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板书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板书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板书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板书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板书

【篇一:16 《诫子书》教案设计】

16 《诫子书》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对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2.弄清文章的层次,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理解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56课时)

导学要点:

1、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3.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

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2、解释下列词语。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出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去〕消失。

〔枯落〕凋落,衰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走近诸葛亮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典故、故事: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称颂他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代表作(名句):

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放课文朗读录音)

? 诫:警告,劝诫。

?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练习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围绕学习告

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③?静?屏出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⑦?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行:操守、品德。以:连词,来、用来。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能内心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⑩

则不能励精⑾,险躁⑿则不能治性⒀。

⑨?广才?增长才干。

⑩?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⑾?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⑿?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⒀?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广:扩展,增长。成:成就。

译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

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就。追

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与时驰⒁,意与日去⒂,遂成枯落⒃,多不接世⒄,悲守穷庐⒅,将复何及⒆!⒁?年与时驰?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

速逝去。

⒂?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⒃?枯落?凋落,衰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⒅?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⒆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年:年华,年纪。日:时间,岁月。遂:最终,最后。接世:接触

社会,承担事物。

译文: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

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

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想回到过去的青少年时代重新

学习)还有什么用呢!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57课时)

导学要点:

1. 研读赏析课文;

2. 拓展延伸,当堂练习。

(二)研读赏析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诸葛亮写这

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

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

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

淡泊,立志,惜时。

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3、结构层次

第一层:(①)告诫儿子应当将“静”与“俭”作为“修身”与“养德”的根本。第二层:(②③)阐述“静”与“学”的辩证关系,鼓励儿子成就学业。

第三层:(④)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4、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

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

的魅力。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为了增强效果,作

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能补充一个“躁”的例子吗?

学习和做人,对比论证。

薛谈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5、画出文中提高“志”的语句,练习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志:以俭养德

学:以静求学

才: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

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

“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

6.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

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

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三)名句赏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

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及欲

扬先抑、欲擒故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是一样的。现在的“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

是为了将来“有所为”。

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

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

更加有所为。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

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结果

是“无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

且贯穿诸葛亮一生,作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

其原创《淮南子》。

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前27年,

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

27年,则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而后27年

则是他的“明志”“致远”阶段。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志向总是最重

要的。

非学无以广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人非生而

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在中小学

的时候,要刻苦学习,因为我们无知,我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必

须跟随老师刻苦学习。在上大学时,我们几乎都是成年人了,熬过

了人生学业中的最重要、最艰苦的关口-----高考,所以很多大学生开

始松口气歇下来了,失去了往日高中时拼搏的身影,平时的学习只

要考及格就行,最后只图混个文凭,仿佛大学只是供“天之骄子”休

息娱乐的场所。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也能找到工作,但是当他们埋

头于工作之后,看到自己大学同学继续刻苦读书找到更好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悔意也就慢慢涌上心头了。

【篇二: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佳木斯郊区莲江口中学陈旭凤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做到熟读成诵。

2.在反复朗读中,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从本文中认识到如何提

升自己,如何学习,做一个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体会作者情感。

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文字:中华第一望族

一、(一)

这一家族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培养除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原因是他们一直

牢记的一条家规。

(二)言宜慢,心宜善。

导入新课,其实有许多优秀的家书都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育观念,

例如《曾子家训》《傅雷家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国时期著

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诸葛亮在54岁时告诫给他只有8岁的儿子诸葛

瞻的一段话。篇幅不长,只有86个字,却是诸葛亮一生高风亮节的

体现,集中体现了他的智慧与才华。资料助读

诸葛亮(181 -234 )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

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倶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

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

的代表人物。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一)屏显:朗读一、读准字音:夫 fu 淫慢yin 险躁 zao遂成

sui

朗读二、读准句读: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朗读三、读出感情:读出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语速要慢,语调要深沉。诸葛瞻资料介绍,不负众望。(二)请同学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提示:1夫:不翻译2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3行:指操守、品德。

三、赏析语句,走进作者。

1这封家书既是对儿子的谆谆告诫,也是诸葛亮自己学习修养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你喜欢文章中的那句或哪几句,并谈谈理由,能联系生活学习谈谈。

句式:我喜欢文章的句,理由是,它让我懂得了(认识到了\学到了),例如。

2、学生交流

3、了解诸葛亮。(教师补充)

四、选取一句话,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

五、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淡泊宁静,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

六、作业:

1、背诵课文,工整抄写一遍。

2、疏通文意。完成书后的练习题。

【篇三:《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古诗《蜀相》,自己读读这首诗,看能不能读懂。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在这首诗中写了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交流。出示图片,

你知道诸葛亮的那些故事?

出示资料: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

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

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

后五次北伐

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

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

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

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我们来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

二、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

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

2.记住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3.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

子的殷殷期望。

三、那就让我们先“读”为快。

自主学习一

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正确停连,读出文

言文的韵味;然后小组互读互听,互帮互助。(3分钟后检查朗读情况。)

生读课文。

小组评比。

四、理解句意

1.自主学习二

请同学们参考课下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再小组内交流,共同解决。五分钟后检查交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

么来得及!

2.结合以上对句子的理解,你认为本文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情感?并请分别设想站在父亲和儿子的角度体会本文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个早熟的人才,从小聪明伶俐,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他在给哥哥的一封信中写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他担心儿子太容易骄傲了,《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写给儿子信应该是语重心长,谆谆教诲,请大家读出来。

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后继无人。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多么盼望儿子能快些长大,成为国之栋梁,请同学们齐读,读出一位慈父的殷殷期盼。

了殷殷期盼的味道。那么长大后的诸葛瞻是否能如父所愿呢?真是

有其父必有其子,诸葛瞻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

刘禅招为驸马,是备受蜀国人民爱戴的英雄。他三十七岁时便和儿

子一起战死沙场,可谓国之栋梁,诸葛亮对他的早期教育起到了重

大影响,可以说《诫子书》一路伴他成长,他时时诵读,心领神会。请大家以诸葛瞻的语气心领神会地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五、自由发挥

自主学习三

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行,你

得诸葛亮本人最喜欢的可能是其中的哪两句?为什么?或者用我从

文中_______句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诸葛亮。两种方式都行。(5分钟后展示)

相关资料:

他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奔走驱驰,为了国事,为了

蜀地。南征北战,殚精竭虑,他曾五次北伐,为国事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病死于战场。可见他一生都实践了淫慢则

不能励精。大家要记住勤奋勤勉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正因为非常珍惜时间,不能荒废时间,来学习读书,所以诸葛亮才

能博览群书,大家传说中的政治军事无所不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那么诸葛亮的修身经验是静以修身,他在帮助刘备之前,一直隐居

隆中读书苦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俭以养德,大家刚才说的太好了,他一生非常勤俭,在平定南中叛乱中深入不毛,非常节俭,他

曾经向后主刘禅主动申报自己的家产,说自己“不使内有余帛,外有

赢财”。他在病危时立下遗嘱说““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

不须器物。”

六、当堂训练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

的的价值。在当下,物欲纷呈,尘世喧嚣,有各种诱惑,各种干扰;对我们来说,如何做到立定志向,专心向学,是一个大课题。希望

读了这篇文章能在我们的心灵里埋下一颗宁静淡泊的种子,所以我

们要把这篇文章永远记在心里。此时,你们能不能静下心来背诵课

文呢,试

诫子书教学设计完整版

诫子书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这篇课文正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导。学习本课,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 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三、学生分析 本课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学生对于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另外也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积累,只要重视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对于学生掌握课文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论证方法的学习还需要再深一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诵读课文,识记并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词语, ②借助关键词句,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内容。 ③积累名言警句,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②反复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 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文章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2、自主——合作——探究。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来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教学重点: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道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具体精神面貌来引入课题,主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减学生紧张的情绪。 二、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

最新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诸葛亮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 (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 (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4、掌握重要字词 诫:告诫,劝勉。书:书信。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以:用来。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 无以:没办法。致远:达到远大目标。广:扩大。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成学:成就。励精:振奋。 淫慢:放纵懈怠。险躁:轻薄。治性:修养 四、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 林淑琴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2.理解主旨,励志修身。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要有初步了解。应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本篇课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教法学法:朗读教学圈点批注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直接入题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预设问题:(1)告“诫”了什么?(2)对“子”的影响?(3)家“书”的语言艺术? 2.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说的是谁呢?(提醒学生记笔记)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二、出示目标(1分钟)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读目标) 三、出示学习任务(课件)识字朗读听记欣赏 四、识字(圈点勾画批注)(1分钟) 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完成生字词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 (课件展示文中没有注音的词) 夫()淡泊()()淫()慢险躁()遂()庐() 五、朗读指导(10分钟) 1.平稳深沉要求读准字音 2.层次清晰读出句号长句的停顿四字短语 3.特别节奏拖音节拍读出感叹号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双重否定句,强调) (朗读,要读出一种文言文味道,必须把自己沉进去,把握好语气语调和感情) 三、听记翻译(合作)方式(10分钟) 1.听什么?记什么?听课文中没有注释的词并记在课本上。(课件展示) 之:的(结构助词) 行:品行 以:用来。(倒装句) 修身:修养身心。 广:扩展增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远:远大目标(形容词用作动词)“远大目标”应该是名词吧也:表判断 成学:成就 则:就 遂:最终; 悲:可悲 请根据老师给大家的注释加上课文注释,给文章做翻译。 (课件展示译文,学生对比,纠正,齐读翻译) 难点预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完整版)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 ..::淫.慢:险躁.:穷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二课时 四、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2、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校级公开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殷殷期盼之情。教学中可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并积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顺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

诫子书 优秀教案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1)生字 夫(fú) 澹(dàn)泊(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2)停顿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方面的关系。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完整版)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教法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师参与讨论。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 (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古城区民族中学和丽珍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可以说《诫子书》是一篇勉学劝善的优秀之作。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这篇家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提高学生文言水平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和良知,启迪他们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来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教学重点:用多种文言文朗读法诵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道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具体精神面貌来引入课题,主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减学生紧张的情绪。 二、走进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三、解题 诫: 告诫,劝勉 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一种文体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朗读要求: 1、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二)播放朗读视频,初步感知。 要求:听准字音,注意停连、语气、节奏及重音。 (三)仿读课文,感受语气。 (四)全班齐读课文,增强语感。 五、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增: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一)解释重要字词(抢答的形式完成) (1)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淡泊:内心恬淡,不幕名利 (3)明志:明确志向 (4)广:使......广,增长(形容词使动用法) (5)志:立志(名词用作动词) (6)险躁: 轻薄浮躁 (7)驰:迅速逝去 (8)去:消失

15 诫子书 大赛获奖教案

15诫子书 一、导入新课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淫慢 ..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重点句子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6课《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郝斌中学高培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3通过品读课文,培养古典文学素养,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品读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黑板: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 教师总结: 千百年来,诸葛亮的知识和才能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和聪明的化身,但是今天我们不谈他身为蜀国丞相在治理国家时的鞠躬尽瘁,也不谈他作为军事家在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时的运筹帷幄和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就谈谈诸葛亮作为孩子的父亲,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封诸葛亮给他儿子写的书信——《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板书课题,诫子书,提醒同学们注意“诫”的写法 解题:诫子书 诫:警告,劝告。 子: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字典中的含义很多,这里指信。

这样一看,诫子书的含义就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写的一封带有警告性质的信。 二:聆听《诫子书》 (一)、生听师范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 师强调正音,由于历史的发展变化,古文中有些字的音和含义到了现在已经不常见了,所以有些字的读音容易出错。 第一句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第三句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的“夫”就有两个音。 fū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 Fú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显然,通过辨析,夫在这两句中,都读二声fú 三:朗读《诫子书》 (一)、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有在自己读的过程中觉得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 (二 )学生示范有节奏的朗读正停顿 例如: 第二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三句: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读出句式的强调 这封书信不仅后人交口称赞,据说诸葛亮自己也甚为自得,他曾经书写其中两句,悬挂在书房。同学们猜一猜,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觉得可能是哪两句?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师也谈选择的依据: “淡泊”,就是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他在《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本无意于功名利禄,刘备

诫子书教案公开课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读成诵,积累警句;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把握文章脉络,翻译全文。 情感目标:感受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体会家道文化;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和教诲。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法、学法设想: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泰戈尔和冰心先生对于母亲的思念和回忆,这一节课我们看看一位父亲对于孩子的殷切期盼和教导。平时你们的父母亲和你们教导哪些?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位高人,他即是父亲又是博学多闻的智者,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朗读 2、点拨存在的问题,看视频。 注意(1)生字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2)停顿 3、划分停顿 4、集体朗读课文 三、全文翻译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思考:夫的翻译是什么?它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像这种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不做句子成分的就是虚词。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个。如:也、为、以、所、因、而、且、与、则、何、乎、其、之、于、者、若、乃、焉 提问:这一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个修辞手法有什么特征? 明确:对偶的修辞,对偶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

(完整版)《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找生谈。明确:诸葛亮的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二、预习展示 1.字词注音展示 :一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簿上,然后强调订正。夫(fú)淫(yín)慢遂(suì)庐(lú) 2.作家作品展示 生展示课前积累关于诸葛亮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有关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3.课文内容展示 生交流关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和理解。 师补充相关内容:《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有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读通读顺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初步理解诸葛亮家书内容,体会其教子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 朗读投影中的两组文字,体会诸葛亮写家书时身体状况以及对儿子的情感。 【投影展示】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 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 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讨论明确】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患有疾病,八月就去世。写此信时已重病在身,生命垂危,但对儿子诸葛瞻牵肠挂肚。以诸葛亮才学与智慧,他既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那么,他给八岁儿子写信,一定会思虑周详。 【设计意图】交代背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境,为学生赢得更多品读课文积累词语的时间。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情感服务,简洁洗练,富有语文味。 二、读准家书 诸葛瞻当时尽管“聪慧可爱”,但还年幼,请同学们帮诸葛亮准确读家书。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1.注意正音和并做节奏指导。 字音: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 节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注意语气。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3)学生个人展示朗读,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朗读指导,符合初一新生刚接触文言文的学情特点。学生个读,教师设计情境指导朗读,容易进入状态。且朗读训练有层次,从读准确读流畅到读出韵味,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为后面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三、读懂家书 在古代,家书是相隔两地的亲人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家书的字里行间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又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 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期待八岁小儿将来成为谦谦君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还告诉儿子,君子的行为操守就是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师明确:这就叫宁静、节俭可以修身养性。 【投影展示】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家训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 永不贫贱。” 学生齐读背诵。 【设计意图】关于节俭,本文虽略讲,但写在开篇,可见节俭对做人的影响之大。因此,拓展了曾国藩家训,突出强调了节俭是君子要修炼的美德。 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劝诫儿子,要永远保持学习力,才能不断增长才干。而学习的态度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样才能专心致志。

部编版语文《诫子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朗读背诵课文,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难点】 积累警句,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 课件、配乐朗读。 【精彩课堂】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讨诸葛亮写给其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背景链接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3.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①意与日去(古义: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2)词类活用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明确) ②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 (3)一词多义 (4)重点句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介词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交流点拨】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方面的关系。 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诫子书优秀教案

诫子书优秀教案 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优秀教案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诫子书》教学设计与反思

《诫子书》教学设计 巡检镇甘溪完全小学李珍 一、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主观意见,还有待同仁智者商榷。 二、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四、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读熟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