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舞,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古典舞中的展现

[古典舞,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古典舞中的展现

[古典舞,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古典舞中的展现
[古典舞,传统文化,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古典舞中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古典舞中的展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思想

和思想博大精深,被称为最高意义的美,它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尤其是中国哲学的三大支柱儒、道、释,对和思想有着了不同的见解。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它要求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能够和谐并存、相互促进。

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和,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归于和字,以和为主流。它与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追求有密切联系。《中庸》提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就是让两级对立的事物达到和谐的状态。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在艺术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各门艺术的审美准则。

二、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

中国古典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前辈的不断研究和整理并吸取了武术、戏剧以及西方芭蕾舞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体系。而古典舞的身韵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找到了舞蹈动作的基本元素。身韵的出现是古典舞发展的重要契机,它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真正达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

(一)形

形,是一切外在的、直观的动作和体态,包括动作与动作的连接、姿态与姿态的过渡等。形是形象艺术最为基本的外在表现,没有形作为艺术传达的手段,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

(二)神

神,是内涵、神采、韵律、气质,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眼神的聚、放、凝、收、合等运动并不单纯是机械的、外在的行为,而是受内在心理节奏的支配所表达出来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地诠释了形与神的联系。

(三)劲

劲,就是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根据身韵的要求,舞蹈过程中的力度运用不是平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延长等方面的变化。这些节奏的符号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的,要求舞蹈者真正把握并能够自如地运用劲。

(四)律

律,包含两重意义:一是指动作自身的律动,二是指运动所依循的规律。一般而言,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顺指的就是正律,动作顺则能一气呵成。但古典舞往往又十分重视反律,也就是逢冲必靠、欲左先右、欲前先后,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让人体动作有瞬息

万变的动感。

三、古典舞具有和的艺术品质

中国古典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的直接折射。中国古典舞在经历了几次蜕变之后,吸收借鉴了其他艺术类型的养分,汲取了武术、戏剧和西方芭蕾舞,最终自立门户。受到中国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质。其实在古典舞中没有绝对的刚柔之分,它们的共同点是刚中带柔、柔中带刚。不难发现,再有力的舞蹈,也能从中看到曼妙舒缓的影子;再柔美的舞姿,也能令人感受到刚劲的所在。这些都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追求,处处蕴含着和的思想。

四、和在古典舞作品中的体现

(一)刚与柔的和

古典舞《扇舞丹青》以笔墨书写为结构核心,呈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但也体现了柔中带刚,刚中带柔,这就是刚和柔的和。《扇舞丹青》通过舞者刚柔相济、抑扬顿挫的舞姿,将扇子与舞蹈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以及空间相结合,展现出书法的笔韵,让《扇舞丹青》成为墨舞佳作。与其他女子古典舞不同的是,《扇舞丹青》的舞蹈语汇打破了以阴柔为主的风格,增加了阳刚之美。

(二)动与静的和

古典舞中无论是由动到静的亮相,还是由静到动的起法儿都显现出了对立的均衡,都体现了动与静的和。古典舞《爱莲说》主要采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以莲花为主题、以唯美的形象为主导。以动衬静,呈现出一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舞蹈意象。舞蹈的开场舞者以跪立的姿势,胸腰弯曲,后腿钩翘,双手在头顶上方翻转小五花,这一开场轻盈飘逸,随着轻慢的乐曲,舞者曼妙起伏,行云流水般的舞姿舞动起来,舞蹈从第一空间向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转换,动作洒脱,动静结合。在音乐接近尾声时,再以莲花舞姿坐地,出场时的造型再次出现,随着最后两声清脆的木鱼声,她抖落身上的露珠,亭亭玉立水中央。

(三)虚与实的和

古典舞《风吟》则体现了虚与实的和,舞蹈以写意的手法营造出飘零的空间意象,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舞蹈运用了提、沉、冲、靠的动作元素,无限地延伸肢体线条,强调动作在圆中的韵律变化,突显了平圆、立圆、八字圆。作品的动作语汇源于古典舞身韵,但编导没有刻意去展示,而是将人体重心的自然倾斜和转移与现代舞的放松、收缩以及气息的运用等结合起来,舞者像风一样轻盈飘逸,不为舞蹈的形所禁锢,给人无尽的遐想。充分运用动势将有形的肢体转化成无形的意识线条,让人看着无处不和谐,无处不散发出虚实相生的韵味。

(四)形与神的和

形神兼备是指内在的神韵与外在形象的充分交融,达到形神合一。中国古典舞要求舞者

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而形神兼备就是对舞者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的要求。《千手观音》把静态的壁画、雕塑形象变成动态的舞蹈,赋予佛教形象以生命,体现了形与神的和。从舞蹈形象上来看,舞者的妆容和仪态为形作了铺垫,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动作结构上,改变了动作的单一性,注重多方位、小角度的变化。在运动方向和线条、造型上也多选择不对称性,加强了舞蹈动作变化的流动性。首先,古典舞是圆形艺术,圆被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在《千手观音》中的前半部分,舞蹈演员以静立原地、变换手势为主。21位演员通过不同的手势造型,实现了不同圆之间的转换。其次,古典舞也是曲线美的艺术,从演员的舞姿中又体现了曲线美。再次,古典舞也是刚柔相济的艺术,从开始的静谧到快板那奔放的舞韵,都充分体现了形神兼备的舞蹈韵味。

不论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还是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无不都是在对立中求得中和。中国古典舞具有和的艺术品质,让我们在和的世界中找到对立和统一。正是因为中国这种传统文化的和思想,让中国古典舞得以将有形和无形相结合,将真实与虚幻相结合,将舞蹈的形态和想象相结合,让和思想贯穿于其中,真正地做到在对立中求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以儒家思想为主脉、文史哲为主体、道德教化为主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维度的多方面整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伦理要义和智慧之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本精神,知行合体的实用精神,义以为上的重德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建构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宝库。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

中国传统文化

最美家乡——沧州市东光县 农学院11级兽医3班尚晓敏东光县隶属河北省沧州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下游。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东光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大北京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160公里,距济南160公里,与黄骅港、沧州海关相距90公里,为两省三市六县交界地。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冀东南重要的商贸、交通要地。京沪铁路、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省级千武路横穿而过。刚建设完的京沪高速铁路,还有即将开工的邯黄铁路, 东光县工业基础雄厚,已经形成化工、包装机械、塑料、棉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被誉为化工之乡,“中国纸箱包装机械之乡”、“江北塑料第一乡”、“河北棉花之乡”。 东光县历史悠久,于公元前202年置县。历史上名人辈出,是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故里,马致远墓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清末武术家霍元甲都是东光人。普照公园内的铁菩萨为全国最大的座式铁佛,与沧州铁狮子、景州塔齐名。 东光县旅游资源有: 1、铁佛寺大雄宝殿铁佛寺位于旅游区正中央,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为一组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仿宋古建筑群。山门正中门楣上"铁佛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鎏金匾额,则出自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爱新觉罗.溥杰之手。铁佛寺内共有佛像33尊,其中大雄宝殿内释迦牟尼佛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2、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总投资近100万元。2002年9月9日奠基,9月18日破土动工,坚持建筑景观小巧、精致的要求,追求平和、宁静的氛围,营造起浓厚的文化氛围。马致远纪念馆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小巧玲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代木结构建筑为主体,包括正门、正厅、东西亭、游廊等建筑,力求创造出元代散曲、戏剧浓厚的元代历史文化品位,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3、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工程于2006年11月27日奠基,2007年7月31日动工建设,投资140万元,于2010年6月1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铁佛寺景区内马致远纪念馆北侧,占地面积2335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107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仿清古建筑群,其采用北方四合院布局,与南方园林风格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南北中轴对称式二进院落,进人大院,对面墙上是“苟慧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浅析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篇一: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

高考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高考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题深度解读,希望能够给予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一、算法问题 1.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A.2 B.3 C.4 D.5 答案 C 解析(84,294)→(84,210)→(84,126)→(84,42)→(42,42),一共做了4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为( ) A.4 B.2 C.0 D.14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输出的a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故选B. 3.用辗转相除法求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 C 解析∵459÷357=1…102, 357÷102=3…51, 102÷51=2,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51,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3. 4.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对于求一个n次多项式函数f n(x)=a n x n+a n-1x n-1+…+a1x+a0的具体函数值,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出结果最多需要n 1

次加法和n(n+1) 2次乘法,而运用秦九韶算法由内而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的算法至多需要 n次加法和n次乘法.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运算所用的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运算要长得多,所以此算法极大地缩短了CPU运算时间,因此即使在今天该算法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x)=0.5x6+4x5-x4+3x3-5x当x=3时的值时,最先计算的是() A.-5×3=-15 B.0.5×3+4=5.5 C.3×33-5×3=66 D.0.5×36+4×35=1 336.6 答案 B 解析f(x)=0.5x6+4x5-x4+3x3-5x=(((((0.5x+4)x-1)x+3)x+0)x-5)x, 然后由内向外计算,最先计算的是0.5×3+4=5.5. 5.若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4x5-x2+2当x=3时的值,则需要做乘法运算和加减法运算的次数分别为() A.4,2 B.5,3 C.5,2 D.6,2 答案 C 解析∵f(x)=((((4x)x)x-1)x)x+2,∴乘法要运算5次,加减法要运算2次. 6.已知函数f(x)=6x6+5,当x=x0时,用秦九韶算法求f(x0)的值,需要进行乘方、乘法、加法的次数分别为() A.21,6,2 B.7,1,2 C.0,1,2 D.0,6,1 答案 D 解析∵f(x)=6x6+5, 多项式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6, ∴要进行乘法运算的次数是6. 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次数是1, 运算过程中不需要乘方运算. 7.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下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

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 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 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

高中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要求“增加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 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将 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题深度解读,希望能够给予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以专 业的帮助与指导. —、算法问题 1 .用更相减损术求 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 ) A . 2 B . 3 C. 4 D. 5 答案 C 解析 (84,294) f (84,210) f (84,126) f (84,42) f (42,42),—共做了 4 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 《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a , b 分别为14,18,则输岀的a 为( ) A . 4 B . 2 C. 0 D. 14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输岀的a 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故选B. 3. 用辗转相除法求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 ) A . 1 B . 2 C . 3 D . 4 答案 C 解析 ?/ 459-357 = 1 …102, 357-02 = 3…51, 102 -51 = 2, ???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 51,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3. 4. 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对于求一个 项式函数 f n (x) = a n x n + a n -1+…+ ay + a 。的具体函数值,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岀结果最多需要 次加法和 n n 次多 n

中国传统文化

一、名词解释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特征是与西方近代民主,科学思想交流融合。鹅湖之会: 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大乘,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慎独: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谛: 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瞋、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 涅磐: 涅槃为佛教教义,指佛教修习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理想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后所证得的不死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以下是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 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

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中华传统文化特征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 1.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一自强不息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做出明确的的表述的是《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学说的核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贵和持中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传统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了一种中正、中和、均衡、和合、协调的特征。中国传统贵和持中的思想表现在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社会的和谐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等。持中就是坚守中正,寻求适度,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三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们应该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言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协调。 四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在中国文化中有两层旨意:一是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体现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格肯定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轻神重人的根本态度;二是在人民与统治者的关系上“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社会观和朴素民主观。 五以义为上 追求义利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思想。“义”代表了仁义道德,“利”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物质利益。首先,在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要顾全大局。其次,对物质利益的获取要在社会道义和规范的约束下有秩序的进行。最后,要把社会来的财富,在反馈到社会中去。 六礼治精神 礼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首要准则,社会中人们的各种关系都要靠礼来理顺,处理各种事情和判断是非都要以礼为准则。包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其中忠、孝、悌、仁、善为五伦关系的准则。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礼治精神,其实质是强调社会的有序,坚持社会的秩序。 七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当今的提法,在古代传统上变现为一种知行合一的知行观。就是知识一定要跟行为相联系,知来自于行,反过来要指导行。表现出我们中国哲学重视实践、关怀现实的问题。八辩证思维 中国传统思想在辩证思维上是最丰富、起步最早的。一个是老子为代表的贵柔辩证法、另外就是孙子的辩证法。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跟中国哲学的传统辩证法,完全可以融会贯通。 九内在超越 这是中国传统对于价值问题的一个基本态度,变现为修己安人。中国哲学中人性就有自我完善的可能。也就是“人性善”。人性善就是对人自我完善的可能性的理论前提。人有善根,把善根变成实际的善心需要向内修,回归本性。 十有容乃大 中国传统文化海乃百川、有容乃大。表现为接受异族文化,没有文化上的障碍,对待外来文化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在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吸纳融合占据主流。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大全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算法问题 1.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A.2 B.3 C.4 D.5 答案 C 解析(84,294)→(84,210)→(84,126)→(84,42)→(42,42),一共做了4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着《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n n次加法和n次乘法.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运算所用的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运算要长得多,所以此算法极大地缩短了CPU运算时间,因此即使在今天该算法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秦九韶算法计算f(x)=0.5x6+4x5-x4+3x3-5x当x=3时的值时,最先计算的是() A.-5×3=-15 B.0.5×3+4=5.5 C.3×33-5×3=66 D.0.5×36+4×35=1 336.6 答案 B

解析f(x)=0.5x6+4x5-x4+3x3-5x=(((((0.5x+4)x-1)x+3)x+0)x-5)x, 然后由内向外计算,最先计算的是0.5×3+4=5.5. 5.若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4x5-x2+2当x=3时的值,则需要做乘法运算和加减法运算的次数分别为() A.4,2 B.5,3 C.5,2 D.6,2 答案 C 解析∵f(x)=((((4x)x)x-1)x)x+2,∴乘法要运算5次,加减法要运算2次. 第三次运算,a=5,s=6×2+5=17,k=3,满足k>n, 输出s=17,故选C. 8.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x3-3x2+2x-11的值时,应把f(x)变形为() A.x3-(3x+2)x-11 B.(x-3)x2+(2x-11) C.(x-1)(x-2)x-11 D.((x-3)x+2)x-11 答案 D 解析f(x)=x3-3x2+2x-11=((x-3)x+2)x-1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优秀精神?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决不是简单的复古。我们需要的,是要从上万年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中,认取那些穿越时空、恒久生辉的伟大精神,并在21世纪的今天努力实践和弘扬这些精神。 包容博大的精神。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是海纳百川的文化。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在不断地包容并融合外来文化。今天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融合,也是中国文化开放兼容的一个具体体现。印度佛教来到中国,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印度人释迦牟尼简直加入了中国国籍。近当代中国对西方思想的欢迎,中国成了西方思想的试验田,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开放精神的体现。当然,一切外来的思想文化,都经过了也都必将经过已有的中华文化体系的熔炼,其精华被吸取之后,又将生发出全新的更加灿烂博大的中华文化。 天下大同的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重视天下的和谐和相互友爱而非互相的对抗或欺凌弱小。今天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也是大同精神的体现。历史上强大的中国,没有主动侵犯小国。中国版图的扩大,是在回击当时的外族侵略以及外族文化主动融入中原文化的结果。强大的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给各国送去的是丝绸、瓷器等各种物品。今天西方某些人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他们以西方对抗和竞争性的思维、以自己爱好侵略的历史来揣度以和谐大同为核心特色的中华文化的表现。 中庸的精神。中庸不是当好好先生,而是一种为人处事上的恰到好处,是一种“黄金分割”的大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智、仁、勇”的结合才是完善的人格,而非强调一端,就是中庸精神的表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就是中庸。“随心所欲”但是“不逾矩”,就是中庸。中庸也意味着虽然能力智慧优胜但是心态平实谦虚,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人可以发明火药,但是不用来制造武器,这就是中庸和平的精神。“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庸,“高高山顶立,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的中学,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中学,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正确分析其精华和糟粕,在现实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旧赋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一种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为‘德性文化’”。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除了伦理政治型文化这一总的特征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图呈现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数学教材第十册《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人突显人文精神 运用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九册96页)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第十册26页)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1.强调作品的整体意识 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心灵的寄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 2.强调对作品意境的追求 作品的“意境”就是作品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心的祈求与期盼,是作者心世界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意识,使自然万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心世界。它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有别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特点,它是具体而抽象的,注重外形表现并富有神韵的,它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代性相统一。 一、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 “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的形成,是由先“百家争鸣”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诸侯国则要求保全江山社樱,不致被别国消灭,并进而要统一天下。为了解决问题,各诸侯国广罗人才,研究对策;具有见识的知识分子,或讲学,培养传治国人才,游说诸侯,并由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主以“仁义”治国,以“亲民”、“惟民所止”、“止于至善”为德。道家学说是“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主“爱民治国”、法家则主改革,实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墨家反对说空话,要“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对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百家争鸣”有一个共同点,主“尚贤”、“爱民”,因而都各有自己的先进性。到战国末年,就进人了取、存小异,进行全面总结的阶段,形成了“以民为本”、文道与德 二、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汇编

数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算法问题 1.用更相减损术求294和84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 A.2 B.3 C.4 D.5 答案 C 解析(84,294)→(84,210)→(84,126)→(84,42)→(42,42),一共做了4次减法. 2.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为() A.4 B.2 C.0 D.14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输出的a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故选B. 3.用辗转相除法求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 C 解析∵459÷357=1…102, 357÷102=3…51, 102÷51=2, ∴459和357的最大公约数是51,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3. 4.秦九韶算法是中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一种多项式简化算法,对于求一个n次多项式函数f n(x)=a n x n+a n -1 x n-1+…+a1x+a0的具体函数值,运用常规方法计算出结果最多需要 n次加法和n(n+1) 2 次乘法,而运用秦九韶算法由内而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的算法至多需 要n次加法和n次乘法.对于计算机来说,做一次乘法运算所用的时间比做一次加法运算要长得多,所以此算法极大地缩短了CPU运算时间,因此即使在今天该算法仍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秦

九韶算法计算f(x)=0.5x6+4x5-x4+3x3-5x当x=3时的值时,最先计算的是() A.-5×3=-15 B.0.5×3+4=5.5 C.3×33-5×3=66 D.0.5×36+4×35=1 336.6 答案 B 解析f(x)=0.5x6+4x5-x4+3x3-5x=(((((0.5x+4)x-1)x+3)x+0)x-5)x, 然后由内向外计算,最先计算的是0.5×3+4=5.5. 5.若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4x5-x2+2当x=3时的值,则需要做乘法运算和加减法运算的次数分别为() A.4,2 B.5,3 C.5,2 D.6,2 答案 C 解析∵f(x)=((((4x)x)x-1)x)x+2,∴乘法要运算5次,加减法要运算2次. 6.已知函数f(x)=6x6+5,当x=x0时,用秦九韶算法求f(x0)的值,需要进行乘方、乘法、加法的次数分别为() A.21,6,2 B.7,1,2 C.0,1,2 D.0,6,1 答案 D 解析∵f(x)=6x6+5, 多项式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6, ∴要进行乘法运算的次数是6. 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次数是1, 运算过程中不需要乘方运算. 7.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下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依次为2,2,5,x,n均为2,则输出的s等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