、综合车库、科研栋、食品栋、1号栋、、危险品库、气象栋、通讯栋等。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与未来

论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节能的内涵以及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和以后所面临的各项挑战。 1建筑节能的内涵 人类生活所必须的东西是能源,它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上能利用的能源有多种,而在人类的生活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尤为重要。建筑节能就是在建筑的生存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保护生态和减少污染,高效的开发利用能源,贯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源于建筑对环境问题的响应,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了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等节能建筑涌向市场。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建筑行业开始审视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影响。90年代以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法规制度、组织管理体系在我国不断完善,同时推进新建的建筑开始实行节能标准、对现存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在我国建筑业节能已经深入人心。为未来全面发展建筑节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定了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方向。 1.1建筑能耗 无论什么样的建筑都要围绕着能源的消耗来展开,没有能源就没有了建筑,从建筑所需的材料的生产,再到建筑的施工,直至建筑的完结和使用,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建筑不可或缺的基础。建筑能耗分为两种:一是在建筑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材料

的建造和建筑的施工,除去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都归结为广义上的建筑能耗,另外一种就是在建筑过程当中所消耗的能源,如灯光,取暖,电梯,电器以及办公设备所消耗的能源,这种能耗我们称之为狭义上的建筑能耗。我们国家现在称之建筑能耗的含义,已与西方国家的认知和标准相一致,也就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即狭义的建筑能耗。 1.2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在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其概念与内涵也随着人们的认识有所发展。既然提起建筑节能就要明确建筑节能的范围,建筑节能的范围包括其材料的生产,施工,使用和拆除这四个方面的能耗,也就是建筑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建筑的平均寿命比较长,在其生存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占其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其生存时间内的能源消耗分为几个方面,主要为供暖,家用电器,电梯,灯光等方面的能耗。在建筑的完整寿命中对其维护所流失的能源消耗和采暖制冷系统的能源消耗在能耗总量上有很高的比例,因而目前建筑业的节能工作大部分还是在减少流失能量和提高采暖制冷系统效率方面展开。 2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现状. 近年以来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完善了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同时节能技术的研发也获取了不错的成果,为未来的全面建筑节能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建立了建筑节能标准,开展了建筑节能评判工作,到 2010 年 3 月,我国建设了200余项建筑节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00万。从目前已经建设的节能化建筑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