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水利年鉴2018_重要文献-重要文件-水利部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若干意见

中国水利年鉴2018_重要文献-重要文件-水利部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若干意见

地下水位,有利于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威胁;结合灌区配套改造,完善护渠林网,部分灌区还为林、草地提供灌溉水源,改善灌区生态环境。

(三)社会效益

一是可明显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灌排骨干工程设施显著改善,工程设施更加完备、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更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灌溉、排水标准,可提供适时适量灌溉和灵活高效的除涝排水;灌排管理能力的提高与信息化管理应用,能够促进集约化、专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与脱贫致富。本方案实施后,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作物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脱贫攻坚。同时,还可吸收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和现金收入。四是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灌排设施的改善,将促进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通过项目实施,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灌排工程管理与用水管理,减少用水矛盾和水事纠纷。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落实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地区的任务以及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实施方案》实施。强化监督检查,将《实施方案》任务完成情况和政策落实效果作为加大各级政府政策、资金等支持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前期工作,确保质量深度

根据《实施方案》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各地要以批复的灌区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进一步做好和完善项目前期工作。对新增的灌区干、支两级渠系和渠首量测水设施建设任务,要优化技术选型,合理确定建设方案。落实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保证前期工作经费投入,认真执行工程建设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

(三)稳定资金投入,确保完成任务

继续把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重点,加快推进《实施方案》实施。各地也要统筹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等支持政策,确保地方建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并在实施期内补齐历年欠账的地方建设资金。同时,严格资金管理,切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

(四)深化管理改革,完善政策支持

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大力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积极引导其参与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和管理。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明晰灌区田间工程产权,落实田间工程管护主体。

(五)加强科技支撑,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灌溉方法和技术以及灌区改造新材料应用等试验研究,促进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制度与用水定额。大力发展以基层水利服务组织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灌区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培育灌溉专业化服务队伍。

水利部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若干意见(2017年1月6日水国科〔2017〕10号)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深化水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水利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水利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紧密围绕水利改革发展要求,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全方位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破解重大水利科技问题,不断增强水利科技成果供给能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水利标准化,加速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实现国家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保障。

坚持改革引领。按照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水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改进管理方式,简政放权,扩大科研单位创新自主权,以管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把满足水利改革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作为水利科技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进一步推动科技与水利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全链条布局要求,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加快科技成果应用。

坚持人才为先。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建立业绩评价和激励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坚持培养和引进两手抓,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

5

6

重要文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