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星蝽属几何形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半翅目:蝽科)

二星蝽属几何形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半翅目:蝽科)

二星蝽属几何形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半翅目:蝽科)
二星蝽属几何形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半翅目:蝽科)

二星蝽属几何形态学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半翅目:蝽科)

二星蝽属Eysarcoris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异翅亚目Heteroptera,蝽科Pentatomidae,蝽亚科Pentatominae。二星蝽属部分种类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其成、若虫可以通过吸食植物汁液使植株枯萎甚至死亡。

自Hahn于1834年建立本属,至2006年Rider的古北区名录,共记载古北区含中国的东洋区共14种(中国9种)。该属体小,宽卵圆形,小盾片基角处常有显著的黄白斑,易于与其他属区分。

该属国内外种类由于近缘种间外部形态及生殖节特征差异不显著,加大了此类昆虫分类鉴定的难度。本文使用几何形态学方法对中国二星蝽属9个种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较深入探讨了二星蝽属在蝽亚科的族级分类地位以及二星蝽属中为害较为严重的北二星蝽Eysarcoris aeneus、拟二星蝽 Eysarcoris annamita、二星蝽 Eysarcoris guttiger的地理种群间的翅形差异;使用GIS技术较全面的分析了中国二星蝽属物种丰富度及分布格局。

全文共七章,概括为四个部分:文献综述、几何形态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全文结论。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第一章)。

简单介绍了二星蝽属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经济意义;二星蝽属Eysarcoris 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其在当前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何形态学的产生和发展、原理和方法,研究的技术手段及其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几何形态学研究(第二章到第五章)。

第二章以北二星蝽E.aeneus、广二星蝽Eysarcoris ventralis、拟二星蝽E.annamita为材料,比较了北二星蝽E.aeneus的生殖囊及前后翅的形状差异,讨论了二星蝽前翅、后翅、生殖囊的几何形态学研究价值。结果显示北二星蝽

E.aeneus和尖角二星蝽Eysarcorisparvus之间的生殖囊形状无显著差异

(P>0.05),两者之间的翅形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证实北二星蝽E.aeneus和尖角二星蝽E.parvus为一个种;证明生殖囊形状具有种水平的分类价值,前、后翅形则具有种群水平的研究价值。第三章使用前翅、后翅、生殖囊、头、前胸背板、小盾片为特征,对二星蝽属Eysarcoris 的9个种进行系统研究,探讨二星蝽属9个种的分类地位,讨论了六个特征作为二星蝽属分类依据的研究价值;使用聚类分析研究了除尖腹二星蝽E.trigonus之外的8个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六个特征的分析结果均显示9个种之间分类界限清晰,支持9个种各自现有的分类地位;基于普氏距离的聚类分析与传统分类学研究结果相吻合;所选取的六个特征(前翅、后翅、生殖囊、头、前胸背部、小盾片)可以作为二星蝽属几何形态学研究的依据。第四章,通过对包括二星蝽属在内的17个属30个种的小盾片形态差异研究,探讨了二星蝽属在蝽亚科的族级分类地位。

结果表明二星蝽属Eyarcoris与狄蝽属Dymantiscus、辉蝽属Carbula小盾片形状最为相似,均为宽、短,舌状。滴蝽属Dybowskyia及枝蝽属Aeschrocoris 虽与前三者聚为一个大支,但因其核型与二星蝽差异较大,因此,作者认为二星蝽属不应归属于舌盾族,第五章对二星蝽属为害较严重的北二星蝽E.aeneus、拟二星蝽E..annamita及二星蝽E.gutuiger进行地理种群间形态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北二星蝽、拟二星蝽、二星蝽各地理种群间翅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质心距离则无与之相应的表现。

第三部分:生物多样性研究(第六章)。利用GIS技术探讨中国范围内二星蝽属的物种丰富度和地理分布格局;分析了二星蝽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和纬度变化的

关系;研究了影响二星蝽分布的最重要的气候因子。

结果显示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我国北部地区二星蝽物种丰富度明显低于南部地区,西部地区物种丰富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此外物种丰富度还与海拔成负相关。我国云南、广西、浙江省以其温和的气候和丰富的植被为二星蝽属物种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形成二星蝽属物种聚集中心。

第四部分:文章结论及创新点(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