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模序列图像目标跟踪的特征融合粒子滤波实现

多模序列图像目标跟踪的特征融合粒子滤波实现

多模序列图像目标跟踪的特征融合粒子滤波实现
多模序列图像目标跟踪的特征融合粒子滤波实现

动态视频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入门)

动态视频目标检测和跟踪技术 传统电视监控技术只能达到“千里眼”的作用,把远程的目标图像(原始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由监控人员根据目视到的视频图像对现场情况做出判断。智能化视频监控的目的是将视频原始数据转化为足够量的可供监控人员决策的“有用信息”,让监控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所发生的事件:“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做什么”。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的技术中,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的问题。目标识别主要解决“什么人”或“什么东西”的问题。行为模式分析主要解决“在做什么”的问题。动态视频目标检测技术是智能化视频分析的基础。 本文将目前几种常用的动态视频目标检测方法简介如下: 背景减除背景减除(Background Subtraction)方法是目前运动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当前图像与背景图像的差分来检测出运动目标的一种技术。它一般能够提供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运动目标的特征数据,但对于动态场景的变化,如光线照射情况和外来无关事件的干扰等也特别敏感。实际上,背景的建模是背景减除方法的技术关键。最简单的背景模型是时间平均图像,即利用同一场景在一个时段的平均图像作为该场景的背景模型。由于该模型是固定的,一旦建立之后,对于该场景图像所发生的任何变化都比较敏感,比如阳光照射方向,影子,树叶随风摇动等。大部分的研究人员目前都致力于开发更加实用的背景模型,以期减少动态场景变化对于运动目标检测效果的影响。 时间差分时间差分(Temporal Difference 又称相邻帧差)方法充分利用了视频图像的特征,从连续得到的视频流中提取所需要的动态目标信息。在一般情况下采集的视频图像,若仔细对比相邻两帧,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的背景像素均保持不变。只有在有前景移动目标的部分相邻帧的像素差异比较大。时间差分方法就是利用相邻帧图像的相减来提取出前景移动目标的信息的。让我们来考虑安装固定摄像头所获取的视频。我们介绍利用连续的图像序列中两个或三个相邻帧之间的时间差分,并且用阈值来提取出视频图像中的运动目标的方法。我们采用三帧差分的方法,即当某一个像素在连续三帧视频图像上均有相

基于动态图像序列的运动目标跟踪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第19卷,第3期,2002年9月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Vol .19,No .3,Sep 12002 文章编号:100924741(2002)0320165206 收稿日期:2002201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10301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1019),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2000036) 作者简介:周志宇(1974—  ),男,浙江诸暨人,在职硕士研究生,从事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基于动态图像序列的运动目标跟踪 周志宇,汪亚明,黄文清 (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33) 摘要:介绍了运动目标跟踪中基于特征、32D 、变形模型和区域的4种跟踪方法,着重分析了变形模型 中Snake 的跳跃模型跟踪方法和基于区域的几个有代表性的跟踪方法,说明了其在智能交通监控中的应用, 并给出了区域跟踪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动态图像序列;运动目标;变形模型;区域跟踪 中图分类号:TP391141 文献标识码:A 0 前 言 基于动态图像序列的运动目标跟踪技术在军事、国防、工业过程控制、医学研究、交通监控、飞机导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运动目标跟踪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序列图像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运动目标在连续帧图像中的位移,给出运动目标速度等运动参数,从而对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现象提供依据。利用图像捕捉并跟踪我们感兴趣的运动目标,形成运动目标的序列图像由于比静止目标的一帧图像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使得可以利用序列图像检测出在单帧图像中很难检测出的目标。在复杂背景下对运动目标的跟踪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可靠性和精度是跟踪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为此,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来解决跟踪问题,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基于特征、32D 、变形模型和区域的4种跟踪方法。 1 运动目标的跟踪方法 111 基于特征的跟踪方法用于目标的跟踪的个体特征有许许多多,不管是刚体运动目标,还是非刚体运动目标,在序列图像中相邻的两帧图像,由于图像序列间的采样时间间隔很小,可以认为这些个体特征在运动形式上具有平滑性,因此可以用直线 [1]、曲线[2]、参照点[3]等个体特征来跟踪运动目标。Liu [1]等人介绍了灰度图像中一种边缘直线匹配的算法。在边缘直线的提取中,首先,用图像边缘聚焦技术处理图像数据,消除不必要的图像噪声,形成了一个边缘,然后从边缘中分割出直线,并从中提取直线。用一种以直线的几何关系和灰度图像的信息为基础的匹配函数描述了两幅图像边缘直线的相似性,在连续帧图像中采用直线匹配的方法进行了运动参数的估计。 基于特征的跟踪方法有其显著的优点:a )由于使用的符号模型运动方式简单,运动具有平滑性,因此跟踪目标的算法就简单了;b )这种方法已经假设特征符号运动是相互独立的运动,因此在运动分析时

基于粒子滤波和贝叶斯估计的目标跟踪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第32卷第3期2008年6月J OU RNAL OF DAQ IN G PETROL EUM INSTITU TE Vol.32No.3J un.2008 收稿日期:2007212224;审稿人:付光杰;编辑:郑丽芹 作者简介:任伟建(1963-),女,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控制及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 基于粒子滤波和贝叶斯估计的目标跟踪 任伟建1,山茂泉1,谢 锋2,王文东3 (1.大庆石油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414; 3.大庆钻井技术服务公司钻井工具分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461) 摘 要:针对颜色直方图的彩色物体的运动目标,在各种噪声的干扰下多呈现非线性和非高斯的特点,利用粒子滤 波的方法进行运动估计和跟踪.利用粒子滤波对非线性和非高斯的有效逼近的性质,获得粒子的后验概率分布,估计目 标状态,实现目标的有效跟踪.采用累加权值概率并且引入随机正态分布进行采样,保证粒子的多样性,有效避免粒子退 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 键 词:粒子滤波;贝叶斯估计;目标跟踪;彩色直方图 中图分类号:TP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891(2008)0320067204 0 引言 目标存在变化多样和跟踪设备对环境适应性不完善等问题,复杂环境下的运动目标跟踪是个难题[1,2].为了有效跟踪运动目标,必须对运动对象进行有效的估计,利用已有的信息,获得当前运动物体估计状态,然后利用现有观察数据对运动状态进行修正.该类问题经常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方法.广义卡尔曼滤波依赖于模型的线性化和高斯假设.在估计系统状态和方差时,由于线性逼近,可能导致滤波发散.且如果密度函数不是高斯分布,该方法估计精度不高.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最优非线性方法———粒子滤波,它源自序列蒙特卡罗方法[3].该方法不受动态系统各个随机变量的限制,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非线性、非高斯的运动系统中. 文中首先对选定区域目标建立颜色直方图模型,然后在选定区域附近产生目标粒子区域,利用巴特查理亚系数测量粒子区域和选定区域2种分布之间的相似度,运用粒子滤波估计方法实现运动目标的跟踪.在跟踪过程中,粒子存在退化现象.文献[4]采取重采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退化问题,但由于重采样是根据权值大小进行的,导致采样后的粒子由大量重复的粒子构成,失去了多样性.文中采取概率累加的方法保持粒子的多样性,防止粒子退化,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运动目标模型 在确定运动目标后,建立基于指数分布的统计模型.在区域中心,属于运动目标的概率为1,在偏离中心的距离大于阈值时,概率属于指数衰减[5]: p pos (z i )=1,‖z i ‖≤T ; exp -‖z i ‖-T max (‖z i ‖-T )N i =1 ,‖z i ‖>T ,(1)可得到目标的统计直方图分布模型: p pos (u )=C 6N i =1p pos (z i )δ(b (z i )-u ),(2) C =1 6N i =1p pos (z i ). (3)

基于图像识别的目标跟踪系统(论文)

基于图像识别的目标跟踪系统 周立建1茅正冲2 (江南大学,江苏省无锡市 214122) 摘要:研究了在简单的背景下实现对图像的识别和跟踪。系统以ARM微处理器STM32为主控制器。在分析了驱 动电机和目标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摄像头捕捉、采集图像并跟踪目标,通过合适的图像识别算法正确地处 理图像信息、识别目标。通过对水平和垂直驱动电机的控制,实现三维目标跟踪。能够实现系统对目标的大范围, 高精度的自动跟踪。 关键词:图像采集;图像信息处理;目标识别;目标跟踪 Target Tracking Based on Image Recognition System (IOT Engineering School of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Jiangsu Province ,214122) Abstract:Studied in the context of a simple implementation of image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STM32 ARM microprocessor-based system controller.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rive motor and objectives on the ba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select the camera capture, image acquisition and target tracking, image recognition algorithm by an appropriate image processing information correctly, identify the target.Throug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rive motor control, to achieve three-dimensional tracking. System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large-scale, high-precision automatic tracking. Key words:Image acquisition;Im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Target identification;Target tracking 1引言 图像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相应地促进目标识别和跟踪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如何实现目标识别和跟踪的稳定,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嵌入式平台集成度高,支持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符合实时性和小型化的要求,同时克服了基于桌面pc机图像处理系统体积庞大,不具有实时特性等不足,可以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所以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图像处理系统是未来图像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高速处理器的迅猛发展,图像处理技术也日益成熟。其中,移动目标的视频检测与跟踪是图像处理、分析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移动目标视频检测与跟踪技术在诸多经济和军事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最近二十几年间,随着计算机技术、VLSI技术和高分辨率传感器技术的迅速更新,图像识别方法已经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如工业上的工业过程控制、自主运载器导航等等,尤其是它具有的许多突出的优点:可获得大量的目标信息(为其他形式的跟踪手段所无法相比)、抗电子干扰能力强、测量(角、面)精度高、保密性好、低空跟踪范围大、使用多种传感器(可见光、红外、微光等)、全天候工作能力强等。利用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去除许多自然及人为的干扰,加上预测等技术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记忆跟踪以及对瞬间丢失的目标再捕获。这种方法大量的运用在军事上的火控、导航、特别是制导方面。然而由于这一课题的发展历史较短而且内容又涉及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学科,其理论还很不完善,一些重要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待开发。因此进行有关图像目标识别与跟踪的研究无疑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课题。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简单背景下实现对图像目标的捕捉与跟踪。本系统设计应用了以ARM微处理器STM32为主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使用OV7670图像处理器,尽可能达到了实时性与可靠性的要求。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

图像定位及跟踪技术大解析

图像定位及跟踪技术大解析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对机器设备的智能性、自主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其完全替代人的角色,把人们从繁重、危险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而能否像人一样具有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已成为设备实现智能化自主化的关键。 广义的“图像跟踪”技术,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如图像识别、红外、超声波等)将摄像头中拍摄到的物体进行定位,并指挥摄像头对该物体进行跟踪,让该物体一直被保持在摄像头视野范围内。狭义的“图像跟踪”技术就是我们日常所常谈到的,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来进行跟踪和拍摄。 因为红外、超声波等方式,都受环境的影响,而且要专门的识别辅助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已经逐步被“图像识别”技术所替代。“图像识别”是直接利用了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进行NCAST图像差分及聚类运算,识别到目标物体的位置,并指挥摄像头对该物体进行跟踪。 图像跟踪系统采用特有的NCAST目标外形特征检测方法,被跟踪者无需任何辅助设备,只要进入跟踪区域,系统便可对目标进行锁定跟踪,使摄像机画面以锁定的目标为中心,并控制摄像机进行相应策略的缩放。系统支持多种自定义策略,支持多级特写模式,适应性强,不受强光、声音、电磁等环境影响。 目标物体的边缘检测 物体的形状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变化不多,基于目标形状轮廓的跟踪方法与基于区域的匹配方法相比,可以更精确的分割目标。 边缘是运动目标的最基本特征,表现在图像中就是指目标周围图像灰度有阶跃变化或屋顶变化的那些像素集合,它是图像中局部亮度变化最显著的部分。 边缘检测就是采用某种算法来定位灰度不连续变化的位置,从而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的交界线。图像的灰度变化可以用灰度梯度来表示。

(完整word版)基于图像处理的运动物体的跟踪与检测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运动物体的检测和跟踪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运动跟踪和检测的应用广泛,在智能监控和人机交互中,如:银行、交通、超市等场合常常使用运动跟踪分析技术,通过定位物体并对其行为进行分析,一旦发现物体有异常行为,监控系统就发出警报,提醒人们注意并即时的处理,改善了人工监督注意力分散、反应时间较慢、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运动目标的跟踪在虚拟现实、工业控制、军事设备、医学研究、视频监控、交通流量观测监控等很多领域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特别在军事上,先进的武器导航、军事侦察和监控中都成功运用了自动跟踪技术。而跟踪的难点在于如何快速而准确的在每一帧图像中实现目标定位。正因如此,对运动目标的跟踪和检测的研究很有价值。 2、研究目的和意义 运动目标检测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的一个分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长久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在实际中,视频监控利用摄像机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监视,是一个细致和连续的过程,它可以由人来完成,但是人执行这种长期枯燥的例行监测是不可靠,而且费用也很高,因此引入运动监测非常有必要。它可以减轻人的负担,并且提高了可靠性。概括起来运动监测主要包括三个内容:运动目标检测,方向判断和图像跟踪。运动目标检测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基础,运动目标的提取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高级过程的完成质量。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及综述 运动目标检测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些的研究成果,许多相关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实际系统中,但是国内研究相对落后,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传统的视频目标提取大致可以分两类,一类以空间同性为准则,先用形态学滤波器或其他滤波器对图像作预处理;然后对该图像的亮度、色度或其他信息作空间上的分割以对区域作边缘检测;之后作运动估计,并合并相似的运动区域以得到最终的提取结果。如光流算法、主动轮廓模型算法。此类方法结果较为准确但是运算量相对较大。另一类算法主要以时间变化检测作为准则,这类算法主要通过帧差检测图像上的变化区域和不变区域,将运动物体与静止背景进行分割。此类方法运算量小,提取结果不如前类方法准确。此外,还有时空结合方法、时空亮度梯度信息结合的方法等等。 4、研究方法

(完整版)基于视频图像序列的目标运动轨迹提取技术毕业论文

摘要 基于视频图像序列的目标运动轨迹提取技术是已经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提高武器打击精度及力度;同时更能体现目标跟踪监控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而在众多模式下的基于视频图像序列的轨迹提取技术中,基于固定参照物视场变动模式的轨迹测量技术不受相机视野限制,能够有效地扩大目标跟踪范围,更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固定参照物视场变动模式的轨迹测量技术要求相邻两帧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重复。由于运动目标瞬时空间位置坐标是通过相对前一时刻空间位置坐标的相对变化得到,因此存在轨迹计算的累积误差较大的问题,同时由于目标体运动过程中的姿态变化、参照环境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轨迹计算的精度很难得到保证。 本论文针对固定参照物视场变动模式下运动目标轨迹提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开发了基于视频图像序列的目标运动轨迹提取系统,针对目标在运动过程中的姿态变化导致的相机坐标系变化问题,提出了成像系统外参实时校正方法,通过陀螺仪获取的数据和空间坐标系变换关系对相机姿态角参数实时校正;针对SIFT特征匹配算法中的欧式距离无法自适应调节问题,提出了多目标优化的SIFT特征匹配算法,建立了以相关系数和特征点之间的欧氏距离为目标函数,以置信度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减少了特征点的误配率;最后通过车载CCD实验对系统功能和精度进行验证,数据表明该系统能够精确的实现运动目标的轨迹测量,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基于视频图像序列的目标运动轨迹提取技术是动态视觉领域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目标运动轨迹是反映一段时间内目标的运动路线,它的精确提取能够实现测量和分析目标的运动参数、运动行为评估等。在军事领域中,该技术已经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一项关键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武器的打击精度,强化武器的打击力度;同时在民用领域,以该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人机交互系统,能够实现运动目标的智能跟踪、行为监管等,真正地体现运动目标监控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无论在民用上还是在军事领域中,该技术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目前基于视频图像序列的目标运动轨迹提取技术根据相机视场和参照物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视场内参照物运动、变化视场内参照物运动和固定参照物视场变动情况下的运动目标跟踪及轨迹检测。固定视场内参照物运动方式中,相机及其视野固定,对视野内的运动目标进行跟踪检测,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区域限制,仅能得到固定区域、固定时间段中的目标运动轨迹;变化视场内参照物运动是对固定视场方式的一种改进,通过云台等

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与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84045184.html, 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与实现 作者:韩雪王元亮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15期 摘要:通过已经获得的运动目标的先验特征点,以及基于这些特征点在各种噪声的干扰 下多呈现非线性和非高斯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粒子滤波的方法进行运动估计和跟踪。由于粒子滤波具有对非线性和非高斯的有效逼近的性质,获得粒子的后验概率分布,估计目标状态,实现目标的有效跟踪。为了有效避免粒子退化问题,采用累加权值、聚类算法并且引入高斯分布函数进行采样,保证粒子的多样性。经过程序测试,结果很有效。 关键词:粒子滤波;高斯分布;目标跟踪;先验概率分布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5-0271-03 目标存在变化多样和跟踪设备对环境适应性不完善等问题,复杂环境下的运动目标跟踪是个难题。例如:由于检测结果不连续,在连续帧间,有些帧没有检测结果。为了有效跟踪运动目标,必须对运动对象进行有效的估计,利用已有的信息,获得当前运动物体估计状态,然后利用现有观察数据对运动状态进行修正。该类问题经常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方法。广义卡尔曼滤波依赖于模型的线性化和高斯假设。不过卡尔曼滤波存在许多缺点:在估计系统状态和方差时,由于线性逼近,可能导致滤波发散;如果密度函数不是高斯分布,该方法估计精度不高;在多维、多因素等复杂性的限制情况下,其结果计算量往往几何倍的增长。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最优非线性方法———粒子滤波,它源自序列蒙特卡罗方法。该方法不受动态系统各个随机变量的限制,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非线性、非高斯的运动系统中。 粒子滤波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一系列随即样本的加权和表示所需的后验概率密度,得到状态的估计值。当样本点数增至无穷大时,蒙特卡罗特性与后验概率密度的函数表示等价。一般都是用序贯粒子滤波算法,由于此方法会产生退化现象,随意在此基础上用重新采样方法。但这又会导致有大量重复的粒子构成,增加了计算量。而文中的方法加入了聚类算法和当前帧的特征点,进一步减少了粒子退化。 1 蒙特卡罗法基本原理 粒子滤波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即利用一系列随机抽取的样本,计算后验概率分布的方法。因为当这个抽样足够大的时候,这样计算的结果和实际后验分布的概率分布近

图像目标跟踪技术

图像目标跟踪技术 ?作者:王鑫,徐立中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1 ?版次:1页数:178字数:221000 ?印刷时间:2012-12-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15288974包装:平装 内容推荐 《图像目标跟踪技术》系统阐述了图像目标跟踪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共分9章,第1章介绍图像目标跟踪的意义、应用及分类,第2章介绍非线性优化序贯拟蒙特卡洛滤波,第3章介绍融合背景信息的序贯拟蒙特卡洛滤波目标跟踪,第4章讨论基于概率图模型的粒子滤波多目标跟踪,第5章介绍基于序贯拟蒙特卡洛滤波的多摄像机目标跟踪,第6章介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目标跟踪,第7章讨论受机械参数影响的多摄像机深度估计,第8章介绍基于自适应多信息融合的均值漂移红外目标跟踪,第9章介绍融合均值漂移和粒子滤波优点的实时目标跟踪。本书是图像目标跟踪方面的专著,反映作者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图像目标跟踪技术》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可作为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视频处理等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和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教师、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图像目标跟踪的意义和应用 1.2 单摄像机目标跟踪 1.2.1 目标表示模型 1.2.2 目标动态模型 1.2.3 目标状态估计模型 1.3 多摄像机目标跟踪 1.3.1 目标匹配 1.3.2 摄像机标定及拓扑关系估计 1.3.3 数据关联 1.4 红外图像中目标的跟踪 1.5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5.1 智能视频监控的背景和意义 1.5.2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第2章非线性优化序贯拟蒙特卡洛滤波 2.1 引言 2.2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跟踪问题描述 2.2.1 贝叶斯滤波的蒙特卡洛实现 2.2.2 贝叶斯滤波的拟蒙特卡洛实现 2.3 非线性优化序贯拟蒙特卡洛滤波 2.3.1 信赖域方法 2.3.2 基于信赖域的序贯拟蒙特卡洛滤波算法 2.4 实验与分析 2.4.1 非线性动态模型 2.4.2 二维点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浅析

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浅析 高 翔 (甘肃联合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10) 摘 要: 所做的工作是利用粒子滤波理论解决目标跟踪所面临的技术问题。首先介绍粒子滤波中的两种重要算法:贝叶斯理论和蒙特卡罗方法,接着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 关键词: 目标跟踪;粒子滤波;序列重要性采样 中图分类号:TN.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510193-02 1 绪论 时就可以根据上式计算出p 的概率分布。可以表示为: 粒子滤波技术在非线性、非高斯系统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另外,粒子滤波器的多模态处理能力,也是它应用广泛有原因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粒子滤波理论的基础,接下来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 2 粒子滤波的计算理论方法 其中,为模拟随机试验的次数,即是p 的子样本的个数。p i ,表示试2.1 贝叶斯理论 验所得到的相应的子样本。 贝叶斯估计理论较经典的统计估计理论具有更大的优势,逐渐成为科蒙特卡罗方法是以概率模型为基础的,它解题的三个主要步骤是:学界推理的一个重要工具。贝叶斯推论提供了一种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概率分布形式的估计,它利用所有的已知信息来构造系统状态变量的后验概率密度,即用系统模型预测状态的先验概率密度,再利用最新的量测值进行修正,得到后验概率密度。这样它就包括了量测值和先验知识在内的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得到的估计误差自然就小一些。 我们将会描述一个以状态x 为参数的一般模型的框架,其中t 表示离散时t 间。对于跟踪所关心的分布是后验概率 也叫滤波分布,其中 波分布可以用两步递归迭代来计算: 其中预测阶段是一个边缘分布,而新的滤波分布则是由贝叶斯法则直 接得到的。递归过程的完成需要有状态演进 的动态模型和一个当前测量值 的状态似然模型,迭代过程用一些初始状态的分布来初始化。上述跟踪迭代只是在极少的情况下具有严格的表述形式。其中最著名的是用于线性和高斯动态系统与似然模型的卡尔曼滤波器(KF ),而对于一般的非线性和非高斯模型跟踪迭代变得束手无策,这时就需要逼近技术。而序列蒙特卡罗方法也叫粒子滤波器由于它们具有有效、简单、适应性强、易实现等优点,作为一个计算复杂模型的跟踪迭代近似方案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欢迎。 2.2 蒙特卡罗方法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物理、数学、建筑工程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如果要求解的问题是某种事件出现的概率,或者是某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时,首先按照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使该模型的参数等于要求的问题的解,然后以此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抽样试验来计算出参数的统计特性,最后给出所求问题的近似估计值。在实际的应用中,解的精确度可以用估计值的标准误差来表示。 假如有以下的函数关系式:P 二f (x ) 其中,变量x 服从某一概率分布,是一个随机变量。f (x )是一个包含多重积分的表达式,直接用解析的方法很难求出函数 p 的概率分布。 按照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思想,要想用“试验”的方法求出函数p 的概率分布概率分布,就要在函数表达式满足的定义域内,随机的抽取每一个随机变量二,并把它带入表达式f (x )中,进而求出函数p 的值。由于变量:的值是在一定的定义域内随机抽取的,所以经过多独立的模拟试验后,可以得到相应的抽样数据Pi 。当对变量:进行模拟抽取的次数足够大 第一步:构造或者描述概率过程。在实际的应用中,有些问题不具有随机性质,比如计算多重积分问题,偏微分方程的边值求解问题等。使用传统的计算方法求解这些问题比较困难,为了能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求解,就需要人为的设计一个概率过程,并且该概率过程要能很好的描述该事件的发生,同时把要求问题的解设置为该概率过程的某些参数。对于本身就具有随机性质的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如何准确的描述和模拟这个概率过程。把不具有随机性质的问题,通过特定的模型转化为具有随机性质的问题,是蒙特卡罗方法应用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第二步:实现从已知概率分布中抽样。由概率论的知识可知,各种各样的概率分布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构造出相应的概率模型。当概率 模型构造完成以后,如何准确的产生己知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就成为实现蒙特卡罗方法的关键步骤。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何产生合适的随机变量也是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抽样原理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一个最典型的概率分布是(0,l )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同时,这种分布也是最简单的概率分布,在这种分布上产生的随机变量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机数。具有相同分布的随机数构成的一个序列就是随机数序列,随机数序列中的各个子样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随机数的产生问题,就演化为从己知的概率分布中抽样的问题。随机数的独立性就保证了抽取的样本是若干次独立的试验,这样就保证了样本的多样性。具有这些特性的样本总体就能准确的表达相应的概率分布,这就是蒙特卡罗方法的重要特征。 第三步:建立各种估计量。通常情况下,要实现蒙特卡罗模拟试验,首先要构造概率模型,然后从已经的概率分布中抽样,最后还要设置一个合适的随机变量。使该随机变量恰好是所求问题的解,我们称之为无偏估计。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估计量,相当于对模拟实验的结果进行考察和登记,进而得到所求问题的解。 3 粒子滤波的基本原理 3.1 序列重要性采样 序列重要性采样算法,是一种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实现递推的贝叶斯滤波的技术。它的主要思想可以描述为:利用一系列随即样本的加权和来表示所需状态的后验概率密度,进而得到状态的估计值。当样本点增至无穷大时,蒙特卡罗特性与后验概率密度的函数表示等价,515滤波器逼近最优的贝叶斯估计。重要采样技术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因为粒子的权值就是根据重要采样技术来选择的,所以提议分布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粒子是根据重要密度q (x0:k|z0:k )选择的,那么粒子的权值可以表 示为: 预测阶段:

目标定位跟踪算法及仿真程序

目标定位跟踪算法及仿真程序 质心算法是最简单的定位算法,如图2-1所示,四个小圆为观测站,实线三角形是目标真实的位置,假设四个圆形观测站都探测到目标的存在,则根据质心定位算法,目标的位置(x,y )可以表示为:4 4 321x x x x x +++= , 4 4 321y y y y y +++= ,这里观测站得位置为),(i i y x ,同理,当观测站数目为N 时,这时候的质心定位算法可以表示为: ???? ? ? ??????=??????∑∑==N i i N i i y N x N y x 11 11 图1 质心定位 %%%%%%%%%%%%%%%%%%%%%%%%%%%%%%%%%%%%%%%%%%%%%%% % 质心定位算法Matlab 程序 %%%%%%%%%%%%%%%%%%%%%%%%%%%%%%%%%%%%%%%%%%%%%%% function main % 定位初始化 Length=100; % 场地空间,单位:米 Width=100; % 场地空间,单位:米 d=50; % 目标离观测站50米以内都能探测到,反之则不能 Node_number=6; % 观测站的个数 for i=1:Node_number % 观测站的位置初始化,这里位置是随机给定的 Node(i).x=Width*rand; Node(i).y=Length*rand; end % 目标的真实位置,这里也随机给定 Target.x=Width*rand; Target.y=Length*rand; % 观测站探测目标 X=[]; for i=1:Node_number

数字图像处理与目标跟踪技术论文

“数字图像处理与目标跟踪技术”论文 [摘要]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通过图像处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信息的内涵。数字图像噪声去除涉及光学系统、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数学分析等领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如今其理论体系已十分完善,且其实践应用很广泛,在医学、军事、艺术、农业等都有广泛且成熟的应用。本文概述了小波阈值去噪的基本原理。对常用的几种阈值去噪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仿真实现。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讨论了一个完整去噪算法中影响去噪性能的各种因素。为实际的图像处理中,小波阈值去噪法的选择和改进提供了数据参考和依据。 [关键字]:小波变换图像去噪阈值 [引言] 图像在生成和传输过程中常常因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和影响而使图像降质,这对后续图像的处理(如分割、压缩和图像理解等)将产生不利影响。噪声种类很多,如:电噪声、机械噪声、信道噪声和其他噪声。在图像处理中,图像去噪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抑制噪声,改善图像质量,便于更高层次的处理,必须对图像进行去噪预处理。 计算机图像处理主要采取两大类方法:一是在空间域中的处理,即在图像空间中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另一类是把空间域中的图像经过正交变换到频域,在频域里进行各种处理然后反变换到空间域,形成处理后的图像。人们也根据实际图像的特点、噪声的统计特征和频谱分布的规律,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去噪方法。其中最为直观的方法,是根据噪声能量一般集中于高频而图像频谱则分布于一个有限区间的这一特点,采用低通滤波方式来进行去噪,或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等,这属于第一类图像处理方法。还有就是在频域进行处理,如:傅立叶变换、小波基变换。 近年来,小波理论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由于其具备良好的时频特性,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中图像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可以说是众多图像去噪方法的佼佼者。基本思想就是利用图像小波分解后,各个子带图像的不同特性选取不同的阈值,从而达到较好的去噪目的。而且,小波变换本身是一种线形变换,而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选取一个合适的全局阈值,通过处理低于该阈值的小波系数同时保持其余小波系数值不变的方法来降噪,因而大多数方法对于类似于高斯噪声的效果较好,但对于混有脉冲噪声的混合噪声的情形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线形运算往往还会造成边缘模糊,小波分析技术正因其独特的时频局部化特性在图像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区分以及有效去除噪声并保留有用信息等方面较之传统的去噪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在去噪的同时实现了图像一定程度的压缩和边缘特征的提取。所以小波去噪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小波去噪主要优点有: 低熵性,小波系数的稀疏分布,使得图象变换后的熵降低; 多分辨率,由于采用了多分辨率的方法,所以可以非常好地刻画信号的非平稳特征,如边缘、尖峰、断点等; 去相关性,因为小波变换可以对信号进行去相关,且噪声在变换后有白化趋势,所以小波域比时域更利于去噪; 选基灵活性,由于小波变换可以灵活选择变换基,从而对不同应用场合、不同的研究对象,可以选用不同的小波函数,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正文] 1、图像与噪声:

红外小目标的检测与跟踪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红外小目标的检测与跟踪 王琛廖庆王亚慧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学院) 摘要:验证了一种基于红外小目标视频图像序列的跟踪算法,主要研究了基于形心计算的跟踪方法和基于kalman滤波器多帧数据关联方法的跟踪法。分别仿真验证,并从实现结果出发得出了两种算法的适用范围和各自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远红外小目标检测与跟踪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Far - infrared Small Target Wang Chen Liao Qing Wang Yahu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bstract: Verify that a tracking Algorithm for Infrared small target based on video image sequence, the main study on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centroid computation and multi - frame data association based on Kalman Filter Method for tracing method.Simulation, respectively, and proceed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ults reached the scope of the two algorithms and their insufficient. Key words: Far-infrared;Small targets; Detection and Tracking 0 引言 随着近十几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存储成本大幅下跌,一些研究人员开始重点研究计算机视觉中有关运动的问题。与处理单幅图像相比,图像序列引入了新的时间维以及时间相关性约束,这一额外的约束激发了人们对视频理解的研究.视频序列目标跟踪是指对传感器摄取到的图像序列进行处理与分析,一旦目标被确定,就可获得目标的特征参数选择。 。 由于视频跟踪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因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广大研究者的兴趣。 在1996年至1999年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项目署(DARPA)资助卡内基梅隆大学、戴维SARNOFF研究中心等著名大学和公司合作,联合研制视频监视与监控系统VSAM,主要研究目的是开发用于战场及普通民用场景的自动视频理解技术。DARPA在2000年又资助了重大项目HID计划,其任务是开发多模式的监控技术以实现远距离情况下人的检测、分类

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技术研究精编

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技术 研究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1 绪论 课题背景及目的 目标跟踪问题实际上就是目标状态的跟踪滤波问题,即根据传感器已获得的目标量测数据对目标状态进行精确的估计[1]。它是军事和民用领域中一个基本问题,可靠而精确地跟踪目标是目标跟踪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国防领域,目标跟踪可用于反弹道导弹的防御、空防预警、战场区域监视、精确制导和低空突防等。在民用领域,则用于航空和地面交通管制、机器人的道路规划和障碍躲避、无人驾驶车的跟踪行驶、电子医学等。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方面,目标跟踪问题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即1937年世界上出现第一部跟踪雷达站SCR-28的时候。之后,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努力于该项课题的研究,各种雷达、红外、声纳和激光等目标跟踪系统相继得到发展并且日趋完善。 运动目标的机动会使跟踪系统的性能恶化,对机动目标进行跟踪是人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动目标在空间飞行的速度、角度、加速度等参数不断变化,使得目标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提高对这类目标的跟踪性能便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迫切需要研究更为优越的跟踪滤波方法。机动目标的跟踪研究,已成为当今电子战的研

究热点之一。今天,精密跟踪雷达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类武器控制和各类实验靶场,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各种空间探测、跟踪和识别领域,以及最先进的武器控制系统。 跟踪模型和匹配滤波是机动目标跟踪的两个关键部分,机动目标的精确跟踪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难题,最根本原因在于跟踪滤波采用的目标动力学模型和机动目标实际动力学模型不匹配,导致跟踪滤波器发散,跟踪性能严重下降。本文将机动目标作为研究对象,从目标的运动建模和匹配滤波算法入手,提出或修正跟踪算法,从而实现对机动目标的精确跟踪。 机动目标跟踪技术及其发展状况 目标机动是指运动当中的目标,其运动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一种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目标的运动可能从匀速到变速,也可能送直线到转弯,它的运动方式并不会从一而终。通俗地说,就是“目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机动目标跟踪方法概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具有机动检测的跟踪算法和无需机动检测的自适应跟踪算法。机动目标的跟踪需要综合运用统计决策、滤波算法以及其它的数学方法,将传感器所接受到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估计信息。图给出了机动目标跟踪的基本原理图。

基于图像处理的目标跟踪系统

中南民族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年级: 2008 题目: 基于图像处理的目标跟踪系统 学生姓名:熊章靖学号:08073103 指导教师姓名: 谢勤岚职称: 教授 2012年5月10日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2012年5月10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 引言 (2) 2 OpenCV的体系结构 (3) 2.1 OpenCV中的常用数据结构体系 (3) 2.2 OpenCV中常用类体系 (4) 2.3 OpenCV常用的函数 (4) 3视频处理 (7) 3.1用HighGUI对视频进行读写处理 (7) 3.1.1获取摄像头,显示图像 (7) 3.2对AVI文件的处理 (8) 4运动目标检测 (11) 4.1运动目标检测的基本方法 (11) 4.2本文的检测算法 (12) 4.3开运算和闭运算 (14) 5程序编辑及结果分析 (15) 5.1配置Visual C++ 6.0 (15) 5.1.1全局设置 (15) 5.1.2项目设置 (17) 5.2程序运行演示 (17) 5.3运行结果分析 (18)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词 (21)

基于图像处理的目标跟踪系统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OpenCV的运动物体跟踪算法,用于实现在背景中检测出运动目标并实施警戒等特定提示的目的。该算法利用背景差分法得到当前帧中的静止的背景模型,并在不断更新的视频图像中检测前景图像,提取出运动目标。简单介绍了必要的函数和数据结构,以及重要的程序板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视频序列中运动目标的检测,具有实时性,并能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相信在安防监督领域有更为广泛的运用。 关键字:运动目标检测;背景差分法;OpenCV The target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image processing Abstract:It's introducing a kind of moving objects tra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OpenCV,which is used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detection on moving objects in background and implementing of specific tips for warning.The algorithm gets the static background model in the current frame with the background-finite-difference method, and tests the foreground images in the constantly updated video images ,and extracts the moving targets from them, .In addition, it introduces the necessary functions,data structures and the important program plates. The results we get from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well realize moving targets detection in video sequences, which are defined, and we can get a good test results from it with believing that this method will be more used of in the security supervision areas. Key Words:Moving targets detection;Frame difference;OpenC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