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时

2课时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

重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

(5分钟)

(1)、碱金属包括哪些金属元素?它们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把它们叫碱金属?

学生根据上次课掌握情况回答。

一、钠的物理性质

导学

(5分钟)

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块儿(如铁、铜等)

1. 可以用小刀很容易地切割吗?

2. 把它们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能熔化吗?你能观察到什么?

3. 把它们放入水中能溶解吗?能漂浮与水面之上吗?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和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给予回答。

因为和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加讲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们的学

实验究

(一)

钠的物理性质

(15分钟)

教师按照以下步骤,边做试验边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得出结论。

1. 钠存放于煤油中,并且沉在容器底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第6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如:水结冰(液态水变成固态水)铁块拉成铁丝(形状发生改变)矿石粉碎,典升华等。 2,化学变化:物质从一种状体变成另一种状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分子、原子发生了变化)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原来的木炭变成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5,注意事项: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 知识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磁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物理(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属性。 4,例题: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的描述(),哪些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描述()。 ①木炭燃烧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是黑色的④块状木炭碾成碳粉 5,注意事项:酸味是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 知识点3: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醋酸、盐酸、硫酸、硝酸等都是酸。 食醋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平时吃的果汁含有某些酸,具有酸性。某些地方的雨中含有某些酸,也具有酸性。不同的酸性物质的酸性强度是不同的。 2,碱性物质: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等都是碱。另外小苏打、纯碱、洗涤剂等的水溶液都具有碱性。碱性物质的碱性也有强弱。某些碱性物质(洗涤剂)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3,例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与酸大部分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不要直接接触。 B 洗涤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它属于强碱。 C 紫色石蕊试液能使酸溶液变红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 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2006年4月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一步认 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 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 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组 织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 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 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问题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属具 有哪些化学性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锌和稀硫酸反应: 铁和稀盐酸反应: 问题二: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吗?在什么条 件下能与氧气反应?能体现出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方面 差异吗? 从镁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必须在纯氧中才 能燃烧;铝、铁、铜等在空气中可能被腐蚀,而金、铂 等长期保存不变质来体会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问题三: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吗?你能从金属 与酸反应的有关事实中体会出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吗? 从能不能制氢气,制氢气时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体 会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比较归纳:复习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授课人:梁文海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是在上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在之前已经学过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以镁、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引出本课题,顺理成章,学生也比较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 四、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复习回忆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 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 【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 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 【设问】那么, 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活动2【活动】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应? 【回答】金属铁和镁

【投影】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提问】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应,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应条件上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回答】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应,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 【板书】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投影】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教师启发引导 【回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解释】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 【提问】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 【回答】用火烧 【提问】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 【讲述】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分析与讨论】1.比较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有 何不同呢?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总结】我们知道了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镁铝、铁铜、金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投影】联系生活,铁制品易生锈,铝制品却不易生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梅 学校尚文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集锦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 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 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镁和氧化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镁和氧化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次 我来帮他解答 2007-8-10 18:15 满意回答 镁 元素名称:镁 元素原子量:24.31 元素类型:金属 发现人:戴维发现年代:1808年 发现过程:1808年,英国的戴维,用钾还原白镁氧,最早制得少量的镁。 物理性质:银白色的金属,密度1.74克/厘米3,熔点648.8℃。沸点1107℃。化合价+2,电离能7.646电子伏特,是轻金属之一,具有展性,金属镁无磁性,且有良好的热消散性。 电负性:1.31 外围电子排布:3s2 核外电子排布:2,8,2 同位素及放射线: Mg-24 Mg-25 Mg-26 Mg-27[9.45m] Mg-28[21h] 电子亲合和能: -21 KJ·mol-1 第一电离能:738 KJ·mol-1 第二电离能:1451 KJ·mol-1 第三电离能:7733 KJ·mol-1 单质密度:1.738 g/cm3 单质熔点:650.0 ℃单质沸点:1170.0 ℃ 原子半径:1.72 埃离子半径:0.66(+2) 埃共价半径: 1.36 埃 化学性质: 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与热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与氟化物、氢氟酸和铬酸不发生作用,也不受苛性碱侵蚀,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包括烃、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数油类在内的有机化学药品与镁仅仅轻微地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2Mg+O2==2MgO 3Mg+N2=Mg3N2 2.与水的反应:Mg+2H2O=Mg(OH)2+H2(加热) 3.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 4.与氧化物的反应:2Mg+CO2=2MgO+C(点燃) 元素来源:镁存在于菱镁矿MgCO3、白云石CaMg(CO3)2、光卤石KCl·MgCl2·H2O中。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氧化镁或在电炉中用硅铁等使其还原而制得金属镁,前者叫做熔盐电解法,后者叫做硅热还原法。氯化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每立方英里海水含有约120亿磅镁。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 发光、放热现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八章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 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河初中姬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利用这一点,以次充好,贩卖假黄金(实际就是黄铜)。你用什么方法来识别真假金饰品呢?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 2 ==== Fe 3O 4 2Cu + O 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Mg + 2HCl ==== MgCl 2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三、置换反应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 分解反应 AB ……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四.导学归纳 五反馈练习 课本13页1.4. 高温 高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金属 无明显现象 铜 Fe + 2HCl ==== FeCl 2 + H 2 有少量气泡产生 铁 Zn + 2HCl ==== ZnCl 2 + H 2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锌 Mg + 2HCl ==== MgCl 2 + H 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溶解,反应剧烈 镁 (A 组)稀盐酸 (A 组)稀盐酸

初中化学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十二讲理化之战 【知识要点】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Eg: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脱水性、稳定性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Eg: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吸水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典型例题】 例1.某物质具有下列四种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 B硬度C还原性 D挥发性 例2.物质的下列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是() A颜色 B状态C密度 D氧化性 例3.下列性质一定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挥发性②氧化性③浓硫酸的“脱水性”④溶解性 ⑤浓硫酸的吸水性⑥吸附性⑦稳定性⑧酸碱性 A.①②③ B.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⑥ 例4.下列性质中,有一种性质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 A.可燃性 B.氧化性 C.酸碱性 D.导电性 例5.下列性质中,有一组性质与其他性质的类型不同,该组是() A.可燃性、腐蚀性 B.稳定性、还原性 C.挥发性、溶解性 D.氧化性、酸碱性

例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化学性质的是 A.煤气能燃烧 B.液氧呈淡蓝色 C.糖能溶于水 D. 通常情况下氮气没有气味 例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木材烧焦变黑 C.酒精挥发 D.冰熔化成水 例8.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撞车事故,导致一辆栽有35t 液态氯气(C12)的槽罐车破损,使液氯大量泄漏挥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地消防队迅速用高压喷淋水枪向槽罐车周围持续喷洒大量雾状水,降低空气中氯气含量。 (1)氯气一定有毒; (2)氯气还可能有的性质是: ①氯气溶于水;②氯气与水反应。 小帆和同学讨论后,对猜测(2)进行验证。老师提供了两瓶氯气 (如右图),并提醒小帆:把蒸馏水加入软塑料瓶,观察完 现象后,再向瓶内滴加数滴石蕊溶液。 (3)请你和小帆一起经历并完成这项探究实验: (4)根据图中氯气的放置状况,你认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收集氯气时用_____________方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微型课题 基于活动元的实验探究学习 二、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同时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本课题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三、学情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五单元、第七单元都涉及到金属的反应,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铁、镁、铜与氧气的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及锌与硫酸的反应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也有了一定了解。这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以此为教学起点,通过分类研究、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2)知道置换反应,能对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 (3)能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自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难点:能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六、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七、学法指导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基本流程:猜想与假设→分组实验→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八、课前准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完善。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物质的分类框架,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2.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本课题的学习学生有如下准备:(1)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空气、水有了初步的了解;(2)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3)对物质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4)学习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5)在前面的章节中零碎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被酸雨腐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和酸反应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五、教学过程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物理性质: 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实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3. 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三、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具体体现 2、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

3、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四、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 物理性质: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 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如果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二、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三、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课后还要因人施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目标]: (1)知道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学会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断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重点]: 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难点]: 通过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过程]: [引入]: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绝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银白色)。在实验室使用镁条时都需要将镁条打磨后再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 (教师):其实呢,这是由于镁条在常温下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镁条表面生成氧化膜,因此,使用前需要打磨。还有那些金属是如此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我们学习过金属中,常温下,镁、锌、铝都会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以铝为代表,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学生):氧化铝 (教师):化学反应方程式:4Al + 3O 2=2Al 2 O 3 (边讲边写) (教师):铁和铜在纯氧中反应的条件又是?生成物是什么? (学生):点燃、加热。分别是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 (教师):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又说明了金就算在高温下,它会反应吗? (学生):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反应。 [板书]:常温:铝 4Al + 3O 2=2Al 2 O 3 ;较高温度:Fe、Cu ;高温:Au也不反应 [讲解](教师):从条件上观察,可以观察出镁、锌、铁、铜、金五种金属的活泼程度,最活泼的为?其次是?最不活泼的是? (学生):最活泼的为镁、锌;其次是铁、铜;最不活泼的是金。 (教师):金属除了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之外,我们之前还学习过什么有关于金属化学性质? (学生):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教师):很好,由此,我们知道金属可以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将桌面上镁、锌、铁、铜四种金属分别取少量与4支试管中,再将桌面上的酸加入其中。观察反应现象,特别是观察他们的反应速率的对比,加录下来。开始实验。 [板书]:二、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教师):好了,停止实验。请大家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观察到镁锌铁都有气泡产生,却都有热量发出。铜与酸反应没有明显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52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典型金属和氧气、酸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2. 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金属与酸的反应。 2. 置换反应。 【教学准备】 镁带、铜丝、镁条、铝片、锌粒、铜片 酒精灯、火柴、石棉网、坩埚钳、试管、镊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物理性质,使得金属的用途非常广泛。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实际运用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事实上,在利用某种金属材料时,人们往往还要考虑这种材料的化学性质。那么,我们常用的金属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是怎样为人类所利用的? 二、新课教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新的物质,表现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先来了解一下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将1根镁带、1根铜丝分别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哪根金属会在空气中燃烧?不燃烧的那根金属冷却后表面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银白色镁带很快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镁会在空气中燃烧,铜不燃烧,但表面变黑。 T :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氧化铜。 (烟炱?) 【回顾】我们还分别做过铁丝、铝片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 总结: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有些金属不能燃烧,但加热状态下也能生成氧化物。 2 Mg + O 2 === 2MgO 3Fe + 2O 2 === Fe 3O 4 2Cu+ O 2 === 2 CuO 【思考】有些金属化学性质稳定,而有些金属化学性质活泼。从上述三种金属中最活泼和最不活泼的分别是哪一种? ——镁、铜。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三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看出来。 我们知道,金属铁在潮湿空气中会被氧气所氧化而生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很多金属在潮湿空气中点燃 点燃 加热

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钨属于元素周期表第Ⅵ族副族,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d46s2,氧化价从+2到+6价。致密钨呈钢灰色,粗颗粒钨粉显深灰,直至超细钨粉显黑色,并皆具有金属光泽。其熔点为3410±20℃,密度为19.3g/cm,,沸点为5700±200℃,其熔点是所有金属中最高的。钨的导电性能好,电子逸出功较小。在机械性能方面其硬度和抗拉强度极限都与加工及热处理情况杂质含量有密切关系。 常温下,钨在空气中十分稳定,在400℃轻微氧化,高于500-600℃则迅速氧化生成WO3,不与氢气发生作用,因而其热处理过程可在氢气保护下进行。在氮气中致密钨到2000℃才发生反应。炽热温度下,能与水蒸气作用生成WO2。 常温下,钨在任意浓度的盐酸、硫酸、硝酸、氢氟酸和王水中都是稳定的。80~100℃下只与盐酸,硫酸发生微弱反应,硝酸与王水对它有明显的腐蚀,而在氢氟酸和王水混合酸中则迅速溶解。常温下钨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但在氧化剂(如KNO3等)存在下高温熔融,则钨与碱剧烈反应生成钨酸盐。 美国用喷雾干燥-流化床技术制备纳米WC粉体,其中间产物纳米金属钨粉体采用氧化钨(WO3)还原法制备。此法先用喷雾干燥技术得到AMT粉体[(NH4)6·(H2W12O10)·4H2O],再将AMT粉体在500℃Ar气氛中热解得到黄色的WO3粉体最后用纯度为99.999%的H2还原得到纳米金属W粉体。当还原温度 T<575℃时,得到β-W结构的纳米W粉,平均晶粒度为9nm;当T=575~650℃时,得到份β-W与α-W两种结构共存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0~15nm;而当T>650℃时,得到α-W结构的纳米W粉体,平均晶粒度为16nm。 Fecht曾指出,高能球磨法可将包括金属钨在内的体心立方(bcc)金属粉细化至纳米尺寸。Wagner的实验结果表明,用高能球磨方法可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5nm的金属钨粉体,但因钢球与球磨罐在球磨过程中沾染了W粉体,使其中含有杂质Fe。如延长球磨时间,纳米W粉不再细化,含Fe量却不断增加直至生成无定型的Fe-W合金。 钨是稀有高熔点金属,属于元素周期系中第六周期(第二长周期)的VIB 族。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钨的熔点高,蒸气压很低,蒸发速度也较小。它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 元素符号&Nbsp; W 原子序数74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8月25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中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7·南京)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熔点 D.氧化性

1.(2017·北京)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密度 C.可燃性D.沸点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 B.氢气有可燃性 C.浓氨水有挥发性 D.一氧化碳有毒性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易升华 B.酒精能燃烧 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4.谷氨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属于谷氨酸钠化学性质的是 A.易溶于水 B.略有甜味或咸味 C.白色晶性 D.光照条件下不分解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概念,化学性质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的性质。颜色、密度、沸点均不需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学&科网 2.【答案】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浓氨水有挥发性,只发生了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种类不变,所以氨水的挥发性是物理性质。助燃性、可燃性、毒性均需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选C。 3.【答案】B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干冰易升华,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B、酒精能燃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是化学性质;C、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是物理性质。 故选B。 4.【答案】D 每日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