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保险)国际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

(金融保险)国际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

(金融保险)国际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
(金融保险)国际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

(金融保险)国际会计准则第号金融工具

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001年1月1日颁布

--------------------------------------------------------------------------------

作者:IASC 2006-2-28 16:19:18 来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

目的

本准则的目的是,为在工商企业财务报表中确认、计理和披露金融工具制定原则。

范围

本准则应运用于所有企业中除以下之外的各项金融工具;

(1)按《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报表和在子公司投资的合计》、《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企业的投资》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在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核算的在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中的权益;

(2)《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适用的租赁合同下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出租资产负债表上确认的租赁应收款,应遵循本准则的终止规定(见第35至65段和第169段(7)),而且本准则应运用于嵌在租赁合同中的衍生工具(见第22至26段);

(3)《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适用的雇员福利计划下的雇主资产和负债;

(4)《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定义的保险合同下的权利和义务,但本准则应运用于嵌在保险合同中的衍生工具(见第22至26段);

(5)报告企业发行的权益工具,包括划为报告企业股东权益的期权、认股权证和其他金融工具(但是,这些金融工具的持有者应将本准则运用于这些金融工具);

(6)要求在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款项时代行支付的金融担保合同,包括信用证(《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为确认和计量金融担保、保证义务和其他类似工具提供了指南)。但是,须按特定利证券价格、商品价格、信用等级、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或其他变量的变动进行支付的金融担保合同,应遵循本准则的规定。而且,本准则要求确认由于第35至65段设立的终止确认准则而发生或保留的金融担保。

(7)企业合并中的或有对价合同(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第65至76段);

(8)要求根据气候、地理或其他实物变量进行支付的合同(见第2段),但本准则应运用

于嵌在这类合同中的其他类型的衍生工具(见22至26段)。

2.要求根据气候、地理或其他实物变量进行支付的合同,通常用作保单。(基于气候变量的合同有时称作天气衍生工具。)在这处情况下,支付的金额根据企业遭受失计算。按本准则第1段(4),保险合同下的权利和义务排除在本准则范围之外。理事会认为,根据这类合同中的某些合同支付的款项与企业的损失不相关。尽管理事会考虑过将这类衍生工具纳入本准则范围,但还是认为,给出能区分“保险型”和“衍生型”合同的可操作定义,需作进一步研究。

不改变与下列各项有关的要求:

(1)母公司按《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报表和在子公司投资的会计》第29段至31段的规定,在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的投资的核算;

(2)投资者按《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企业的投资》第12至15段的规定,在其单独财务报表中对联营实体的投资的核算;

(3)合营者按《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在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第35段和第42段的规定,在合营者或投资者单独财务报表中对合营企业的投资的核算。

(4)按《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核算的雇员福利计划。

4.有时,企业投资于其他企业的权益证券(称作“战略投资”),目的在于与被投资企业建

立或保持长期经营关系。投资企业应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在联营企业的投资》,以确定因为投资者对联营企业有重大影响而对这项投资运用权益法是否恰当。类似地,投资者应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在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以确定对这项投资运用比例合并法或权益法是否恰当。如果权益法和比例合并法均不恰当,则企业应将本准则运用于这项战略投资。

5.本准则应运用于保险公司中除保险合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按第1段(4)予以排除)以外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进行一项有关保险合同会计的项目。该项目将涉及保险合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嵌在保险合同中的金融工具的指南,见第22至26段。

6.本准则应运用于允许合同各方用现金或其他金融工具结算的商品合同。但具有以下特征的商品合同不包括在内:

(1)签订并继续满足企业预期购买、出售或使用要求;

(2)在其开始时被指定为了该目的(即购买、出售或使用);

(3)预期通过交割结算。

7.如果企业签订的实际上是按净额结算的抵销合同,则不能认为这些合同是满足企业预期购买、出售或使用要求而签订的。

定义

引自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的定义

8.本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中的规定的含义:

金融工具,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个企业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金融资产,指下列资产:

(1)现金;

(2)从另一个企业收取现金或另一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

(3)在潜在有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权利;

(4)另一个企业的权益工具。

金融负债,指属于下列合同义务的负债:

(1)向另一个企业交付现金或另一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2)在潜在不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个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合同义务。

权益工具,指证明拥有企业资产(扣除所有负债)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见第11段)。

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9.针对以上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指出,术语“企业”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和政府机构。

增加的定义

10.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

衍生工具的定义

衍生工具,指具有以下特征的金融工具;

(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条件变动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较少的净投资;

(3)在未来日期结算

四类金融资产的定义

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指主要为从价格或交易商保证金的短期波动中获利,而购置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一项金融资产不论因何种原因购置,如果它属于投资组合的组成部分,且有证据说明最近该组合可实际获得短期收益,则该金融资产应归类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见第21段)。对于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除非它们被指定且是有效的套期工具,否则应认为是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见第18段有关为交易而持有的负债的例子)。

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指具有固定或确定金额和固定期限,企业明确打算并能够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见第80至92段)。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不包括在内。

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贷款,指企业直接向债务人提供资金、商品或劳务所形成的金融资产。但打算立即或在短期内就转让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不包括在内,而应划为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在本准则中,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不应包括在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内,而应单独地归为一类(见第19至20段)。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指不属于以下三类的金融资产:(1)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3)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见第21段)。

与确认和计量有关的定义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指初始确认时用以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金额经以下调整后的余额:(1)减去偿还的本金;(2)加或减初始确认额与到期金额之差额的累积摊销额;(3)减因资产减值或资产不能收回而减记载的价值(直接或通过备抵账户)。

实际利率法,指用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摊销额的方法。其中,实际利率,指将从现在开始至到期日或下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重新定价日预期会发生的未来现金支付额,精确地折现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当前账面净值所运用的利率。这项计算应包括合同各方之间的支付或收到的各项费用和百分点。实际利率有时被称作是至到期日或下一个重新定价日的平均收益率,是该期间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内含收益率(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第31段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第61段)。

交易费用,指可直接归属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置的新增费用(见第17段)。

确定承诺,指在确定的未来某日或某几日以确定价格交换确定数量资源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资产的控制,指获得该资产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力。

终止确认,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或它们的某部分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与套期有关的定义

套期,从会计的角度看,指指定一项或多项套期工具,使其公允价值变动能全部或部分抵销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被套期项目,指具有以下特征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或预期未来交易:(1)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变动或未来现金流量变动风险;(2)在套期会计中,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见第127至135段有关被套期项目定义的说明)。

套期工具,(在套期会计中)指被指定的衍生工具或(在有限的情况下)另外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其公允价值变动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指定的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或现金流量变动(见第122至126段有关套期工具定义的说明)。根据本准则,在套期会计中,只有对外汇汇率变动风险进行套期时,非衍生金融资产或负债才可以被指定为套期工具。

套期有效性,指通过套期工具抵销可归属于被套期风险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所能达到的程度(见第146至152段)。

其他定义

证券化,指金融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

回购协议,指将金融资产转让给另一方以换取现金或其他对价,并对等地承担在未来日期按所收现金或其他对价及利息回购该项金融资产的义务的协议。

定义的详细说明

权益工具

11.企业可能有可以通过交付金融资产或自身的权益证券来结算的合同义务。在这各情况下,如果结算该义务所需权益工具的数量,随着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化,以致于交付的权益证券的公允价值总额总是与该合同义务的金额相等,则说明该义务的承担风者没有经受权益证券价格波动引起的利得或损失风险。这种义务应作为企业的金融负债,因而属于本准则规范的范围(按第1段(5))。

12.企业可能有远期、期权或其他衍生工具,其价值随企业自身的权益主送的市场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变动,但企业可以选择或被要求用其自身的权益证券结算。在这种民政部下,企业应将这些工具核算为衍生工具,而不是权益工具,原因在于这各工具的价值与企业的权益变动无关。

衍生工具

13.衍生工具的典型例子是期货合同、远期合同、掉期合同和期权合同。衍生工具通常有名义金额,它指货币金额、股份数量、重量或体积单位数量,或在合同中规定的其他单位的数量。但是,衍生工具不要求持有者或签发方在合同开始时投入或收取名义金额。不过,由于某些与名义金额无关的未来事项,衍生工具可能要求作固定支付。比如,如果六月期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增加100基点(basis points ,指利率计算基点,一基点为1%的1%;译注),合同可能要求支付固定金额1000。在这个例子中,没有规定名义金额。

14.对于买入或卖出非金融资产或负债的承诺,如果报告企业打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实物交割进行结算,同时又不能通过与对方协商或签订抵销合同进行净额结算,则其不应作为衍生工具而应作为待执行合同。净额结算指基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现金支付。

15.衍生工具的一项明确条件是,相对于对市场条件具有类似反应的其他合同,它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期权合同符合衍生工具定义,因为期权价格大大小于为获得与期权相关的潜在金融工具所要求的投资。

16.如果企业订立合同购买金融资产,且合同条件明确应在按所涉及市场的规则或惯例通常要求的时间内交付该资产(有时称为“正常方式”合同),则交易日和结算日之间的固定价格承诺是符合衍生工具定义的远期合同。本准则对这种正常方式合同规定了特别的会计处理方法(见第30至34段)。

17.交易费用包括(1)支付给代理商、顾问、经销商的手续费和佣金;(2)监管机构和证交所征收的款项;(3)证券交易税。交易费用不包括债券溢价或折价、筹款费用和内部管

理费用或持有成本的摊销。

18.为交易而持有的负债包括:(1)不属于套期工具的衍生负债;(2)交付空头卖方(即卖出尚未拥有的证券的企业)所借证券的义务。一项负债用于为交易活动筹措资金,不说明该负债是为交易而持有的负债。

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

19.对于因参与另一借出方的贷款所形成的贷款如果企业在该借出方发起贷款的当日就提供了资金,则所取得的贷款属于企业发起的贷款。但是,获得在一组贷款或应收款项中的权益(比如,与证券化联系在一起)是购买行为而不是“发起”行为。因为企业没有直接提供货币、商品、劳务给予潜在的债务人,也没有在潜在贷款或应收款项发起日,通过与其他借出方共同参与的贷款获得其权益。本质上是购买以前发起的贷款的交易,不是企业发起的贷款。例如,对未合并的特定目的实体的贷款。其中,特定目的实体是为融资来购买其他实体发起的贷款而设立的实体。对于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贷款如果被购买企业对其作了类似分类,则该贷款应认为是由购买企业发起的。这种贷款应在购买时,按《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的规定进行计量。通过辛迪加贷款取得的贷款是发起的贷款,因为各借出方参与了该贷款的发起,直接为债务为提供了资金。

20.由企业购入而非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应适当地归类为持有至到期、可供出售或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21.如果金融资产不能适当地归为三种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即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则其应归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如果一项金融资产属于同类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且对该资产组合存在某种交易方式,使企业从价格或交易商保证金的短期波动中获取利润,则该项金融资产应归类为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嵌入衍生工具

22.有时,一项衍生工具可能是包括该衍生工具和主合同在内的混合(组合)金融工具的组成部分。结果,组合工具的部分现金流量,以类似于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的变动方式变动。这种衍生工具有时称作“嵌入衍生工具”。嵌入衍生工具使得本由该合同要求的现金流量的一部分事全部根据特定的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或其他变量等进行修改。

23.嵌入衍生工具在符合以正月条件时,应与主合同分开,并根据本准则的规定作为衍生工具核算;

(1)嵌入衍生工具的经济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的经济特征和风险没有密切关系;

(2)与嵌入衍生工具的条款相同的单独工具符合衍生工具的定义;

(3)混合(组合)工具不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也不计入净利润(或亏损)。

如果嵌入衍生工具被分开,则当主合同本身就是金融工具时,应按本准则的规定核算;如果不是,则按其他适用的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

24.在下列例子中,嵌入衍生工具的经济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没有密切关系(见第23段(1))。在这些情况下,假定第23段(2)和(3)的条件也符合,则企业应根据本准则的要求将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分开来核算。

(1)企业所持权益工具的卖出期权与主权益工具没有密切关系。

(2)嵌在企业所持权益工具中的买入期权,从持有者角度看,与主权益工具没有密切关系(从发行者有权要求这么做入期权是发行方的权益工具。此时,该买入期权应排除出本准则规范的范围)。

(3)将债务展期(至到期日)的期权或自动展期条款,除非在展期时对市场利率同时进行调整,否则与主债务合同没有密切关系。

(4)由于内含在主合同和嵌入衍生工具中的风险不同,按权益指数计算支付的利息或本金(即利息或本金按权益股份的价值指数确定),与主债务工具或保险合同没有密切关系。

(5)由于内含在主合同和嵌入衍生工具中的风险不同,按商品指数计算支付的利息或本金(即利息或本金按商品价格指数确定),与主债务工具或保险合同没有密切关系。

(6)嵌在债务工具中的权益转换特征,与主债务工具没有密切关系。

(7)以大额折价或溢价发行的债务(不包括可按累积金额买回或卖出的债务,如零息债券)的买入或卖出期权,与该债务没有密切关系。

(8)嵌在主债务工具中并允许一方(“受益方”)将资产(企业可能实际拥有,也可能不实际拥有这项资产)的信用风险转移给另一方(“担保方”)的安排(称作信用衍生工具),与主债务工具没有密切关系。

25.另一方面,在以下例子中,嵌入衍生工具的经济特征和风险与主合同的经济特征和风险有密切关系。在这些情况下,按本准则的规定,企业不应将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分开来核算:

(1)嵌入衍生工具与利率或利率指数相联系,其能改变根据主债务合同支付或收取的利息额(也就是说,本准则不允许将浮动利率债务作为具有嵌入衍生工具的固定利率债务处理)。

(2)债务工具发行时,如果嵌入利率上限等于或高于市场利率,或嵌入利率下限等于或低于市场利率,且该利率上限或利率下限与主工具不具有杠杆关系,则该嵌入的利率下限或上限被认为与债务工具的利率有密切关系。

(3)嵌入衍生工具是以外币表示的一串本金或利息支付。这种衍生工具不应与主合同分开,因为《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要求,整个主货币项目的外币折算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净利润(或亏损)。

(4)主合同不是金融工具,该合同要求按以下货币进行支付:①该主合同的重要一方所处的经济环境中的货币;②在国际商业交往中日常用作对购入或交付的相关商品或劳务进行标价的货币(如对原油交易进行标价的美元)。也就是说,这种合同不应视作是一项嵌入了外币衍生工具的主合同。

(5)嵌入衍生工具是预付期权,该期权的执行价格不会形成重大利得或损失。

(6)嵌入衍生工具是嵌在利息或本金剥离中的预付期权。该嵌入衍生工具有以下特征:①最初因为将收取金融工具的合同现金流量的权利分离而形成(此处所指金融工具本身不包含嵌入衍生工具);②不包含没有在原主债务合同中所列的条款。

(7)对于租赁主合同,嵌入衍生工具是指:①与通货膨胀有关的指数,如租赁付款比消费价格得出的指数(假定该租赁不是通过举债运作的,且该指数与企业自身经济环境中的通货膨胀有关);②基于相关销售确定的或有租金。

(8)嵌入衍生工具是利率或利率指数,它不会用下列方式改变根据主合同支付的净利息额:①持有者将不收回几乎全部账面投资,或②(就属于负债的衍生工具而言)发行者将支付超

过两倍于开始时的市场利率的利率。

26.如果本准则要求企业将嵌入衍生工具从其主合同中分开,但企业不能在购买时或在随后的财务报告日单独地计量这项嵌入衍生工具,则企业应将整个组合合同视作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工具。

确认

初始确认

27.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谨金融负债(有关金融资产的“正常方式”购买见第30段)。

28.根据第27段的规定,企业应将衍生工具隐含的各种权利或合同义务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29.以下是运用第27段中的原则的若干例子:

(1)不附条件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应在企业成为合同的一方,从而拥有收取现金的法定权利或承担支付现金的法定义务时,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2)由于购买或销售商品或劳务的确定承诺而将予购买的资产和将要承担的负债,只有到合同双方中至少一方履约以致于该方有权收取资产或有义务交付资产时,才能以予确认。例

如,收到确定订单的企业不能在承诺时就确认一项资产(发出订单的企业也不能确认一项负债),而应延迟到所订的商品或劳务已装运、交会或运出后再行确认。

(3)但是,与以上(2)相反,远期合同;;在未来日期以确定价格购买或销售特定金融工具或商品(受本准则限定)的承诺;;应于承诺日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而不应等到交换实际发生日再来确认。当企业成为远期合同的一方时,权利和义务的公允价值通常相等,结果该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净额为零;只有权利和义务的公允价值净额(即不为零的情况)才能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但是,合同的任何一方均从合同签订之日起就面临着价格变动风险。无论从买方还是从卖方角度看,在企业成为远期合同的一方时,该远期合同就满足第27段的确认原则,即使在当日公允价值净额可能为零也是如此,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可能在未来成为一项净资产或负债,这要取决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该远期合同中标的工具或商品的价值;

(4)当金融期权的持权者或立权者成为该合同一方时,该金融期权应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5)已计划的未来交易,不管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均不是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因为,直到财务报告日,企业没有成为由于未来交易而能够在未来收到资产或要求在未来交付资产的合同的一方。

交易日会计还是结算日会计

30.“正常方式”购买金融资产,应运用第32至33段规定的交易日或结算日会计进行确认。所使用的方法对第10段所确定的四类金融资产的每一类,均应一致地运用。金融资产的“正

常方式”出售,应运用结算日会计予以确认。

31.对于金融资产购买和出售合同,如果其要求在相关市场中的规则或惯例通常约定的时间内该项资产,则该合同(有时称“正常方式”合同)属于本准则定义的金融工具。交易日和结算日之间的固定价格承诺,符合衍生工具定义;;铺张浪费是远期合同。但是,由于这种承诺持有期较短,因此,在本准则中,这种合同不确认为衍生金融工具。

32.交易日是指企业承诺购买资产的日期。交易日会计是指在交易日确认将要收到的资产及因之应承担的负债。在结算日(即所有权转移日)之前,通常不开始确认该资产和相应负债的利息。

33.结算日是指资产交付给企业的日期。结算日会计是指在资产转让给企业的那天确认该项资产。运用结算日会计时,企业根据第106段的规定核算将要收到的资产在交易日至结算日期间内公允价值的变动所采用的方法,应与根据本准则核算购入资产的方法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变动,对于以成本或摊余成本入账的资产将不予确认;对划分为为交易而持有的资产,则应计入净利润(或亏损);对于划分为可供出售的资产,则应计入净利润(或亏损)或权益中(见第103段)。

34.下面的例子说明第30至33段和本准则后面对各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和确认所作规定的运用。

20X1年12月29日,企业承诺购买一项金融资产,成交价为1000(含交易费用),系承

2020年(金融保险)保险业发展状态级方向

(金融保险)保险业发展状 态级方向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和走势 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通常,衡量保险业发展速度的壹个重要指标是保险市场规模扩张的速度,而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又主要通过保费收入的增长速度来评价。因此,我们能够通过近年来我国保费收入的增速来判断保险业的增长情况,表1提供了相关 的资料。 表1我国保费收入增长情况 下表显示,从1998年到2002年1—6月这壹段时期,我国保费收入年均保持俩位数、且以加速度的方式增长,不仅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也高于世界保险业同期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我国保险在2001年和2002年1—6月的增长最为引人注目。在绝对额方面,2001年全年和2002年1—6月分别同比增长513.6亿元和590.4亿元。在增速方面,2001年和2002年1—6月保费分别同比增长32.2%、58.0%。这种高增长速度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1990—2

000年世界保险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其中发展最快的亚洲新兴保险市场1 990~1998年的增速也未超过16%。 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归因于:(1)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保险市场主体的迅速增加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保险X公司对保险市场的开发,客观上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3)由于改革的推进,市场的不确定性对社会主体影响的不断增强以及风险保障方式的变化,社会主体对保险的需求也有了较快增长。 当前,我国保险业除了保持高速增长以外,仍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1)分红保险保费收入超常增长,传统寿险业务则有所下降。2002年1—6月,分红保险保费收入为624.1亿元,同比增长10.6倍,传统寿险保费收入41 0.5亿元,同比下降8.7%。这表明我国投保人的保险投资意识有了明显增长,不再单纯将保险见成是壹种保障形式。(2)投资连结保险保费收入下降,退保率明显上升。2002年1—6月投资连结保险保费收入为41.1亿元,同比下降36%,退保率为4.9%,同比增长了4.8个百分点。这和保险资金运用效果不理想、保险X 公司无法完全兑现当初承诺有很大关系。分红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的壹增壹降,壹方面表明我国投保人更加成熟,在选择保险产品时更加理性,另壹方面也表明我国保险X公司只有不断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才能将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3)财产险平均费率有所下降,保额增加,承保风险加大。200 2年1—6月财产险平均费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千分点,保额增幅高于保费收入增幅12.6个百分点。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金融保险类)各银行笔试试题汇总

笔试主要类型、典型笔试问题及应对策略 笔试并不是每家公司的招聘流程中都会涉及的环节。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数笔试作为简历筛选之后的第一轮,参加的人数比较多,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就一些对于专业的技术性要求不高的职位来说,对于应聘者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察也可以通过其它的途径来实现。比如,有的公司的申请表上有很多主观性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考察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是也考察了你的表达能力。 和面试相比,笔试是一种相对初级的甄选方式。有的公司将笔试作为面试之前的第一轮甄选,主要目的是为了选出那些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公司所希望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的人。还有的公司则将笔试作为面试的一种辅助手段,侧重于考察那些在面试中考察不出来的素质,如书面表达能力等。对于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职位,笔试则可能是主要的甄选方式。 笔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面的考核,主要是一些通用性的基础知识和担任某一职务所要求具备的业务知识。二是智力测试,主要测试毕业生的记忆力、分析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思维反应能力以及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三是技能测验,主要是针对受聘者处理问题的速度与质量的测试,检验其对知识和智力运用的程度和能力。四是性格测试,主要是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心理测验试题或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考察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笔试的类型 笔试根据内容来分,主要有以下两类: 1. 技术性笔试 这类笔试主要针对研发型和技术类职位的应聘,这类职位的特点是,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比较高,题目特点是主要关于涉及工作需要的技术性问题,专业性比较强。这类考试的结果,和同学们的大学四年的学习成绩密不可分。所以,要成功应对这类的考试,需要坚实的专业基础。 一般大型公司,如IBM,Microsoft,Oracle等在招聘R&D职位都会进行这样的笔试。例如微软工程院在2004年安排的笔试,都是关于C、C++语言的题目,对应聘者的编程经验要求非常高。最后经过笔试筛选,淘汰了90%的候选者,由此可见笔试对技术性职位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资源整合重要性

浅析企业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资源、资源整合 自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快速向前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专业社会化分工的潮流正席卷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资源整合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之一,企业发展需要资源,更需要整合资源的意识和智慧。本文将从分析资源整合内容及主要过程入手,阐述企业资源整合的重要性。 所谓的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对不同类型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融合,使之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指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选择、汲取、激活和有机融合,使之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对原有的资源体系进行重构,摒弃无价值的资源,以形成新的核心资源体系。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一方面,识别、选择、汲取有价值的、与企业内部资源相适应的诸如隐性技术知识等外部稀缺资源,并融入这些资源到企业自身资源体系之中;另一方面,实现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之间的衔接融合,激活企业内外资源,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内外资源的效率和效能。 2.个体资源与组织资源的整合。一方面,零散的个体资源进行系统化、组织化,能够不断地融入到组织资源之中,转化为组织资源;另一方面,组织资源也能够被迅速地融入到个体资源的载体之中,能够激发个体资源载体的潜能,提高个体资源的价值。 3.新资源与传统资源的整合。新资源可以提高传统资源的使用效

率和效能,反过来,传统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可激活新资源,促进隐性技术知识等新资源的不断涌现,如此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4.横向资源与纵向资源的整合。横向资源是指某一类资源与其他相关资源的关联程度,纵向资源是指某一类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资源。它们的整合,对于建立横向资源与纵向资源的立体架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资源整合有其内在的逻辑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对提升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而言,企业资源的整合经历资源识别与选择、资源汲取与配置、资源激活与融合三大环节。 Ⅰ.资源识别与选择 资源识别与选择应从企业宏观战略及微观战术两个层面综合考虑。其中,资源识别与选择的战略层面涉及到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问题,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而选择资源的,主要是对资源选择进行基本定位,包括产业定位、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等三个方面。其中产业定位是指选择最适合的资源应用于合适的产业领域,不同的产业需要的资源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是指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选择合适的资源满足某一细分市场的需求;产品定位是指选择合适的资源以更好地满足某一产品的生产需要。资源识别与选择的微观战术层面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问题,是围绕企业战术目标而选择资源的,主要是根据资源的层级性与可接受性相匹配原则进行选择。一般而言,资源层级越高,给企业带来的持续竞争优势的时间就越长,但是,由于层级越高的资源,其获取的代价就越大,因而随之而来的市场风险也就越大。

(金融保险)第一篇银行知识与业务

(金融保险)第一篇银行知识与业务

第一篇银行知识与业务 第1章中国银行业概况 一、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 1、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1)大事记 (2)职能演变过程 (3)主要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规定): 1、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4、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5、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6、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7、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8、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9、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10、经理国库;11、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12、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3、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2、监管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1)大事记

(2)监管范围 第二条规定: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对在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经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也适用本法规定。 (3)监管职责: 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 3、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4、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5、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6、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7、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 8、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 9、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10、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11、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12、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13、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14、对已经或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促成机构重组;15、对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予以撤销;16、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对涉嫌转移或隐匿违法资金的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17、对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予以取缔。 (4)监管理念: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 (5)监管目标(4个) 一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二是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 三是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 四是努力减少金融犯罪。 (6)监管标准(6条) 一是能够促进金融的稳定,同时又促进金融的创新; 二是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能力;

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02020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02020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既能进行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又能从事金融业的实务工作;具有独立的研究、决策和业务活动的能力;认真研究西方国家金融学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并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精通英语并能熟练地用英语从事有关的金融活动,为我国现代化事业服务的金融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分设五个研究方向: (A)国际金融(B)货币金融学(C)保险学与精算(D)公司金融(E)金融工程 三、招生对象 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达到复试资格线,再经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三年。 五、课程设置 A 类: 1、政治理论课(3学分) 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 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 2、英语(4 学分) B 类: 高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高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 高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 C 类: 国际金融研究(2学分) 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2学分) 金融衍生工具(2学分) 高级金融经济学(2学分) D 类:金融风险管理研究(2学分) 金融英语(2学分) 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研究(2学分) 金融管理战略(2学分) 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 高级金融建模(2学分) 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前沿理论(2学分) 资产定价(3学分)

金融保险就业率提升策略

金融保险就业率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张凡雷孔祥玲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财政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山东轻工业学院财政与金融学院副教授 一、金融保险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调研不细,学生分配岗位不明 从保险技术角度讲,由于多数院校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在毕业生面对所有的财产险公司和所有的寿险公司情况下,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我国保险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下列特点:其一是人才数量相对不足,其二是人员素质总体偏低,其三是人员结构亟待优化。随着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的进入和民族保险机构的境外拓展,保险市场急需大量金融保险专业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场需求强烈的四类人才包括:保险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保险专业技术人员、保险销售骨干和评估人。保险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既要懂得理论又要了解具体的实务,作为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刚参加工作不可能就能得到这个职位。如果想从事其它三类人员的工作,具体的岗位是什么,需要承担哪些工作?具体来说,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都要涉及展业、承保、核保、查勘定损、核赔、风险管理咨询、职业培训、客户服务、保全服务等相关业务岗位,那么这些岗位的具体职责是什么,了解不细,致使专业课程设置不系统、不科学,教师引导学生的就业方向不明朗,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具体,学生在离校时,对保险行业的认识就比较模糊。 (二)培养目标、学生考核缺乏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专业理论又能具体操作的实用

型人才,具体到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素质全面,适应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具备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实务经营能力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培养,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把培养目标具体到金融保险专业上来,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如何培养认识不到位,对金融保险专业缺乏细致的专业培养规划,专业课难以与保险行业要求的从业人员的从业能力相对应,学生考核只注重保险行业的一般知识,忽视保险行业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保险行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 (三)专业教师团队人数不够,努力方向不明确 金融保险专业,有它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来完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团队。金融保险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这个专业的标志,这些课程应该由研究这一问题的专业教师来承担。但现实问题是:有专业,有学科,缺少专业或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教师团队,缺乏统一的理念、统一的口径、统一的专业方向,没有针对如何提升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学水平而同心协力。有的院校原来有从事这一学科的专业教师,但迫于这一学科的学时太少,不得不同时担任其它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上受到了影响;有的院校缺少这一学科的教师,引进教师迫于提升学历、职称的压力,无暇顾及这一学科的具体应用以及这一学科的发展动态,研究方向显现出盲目性。

(金融保险)金融基本范畴

第一部分金融基本范畴 第一章货币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起源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 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 4.货币形式阶段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 从宏观上来看,货币形式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历程。其中商品货币又包括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两种类型,信用货币又包括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这里考试时容易设置多项选择题。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计价单位) 即用货币体现一切商品或劳务的价值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价值尺度这一职能。 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 即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时,此时的货币就在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三、支付手段 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借贷、上缴税款、发放工资,收取租金等活动中,货币发挥的也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四、贮藏手段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了,此时的货币发挥的就是贮藏手段的职能。 五、世界货币 当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上述四个职能时,就在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在考试题中容易设置名词解释题)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二、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在考试题中容易设置简答题) 1.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金融保险集团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出路

金融保险集团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金融保险业的资源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建立合理的资源整合制度、利益分配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实现资源整合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金融保险集团的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正在面临的困境以及资源整合的出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研究。 关键词:金融保险集团;资源整合;困境;出路 金融保险集团的资源整合就是为了提高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集团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对集团信息进行整理融合,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将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目的,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然而,随着资源整合的逐渐进行,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应增多,增加对资源整合的调控力度,实现企业的全面性发展。 一、金融保险集团资源整合的现状 本部分从两方面加以论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金融保险集团资源整合的研究就整合动机、整合效率、整合市场势力、整合的消费者效益、整合风险以及整合监管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金融保险集团的资源整合是通过增加利润、降低成本或是降低风险已达到增加企业效率的目的。以股票市场为例,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股票市场效率的研究中以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进行分析,资源的整合不能使收益马上实现资本化,但是却可以证明投资带来的利益[1]。金融保险集团的信息整合需要政府的相应的监管力度,使企业加大风险规避能力,同时企业自身应该设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减少资源整合引起的外部市场风险对金融保险集团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金融保险集团的资源整合研究时间过短,但是我国的金融保险信息资源整合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保险市场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竞争格局,我国金融保险的信息资源整合已经步入了初级研究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模式,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适应市场发展,“套餐式”金融服务模式逐渐成为市场消费主流,金融保险集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重大,协调好集团的各单位间的信息资源是完成集团经营目标,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措施。 二、金融保险集团资源整合面临的困境 本部分从三方面加以论述。 (一)执行问题

(金融保险类)保险公司金融作业

公司金融作业 1.第1题 要想获得减税效应,应采用低股利支付率,这种观点是( ) A.股利政策无关论 B.“在手之鸟”理论 C.差别税收理论 D.统一税收理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甲方案在五年中每年年初付款2000元,乙方案在五年中每年年末付款2000元,若利率相同,则两者在第五年年末时的终值() A.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可能会出现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0.0 3.第3题 如果两个项目预期收益的标准差相同,而期望值不同,说明这两个项目() A.预期收益相同 B.标准离差率不同 C.预期收益不同 D.未来风险报酬相同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相关系数衡量的是() A.单项证券收益变动的大小 B.两种证券之间收益变动的大小和方向 C.单项证券收益变动的方向 D.股票价格的波动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相互矛盾 B.两者没有联系 C.两者既矛盾又统一 D.两者完全一致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下列关于现金股利的陈述正确的是() A.公司的财务总监决定了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 B.股利直到被宣布才成为公司的一项负债 C.如果公司过去定期发放季度股利那么它有义务将此行为持续下去 D.现金股利总是会减少资本公积的账面余额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杜邦财务分析法的核心指标是() A.资产收益率 B.EBIT

2020年(金融保险)我国保险行业经营模式

(金融保险)我国保险行业 经营模式

我国保险行业运营模式 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我国农作物每年受灾面积约为4600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以规避农业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我国农民利益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保障。中国人民保险X公司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农业保险收入为-3.3亿元,仅占X公司保费收入的0.6%,保费收入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03%,种、养俩业95%之上处于缺少保险保障状态。按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运营模式,缺乏政府行为和财政补贴,商业保险X 公司无力也不愿承担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责任。因此,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模式,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壹、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简述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等壹些发达国家和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这些国家举办农业保险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目的,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我们根据其特点和法律制度,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美国、加拿大模式——政府主导参和型 政府主导参和型模式就是,以国家专业保险机构为主导,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宏观管理和进行直接或间接运营,重点以农作物为主,且

逐渐向养殖业方向扩展,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这种模式有健全的不断完善的农作物保险的法律法规为依托,建立了政府主办下的农业保险X公司来提供农作物的直接保险和再保险。这种运营是政策性的,但农民是自愿投保,对投保的农作物仅支付纯保费的壹部分,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政府认购农业保险X公司壹定数额的资本股份,且负担壹切运营管理费用,对资本存款收入和财产免征壹切赋税。除政府的农业保险X公司以外,其他私营、联合股份X公司、保险互助会等也都能够在政府农业保险的框架下运营农业保险。 2.日本模式——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 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其特点主要是:首先,国家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和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等)和饲养动物实行法定强制保险,其他实行自愿保险;其次农业保险结构层次主要分为三级,最基层的为村壹级的农业共济组织,由参和农业共济组织的农民组成,主要负责运营本地的农业保险,同时依法向上壹级的农业共济组织联合会分保,府县壹级的农业共济组织联合会则接受下级共济组织的分保,且提供防灾防损的指导工作,同时再在中央政府级设立农业共济组织再保险特别会计处,接受下壹级的再保

周嵘:资源整合是成功企业家的必备能力

拿破仑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由此可知,一个企业的成败,70%取决于经营决策人的作用,而企业家的素质对企业兴衰成败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企业家不仅仅需要良好的个人素质、抗压能力、堪比天地的心胸,更需要的是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如果中国民营企业家能够像刘备那样,整合到关羽、张飞、赵龙等强大的人才资源,那么,企业越做越大自然不是梦。” “中国资源整合第一人”、盛世纵横国际资讯集团董事长周嵘说,“可见,资源整合是成功企业家的必备能力。” 企业家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 (图1:“中国资源整合第一人”、盛世纵横国际资讯集团董事长周嵘接受媒体 采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称为市场经济的“原动者”,那么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者”就应该是民营企业家。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在《经济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固然是许多经济要素都不足,但是最缺乏的是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家,最缺乏的是企业家才能。 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家决策失误有关。美国研究企业倒闭问题的学者阿乐德·曼曾指出,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国民营企业倒闭的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 可见,企业家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 然而,企业家的能力包括哪些呢?常人会想到是个人素质、抗压能力、壮大的胸怀、战略目光、精准判断力等,而周嵘老师作为“中国资源整合第一人”,给到我们的答案是:资源整合能力。

“在刘备整合到人才之前,他只是一个连个体户都算不上的地摊小贩;但在整合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将兵良才之后,他就摇身变成了第19路军元帅;当整合到用兵如神的诸葛亮以后,他才得以成就三分天下得其一的霸业。如果中国民营企业家能够像刘备那样,整合到关羽、张飞、赵龙等强大的人才资源,那么,企业越做越大自然不是梦。”周嵘老师说,“可见,资源整合是成功企业家的必备能力,企业家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 资源整合能力:成功企业家制胜武器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什么?”、“资源整合能力为什么是企业家的必备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如何培养?”、“民营企业家未来出路是什么?”……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提出了心中的种种疑问,周嵘老师都很耐心地一一解答: 笔者:您觉得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什么? 周嵘:很多人认为聪明、精明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重要的。但是我想说,一个企业家,特别是成功的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企业家有了诚信,才会有人跟随他、进入他的团队,才会有人跟他合作,才会有人在他遭遇困难时出手相助。 当然,品质不等于能力。资源整合才是成功企业家必备能力。 笔者:那么,资源整合能力为什么是企业家的必备能力? 周嵘:道理其实很简单,就算你手上有一座金山,如果你不懂资源整合,那么这座金山就只能是金山了;如果你深谙资源整合思维模式,你会想到N种方式去最大化利用手中的资源来换取你想要的东西。人都不是万能的,但是有智慧的人可以将自己周围的一切化为神奇。这就是成功的企业家。 笔者:资源整合能力如何培养? 周嵘:培养一项能力,有五个方法。第一是看书,第二是听CD,第三是看VCD,第四个是听演讲,第五个是跟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共事。这五种方法当中,最有效的提升能力的办法就是第五种,与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共事。例如,一个人想要成为顶尖的高尔夫选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高尔夫球场工作。哪怕是当球童之类的工作人员,整天在高尔夫球场与最好的教练在一起工作,那就有很多的快速成长的机会。如果他在这里面找到最好的教练,再经过刻苦训练,那么成为一个高尔夫高手就不是幻想了。培养任何能力,包括资源整合的能力也是一样的。 笔者:民营企业家未来出路是什么? 周嵘:对企业家,特别是我们国内的民营企业家来讲,有三条路:

(金融保险)保险公司会计

第十二章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的财务会计报告种类与要求,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格式与编制方法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分析方法及指标体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格式与编制方法。 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及其种类 总结性文件,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包括主表和附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 (一)数字准确 (二)内容完整 (三)编制及时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排列编制而成,它属于静态报表。比如,2002年资产负债表年报,反映的是2002年12月31日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公司在一定时日的财务信息,主要有: 1. 资产,反映公司所掌握的经济资源,说明公司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及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2. 负债,反映公司所担负的债务,显示公司所负担的长短期债务的数目和偿还期限的长短。 3. 所有者权益,反映公司所有者在企业所持有的权益。 4. 不同时期相同项目的横向对比,客观地表现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一)帐户式(也称左右式) (二)报告式(也称上下式) 目前保险公司采用“帐户式”结构。左边是资产,资产是按流动性(变现能力)大小排列,

流动性大的排在前,流动性小的排在后,它们分别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是按偿还期限长短排列,偿还期限短排在前,偿还期限长排在后,它们分别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按永久程度的高低排列,永久程度高的排列在前,永久程度低的排列在后,它们分别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总准备金和未分配利润。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根据总分类帐户和明细分类帐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第三节利润表及其附表 一、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的平衡公式,按一定标准和顺序将一定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项具体会计要素适当排列而成,它属于时期报表即动态报表。 通过利润表,反映以下财务信息: 1.反映公司财务成果及构成情况,分析公司是否实现了财务成果目标,评价经营活动的绩效; 2.反映公司的收益能力,为投资者分析资本的获利能力,为债权人分析贷款的安全性,为经营管理者评价公司收益性提供资料; 3.反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状态,为分析公司主营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进一步分析财务成果形成的原因提供资料; 4.反映公司对外投资的效益,评价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 二、利润表的格式 1.单步式 2.多步式 目前保险公司采用多步式利润表.多步式利润表是根据收入和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按照利润的构成因素分为承保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四个步骤,按重要性大小自上而下依此排列.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承保利润 承保利润=保险业务收入-保险业务支出-准备金提转差 (2)计算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承保利润+投资收益+利息收入+ 买入返售证券收入+其他收入+汇总收益+独

(金融保险)中国保险产业分析报告

99中国保险产业分析报告 日期:1999-10-31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风险经济,保险是保障市场经济稳定和有效运行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下,保险业对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经济风险提供补偿,也可以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来源。它一方面以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将社会分散的资金积累成保险基金,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和合理的赔付支出,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同时为保险公司自身创造更多的基金积累和利润。这主要体现为保险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用积累的保险基金来补偿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给付保险金,为社会提供必要的保险保障,从而起到"精巧的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第一章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同其它金融市场一样,中国的保险业和保险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改变了过去那种独家经营、险种单一、收入微小、增长缓慢、缺少法制的状况。 一.市场主体不断增加,有竞争的保险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尽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统一经营中国保险市场的体制有其特定的客观原因,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缺乏有竞争的体制,导致中国保险业活力不足、经营效率低和费率水平过高。为了促进中国保险业的竞争的发展,国家主

管部门,除继续支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发展外,又陆续批准设立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全国性、综合性保险公司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在试点建立综合性保险公司的同时,从1988年起开始尝试建立专业经营的人寿保险公司,分别于四川省,大连市,沈阳市,长沙市和厦门市批准设立了5家人寿保险公司。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先后组建17家人寿保险公司。人保公司在这17家人寿保险公司中都有一定的股份。此外,另两家非寿险公司,天安保险公司和大众保险公司分别于1994年10月和1995年1月成立。保险法颁布后,将17家专业保险公司全部并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下设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和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并于1996年根据保险法的规定,批准设立了新华人寿,泰安人寿2家寿险和华泰保险,永安保险和华安保险3家非寿险公司。到1997年1月,中国共有中资的非寿险公司6家,寿险公司2家和综合性保险公司3家,保险业的员工约有14万。1996年保费总收入77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寿险为324亿元人民币,非寿险为452亿元人民币。这样,截止到目前,中国已有31家保险公司,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的格局。于此同时,鉴于我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一些企业和企业集团正在筹建保险机构,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其中有的已向保险监管部门提出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报告。在我国各大城市开设代表处达数年之久的外国保险公司亦急于进入我国市场。这些都将增加保险市场的主体,促进保险市场的发育。再者,保险中介人制度的实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代理人在我国保险界是启用得较早的一种中介人组织,也是今后将要大力发展的一种中介模式。1996年12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内各城市组织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有近20万人参加,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保

(金融保险)保险学知识点

保险学 一·风险 1.风险:风险是指引致损失发生的一种可能性。 2.风险的要素: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 损失。(1)风险因素指引发风险事故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的条件。风险因素分为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2)风险事故指损失的直接原因或外在原因。风险因素是损失的间接原因,它本身要通过风险事故导致最后的损失。(3)损失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 3.风险的分类:(1)按风险的环境,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 险。(2)按风险的性质,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3)按风险的对象分类,可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和人身风险。(4)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4.风险处理方式(风险管理方法)有避免,自留,预防,抑 制和转嫁。 (1)避免指没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从根本上消除特定的风险单位和中途放弃某些既存的风险单位,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消极技术。通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既某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时和在处理风险时其成本大于其产出的效益时。(2)自留是指对风险的自我承担,既企业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方法。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幅度低,损失短期内可预测及最大损失对企业或单位不影响财务稳定时采用。(3)预防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为了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引发损失的各种因素而采取的处理风险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而达到降低损失发生频率的目的。通常在损失频率高损失幅度低时才用。(4)印制指在损失发生时或之后为缩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各项损失。通常在损失幅度高且风险又无法避免和转嫁的情况下采用。(5)转嫁指一些单位或个人为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的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单位或个人承担的一种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转嫁和非保险转嫁非保险转嫁又分为出让转嫁和合同转嫁。 5.可保险条件包括(1)是纯粹风险,不是投机的(2)是偶然的和意外的,不是必要的和故意的(3)有足够多的同质危险单位——大数定律(4)损失是明确的,可测定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5)损失是非灾难性的。 6.财产保险的历史和现状 (1)古代保险思想:埃及的石匠汉漠拉比法典地中海贸易中的“一人为众,众人为一”原则中国水运分散风险的做法(2)现代保险海上保险——火灾保险——人寿保险——责任保险 海上保险意大利英国火灾保险伦敦大火人寿保险从奴隶保险开始,生命表的编制。责任保险英国铁路承运人责任保险(3)中国的保险历史:三个阶段:一1805-1849起步阶段二保险公司成立1933年太平洋保险公司1992美国友邦公司上海设分公司1995第一个<<保险法>>1998中国保监会成立 二.保险 1.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保险实质上是一种参保人员之间的分配关系。 2.保险与赌博,期货,期权之间的区别 赌博是创造了风险,而保险是对已有风险的转嫁。期货和期权是对投机风险的转嫁,而保险是对纯粹风险的转嫁。 3.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4.保险的基本职能:分散危险职能和补偿损失职能 保险的派生职能:积蓄基金职能和监督危险职能 三.保险合同 1.保险合同:指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确立的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一种协议。 2.保险合同具备的条件(特征)(1)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2)保险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3)合法 3.保险合同(契约)独特的法律特征:(1)双务合同(2)补偿性合同(3)最大诚性合同(4)射性合同(5)附和合同(6)条件合同(7)个人合同(保险标的是保险利益) 4.保险合同的主体包括合同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合同关系人(被保险人保单所有人受益人)合同辅助人(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 5.保险合同的客体就是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就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标的是合同载明的投保对象,是保险事故发生所在的本体。 6.保险合同的内容 狭义保险合同的内容仅指双方当事人依法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广义指双方权利义务为核心的保险合同的全部记载事项。 保险合同的内容包括基本条款和特约条款。 基本条款的内容包括: 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 保险标的 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 保险期限 保险金额 保险费和保险金的支付办法 违约责任和争议处理 保额确定的原则(1)保额要低于保险标的价值(2)遵循保险利益原则 特约条款包括附加条款和保证条款 7.保险合同的形式:包括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和暂保单 投保单是投保人向保险人申请订立保险合同的书面要约。 保险单,简称保单,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保险合同行为的一种

对企业资源整合的思考

对企业资源整合的思考 摘要:集团型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什么是企业资源整合入手,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以物业资源整合为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资源整合、长板原理、物业资源 一、什么是企业资源整合 1.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2.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资源整合是优化配置的决策。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目的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二、企业为什么要进资源整合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巴顿将军视察阵地的时候,注意到每门大炮旁边都笔直地站立着一名士兵。这些士兵也不清楚他们的职责是什么,长久以来延续的军令就是如此要求。调查后巴顿发现:最初野战炮投入战场时是由马和骡子牵引的,为了防止它们被炮声吓跑,每门大炮边都安排一名士兵负责牵好马或骡子。世易时移,野战炮全部改由机械动力牵引了,骡子和马早就退出了历史

的战场,但负责牵引的士兵一直保留下来了,并成为信息的孤岛。这里我们谈的实际是指企业内部资源梳理的问题。公司发展了这么久,我们走得太快,以至于没有时间停下脚步来梳理和整合资源。 随着竞争的发展,企业运营的环境和内外部条件都变化了,那些大炮下的兵——曾经发挥效用的资源却沉积下来,变得效用很低甚至效用为负,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梳理。关于内部资源整理,我们还可以用“长板原理”来说明。“短板原理”是大家熟知的了。但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我们是否真的有必要首先关注企业的短板?“短板原理”关注的是均衡发展,“长板原理”则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关注非均衡发展——拉长你的长板,然后倾斜你的木桶,让它满盛更多清冽的甘泉。 在企业发展中,不是所有的经营环节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都一样,利润往往集中产生于企业组织系统内部某些有竞争力的环节。找到和强化这些环节,配置最优秀的资源,集中和优化关键环节以形成相对竞争优势,从而产生更强大的赢利能力,这就是“长板原理”。 我们就以我们的中国海油为例:据我的了解总公司好像是从1999年开始实行资本战略进行较大规模的重组的,彻底瓦解原地区公司“大而全”的体制,最终中海油成功实现了海外上市,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想中国海油就一直没有停下来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的步伐,直到今天。所以现在他才能形成中国海油具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202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创新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能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认真研究西方国家金融学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既能进行金融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又能从事金融业的实务工作,具有独立的研究、决策和业务活动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学位获得者可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较高层次的金融保险管理实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 A.货币银行学 B.国际金融 C.金融工程 D.保险精算 三、学习年制 标准学习年制为二年半。 四、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先接受学校和本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不确定导师。 2.第一学期末进行师生互选,确定每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导师确定后即制定每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在征得硕士研究生的同意后执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须报学校研究生处和所在院(系、所)备案。导师负责硕士研究生的全部培养工作。 3.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以自学为主,重点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每位硕士研究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以引起学术讨论和研究。硕士研究生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应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4.本专业既具有高度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硕士研究生应注重

理论联系实际。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 五、教学基本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1.公共基础课、学位课,每位硕士研究生必修且须修满学分。 2.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修满10学分。 3.社会实践1学分。未曾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必修;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 4.学位论文6学分。每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 六、考核方式 1.公共基础课和学位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专业选修课以课程研究报告考核为主,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第三学期末,由导师和所在院(系)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同时对研究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考核小组应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力求与导师的科研任务挂钩,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初,由各院(系、所)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硕士研究生在其导师的指导下,拟订学位论文完成计划并撰写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要对论题有较系统、全面的把握,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一般在3万字以上。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按《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