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作者,中文名施乐。1928年来上海后,先后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斯诺称“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同时,斯诺也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另外,宋庆龄促成斯诺进入红区,斯诺也在书的扉页写上:“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宋庆龄同志,你是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书中的不妥之处请见谅。1936.6-1936.10月,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斯诺是一位幽默、正直、爱好和平、主持正义,十分关切中国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人。

【写作缘由】“红色中国”太神秘,想要一探究竟。

【作品相关】《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政府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报告文学),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轰炸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西方舆论评价说该书的出版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主要内容】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作品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应用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篇目解读】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国籍是美国。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 篇,又名《西行漫记》。

3、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刘志丹、徐海东等。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4、彭德怀给斯诺的印象是乐观、豁达、勇敢、率真、大公无私。

5、作者一直要想见的“红色窑工”是徐海东,他是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北八十里外的预旺县,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县城。

6、红军的成长离不开严明的纪律,1928年后,红军提出了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

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7、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三是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8、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贺龙。

9、作者第一次见他是在1929年的沈阳,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是张学良。

10、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11.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12.《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13.《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者所写的事实。

14.《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17

15.《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与此相关的内容重点有两个:一是共产党及红军是如何绝处求生的,其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二是共产党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他们的信仰和他们对于中国命运的思考。

16.斯诺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二.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D )

A .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 )

17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三.简答题

1.简述《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

答: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其意义还在于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2.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

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4.简述斯诺说:“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把中国历史引导到了新的方向”,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斯诺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说的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5.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答: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6.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7

7.《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8.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面貌?

答: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9.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毛主席是“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10.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

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及其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第三:革命干部中的人才特别精干、英勇和忠诚。

11.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几本书?

答:《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

12.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毛泽东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哪三本?

答:《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议,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13.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个“党”的?

答: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17

14..对周恩来的评价:

答:周恩来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长征。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愉快乐观!他,既是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15..斯诺认为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16..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

答: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并与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1926.1927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

17..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是什么?

答:一、天性极端温和;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三、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18.简述朱德的特殊战术。

答:(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

19.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

答: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17

20.简述斯诺听到的的贺龙的革命经历。

答: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贺龙是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21.简述斯诺怎样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

答: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翻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杨将军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一个坏人。他的革命历史,说明他原来是个粗鲁的农民,可能一度有过崇高的梦想,要大大改变自己的世界,但是他掌握了权利以后,却也没有找到什么办法。

22.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

答: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

23.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24.红军进行长征的起因是什么?

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25.长征的路线:长征的中央红军经过了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11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26.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非溃退?

答: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力量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27.简述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答:1921年成立。1923年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称要为实现民主而斗争。1924年国民党

17

和共产党结成联盟。1925---1927年的大革命中非常活跃。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宣布结束。

28.红军胜利的渡过大渡河,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吸收历史经验,石达开在渡河时贻误战机,红军抢夺先机。

(2)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

(3)红军探查地形,发现渡船,作战英勇,击退敌军,到达彼岸。

(4)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强夺泸定桥,使红军过了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29.红军大学有哪些独特无二的地方?

答:它的校长是一个二十八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红军大学自称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是二十七岁,平均每人有八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有什么别的学校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或者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每月不到十五元银洋?或者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最后,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

30.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答: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17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汇 一、八年级下册课文词语: 1、藤野先生(鲁迅) 宛如:正像,好像。 瞥piē见:一眼看见。 教诲:教训,教育,劝导。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深恶痛疾:恶,厌恶。疾,痛恨。形容厌恶痛恨到极点。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文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鉴jiàn,原义是镜子,这里作动词,是指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驿站: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畸形:jī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xùn:没有礼貌。逊,谦逊。 模胡:马虎,不讲究。 匿名:匿nì,隐藏,不具名或不写真名。 诘jié责:质问并责备。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杳yǎo无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意思是没有一点消息。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托辞:借口。 2、我的母亲(胡适) 责罚:处罚。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zhòu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黝yǒu黑:黑;黑暗。 滞zhì留:停留不动。 愚钝dùn:愚笨;不伶俐。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 ) A、51周年 B、61周年 C、71周年 D、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

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二、简答题 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 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结构是怎样的? 答:从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开始建立的,上面是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每村各选代表若干人参加上级苏维埃,依此类推,一直到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凡年满十六岁的,普遍有选举权。 3、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有哪些? 答:它有决定选举或改选权,同共产党合作紧密。 乡苏维埃下面设教育、合作社、军训、政训、土地、卫生、游击队训练、革命防御、扩大红军、农业互助、红军耕田等等委员会,由乡苏维埃指派。 苏维埃的每一分支机构中都有这种委员会,一直到负责统一各项政策和作出全国性决策的中央政府。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杰作指导练习 1,选择题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书《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大迁徙是历史上最大的流动武装宣传。”本文中的“大动作”是指(D) A、国民革命军北伐、朱、毛红军与井冈山会师、北方少数民族南进、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美国记者斯诺在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重大举措是历史上最大的移动武装宣传。本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扩大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和东征,打击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者”D,刘邓军队跃入大别山,开辟革命根据地 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录片的形式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和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球。XXXX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一年,51周年,61周年,71周年,81周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困难和勤奋、英勇牺牲和忠诚,这些是千千一千万年轻人永恒的激情。一种始终如一的希望和令人惊讶的革命乐观主义,像火焰一样,贯穿了这一切。他们永远不会在

力面前,在自然面前,在上帝面前,在死亡面前认输。“这是斯诺对下列哪一个事件的评价(B) 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D,抗日战争5。埃德加·斯诺在他的书《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Xi的军事政变是适时的,而且是执行的。?它最终使中国站在了即将到来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边。斯诺的“军事政变”是指(二)八一三事变,Xi事变,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简答二五六+ 1,苏联政府对农民最重要的四项措施:二五六+ |一九九一: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取消特权阶级2.代议制苏维埃政府的结构是什么? A:它是由最小的单位村苏维埃建立的,有乡苏维埃、县苏维埃、省苏维埃,最后是中央苏维埃。 每个村选出代表参加苏联等等,直到苏联代表大会年满16岁的人一般都有选举权。3.苏联革命委员会的权利是什么? A:它有权决定选举或改选,并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在 199之下,乡苏维埃成立了教育委员会、合作社委员会、军事训练委员会、政治训练委员会、土地委员会、卫生委员会、游击训练委员会、革命防御委员会、红军扩大委员会、农业互助委员会、红军耕田委员会等,由乡苏维埃任命。 199苏联的每个部门都有这样的委员会,直到中央政府,负责统一政策和制定国家决策。 4年,苏联政府对春耕有什么指示? A:广泛开展宣传,争取农民自愿参与,不得强制5.苏联政府对地主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

《红星照耀中国》知识点整理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作者,中文名施乐。1928年来上海后,先后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斯诺称“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同时,斯诺也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另外,宋庆龄促成斯诺进入红区,斯诺也在书的扉页写上:“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宋庆龄同志,你是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书中的不妥之处请见谅。1936.6-1936.10月,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斯诺是一位幽默、正直、爱好和平、主持正义,十分关切中国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人。 【写作缘由】“红色中国”太神秘,想要一探究竟。 【作品相关】《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政府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报告文学),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轰炸性影响,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西方舆论评价说该书的出版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主要内容】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作品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应用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篇目解读】 篇章章节情节人物形象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内容】斯诺为了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解开对红军的重重谜团,在进步人士王牧师,爱国将领杨虎城和张学良以及共产党员邓发的帮助下,他冒着危险,冲破封锁,来到陕甘宁苏区采访,一探究竟 【路线】西安——延安——红军游击队第一个前哨(陕西山区)——红色中国 (前三都是白色世界)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速读) 斯诺在中国七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问题,可是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斯诺为探明真相,决定进入红区斯诺:求真务实、勇敢无畏去西安的慢车交待外界情况→(听闻外界对红军的传言)防备心重→坐在火车上,听到乘客讲“土匪”觉得是红军→反复提到“几个月后”(西安事变) 汉代青铜隐形墨水(介绍斯诺去红区的介绍信,侧面写出局势的紧张)→王牧师(董健吾,到达西安后,接待斯诺的人)→秘密合作(1937年之前“不懂事”张学良的一些故事)→五万块的首级(邓发,国民党要用五万块悬赏他首级的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斯诺写到: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邓发:热情活泼、勇敢大胆通过红色大门沿途景象→有意思的对话(国民党两个小士兵的对话:为什么要打自己人?红军战士吃的比我们好)→牛皮鞋子(送斯诺进红区的骡夫对斯诺的鞋子很羡慕)→共产主义(与白色世界告别,已闯进红色大门)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 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导读: 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分》《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了分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较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卓著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卓著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10.《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较图说》《通书》等。 11.《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

《红星照耀中国》习题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 门坎初中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 第1页,共4页 门坎初中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 第2页,共4页 《红星照耀中国》名著导读练习 一、《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提各章概述: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 、 、 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 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 ”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 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 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 、 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 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 、 、 ,是一个颇有天赋的 和 。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 。红军大学开展的 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 。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 的 、 以及成长为 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 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 ,以及长征中 、 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 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 和 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 、 、 、 、 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 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 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 ,了解他们年轻、 、训练严格、 、装备出色、 ,才使得他们成为 。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 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 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 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 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 和苦难。讲述 团结 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 、聪明、 ,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 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 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 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 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 ”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 、 、 、 、 等以及广大红军 、 、 、 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 、 、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和 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红星照耀中国》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 年在 首次出版,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10万册以上。 7、《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意思重大。首先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 ,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 和 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 。其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 ,还深入分析和探究了“ ”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 和 做了 的评价,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 的谣言。最后,斯诺在陕北期间还拍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最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如 头带羊角帽的半身像。 8、《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 (真实人的种种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 的真实性(全书是按作者行程见闻,以时间为序)、 、 (白区-红区保安-红军前线-再回保安-回到白区(西安))。 9、《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家红军 经过,并重记叙了 、 过 等艰苦英勇的事迹。 二、选择题 1.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 、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 ) A 、51周年B 、61周年C 、71周年 D 、81周年 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 ) A 、五四运动B 、红军长征 C 、北伐战争D 、抗日战争 5.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的内容,具体内容: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内容和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比较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桃花源记》...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内容和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比较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 《桃花源记》 1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文言词语【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1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 颁(bān)发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 第3课《“飞天”凌空》 1.文学常识 新闻特写 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 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 3.重点字词 凌(líng)空翘(qiáo)首轻盈(yíng)由衷(zhōng) 悄(qiǎo)然屏(bǐng)息敛声眼花缭(liáo)乱震(zhèn)耳欲聋

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至()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7.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 8.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 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凶,只怕**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主席。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着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一、重点字词

红星照耀中国基础题复习课程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 1)选择题 1当时淋巴鼠疫在(A 10)省蔓延 A 陕西 B 山西C甘肃 D 宁夏 2长征总共(C 4)英里 A 4000 B 5000 C 6000 D 7000 3作者在来“红色中国”之前注射了(B 10)病菌 A 伤寒痢疾B天花鼠疫C水俣病霍乱 4长征穿过(C 4)个省份 A 10 B 11 C 12 D 13 51927年冬天著名的“农民大屠杀”的发动者是(B)269 A蒋介石B何键C张学良 6这是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八月间陕北来了一个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代表,一个名叫(B)的胖胖的年轻人。210 A 李敬佛 B 张敬佛 C 王敬佛 7下列选项错误的是(B)291 A红军战士的生活十分忙碌又十分健康 B红军部队禁止吸香烟和鸦片 C红军的每一张墙报都是有代表性的,比如两篇新识字的人写的粗糙稿件,要学唱新的歌 D红军生活中令人最感兴趣的就是红栏和黑栏 8第一次“清剿”运动中,(D)落入日本的手里,第二次(B)遭到侵犯,第三次放弃了(C),第四次失去了(A)。 A 冀东 B 上海 C 热河 D 满洲 9我在吴起镇遇到一个电气工程师,一个名叫*的很有才能但严肃认真的共产党员。他的英语和德语都很好,是个电力专家。最近以前他在南方担任顾问工程师,他是个很能干的人,

一年收入可达一万元。但他放弃了这样的收入,丢下家庭,到陕西的这些荒山中来,尽义务为共产党贡献他的力量。这里的他指的是(A)259 A 朱作其 B 林作其C李作其 10她从前是小学教员,现在本人也是个共产党的组织者——却不及她丈夫幸运。她受过十多处伤,是炸弹碎片造成的,不过都是表面的伤。正当我离开保安以前,毛氏夫妇新生了一个女孩子。她指的是谁(B)她曾生了两个孩子,她是一个中国名教授的女儿,数年前被何键杀害。她指的是谁(A) A 杨开慧 B 贺子珍 11选择关于红军剧社不正确的选项(C) A红军大力提倡拉丁化来促进群众教育 B红军剧社的中心主题是:抗日和革命 C看戏时观众在吃水果、嗑瓜子、聊天 D人民抗日剧社的社长危拱之女士是几十个经历长征而仍活下来的妇女之一 2)填空题 1是行伍出身,现在湖南,后在南昌进过军校,毕业后,他因才能出众,迅获提升1927年年方28岁就已任旅长,在湘军中以“自由派”著称,因为他办事真的同士兵委员会商量。6000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这里的他是(彭德怀)269 2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背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的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成为分界线。这里的“浊流”指的是哪一条河?(黄河10) 3为了监视A少帅,蒋介石派来了他的侍从邵力子。这里的A少帅指的是?(张学良12) 4本来他也同这个过渡时期的许多中国人一样,为家庭纠纷所苦,因为他有两个太太。第一个太太是他年轻时气的小脚女人,是他父母在蒲城给他娶的。第二个是像蒋介石夫人那样的一位活泼而勇敢的女性,年轻貌美,已经是五个孩子的母亲,既摩登又进步。这里的“他”指的是?(杨虎城将军13)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锐不可当(dāng)业已(yǐ)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疟子(yàozi) 寒噤(jìn) 蹿(cuān)仄(zè)歪(wāi)张皇(huáng)失措尖利 能耐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拂(fú)晓瓦砾(lì) 地窖(jiào) 鞠(jū)躬(gōng) 颤(chàn)巍巍(wēi)箧(qiè) 赃物制裁荡然无存纳粹(cuì) 肃穆荒谬(miù) 健忘 第二单元 谋(móu)死鼹(yǎn)鼠切切(qiè)察察(chá) 絮(xù)说顺顺流流辟(pì)头苌(cháng) 浯(wú) 震悚(sǒng)干戚图赞懿(yì) 皋(gāo)骇(hài) 掳(lǔ)疮(chuāng)疤(bā) 诘(jié)问渴慕(mù) 疏懒霹(pī)雳(lì) 孤孀(shuāng)差(chāi)使狼籍簌簌(sù) 典质惨淡赋闲勾留迂(yū)蹒(pán)跚(shān)拭(shì)擦颓(tuí)唐触目伤怀 琐屑情郁(yù)于中大去交卸(xiè) 凹凼(dàng) 尴(gān)尬 (gà) 烦躁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杨绛(jiàng) 塌(tā)败默存伛(yǔ)翳(yì) 滞(zhì)笨愧(kuì)怍(zuò) 攥(zuàn) 荒僻(pì) 取缔(dì) 骷髅克扣接济(jì) 唏(xī)嘘(xū)稀罕噩(è)耗呵斥焦灼(zhuó) 伎(jì)俩(liǎng)颠(diān)沛(pèi) 吊(diào)唁(yàn) 文绉绉(zhōu) 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 第三单元 郦(lì)道元匀称(chèn) 佥(qiān)惟妙惟肖(xiào) 雄跨雄姿残损古朴推崇 巧妙绝伦刹(chà)那驻(zh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史诗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广漆(qī)败笔镂空(lōu)蔷薇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zhàng) 斗拱额枋(fāng)藻井御(yù)道磬(qìng) 鎏(liú)金雍(yōng)正攒(zǎn)鳖(biē)头琉璃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殿天井伧(cāng)俗得体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 第四单元 竺(zhú)可桢(zhēn)孕育翩(piān)然销声匿(nì)迹风雪载(zài)途农谚榆叶连翘衰草连天周而复始草长莺飞蟾蜍鄞(yín) 囊(náng) 克隆繁衍胚胎鳞片 脊(jǐ)椎(zhuī)两栖(qī)相安无事鸟臀(tún)目恐龙铱(yī)潮汐

2019年《红星照耀中国》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红星照耀中国》中考试题汇编 【基础达标】(中考判断题改编)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2019年齐齐哈尔市) 2、《红星照耀中国》客观的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预言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2019年怀化市) 3、《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2019年南充市) 4、《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其中毛泽东,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领导红军长征胜利,带领军民革命改变中国和民众的命运。(2019年衢州市) 【名著推荐】 (1)在“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的读书交流活动上,请你为大家推荐《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说出推荐理由。(2019年遂宁市) 『参考示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是一部畅销八十年的长征经典,并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 【名著阅读】 (一)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2分) (2019年成都市)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及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1 (2) (3) A B C D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九、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十、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中共中央以

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十一、 《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1)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2 (3) “阶级斗争” 岁的江西 “鸡巴”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复习 第1课新闻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两则新闻的作者是。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è歪转弯抹mò角 (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皇失措:慌慌,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犁,选自《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ò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gōng) 鞠躬肃(mù) 穆 3.解释下列词语。 (1)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蜡烛》的作者是前联(国名)作家西蒙诺夫,是由茅盾(人名)翻译的。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珐琅fàláng 脂zhī粉惊骇hài 箱箧qiè野蛮mán 2.解释下列词语。 (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2)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蜿蜒wān yán 屹yì立荒谬miù憧chōng憬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女作家聂华苓。 第二单元关爱生命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ù书斋zhāi 震悚sǒng 诘jié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èng,“恶”、“诘”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第7课背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 差chāi使簌sù蹒跚pán shān 颓tuí唐箸zhù 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 藉晶(yíng) 莹妥(tiē) 帖琐(xiè) 屑 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