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四年级下册 《科学》第一单元 练习与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四年级下册 《科学》第一单元 练习与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四年级下册 《科学》第一单元 练习与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四年级下册 《科学》第一单元 练习与答案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练习

一、填空

1、人体的支架叫骨骼,它由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人体的骨头可以分为、、

、四部分。我们的身体分为:、、和四个部分,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

2、骨骼具有、、的作用。骨骼的更大作用是。

3、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它能制造。

4、骨与骨之间相连的地方叫,脊柱骨之间是靠连接的。

5、根据关节的运动方式不同,我们常把关节分为:(代表关节是膝关节)、

(代表关节是肘关节)、(代表关节是肩关节)等三种关节

6、肌肉占人身重量的%,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收缩带动运动而实现的。我们身体的肌肉有多块。

7、人不运动时,负责、、的肌肉仍在继续工作。

8、关节所起的两大作用是作用和作用。抬臂运动主要活动的关节是。

9、收缩后的肌肉会、、、。

10、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

;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功能并增大,使人体更有耐力;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发达且收缩力强,充沛。

11、常吃和含量高的食物可保持骨骼、肌肉正常工作。

12、运动前做一下,我们的身体就不会受伤。

二、判断。(对的打上“√”,错的打“×”)

()1、人体的骨架叫骨骼。

()2、人体中骨与骨之间是以关节的形式连接起来的。

()3、骨骼很硬,无论姿势怎样都不会变形。

()4、人体身高与骨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5、脊柱是人体中最长的一块骨头。

()6、人的身体越高体内骨的块数就越多。

()7、人体有了关节才能行走。

()8、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可以使关节脱开,这叫脱臼。

()9、骨头中间的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10、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三、連线:

1、把骨骼与它的作用用线連起来。

头骨保护心脏和肺

胸骨保护肠和胃

骨盆脑

2、把能做出相同动作的关节用线連起来。

肩关节旋转关节

膝关节铰链关节

腕关节球状关节

肘关节

四、选择。

1、人体的骨骼由()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A、26B、206 C、260

2、脊柱骨之间是靠()连接的。A、关节B、皮肤C、软骨

3、抬臂运动主要活动的关节()。A、指关节B、肘关节C、肩关节

4、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A、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脚腿骨四部分

B、肋骨、脊柱骨、胸骨三部分

C、上肢骨、下肢骨、胸骨三部分

5、关节的作用是()。A、把骨连接在一起,使骨不断开

B、支持运动、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

C、把骨連在一起,使骨头能活动。

6、人体中的关节()。A、都能做相同的运动B、可以做任意的活动

C、只能根据关节的构造做相应的运动

7、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骨的生长,使关节()。

A、容易脱臼

B、灵活运动

C、灵活牢固

8、()好象门、窗上的全面合页一样,只能向一个方向伸缩。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腕关节

9、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A、肌肉B、关节C、骨头

10、人体肌肉的主要作用是()。A、填补骨骼间隙B、美化人体C、牵引骨骼运动

五、问答

1、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答:

2、怎样预防运动受伤?

答:

3、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

答:

4、有的青少年弯腰驼背,你认为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

5、一般说,锻炼之后,哪个部位的肌肉感到特别疲劳,甚至有些酸疼,哪个部位的肌肉就得到了锻炼。与同学试一试,经常跑步可以锻炼哪些部位的肌肉?

答:

6、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我们身上哪个关节最灵活?

答:

7、小明说:人体的运动不是由肌肉来完成的,而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的。肌肉收缩时,可以产生力量,牵动骨运动。也就是说,肌肉只不过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罢了。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为什么?

答: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答案

一、填空

1、人体的支架叫骨骼,它由206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人体的骨头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四部分。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个部份,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主要办法是摸。

2、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骨骼的更大作用是支持运动。

3、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骨与骨之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脊柱骨之间是靠软骨连接的。

5、根据关节的运动方式不同,我们常把关节分为:铰链关节(代表关节是膝关节)、旋转关节(代表关节是肘关节)、球状关节(代表关节是肩关节)等三种关节

6、肌肉占人身重量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我们身体的肌肉有600多块。

7、人不运动时,负责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肌肉仍在继续工作。

8、关节所起的两大作用是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抬臂运动主要活动的关节是肩关节。

9、收缩后的肌肉会变短、变硬、变粗、变紧。

10、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增大肺活量,使人体更有耐力;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发达且收缩力强,体力充沛。

11、常吃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物可保持骨骼、肌肉正常工作。

1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我们的身体就不会受伤。

二、判断。(对的打上“√”,错的打“×”)

(√)1、人体的骨架叫骨骼。

(×)2、人体中骨与骨之间是以关节的形式连接起来的。

(×)3、骨骼很硬,无论姿势怎样都不会变形。

(√)4、人体身高与骨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5、脊柱是人体中最长的一块骨头。

(×)6、人的身体越高体内骨的块数就越多。

(√)7、人体有了关节才能行走。

(√)8、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可以使关节脱开,这叫脱臼。

(√)9、骨头中间的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10、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三、連线:

1、把骨骼与它的作用用线連起来。

头骨--------脑

胸骨--------保护心脏和肺

骨盆--------保护肠和胃

2、把能做出相同动作的关节用线連起来。

肩关节--------球状关节

膝关节--------铰链关节

腕关节--------旋转关节

肘关节--------旋转关节

四、选择。

1、人体的骨骼由(B)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A、26B、206 C、260

2、脊柱骨之间是靠(C)连接的。A、关节B、皮肤C、软骨

3、抬臂运动主要活动的关节(C)。A、指关节B、肘关节C、肩关节

4、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A)。A、头骨、躯干骨、手臂骨和脚腿骨四部分

B、头、颈、躯干、和四肢四个部分

C、上肢骨、下肢骨、胸骨三部分

5、关节的作用是(C)。A、把骨连接在一起,使骨不断开

B、支持运动、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

C、把骨連在一起,使骨头能活动。

6、人体中的关节(C)。A、都能做相同的运动B、可以做任意的活动

C、只能根据关节的构造做相应的运动

7、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骨的生长,使关节(C)。

A、容易脱臼

B、灵活运动

C、灵活牢固

8、(B)好象门、窗上的合页一样,只能向一个方向伸缩。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腕关节

9、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A)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A、肌肉B、关节C、骨头

10、人体肌肉的主要作用是(C)。A、填补骨骼间隙B、美化人体C、牵引骨骼运动

五、问答

1、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答: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增强心脏功能,增大肺活量,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2、怎样预防运动受伤?

答: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掌握正确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场所。

3、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

答:胸骨、肋骨、脊骨、骨盆、

4、有的青少年弯腰驼背,你认为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这是由于平时不注意坐立行走的姿势使骨骼发育不正常造成的。

答:应注意多运动,保持直爽的姿势。

5、一般说,锻炼之后,哪个部位的肌肉感到特别疲劳,甚至有些酸疼,哪个部位的肌肉就得到了锻炼。与同学试一试,经常跑步可以锻炼哪些部位的肌肉?

答:趾部肌肉,小腿部位的肌肉,大腿部位的肌肉,胸部肌肉,腹部肌肉,手臂单位的肌肉。

6、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我们身上哪个关节最灵活?

答: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章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答:肩关节最灵活。

7、小明说:人体的运动不是由肌肉来完成的,而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的。肌肉收缩时,可以产生力量,牵动骨运动。也就是说,肌肉只不过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罢了。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为什么?

答:小明说的对。

答: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科学第三周周末练习 班级:姓名:等级: 一、填空题 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二、判断题,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云在天空中是不会变化的。() 3.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4.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5.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6.风的速度是以风每分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7.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31个等级。() 三、我的研究: 1、你知道哪些天气符号?请填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目录 第1课聚聚散散 (2) 第2课点的魅力 (4) 第3课“五谷”作画 (6) 第4课主体与背景 (9) 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 (11) 第6课色彩的渐变 (14) 第7课色彩的情感 (16) 第8课我画的动漫形象 (20) 第9课对称的美 (23) 第10课那一刻的我 (26) 第11课走进春天 (30) 第12课平凡的美 (32) 第13课吹塑纸版画 (34) 第14课藏书票 (36) 第15课设计文化衫 (38) 第16课千姿百态的帽子 (42) 第17课会游的玩具 (45) 第18课电脑美术---笔刷画画 (47) 第19课光的魅力 (49)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51)

第1课聚聚散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作品体验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学具:水彩、毛笔、纸、水罐、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角度练习题

1、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有()个端点。 2、()、()都可以无限延长,其中()没有端点,()只有一个端点。 3、一个钝角大于()度,而小于()度。 4、从一点引出()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5、一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度量角的大小可以使用()。 7、下午6时,时针和分针形成了()角。 二、判断。 1、0°的角和360°的角一样大。() 2、一条射线OA,经过度量它的长度是5厘米。() 3、射线就是周角,直线也就是平角。() 4、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5、用三角尺可以画出75°、120°、140°的角。() 6、经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三、选择。 1、()比直角大而比平角小。 A、锐角 B、钝角 C、周角 2、角的大小与两边的()有关。 A、张开的大小 B、长度 四、在()里填上“>”、“<”或“=”。 180°-136°()钝 角平角()71°+24° 180°+180°()周 角45°+35°()35°+45° 90°-21°()90°+21°180°-15°-85°()180°-(15°+85) 六、画一画。 1、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注意在旁边注明)。 2、用量角器画一个130°的角。

3、用量角器画一个25°的角。 4、用三角板画一个135°和120°的角。 一、填空: 1、个级的数位有()、()、()、()。 2、4个千万、5个万、3个百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3、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4、八千六百万零五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万。 5、=()万 =()亿 6、496095≈()万 4≈()亿 二、口算 100-36= 25×4= 230×3= 603×3= 60÷2= 408÷4=三、竖式计算

小学四年级科学测试50题

复习题(小学组50题) 1、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最早生命体()。 A、原核细胞 B、脊索动物 C、灵长类动物 答案: 2、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由()国家发明的。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答案: 3、大黄蜂飞行时,扇动翅膀的方向是()。 A、直上直下 B、横8字 C、横6字 答案: 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的量是()。 A、4g B、5g C、6g 答案: 5、猫为什么蜷缩着身体睡觉()。 A、舒服 B、散热少,暖和 C、安全 答案: 6、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 B、氢气 C、二氧化硫 答案: 7、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其中()颜色的光穿透大气层的本领最大。 橙色 B、红色 C、蓝色 答案: 8、诺贝尔奖为何没有设立数学奖()。 A、诺贝尔心仪的姑娘选择与一位数学家在一起,诺贝尔心里不爽 B、诺贝尔认为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事理,而诺贝尔奖应授予在实际应用上造福人类的杰出人物 C、诺贝尔奖设立时,没有数学这门学科 答案: 9、克隆技术的本质是()。 A、单性繁殖 B、双性繁殖 C、无性繁殖 答案: 10、全球第一颗3D打印的人工心脏,是用()材质打印的。 A、塑料 B、金属 C、陶瓷 答案:

11、植物的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其中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答案: 12、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A、同极互相排斥 B、异极互相吸引 C、有磁性 答案: 13、当虾肉与富含()的食物共同食用时会产生有剧毒的砒霜。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答案: 14、铁路钢轨的接缝处为何留有空隙()。 A、节省钢轨材料 B、便于维修 C、预防热胀冷缩带来的钢轨长度变化 答案: 15、油料着火时,不能用哪种方法灭火()。 A、干粉灭火器 B、水 C、沙土 答案: 16、速干衣为何干的快()。 A、速干衣的面料将汗水吸收 B、面料将汗水迅速转移到衣服表面,通过空气流动将汗水蒸发 C、面料可将周围空气形成小对流,从而达到快速吸收衣服中汗水的目的 答案: 17、下雪的时候,我们站在雪地里大喊,但是声音却传不远,原因是()。 A、雪冰晶内有大量空洞,声波进入空洞后在内壁反复反射出不来,声波被吸收 B、气温低,声波不易传播 C、声波传播速度变慢 答案: 18、磁悬浮列车为什么速度特别快()。 A、以磁力作为动力,所以车速快 B、列车浮在空中,没有轮、轨之间的摩擦 C、磁力削减了列车周围的空气阻力 答案: 19、飞机上的黑匣子的作用()。 A、记录飞机失事前30分钟的各种信息 B、机组人员的贵重物品储存箱 C、存放飞机事故应对办法的各种“锦囊” 答案: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课 题:插接造型(制作) 一课时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空间立体想象能力的创造才能,培养精心、细致的制作作风。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前准备:教师备教具,学生备硬纸片、剪刀。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新课: 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让学生观赏。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二、新课: 讲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学生认识到:一些简单的材料,通过插接构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设计出成功的艺术品。 ●三、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分组尝试制作。 1、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 2、学生尝试制作,互助帮助解决困难,教师辅导。 ●四、教师指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纠正。 ●五、学生分组,合作一个插接造型。 ●六、评讲: 学生把本组的作品摆好,集体参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感。 课 题:风(想象画) 一课时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风吹时所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1、学生备画具。 2、有关刮风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刮风的录音给学生听。 问:这是什么声音?能不能画出来? ●二、新课: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的学生作品。 讲解课文,使学生理解画题的要求——通过风中的人和物表达无形的风。 ●三、请学生描述他们对风吹时见到的印象(包括微风、阵风、台风等),应借助具体物象 或被风吹而产生形态变化的物象来表现风,出可根据此印象进行夸张性的联想进行表现。 ●四、启发学生构思: 应抓住风吹时物象变化最鲜明的一两件物组织画面,可根据构思的情节,画出人的反应,运用线条、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风时的气氛、景象绘画出来。 ●五、学生作业。 ●六、评讲。 课 题 瓜果(中国画)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画瓜果,巩固前一课所学到的基本技法(执笔、运笔、用水、用墨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中锋、侧锋、以及轻重、缓急的运笔方法,色的运用等。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中锋、侧锋、以及轻重、缓急的运笔方法,色的运用等。 课前准备:范画及示范用品。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问:“上一节课是用什么笔墨技法画成的?”并宣告学习任务。 ●二、讲新课: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练习题

一、多音字组词。

二、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联系句子,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1)他远远地望见妈妈向他走来。()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真是喜出望外。() (2)这次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 一走进屋子,小明就闻到了一股饭香味。() (3)眼前绿意无限,可不是春深似海。() 这个山洞真是深不见底。() (4)虽然我军已经船伤弹尽,但还是在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战斗。()如果你遇到困难,我一定会尽力帮助你。() (5)每天清晨,我们都能看见他在园子里拔草。() 甜甜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小学生。() (6)听了父亲的话,他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他的身体太差了,实在是弱不禁风。() (7)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 四、按要求写词语。(各五个) 1.表示推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想”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示“看”的一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看”的二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看”的四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说”的一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蓟县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岩石和矿物》 一、填空题: 1.按岩石的成因可以把岩石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岩浆岩),一类是(沉积岩),一类是(变质岩)。 4.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化石)。 5.所有的岩石都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6.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8.我观察岩石的方法(眼睛观察)、(显微镜观察)、(化学反应观察),常见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大理石岩)和(花岗岩)等,其中遇盐酸冒泡的是(大理石岩)和(石灰岩),这是因为(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9.我能在家里找到一些岩石制品。如我们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做的。 10.先观察岩石的颜色和条痕,再测试岩石的软硬,最后观察岩石遇到盐酸的反映。 11.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12.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13.岩石的主要特征: 花斑状,坚硬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构成的岩石是(花岗岩)。 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很硬的岩石是(砾岩)。 薄层状结构,颗粒细,较软常有化石的岩石是(页岩)。 青灰色或灰色,颗粒细,光滑,较硬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 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粗糙,较软,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大理石)。 土黄色或灰色,由许多颗粒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坚硬的岩石是(砂岩)。 很轻,能浮在水面,软,有许多小孔的石头是(浮石)。 14.矿物或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软——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硬——用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15.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16.岩石一般是由一种或者几种(矿物)组成的,我所知道的矿物有(盐)、(石墨)、(钻石)、(金)、(银)。 17.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指甲)、(钥匙或回形针)、(小刀)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1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21.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近( 4000 )种,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 171)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22.、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 、灰色 B 、粗糙 C 、由小石或卵石组成 23、下面矿物中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菱形的是( B )。 A 、方解石 B 、石英 C 、石盐 24、经过地球运动,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B )。 A、化石 B、浮石 C、页岩 25、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A )。A、石英 B、云母 C 、长石 26、沙漠中的石蘑菇主要是( C )作用形成的。A、水 B、生物 C 、大气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28、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 C )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 做。 2、各种物体都能够,但是不同的物体。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 做,如、、; 不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如、、。 3、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 4、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周围及上面较的水会流过来补充, 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与热水相对流动就会使水产生了。 5、()色物体比()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6、液体温度计是利用了液体原理进行工作的。 7、热进行传递的主要方式有、、。 8、太阳的热是通过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9、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的性质。不同材料的物 体热胀冷缩的,在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较多,最少。 10、各种材料本身生热,而是。 11、不同材料传递热的快慢。 12、如果用火烧铁锅的底部,锅的上部也会。 14、因为,所以木屑会在水中游动起来。 15、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主要是靠的方式传递。 16、在给冷粥加热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锅里的粥有的地方已经冒泡了,但没有冒泡的地方还是凉的,这是因为。 17、在阳光下,双手分别戴上黑手套和白手套,两只手感觉到的温度。 18、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能力。 19、夏天,人们多穿浅色的衣服,这是因为。 20、动物毛皮、泡沫塑料、金属三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差。 21、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22、在4℃以上时,水受热体积会,水受冷体积会,这说明水具有 的性质。煤油、酒精、橘子、水等其他液体与水一样,具有的性质。 23、乒乓球被踩瘪了,只要没有破,用热水一烫就能够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 空气受热的缘故。 2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5、夏天由于的缘故,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冬天由于的缘 故,电线。 26、不仅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铁、铜、木头等固体也具有的性质,空 气等气体也具有的性质。 27、根据对流的特点,厨房里排热气和油烟的风扇,安装在炉灶的为最好, 房间的暖气片则应该安装在。 二、当好小法官。 1、热传递只能在固体中进行,在气体和液体中不能进行。() 2、不同物体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如果不存在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3、根据热对流从下往上运动的特点我们应当把暖气片安装在室内最较低处,通过空气 对流使整个房间都热起来。() 4、水是热的良导体。() 5、水不但只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还有热缩冷胀的现象。() 6、日光曝晒下的轮胎容易爆,是由于轮胎被晒老化的原因。() 7、保温材料只能保持它内部的热量不散发出去,不能阻止外部的热量传递进去。() 8、热能够在真空中传递。() 9、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一样。() 10、不管什么物体,传热越快对人们的生活越有利。() 11、热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12、塑料比金属传热慢。() 13、给放有小米粒的水加热时,小米粒在水中的对流方向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翻滚着循环。() 14、面条是利用热对流煮熟的。() 15、在有暖气的屋内点燃蚊香的时候,蚊香烟飘动的方向是向着暖气片的方向。() 16、黑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快,浅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慢。() 17、太阳伞做成银色的,也是为了减少辐射。() 18、物体受热面积大,吸收的太阳能越少。() 19、保温材料不能永远保持热量不散失。() 20、空气有时也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21、用棉被把冰糕包起来,冰糕会融化得更快。() 22、用热水烫漏了气的瘪气球,立刻就能鼓起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练习题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9分) shǔ yú luò tuólǚ yóu wú xiápíbèi ( ) ( ) ( ) ( ) ( ) dào débǔ zhuōmèng mèi yǐqiú suí xīn suǒ yù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惑( ) 荧( ) 普( ) 瑕( ) 感( ) 营( ) 晋( ) 暇( ) 键( ) 翼( ) 腕( ) 延( ) 健( ) 冀( ) 婉( ) 廷( ) 三、填空,补充词语。(5分) 峰( )雄伟奇( )罗列波( )壮阔疲惫不( ) 骨( )如柴 响( )云霄( )不可及鱼( )而出聚( )会神多( )多( ) 出其不( ) 功其不( ) ( )筹帏幄决( )千里兵( )神速 四、我会找出意思相近的几组对应地写在括号里。(3分) 拮据梦寐以求器重赠予困难疑惑不解 馈赠日思夜想瞧重闷闷不乐迷惑不解愁眉苦脸 ( )—( ) ( )—( ) ( )—( ) ( )—( ) ( )—( ) ( )—( ) 五、选词填空。(9分) 盼望渴望希望期望愿望 1、您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 )靠您们。 2、我们不应该辜负老师与父母的( )。 3、我的( )就是“与平之花”永远开放。 4、在等待与( )中,春天终于来了。 5、我( )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无论……都……只要……就…… 即使……也……不就是……而就是…… 1、飞机装上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它( )能安全飞行。 2、 ( )什么地方,( )比不上我的家乡美。 3、放学回家后,我( )先出去玩,( )先做作业。 4、明天( )不下雨,春游( )会照计划进行。 六、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4分) 例: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就是不道德的不?(反问句改陈述句)

四年级科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四年级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汕应占2份左右。 3、像食盐、高镒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在、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 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o 4、由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5、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6、像向LT葵、风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他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7、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十?壤吸收水分。 8、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9、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0、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多数是绿叶制造的。 10、瓶了能过“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11、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来日四面八方。 12、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逆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13、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热在水和空气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14、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仙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15、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6、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二、判断题 1、冬天,脏雪比干净的雪融化得快。(J) 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下降。(X) 3、银、铁、铜、铝都是热的不良导体。(X) 4、做反冲实验时,物体运动的方|可与喷出气体的方|可相反。(") 5、金属材料容易传热,塑料、陶瓷、木头等材料不能传热。(X) 6、热在水和空气中主要是靠对流方式传递的。(J ) 7、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叶了表皮上的气孔。(X)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多少和太阳能的摆放方式没关系。(X) 9、桀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的保温性能一样。(X) 10、吸油烟机是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来安装的。(J) 三、选择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填空练习教科版(无答案)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声音填空练习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的叫声,有来自()的声音,还有来自()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比如();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比如()。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拔动钢尺、()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 4.吹竖笛是()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2.在()的环境中,声音()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直至()。 5.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三部分 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 4.外界的声音引起()的振动,()将振动传达到(),并刺激()产生信号,()接收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 1.声音的()可以用()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有关。振动幅度越(),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声音越()。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的()可以用()描述。 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发出的声音越();物体振动得越(),发出的声音越()。 3.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会改变。伸出(),振动(),声音();伸出(),振动(),声音()。 第七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许多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比如:二胡、 ()等。 2.影响弦乐器的弦的音高因素有()等。 3.()的弦,()的弦,振动频率(),音高()。 4.()的弦,()的弦,振动频率(),音高()。 第八课《制作我的小乐器》 1.我们可以用碗、()等材料制作小乐器。 2.用同样的力连续敲击杯壁,不断往杯里加水,声音会越来越()。 3.用小锤敲击两个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管,发出的声音高的是()。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三者的运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学生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色彩表现效果,并将其运用到绘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学生从而产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教学难点:如何将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运用到图色之中。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入手,引入色彩对比的学习 教师活动1、展示彩色围巾 2、请学生讨论:说出有哪些颜色,并分析出色彩的冷暖 3、出示课题(板书) 学生活动欣赏课件图片 (二)、讲授课程: 1、色彩对比:对比色同类色邻近色 2、教师通过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说出三种色彩对比的表现特点: 对比色对比:容易形成兴奋热烈的色彩气氛、强劲活跃的色彩节奏和响亮的色彩力度。<加入主宾色的知识> 同类色对比: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色彩关系、和谐的画面气氛和统一的画面基调。 邻近色对比:容易形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色彩面貌。 出示范图 3、展示生活中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师活动 A、展示图片 B、引导学生说出每幅作品给人的色彩感受 C、归纳(板书) D、出示范画,请学生说说刚刚学的知识有没有运用到,并进行评价 E、出示家居图片,让学生找找今天我们学的知识有没有在画面上有体现 F、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对比色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 2、找出美术作品作品运用了那些色彩,找一找这些色彩间的关系。 3、找出最吸引人的一幅画,并说出理由

4、说说平时遇见过的对比色的运用 5、思考生活中的这些颜色的用色特点 四、学生练习: 以今天学的这些知识做基础,来给老师发的童话村落着色。(练习形式:男女分配) 穿穿编编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参观、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操作目标: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求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一些简单制作方法,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教学思路: 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到穿编手工艺厂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制作的气氛,并与穿编艺人进行交谈,感受中国穿编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感受:回校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谈谈参观后感受,说说自己对穿编艺术有了哪些了解。 拆编游戏:全班以4人小组的形式玩拆编游戏。游戏要求(拆前仔细观察穿编物由哪几部分组成,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仔细揣摩各种各样的穿编方法,并做好记录,组装时细心谨慎,小组成员要配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拆编得又快又好。)教师对游戏结果进行简单的评述。 图片欣赏:教师播放电脑课件,学生欣赏有关穿编物品的图片。 同桌讨论:看了这么多穿编的图片后,说说你准备穿编什么。 教师演示:教师用纸条进行穿编演示。 学生制作: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蜡光纸、杂志封面等材料进行穿编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练习题2 一、填空. 1.38×50-24÷3可以同时先算()法和()法,再算()法. 2.已知6+15=21,400-43=357,357÷21=17,把这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3.两数相乘的积是26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那么积是().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算式38+615÷41,可以读作() (1)38加上615除以41,得多少; (2)38与615的和除以41,商是多少; (3)38加上41除615的商,和是多少; 2.420÷70=6,错误的说法是() (1)70不能除尽420; (2)70能除尽420; (3)420能被70除尽; 3.203减去170除以19,求商的算式是() (1) 203-170÷19 (2)(203-170)÷19 (3)19÷(203-17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10+12×3=(33+67)×20=

10-125÷25=(21-15÷3)÷4= 39÷3-7=6×(30+45÷9)= 2.计算 (1)(432-24×10)÷6 (2)7200÷90÷8+190 (3)1812-(756+82×3)(4)(541-276+325)×7 3.列式计算 (1)用150除12与500的积,商是多少? (2)一个数比41的104倍多401,求这个数. (3)4000减去3600除以25的商,乘以30,积是多少? (4)910与350的和,除以110与50的差,商是多少? 四、思考题 1.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相同的一个数,使等式成立. □+□-□×□÷□=18 2.四(1)班有学生45人,参加合唱除的有24人,参加田径队的有28人,并且全班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这个班两个队都参加的学生有多少人? 四则运算习题精选(二) 一、填空. 1.a是81,是b的3倍,则b是(). 2.a是45, b是a的6倍,则b是(). 3.甲数是75,比乙数的4倍少5,问乙数是(). 4.甲数是75,比乙数的3倍多15,问乙数是(). 二、根据数的变化填写正确的符号. 1. 25○30○5 2. 32○3○56○4 =25○150 =96○14

四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完整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题: 二、1、风向可以用( 三、)测量,测量风速的仪器叫( 四、),我们也可以用( 五、)测量风速。 六、2、( 七、)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24小时降水量( 八、)毫米属于大雨。 九、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 十、)、( 十一、)、( 十二、)三类。 十三、4、(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都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十八、二、: 十九、1、通常情况下,午后的气温最高。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2、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3、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一个月中的大气状况。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4、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雾等。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5、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6、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7、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三十八、) 三十九、8、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9、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10、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四十六、( 四十七、) 四十八、三、 四十九、 五十、1、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五十一、)。 五十二、A、无风B、微风C、大风 五十三、2、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时,风向是( 五十四、)。 五十五、A、东风B、北风C、南风 五十六、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 五十七、)毫米之间。 五十八、A、50~100 B、10~25 C、25~50 五十九、4、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六十、)。 六十一、A、卷云B、积云C、层云 六十二、5、下面的天气符号中,( 六十三、)表示阴天。 六十四、A? BC 六十五、6、风每秒行进的距离称为()。 六十六、A、风速B、风向C、风量 六十七、四、 六十八、写一写,画一画 六十九、天气现象?微风雷雨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习题2017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练习题 一、填一填 1、1879年_________用电点亮了世界第一盏电灯。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______电荷,头发带_____电荷,而且它们相互靠近时会产生_____的现象。 3、摩擦能使____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______。 4、电流只有在______中才能流动。 5、要想让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也就是_______;另一个是要有_______。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源通路叫做_______。 7、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的_____和______。 二、判一判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很少见。 ( ) 2、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 ) 3、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 ) 三、答一答 1、说说你知道的静电现象。 2. 仔细观察,我们能得出结论:。这和的相 互作用相似 2、静电既然存在我们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1.2点亮小灯泡练习题 一.精彩补白。 1.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池的一端是,称为;另一端是,称为。 2.当电池的这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的电做实验。 4.你认识下面的物体吗?请写下它们的名称。 5.小灯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请画出一只小灯泡,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二. 6.下图中,电线终端应接在,小灯泡才会亮。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二.发生短路时会产生哪些后果? (1)②(2)。 (3)。 (4) 三.连一连。 石英钟电子计算机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随身听 电池(直流电)发电站(交流电)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

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八册) 课题:美的服装(欣赏与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服装作品,使学生认识各种服装设计形式,理解服装设计的要 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指导学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欣赏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欣赏有关服装作品。 教学难点: 指导欣赏有关服装作品。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直尺、圆规和水粉等工具。 2、教师制作示范品及图片,以供学生观赏参考。 作业要求: 理解有关服装作品的设计要素,尝试设计服装。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复习设计知识及其意义。 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 1.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中的服装,认识服装,小组讨论:服装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2.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全班同学一起读课本关于服装的概念。 4.分析服装的知识: (1)形象——优美。 (2)简练、重复。 (3)形式。

5.出示图片,丰富学生的感受,并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6.设计步骤: A、画外形。 B、刻画。 C、着色。 一、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先完成底稿。) 课题:欣赏与学习(临摹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学习一些构图知识和色彩冷暖深浅对比知识。 2.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和发展观察力。 教学重点: 静物的色彩和画面的构图。 教学难点: 构图和色彩对比。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水粉等工具。 2、教师制作示范品及图片。 作业要求: 学习、运用造型、构图和色彩知识临摹一幅大师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讲新课: 1.观赏课本中的大师王肇民作品,认识静物画,小组讨论:画面构图怎样才才好看? 2.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分析构图: (1)疏密安排。 (2)大小要求。 (3)前后。 4.出示图片,丰富学生的感受,并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5.设计步骤: A、画构图。 B、刻画。 C、着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练习题(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练习题(全) 一.填空 1.家里和学校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V 的电。 2.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 ()通过。 3.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环路叫()。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 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5.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 ()。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 二.判断 1.我们可以用湿布擦电器和开关。() 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时.灯泡亮表时这个物体是导体。()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避雨。() 4.不管是低压电还是高压电.不直接碰到是绝对不会触电的。() 5.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仅仅是为了防止电线生锈。() 6.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要重复检测一次。() 三.选择 1.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湿布 B铁丝 C干木棒 D人体 2.电视机使用的电是().手电筒使用的电是()。 A交流电 B直流电 3.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是()。 A1.5V B36V C220V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三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 A1.5V B3V C4.5V 5.在下图中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不能亮的是()。

6.干电池标有的+号.表示()。 A正极 B负极 C南极 D北极 四.简答 1.什么是电池短路?短路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2.如果灯泡没有亮.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原因?你将怎样去检测?你又是如何去解决的? 五.实践 1.你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吗?请画出电路图。 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通电时.为什么要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课 《各我们关心天气》练习题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各我们关心天气》练习题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填空题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天气总是________________着,它影响着我们的________________,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 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闪电也是一种天气现象。() 2.燕子低飞,天要下雨。() 3.为了更好地认识天气,我们要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4.大气变化很复杂,所以天气预报也是不一定准确的。() 5.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6.不同的天气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7.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会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 8.网状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三、选择题 1.下列不是大雨来临前的现象的是()。 A.蚂蚁搬家 B.小鸟歌唱 C.燕子低飞 2.“闪电雷鸣”的天气现象一般出现在()。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我国北方一年中的()容易出现沙尘天气。 A.春天 B.秋天 C.冬天 4.需要打雨伞的天气包括();感觉寒冷的天气包括();适合秋游的天气包括 ()。 A.多云 B.风力7~8级 C.有雾 D.冰冻 E.中雨 四、在天气预报中,你看到或听到过下面的内容吗?请你连一连。 空气质量等级湿滑 紫外线强度轻度污染 穿衣指数二级,请注意野外用火 森林火险等级3级,冷,很不舒适 路况指数4级,以穿夹克衫、西服套装、风衣等为宜 人体舒适度3级,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五、填图题。请你完成大雪天气对我们生活影响的气泡图。 参考答案: cc

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 1 页 1《节日》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回忆节日里难忘的事、难忘的人和难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像,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操作目标:以《节日》为题创作一幅画,画面应该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教学准备: 范画、彩色铅笔、水彩、色纸、水粉颜料、作画工具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课 节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下面的学生制作做好铺垫二,游戏猜谜出示故诗词,学生根据诗词内容猜测题目和相关的节日,使学生从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和内涵三,讨论探究 说说自己知道那些节日, 组织学生讨论讲述自己喜欢的节日,有何特有的活动和风俗.节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四,欣赏多媒体,教师给学生播放邮箱里节日的卡片,给学生观看节日活动片段.具有民族代表的节日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西方的圣诞节... 五,讨论绘画制作 请学生联系自己所带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讨论绘画或制作一幅有节日气氛的画面六,评价总结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下位饶小组自由走动,再有针对性的评价,选出喜欢的作品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 七,课的延伸 让学生从文学,音乐等多方面感受节日,寻找有关节日的成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后记:通过讨论,研究,欣赏,绘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通过有关活动,充分认识,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好体验节日里的风俗习惯,体验节日的民族性,人文性,从而掌握表现节日活动场景的绘画方法.使学生了解自我,关注他人,体验研究学习的快乐 2《看花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象,让学生了解华灯这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操作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的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的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教师准备:有关的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花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教师:刚才看的花灯你最喜欢哪种花灯?为什么?还有谁来说一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