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无错版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css)尊敬的中学生:我们是来自一个研究团队的成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问卷调查。
您的参与对我们的研究非常重要,我们将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请您根据以下问题选择合适的答案。
请注意,本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学生面对不同挑战时的应对方式,因此请您尽量根据您个人的经历和观点进行回答。
1. 在你面对困难时,你通常会选择哪种应对方式?a. 寻求帮助和建议b. 独自解决问题c. 放弃或逃避问题d. 其他(请注明)2. 当你感到沮丧或情绪低落时,你通常会怎么做?a. 寻求支持和安慰b. 运动或参加活动来转移注意力c. 独处一段时间d. 其他(请注明)3. 当你遇到与同学之间的冲突时,你会如何处理?a. 主动沟通解决问题b. 找老师或辅导员帮助调解c. 避免与冲突方发生直接互动d. 其他(请注明)4. 你对于学习压力的应对方式是什么?a.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b. 分享学习经验和困惑,互相学习c. 运用放松和减压的方法(如音乐、冥想等)d. 其他(请注明)5. 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败时,你通常会怎么做?a. 反思错误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b. 接受错误或失败,从中学习经验教训c. 找到别人的错误或失败来鼓励自己d. 其他(请注明)6. 你认为在解决问题或应对困难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a. 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b. 合作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c. 合作可以减轻个人的压力和负担d. 其他(请注明)感谢您抽出时间回答我们的问卷调查。
我们将严格保密您的个人信息,并仅将结果用于研究分析之用途。
请在回答完问题后将问卷交回给我们,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此致,研究团队。
第九单元 心理测验技能注意事项评定的时间范围应考虑每个条目的具体要求,一般应根据受测者本人惯用的方式和情况进行评定。
第三节 应对方式问卷(CSQ)学习目标:掌握应对方式问卷的记分与统计指标。
工作程序(一)测验的实施1.测验材料这里选用的应对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等参照国内外应对研究的问卷内容以及有关“应对”的理论,根据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
该量表包括62个条目,共分为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2.适用范围(1)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上。
(2)年龄在14岁以上的人。
(3)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类心理障碍患者。
它可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并且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3.施测步骤“应对方式问卷”为自陈式个体应对行为评定量表。
检查者将该问卷发给受测者后,要求受测者首先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条回答问卷每个项目提及的问题。
答完问题后,当场收回。
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做出评估;如果选择“否”,则请继续下一个条目(二)测验的记分1.量表分记分方法“应对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
计分分两种情况:(1)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的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的条目36、39和42,均为选择“否”得1分,选择“是”得0分;(2)除了(1)所列举的情况外,各个分量表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
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分量表的量表分2.计算各分量表的因子分计算方法如下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分量表条目数相关知识(一)量表的编制及各分量表的意义1.量表的编制当个体面对应激环境时,哪一类或哪一种应对方式是良好的?如何测量或评估个体的应对方式?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
应付方式问卷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指导语:本问卷的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有效”、“比较有效”、“无效”作出评估。
倾向性答案有效性选择答案1.能理智地应付困境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8.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1.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5.常自暴自弃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3.常自我责备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2.借烟或酒消愁…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3.常责怪他人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7.常自卑自怜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2.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4.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5.常祈祷神灵保佑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8.常怪自己没出息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49.常爱幻想—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0.常抱怨自己无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7.总怪自己不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59.常自感运气不好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①是②否①比较有效②有效③无效《应对方式问卷》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对不可避免的各种压力情境,对个体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条目1.你在多大程度上希望自己参与作出各种治疗决定?1非常希望2中等希望3有点希望4不希望2.你是否经常想与亲戚朋友谈论你的疾病?1不想2有时3经常4总是3.在讨论你的疾病的时候,你是否经常发现自己却在考虑别的事情?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4.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要完全恢复健康是没有指望的?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5.几月来,你从医生、护士等懂行的人那里得到多少有关疾病的知识?1极少2一些3较多4很多6.你是否经常觉得,因为疾病,自己对今后各方面的事不关心了?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7.你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与亲友谈别的事,因为你没有必要老去考虑疾病?1极低程度2一定程度3相当程度4很大程度8.在多大程度上你的疾病使你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考虑生活中的一些事?1极低程度2一定程度3相当程度1很大程度9.当想到自己的疾病时,你是否会做些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10.你是否经常向医生询问,对于你的疾病你该如何去做?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11.当亲戚朋友与你谈起你的疾病时,你是否经常试图转换话题?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12.近几个月,你从书本、杂志、报纸上了解多少有关你的疾病的信息?1很多2较多3一些4较少13.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要向疾病屈服了?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14.在多大程度上你想忘掉你的疾病?1极低程度2一定程度3相当程度4很大程度15.关于疾病,你向医生问了多少问1没有2一些3较多4很多16.遇到患有同样疾病的人,通常你会与他谈论多少有关疾病的细节?1极少2一些3较多4很多17.你是否经常以看电影、电视等方式来分散自己对疾病的注意?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18.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对疾病无能为力?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19.亲朋好友向你询问病情时,你是否经常与他谈许多疾病细节?1总是这样2经常这样3有时这样4从不这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别: 床号: 诊断: 病案号:下面列出一些问题,以了解您的某些想法、感受和行为,这些想法、感受和行为与您目前所患的疾病有关,请在每一问题后的四个答案中选取与您的实际情分级20.对于你的疾病,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只能听天由命?1从不这样2有时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
应对方式问卷1、测验材料:由肖打算依照有关〝应对〞理论,依照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
该量表包括62个条目,共分为6个重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2、适用范畴: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年龄14岁以上的青青年、成年和老年人;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类心理障碍求助者。
它可说明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同时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还能够反映人的心理进展成熟的程度。
3、施测步骤:是自陈式个体应对行为评定量表。
主试将问卷发给被试,要求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依照实际情形,逐条回答。
答完后,当场收回。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籍贯:住址:编号:填表方法:此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依照自己的情形在每一条目后选一个答案,假如选择〝是〞,那么请连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做出评估。
在每一行的○里打√,表示您的选择。
是否有效比较有效无效1.能理智的应对逆境……………………2.善于从实践中吸取体会…………………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打算并按打算去做4.常期望自己差不多解决了面临的困难…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了信心……6.认为〝人一辈子经历确实是磨难〞……………7.常感叹生活的艰巨……………8.用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10.常常喜爱找人谈天以减轻苦恼…………11.别人关心自己克服困难…………………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13.不愿过多摸索阻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查找新寄予……15.常自暴自弃…………………………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感受……17.常想〝这不是确实就好了〞………18.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进展的态度…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21.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23.常自我批判……………………24.常用睡觉的方式躲避痛楚…………25.常借娱乐活动来排除苦恼…………26.常爱想些快乐的事自我安慰………27.躲开困难以求心中宁………………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29.常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解决困难……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劲去争成败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形向好的一面转化32.借烟或酒消愁…………………………33.常责备他人…………………………34.对困难常采纳回避的态度……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内心…………………37.常自卑自怜……………………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39.常压抑内心的愤慨与不满………………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体会去应对困难………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42.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明白自己的遭遇…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44.常警告自己〝能忍者自安〞………45.常祈祷神灵保佑…………………………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48.常怪自己没出息…………………49.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排除苦恼…50.常埋怨自己无能…………………………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查…………53.向有体会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54.平心静气、淡化苦恼…………………55.努力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要紧缘故…57.总怪自己不行……………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59.常自感运气不行………………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苦恼………………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62.寻求别人的明白得和同情…………………测验的记分〔1〕除〔2〕所列举的情形外,各个重量表的记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
受调查者基本信息:姓名:专业:年级:性别:A 男 B 女是否独生:A 是 B 否城市户口农村户口联系方式(电话或者邮箱):本测验由许多与你有关的问题组成。
当你阅读每一题目时,请考虑是否符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看法。
如果情况符合,请选择“是”。
请尽快填写你看完题目后的第一印象,不要在每一道题目上费太多时间思索。
答案无所谓对与不对,好与不好,完全不必有任何顾虑。
1.你是否有许多不同的业余爱好?A.是B.否2.你的心境是否常有起伏?A.是B.否3.你是否健谈?A.是B.否4.你曾无缘无故觉得“真是难受”吗?A.是B.否5.你是否比较活跃?A.是B.否6.你常常为自己不该作而作了的事,不该说而说了的话而紧张吗?A.是B.否7.你喜欢跳降落伞吗?A.是B.否8.通常你能在热闹联欢会中尽情地玩吗?A.是B.否9.你容易激动吗?A.是B.否10.你喜欢会见陌生人吗?A.是B.否11.你是一个容易伤感情的人吗?A.是B.否12.在社交场合你是否总不愿露头角?A.是B.否13.你常有“厌倦”之感吗?A.是B.否14.你是否常爱外出?A.是B.否15.你常为有罪恶之感所苦恼吗?A.是B.否16.你是否宁愿去看书而不愿去多见人?A.是B.否17.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神经过敏的人吗?A.是B.否18.你有许多朋友吗?A.是B.否19.你是一个多忧多虑的人吗?A.是B.否20你认为你是一个乐天派吗?A.是B.否21.你是否总在担心会发生可怕的事情?A.是B.否22.交新朋友时一般是你采取主动吗?A.是B.否23.你认为自己很紧张,如同“拉紧的弦”一样吗?A.是B.否24.当你与别人在一起时,你是否言语很少?A.是B.否25.你是否有时感到自己可怜?A.是B.否26.你是否很容易将一个沉寂的集会搞得活跃起来?A.是B.否27.你为你的健康担忧吗?A.是B.否28.你是否喜欢对朋友讲笑话和有趣的故事?A.是B.否29.你是否喜欢与人混在一起?A.是B.否30.你患失眠吗?A.是B.否31.你常无缘无故感到无精打采和倦怠吗?A.是B.否32.你是否喜欢从事一些动作迅速的工作?A.是B.否33.你是否常常觉得人生非常无味?A.是B.否34.你是否常常参加许多活动,超过你的时间所允许?A.是B.否35.你是否为你的容貌而非常烦恼?A.是B.否36.你曾有过不如死了为好的愿望吗?A.是B.否37.你能使一个集会顺利进行吗?A.是B.否38.遇到一次难堪的经历后,你是否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还感到难受?A.是B.否39.你患有“神经过敏”吗?A.是B.否40.你常感到孤单吗?A.是B.否41.当人家寻你的差错,找你工作中的缺点时,你是否容易在精神上受挫伤?A.是B.否42.你喜欢忙忙碌碌地过日子吗?A.是B.否43.你是否觉得有时浑身是劲,而有时又是懒洋洋的吗?A.是B.否44.别人认为你是生气勃勃吗?A.是B.否45.你是否容易对某些事物容易冒火?A.是B.否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周围的许多人被大大小小的烦恼事件或挫折(这些事件可能对个人精神上的影响,体验为紧张,压力或苦恼等)所困扰。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全集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1.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只选一项) *•一个也没有•1-2个•3-5个•6个或6个以上2.近一年来您:(只选一项) *•远离家人,且独居一室•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和家人住在一起3.您和邻居:(只选一项) *•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有些邻居很关心您•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4.您和同事:(只选一项) *•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有些同事很关心您•大多数同事都很关心您5.从不同家庭成员(夫妻或恋人)得到的支持和照顾: *•无•极少•一般•全力支持6.从不同家庭成员(父母)得到的支持和照顾: *•无•极少•一般•全力支持7.从不同家庭成员(儿女)得到的支持和照顾: *•无•极少•一般•全力支持8.从不同家庭成员(兄弟姐妹)得到的支持和照顾: *•无•极少•一般•全力支持9.从不同家庭成员(其他成员如嫂子)得到的支持和照顾: *•无•极少•一般•全力支持10.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的来源有: * [多选题]•无任何来源•配偶•其他家人•亲戚•同事•工作单位•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其他•其它11.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有: * [多选题]•无任何来源•配偶•其他家人•亲戚•同事•工作单位•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其他•其它12.您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 *•从不向任何人诉讼•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个人诉讼•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主动诉讼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13.您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 *•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帮助•很少请求别人帮助•有时请求别人帮助•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14.对于团体(如党组织、宗教组织、工会、学生会等)组织活动,您: *•从不参加•偶尔参加•经常参加•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15.(以下列出的是当你在生活中经受到挫折打击,或遇到困难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
应对方式问卷1、测验材料:由肖计划根据有关“应对”理论,根据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
该量表包括62个条目,共分为6个分量表:分别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2、适用范围: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年龄14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类心理障碍求助者。
它可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并且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还可以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
3、施测步骤:是自陈式个体应对行为评定量表。
主试将问卷发给被试,要求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条回答。
答完后,当场收回。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籍贯:住址:编号:填表方法:此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
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做出评估。
在每一行的○里打√,表示您的选择。
是否有效比较有效无效1.能理智的应付困境……………………2.善于从实践中吸取经验…………………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了信心……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8.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11.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15.常自暴自弃…………………………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感受……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18.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21.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23.常自我责备……………………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32.借烟或酒消愁…………………………33.常责怪他人…………………………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37.常自卑自怜……………………38.常认为这是生活对自己不公平的表现…39.常压抑内心的愤怒与不满………………40.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去应付困难………41.常不相信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42.为了自尊,常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遭遇…43.常与同事,朋友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44.常告诫自己“能忍者自安”………45.常祈祷神灵保佑…………………………46.常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缓解冲突或不快…47.自己能力有限,只有忍耐………48.常怪自己没出息…………………49.常爱幻想一些不现实的事来消除烦恼…50.常抱怨自己无能…………………………51.常能看到坏事中有好的一面……52.自感挫折是对自己的考验…………53.向有经验的亲友、师长求教解决问题的方法…54.平心静气、淡化烦恼…………………55.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56.选择职业不当,是自己常遇挫折的主要原因…57.总怪自己不好……………58.经常是看破红尘,不在乎自己的不幸遭遇……59.常自感运气不好………………60.向他人诉说心中的烦恼………………61.常自感无所作为而任其自然………………62.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同情…………………测验的记分(1)除(2)所列举的情况外,各个分量表的记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
“应付方式问卷”简单说明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
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的题目,除此之外,各个量表的分值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
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题的因素负荷值均在0.35以上,6个应付因子重测相关系数分别是:r1 = 0.72,r2 = 0.62,r3 = 0.69,r4 = 0.72,r5 = 0.67,r1 = 0.72[1]。
应对(Coping)亦称应付,是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了解应激事件或应激环境带来的行为问题,或为了平衡因应激事件或环境带来的情绪问题,而采取的种种对付办法和策略的活动[1]。
应付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3]。
“应付方式问卷”计算方法与结果解释一、量表计分方法“应付方式问卷”有六个分量表,每个分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
计分分两种情况:A. 除B所列举的情况外,各个分量表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分量表的量表分;B. 在“解决问题”分量表中,条目19;在“求助”分量表中,条目36、39和42,选择“否”得“1”分,选择“是”得“0”分。
二、计算各量表的因子分因子分计算方法如下:各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各分量表条目数三、结果解释1、根据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值绘出应付方式因子廓图。
2、根据廓图和分量表因子分结果:a . 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和应付行为特点;b . 比较不同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行为差异;c . 各分量表理论意义简析:应付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与“退避”两应付因子的负相关程度最高。
以此作为六个应付因子关系序列的两极,然后根据各因子与“解释问题”应付因子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序,将六个因子排出下列序列关系图:退 避 幻 想 自 责 求 助 合 理 化 解 决 问 题Vaillant(1975)等人研究应付时,认为应付行为可分为自恋型,不成熟型,神经症型和成熟型。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无
错版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说明:以下列出的是当你在生活中经受到挫折打击或遇到困难时可能采取的
态度和做法。请你仔细阅读每一项,然后在“不采取”,“偶尔采取” ,“有时采
取”, "经常采取” 四个选项中点击最适合你本人情况的选项上打“√”。
遇到挫折打击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不 采取 偶尔 采取 有时 采取 经常
采取
1.通过工作学习或一些其他活动解脱。
0 1 2 3
2.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
0 1 2 3
3.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0 1 2 3
4.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
重要。
0 1 2 3
5.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
0 1 2 3
6.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
争。
0 1 2 3
7.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0 1 2 3
8.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
0 1 2 3
9.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问
题。
0 1 2 3
10.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
0 1 2 3
11.寻求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0 1 2 3
12.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
愤怒。
0 1 2 3
13.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抛
开。
0 1 2 3
14.通过吸烟、喝酒、服药或吃东西来解
除烦恼。
0 1 2 3
15.认为时间会改变现状,唯一要做的便
是等待。
0 1 2 3
16.试图忘记整个事情。
0 1 2 3
17.依靠别人解决间题。
0 1 2 3
18.接受现实,因为没有其它办法。
0 1 2 3
19.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
0 1 2 3
20.自己安慰自己。
0 1 2 3
解释:
积极应对分量表包括1~12题,重点反映了个体在遇到应激时采用积极应对方
式的特点。
消极应对分量表包括13~20题,重点反映了个体在遇到应激时采用消极应
对方式的特点。
张育坤和解亚宁的研究结果显示,
对应量表 对应量表平均分 对应量表标准差
积极应对分量表
1.78 0.52
消极应对分量表
1.59 0.66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和职业人群的应对方式特点有显著差异。
该量表发表以来在精神卫生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大量的研究成果证明人们
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关系,而且它在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
与转归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个体在遭遇应激时都常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既包括积极的应对方
式,也包括消极的应对方式。戴晓阳提出一个判断个体应对方式倾向性的公式:
应对倾向=积极应对标准分(Z分)一消极应对标准分(Z分)
标准分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进行Z转
换。
例如:某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量表实际得分(平均值)为1.90和1.32,代入
Z分计算公式:Z= (实际得分-样本平均分)/样本标准差。即:
积极应对标准分=(1.90-1.78)-0.52=0.23,
消极应对标准分= (1.32-1.59)+0.660.41。
将计算结果代入上式中:
应对倾向=0.23-(-0.41)=0.64。
应对倾向值 对应量表平均分
大于0 被测者在应激状态时主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
式。
小于0 被测者在应激状态时更习惯采用消极的应对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