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1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历史考前基础知识突击手册(解析版)

专题01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历史考前基础知识突击手册(解析版)

专题01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历史考前基础知识突击手册(解析版)
专题01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考历史考前基础知识突击手册(解析版)

【专题概述】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了“新政”,德、意、日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两极格局,但是世界在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状态。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振兴。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知识梳理】

一、20世纪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1.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为了协调美日在东亚、太平洋的关系。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新秩序。

3.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如何正确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20年代基本处

于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为后来的

1

二战埋下了隐患,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矛盾激化,形成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最终使该体系走向瓦解。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四)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

2.原因: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3.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巴黎和会的作用: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5.巴黎和会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6.《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有日本继承,在中国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说明:“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强发展,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五)国际联盟

1.时间:1920年1月操纵国:英国、法国总部:瑞士日内瓦

2.性质:一战后的国际政治组织

(六)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九国

2.原因:(P17第一段)为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特别是日美之间的矛盾。

3.主要操纵国:美、英、日(主要矛盾:美日矛盾)

4.华盛顿会议的作用: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5.华盛顿会议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6.《九国公约》:

①签订时间:1922年

②内容: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作用(影响):A对美国: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B对中国: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

3三、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一)冷战政策(实施范围: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

1.背景(原因):美、苏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美国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含义: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3.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铁幕”特指共产主义)

4.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5.主要表现(冷战期间美国霸权的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②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③军事上组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6.冷战影响: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二)美苏争霸

1.开始时间:20世纪5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上台后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2.分为三个阶段(结合八下第9、11课美国、苏联经济发展情况理解各阶段特点)

(三)杜鲁门主义时

优势国家(美、苏领导人)阶段特点典型事件五六

十年

美国(赫鲁晓夫、肯尼迪)美国占据优势.(结合“美国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理解)白热化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补充表现:1961年修建“柏林墙”(会选择)七十

年代苏联(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争霸达到高潮,美国因陷越南战争,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实行战略收缩。(结合“美国七十年代经济发展受1974

—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理解)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八十

年代美国(戈尔巴乔夫、

里根)

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同意实现有限缓和。(结合“八十年代苏联改革、美国经济发展特点”理解)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1.含义:19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2.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二战时美苏战时同盟建立: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四)马歇尔计划

1.提出:1947年,美国提出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2.目的(真实意图):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理解:一方面是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是试图通过援助,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然而西欧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在60年代走向联合,成立了欧共体。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

(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建立: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了解会选择)

2.“北约”成立的影响: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理解:“《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体现“集体防御”的性质,其建立的目的是加强对西方各国的控制,进而遏制苏联。)(六)两极格局

1.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或北约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2.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

四、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理解会选择)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2.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

3.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实力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并发展起来。

(二)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三)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一超多强”局面的表现)

1.一超是指“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

4

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2.“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他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四)多极化发展中,各国实力增强对于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多强”的作用)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灵活变换国家主语回答问题)

(五)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的表现(以“苏联解体”为界线分为“冷战中”和“冷战后”两个阶段)

1.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冷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六)新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

(七)面对当今的多极化趋势,各国(中国)如何应对?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八)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最主要的是什么?并举例

因素有5个: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国际冲突

最主要因素:霸权主义典型事例:科索沃战争

(九)当今世界主题(趋势):和平与发展

【达标训练】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如果上网找关于“冷战”的资料,下列哪一人名不适合作为搜索关键词()

A.丘吉尔

B.罗斯福

C.杜鲁门

D.马歇尔

【答案】B

2.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

5

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

A.生产相对过剩

B.人民流离失所

C.物价普遍上涨

D.物资供应不足

【答案】A

【解析】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危害:一是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二是资本家销毁商品,生产受到破坏。题文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故选A。学&

3.下边是苏联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透过漫画,我们感知到最为浓郁的历史气息是(

A.二战烽火

B.合作精神

C.和平安宁

D.冷战阴霾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苏联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透过漫画,我们感知到最为浓郁的历史气息是冷战阴霾。D项符合题意。

4.“……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一天内就有近一千三百万股票被抛售出去,几天内,股票价格持续暴跌……”,以上情景发生在()

A.1929年的华盛顿

B.1933年的纽约

C.1929年的纽约

D.1928年的伦敦

【答案】C

5.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咨文,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要求国会批准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以抵制极权政体强加于它们的种种侵犯行动。据材料分析()

6

A.美英由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B.美中由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C.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D.美苏由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3月。为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杜鲁门提出了“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成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盟友关系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卜老师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卜老师观点的是()

A.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卜老师的叙述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现“半球化”是因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和对峙。

7.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的典型事例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印巴分治

C.苏联入侵阿富汗

D.科索沃战争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对南联盟发动了侵略战争,造成了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和物质损失,这就是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是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的典型事例。其他三项内容都发生在冷战结束之前。故选D。&网

8.20世纪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意大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9.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表现出不满的其他国家代表说道“法国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伤

者,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拿更多的战利品。”“但我们英国为这次战争出的力可不比你们法国少啊。”英

7

国首相劳合?乔治站了起来,几乎是怒视着克里孟梭。上述情景体现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

A.维护和平

B.加强合作

C.挑起战争

D.战后分赃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巴黎和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企图为法国捞取更多的战利品,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想为英国夺取更多的东西。他们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只是为了宰割战败国,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故选D。

10.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

B.

C.

D.

【答案】D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50分)

11.大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材料二:(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撤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点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材料三:(矛盾重重的苏联)

8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获序?

(2)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3)分析上图,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4)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答案】(1)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原因:欧洲的联合(欧共体的成立)、美国的援助。

(3)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模式:斯大林模式。

(4)观点一:同意。新崛起的大国会威胁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观点二:不同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各国都积极营造和平安全环境发展经济;由于先进武器的出现,战争对全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危害,当今各国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的原因包括,欧洲逐步走向了联合,美国的经济援助等。.网

(3)根据图表中B段的时间“1960年到1064年”苏联农业发展较快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实行了改革;斯大林模式弊端的存在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选择,论证充分即可。如:观点一:同意。理由:新崛起

9

10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材料一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材料二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材料三

材料四一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漫画

不平等的“赌局”

材料五

(1)图一的现象的出现与哪一事件有关?图一与图二有何联系?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持“20年休战”局面的欧洲格局是什么体系?20年后,应验了福熙预言的是哪次战争的爆发?

(3)材料二中“战争才刚刚开始”的寓意是什么?这一“战争”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4)材料三图示中的环状结构体现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5)材料四漫画的寓意是什么?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世界格局的“过渡期”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

(3)美国将推行以遏制苏联为核心的“冷战”(或实行“冷战”)。

标志事件: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4)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实力

(5)寓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利不均衡。(其他类似的答案亦可)

11

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答出两项即可)

12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xx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摒除了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更将开卷形式充分发挥。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正确阅读历史材料是解题的基础。 历史材料解析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和观点。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和掌握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这样既避免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如2015年中考题中给出这样的设问:(1)据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了怎样的转移?(2分)(2)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2分)(3)并写出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一项内容。(2分)带着设问去阅读材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以及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一般情况下,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准确找出历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阅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也是思考历史史实的过程,从历史材料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相关历史信息,对于正确解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常识):中国文学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左传》、《毂梁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睢》、《伐檀》、《硕鼠》、《七月》。 4.《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写。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

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o表、30世家、70列传。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短歌.行》等,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五、唐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壬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8材料分析题专题提分训练

专题(八)材料分析题 专题提分训练 ·题型特点 河北中考非选择题历史部分第一题多以第26题出现,2018年和2019年均为材料分析题(9分),其中2018年侧重考查“世界史”内容,2019年侧重考查“中国史”内容。试题的基本特点是:三段材料、三个设问(分值分配一般为2,4,3),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2)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多为原因、经过、历史人物的贡献、成就等)的能力;第(3)问多设问“影响”“意义”,属于对题干材料“共性”内容的考查。 ·方法解读 本题型为典型的材料分析题,解答时注意:首先要审清设问,准确把握具体的考查对象,即“考什么”,河北中考在这方面多侧重对“原因”“经过”的考查;其次注意相关提示词,如“据材料一”“综合材料”,这就提示答题的范围在所出示的材料中;然后就要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对材料每一句”的合理解读——分析同设问的关系;最后组织答案,做到详略得当、史实准确、论据合理等。 ·针对演练 1.[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了轨道的国家,政党的争权绝不使用武力,所以不致引起内战。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总服从政府,不问主政者是属于哪一党派。却是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 材料二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而工商界及学界的人在专制政体下做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学界人士偏于文字方面,古书愈读得多,思想就愈腐旧。 材料三中山先生把建国的程序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但是时人不信他,因为他们不了解他的思想。中山先生并没有健全的革命党做他的后盾,至于革命军更谈不到。当时军队的政治认识仅限于排满一点,此外都是些封建思想和习惯,只够做反动者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引起内战的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民国初期国家混乱的原因。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中考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6.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九年级填空式练习

世界历史九上下填空式练习 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奴隶制文明) 一、人类文明最先出现在亚非地区,被称为大括:、、、。欧洲早期文明又叫海洋文明,包括和。 请阅读p7和p46完成下列填空 1、古代埃及位于发源于流域。出现在约年,当时使用的文字是文字。被称为国度。 请阅读p9和p46完成下列填空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位于发源于河 和河流域。两河流域使用的文字也出 现在年,叫做文字。主要文明成就是。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两河流域的文字主要由创造的文字外,还有另外一种文字由人创造,叫文字。后来经过发展演变,成为欧洲的字母文字。请阅读p10完成下列填空 3、古代印度位于,发源于流域和流域。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对印度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4、古代中国位于,发源于和流域。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叫也是象形文字,是在时期出现的。 二、完成表格 三、延伸训练1、图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大致位置 欧洲早期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发源于欧洲又叫爱琴文明。出现时间是年左右。主要包括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 请阅读p14和p51-52完成下列填空 1、古代希腊文明主要是希腊半岛上出现的两个重要城邦分别是和。古希腊文化很发达,阿基米德发现和浮力定律而闻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被誉为。古希腊也是欧洲戏剧的故乡,著名悲剧作家的作品《俄底浦斯王》把悲剧艺术推向成熟。另外还有喜剧之父是和悲剧之父 (1)雅典在时期成为一个奴隶制共和 国。当政期间达到全盛。当时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本质仍然是奴隶制贵族专政。奴隶没有权利。奴隶主子女可以受到很好教育。 (2)斯巴达是另外一个城邦。崇尚武力和军事。子女一出生就受到严格体检和军事训练。请阅读p16-18完成下列填空 2、古代罗马位于是欧洲早期又一个文明中心,年,成为一个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49年,共和国无力维持,凯撒夺取政权被暗杀。 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第一个罗马帝国的皇帝是。直到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当时中国正处于时期。 延伸训练1用年代尺展示出希腊、罗马古国的演变历程 (1)古代希腊:(2)古代罗马: 2、图示古代希腊、罗马的大致位置 中古世纪的历史(封建社会文明) 请阅读p24-26完成下列填空 一、在亚洲:1、日本的大化改新发生于世纪,当时中国处于时期,大化改新就是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从此日本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国家。 2、阿拉伯半岛实现统一是在世纪,当时中国处于时期,主要人物是。他创立了伊斯兰教,为阿拉伯统一起到很大作用。穆罕默德最早是在传教,由于受到当地贵族的迫害,于 年离开,后来在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历元年。年,穆罕默德率兵攻打麦加,经过协商,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政治、宗教领袖地位。 请阅读p28-31完成下列填空 二、在欧洲: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结束。日耳曼人开始在西欧建立许多国家,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有以下3个特点: ⑴⑵⑶ 1、封建等级制度确立和特点:法兰克王国宫相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土地分封,形成了欧洲封建贵族内部严格的等级制度。欧洲封建等级制度与中国不同,它的特点是。 2、罗马教廷地位最高:世纪,法兰克宫相与基督教会勾结篡夺王位,把土地献给教皇,史称。使教皇从此地位越来越高,教皇势力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最大势力。皇权高于王权。 3、城市自治: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经过几百年发展,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手工业城市,这些手工业城市是在教会和封建主领地上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市民阶层。城市市民开始为争取城市自治权展开斗争并取得胜利。著名的是。城市自治权取得方式有和。这些市民后来转化成手工业者或商人,后来发展成资本家,为准备了条件。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没有的。 古代文明的交往 一、文明成就(三大宗教都产生于亚洲)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历史常识题及答案 (一) 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具有明显的两面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日本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 B、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共产党力量的不断壮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本性 答案:B 2、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反共高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国民政府开始积极反共 B、严重削弱了中国的抗日力量 C、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促使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 答案:B 3、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4、1936年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 )。 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答案:B 5、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 A、1931、9、18~1945、9、2 B、1931、9、18~1945、8、 15 C、1937、7、7~1945、8、15 D、1937、7、7~1945、9、2 答案:C (二) 1、近代中国最早主张断发易服的派别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立宪派 D、革命派 答案:B 2、下列事件发生在1911年的是( )。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C 3、下列言论属于维新变法者提出的是( )。 A、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答案:D 4、下列措施,在百日维新中被维新派搁置起来的是( )。 A、设立议院 B、发展工商业 C、改革科举制度 D、改革政府机构 答案:A 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 B、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 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策略 C、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答案:D (三) 1、1988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 )。 A、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B、压缩社会总需求 C、抑制通货膨胀 D、整顿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的各种混乱现象 2、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公教育

中考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题高分技巧 材料分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是初中历史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当中,考生在材料分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如何来解答这一类型的题呢? 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 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有的题目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2018中考历史复习基础填空参考答案+基础检测答案_中国近代史基础知识填空答案

中国近代史(八上)基础复习一、列强侵略与国人抗争 二、中国近代化探索(向西方学习救国救民之路)

五、人民解放战争 注:国共两次合作: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史实有: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第二次抗日战争时期(1936-1945)(史实有: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2014?江苏常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3分)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3分)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2分)

公共基础知识世界历史

一、世界古代和中世纪史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历史十分悠久,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十进制的计算方法,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等,都是其独有的发明。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表现在:楔形文字,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用肉眼观测月食等。古印度的文明表现在:《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著名史诗,建筑和雕刻艺术发达。中国的文明集中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 2.欧洲文艺复兴 15世纪至16世纪,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绘画及雕塑艺术,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及代表作品: 意大利的但丁代表作诗集《神曲》;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英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代表作《堂吉诃德》。 二、世界近代史 1.英国革命 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冬召开会议,企图通过征收新税,以讨伐苏格兰起义,遭到议会反对,议会反而要求限制

王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清教徒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党,成立共和国。1688年,辉格党人联系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赶走詹姆斯二世,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共同继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美国独立 1773年,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导火索,1775年春,英军与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交火,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告独立。1777年,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法国大革命 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路易十六调集军队准备镇压,激起了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同年7月14日,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1792年推翻君主制,建立吉伦特派当权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5月至6月,实行雅各宾派的革命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大革命中断,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执政,担负起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巩固大革命的历史革命。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为此后的革命树立了榜样。

最新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填空训练---中国古代史

最新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填空训练---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________的山洞里,距今约___________年,过着______生活,能够制造和使用________,会使用________火,还会保存火种。 2.距今约________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________流域,住________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使用________石器,用________耕地,种植________。 3.距今约________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________流域,住___________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________,使用________石器,会制造________陶。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和______的国家。 5.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________流域的部落首领,后来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 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 6.相传,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还教人们挖井,发明________,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 。 称________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 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________。周天子把________和平民、奴隶,分给________、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________,平时镇守疆土,战时________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________ 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________、大发展时期。具体表现:经济上,________和________的推广,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政治上,争霸和变革。 (1)春秋时期:________逐步瓦解,________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诸侯________局面出现,齐桓公是春秋 第一个霸主。 (2)战国时期:形成____、楚、燕、韩、赵、魏、____七雄并立的局面。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思想上,出现_________局面,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的出现,新兴__________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秦孝公初期,秦国比较落后, 秦孝公广纳人才,变法图强。 5.公元前356年,商鞅在________支持下开始变法。经济上,国家承认________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________。政治上,奖励______,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____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________得到发展,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试卷35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试卷35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 1.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下列属于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 )。 (分数:2.00)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解析:解析:金田起义是由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的,排除A。南昌起义是由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排除D。所以正确答案为BC。 2.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后人在太庙中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下列历代帝王与其庙号对应正确的有( )。 (分数:2.00) A.唐高祖一一李渊√ B.明太祖——朱棣 C.宋太祖——赵匡胤√ D.清世祖——爱新觉罗玄烨 解析:解析: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唐朝李渊称“高祖”,其子李世民称“太宗”;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称“世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称“圣祖”。 3.两宋的商业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许多促进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的新事物,包括( )。 (分数:2.00) A.柜坊 B.交子√ C.商帮√ D.飞钱 解析:解析: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故本题应选BC。 4.以下事件与汉武帝有关的有( )。 (分数:2.00) A.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B.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 C.建立年号,创立太学√ D.反击突厥,开拓疆土 解析:解析:七国之乱发生于汉景帝在位期间,B项说法错误。突厥兴起于南北朝后期,汉代的边患主要是匈奴,D项说法错误。 5.“……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出自列宁的《四月提纲》,下列关于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革命的胜利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列宁作为共产国际的主席领导了这次革命 D.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借鉴√

陕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副题(解析版)

2017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2分) 注:1~12题为思想品德试题 13. 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互相补充 B. 代奉行儒外法思想 C.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D. 百家争鸣文化局面形成 14. 他们从国家主义出发,采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国家主义的招牌下被堂而皇之地搬进了小生产的千年古国。这一方式对中国社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出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企业的出现 C.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的兴起 D. 八国联军侵华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据此回答15~16题。 15. 1958年,在谈到长征时说:“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委员长逼着我们走”的事件是() A.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B. 介石背叛国民大革命 C.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 D. 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 16. 对下图a、b、c、d四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①a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b处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c处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④d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表列出了1917~1940年欧洲主要国家社会发展部分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联德国英国 项目 每千居民受过普 5.1 0.9 0.1 教人数 每千人口拥有医 5.7 12 生数 城市人 2.3 0.3 0.2 口比重 婴儿死亡率 2.4 2.7 3.0 ②斯大林模式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各国指标变化与其起点有关系 ④联社会生活水平超过西方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如果给右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 地球生态环境危机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东欧剧变与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8分) 1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一生七次巡海,积极开拓海疆,探索域外航线,且每次出巡随从数万,率船

历史与社会中考基础知识归类(填空)

史社中考:冲向B+成功之路 历史与社会高分中考基础知识归类填空题训练第1季 班级姓名作业评价 一、“核心”类 1.儒家思想的核心:“”。 2.依法治国的核心:。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 4.“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5.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6.启蒙运动的核心:等理性主义思想 二、“中心”类 l.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启蒙运动的中心: 三、“根本”(根本原因)类 l.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2.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3.国家的根本大法:。4.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根本问题的法律是:。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抗日战争胜利根本的原因:()。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8.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9.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是 。10.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1.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根本原因是。今天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本原因是的的存在。12.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13.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国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毛泽东、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找到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正确道路(道路)和道路)。 四.“基本”类 1.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 2.我国基本国策:(4个)。 3.我国基本战略:(4个)。 4.我国治国基本方略:。5.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6.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7.当今国际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 8.WTO的基本职能: (3个)9.地图最基本的“语言”:。 10.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前提),(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 五、“基础”类 l.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是:。2.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3.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4.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5.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6.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训练 一、“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问: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四、材料一丰都全县人民到处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参军的动人场面。社坛乡青年熊应龙步行70多华里,三次进城要求参军。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翅膀要飞大,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请说出与这事件有关的一个人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有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一种什么制度?(2分) 五、20XX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行“2009中国记忆”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选取杭州、扬州、洛阳等8个沿运河城市作为节目组成部分,其中,通州、扬州、杭州是直播点。 请回答:(1)材料中的“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九下历史 第四单元(填空版)-备战2021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篇之九年级填空版复习提纲(河北专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1929开始) 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贫富差距加大;出现生产;全国性的活动; 2、开始: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暴跌。 3、影响:①经济:萧条冷落,工人人数激增; ②政治: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时间:年开始; 特点:采用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实质:维护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内容:整顿体系,通过《》; 加强对的计划指导,通过《》《》; 调整政策:通过《》。 推行:通过《》,建立社会福利体系;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影响:美国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和生产有所恢复,人数逐步增加,人民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的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参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二战并取得胜利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可能从根本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时间,,人物, 2、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时间:年 背景: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纳粹党趁势发展壮大,利用民众对《凡尔赛和约》不满。 过程: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措施:①一党专政:利用“”,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②加强,焚烧了大量的进步;③迫害。④大力发展工 业,积极。 3、日本法西斯的建立1936,上台组阁,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其势力的核心:;影响: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4、轴心国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 一、1、战场:欧洲战场,战场,战场,战场,中国战场。 2、全面爆发:年9月1日,德国闪击,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战争初期:德国侵占西欧和北欧的许多国家,法国投降,英国遭空袭 3、战争扩大:1)1941年6月,战争爆发(战役:保卫战,粉碎了德军的神话;); 2)1941年12月,战争爆发(开始标志,战役:日本偷袭; 影响:二战达到最大;)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历史人文常识复习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历史人文常识复习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导语: 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常识部分作为考试的组成内容,重要性不可小觑。面对庞杂的常识知识点,我们该如何备考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历史人文常识复习技巧。 总的来说,在学习历史人文这部分内容时,要分横向和纵向两条线,纵向就是跟着历史的发展顺序和发展轨迹进行梳理,比如从夏商周奴隶社会开始到明清,整个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横向则是在某一特定时期,要通过政治、经济、民族融合、文化特点和社会状况来了解和掌握。这样学到的知识相对而言,就会比较充实和丰满,能基本覆盖考点。 这部分的复习,如果要求考生去研读专门的历史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难度太大,考生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看。所以在本文中推荐一些小窍门和小技巧。比如看一些年轻人爱看的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虽然现在有些影视作品编剧有时候脱离历史,但是至少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我们是可以掌握的。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影视作品,考生可以在平时休闲娱乐时看些电视舒缓压力的同时学习知识。比如前两年大热的《神话》,在这部电视作品中,既有养眼的帅哥美女、感人的爱情故事,而且我们能够从中比较清楚的了解到秦朝以及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以及一些历史典故,如“指鹿为马”等等。比较适合考生看到一些作品有《楚汉传奇》、《美人心计》、《汉武大帝》、《昭君出塞》、《三国演义》、《贞观长歌》、《武则天》、《大明宫词》、《精忠岳飞》、《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以及尤小刚的秘史系列。甚至一些戏说成分较多的影视作品我们也可以拿来做为知识点学习,比如热播的穿越剧,如《步步惊心》,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清朝康熙以及雍正年间,著名的“九子夺嫡”的历史知识。 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二月河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曲,以及《如果这是宋史》等等。 推荐阅读: 公共基础知识怎么复习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座9层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十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 十【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1.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进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有何局限性? 哲学、 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2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8 63.86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变乱”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及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材料四中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主张?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 人类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人类的思想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学说,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这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思想的形成?这一思想的来源有哪些? (3)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知识分子要求开启宪政之门,提出“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发动了一场争取民主宪政的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序幕。这一宪政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