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交换技术

通信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丽)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 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 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用户终端. 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 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异步时分是依据信头标志X.Y.Z.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7、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工作方式有什么特点? 不管是面向物理的连接还是面向逻辑的连接。其通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连接建立传送信息连接拆除(2)一旦建立连接该通信的所有信息均沿着这个链路路径传送求保证信息的有序性。(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无连接的时延小。(4)一旦建立连接出现故障信息传送就要中断,必须重新建立连接。因此对故障敏感。无连接特点:(1)没有建立连接一边选路一边传送信息,属于一个信道的信息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改路径无预知无法保证信息的有序性、(3)信息传送的时延比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时延大(4)对网络故障不敏感、 8.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有何异同? 分组交换的信息传送最小单位是分组,帧交换是帧帧中继是帧、分组交换的协议是OSI 1.2.3 帧交换是OSI 1.2 帧中继是OSI 1.2(核心) 分组交换的信息与信令传送信道不分离帧交换分离,帧中继分离。 9.帧中继与ATM交换有何异同?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过的)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整理过的)

智能网的目标是将其功能用于所有通信网络。(√) 智能网对网络资源的固定分配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智能网新业务是通过由业务平面到GFP的映射,再映射到物理平面上完成。(×) 4、800号业务的号码是由800(业务接入码)+KN1N2(数据库标识码)+ABCD(用户号码)组成。(√) 1.下一代网络(NGN)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 2.软交换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半开放的体系架构。(×) 3.软交换技术应支持各种电路和分组电话协议的第3层(呼叫控制信令)功能。(√) 4.软交换可以在复杂的系统中对几种类型的系统故障进行软硬件旁路,是不完全容错结构。(×) 1.光交换也是一种光纤通信技术,是全光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V ) 2.光交换的比特率和调制方式透明,不能提高

交换单元的吞吐量。(X ) 3.目前常用的光交换存储器双稳态激光晶体管和光纤延迟两种。(V ) 4.在光电路交换中,网络需要为每一个连接请求源端到目的端的光路。(V ) 1.分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固定时分复用技术进行传送,只有当用户发送数据时才分配给实际的线路资源。(×) 3.分组交换采用了“存储—转发”方式,需要建立端到端的物理连接。(×) 4.SVC(交换虚电路)可同时与用户进行通信。(×) 1.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 ) 2.局数据对不同交换局均能适应,不随交换局的外部条件改变而改变。( × ) 3.基本级任务属于周期性任务,由时间表启动执行。( × ) 4.程序和系统数据一起称作系统程序。

2015年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试综合真题(标准答案)..

2015年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试综合 真题(标准答案).. 2015年中级通信工程师考试上午真题(标准答案) 1、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C),即第一生产力。 A.劳动者 B.资本投入 C.科学技术 D.经济制度

2、移动通信的告诉发展直接反映了通信技术发展的(D)趋势。 A.数字化 B.智能化 C.标准化 D.个人化 3、从通信科技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劳动过程看,通信科技职业具有高度的(C)。 A.探索性 B.严谨性 C.集中统一性 D.投资效益型 4、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的两重性,是指通信科

技人员应遵守(C)两方面的职业道德。 A.生产人员和服务人员 B.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C.科技工作者和通信工作者 D.公平竞争和协调合作 5、科技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A),这也是科学的生命。 A.探索创新 B.实事求是 C?团结协作 D.勤俭严谨 6、通信网络是一个与国与民息息相关的极其复杂

的庞大系统,因此通信科技人员应具有强烈的(D )。 A.开拓精神 B.竞争意识 C.民族自豪感 D.社会责任感 7、若某企业要在我国建设全国性的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并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则须申请取得(A )。 A.《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B.《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C.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D.《移动通信设备入网许可证》 8、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通告,宣布对于所有电信业务,电信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制定资费方案,自主确定具体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及计费方式,这意味着各类电信业务均实行(C)< A.政府定价 B.政府定价和证书指导价 C.市场调节价 D.证书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9、我国颁布实施的《电信服务规范》是我国电信服务质量管制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企业提供电信服务的(A)。 A.最低质量标准

通信网基础-传输与交换

1.简述信道访问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2.从同步方式角度简述时分复用方式分类。 3.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4.简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的特点。 5.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6.说明逻辑信道与虚电路的区别。 7.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8.在有线网络上的的宽带接入主要应用那些技术? 通信网的三种主要传输方式: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1.简述信道访问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2. 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3.从同步方式角度简述时分复用方式分类。 同步时分复用(STDM) 以固定分配时隙的方式对来自多个输入设备的各路信号进行组合。一帧的时长是确定的(通常为125μs),需要同步信号进行时隙定位,是位置化信道。 异步时分复用(ADTM) 根据用户需求动态按需分配时隙,故也称为统计时分复用方式。每帧中没有空闲时隙,帧长不定,不需同步信号定位,为标志化信道。ATDM的效率要比STDM的效率高1.5 4倍。

5.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虚电路与数据报的对比 6.说明逻辑信道与虚电路的区别。 虚电路与逻辑信道既密切相关,又不等同。 虚电路是由多个不同链路的逻辑信道连接起来的,是连接两个DTE的通路。 逻辑信道是传输信道划分成一个个的子信道,是DTE与DCE之间的一个局部实体,它始终存在,可以分配给一条或多条虚电路,或者空闲。 一条虚电路至少要使用两条逻辑信道,即主叫和被叫用户侧各一条。(永久虚电路是两个DTE之间永久地独占一条虚电路,适用于业务繁忙的两个用户。) DTE:Data-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7.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包括:传输设备和传输复用设备。作用: (1)通过传输设备: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传输媒质上进行传输的信号。 (2)通过传输复用设备:多路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提高了线路利用率,。8.在有线网络上的的宽带接入主要应用那些技术? ADSL、HFC、以太网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在程控交换系统中按照紧急性和实时性要求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是(A) A、故障级任务 B、周期级任务 C、基本级任务 2、ATM信元结构是(A) A、固定53个字节长度 B、可变长度的 C、可变长度最大为53个字节 3、程控交换机中双音频号码失效、区别位间隔和摘|挂机的方法是检查(A)? A、变化识别 B、前次扫描结果 C、这次扫描结果 4、区分ATM系统中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是靠(A) A、信头标签不同 B、在不同时隙中传送 C、传输时间不同 5、MPLS交换技术在进行交换寻址时,采用的匹配原则(B) A、固定长度精确匹配 B、最大长度匹配 C、时间匹配 6、BANYAN网络具有以下特性(B、C) A、无内部阻塞 B、有唯一路径 C、可以自动选路 7、当电路交换局采用30/32路PCM系统时,其帧结构中每一帧包含了(C)个时隙 A、24 B、64 C、32 D、16 8、8X8矩阵的S接线器由(C)个控制存储器控制 A、1 B、3 C、8 D、10 9、T接线器在输入控制方式中,SM的写入由(C)控制 A、CP B、CPU C、CM 10、某S接线器,交换矩阵为1024x1024,则CM每个单元存储的数据为(C)bit A、8 B、9 C、10 D、32 11、MPLS网络中负责对进入分组进行转发等价类划分的是(A) A、边缘交换路由器 B、标记交换路由器 C、ATM交换机 12、MPLS的标记分配和分发主要有以下哪些方式(A、B) A、下游自主方式 B、下游按需方式 C、自由保存方式 D、保守保存方式 13、局域网交换机根据工作的协议可以分为(A、B、C、D) A、二层交换 B、三层交换 C、四层交换 D、七层交换 14、ATM的交换特点有(B、C、D) A、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交换 B、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综合 C、保证服务质量 D、按需分配带宽 15、软交换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层(A、B、D) A、接入层 B、传送层 C、网络层 D、控制层 16、软交换所使用的相关协议包括(A、B、C、D) A、H.323 B、SIP C、MGCP D、H.248/Megaco 17、软交换和媒体网关之间使用如下协议(A、B) A、SIP B、H.323 C、SIGTRAN D、SCTP 18、H.323协议的主要控制功能包括(A、B、C)? A、RAS信令 B、呼叫控制信令 C、媒体控制和传输 19、建立一个H.323的点对点呼叫,需要在两个IP终端之间使用两个TCP建立连接(A) A、RTP通道 B、呼叫控制信道 C、呼叫信令信道 D、SCTP通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完整版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 复习要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2017年中级通信工程师上午真题(交换技术)

2017年通信交换技术考试上午真题(综合) 1、(D)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A.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B.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C.热爱专业,忠于职守 D.造福人类,振兴祖国 2、通信是一个高度(A),与国与民息息相关的及其复杂的庞大系统,因为要求通信人员具有高度的组织规律性。 A.集中统一 B.分散自由 C.灵活多样 D.个性化创新 3、通信科技人员行业到的之一是树立服务保障观念,不图名利地位,应该从(C)做起。 A.不保守技术 B.发扬协作精神 C.质量第一,确保设备完好率 D.树立整体观念 4、电信的"八字"服务方针是(B)。 A.优质、廉价、高效、高速

B.迅速、准确、安全、方便 C.礼貌、热情、耐心、周到 D.广泛、多样、廉价、普及 5、通信行业职业守则基本要求不包括(D)。 A.遵纪守法,讲求信誉,文明生产 B.爱岗敬业、忠于本职工作 C.遵守通信纪律,严守通信秘密 D.勤奋求知,严谨治学 6、关于我国当前电信管理体制,(A)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我国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是在197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成立的。 B.我国的电信管理体制实性中央和地区两级管理 C.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己发对本性正确的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 D.我国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是对(D)进行调整和管理的依据。A.电信运营商 B.电信用户 C.电信设备商 D.从事电信活动和从事与电信有关的活动 8、电信监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 A.政企分开 B.鼓励竞争 C.技术封锁 D.公开、公平、公正

9、下列设备中,(D)不需要进网许可证。 A.电话机 B.移动通信基站 C.路由器 D.台式电脑 10、我国将电信业务分为(A)两大类,分别对其颁发不同的经营许可证。A.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B.固定电信业务和移动电信业务 C.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 D.电话业务和互联网业务 11、电信业务经营者向电信用户提供电信服务时,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价格合理 B.迅速 C.安全 D.稳定 12、根据电信条例,下列行为中,属于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的是()。 A.限制用户选择其他企业依法开办的电信服务 B.以虚假身份证件办理入网于续并使用移动电话 C.故意制造、复制、传播计算机病毒 D.制定多个档次的优惠资费套餐

通信网基础-传输与交换

1.简述信道访问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2.从同步方式角度简述时分复用方式分类。 3.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4.简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的特点。 5.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6.说明逻辑信道与虚电路的区别。 7.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8.在有线网络上的的宽带接入主要应用那些技术? 通信网的三种主要传输方式: 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 移动通信 1.简述信道访问方式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2.简述用户接入网络的两种方式。 传输线路(或信道)可以是专用的或直对点 的」 允许两节点在任何时问进行信息传输。 专肯拔路”方式:例如用户城 信道的分配在一庆通信 过程中保持不变,适月 干支持用确宅参数堆述 的业务 多址零入方式V (信道訪用方式: 网內不同地址的用户诵 过独立地访问一公共娓 质或公共苛道接入到网貉,并通过某科方式区分不同的用户,以实现用户问的通信°如无线道 信*卫星 通信、局 城网、 UATM 等 按需分配信殖接入 '信道的分配在一次通信过 程中可能发主变化:适含 干支持Jfl统计蒔件描述 的W务 3.从同步方式角度简述时分复用方式分类。 同步时分复用(STDM) 以固定分配时隙的方式对来自多个输入设备的各路信号进行组合。一帧的时长是确定的(通常为125卩S),需要同步信号进行时隙定位,是位置化信道。 异步时分复用(ADTM ) 根据用户需求动态按需分配时隙,故也称为统计时分复用方式。每帧中没有空闲时隙,帧长不定,不需同步信号定位,为标志化信道。ATDM的效率要比STDM的效率高1.5 4 倍。

5.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 6.说明逻辑信道与虚电路的区别。 虚电路与逻辑信道既密切相关,又不等同。 虚电路是由多个不同链路的逻辑信道连接起来的,是连接两个DTE的通路。 逻辑信道是传输信道划分成一个个的子信道,是DTE与DCE之间的一个局部实体,它 始终存在,可以分配给一条或多条虚电路,或者空闲。 一条虚电路至少要使用两条逻辑信道,即主叫和被叫用户侧各一条。(永久虚电路是两个DTE之间永久地独占一条虚电路,适用于业务繁忙的两个用户。) DTE Data-Terminal Equipment ,数据终端设备 DCE Data-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7?传输系统包括哪几类设备?各起什么作用? 包括:传输设备和传输复用设备。作用: (1)通过传输设备: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于在传输媒质上进行传输的信号。 (2)通过传输复用设备:多路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和解复用,提高了线路利用率,。8.在有线网络上的的宽带接入主要应用那些技术?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

第一章绪论 1. 实现通信必须要有三个要素,即终端、传输和交换。 2. 通信网的类型: (1)按大的网络业务划分: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等; (2)按网络构成方式划分:星型网、网状网、环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等; (3)按网络分布划分:长途网、本地网、中继网、接入网等; (4)按网络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固定网)、无线网(移动网); (5)按网络运营角度划分:公网、专网; (6)按网络层次划分:核心网、骨干网、本地网、局域网、内部网、企业网、校园网等;(7)按网络功能划分: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支撑网、智能网、虚拟专用网、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网、微博通信网等; (8)按网络传送的业务划分:电话网PSTN、电报网、数据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宽带综合数字业务网B-ISDN、全光网络等; (9)按网络交换技术划分: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异步转移模式ATM交换网、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软交换网络、光交换网络等; (10)按网络的发展划分:现代网络、下一代网络NGN、全光网络等; (11)计算机网又可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LAN有以太网、令牌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等; (12)数据网又有X.25、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FR、ATM、MPLS网等; (13)移动网又有:全球通GSM、码分多址CDMA、小灵通PHS、大灵通CDMA450、集群系统等; 3. 交换功能 3.1 交换节点应实现的基本功能 (1)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 (2)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地址信号。 (3)按照固定地址进行选路,并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 (4)根据释放信号拆除连接。 3.2 交换节点可控制的连续类型 (1)本局连续:本局用户之间的连接。 (2)出局连续:本局用户呼叫其他局用户,将本局用户连接到出中继线上。 (3)入局连续:其他局用户呼叫本局用户,将入中继线连接到本局用户。 (4)转接连续:由汇接交换机完成中继线与中继线之间的连接。 第二章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CS)也称线路交换。电路交换是在通信之前先建立连接,通信过程中固定分配带宽、独占信道的实时交换,适用于语音、图像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是目前电话网的基本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阶段、通话阶段和释放拆除三个阶段。(同步时分复用技术) 2、电路交换的特点: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 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 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 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 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 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 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 用户终端. 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 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 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 传送模式 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 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 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 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 接的工作方式 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 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 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 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 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

通信工程师需要哪些素质

通信技术工程师 指从事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无线和移动通信、通信交换系统和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综合网和有线传输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使用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 职业定义 通信技术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它的发展日新月异,正在迅速地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通信技术工程师是指从事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无线和移动通信、通信交换系统和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综合网和有线传输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使用与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维护、配置,从事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负责公司传输网和互联网的建设规划和工程预算批复、验工计价,网络建设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工作内容 1、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使用通信装备与系统、光纤光缆等; 2、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维护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与装备、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等; 3、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维护通信交换装备与系统、软件、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组网技术、传真机等; 4、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维护综合业务数字网系统、网络接口技术与装配、数字终端设备、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模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5、研究、规划、施工、运行、维护载波传输、数字传输和电、光缆传输通信线路; 6、负责技术平台使用的意见反馈,客户使用满意度反馈,工程质量及运转情况反馈,及时组织解决相关问题,对客户的应用提供建议。

从业素质要求 1、具备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能使用部分编程工具编写程序,例如delphi或C++等; 3、有扎实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基础知识,对移动通信技术有所了解; 4、有建立软件产品架构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故障能力; 5、精通局域网的维护及网络安全; 6、有软件程序开发或系统分析相关工作经验; 7、具有程控交换机或计算机网络的安装和售后服务经验; 8、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及技术沟通能力; 9、英语阅读能力强;英语水平大学四级以上; 10、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档组织能力,能独立完成全部或部分应标文档制作; 11、工作踏实积极上进肯吃苦;勇于创新及钻研、工作认真负责且细心。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需要身体健康,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要求。 薪酬状况 通信技术工程师一般范围在3000-8000元左右,工作环境较好。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年薪在五六万元的也不在少数。据统计,在华为,新进员工月薪3500-4000,补贴1000;在UT斯达康,新进员工月薪5500左右,补贴近2000;在惠州电信局,新进员工月薪2000-3500,补贴300,年终奖约近二万。但在大多数中小企业和运营商的分公司,新员工的待遇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 职业现状和前景 通信技术在20世纪得到飞速发展,21世纪的通信技术将向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的方向发展。主要的发展方向有: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占 八\、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一一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一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通信工程师中级交换专业实务

单项选择题 1.电信网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B通信)网络。 2.根据电信网的构成及功能,通常把电信网分为业务网、传输网和(D支撑)网。 3.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的第四层为(A传送层)。 4.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交换网能为任意一个入网信息流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A物理) 通路。 5.现阶段我国长途网的结构为(A二级)结构。 6.现阶段我国本地网的结构为(B二级)结构。 7.长途网中的DC1间构成(C网状网)。 8.本地网中的端局DL与设在该本地网中的长途局DCX之间应配备呼损小于(B、0.5%) 的低呼损基干电路群。 9.分组传输时延首先取决于节点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用每秒能处理的(D分组 数)来表示。 10.数据报方式是将由用户报文拆分的每一个数据(C分组)独立处理。 11.X.25协议包含(A、3个)不同的、独立的层。 12.X.25协议是针对(B同步终端)与分组交换网之间交换数据而制定的通信协议。 13.所谓虚电路是只有在有数据传送时才占用这条(B逻辑)电路。 14.数字数据网是采用(B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息的数据传输网。 15.半永久性连接是指DDN所提供的信道是(D非交换)性的。 16.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实现交叉连接的(C时隙)互换。 17.D DN是(A全通)型网络,建网的投资较大,用户使用费用较高。 18.2B+D在二线上传输的速率为(D、144)kbit/s。 19.在(D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帧中继技术。

20.帧中继采用(A统计复用),适用于各种具有突发性数据业务的用户。 21.帧中继协议简单,可对(B分组交换网)上的硬件设备稍加修改,同时进行软件升级 就可以实现了,操作简单,实现灵活。 22.实现了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的综合称为(C、IDN)。 23.B-ISDN是以(A、ATM)为核心技术。 24.在ATM中,信息被组织成固定长度的信息单元,叫做(B信元)。 25.A TM中的信元有(C、4)种。 26.A TM交换机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接入交换机和(D节点交换机)。 27.因特网中的IP层归属于TCP/IP体系结构中的(C网络)层。 28.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对应于OSI模型的(C传输层)。 29.I Pv6将IP地址扩展到(B、128)bit。 30.I P电话作为IP网上(D多媒体)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已得到广泛应用。 31.移动IP技术引用了处理(A蜂窝移动)电话呼叫的原理。 32.用户终端至交换局之间的用户线上传送的信令都可归为(A用户线信令)。 33.7号信令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由MTP和(B、UP)两大部分组成。 34.7号信令系统中的信令链路控制级对应OSI参考模型的(C数据链路层)。 35.7号信令系统中的SCCP为(D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36.无级信令网通常是指没有引入(B、STP)的信令网。 37.在从时钟节点的定时设备内,用(B锁相技术)使本节点的时钟频率锁定在时钟源的 基准频率上。 38.G PS是美国海军天文台设置的一套高精度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它提供的时间信号对 (A世界协调时)跟踪。 39.局内同步时钟传输链路一般采用PDH(D、2Mbit/s)链路。 40.保障通信网络的(C畅通与安全)是对通信的基本要求。

现代通信交换一,二章作业

现代通信交换习题作业 第一章 1,简述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答: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接口部分,交换网络部分,信令部分和控制部分. 接口部分又分为用户侧接口和中继侧接口.用户侧的用户电路为每个用户话机服务.中继侧是与其他交换机连接的接口电路.数字交换网络(DSN)用来完成进出交换系统信息的可靠接续,可以是各种接线器,也可以是电子开关矩阵.它可以是空分的,也可以是时分的.信令部分用来完成接续过程中控制信息的收发,负责用户接口电路的用户信令处理机. 图1.1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 交换机实现的基本功能:接受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 接受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地址信号;按固定地址正确选路和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按照所收到的释放信号拆除连接. 2,目前,通信网上都有哪些主要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具有哪些特点? 答: 常用的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ATM交换及软交换等. 电路交换具有下列特点: 1.呼叫建立时间长,并且存在呼损。 2.传送信息没有差错控制,电路连通后提供给用户的是“透明通道”。 3.对通信信息不做任何处理,原封不动传送(信令除外)。 4. 线路利用率低。 5.要在通信用户间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 6.实时性较好,那一个终端发起呼叫或出现其它动作,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3,浅谈电话交换机的主要分类和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交换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电话交换机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局用交换机和用户交换机;按系统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布控交换机和程控交换机;按话路设备构成方式不同,可分为空分交换机和时分交换机;按交换的语音信号形式不同,可分为模拟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 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交换机以提供单一的语音业务为主逐步向提供数据业务为主过渡,以硬件为主逐步向以软件为主过渡,以电路交换为主逐步向以分组交换(含软交换等)为主过渡,以支持窄带业务为主的电话网逐步向以支持宽带业务为主的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 第二章 1,说明数字信号有哪些优越性? 答:1.具有较强的干扰性,还可以再生,实现无损耗传输。 2.保密性强。 3.便于采用新型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设备更加小型化,轻型化,成本不断下降,耗电减少。 4.更适应纳入综合业务数字网,适应新的技术装备。 2,简述抽样定理,为什么语音信号通常使用的抽样频率为8KHZ? 答:抽样定理 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Hz内的时间连续信号,如果以T≤1/2f H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连续信号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此定理使用在均匀间隔T≤1/2f H秒上给定信号的抽样值来表征信号。所以被称为均匀抽样定理。这意味着,当抽样频率f S≥2f H时根据抽样值就能准确地确定原信号。 语音信号频率范围300~3400HZ,其奈奎斯特频率为6.8KHZ,所以使用的抽样频率应为8KHZ。 3,简述非均匀量化,什么是A律13折线? 答:非均匀量化:根据语音信号的统计特性,小信号出现的概率远大于大信号,在小信号范围内提供较多的量化级,而在大信号范围内提供较少的量化级。这样只要规定量化级的总数不变,就不需要增加传输带宽,同时又可以提高小信号的信噪比,这种技术叫做非均匀量化。 A律13折线 设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代表输入、输出信号的取值域并假定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最大取值范围是-1~1。现把X轴的区间(0,1)不均匀地分为8段,分段规律是每次以二分之一取段。 在0~1范围内共有128个量化级,但是每一段上的量化级是不均匀的,这样,对输入信号就形成了一个不均匀量化的方案,此方案对弱信号时的量化级分得细,对强信号的量化级分得粗。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简答题 1. 通信网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通信网由 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 构成。 终端设备: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信号变换与匹配。 交换设备 (现代通信网的核心 ) :完成信号的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分配 传输设备: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传输信道,并将网络节点连接在一起。 2. 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使用交换技术? 答: ① 引入交换设备之后,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由点对点通信转变成通信网。 ② 通信网是一种用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终端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 系统。 ③ 有了交换设备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相互连接,才能组成通信网。 ④ 而由交换机组成的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很容易组成大型网络。 3. 无连接网络 ( 数据报 )和面向连接网络 ( 虚电路 )有何特点? 4. 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有何区别? 答:如下图所示: 5. 简述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答: (1) 通信对象不同 :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 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2) 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 :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 10-8 以下,后者可高达 10-3 。 (3) 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 : 99.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 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4) 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 : 数据从 30b/s 到 1Mb/s ,而电话量级在 32kb/s 。 ; 后者是

6.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通信网的三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各自的特点: (1)电路交换:在电路交换中,交换机在一对用户之间连起一条通路,通信过程中交换机不干预传输的信息 内容,通信完毕后这条通路即行断开;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是以一个报文为一个信息传输实体,报文的长短是随机的, 因而对各个节点的存储容量要求较高,处理时间较长;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采用“存储-- 转发”方式,数据分组的长度固定,以分组作为 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单位,能够节约缓冲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缩短了处理时间,加快了信息传输速率。 7.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与 ATM交换之间的异同。 答: a.电路交换:主要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完成语音信号的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实时交换方式。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具有透明性,信息传输无差错控制; 优点:面向连接,时延小;数据传输可靠、传输效率高、有序,质量有保证;透明传输,开销小。 缺点:资源独占、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同终端不能互通,可能存在呼损。 b.分组交换:主要用于数据通信系统中,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交换,具有5个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和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两种工作方式; (3)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不具有透明性,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优点:提供可变比特率业务; 线路利用率很高;经济性好。缺点:技术实现复杂;时延较大;无法很好的支持实时业务。 c.ATM交换:主要用于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交换模式,具有3个特点: (1)信息传输以信元为单位,信元具有固定长和简化的信头; (2)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方式。优点:具有电路交换方式的处理简单的特点,支持实时业务,数据透明传输,并采用端到端的通信协议。同时具有分组交换方式支持可变比特率等优点。 8.什么是宽带交换?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带宽交换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通信网的交换和复用技术。带宽交换技术主要有: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 、IP 交换和标记交换。

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信息工程专业《现代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复习要点 1、通信网的三要素 通信网的三要素——交换设备(交换节点),传输设备(传输线路)和用户终端。 2、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特点: 电路交换原理: 当用户需要通信时,交换机就在收、发终端之间建立一条临时的电路连接,该连接在通信期间始终保持接通,直至通信结束才被释放。通信中交换机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差错检验和纠正,但要求交换机处理时延要小。交换机所要做的就是将入线和指定出线的开关闭合或断开。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呼叫建立、传送信息、呼叫拆除。 电路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物理连接) (3)同步时分复用(帧的概念) 注意:不同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组成一个恒定速率的数字信道。 (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 (5)信息具有透明性 (6)基于呼叫损失制的流量控制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把一份要发送的数据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按一定格式组成的分组,将这些分组传送到一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具有统一格式并且长度比报文短得多,在交换机的主存储器中停留很短时间,一旦确定了新的路由,就很快被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机。 分组交换的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面向连接(逻辑)无连接两种工作方式 (3)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间片,按照某次通信的分组多少来分配,分组多,占用的时间片的个数就多,反之; (4)信息传送具有差错控制 (5)信息传送不具备透明性 (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 3、交换网络的设计包含几个方面 (1)在给定用户条件(如用户个数,电话使用的频繁程度等)和希望达到的服务质量后,如何确定交换网络的容量(入、出线的数量); (2)在已知网络的容量后,如何设计网络的结构; (3)对于已知结构,如何实现数字接续(即将任意指定入线上的数字信号传递到任意指定的出线)。 4、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原理,特点 分组交换的两种方式: (1)面向连接的分组网络(提供虚电路VC服务)

2020年整合中级通信工程师重点资料名师精品资料

柔柔弱弱 第一章:交换网络的概述 电信网络的要素: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 电信网络的构建形式: 按服务范围分:现代电信网络: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技术手段分:模拟网和数字网 按终端设备的运动性分:固定网和移动网 按连接交换系统的物理形式分:网状网,星形网和复合网 智能网业务: 智能网:在原有固定电话网基础上,为快速、方便、经济、灵活地提供各种新的电信业务而设置的附加网络 第二章:交换技术基本概念 交换技术的发展:人工交换:由话务员进行操作以完成电路交换任务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 传输质量高 可靠性高 实现不同种类型终端间的通信 分组多路通信 按信息量比例计费 与公用电话网与电报及低速数据网连接 虚电路(面向连接) 用户开始传输之前,必须通过网络建立逻辑连接 连接建立之后,分组将顺序通过该路径经网络传送到目的地 通信完成之后用户发出拆链请求,网络清除连接 每个分组都要携带一个标识符说明它所属的虚电路 可分为交换虚电路(临时)和永久虚电路 数据报(无连接) 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分组交换机为每一个数据分组独立地寻找路径 每个数据分组中都包含完整的目的地址信息 第三章:程控交换技术 用户电路的主要功能 B(Battery Feed) ----------------- 馈电; O( Over-voltage Protection) ---------------- 过压保护; R( Ringing Control) -------------- 振铃控制; S( Supervision)-------------- 监视; C( Codec & 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 H( Hybrid Circuit)——混合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