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综字[1999]117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财综字[1999]117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财综字[1999]117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财综字[1999]117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财综字[1999]117号)

1999年8月4日财综字[1999]1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土地(国主)管理局(厅):

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使用管理,保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耕地开发,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附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附件: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收缴使用管理,保证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耕地开发,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时,向取得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第三条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中央财政,70%上缴地方财政。

县、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新增建设用地后,应依法向用地者供应土地。

第四条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全国城市土地分等和城镇土地级别、基准地价水平、各地区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制定,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并定期调整公布。具体缴纳标准见附一。

第五条按照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等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土地有偿使用费由取得新增建设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按本办法规定标准缴纳。缴纳程序为:

一、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计划对申报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拟订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款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格式见附二)。

二、申报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根据《通知书》核定的缴款额和缴款时间,填制"一般缴款书",将土地有偿使用费按规定比例就地缴入中央金库和省级金库。

三、国务院或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加盖银行收讫章的"一般缴款书"办理新增建设用地手续。

未按规定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予办理新增建设用地手续。

第六条土地有偿使用费在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新增建设用地手续前缴纳,具体缴纳环节为:

一、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属于同级审批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前缴纳;

二、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属于不同级审批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征用土地前缴纳;

三、只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国有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前缴纳;

四、只需办理征用土地审批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征用土地前缴纳;

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国有未利用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在批准转用前缴纳。

第七条上缴中央财政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作为中央财政基金预算收入,上缴地方财政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作为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均专项用于耕地开发,不得平衡财政预算,结余结转使用。

第八条上缴中央财政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用于中央确定的耕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经中央批准的耕地开发整理示范项目、对地方耕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补助、耕地信息与监督系统建设。

第九条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经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耕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计划,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据审定的耕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计划编制耕地开发整理项目支出预算后,共同下达耕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计划和支出预算。

第十条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据共同下达的耕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计划和支出预算负责办理资金拨款,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耕地计发整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十一条上缴省级财政的土地有偿使用费也必须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

第十二条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工作所需的业务费用,分别由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在本级基金预算中按缴入本级金库土地有偿使用费金额2%的比例安排。

第十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的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土地有偿使用费及时、足额收缴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土地有偿使用费。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财政部、同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一、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划分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的说明

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款通知书

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

单位:元/平方米

等别: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标准70 60 50 40 32 28 24 21 17 14 12 10 8 7 5

注:1、表内定额标准为平均土地纯收益。中央分成部分=定额标准x 30%;地方分成部分=定额标准x 70%

2、对成片转用土地,以批准面积为基数,按上述标准征收;

3、对在城市用地规模之外单独选址的项目,应依法实行有偿使用的,根据土地所在地的等级,按相应标准征收。

4、城市等别中全国市、县名称及行政范围,依据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1998》确定,其中城市仅指城市市区,市辖县、市在分等中单列。

5、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各等别城市及说明附后。

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划分

一等:上海市

二等:北京市

三等:广州市深圳市

四等:

天津市石家庄市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市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

杭州市福州市厦门市济南市青岛市武汉市长沙市重庆市成都市

五等:

太原市唐山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长春市吉林市徐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合肥市南昌市烟台市郑州市珠海市汕头市南宁市海口市昆明市

西安市兰州市乌鲁木齐市

六等:

邯郸市保定市秦皇岛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丹东市锦州市盘锦市

辽阳市扬州市南通市镇江市江阴市绍兴市芜湖市马鞍山市

泉州市九江市淄博市潍坊市威海市洛阳市新乡市安阳市

黄石市襄樊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惠州市东莞市

中山市江门市佛山市湛江市番禹市南海市顺德市柳州市

桂林市攀枝花市贵阳市

七等:

北京:昌平县大兴县

河北:邢台市张家口市

山西: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

辽宁:葫芦岛市营口市

吉林:四平市通化市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鸡西市大庆市牡丹江市

上海:南汇县松江县

江苏:连云港市泰州市启东市宜兴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吴县市

浙江: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台州市萧山市

安徽:淮南市淮北市铜陵市蚌埠市安庆市

福建:莆田市三明市漳州市福清市石狮市晋江市

山东:东营市济宁市

河南:开封市平顶山市焦作市三门峡市

湖北:十堰市荆州市宜昌市

广东:韶关市阳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潮州市花都市三水市

广西:梧州市北海市

四川:自贡市德阳市绵阳市

陕西:宝鸡市咸阳市

青海:西宁市

宁夏:银川市

八等:

北京:密云县顺义县

天津:武清县静海县

河北: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

辽宁:阜新市铁岭市朝阳市

吉林:辽源市白城市延吉市

黑龙江:鹤冈市佳木斯市绥芬河市

上海:奉贤县青浦县

江苏:淮阴市如皋市武进市锡山市常熟市吴江市江宁县

浙江:舟山市余杭市余姚市慈溪市瑞安市义乌市兰溪市临海市温岭市

安徽:巢湖市

福建:南平市龙岩市长乐市永安市江西:景德镇市萍乡市赣州市乐平市

山东:枣庄市泰安市日照市莱芜市德州市临沂市菏泽市滕州市

河南:鹤壁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南阳市商丘市

湖北:荆门市鄂州市仙桃市潜江市

湖南:邵阳市常德市郴州市益阳市

广东:河源市梅州市汕尾市清远市揭阳市增城市斗门县潮阳市澄海市惠阳市新会市开平市台山市普宁市

广西: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

海南:琼山市三亚市

四川:泸州市广元市乐山市

贵州:六盘水市遵义市

云南:玉溪市安宁市

宁夏:石嘴山市

新疆:克拉玛依市

九等:

北京:怀柔县延庆县平谷县

天津:宁河县宝坻县

山西: 榆次市临汾市

内蒙古:乌海市赤峰市通辽市乌兰浩特市

辽宁:瓦房店市海城市本溪县

吉林:松原市图们市敦化市

黑龙江:双鸭山市伊春市绥化市尚志市五常市密山市肇东市

上海:崇明县

江苏:盐城市靖江市泰兴市通州市海门市丹阳市扬中市溧阳市太仓市

浙江:衢州市富阳市临安市乐清市海宁市诸暨市上虞市东阳市永康市丽水市

安徽: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六安市

福建:南安市龙海市莆田县

江西:鹰潭市上饶市吉安市南昌县

山东:聊城市滨州市章丘市莱州市龙口市荣城市文登市邹城市兖州市曲阜市肥城市新泰市

河南:济源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市新乡县安阳县许昌县

湖北:孝感市黄冈市随州市天门市丹江口市钟祥市

湖南: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浏阳市衡南县

广东:云浮市从化市鹤山市恩平市高明市廉江市高要市罗定市惠东县

广西:防城港市

重庆:江津市

四川:遂宁市内江市南充市宜宾市

云南:楚雄市瑞丽市个旧市

陕西:铜川市汉中市

甘肃: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嘉峪关市

新疆:石河子市阿克苏市乌鲁木齐县

十等:

天津:蓟县

河北:辛集市藁城市鹿泉市正定县丰南市涿州市三河市

山西:晋城市运城市古交市侯马市

内蒙古:集宁市海拉尔市牙克石市根河市满州里市

辽宁: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盖州市

吉林:白山市公主岭梅河口市

黑龙江:七台河市黑河市阿城市双城市呼兰县北安市

江苏:邳州市淮安市东台市仪征市江都市兴化市姜堰市金坛市邗江县丹徒县

浙江: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奉化市桐乡市平湖市嘉善县海盐县德清县嵊州市绍兴县江山市

安徽:宿州市宣州市宁国市亳州市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繁昌县芜湖县

福建:宁德市邵武市福安市福鼎市漳平市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仙游县沙县惠安县顺昌县

江西:新余市宜春市临川市丰城市德兴市

山东:胶州市即墨市胶南市莱西市青州市寿光市安丘市诸城市昌邑市莱阳市招远市蓬莱市乳山市临清市

河南:新郑市巩义市新密市沁阳市孟州市长葛市义马市灵宝市

湖北:咸宁市大冶市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应城市武穴市麻城市蒲圻市黄陂县红安县湖南:张家界市吉首市醴陵市武冈市长沙县

广东:陆丰市海丰县南澳县乐昌市南雄市阳春市雷州市吴川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四会市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电白县曲江县博罗县潮安县揭东县

广西:东兴市桂平市北流市邕宁县武鸣县合浦县容县

海南:儋州市琼海市

重庆:合川市永川市

四川:达川市巴中市都江堰市江油市峨眉山市西昌市

贵州:安顺市

云南:东川市曲靖市开远市大理市畹町市

西藏:拉萨市

陕西:渭南市

新疆:哈密市喀什市库尔勒市伊宁市

十一等:

河北:新乐市井陉县武安市邯郸县沙河市宣化县遵化市迁安市昌黎县抚宁县泊头市霸州市

山西:朔州市忻州市孝义市原平市介休市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胜市临河市

辽宁:新民市凤城市东港市凌海市兴城市灯塔市铁法市开原市北票市凌源市吉林:榆树市九台市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磐石市集安市临江市龙井市和龙市珲春市

黑龙江:通河县巴彦县讷河市虎林市铁力市海林市五大连池市安达市海伦市庆安县

江苏:宿迁市新沂市句容市大丰市高邮市溧水县江浦县高淳县六合县宝应县海安县如东县

浙江:象山县宁海县鄞县长兴县安吉县新昌县金华县玉环县三门县龙泉市

安徽:桐城市天长市界首市

福建: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永泰县平潭县将乐县泰宁县安溪县永春县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长泰县东山县南靖县霞浦县古田县

江西:高安市井冈山市新建县

山东:平度市高密市海阳市栖霞市长岛县平阴县沂源县

河南:荥阳市登封市汝州市宝丰县卫辉市辉县市林州市禹州市邓州市项城市

湖北:恩施市当阳市枝城市枝江市广水市汉川市安陆市新洲县南漳县襄阳县

湖南:耒阳市常宁市湘乡市临湘市汨罗市津市市资兴市冷水江市沅江市涟源市

广东:兴宁市梅县新丰县连平县龙门县阳西县阳东县遂溪县徐闻县德庆县怀集县封开县新兴县云安县清新县饶平县惠来县揭西县

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岑溪市凭祥市

海南:文昌市万宁市通什市

重庆:南川市綦江县

四川:崇州市彭州市双流县富顺县荣县米易县广汉市绵竹市资阳市简阳市雅安市

贵州:凯里市都匀市清镇市仁怀市

云南:昭通市思茅市景洪市呈贡县

陕西:延安市安康市韩城市

甘肃:武威市酒泉市临夏市永登县玉门市敦煌市

新疆:吐鲁番市阿图什市昌吉市

十二等:

河北:晋州市栾城县南宫市清河县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满城县徐水县怀来县蔚县丰润县玉田县冀州市深州市高邑县赵县元氏县永年县邢台县宁晋县清苑县定兴县容城县高阳县望都县螽县顺平县雄县阳原县承德县平泉县隆化县迁西县滦南县唐海县乐亭县滦县卢龙县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沧县青县香河县大厂县枣强县安平县故城县

山西:潞城市高平市离石市汾阳市霍州市河津市永济市清徐县阳曲县左云县怀仁县娄烦县平定县长治县灵石县内蒙古:宁城县丰镇市二连浩特市额尔古纳市扎兰屯市霍林郭勒市达拉特旗乌拉特前旗阿尔山市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

辽宁:北宁市盘山县辽阳县抚顺县辽中县长海县绥中县大洼县阜新县铁岭县朝阳县

吉林:德惠市双辽市洮南市大安市通化县抚松县长白县江源县前郭县安图县农安县永吉县梨

树县东丰县东辽县辉南县柳河县汪清县

黑龙江:宾县集贤县宁安市穆棱市富锦市同江市勃利县漠河县延寿县鸡东县东宁县汤原县

江苏:沛县铜山县赣榆县洪泽县淮阴县泗阳县盐都县建湖县滨海县阜宁县丰县睢宁县灌南县灌云县东海县金湖县

涟水县盱眙县宿豫县沐阳县泗洪县响水县射阳县浙江: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龙游县仙居县天台县云和县青田县庆元县景宁县洞头县磐安县武义县浦江县开化县衢县常山县嵊泗县岱山县遂昌县松阳县缙元县

安徽:贵池市明光市铜陵县当涂县绩溪县濉溪县歙县祁门县含山县泾县石台县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

福建:明溪县大田县尤溪县德化县平和县华安县浦城县光泽县屏南县柘荣县永定县上杭县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周宁县长汀县武平县连城县江西:贵溪市瑞昌市南康市瑞金市樟树市宜丰县峡江县德安县安义县进贤县浮梁县永修县奉新县上高县靖安县铜鼓县吉安县新干县泰和县安福县崇仁县资溪县东乡县

山东:禹城市乐陵市长清县桓台县临朐县微山县莒县五莲县高唐县济阳县商河县高青县昌乐县泗水县嘉祥县金乡县梁山县鱼台县汶上县宁阳县东平县蒙阴县平邑县郯城县沂水县费县阳谷县博兴县曹县成武县巨野

河南:中牟县尉氏县开封县偃师市新安县舞钢市博爱县修武县武陟县温县濮阳县鄢陵县郾城县临颖县渑池县陕县桐柏县镇平县新野县南召县唐河县永城市鹿邑县西平县遂平县确山县固始县潢川县通许县伊川县叶县鲁山县淇县长垣县延津县汤阴县滑县清丰县襄城县舞阳县淅川县内乡县方城县民权县淮阳县太康县扶沟县淮滨县

湖北:利川市阳新县公安县长阳县宜昌县京山县蕲春县黄梅县谷城县保康县郧县房县竹山县兴山县秭归县远安县五峰县云梦县孝昌县大悟县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团风县崇阳县嘉鱼县通城县来凤县建始县

湖南:韶山市洪江市宁乡县攸县祁东县邵东县华容县桂阳县桃江县祁阳县靖州县望城县茶陵县炎陵县株洲县湘潭县衡阳县衡东县衡山县绥宁县洞口县新邵县隆回县邵阳县城步县新宁县湘阴县平江县岳阳县澧县安乡县石门县汉寿县临澧县桃源县安仁县临武县安化县南县道县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双峰县新化县

广东:乳源县翁源县始兴县仁化县紫金县龙川县和平县东源县蕉岭县五华县大埔县丰顺县平远县陆河县广宁县郁南县阳山县连南县连山县

广西:贺州市合山市柳城县柳江县平南县横县宾阳县荔浦县钟山县宜州市阳朔县临桂县藤县蒙山县灵山县浦北县博白县陆川县兴业县崇左县扶绥县鹿寨县来宾县灵川县兴安县全州县平乐县昭平县田东县南丹县

海南:东方市澄迈县昌江县屯昌县陵水县临高县定安县白沙县琼中县保停县乐东县

重庆:长寿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大足县铜梁县梁平县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奉节县开县云阳县忠县巫山县

四川:华蓥市邛崃市温江县什邡市三台县大英县蓬溪县射洪县威远县隆昌县阆中市蓬安县营山县广安县万源市金堂县新都县古蔺县合江县泸县北川县平武县盐亭县梓潼县安岳县资中县长宁县高县江安县南溪县屏山县宜宾县武胜县岳池县达县开江县渠县宣汉县南江县通江县宝兴县汉源县芦山县名山县石棉县天全县荥经县眉山县彭山县甘洛县

贵州:铜仁市毕节市兴义市赤水市遵义县福泉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贵定县

云南:保山市宜良县晋宁县宣威市潞西市临沧县丽江县文山县嵩明县富民县路南县陆良县沾益县通海县江川县易门县澄江县峨山县元江县新平县水富县普洱县景东县腾冲县兰坪县建水县弥勒县河口县蒙自县勐腊县勐海县禄丰县元谋县武定县南华县姚安县

西藏:日喀则市

陕西:榆林市商州市兴平市华阴市潼关县三原县华县黄陵县洛川县留坝县南郑县

甘肃:平凉市西峰市张掖市合作市定西县成县皋兰县榆中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青海: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大通县

宁夏:吴忠市灵武市青铜峡市

新疆:和田市博乐市奎屯市塔城市阿勒泰市轮台县且末县阜康市米泉市乌苏市英吉沙县伽师县疏附县和硕县博湖县

十三等

河北:平山县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深泽县无极县曲周县馆陶县魏县大名县鸡泽县邱县广平县肥乡县临漳县磁县柏乡县任县威县隆尧县临城县广宗县临西县内丘县平乡县新河县南和县水县唐县涞源县易县安新县曲阳县博野县赤城县涿鹿县兴隆县滦平县丰宁县宽城县龙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固安县永清县大城县文安县景县武邑县阜城县饶阳县武强县孟村县

山西:灵丘县浑源县大同县盂县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泽州县山阴县应县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河曲县保德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文水县交口县交城县柳林县中阳县洪洞县曲沃县

翼城县襄汾县安泽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垣曲县芮城县临猗县新绛县稷山县闻喜县绛县平陆县

内蒙古:敖汉旗鄂温克自治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准格尔旗杭锦后旗

辽宁:法库县康平县台安县岫岩县新宾县清原县桓仁县宽甸县黑山县义县建昌县彰武县昌图县西丰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伊通县靖宇县乾安县通榆县镇赉县

黑龙江:方正县依兰县木兰县克山县龙江县富裕县拜泉县甘南县泰来县绥滨县萝北县饶河县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嘉荫县林口县桦川县桦南县抚远县逊克县嫩江县兰西县绥棱县望奎县青冈县塔河县

安徽:凤台县南陵县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怀宁县枞阳县太湖县岳西县潜山县望江县宿松县休宁县黟县全椒县颖上县临泉县涡阳县砀山县萧县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广德县东至县青阳县寿县霍邱县

江西: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分宜县信丰县大余县崇义县全南县宁都县铅山县弋阳县波阳县万年县婺源县吉水县永丰县万安县宁冈县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宜黄县金溪县

山东: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夏津县宁津县平原县武城县临邑县陵县齐河县庆云县沂南县莒南县临沭县苍山县莘县东阿县冠县茌平县邹平县阳信县无棣县惠民县沾化县定陶县单县鄄城县东明县郓城县

河南:兰考县杞县栾川县孟津县汝阳县宜阳县郏县浚县获嘉县原阳县封丘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卢氏县西峡县社旗县沈丘县西华县汝南县上蔡县泌阳县正阳县信阳县光山县商城县罗山县

湖北:竹溪县郧西县监利县通山县巴东县鹤峰县咸丰县宣恩县

湖南:慈利县桑植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汝城县桂东县双牌县东安县宁远县蓝山县江华县新田县江永县麻阳县新晃县芷江县中方县通道县

广西:苍梧县上思县宁明县龙州县大新县上林县隆安县武宣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永福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灌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田阳县平果县大化瑶族自治县

重庆:城口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县彭水县四川:大邑县郫县新津县叙永县罗江县中江县安县苍溪县剑阁县旺苍县乐至县井研县马边县西充县仪陇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邻水县大竹县平昌县青神县仁寿县汶川县会东县冕宁县宁南县盐源县

贵州:荔波县龙里县云南:禄劝县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会泽县马龙县寻甸县华宁县绥江县景谷县孟连县墨江县耿马县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华坪县砚山县石屏县泸西县屏边县大姚县牟定县双柏县永仁县祥云县弥渡县宾川县洱源县盈江县陇川县

陕西:户县高陵县长安县周至县蓝田县白水县富平县大荔县志丹县甘泉县富县安塞县宜川县黄龙县吴旗县子长县延长县佛坪县略阳县子洲县吴堡县神木县清涧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府谷县靖边县横山县柞水县商南县洛南县丹凤县镇安县山阳县宁陕县平利县

甘肃:永昌县景泰县会宁县靖远县甘谷县武山县陇西县华亭县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合水县庆阳县宁县徽县文县武都县两当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山丹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安西县金塔县迭部县玛曲县夏河县碌曲县卓尼县广河县永靖县

青海:平安县民和县

宁夏: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惠农县中卫县中宁县

新疆:鄯善县托克逊县民丰县库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岳普湖县莎车县乌恰县若羌县和静县尉犁县焉耆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吉木萨尔县精河县霍城县新源县沙湾县富蕴县和布克赛尔县哈巴河县青河县

十四等

河北:成安县涉县巨鹿县阜平县康保县张北县沽源县怀安县崇礼县尚义县万全县围场县

山西: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屯留县右玉县偏关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兴县临县岚县方山县石楼县古县浮山县吉县隰县汾西县永和县万荣县夏县

内蒙古:托克托县固阳县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喀喇沁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商都县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奈曼旗鄂托克旗伊金霍洛旗五原县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

吉林:长岭县扶余县

黑龙江:克东县依安县宝清县友谊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孙吴县明水县呼玛县

安徽:定远县来安县凤阳县太和县阜南县蒙城县利辛县灵璧县泗县旌德县郎溪县

江西:余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星子县都昌县赣县上犹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万载县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横峰县余干县遂川县永新县乐安县广昌县

河南:嵩县洛宁县内黄县宁陵县睢县柘城县虞城县夏邑县郸城县商水县新蔡县平舆县新县息县

湖南:龙山县泸溪县永顺县凤凰县古丈县花垣县保靖县

广西:马山县天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象州县融安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忻城县靖西县凌云县德保县

田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那坡县乐业县西林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凤山县天峨县

四川:蒲江县盐边县青川县峨边县夹江县犍为县沐川县南部县丹棱县洪雅县阿坝县黑水县红原县金川县九寨沟县理县马尔康县茂县壤塘县若尔盖县松潘县小金县巴塘县白玉县丹巴县道孚县稻城县得荣县德格县甘孜县九龙县康定县理塘县泸定县炉霍县色达县石渠县乡城县新龙县雅江县布拖县德昌县会理县金阳县雷波县美姑县木里县普格县喜德县越西县昭觉县

贵州:务川县余庆县湄潭县道真县桐梓县玉屏县万山特区赫章县黔西县金沙县平坝县安龙县锦屏县施秉县剑河县镇远县独山县瓮安县云南:中甸县镇雄县威信县盐津县彝良县巧家县鲁甸县大关县江城县云县凤庆县双江县宁蒗县广南县西畴县富宁县马关县丘北县元阳县绿春县巍山县南涧县鹤庆县永平县漾濞县剑川县云龙县梁河县

陕西:太白县凤县眉县岐山县宝鸡县凤翔县扶风县礼泉县泾阳县长武县武功县澄城县合阳县延川县勉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定边县汉阴县石泉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紫阳县岚皋县

甘肃:秦安县岷县临洮县静宁县庄浪县正宁县镇原县华池县环县西和县康县礼县宕昌县古浪县舟曲县临潭县临夏县康乐县青海:海晏县共和县玉树县乐都县湟源县湟中县互助县循化县化隆县贵德县

宁夏:固原县同心县

新疆:伊吾县巴里坤县和田县洛浦县墨玉县策勒县于田县阿瓦提县温宿县沙雅县叶城县疏勒县塔什库尔干县阿合奇县阿克陶县温泉县尼勒克县特克斯县伊宁县巩留县察布查尔县额敏县托里县布尔津县福海县

十五等

其他县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征收标准的说明

一、关于制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的基本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应取得的平均土地纯收益。我们认为,平均土地纯收益即是指某一区域(市或县)各种用途(如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的平均市场价格(一般表现为基准地价)扣除该区域土地取得、土地开发等平均成本后的收益。平均土地纯收益是针对区域而言的,而非对具体宗地而言。据此,我们确定了"对全国土地分等,按等确定征收定额标准,依定额标准征收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指导思想,并组织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定额标准的研究与测算工作,最后得到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标准。

二、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的确定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全国各城市、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集聚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耕地、房地产投资情况、基准地价水平等因素,采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全国668个城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222个,县级市442个)进行了分等,将全国城市分为10个等级。在城市分等基础上,根据各县所在城市或相邻城市的等级,对全国1693个未设市的县级行政单元的土地进行了分等(详细测算过程可见有关技术报告)。故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8个城市、1693个县按统一排序共分15个等级,详见"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划分"。

依据土地分等成果,利用成本累加法和基准地价剥离法两种方法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平均土地纯收益)进行测算(具体测算方法及过程可见有关技术报告),得出全国各等别城市、县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平均水平(平均土地纯收益)。

根据新土地管理法,报批的建设用地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为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将农用地成片转为建设用地(即圈内用地)。第二类是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之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用地(即圈外用地);由于圈外用地主要为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以划拨方式供地,因此,有偿用地大都集中在圈内用地上。新法规定,圈内用地须先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一般由市县人民政府供地,批准机关在审批这类用地时并不知道有偿供地和划拨供地的具体项目和面积(按法律规定,划拨用地不须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因此,如何将上述标准应用到审批及征收工作中,就必须确定在成片转用土地中有偿用地和划拨用地的比例问题。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建设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可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其他用地均应当以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地。据此,我们根据有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推出:根据新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进行成片转用的土地中,应依法纳入有偿供地(即扣除划拨用地后应按规定上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用地)的比例大约为60%,从而确定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平均纯收益)征收定额标准(如上表)。

对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之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特别是道路工程用地,少量位于城镇边缘,大量的处于乡村与山区,区位条件劣于各城镇,土地收益也应低于各城镇测定标准。为减少计算环节,简化征收程序,亦可按照项目用地所在城镇标准的60%征收。故对这类建设项目用地,在考虑县级行政范围内土地收益的平均水平后亦按同一标准征收。

附: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款通知书

(存根)NO:

人民政府:

批准你县(市)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应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万元,请于年月日前将土地有偿使用费的30%(万元)就地缴入中央金库,70%(万元)就地缴入地方金库。

经办人及联系电话:签发人: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章)

年月日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缴款通知书

(NO:)

人民政府:

你县(市)申报的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土地征用方案已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平方米。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应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万元,请于年月日前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30%(万元)就地缴入中央金库,70%(万元)就地缴入地方金库。

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据确认的缴款凭证,办理新增建设用地手续。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章)

年月日

(本通知一式五联:存查、市县政府、中央和省级财政、中央或省级土地各一联)

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保障城乡规划 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参照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内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 城乡规划管理应以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为直接依据,城乡规划 尚未批准的或城乡规划未明确有关内容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规章、技术规范和本规定执行。 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本规定对有关城乡规划管理 事项未明确规定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行政管理权限合 理确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四条 城市用地分类执行住建部公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 标准》,对用地性质按照以中类为主、大类与小类为辅的分类方 式进行规划管理。针对创新、创业型等新业态用地性质的确定, 规划部门可以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定进行适当创新性探索。 第五条 建设用地的规划性质与建筑容量应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控 制性详细规划未经审批的,应参考其规划成果。尚未编制控制性 详细规划的,应参照总体规划和编制研究成果合理确定。 第六条 建设用地的使用应遵循成片开发建设的原则,应尽量与周边用地 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实施,不宜零星插建。 原则上,老城区10亩以下新腾空地块用于“增绿增益”工程,不再用于开发项目。 第二节建筑容量 第七条建筑容量包括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3—

建筑容量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区位、用地性质、用地规模、建 筑高度等因素进行控制。 第八条 居住用地建筑容量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控制,旧 城区可适当降低。 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用地建筑容量控制,按有 关专业技术规范执行。 核心商务区、行政中心、城市标志性地段等特定功能区块或 单独编制详细规划地段的建筑容量根据其特殊的规划建设要求控制。 工业用地建筑容量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 土资发〔2008〕24号)、《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6号)等相关规定进行控制。工业项目内仓储物流用地参照工业用地进行管理。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工业项 目可根据其工艺需求按照建筑系数进行控制。 第三节地下空间管理 第九条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积极利用、合 理保护、公共设施优先的原则,鼓励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4—

农用地专用与征地管理

农用地专用与征地管理 1、农用地专用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重要内容,是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保护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普遍采用的手段。《物权法》规定,国家对耕地实施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2、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并依法给与农村经济组织及村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我国土地征收的前提是保护公共利益。 《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收。 3、农用地能否转为建设用地,首先应当看其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规划用途,只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用途,才能转为建设用地。 国务院批准的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修改规划。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权限内的,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农用地转用的依据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包括: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5、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两级审批的制度,即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6、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2)设计基本农田的。 (3)下列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需报国务院批准: ①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 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家计划单列市企业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 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④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用地。 7、经批准的农用地专用方案,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如果占用耕地,必须履行补充耕地的义务和责任。农用地专用和土地征收批准文件有效期为2年。 8、征地行为的特征: (1)政府行为: (2)补偿性; (3)强制性: (4)权属转移性 (5)必须依法批准:征收或征用土地审批实行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审批制度。 应有国务院批准的有: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平方千米;其他土地超过70平方千米。其他用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在征地的审批中,要征收农用地,要首先或同时办理农用地专用审批。(首先办理农用地专用,或同时办理农用地专用审批。) (6)公开性:征地行为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公开监督。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操作说明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 操作说明 1.系统登陆名为各村操作员姓名,密码为手机后六位。 2.打印核实清册 操作步骤:进入“数据查询管理“、”土地承包清册查询“,选择需打印的村、组,在右侧窗口里选择需打印的农户,最后点”打印“。

3.批量生成合同号,申请书。 4.批量生成的操作步骤:

●进入系统管理 ●选择合同批量生成 ●进入合同批量生成界面后如下图所示,先选择村、组,合同签订 日期,承包期限起止日期,最后点“生成“按键。 (所有批量生成操作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完成上述步骤该小组的合同就批量生成完毕,就可以打印合同。 申请书批量生成的步骤和合同类似。 5,合同的批量打印操作步骤: ●进入数据查询管理

●选择土地承包合同查询 ●如下图所示,先选择村、组,然后选择需打印的农户,最后选择 打印。(如果需要预览,就需要选择“预览“,需注意,批量打印不能选择”预览“) 申请书,登记簿批量打印的步骤和合同类似!(需要批量生成申请书后才能打印) 6.作废合同流程 ●点击“承包合同管理”里面的“承包合同作废”

●选择村、组,双击需作废的合同号,最后点击“作废”按键。 7.添加修改基础信息的操作流程 1.添加或修改农户信息 ●点击“基础数据设置”里面的“农户资料设置”(如下图)

●修改农户信息步骤 选择需修改农户的村组,双击该农户,看到右边信息栏里有灰色的户主名字,点击“修改”按键,可以看到能修改的信息变成黑色。修改完后点击“保存”按键。(如下图) ●修改经营权共有人信息的步骤 选择需修改家庭成员的户主,然后点击“经营权共有人录入”,选择需要修改的成员(需双击),知道成员姓名一栏里出现灰色的姓名后,点击“修改”,修改完毕后点击“保存”(如下图)

规划设计管理办法

项目工程规划、设计、咨询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1.1目的 为强化集团项目设计管理,促进项目设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设计管理应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做到“适用经济、安全美观、防灾抗灾、环境协调”,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办法如与国家规范、地方法规矛盾的,应以国家规范、地方法规为准。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委托 2.1总体、单位、单项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外委设计,必须依据《工程委托单》,统一由工程主办部门负责。包括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委托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合同签订、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方案的修改、完成时限跟踪。 2.2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合同必须附有委托要求,规划设计要求必须包括设计效果、限额及主要材料、设备选型,出图数量、时间要求等。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方案及前期定位方案必须经董事会审定。

第三章初步设计、方案设计管理 3.1所有大型项目工程,必须按要求进行初步设计;单项工程设计,工程主办部门负责编制《设计委托书》,并报集团总管理处核准。 3.2设计单位的初步设计完成后,由工程主办部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后,报集团总管理处核准,工程管理部备案,方可送政府部门审批。 3.3初步设计图由工程主办部门负责跟踪及协调相关部门、专业的技术把关工作。 3.4凡能够自行完成的方案设计,由工程主办部门负责完成,外委的方案设计评审,由工程主办部门根据工程性质组织方案评审小组进行综合评审,安全性第一,其合理性、经济性、设计效果应以其具有的商业价值衡量,能为集团创造最大价值的就是好的方案设计。方案评审确认后,报集团总管理处核准,方可进行下一阶段设计。 3.5工程主办部门必须及时回复设计单位评审意见,要求设计单位按评审或审核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需重新送工程主办部门复核后,报工程管理部备案,方可送政府有关部门审批,送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备案。 3.6设计合同必须要有设计限额及材料、设备选用要求。材料、设备选用,必须以“安全、合理、经济”为原则,“价廉物美”为标准进行选用,避免材料、设备选用不合理造成浪费损失。 3.7设计单位在提交设计文件时,方案设计必须有工程估算;初步设计必须有工程概算;施工图设计宜有工程预算。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土地信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空间信息查询: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土地信息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实体及其空间信息进行访问,从众多的空间实体中挑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应的属性。 叠加分析:就是将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多个空间要素对象的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该数据层面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特征。 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定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 土地信息的构成: ①地理空间信息——土地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首先是描述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及其面积大小的信息。 ②自然属性信息——它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内地块的自然属性状况,包括地形、岩石、基础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属性的特点。 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这是反映某地理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交通运输能力、公共设施状况、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商业与服务业网点的分布、工农业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人文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等。 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它是指国家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政策、机构设置、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的技术规程、规范、土地法律与法规和每宗地的权利状况等。 答案二:(1)土地本身所客观反映的信息:土地空间定位信息(位置、大小、形状);土地质量信息(陆地、水域、土壤、岩石、沙滩、海洋);自然资源信息(植被、矿石、地形、地貌、水源);环境信息(阳光、温度、降水、风力、大气压) (2)土地关系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地面、地下的各处建筑物信息、工、农、林、牧、渔等各种产业的土地利用及人口、文化、交通等等);社会法律信息(行政管辖、权属、有关政令、文书、契约、法规及转让交易)LIS的特征: (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 (2)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 以模型方法为手段, 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土地信息; (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 LIS在土地管理中的服务领域: 1. 地籍管理:对土地确权、登记造册、发放使 用证书 2. 土地定级估价:评定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 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监 测、制图、统计、分析与管理 4. 耕地保护:对农用土地进行分类, 划分基本 农田保护区5.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部署6. 建设用地管理: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征收、划拨和出让实施统一管理 7. 土地监察:调解土地纠纷, 监察土地政策的 执行情况 8. 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集 约度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4)查询、统计、计算 (5)空间分析 (6)显示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3)LIS应用模型; (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6)更多地服务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化(8)网络化要成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一种发展趋势(9)土地信息面向人民大众。 1

建设用地法律法规汇编

建设用地法律法规汇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修订)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6、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 7、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8、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和优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审查的通知(最新2016.11) 9、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0、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最新2016.11) 11、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12、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房地产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15、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 16、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17、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 18、划拨用地目录 19、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 20、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21、重磅!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公布 2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011年修正) 23、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2009年修正) 25、财政部、国家人防委员会关于平时使用人民防空工程收费的暂行规定 26、财政部、国家人防委员会关于平时使用人民防空工程收费的暂行规定 27、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 2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出让土地改变用途有关问题的复函 2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作价出资(入股)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关问题的复函 30、最高法院:政府收回国有土地时未引用法律条款,无效!(指导案例)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018最新版

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的通 知 现行有效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土资发[2008]86号发文日期:2008年04月29日生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出让土地的交付与出让价款的缴纳 第三章土地开发建设与利用 第四章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 第五章期限届满 第六章不可抗力 第七章违约责任 第八章适用法律及争议解决 第九章附则 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管理,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GF-2008-2601),现予印发,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0年和2006年发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示范文本(试行)同时废止。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GF-2008-2601)的要求,规范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督促用地者严格履行合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局)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市、县签订的出让合同进行统一编号,加强对出让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管。 国土资源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附件: GF-2008-2601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示范文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合同编号: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本合同双方当事人: 出让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自治区、直辖 市)市(县)局;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开户银行:; 账号:。

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1988年10月26日成都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1988年12月7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根据1990年8月24日成都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0年11月7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的《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成都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必须遵循"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合理发展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妥善保护名胜古迹和有价值的古建筑"、"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勤俭建国和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不准"见缝插针";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第四条成都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成都市城市规划区外各区(市)县的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该行政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参照本条例,实施规划管理。建设规划管理 第五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严格控制新建大、中型生产项目。必须建设的项目,在作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时,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统筹安排,并会同有关部门选址、发给"选址意见书",一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建设具有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企业和项目。 第六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按国家规定程序批准的建设计划、设计任务书和其他批准文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定点申请,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确定建设地点及范围,发给"定点通知书"。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划拨土地的,报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 各项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在领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交纳保证金后,方可施工。 第七条建设单位使用的地形图和规划设计图,必须采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的坐标和标高。 第八条各项建设工程必须由持有设计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按指定承担设计范围进行设计,严禁无证和越级勘察设计。 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规划或设计方案必须经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作初步设计或施工图。

阜阳市2019年第22批次集镇建设用地项目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2020)

阜阳市2019年第22批次集镇建设用地项目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2020) 经安徽省人民政府2019年12月3日《关于阜阳市2019年第22批次集镇建设用地的批复》(皖政地〔2019〕1041号)、《阜阳市人民政府征地公告》(阜政秘〔2020〕58号)批准,阜阳市人民政府在颍泉区宁老庄镇境内征收集体土地用于集镇建设。为实施征地工作,根据原国土资源部《征收土地公告办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按照新修正〈土地管理法〉实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资〔2020〕70号)、《阜阳市财政局阜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调整阜阳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征收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的通知》(财建〔2015〕369号)、《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阜城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阜政办〔2015〕3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特制定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 一、建设用地项目名称 阜阳市2019年第22批次集镇建设用地项目。 二、被征收土地位置 被征收土地位于颍泉区宁老庄镇锦湖村境内(四至范围详见勘测定界图)。 三、被征收土地单位及面积 被征收土地属颍泉区宁老庄镇锦湖村农民集体所有。总面积0.4035公顷,均为农用地(含耕地0.3925公顷)。 四、征地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 (一)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 根据《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按照新修正〈土地管理法〉实施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皖自然资〔2020〕70号)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待省政府、市政府新标准颁布实施后执行。 (二)支付方式和对象 征地补偿费按照《安徽省征地补偿准备金管理办法》规定支付: 1.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和审定的补偿费用发放名单,依法将征地补偿费用足额拨付到位。属补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拨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属补偿被征地农民的,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被征地农民;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直接拨付至社保基金专户。 2.征地补偿费用发放情况要向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公示。

土地信息系统

第一章 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和信息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和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信息是以数据的某种形式来表现,而数据则是表示信息的某种手段。 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样和图形等的总称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构成 土地信息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硬件一般包括输入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等) 、输出设备(如绘图仪、打印机、显示器等) 、计算机系统、数据存储设备(如磁盘和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等);信息系统的软件由管理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功能软件一般包括五大模块,即输入与预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产品输出以及用户接口;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数据库应配有管理软件 土地信息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格式化、转化、概化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5空间分析6显示 土地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是在土地科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地科学作为LIS的分析理论基础,它反映了LIS所需要处理的内容与体系,并为LIS提供了空间分析的方法;测量和遥感不但为LIS提供快速、可靠、多时相的获取多种信息源的手段,而且它们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可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地图学为LIS 成果的表达以及可视化提供了方法。数据库技术为LIS的数据存储提供载体和管理方法。专家系统为LIS的数据处理中运用专业领域知识,提供框架。LIS应用了许多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但又与计算机图形学不同;LIS与CAD和CAM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区别。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不足:缺乏空间实体定义能力、缺乏空间关系查询能力。 土地信息系统发展趋势: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系统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 土地信息除具有空间特性外,还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3、LIS应用模型LIS强大的生命力在于与各种实际应用的结合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第二章 土地信息分类的原则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根据标准化理论,土地信息分类应该遵循下述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稳定性原则(4)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原则(5)易用性原则(6)灵活性原则(7)不受比例尺限制原则(8)与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协调一致原则(9)考虑数据来源原则 分类的基本方法:(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他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级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2)面分类法,是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依赖,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 简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分级的区别与联系。 作为土地信息编码基础的分类体系,主要是有分类与分级方法形成的。分类是把研究对象划分成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上的差别进行分级。分类和分级,共同描述了地物之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和等级关系。土地信息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是成因分类,即以成因作为主要的分类指标进行地物分类,这种方法通常为面分类法。分类体系中的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指标,一般以土地特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为主。例如,对河流的分级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确定等。 土地信息编码的原则是什么?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5单元建设用地使用权 考点1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1.创设取得(一级市场) (1)除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设住宅、乡(镇)村公共设施以及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外,其他对集体土地的建设利用,都必须先征归国有,然后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2)创设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方式包括有偿出让和无偿划拨。 (3)用于商业开发的建设用地,不得以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 (4)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其中,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没有条件,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2.移转取得(二级市场) (1)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的条件 ①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②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③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当持有房屋所有权证书。 (2)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地产时应当符合的条件 ①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②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3)不得转让的房地产 ①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法定转让条件的; ②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③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④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⑤权属有争议的; ⑥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3.登记 (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转让、互换、出资、赠与,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建设用地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第一条严格实施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理规定,不得轻易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改变各类建设用地用途。为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改变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 第一条严格实施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理规定,不得轻易改变土地用途,禁止擅自改变各类建设用地用途。为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改变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下列项目用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 (二)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项目用地。 (三)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的工业项目用地。 (四)分期建设的工业项目用地。 (五)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或其它协议约定改变土地用途应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六)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它形式限制土地使用权利的。 (七)共有土地使用权,未经其它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八)土地使用权属存在争议的。 (九)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禁止改变土地用途的其它情形。 本条第(一)至(五)项,为实施城乡规划确需改变土地用途的,经依法批准后予以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原土地使用权人依法予以补偿,纳入政府储备库。 第三条申请改变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的,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依法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二)拟改变的用途符合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改变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用地业主向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改变用途的理由。 (二)对符合土地管理政策改变用途的,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致函同级城乡规划部门征求意见,城乡规划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论证。 (三)市、区县城乡规划部门论证同意改变土地用途的,提出具体规划设计条件致函国土资源部门,其中城市规划区容积率指标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容积率调整管理的通知》(眉府发〔〕45号)规定核定。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对改变用途需补交的土地出让金进行测算,提交同级规划委员会审议。 (四)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拟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用途改变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五)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用地业主应在批准后60日内缴清土地出让金,逾期未缴清土地出让金的,批准改变用途事项失效。 (六)用地业主缴清土地出让金后,国土资源部门按照规划部门核发新的规划条件,与用地业主重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第五条除本办法第二条规定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的项目用地外,在依法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上,原经依法批准已建的地上建筑物用途与土地用途不一致的,市、区县国土资源部门可依法办理改变用途手续,并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征收土地出让金。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3、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 时,按平行关系

一般建设用地征地补偿程序 (2).doc

2010年一般建设用地征地补偿程序 1、公告 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征收土地后,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公告,将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乡(镇)、村予以公告。 2、登记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公告规定期限内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3、补偿标准 补偿费用包括: ①土地补偿费。征收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的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其他土地的,补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耕地的标准规定。 ②安置补助费。征收耕地的,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安置补助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标准规定。 按照上述标准支付,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③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4、公告、实施征地补偿方案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5、争议的处理 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6、补偿费用的支付 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所有者所有。安置补助费专款专用,根据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情况支付。

浅谈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期限

浅谈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期限导读:本文是关于浅谈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期限,希望能帮助到您! 浅谈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期限 苏佰林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如果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角度来考察,就是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一种不动产物权,则不动产物权的一般取得原因(如继承),自然也适用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此只叙述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的几项特殊原因。根据承载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法律属性,可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分为两大类: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1.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它的产生方式包括: (1)划拨方式。土地划拨,是土地使用人只需按照一定程序提出申请,经主管机关批准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不必向土地所有人支付租金及其他费用。我国物权法规定,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采取划拨方式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43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根据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可

以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包括: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上述以划拨方式取得建设用地,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2)出让方式。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是国家以土地所有人身份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者通过这种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为即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有三种形式:协议、招标和拍卖。协议是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作为出让方),与土地使用人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协商一致后,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招标和拍卖,应当先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发出招标、拍卖公告,通过招标、拍卖程序,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拍卖、招标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采取拍卖、招标、协议等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向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放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采取招标、拍卖、协议等出让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①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17修正版)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17修正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活动。 第三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加强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必须依法进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并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第六条国家鼓励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中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新型材料和现代管理方法。 第二章资质资格管理

第七条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禁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禁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第九条国家对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 未经注册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人员,不得以注册执业人员的名义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 第十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注册执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未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不得从事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活动。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证书和执业人员注册证书,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第三章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发包与承包 第十二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发包依法实行招标发包或者直接发包。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实行招标发包。 第十四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方案评标,应当以投标人的业绩、信誉和勘察、设计人员的能力以及勘察、设计方案的优劣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

建设用地与征地补偿

遇到征地拆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建设用地与征地补偿 建设用地与征地补偿 一、基本知识 (一)建设用地管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建设用地按利用方式可分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以及特殊用地等。 2、征收土地——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收土地的农民集体和个人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行为。 3、征用土地——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后,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国有土地或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并给予被征用土地单位和个人合理补偿,使用完毕后将征用的土地交还原国有土地使用者或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

4、农用地转用——是指将土地利用调查确定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包括: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及晒谷场等用地。 (二)建设用地审批权限 按照《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分土地征收审批和农用地转用审批。 土地征收审批分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审批。 农用地转用审批分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三级审批。 二、国家和我省近几年出台的有关政策及规定 (一)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有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 (1)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2)严格建设用地预审 (3)调整土地供应结构 (4)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一是控制建设用地总量,通过对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的严格控制,防止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增长而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二是严格建设用地预审。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执行建设用地预审规定,把好土地供应第一关,对一些禁止性项目,停止供地;对限制性项目,提高供地标准和条件;通过对不同用途土地的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三是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需要,确定不同的供地政策,引导产业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的梯级转移。四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主要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现违法用地。 2、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