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理念: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二)分析: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四)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把刚才大家找出的历史信息串联起来。我们一起进入“红楼之旅”,我来给大家当导游。投影:图片“红楼”(原北大第一院,现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展厅一:投影:《青年杂志》第一期封面图片师:请仔细观察封面图案,你能从中看出陈独秀创办此杂志的一些用意吗?生:即兴回答师:总结,然后引导学生明确《青年杂志》的发表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投影:陈独秀图片和《敬告青年》节选师:引导学生理解陈独秀对青年人的期待投影:李大钊、胡适、鲁迅图片和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节选投影:油画《北大钟声》和蔡元培图片师:引导学生从图片上人物的服饰、年龄和手上拿的书刊三方面入手,分析回答学案中第一道思考题:为什么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根据上面所学,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人物、阵地、活动中心等内容。并给展厅一确定主题为“新意盎然”。展厅二:投影:视频《复兴之路》片段师: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要发起新文化运动?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总结,引导学生从政治角度看辛亥

革命后的中国,仍然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潭,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进而提出“思想革命”的主张。投影:图片《袁世凯“祭孔”》师: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采用思想革命的方式?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总结,引导学生从“尊孔复古”逆流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冲突,分析资产阶级发动新文化运动的迫切性和直接原因。师:补充,资产阶级领导新文化运动,离不开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的春天”)。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师:根据上面所学,归纳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并给展厅二确定主题为“新旧冲突”。展厅三:投影: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 镜头二:图片“茶壶和茶杯、绣花鞋、贞洁牌坊” 镜头三: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师:看一看,想一想:你觉得20世纪初的国人灵魂有哪些问题?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拿什么来拯救?——“思想革命”。具体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投影:“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54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投影:漫画《靠不住的》师:引导学生

感受新文化运动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奴隶之道德”,“吃人的礼教”。师:提问(学案思考题二),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思想?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生:小组交流,回答师:儒家传统思想主要包括:君主专制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新文化运动反专制、反旧道德,自然会把矛头指向孔子及儒家思想。辩证看待“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辩证看待传统文化。投影:“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十七大报告投影:“假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世。夫中国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绝,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鲁迅《文化偏至论》1908” 师:鲁迅的文章我们都学过,但是上面材料能看懂吗?不能。引导学生感受文学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推广的重要性。师:拿什么来拯救?——“文学革命”。具体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投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希望》胡适师:根据上面所学,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个提倡、三个反对”。并给展厅三确定主题为“除旧布新”。展厅四:投影:“一声呐喊,打破冬夜的冰封……;这呐喊是一把利刃,割破了长河的血脉……” 师:提议学生高声整齐朗读《冬夜的呐喊》投影:“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投影:图片《新女性》等师:提问,从上述材料中,我们

感受到哪些新文化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根据上面所学,结合课本55-56页内容,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指导学生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总结。并给展厅四确定主题为“万象更新”。师:“新文化运动”、“新意盎然”、“新旧冲突”、“除旧布新”、“万象更新”,五个“新”遥相呼应,突出了本节课的主题。留言厅:您好:请您谈谈参观完本纪念馆的感受。(用1-2句话概括)生:即兴回答师:我的留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铁肩担道义”,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不断探索,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自由主义的思想潮流,引领当时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是伟大的。谢谢参观。课后思考题:材料一:1914年12月,袁世凯在天坛的“祭孔”丑剧;材料二:2008年9月28日,杭州市在孔庙隆重举行祭孔大典问题:次祭孔有什么本质区别?对于现今“孔子热”这种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板书设计:(参照学案的知识梳理部分)《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一)理念: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二)分析: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

高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四)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下面老师带领大家去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把刚才大家找出的历史信息串联起来。我们一起进入“红楼之旅”,我来给大家当导游。投影:图片“红楼”(原北大第一院,现在北京新

文化运动纪念馆)展厅一:投影:《青年杂志》第一期封面图片师:请仔细观察封面图案,你能从中看出陈独秀创办此杂志的一些用意吗?生:即兴回答师:总结,然后引导学生明确《青年杂志》的发表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投影:陈独秀图片和《敬告青年》节选师:引导学生理解陈独秀对青年人的期待投影:李大钊、胡适、鲁迅图片和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节选投影:油画《北大钟声》和蔡元培图片师:引导学生从图片上人物的服饰、年龄和手上拿的书刊三方面入手,分析回答学案中第一道思考题:为什么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根据上面所学,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人物、阵地、活动中心等内容。并给展厅一确定主题为“新意盎然”。展厅二:投影:视频《复兴之路》片段师: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要发起新文化运动?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总结,引导学生从政治角度看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仍然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潭,以陈独秀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进而提出“思想革命”的主张。投影:图片《袁世凯“祭孔”》师: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采用思想革命的方式?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总结,引导学生从“尊孔复古”逆流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冲突,分析资产阶级发动新文化运动的迫切性和直接原因。师:补充,资产阶级领导新文化运动,离不开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本主义的发展(“短暂的春天”)。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师:根据上面所学,归纳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并给展厅二确定主题为“新

旧冲突”。展厅三:投影: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 镜头二:图片“茶壶和茶杯、绣花鞋、贞洁牌坊” 镜头三: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师:看一看,想一想:你觉得20世纪初的国人灵魂有哪些问题?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拿什么来拯救?——“思想革命”。具体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投影:“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54页倒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投影:漫画《靠不住的》师:引导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奴隶之道德”,“吃人的礼教”。师:提问(学案思考题二),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思想?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生:小组交流,回答师:儒家传统思想主要包括:君主专制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新文化运动反专制、反旧道德,自然会把矛头指向孔子及儒家思想。辩证看待“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辩证看待传统文化。投影:“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十七大报告投影:“假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世。夫中国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绝,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

存。——鲁迅《文化偏至论》1908” 师:鲁迅的文章我们都学过,但是上面材料能看懂吗?不能。引导学生感受文学革命对新文化运动的推广的重要性。师:拿什么来拯救?——“文学革命”。具体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投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希望》胡适师:根据上面所学,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个提倡、三个反对”。并给展厅三确定主题为“除旧布新”。展厅四:投影:“一声呐喊,打破冬夜的冰封……;这呐喊是一把利刃,割破了长河的血脉……” 师:提议学生高声整齐朗读《冬夜的呐喊》投影:“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投影:图片《新女性》等师:提问,从上述材料中,我们感受到哪些新文化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生:小组交流,回答师:根据上面所学,结合课本55-56页内容,归纳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指导学生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总结。并给展厅四确定主题为“万象更新”。师:“新文化运动”、“新意盎然”、“新旧冲突”、“除旧布新”、“万象更新”,五个“新”遥相呼应,突出了本节课的主题。留言厅:您好:请您谈谈参观完本纪念馆的感受。(用1-2句话概括)生:即兴回答师:我的留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铁肩担道义”,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不断探索,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自由主义的思想潮流,引领当时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是伟大的。谢

谢参观。课后思考题:材料一:1914年12月,袁世凯在天坛的“祭孔”丑剧;材料二:2008年9月28日,杭州市在孔庙隆重举行祭孔大典问题:次祭孔有什么本质区别?对于现今“孔子热”这种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板书设计:(参照学案的知识梳理部分)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浅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从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了解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进中国革命新阶段的必要条件。从当时那些中国先进分子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的力量中体会深刻。 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亲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领导开始。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伦理道德一次沉重的打击,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促进了知识青年的觉醒,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大解放,促使人们更迫切的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种各样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想流派的传播敞开了大门。 1919年5月5日,以北大学生为代表,因为不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但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只是开了探求“新文化”的序幕,而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突出表现在爱国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解释越来越走样,把“科学”、“民主”、“爱国”当成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在

那时,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并且产生着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新的文化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至如今,虽然已经过了八十年,还仍然是众说纷纭,评价各不相同,观点相去甚远,需要继续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社会现实的回应,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渐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再到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脉相承、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提出了建立中国“新文化”的要求。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并且确定了每年的五月四号是中国青年节。可见,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意义的重大。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精品课程)上课讲义

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高二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了“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设计环节】 1.介绍概况:《北大钟声》油画介绍 2.寻找背景:学生读1911——1915年大事年表,提炼信息,填写表格 3.探究内容: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4.讨论影响:解读史料,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5.课堂小结:新课知识梳理和课堂小测 6.师生朗读,感悟历史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兰花草》 《希望》(又名《兰花草》)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导入新课】 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展示图片:油画《北大钟声》) 教师:我们今天的新课学习是从沈嘉蔚1988年创作的一副油画开始,这幅油画的名称是《北

新文化运动

班级:高二()姓名适用:文、艺撰稿人:杨小娟审核人: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程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前预习】【课堂探究】 一、背景 1.政治黑暗: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发展。 3.阶级基础: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4.思想方面:西方进一步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 1.兴起标志:1915年,《》的创办。 2.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蔡元培等,他们是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3.指导思想: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以此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也可以概括为民主与科学思想) 4.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为办学宗旨,提倡,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 5.主要阵地:《》 三、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1.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专制、迷信与无知。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包括内容和形式) (1)原因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清算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新思想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其锋芒必然指向旧文学及其文体——文言文。 (2)代表人物 ①胡适: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革主张,即提倡,反对,提 倡,反对。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不仅主张以 取代,还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 ③鲁迅:《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代表了文学革命的成就。思考: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会爆发新文化运动?(注意自己答题的技巧) 思考: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为什么说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中国? 思考: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1)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2)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最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谁?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3)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例

《新文化运动》教学案例与分析[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成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长期以来,在传统史学研究的社会大背景下,部分历史在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位却体现得很不充分。再加上老师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历史教学丧失了历史本来的活力和生机,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点点翻腾的浪花。历史新课程要求教师加强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本着构建生活化的历史课堂,开放历史教学,让生活走进历史教学,将“死”的历史教“活”,同时历史教育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乘着音乐的翅膀 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图片的同时,同学可熟悉校园名谣《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音乐)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原诗)希望胡适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老师提问: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歌词的寓意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它的词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匠胡适,歌中的兰花草象征着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胡适焦急地等待着这株迟迟未开的兰花,象征着他希望自由主义之花早日开遍全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胡适,走近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欣赏老照片。 中学历史教材关于历史背景的介绍,大多是结论化的观点。我从学生思维层次的角度出发,精心挑选一组老照片:一张旧式婚礼、一张新式婚礼、一张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子、一张民国时期的女学生。 教师提问:请大家欣赏老照片,观察辛亥革命前后男性和女性的服饰、发式分别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教师过渡:社会生活的变化必将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整个社会大背景的变化。那么,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各有什么新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知识分子必须寻求新的出路继续完成这一任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假如你是当时一位从西方留学回来并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做法,你会做何感想?并采取什么行动?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知识分子的身份决定了你最大的可能是拿起笔杆代替枪杆,通过写文章、办报纸、办报刊等方式来批判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做法,而你又是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影响的,

浅谈新文化运动之利弊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思考 知行1501 徐鹏宇XXX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思考: 在我看来,新文化运动自然有它很成功的一面。首先,它对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批判,通俗易懂得向人民传播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即“德先生” 与“赛先生”,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民智。其次,它推动了五四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学生与工人阶级的觉醒。除此,新文化运动还催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最后,关于文言文的简化,使得国文教育更加容易实行,对当时中国教育的普及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然,新文化运动还有着自己的弊端。新文化运动高举着反孔的旗号,一概反对任何与儒家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因此,才让民主和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使得北洋政府关于封建礼教和封建王朝的复辟不能轻易得逞。然而,据我所知,陈独秀与胡适之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过于激烈。陈独秀曾经建议中华民国将英语作为国家的母语,废除中文。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纵然新文化运动是成功的,但其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看法过于偏激。更好的选择应该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看待,客观分析。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是去自己国家根基和特色的基础上发展。 除了分析利弊,新文化运动带给我的感受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想要成长想要进步都是不容易的。然而,最重要和最不容易的是引领他们进步的鸣声者,他们往往看得比一般人更高,更远;并且他们还在不断得去努力通过自己的鸣声去影响他人,去引领整个民族。就如同伏尔泰之于俄国;卢梭之于法兰西;龙马之于日本,鲁迅之于中国。正是由于新文化运动中高级知识分子对民众的启迪,对民智的开化才为了中国未来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才得以使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提升,让这个国家更美好。这又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要素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影响。这也启示了当今的我们,若想提高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以及文明程度,就不能放松对文化的培养和发展,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公开课gai)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情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本课将要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播放一段《药》的影像资料。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

《新文化运动》重难点分析

《新文化运动》重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本教学的重点之一。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新发展,构成了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一个整体。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因此,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自然也就成为本教学的重点之二。 2.难点分析: (1)辛亥革命后,尽管成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仍然处在封建军阀统治下;辛亥革命前因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不彻底,以至于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思想上是黑暗时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 (2)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上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新文化运动离学生的现实太远,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因此,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便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三方面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突破难点。 (3)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如何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去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便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之二。教学时,我用图表形式,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突破难点。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王伟迪13124157 理科基础班) 摘要: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博学多才,在众多领域均有涉猎,获得了三十二个博士学位。同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本文首先介绍胡适的人生经历,然后说明胡适的学术成就,最后探讨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及意义。 一:胡适简介 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县,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就去世,所以,对于胡适而言,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但是在胡适的记忆中,他仍然记得父亲教他写字。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文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决定赴京报国,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梦想,死在厦门。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的养育他。 胡适五岁开始在私塾里上学,学了九年的古文,为他后来的人生辉煌奠定了基础。早年在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的思想影响。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后来赴美留学,在康乃尔大学学习。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 1917年胡适回归祖国,在北京大学当教授,并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

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二:胡适的学术成就 (1)儒学成就: 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 (2)哲学成就: 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方面,是较早引入西方方法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他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他以其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为基础,编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3)古典文学成就: 胡适在古典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三侠五义》《老残游记》等小说研究均有卓越成就。胡适是新红学派的创始人,可以说是将小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胡适对《水经注》也有过很深的研究。 三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当胡适还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求学,面对着孕育和萌动着的文学革

浅谈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oc

浅谈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学生:学号: 内容提要: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孔 孟之道。这是基于以下认识:第一,儒家学说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第二,儒家学说所宣扬的封建等级制度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及自由、平等、独立的精神不能相容。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民主在《新青年》创刊号中校称为“人权”。人权的含义,除了包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之外,还包括个人人格的独立、个性解放。科学,是《新青年》提出的另一个响亮的口号。当时所提倡的科学主要还不是指自然科学的研究,而是指发扬科学的精神,即反对鬼神迷信,宣传唯物论,反对偶像崇拜,树立对真理的信仰,主张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观念和一切社会问题。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民主和科学比作“舟车之两轮”,提倡“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敬告青年》 ) 。这种民主和科学仍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及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的范围,共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于此同时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批判封建文化思想的同时,又向其表现形式——旧文学发起攻。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并行。文学革命以白话文运动为先导。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局限 一、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国内背景 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而在经济上要求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代表的旧生产关系的束缚;政治上要求进步和改革,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提高自身地位。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这种要求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维护共和的斗争;反映在经济上就是呼吁“实业救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就是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激进的民

五四运动的简介

五四运动的简介 背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从而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

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过程 1919年的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夺回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 条”“抵制日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行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进行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支持,抗

浅谈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浅论新文化运动 对中国的影响 学院:XXX 专业:X 班级:X 学生姓名:X 学号:X 指导老师:X

浅论新文化运动 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发生在二十世纪前期的启蒙运动。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1919-1924年的新文化运动是无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它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五四爱国运动;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启蒙运动;《新青年》;中国传统文化;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

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处于内有外患的境况,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李大钊等。 新文化运动述论: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开始的,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指自然科学,广义指社会科学。他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授课教师:王小光班别:高二(5)班【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情景表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 【学习内容】 一、《新青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1)经济根源: (2)政治根源: (3)思想根源:

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新文化运动·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新文化运动·学法指导 .整合教材。教师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驶知识的能力。 .以“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教法建议 (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此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本课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要指导学生观看本课页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条件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讲清三点:①是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在当时的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影响。②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这里,教师要说明孔子个人的思想与后来逐步形成的儒教有区别,并指出被袁世凯作为统治工具的“孔子之道”,主要指的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等说教。教师可以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当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③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一)理念: 本节内容属于思想史部分,因而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尤其要强调思想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设计中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二)分析: 学情分析:高一普通班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较弱,但是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学习、思考的能力都较好。老师应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但是比较死板,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红楼之旅”的形式,将次序打乱,再引入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 学习 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明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体系中加以考察,并适当联系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相关内容,把握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创办新式刊物”等知识点为课外阅读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结合学案教学,注重减负增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 前置作业: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 导入:视频《给老师的一封信》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忆其中提到的一些历史信息。如陈独秀、《新青年》、北京大学等。 老师概括:“一份充满激情的杂志,一群激情洋溢的人物,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下面老师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袁世凯复古逆流【2】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发表。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3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口号民主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 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8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内容同新文学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9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和文章和刊物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物【每周评论】 10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袁世凯复古逆流【2】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发表。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3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口号民主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 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8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内容同新文学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9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和文章和刊物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物【每周评论】 10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袁世凯复古逆流【2】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发表。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3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口号民主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 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8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内容同新文学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9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和文章和刊物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物【每周评论】 10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2)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二、【教学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探究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同时观看视频——袁世凯祭孔,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文献资料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其思路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教学内容运转。学生通过观看、联想,在实物的刺激下,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阅读、概括、分析能力。 结合预习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评价点拨,再用多媒体演示出课本结构如下: 1、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在 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3、思想: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探究二:结合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具体情况如何?结合小字,了解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学生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抨击尊孔复古逆流。 (从第二卷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中心:北京大学 (理由: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兼容并包”: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这种进步的思想,使北大汇聚了很多精英人才,(正因为如此北大讲台上有西装革履的进步人士,也有身穿马褂的封建遗老)成为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多媒体出示北大图片、校徽,教师简介北大历史,并指出奠定北大重要历史地位的事件——新文化运动和北大校长蔡元培,从而引出蔡元培并介绍蔡元培及其办学新思想。 (三)主要内容: 探究三: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观看多媒体出示的相关材料进行回答。

浅议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浅议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摘要: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之交发生的一次以启蒙为显著特征 的文化启蒙运动。这次启蒙运动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显著的不同。新文化启蒙运动前期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开展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先秦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源头,那么,五四运动就是中国现代思想的源头。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文革时期对学术的摧残, 关键词:五四运动研究;回顾;前瞻;新方法:新视野;五四; 一、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启蒙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王韬、马建忠、薛福成等就率先提出了变法主张。但1898年“戊戌六君子”的鲜血证明:中国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政治,只进行制度改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满清王朝,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把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也搬到了国内,但是在民主政制的外壳下却潜藏着封建的意识形态。北洋军阀窃取国家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阴谋恢复帝制;对外不断出卖国家主权以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需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屡遭挫折。国内政治局面极为混乱,连“民国”的招牌也岌岌可危。 (二)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历史分期 关于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历史分期,学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根据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的内容流变、性质转化,以把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想分为前后两期为宜,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自1915年5月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兴起,至五四运动为前期;自五四运动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结束为后期。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带答案

21.新文化运动 【目标定位】 【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 1).政治上: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2).经济上:一战期间 3).思想文化上:a、袁世凯倒行逆施 b、西方进一步传入中国 C、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进行思想革命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 3.代表人物: 4.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大力宣传 5.活动基地: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 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核心内容 ①“德先生”②“赛先生” 【探究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①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②口号:

③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文章有《》《》 【探究二】: 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还适用不适用于今天? 袁世凯为巩固其统治,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这个口号绝对不适用于今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抛弃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①胡适于1917年发表《》,系统提成了文学改革主张,即提倡,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探究三】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4、提倡文化平民化 表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进步性: ①思想解放: ②政治和思想上 ③它促使人们 ④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3、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2)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知识结构梳理】 请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列出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