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结构化学(3)-杂化轨道

大学结构化学(3)-杂化轨道

大学结构化学(3)-杂化轨道
大学结构化学(3)-杂化轨道

赣榆县海头中学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姓名: 班级: 编号: 得分:

第一卷

一、选择题:(2分*20)

1、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

A 、三溴笨酚

B 、烧碱

C 、乙酸乙脂

D 、石碳酸

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最简式C 2H 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

C 2H 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 :C ..Cl ..Cl :Cl

D 、臭氧的分子式O 3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取代的有机产物

B .铝热剂

C .明矾

D .汽油

4、刚刚过去的05年11月,受吉林石化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水遭污染,哈尔滨全市停水

4天。全城停水的现象在哈尔滨市还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其主要污染物是苯及

其苯的同系物和以他们为原料的产品,其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苯的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 .苯环中6个碳碳键键长完全相同

C .甲苯一氯取代物有三种

D .苯易发生取代反应不易加成反应

5、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

苏丹红是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其中“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如下:

A 、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属于芳香烃

C 、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属于甲苯同系物

CH 3

|

6、有机物CH 3—CH 2—C —CH —CH 3的正确命名是

| |

CH 3 C 2H 5

A .2-乙基-3,3-二甲基戊烷

B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 .3,3,4-三甲基己烷

D .3,4,4-三甲基己烷

7、下列固体物质较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固体颜色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苯酚B.过氧化钠C.溴化银D.漂白粉

8、下列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B.水和硝基苯C.乙醛和乙酸D.汽油和煤油

9、若以乙醇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 CH2—CH2 ] n

A.消去和缩聚B.取代和加聚C.消去和加聚D.水解和加成

10、常温常压下,将三种气态烃的混合物50mL与足量的氧气点燃爆炸,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共减少了125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2、C3H4B.C2H6、C3H6、C4H6 C.C2H6、C3H6、C3H4D.C2H4、C2H6、C3H6

11、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可用银镜反应区别的是()

A.丙酸和乙酸甲酯

B.蔗糖和麦芽糖

C.苯甲酸和苯甲醛

D.葡萄糖和麦芽糖

12、、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

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下列

关于土卫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B. 地貌形成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C.地表温度极高

D.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系统

13、甲苯和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是液体 B.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C.都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都能

发生取代反应

14、下列对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互为同分异构体

B.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完全相同

D.

结构相同

15、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份主要是()

A.HOCH2CHOHCH2OH B.CH3OH

C.CH3COOCH2CH3D.CH3COOH

16、误食铜、铅或汞中毒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A.服用大量的葡萄糖水 B.服用大量的牛奶 C.服用大量的食盐水 D.用服适量的食醋

17、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保水的物质。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采用的是()

A、 B、

C、 D、

18、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既可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用来除去

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分别在空气中燃烧 B.通入足量溴水中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19、二恶英是一类物质的统称,这类物质的母体是,其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如

果被氯原子取代,所得到的物质毒性是KCN的100倍。当两个氯原子取代苯环上的氢时,所得的异构体数是()

A、7

B、8

C、9

D、10

20、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 NaCl溶液:将45 mL 水加入到盛有5 g NaCl的烧杯中,搅拌溶解

B.用氢氧化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C.鉴定SO 2

4

D.鉴别环已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环已烯和苯中

第二卷(60分)

二、实验题:

21、(16分)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常用如图所示装置。

(1)苯的硝化反应是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中进行的,其中浓硝酸的

作用是,浓硫酸的作用是。

(2)往试管中加入苯时要逐滴加入且不断振荡试管,其原因是:

(3)温度计悬挂在烧杯内的水中,目的是:

(4)本实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是:。

(5)被水浴加热的试管口部带一长导管,其作用是:

(6)反应完毕后,如何从混合物中分离出硝基苯:

三、推断题(12分)

22、(12分)如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

发生银镜反应。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D

(C6H14O6)。B脱水可得到五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或六

元环的酯类化合物F。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

序是:

RCHO最易,R—CH2OH次之,最难。请

在下列空格中填写A、B、C、D、E、F的结构简式。A:B:C:D:E:F:

23、(10分)

下图中每一个方框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知D(其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3的倍)跟物质F反应时不生明亮而带浓烈黑烟的火焰。请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A B D E H

厦门大学 结构化学 试卷

1、(10%)类氢离子的2s 轨道为: ()032220202, Zr a s e Zr r e a a m e ??????=?=????????h 其中 试求径向函数极大值离核的距离,并给出He +2s 轨道的极大值位置。 2、(14%) 利用Slater 规则,求Si 原子的第一、二电离能。 3、(15%)写出下列原子的基态光谱项:Si, S, Fe, Ti, Ar 。 4、(20%)a. 写出 O 22-, O 2-, O 2 和 O 2+的电子组态、键长次序和磁学性质; b. 有三个振动吸收带:1097 cm -1,1580 cm -1 和 1865 cm -1 ,它们被指定为是由 O 2, O 2+ 和 O 2-所产生的,指出哪一个谱带是属于O 2+的,为什么? 5. (10%) 以z 轴为键轴,下列原子轨道对间能否组成分子轨道?若能,写出是什么类型分子轨道,若不能,写出"不能"。 s , 2d z d xy ,d xy d yz ,d yz d yz ,d xz s ,d xy 6. (20%)指出下列分子所属的对称点群,并判断其旋光性和极性(并简要说明理由)。 (1) PF 3 (2) BF 3 (3) SO 42- (4) 二茂铁 (5) N ≡C ?C ≡N 7、 (11%)若用二维箱中粒子模型,将并四苯(tetracene C 18H 12)的π电子限制在长900pm 、宽400pm 的长方箱中,计算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波长。 tetracene 基本常数: m e =9.11 x 10-31 kg; h =6.626 x 10-34 J .S; R = 13.6 eV=1.097 x 105 cm -1;a 0 = 0.53 ?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课程期中试卷(2007)____学院____系____年级____专业 主考教师:____试卷类型:(A 卷/B 卷)

杂化轨道详细解说

高中化学7:杂化轨道 1、概念理解 原子在形成分子时,原子轨道不可能只重叠而本身不变,实际上个原子的价电子运动状态必然改变,而使成键能力尽可能增加,体系能量尽可能降低。能量相近的不同原子轨道重新合成相同数目的新原子轨道。通常有sp型、dsp型、spd型等。 杂化并非一个实际过程,而是一个数学概念。为了得到波动方程有关价层电子的解,及波函数而采取的一个步骤。 和原有的s、p轨道相比,杂化轨道分布图具有一个肥大的正瓣,这一区域大大有利于成键轨道之间的重叠。而且杂化轨道空间分布合理,降低了成键电子的排斥。2个方面都有利于体系能量的下降。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理论)对轨道形状的推测2.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理论): 对于一个ABm型分子(或离子),围绕中心A原子的价层对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电子对)的空间分布是受静电相互作用所支配。电子对之间尽可能互相远离,这样斥力小,体系趋于稳定。 2.2、A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的确定: [A原子价层电子数 + B原子提供的用于形成共价单键的电子数(双剑、三键均按生成一个单键考虑)]/2 若是阴离子,电子数要加阴离子电荷数,阳离子则要减去。 B是H或卤素元素,每个原子提供一个共用电子。 B若是是氧族元素,规定不提供共用电子。

四氯化碲TeCl4分子:Te有6个价层电子,加上4个Cl提供的共用电子,中心Te原子价层电子数等于10,对数为5。 SO42-离子:S有6个价层电子,规定O原子不提供共用电子,加上离子电荷数2,中心S原子价层电子数等于8,对数为4。 2.3、VSEPR理论推测分子形状: 判断非过渡元素化合物的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是相当成功的。价层电子对数在4以内,未发现例外;价层电子对数为5、6时,发现个别例外;价层电子对数为7以上时,中心不单一,出入较大;步骤:1、确定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2、确定价层电子对对应的最佳分布构型:2直线、3平面三角、4正四面体、5三角双锥体、6正八面体。 3、依据价层电子对相互作用斥力大小选出最稳定布局。依此布局将配位原子排列在中心原子周围。 电子对之间斥力大小:孤-孤>孤-成>成-成 按照力学分析,很好理解。 2个同等力作用1个点,稳定结构是直线,夹角180度。 3个同等力作用1个点,稳定结构是平面,夹角120度。 4个同等力作用1个点,稳定结构是(正四面体、平面正方体等),正四面体夹角109.5度。 5个同等力作用1个点,稳定结构是三角双锥体 6个同等力作用1个点,稳定结构是正八面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最新厦门大学结构化学习题集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习 题集

结构化学习题集 习题1: 1.1 某同步加速器,可把质子加速至具有100×109eV的动能,试问此时质子速度多大? 1.2 计算波长为600nm(红光),550nm(黄光),400nm(蓝光)和200nm(紫光)光子的能量。 1.3 在黑体辐射中,对一个电热容器加热到不同温度,从一个针孔辐射出不同波长的极大值,试从其推导Planck常数的数值: T/℃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l max/nm 2181 1600 1240 1035 878 763 1.4 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洛意波长 (1) 动能为100eV的电子; (2) 动能为10eV的中子; (3) 速度为1000m/s的氢原子. 1.5 质量0.004kg子弹以500ms-1速度运动,原子中的电子以1000ms-1速度运动,试估计它们位置的不确定度, 证明子弹有确定的运动轨道, 可用经典力学处理, 而电子运动需量子力学处理。

1.6 用测不准原理说明普通光学光栅(间隙约10-6m)观察不到10000V 电压加速的电子衍射。 1.7 小球的质量为2mg,重心位置可准确到2μm,在确定小球运动速度时,讨论测不准关系有否实际意义? 1.8 判断下列算符是否是线性\厄米算符: (1)(2)(3)x1+x2(4) 1.9 下列函数是否是的本征函数?若是,求其本征值: (1)exp(ikx)(2)coskx (3)k (4)kx 1.10 氢原子1s态本征函数为(a0为玻尔半径),试求1s 态归一化波函数。 1.11 已知一维谐振子的本征函数为 其中a n和α都是常数,证明n=0与n=1时两个本征函数正交。 1.12 若是算符的本征函数 (B为常数), 试求α值,并求其本征值。

高中参考资料化学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训练4 杂化轨道理论

训练4杂化轨道理论 [基础过关] 一、原子轨道杂化与杂化轨道 1.下列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能量相近的某些轨道,在成键时能重新组合成能量相等的新轨道 B.轨道数目杂化前后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C.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最小排斥原理 D.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轨道和不等性杂化轨道 2.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也可用于形成π键 B.杂化轨道可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是由N原子的3个p轨道与H原子的s轨道杂化而成的 D.在乙烯分子中1个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3个氢原子的s轨道重叠形成3个C—H σ键二、杂化轨道类型及其判断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的杂化轨道理论判断NF3分子的立体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A.直线形sp杂化B.三角形sp2杂化 C.三角锥形sp2杂化D.三角锥形sp3杂化 4.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A.sp—p B.sp2—s C.sp2—p D.sp3—p 5.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O2和SO2B.CH4和NH3 C.BeCl2和BF3D.C2H2与C2H4 三、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构型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磷原子是sp2杂化的结果 B.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 C.中心原子采取s 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可能是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或V形 D.AB3型的分子立体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BF3为三角锥形分子 B.NH+4的电子式为[H··N H , H · · H]+,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C.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2p轨道形成的s-p σ键D.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有一个π键垂直于三角形平面 8.甲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CH-3),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习题集答案

附录8 习题选答 习题1 1.2 600nm(红), 3.31×10-19J, 199KJ·mol-1 550nm(黄), 3.61×10-19J, 218KJ·mol-1 400nm(蓝), 4.97×10-19J, 299KJ·mol-1 200nm(紫), 9.93×10-19J, 598KJ·mol-1 1.3 6.51×10-34J·s 1.4 (1)100eV电子 12 2.6pm (2)10eV中子 9.03pm (3)1000m/sH原子0.399nm 1.5 子弹~10-35m, 电子~10-6m 1.6 Dx=1.226×10-11m<< 10-6m 1.8 (2),(4) 是线性厄米算符. 1.9 (1) exp(ikx)是本征函数, 本征值ik. (2), (4)不是. 1.10 1.12 , 本征值为±√B

1.13 1.16 当两算符可对易, 即两物理量可同时测定时,式子成立. 1.18 (1) (2) = l/2, (3)

=0 1.19 0.4l~0.6l间, 基态出现几率0.387,第一激发态出现几率0.049. 1.20 (1) 基态n x=n y=n z=1 非简并 (2) 第一激发态211, 121, 112 三重简并 (3) 第二激发态221, 122, 212 三重简并 1.23 λ=239nm. 习题2 2.1 (1) E0=-1 3.6eV, E1=-3.4eV. (2) =3a0/2 ,

=0 2.4 ψ1s波函数在r=a0, 2a0处比值为2.718 ψ2在r=a0, 2a0处比值为7.389. 2.6 3d z2 , 3d xy各有2个节面: 3d z2是2个圆锥节面, 3d xy是XZ,YZ面. 2.9 (1) 2p轨道能量为- 3.4eV 角动量为 (2) 离核平均距离为5a0. (3) 极大值位置为4a0.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第12章ds区元素.doc

第十二章ds区元素 12.1 铜族元素 (1) 12.2 锌族元素 (10) 12.1 铜族元素 12.1.1 铜族元素通性 铜族元素 1.铜族元素通性 铜族元素的氧化态有+1,+2,+3三种,这是由于铜族元素最外层ns电子和次外层(n-1)d电子能量相差不大。有人认为在本族元素中,元素第二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的差值越小,它的常见氧化值就越高。 对于Cu、Ag、Au,Δ(I2-I1)Au < Δ(I2-I1)Cu < Δ(I2-I1)Ag 所以常见氧化态物+3,+2,+1。 铜、银、金的标准电势图如下所示: 12.1.2 铜族元素金属单质 2.铜族元素金属单质 (1).物理性质 铜和金是所有金属中仅有的呈现特殊颜色的二种金属,铜族元素的熔点、沸点、硬度均比相应的碱金属高。这可能与d电子也参与形成金属键有关。由于铜族金属均是面心立方晶体(如下图),它们不仅堆积最密而且存在较多可以滑动的高密度原子层,因而比相应的

碱金属(多为体心立方晶体)密度高得多,且有很好的延展性,其中以金最佳。铜族元素的导电性和传热性在所有金属中都是最好的,银占首位,铜次之。 (2).化学性质 铜族元素的化学活性远较碱金属低,并按Cu--Ag--Au的顺序递减。 在潮湿的空气中放久后,铜表面会慢慢生成一层铜绿。铜绿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腐蚀,其组成是可变的。银和金不会发生该反应。 空气中如含有H2S气体与银接触后,银的表面上很快生成一层Ag2S的黑色薄膜而使银失去银白色光泽。() 在电位序中,铜族元素都在氢以后,所以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但当有空气存在时,铜可缓慢溶解于这些稀酸中: 浓盐酸在加热时也能与铜反应,这是因为Cl-和Cu+形成了较稳定的配离子[CuCl4]3-,使Cu == Cu++e-的平衡向右移动: 铜易为HNO3、热浓硫酸等氧化性酸氧化而溶解 银与酸的反应与铜相似,但更困难一些;而金只能溶解在王水中:

关于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的计算方法

第26卷第3期2011年6月 大学化学 UNIVERSITY CHEMISTRY Vol.26No.3 Jun.2011关于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的计算方法 苏金昌 (大庆教育中心黑龙江大庆163001) 摘要对于H m AB n 型的共价分子(或离子),本文提出用公式G=V/2-3n计算中心原子A的杂化轨道 数,并由此确定对应的杂化轨道类型。该方法简单、直接、有效。 关键词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总数杂化轨道数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理论是大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主要用来讨论共价分子(或离子)的成键情况以及预测其几何构型或阐述其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如何判定给定的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在杂化轨道理论里并没有系统论述,导致在应用杂化轨道理论教与学时遇到困难。为了有利于应用杂化轨道理论阐述相关问题,本文给出一个有关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的计算公式,并根据计算得出的杂化轨道数确定对应的杂化轨道类型。 1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的计算公式 在H m AB n型共价分子(或离子)中,设A为选定的中心原子,H为与A直接相连的氢原子(或氢离子)配位体,B为与A直接相连的非氢原子及其离子(或价电子数不大于8的原子团及其离子,如OH 与OH-)配位体;n、m分别为B、H的数目(即配位数);V为H m AB n型分子(或离子)的价电子总数,即所有原子(m个H、1个A和n个B)的价电子数之代数和。计算价电子总数V时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阴离子要再加上所带的电荷数,例如,PO3-4的价电子总数V=5+6?4+3=32;对于阳离子要再减去所带的电荷数,例如,NH4+的价电子总数V=5+1?4-1=8。 根据价键理论,在共价分子(或离子)中,氢原子(H)的价层一般满足2电子的稳定结构,而非氢原子(B)的价层一般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当每个H、B都通过一个双电子的σ键与A共享2个电子时,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的每个H的价电子就都参与了双电子σ键的形成,并没有剩余未成键的价电子;而每个B的价层8个电子中除了有2个是与中心原子A共用的σ键电子外,还有6个是未参与双电子σ键的电子,n个B共有6n个电子未参与σ键形成。那么,对于H m AB n的V个价电子中余下的(V-6n)个价电子,如果假定它们都有在A与B、A与H之间形成双电子σ键的倾向,则中心原子A倾向参与形成双电子σ键的最大数为:(V-6n)/2,即V/2-3n。 假定在共价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键合时之所以进行轨道杂化,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形成更多牢固的σ键,即尽可能地促使σ键的数目倾向于最大。因为“头碰头”式重叠的σ键越多、越牢固,构成的分子(或离子)就越稳定。可见,中心原子倾向参与形成σ键的最大数与其杂化轨道数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若令G表示中心原子A的杂化轨道数,则计算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的公式可写为: G=V/2-3n(1)由式(1)可知,G的大小与V、n有关。即对于H m AB n型分子(或离子),其中心原子(A)的杂化轨道数(G),由分子(或离子)的价电子总数(V)和非氢配位体数目(n)决定。 (1)计算得出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及其杂化轨道类型、杂化轨道空间取向的对应关系归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答案

5.2 从原子轨道?s 和 ?Px 的正交性,证明两个sp 杂化轨道相互正交。 ?1=√α ?s +√1?α ?px ?2=√1?α ?s ?√α ?px 证明:τφαφαφαφατd d h h px s px s ??---+=)1)(1( 21 ????--+---= τφφατφφατφαατφααd d d d px s px s px s 2222)()1()1()1(000)1()1(=-+---=αααα 即h 1和h 2正交, 证毕。 5.3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 5.6 实验测定水分子的∠HOH 为104.5°,试计算O-H 键与孤对电子杂化轨道中s 、p 轨道的成分。 解:H 2O 分子中O 原子取不等性sp3杂化,两个OH 键所涉及的O 原子杂化轨道的夹角θ满足: α+βcosθ=0 式中α、β分别为杂化轨道中s 、p 轨道所占有的百分数。又有β=1-α, 故有: α+(1?α)cos104.5°=0 得:α = 0.20,β = 1 - α = 0.80

即每个O-H 键中O 2s 成分为0.20,2p 成分为0.80; 水分子还有两个孤对电子杂化轨道,则每个孤对电子杂化轨道中, 2s 轨道成分为:(1.0-2x0.20)/2=0.30 2p 轨道成分为:1.0-0.3=0.70 或 (3.0-2x0.8)/2 = 0.70 即水分子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中s 成分占0.30,p 成分占0.70。 5.12 对于极性分子AB ,如果分子轨道中的一个电子有90%的时间在A 原子轨道?A 上,10%的时间在B 的原子轨道?B 上,试描述该分子轨道波函数的形式(此处不考虑原子轨道的重叠) 解: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可设该分子轨道波函数形式为 ?=a?A +b ?B , 该轨道满足归一性要求:()0 1222=?+== ?d τφφb a d τB A ? 故21a b -±= 依题意有: a 2 =0.9, b 2=0.1, 故可知: 1.0,9.0±==b a 所以,波函数?=0.949?A ± 0.316?B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8题 35分 ) 1. 2 分 InCl 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 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1和+3 2. 2 分 下列氢化物中,在室温下与水反应不产生氢气的是…………………………………( ) (A) LiAlH 4 (B) CaH 2 (C) SiH 4 (D) NH 3 3. 2 分 和水反应得不到H 2O 2的是……………………………………………………………( ) (A) K 2O 2 (B) Na 2O 2 (C) KO 2 (D) KO 3 4. 2 分 下列物质的水解产物中既有酸又有碱的是………………………………………… ( ) (A) Mg 3N 2 (B) SbCl 5 (C) POCl 3 (D) NCl 3 5. 2 分 有关H 3PO 4、H 3PO 3、H 3PO 2不正确的论述是…………………………………( ) (A) 氧化态分别是+5,+3,+1 (B) P 原子是四面体几何构型的中心 (C) 三种酸在水中的离解度相近 (D) 都是三元酸 6. 2 分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 ) (A) SiCl 4,SnCl 4,PbO (B) CCl 4,NO 2,HgI 2 (C) SiC ,B 2H 6,N 2O 4 (D) PbO 2,PbI 2,SnS 7. 2 分 下列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是…………………………………………………………… ( ) (A) Li 2O 2 (B) Na 2O 2 (C) K 2O 2 (D) Rb 2O 2 8. 2 分 1 mol 下列各物质溶于1 dm 3水中,生成的溶液 中H + 浓度最高的是……………( ) (A) SO 3 (B) P 4O 10 (C) HF (D) MgH 2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二)”课程试卷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材料系2004年级化学各专业 试卷类型:(A 卷)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

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 为或 ,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 为1s2外,其余为ns2np6。He 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 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分区 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 ↑ ↓ ↓ ↓ ↑ ↑ ↑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习题集

结构化学习题集 习题1: 1.1 某同步加速器,可把质子加速至具有100×109eV的动能,试问此时质子速度多大? 1.2 计算波长为600nm(红光),550nm(黄光),400nm(蓝光)和200nm(紫光)光子的能量。 1.3 在黑体辐射中,对一个电热容器加热到不同温度,从一个针孔辐射出不同波长的极大值,试从其推导Planck常数的数值: T/℃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l max/nm 2181 1600 1240 1035 878 763 1.4 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洛意波长 (1) 动能为100eV的电子; (2) 动能为10eV的中子; (3) 速度为1000m/s的氢原子. 1.5 质量0.004kg子弹以500ms-1速度运动,原子中的电子以1000ms-1速度运动,试估计它们位置的不确定度, 证明子弹有确定的运动轨道, 可用经典力学处理, 而电子运动需量子力学处理。 1.6 用测不准原理说明普通光学光栅(间隙约10-6m)观察不到10000V 电压加速的电子衍射。

1.7 小球的质量为2mg,重心位置可准确到2μm,在确定小球运动速度时,讨论测不准关系有否实际意义? 1.8 判断下列算符是否是线性\厄米算符: (2)(3)x1+x2(4) (1) 1.9 下列函数是否是的本征函数?若是,求其本征值: (1)exp(ikx)(2)coskx (3)k (4)kx 1.10 氢原子1s态本征函数为(a0为玻尔半径),试求1s 态归一化波函数。 1.11 已知一维谐振子的本征函数为 其中a n和α都是常数,证明n=0与n=1时两个本征函数正交。 1.12 若是算符的本征函数(B为常数), 试求α值,并求其本征值。 1.13 计算Poisson 方括, 1.14 证明Poisson 方括的下列性质: (1) (2)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三分子的立体构型练习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一课时) 【案例练习】 1、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 B、H2S C、PCl3 D、SiCl4 2、下列分子的立体结构,其中属于直线型分子的是() A、H2O B、CO2 C、C2H2 D、P4 3、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子具有以下形状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分子中的键角分别是多少?(1)直线形 (2)平面三角形 (3)三角锥形 (4)正四面体 4、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NH3 B、CCl4 C、H2O D、CH2O 参考答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二课时) 【案例练习】 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Br3 B、CH4 C、BF3 D、H2O 2、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3、用Pauling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 B、C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 C、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个sp3杂化轨道 D、C原子有1个sp3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 4、用VSEPR 理论判断 物质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分子或离子的形状 H2O NH4+ BF3

H3O+ 参考答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课时) 【案例练习】 1、在[Cu(NH3)4]2+配离子中NH3与中心离子Cu2+结合的化学键是 A.离子键 B.非极性键 C.极性键 D.配位键 2、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以配位键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氯气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 3、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 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 2+。 C.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将会没有发生变化,因为[Cu(NH3)4] 2+不会与乙醇发生反应。 D.在[Cu(NH3)4] 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4、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 A、NH4Cl B、Na2CO3﹒10H2O C、CuSO4﹒5H2O D、Co(NH3)6Cl3 参考答案:1D 2C 3B 4D 5B

化学 选修3课后习题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6s B.2d C.3f D.7p 2.以下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A.N B.M C.L D.K 3、以下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K+1s22s22p63s23p6B.F 1s22s22p5 C.S2-1s22s22p63s23p4D.Ar 1s22s22p63s23p6 5.下列各图中哪一个是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图?() 6.以下电子排布式是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A.1s12s1 ()B.1s22s12p1() C.1s22s22p63s2()D. 1s22s22p63p1 () 7.按构造原理写出第9、17、35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它们核外电子分别有几层?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多少? 8.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钠和硫,按构造原理写出它们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并预言它们的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从原子结构的观点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短周期元素,其相同,不同;同一纵行的主族元素,其相同,不同。 2.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元素开始,以结束。 3

4.甲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跟氩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2)乙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第主族,电子排布式是,元素符号是,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5.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电子排布有什么不同的特征?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层有何不同? 6.有人把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从ⅠA移至ⅦA,怎样从电子排布和化合价理解这种做法? 7.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给出具体例子对这种变化进行陈述。 8.怎样理解电负性可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9.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10.假设元素周期系可以发展到第八周期,而且电子仍按构造原理填入能级,第八周期总共 应为多少种元素? 复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B.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 C.同一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 D.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2.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2B.X2YZ3C.X2YZ2D.XYZ3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厦大无机化学考研经验

厦大无机化学考研经验 现在说说我的考研复习时间安排吧,我是从2011年4月份开始复习无机化学上册,整个四月份都只看无机化学上册,只看书,每天花半天时间(3小时)去图书馆。我看书比较注重效率,也感觉自己那段时间效率比较高,所以就抓紧时间看(考研复习都有疲劳期,所以趁状态好的时候多复习点)。每次看书的时候只带课本和笔,本人不习惯用笔记本,看书期间遇到的问题或是重点我喜欢直接标注在书本上,我那本无机化学课本在最后反正是找不到一页没有注解的空白地方。我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将书本上的重要公式或是非常重要的定义写在那一页的顶端或是下端,这样有助于复习时加深印象,翻到那一页就知道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整个四月份我将无机化学上册看了一遍,当然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就多花了时间。我找的考研资料、考题考点解析、知识框架图及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等内容都是在百度文库找的,价格便宜,用起来很方便。我看书也是主要是以章节为单位,争取看一章能将那一章的知识有个了解,争取看懂。 看完这本书就给自己放了一个五一长假,然后就开始复习物理化学了,物理化学也注重看书,最好是复习厦大孙世刚那两本书,很全面,跟考试结合很紧密。物理化学是一项艰苦的工程,不仅难懂,还很难记住,感觉就是看不懂,看了后面就忘了前面,做题几乎没把握。不过这时不要灰心,始终要坚信难是对于所有人的,只要自己努力了,结果肯定不会差。物理化学需要一章节一章节的复习,然后做课后习题,这样有助于理解,重复看书,重复做题,吃透每章节的内容,只有这样才会在看后续章节时不会不知所云。复习物理化学花的时间就多了,两本物理化学书我是从5月份看到了八月底,当然这期间也有一些耽误,比如复习期末考试,暑假休息半个月,总的算来花了三个月把书本拉通看了一遍。最重要的是在这期间无机化学不能丢下,虽然不像四月份那样每天看,但是需要时常翻翻书,看一看比较难理解的章节,如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和配位化学那几章,顺带做做题。这样到九月开学时几乎就把无机化学上册搞定了,物理化学也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对于这期间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应该每天不少于三小时吧,而且是连续的三小时,这样有助于系统复习。 九月开学后就要安排全程复习了,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具体时间安排因人而异,自己感觉难的科目可以多安排点时间,复习顺利的科目少花点时间,

(完整版)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法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判断方法 徐长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第三中学442100) 摘要: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大多数分子的几何构型及价键结构。在使用该理论时,首先必须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在未知分子构型的情况下,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有时比较 困难,成为教学难点。 关键词: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电子原理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中介绍了杂化轨道理论,这一重要理论能解释大多数分子几何构型及价键结构。在使用该理论时,首先必须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在未知分子构型的情况下,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有时比较困难,成为教学难点。下面总结几种高中阶段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 一、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教材中介绍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根据该理论能够比较容易而准确地判断AB m型共价化合物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与价电子对的几何分布、中心原子杂化 轨道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价电子对数>4 的,高中阶段不作要求)。 运用该理论的关键是能准确计算出中心原子的价 电子对数,其计算方法是: 1.价电子对数n =σ键的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1/2(a-xb) 2.σ键的电子对可由分子式确定。例如,H20中0有2对σ键电子对;NH3中N有3对σ键电子对 3.式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中心原子(A)的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 ,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离子在计算价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去正离子的电荷数(绝对值) 4.杂化轨道由形成σ键的电子对和孤电子对占据,因此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杂化轨道构型去掉孤电子对后剩余的形状。 例如:指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并预测它们的空间构型: ⑴BeCl2 ⑵SO3 ⑶NH4+ 解析:⑴是AB2型分子,BeCl2 的价电子对数 n=1/2(2-2×1)+2=2,Be 采用sp 杂化,无孤电子对,故分子呈直线型; ⑵是AB3型分子,SO3的价电子对数n=1/2(6-3×2)+3=3,S 采用sp2杂化,无孤电子对,故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⑶是AB4 型离子,NH4+的价电子对数n=1/2(5-1-4×1)+4=4,N 采用sp3杂化,无孤电子对,故分子呈正四面体 二、根据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

同步练习 2.2.2 杂化轨道理论(人教版选修3) (2)

2.2 分子的立体构型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 练基础落实 知识点1杂化轨道 1.下列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能量相近的某些轨道,在成键时能重新组合成能量相等的新轨道 B.轨道数目杂化前后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C.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最小排斥原理 D.杂化轨道可分为等性杂化轨道和不等性杂化轨道 2.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方式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C.sp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 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方式成键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原子的杂化理论判断NF3分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A.直线形sp杂化B.三角形sp2杂化 C.三角锥形sp2杂化D.三角锥形sp3杂化 知识点2利用杂化轨道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4.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A.CO2与SO2B.CH4与NH3 C.BeCl2与BF3D.C2H2与C2H4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Cl3分子是三角锥形,这是因为磷原子是sp2杂化的结果 B.sp3杂化轨道是由任意的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合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 C.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几何构型可能是四面体形或三角锥形或V形 D.AB3型的分子空间构型必为平面三角形 6.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①BF3②CH2===CH2③④CH≡CH ⑤NH3⑥CH4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BF3为三角锥形分子 B.NH+4的电子式为,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C.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2p轨道形成的s—p σ键 D.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C—H σ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2)配位化合物 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