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 GDP 是使用市场价格衡量的市场价值。

2. GDP 仅关注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 。

3. GDP 是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 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流量而不是存量。(二手货交易)

5. GDP 是国内的经济绩效,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国家公民的绩效

6. 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

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支出法:(最终产品的总卖价计算GDP )GDP =C +I +G + X -M

消费包括购买消费品和劳务,建造住宅属于投资不属消费

投资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类。(含折旧)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国内生产净值:NDP 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NDP =GDP -固定资产折旧。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DPI = PI -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PI 个人收入)

GDP 平减(缩减)指数(折算指数):

全社会只有两部门:消费者和企业。不存在税收和进出口。假定没有折旧。

即 GDP=NDP =NI =Y

从总支出的需求角度看,GDP = 消费支出C +投资支出I

从总收入的去向角度看,GDP = 消费用途C +储蓄用途S

C+I=GDP=C+S 即: I=S 这就是投资-储蓄恒等式。是从事后和名义上看的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即:需求决定供给。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公式:y = c + i = E

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 b >0)

a :常数,自发性消费,不随收入变化。

b :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

by :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

Pt =

实际GDPt 名义GDPt

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MPC=Δc/Δ y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1 > MPC > 0(概念: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 = 0,c = ky,APC=MPC=常数,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又被称为储蓄倾向。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即s = y - c

线性储蓄函数c = a + by,代入s = y -c

s = y -(a + by),

整理:s = - a + (1-b) y(1>b>0)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S。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APS = s / y

边际储蓄倾向:MPS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Δs/Δy= ds/dy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与消费函数相反)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Y=c+s,y/y = c/y + s/y,即:APC + APS = 1

Δy/Δy = Δc/Δy +Δs/Δy即:MPC + MPS = 1。推断: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

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两部门国民收入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y = c + i , c = a + by.

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 (a+i) /(1-b)

乘数K:总需求(I、C等)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

k=1/(1-边际消费倾向)=1/(1-MPC)=1/MPS=1/(1-b)

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成正相关。

三部门中,消费发生变化:关键是可支配收入变化

y 要减去税收,加上转移支付

DPI=y-T+tr。(T=定量税,tr=转移支付)

c=a + by 变成c =a + b(y-T+tr)

y=c+i+g=a+b(y-t)+i+g

y=a+i+g+bt/(1-b)

1.政府购买乘数:收入变动对导致其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kg=1/(1-b)

2.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Kt=-b/(1-b)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Ktr=b/(1-b)

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税收和购买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减(政府预算平衡),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政府平衡预算乘数 kb=1

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反向变动关系的函数关系。

i =i (r ) (满足di/dr < 0) 线性投资函数:i =e-dr

e :自主投资,是r=0时的投资量。

d :投资系数,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利率每增减一个百分点,投资增加的量。

资本边际效率MEC :正好使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如果贴现率r 大于市场利率,投资就可行。

IS 方程: βα--+=1y dr e IS 斜率绝对值 斜率含义: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绝对值越小(平缓),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反之(陡峭),越迟钝 。

d 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d 大,斜率小,平缓,敏感。利率较小变动就要求有收入较大变动与之配合,才能使产品市场均衡。(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多,进而引进收入的大变化。)

b 是边际消费倾向,b 大,斜率小。(支出乘数大,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

IS 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均衡、即i=s 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

(2)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化。(利率高,总产出减少;利率降低,总产出增加。)

(3)IS 曲线上任何点都表示i=s 。(偏离IS 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处于IS 曲线右上边某一点,i <s 。利率过高,导致投资<储蓄。处于IS 曲线左下边,i >s 。利率过低,导致投资>储蓄。

IS 移动:利率不变,外生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增加,IS 水平右移

利率不变,外生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减少,IS 水平左移

如增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减税,增加居民支出。

如减少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增税,增加企业负担则减少投资,增加居民负担,使消费减少。减少政府支出

利率取决于货币需求和供给。

货币需求,又称为流动性偏好.指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使得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由于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取决于收入)

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与收入正比)

y d

b d e a r --+=1d

b -1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

动机1和2=L1 = L1(y )= ky 动机3=L2(r )=-hr

实际总的货币总需求公式: L = L1 + L2 = ky – hr

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当利率高到不再上升、证券价格不再下降时,会将所有货币换成证券。货币投机需求为0 。 反之,利率极低时,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低——证券价格不再上升,而会跌落。将所有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国家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使利率再下降的现象。

实际m=M/P

名义货币需求L =(ky-hr)P

货币交易、投机动机等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M1(或称为交易货币)和广义货币M2。

狭义货币M1:银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加定期存款

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M2加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 我国当前的货币层次划分

M0:现金或流通中的货币;

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 +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国某个时点上,所有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狭义货币。是外生变量,不受利率影响,由国家政策调节。所以是垂直横轴的直线。

货币供求均衡点(相交):r 较高, 货币供给>需求。货币太多,买进有价证券,证券价格上扬,利率下降,直到货币供求相等。r2较低,货币需求>供给,货币不够用,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下跌,利率上扬;直到货币供求相等。

利率的调节作用最终使货币供求趋于均衡。均衡利率r0, 保证货币供求均衡。

货币交易、投机动机等变动时,货币需求曲线平移。

政府可自主确定货币供应量,并据此调控利率水平。当货币供给由m0扩大至m1时,利率则由r0降至r1。

在货币需求水平阶段(流动偏好陷阱),货币供给降低利率的机制失效。

维持货币市场均衡:

M 既定,L1与L2必须此消彼长。

国民收入增加,交易需求L1增加;这时利率必须提高,以使L2减少。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则 m = L ,LM 曲线:m = ky – hr

k m k hr y +=h m h ky r -=

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LM 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LM 曲线的经济含义:(1)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 = m 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

(2)货币市场,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总产出增加时利率提高,总产出减少时利率降低。)

(3)LM 上任何点表示 L = m 。反之,偏离LM 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 L ≠m ,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

(4)LM 右边,表示 L >m ,利率过低,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LM 左边,表示 L <m ,利率过高,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LM 曲线水平移动:

利率不变,取决于m/h 和m/k

1、假设外生变量—系数不变,水平移动取决于m = M/P

P 不变,M 增加,即m 增加,LM 右移,反之左移

P 上升,m 变小,LM 左移,反之右移

2、假设外生变量变

投机需求增加,LM 左移。同样利率水平,投机需求增加,交易需求必减少,要求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交易需求增加,LM 左移。货币供不应求,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不变时,LM 右移。(必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国民收入增加。)

LM 曲线斜率k/h 经济意义: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反之,越迟钝。)

h 不变,k 与斜率成正比;k 不变,h 与斜率成反比。

LM 的斜率为k/h 。

(1)凯恩斯(萧条)区域,h 无穷大时,斜率为0,LM 呈水平状。(r1利率较低时,投机需求无限,即凯恩斯陷阱。)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2)古典区域。观点: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h =0 时,斜率无穷大。(利率r2较高时,投机需求=0。只有交易需求。)

(3)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是中间区域。斜率为正值。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解方程组得到(r,y )

IS 和LM 曲线上的交点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然而这一均衡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的均衡。(依靠市场自发调节不一定能够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必须依靠政府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y d b d e a r IS --+=1方程h m h ky r LM -=方程

Ps.四种扩张性财政政策

(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好生产。

财政政策图形:LM不变,IS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反之,IS斜率越小,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或消费的现象?(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若IS平坦,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敏感,所以挤出效应大,财政效果差)取决于:

1,b同向,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产量增加越多,利率提高多,投资减少导致民间投资少。

2,k同向,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L=ky-hr)k大,交易需求多,投机需求少,利率大。3,h反向,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L=ky-hr)。越小越敏感,利率变动越大。

4,d同向,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I=e-dr)。直接影响到投资。

由于1和2比较稳定,所以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

凯恩斯极端:货币需求利率系数无限大(LM水平),投资需求利率系数0,挤出效应0,财政政策效果大

古典极端:货币需求利率系数0,投资需求利率系数无限大(IS水平),挤出效应完全,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

IS不变,LM形状变

LM越平坦,移动IS时收入变动就越大,财政政策大(经济萧条区域)

LM越陡,移动IS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收入水平高,接近充分就业)

原因:LM斜率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r变动大,收入变化就越小,有挤出效应

当一项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或者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极小时,它才对总需求有较大效果。(有效:投资对利率不敏感IS陡,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LM平)

货币政策:LM不变,IS陡峭,(投资利率系数小。投资对于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差。所以LM变动使得均衡移动)收入变化小。反之IS平坦,收入变化大。

IS不变,LM平坦(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较大,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货币政策效果小。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大。

当一项扩张的货币政策能使利率下降很多(LM陡)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的刺激作用(IS平),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强。

古典主义认为,货币需求仅仅与产出水平有关,与利率没有关系,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0,LM垂直。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投资政策非常有效。IS垂直: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LM水平:利率降到极低,

进入凯恩斯陷阱。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紧缩货币效果显著;衰退期,扩张货币效果不显著。(尤其是流动性陷阱)(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3)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

(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汇率)

●LM越平坦(斜率k/h越小,h越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越敏感),IS越陡峭(斜率绝对值(1-b)/d越大,也即d越小,投资对利率越不敏感),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LM越陡峭(斜率k/h越大,h越小,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IS越平坦(斜率绝对值(1-b)/d越小,也即d越大,投资对利率越敏感),货币政策效果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干预

4个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a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b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c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

So要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政策,政府运用的各种政策手段,必须互相配合,协调一致。P459

充分就业:第一目标,指一切生产要素多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叫劳动力参与率)

三种主要失业:

a.磨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磨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过渡性,短期性)

b.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c.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其他: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长期性)

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财政政策工具: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实质性支出)和转移支付(货币性支出),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自动调节、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适用于轻微经济波动的机制。)

三种: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主要是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而行。当总需求水平过低,产生衰退和失业时,政府应采取刺激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当总需求水平过高,产生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抑制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主张预算目标不是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是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这种预算盈余是负数,就是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充分就业盈余。

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法定准备率由政府(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RR)与(D)的固定比例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d =RR/D。存款创造:一笔存款在银行体系内流转,会转化成数倍的银行存款。

D=存款总和,R=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则有:D=R/rd

货币创造乘数公式:k=1/rd

如果:商业银行存在超额准备,超额准备率=re(市场利率升,k升。贴现率升,k降)客户将存款不全部存入银行,而抽出一定比例现金,就会形成漏出,若以rc表示现金所占比率

完整的货币创造乘数为:k=1/( rd + re + rc )()近吧活期存款当做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供给的基础。

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准备金 + 流通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准备金)+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超额准备金)+ 流通中的现金

Cu=流通中的现金,Rd=法定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H=高能货币,则:

H = Cu+ Rd + Re

严格意义上的货币供给M1。即:M= Cu + D 。

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的倍数:

货币政策的工具:

1,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若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反之,提高再贴现率,则会减少货币供给。 但再贴现率政策不是一个具有主动性的政策,其作用很有限。

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若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并引起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促使市场均衡利率下降,间接促进消费和投资扩张;反之,则使市场利率提高,抑制消费和投资。(连续,灵活,影响大)

3,若中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反之,中央银行如果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则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

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是一个强有力但不常使用的政策工具。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如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政府债券使市场利率上升,应提高再贴现率防止银行增加贴现,于是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以免亏损。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总供给: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决定。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总供给函数:价格水平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

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调整所需时间长短,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线。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劳动市场永远处于均衡。无论价格怎样变,始终处于充分就业,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水平。

政策含义: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 ”曲线。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 前,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更多国民收入。达yf 后,不论价格多高,国民收入不会增长。 e d c c e d u u r r r r D R D R D C D C H M +++=+++=11H r r r r M e d c c ?+++=1货币供给P M

y AD βα+=曲线

货币工资“刚性”假设下,货币工资和物价不能调整

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左下方经济萧条,存在大量失业和闲置生产力所以y 增加时P 会稍微上升,速度不快,斜率较小。右上方经济过热,产出继续增加,价格就会很快上升,斜率越来越大。

投资减少,AD 左移。表明:经济萧条。就业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就业。但是,价格下降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反之。

AS 左移,经济停滞、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

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 自然失业:由于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及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稳定状态: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状态)

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经历着通货膨胀。(全

面、持续的上涨。)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按价格上升速度分类:温和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10%以内。

严重通货膨胀,10%-100%;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100%以上,超级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成因:1.货币供给的过度: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在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一是工资提高造成的(工资增长率>生产增长率),二是利润推动的(不完全竞争,垄断)

4.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通货膨胀螺旋:大多数人预期到通货膨胀,这种预期会变成现实,使通货膨胀产生一种惯性,具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再分配效应a 不利于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b 对于储蓄者不利。c 牺牲债权人的利益,债务人获利。补充:a 居民户往往同时是

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持有者和实际财产所有者,因而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B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不是存心的。

2.产出效应a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温和的使产出增加收入增加(价格升,企业利润升,扩大生产,减少失业,国民收入增)。b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引起失业,(需求既定,产出降,失业升)。c 超级通货膨胀,产出减少,经济趋于崩溃(人们对于信用货币失去信心)。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横坐标)与工资上涨率/通货膨胀率(纵坐标)成反向关系(向右11---=t t t

t P P P π

下方倾斜)的曲线。

方程π= -ε(u-u*)π=通货膨胀率ε=价格对失业率的反应程度u=失业率u*=自然失业率

经济意义: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下降。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上升。升降幅度,取决于ε。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即:通货膨胀率的增加可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反之亦然。

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临界点,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合理组合区域。在区域内,不采取任何措施。该区域外,可以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调节。

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πe 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π-πe = -ε(u-u*)π= πe -ε(u-u*)

短期中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长期看,预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并且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与自然失业率重合。垂直于自然失业率,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

长期政策含义:运用扩张性政策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得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的若干单位的本币。本币/外币=8¥/1$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的若干单位的外币。

固定汇率制:本币与外币汇率基本固定,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

浮动汇率制: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官方汇率,由外汇市场本币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自由浮动,管理浮动)

间接标价(外币/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换取本币减少,本币升值;外国商品相对便宜;本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逆差压力

汇率下降:外币换取本币增加,本币贬值;本国商品相对便宜;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顺差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物价水平比率(物价水平比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

e= E*P/Pf

影响净出口:汇率(反向)和国内收入水平(反向)

实际汇率低时,国内产品便宜,出口多进口少,净出口增加。汇率高反之。

一国进口取决于一国的实际收入,收入提高时,该国购买本国和外国产品的支出都会增多,出口则不受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应用还没看P536)

假设: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

国内市场的利率r=rw国际市场利率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汇率(间接标价法)较高,本国商品将对比较昂贵,减少净出口,减少总收入

LM*由rw和收入y决定,与汇率变化无关。垂直于横轴。

经济增长:国民产出的增加。(GDP 总量,人均GDP)

经济增长是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个更加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的意义上讲,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①经济增长是速度指标,反映一国社会财富增加的速度;经济发展是水平概念,反映一国人民生活水准的高度。

②生产能力和实际收入的增长称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则必须从社会各个方面说明。 ③从时间上看,经济发展是研究更长时期的经济变动,而经济增长则是研究一定时期内(一般是逐年的)经济活动的变动。

(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①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首要的、必要的物质条件;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②经济发展并不必然表现为经济增长自然演进的结果。一种情况是经济增长与结构失调相伴随;另一种情况是经济增长与经济依附相伴随。

经济发展比之经济增长具有更广泛的涵义,它是指随着经济增长一同出现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变化。

生产函数: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F (劳动,资本)

即:Y=AF (N ,K )

若劳动变动△N ,资本变动△K ,技术变动△A 。

产出变动:△Y =MRPN × △N +MRPK ×△K +F (N ,K ) ×△ A

令:α=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β=资本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源泉:生产要素增长(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

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分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

关于投入量,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土地(不变)的结果

关于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投入量的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量

要素生产率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

具体而言,丹尼斯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6个: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规模报酬不变:λY=F (λN, λK ) 令λ=1/N (N 为总人口) 则 Y/N =F (1, K /N ) 定义人均产出y = Y/N 人均资本k = K/N 则y = F (1,k )= f (k )

已知:人口增长率n =△N/N ;人均产量 y =Y/N ;人均资本 k =K/N ,s =储蓄率;储蓄S =sY

假定:

折旧率=δ(0<δ<1)是资本存量K 的固定比率。折旧=δK 。

资本存量变化=△K =净投资=I -δK 1

1

---=t t t t Y Y Y G 经济增长率A A K K Y K MRP N N Y N MRP Y

Y K N ?+??+??=?A A K K N N Y

Y ?+?+?=?βα

两部门中,I=S,而 S=sY,代入上式得:△K = sY-δK,

即资本存量变化=储蓄-折旧

同除以N,得到:△K/N=sy-δk——资本增量的来源

资本增量的去向——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

每个人新增资本+新增人口占用资本△K/N=△k+ k△N/N=△k+ nk

资本增量的来源=去向△k+ nk=sy-δk sy=△k+(n+δ)k

即:人均储蓄=资本深化+资本广化

sy =△k + (n+δ)k

投资曲线sy和(n+δ)k相交点A称为稳态,稳态意味着包括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出在内的有关内生变量将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一种状态。(即k、y不变,K、Y必须与N同比例变化)

稳态中:总产出的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人口增长率。

总产出的经济增长率G=n

稳态条件是人均储蓄=等于资本的广化:sy = (n+δ)k

收入差异解释:

1其他条件相同,投资率或储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

2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

稳态时,k、y不变,由于人均收入不变,故增长率为0,这时总收入以相同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率为n。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结论:1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稳态增长率,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即储蓄率增加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

2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3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技术进步下结论:技术进步会引起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一旦经济处于稳定状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比率,也就是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生活水平(即人均产出)的长期上升。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组织语言)鼓励技术进步,鼓励资本形成,增加劳动供给

经济周期两个阶段: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

衰退特征: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库存多,压缩生产GDP降,投资少)。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失业)。产出下降,通胀步伐放慢(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降(股票跌,贷款少,利率降)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述、计算、论述)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1.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区别 ①理论依据不同:微观经济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依据;宏观经济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依据。②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前者是资源配置;后者是资源利用。③ 基本假设不同:前者为资源稀缺,充分就业;后者是需求不足,存在失业。 ④分析方法不同:前者是个量分析;后者是总量分析。⑤分析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家庭、企业和市场;后者是国民经济总体。⑥研究中心不同:前者是市场价格;后者是国民收入。⑦主要目标不同:前者是个体利益最大;后者是社会福利最大。⑧核心理论不同:前者为价格理论;后者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一一古典经济学一一新古典经济学一一当代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一新古典综合派一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 3.国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 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或增加值之和,不重复计算。 ③GDP是生产而非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④GDP是计算周期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⑤GDP是一国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土原则)。

@GDP是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计算GDP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是否进入市场,是否具有市场价值,是否有合法性,是自有住房还是租赁住房,是现期生产还是过去生产,是否为最终产品,是否是国生产。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劳务。 4.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生产法(部门法): 按照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该法反映了GDP的来源) 支出法: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居民个人的消投费支出资玫府购二NX,进口M与出口买支出X的差额,净出口 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把几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各种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相加在一起。 GDP二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5.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基本总董与相互关系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基本总量: ①国(民)生产总值GDP\GNP ②国(民)生产净值NDP\NNP ③国民收入NI,狭义的国民收入 ④个人收入PI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链接下部

大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免费下载链接 (上中下)190-290 本资料由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上网购返利网分享汽车理论习题答案(考研_作业).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zobam 汽车理论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正确).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o67DaHk 波动习题答案.pdf→→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pJDGFyj 泵与风机课后习题答案.pdf→→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gdBph3H 流体力学习题解答李晓燕吴邦喜.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qWM2gAo 液压与气压传动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bnksUmV 物理化学第五版习题解答(上下册).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sjvvFPj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下册课后答案完整版_cropped.pdf→→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sj98Mct 物理学第五版上册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jG1F9NS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1-5章课后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nt8vc3B 理论力学教程_第三版_周衍柏_课后习题答案_总汇(1).pdf→→

理论力学教程_第三版_周衍柏_课后习题答案_总汇.pdf→→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eQABmxW 电力系统分析课后习题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bngpktD 电动力学习题答案chapter5.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pJ7AZ5x 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综合复习题与答案.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c0nEFUo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上1,2,5,6,7,8.pdf→→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hq3f7Is 电子线路习题答案梁明理版.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bn5rEIr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pdf→→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mgHQ6xi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李发海答案(全).pdf→→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dD25KyP 电气测试技术第三版_课后习题答案%28林德杰%29.pdf→→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jGwVRE2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 (6).pdf→→ https://www.doczj.com/doc/f812081374.html,/s/1bnrK3pX 电磁场与电磁波习题答案 (7).pdf→→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可能性比较大) 一GDP的概念 知识点:GDP的概念,怎么样理解GDP(参考教材,包含6方面的意思),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各种物价指数以及缺陷。GDP的含义: 1.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 2.GDP计量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非售卖掉的产品和服务,存 货投资应计入GDP; 3.GDP计算期内的产品和服务,是个流量概念,而非存量;

4.GDP计算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中间品不计入GDP; 5.GDP是个地域概念,与GNP相区别;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的价值。 GDP的缺陷及其修正: 缺陷:GDP体现一个经济体的福利水平,但它有缺陷,往往不能反应真实的国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1.GDP既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了坏的产出,比如污染治理费 用; 2.由于GDP与价格水平相关联,所以GDP不能真实地反应社 会福利水平; 3.公共品以及闲暇也改变福利水平,但该部分未记入GDP; 4.GDP没有反应地下经济活动,如逃税等非正规市场上的交易, 以及贩卖毒品等。 修正:

源耗费 修正后的一些常见指标:绿色GDP,可持续GDP,国民净福利水平。 CPI基本上能反应通货膨胀趋势,但也存在缺陷:(参考《宏观经济学》曼昆) 1.CPI不能准确地反应通货膨胀,因为它只包括消费品和消费性 服务; 2.CPI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期是相对固定的; 3.CPI未能反应产品和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引起的消费替代; 4.CPI不能准确反应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因为未计量全 部进口商品和服务; 5.CPI不能观察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变化;不能反应产品和服务 的创新。 二GDP核算 三方面等值原理:收入=支出=产出(Y = AE = GDP)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word文档良心出品)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 '(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 名词解释:5*3 ' 3. 简答:6*6 ' 4. 计算:2*10 '(P65 四、1 P100 四、2,3 P116 二、7) 5. 论述:1*14 '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 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 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九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国民收入核算 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总需求必须等于总供给。 四部门经济均衡C+I+G+X=Y=C+S+T+M S=I+(G-T)+(X-M), 私人储蓄的3个作用 1将储蓄借给企业部门 2将储蓄借给政府部门 3将储蓄借给外国部门 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按基期最终产品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最终产品的现期价格水平与基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上。GDP=C+I+G+NX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率=GDP缩减指数变化/上一年的GDP缩减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PPI,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样本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生产者索取的价格 失业的四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季节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 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自产自销产品不算人GDP) 第十章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像横轴Y ,纵轴AD ,画出Y=AD线 Y=AD=C+I+G+NX I+G=S+T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被称为在短期内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一个经济体中,只要实际产出偏离均衡产出,存货变动机制的作用就会使实际产出向均衡产出趋近,并最终稳定在均衡产出的水平上。 消费函数:C=C0+cY c是边际消费倾向dC/dY 平均消费倾向C/Y 储蓄函数:S=-C0+(1-c)Y (1-c)是边际储蓄倾向dS/dY 平均储蓄倾向S/Y 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公式Y=C0+I+G/1-c 乘数,一单位总需求的变动会导致数倍均衡产出的变动,这个倍数就是乘数 投资乘数m i=1/1-c 和消费乘数一样 政府购买乘数考虑政府转移支付TR Y=C0+cTR+I+G-cT/1-c m g=1/1-c 税收乘数m t=-c/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m tr=c/1-c 税收随税率变化后,各乘数的分母改为1-c(1-t)t是税率分子C0+cTR+I+G 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 1经济中必须存在闲置资源 2经济中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从外国部门购买产品

宏观经济学笔记(精修版)

十二章国家经济实力的衡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其涉及的其本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总产出或国民收入水平的研究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通货膨胀就是价格的普遍上升 3.失业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严重问题 4.开放经济 5.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的,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具体的措施。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决定理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4 1.总量分析方法 2.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 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4.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5.经济模型方法 四、基本概念 1.四大市场 产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2.四个经济部门 企业,家庭,政府,国际经济部门 3.宏观经济变量 外生变量:常数,系数 内生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4.存量和流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流量:一定时期内测算出来的经济变量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理解和衡量 对GDP的理解和衡量应该注意: 1.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一个国家 3.当期生产 4.所有的 5.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6.物品与劳务 7.市场价值 三、一个整体经济的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1.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总收入必定等于总支出。 2.存在这样的恒等式 总产出=总收入(总供给)=总支出(总需求) 3.实际核算中常会有误差出现,因此要加入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 4.各国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 四、GDP的核算方法(3种) 1.用支出法核算GDP ⑴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⑵用支出法核算GDP所包含的内容 ①消费C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注意购买新房算作投资 ②投资I 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 I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II用于投资的物品是最终产品【库存货物要特别分析是否属于投资,详见P8】 III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③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就是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④净出口NX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补充:内需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⑶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表达 GDP= C+I+G+NX =C+I+G+(X-M)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10会计宏观重点...计算题根据老师说的记得,可能有点小问题 题型:1.选择:15*1’(大多分布在第二章和第五章) 2.名词解释:5*3’ 3.简答:6*6’ 4.计算:2*10’(P65 四、1 P100 四、 2 , 3 P116 二、7) 5.论述:1*14’ 一.名词解释 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留下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中间产品:指被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产品和劳务。 挤出效应:政府增加购买之后,引起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将会减少,相当于政府的购买挤走了私人的投资。 广义投资:是指为了获得未来报酬或收益的任何经济行为及其垫支的资本。就是一定时期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新的资本流量。 狭义投资:仅指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也可称为证券投资,如股票、 债券等。 漏出:是指脱离经济循环的收入流量。 间接税:是以成本形式计入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可看成是要素报酬以外的追加。 乘数:就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均衡收入变动的倍数。 IS曲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在产品市场中,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LM曲线:指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货币市场中,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曲线。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或根据资金运用情况,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另外再自 愿持有的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以上的准备金。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 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包括财政支出政策与财政收入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胀:是指由于某些重要生产投入的价格上升引起的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现象 结构性失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动和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各产业部门的分化组合与此消彼长,也会产生失业人口,由此造成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高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练习题 1.中国支出法GDP由哪些项目构成?什么是最终消费率?试分析中 国最终消费率偏低并不断下降的原因 中国支出法GDP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偏低并持续下降的原因: 1.劳动报酬份额下降 2.人口年龄结构变动 2.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如果决定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那么这些工具应该如何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公开市场业务2.存款准备金率3.利率或贴现率4.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1.正回购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提高利率 3.中国收入法GDP的构成 收入法GDP的收入构成:1.劳动者报酬、2.资本折旧3.营业盈余、4.生产税净额4.中国主要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生产者价格指数 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5.GDP平减指数 5.CPI的定义及构成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外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家庭即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构成 ?食品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6.基础货币及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手段 1.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银行系统之外的现金,即为基础货币。 投放手段: 1.再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2.外汇占款的增加与减少 3.公开市场买进与卖出 7.自然失业率及潜在GDP增长率 1.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的失业率。 2.潜在GDP增长率: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被正常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GDP 增长率。 8.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应该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1.确定正确的参照或基准 2.区分自主的与受干预的增长率 3.区分临时性波动与趋势性变化 4.既要看名义变量,也要看真实变量 5.切忌犯“混淆因果”和“多因之果归于一因”的错误 6.全面考察经济系统的平衡关系 7.既要看宏观基本面,又要看微观基础 8.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和影响 9.既要关注政策(事件)的短期效应,又要关注长期效应10.既要看同比,又要看环比

宏观经济学笔记

第1章导论 第七章政府部门 预算盈余(赤字):政府开支与收入之间的差额。它决定公共部门的借贷数量。 本章的问题:政府预算盈余(赤字)与国民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假定:古典学派观点,产出由供给决定,总需求的变化对总产出没影响。 1.政府收入与支出 政府收入:(1)税收:所得税,支出税,财产税。 (2)政府企业和机构的利润。 公共支出:(1)政府消费G;(2)政府投资I;(3)对私人部门的转移Tr;(4)公债利息rD 或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投资) 瓦格纳法则: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增长,因为政府服务是优质商品(即家庭对政府支出的需求弹性>1)。 2.政府储蓄,投资和借债 净金融资产:B=B-1+RB-1+T-(G+I) 净债务:D=D-1+rD-1+G+I-T 净债务的变化量=预算赤字=总支出—收入=D-D- 1=G+I+rD-1-T 政府储蓄S=(T-rD-1)-G 政府的预算赤字(DEF)=公共部门投资-储蓄=I-S 3.政府预算和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A=S-I 引进公共部门:CA=(S-I)-DEF=私人盈余-预算赤字 If 私人盈余保持不变,预算赤字与经常项目成反比关系。 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克服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是减少公共部门赤字。 私人储蓄S=私人收入Yd-消费C Yd=Q+rB-1-T 国民总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Y-(C+G)=GNP-公共消费-私人消费 CA=S-I=Y-(C+G+I)=收入-吸收 CA=贸易余额TB+来自国外的经要素支付rB-1 Y=Q+rB-1 TB=Q-(C+G+I)

4.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相互作用 假定政府预算平衡,税收的变化=政府支出的变化 (1)以税收融资的政府支出的暂时增加 C1将下降,幅度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GDP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NP (国民生产总值)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资本边际效率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4、流动偏好陷阱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5、财政政策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P543 ) 6、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P558) 7、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8、充分就业 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9、失业率 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10、经济增长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11、奥肯定律 (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12、道义劝告 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13、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4、倾销 指厂商对其出口的产品制定一个比其在国内市场要低的价格的行为。 15、经济周期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和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简答题 1、GDP 的局限性(P441-442 )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不能反映人们生活的质量; (5)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2、经济增长的源泉(P724第二题) (1 )劳动的增长; (2)资本的增长; (3)技术的进步; 3、比较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P655第11题)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起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古典学派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其经典代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可以说是古典学派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新古典的贸易理论把古典派理论中不现实的假定现实化了,把古典派没有分析的需求因素纳入了分析体系,把古典派不可能使用的新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纳入了理论模型。而新国际贸易理论则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比较问题,产品差别和需求偏好对产品内贸易的影响问题,市场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高级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 消费函数:社会总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 3. 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4.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i=i(r),一般地,投资量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 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6. 货币需求: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 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7.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 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8. 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 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法定准备率可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9. 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 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来调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 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10.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 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 衡时的产量水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1. 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 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12. 非自愿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13. 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 公式表示为s=S/Y。 14. 名义GDP: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

宏观经济学(曼昆)读书笔记

Ma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N.Gregory Mankiw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体经济-----包括收入的增长、价格的变动和失业率的研究。 三个重要指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 2.模型 (1)内生变量是一个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个模型接受为给定的变量,模型说明外生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2)举例:供求关系模型(比萨饼市场模型) Q d =D(P,Y) Q s =S(P,P m ) Q d =Q s (P :比萨饼的价格;Y :总收入;P m :原材料价格) 这个比萨饼市场模型有两个外生变量和两个内生变量。 例如:总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比萨饼的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均 衡数量都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比萨饼的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因此,该模型说明了总收入或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比萨饼市场的价格和数量的。 (3)模型的建立:没有一个模型能回答所有的问题。一个模型仅仅是建立在假设基础上,且一个适用于某种目的的假设对其它的目的可能是误导。 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应该建立不同的模型,而且要略去无关细节而集中于 必要的联系上。所有的模型都会许多简化的假设。 比如,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解释奶酪的价格如何影响比萨饼的平均价格和销售 量,那么多种比萨饼价格也许就是无关紧要的,简单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有三个比萨饼店的城镇的比萨饼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价格比只有一个比萨饼店的城镇低,那么上述模型的作用就很小了。 需求的移动 供给的移动 3.价格:伸缩性与黏性 4.微观经济思考与宏观经济模型 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 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 尽管微观经济决策,是构成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但在许多模型中,家庭和 企业最优化行为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比萨饼市场模型就是一个例子。家庭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P 2 P 1 Q 1 Q 2 比萨饼的价格,P 比萨饼的数量,Q Q 2 Q 1 P 2 P 1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 试题库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及各 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LM陡峭而IS 平缓;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3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3章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是对该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交往的系统的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经济学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记录一国经济运行的绩效。国际收支平衡表将每笔交易记作“+”或“-”,其基本会计原则是:如果一笔交易能为该国赚取外汇,就记为贷方项目,是正值。如果一笔交易要花费外汇,就是一个借方项目,记作负值。总的来讲,出口为贷方,进口为借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如图13-1所示。 图13-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要素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 (1)经常账户余额 经常账户余额包括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益、转移支付。经常账户余额从性质上讲,与一国的净收入相类似;而在概念上,它又与国民生产账户中的净出口相类似。 以前,人们过于关注经常账户中的贸易余额。所谓贸易余额是指商品的进出口差额。它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例如,重商主义特别强调贸易顺差。但是,现在人们认为国际贸易赤字不一定对一国经济有害。国际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不平衡的一种反映。一国出现贸易赤字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其国内投资盈利率高,从国外借款和进口对国内投资和收入提升都有利。 除了商品之外,服务项目在国际贸易中正在日益变得重要。服务包括航运、金融服务、境外旅游等项目。 经常账户下的第三项是投资收益,它包括国外投资收益。过去20年来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服务和投资收益的增长。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宏观经济学学习总结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这些宏观经济中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采用一定多的经济政策,以此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是在1998年以前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98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框架。 2、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GDP、NDP、NI、PI、DPI之间的关系。 (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GDP中扣除了折旧后的产值。(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的概念) 国民收入(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的各种生产洋提供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货币价值之和。 个人收入(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最后归个人所有并能直接支配和使用的全部收入。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GDP-折旧(资本消耗)=NDP NDP-企业间接税=NI 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PI PI-个人所得税=DPI 3、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那些? 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 性偏好。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

加的多。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是指由于资本家普遍对未来存在信心不足,从而导致资本 的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指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而使人们对货币的 流动性产生偏好。 4、凯恩斯理论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何时达到均衡?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 (1)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经济社会的收 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经济达到均衡。 (2)如果投资大于储蓄,经济社会的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大 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会削减生产。反之,储蓄大于投资,经济社会的总收 入大于总支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小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减少,于是,企业会扩 大生产。通过以上调整,最终达到均衡。 5、试用图解法导出IS曲线,并分析IS曲线变动的因素。 (1)利率的敏感程度d、边际消费倾向影响IS曲线的斜率。 (2)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和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条件下,自主性支出的变动 会引起曲线的平行移动; (3)如果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斜率发生变动,曲线的斜率也会发生变动。 6、“增加储蓄将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增加消费会增加国民收入,引起经济繁荣。因此,节俭对经济不利”。(1)用凯恩斯理论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离开了具体的条件很难判断一种理论的正误。凯恩斯理论是以有效需求不足的萧条经济为背景提出来的。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储蓄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从而加深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投资需求不足,由于储蓄率的上升而带来的投资品供给的增加只能导致产品的积压,所以储蓄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节俭对经济不利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从长期来看,一个经济的繁荣还取决于社会的总供给能力,即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资源的限制,那么,增加储蓄,增加资本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2)过去我国的传统美德是节俭,但是,近年来经济增长脚步的放慢使很多人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用将息、增加收入,甚至放长假等方法来刺激消费。 但是,我国现在的经济环境并不是凯恩斯理论中的萧条经济,我国的经济资源也还比较缺乏,再有,我国经济增长的缓慢部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鼓励消费的同时,还要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出口。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主义制度变革、资源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这才是长期繁荣之路。 7、财政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案: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得IS曲线变动对国

宏观经济学复习笔记(免费)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1、研究内容: 定义:研究国民经济的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包括:(1)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波动的根源;(3)失业产生的原因;(4)价格上涨的因素;(5)一国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6)政府政策是否发挥作用 长期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量);投资率;储蓄率;技术进步经济周期 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和扩张,衰退期和繁荣期 失业 失业率(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人口,即正在工作或者找工作的劳动者)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平均价格在一年内上涨或者下降的百分比 国际经济 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是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广泛贸易和金融联系 贸易失衡:贸易盈余和贸易赤字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和货币政策(关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政策) 经济总量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对加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总消费、总投资和总产出等经济总量的强调;加总(对单个经济变量求和得到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家 讲授经济学,宏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数据开发; 实证分析(考察某项经济政策的经济后果,而不是关心这些经济后果是否合意)和规范分析(泥土判断某一特定政策是否应该加以使用) 3、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个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看不见的手使得价格和工资能够快速调整从而使所有市场

保持均衡;各个市场平稳运行,价格和工资快速调整以保持所有市场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较慢,导致失业等现象的产生;政府增加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从而扩大对产出的需求 美国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 单一的经济模型 特点:1,个人、厂商和政府在产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市场上相互作用;2,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师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知道原则:假设需求、意愿、机会和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和厂商都力图使自己的经济满意度最大化);3,在长期内,两者都认为工资和价格能够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劳动和资产市场的均衡;4,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速度处在平衡位置 第二章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度量 1,国民收入的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 国民收入账户 经济活动总量测量指标; 1),产出法:产品总量,在生产中间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除外 增加值法,通过将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求和来衡量经济活动 2),收入法:产品生产者所得到的收入 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和取得的利润 3),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所支出的总量 支付所有产品的总额 三者等价的原因:首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和消费者支出额相等;其次,卖方所得等于买方所支;产品价值与收入都和支出相等 国民收入账户的基本恒等式: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产出法:1,市场价值(测量的局限性)2,当年生产的产品和服务;3,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再同期生产的、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的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中间产品和服务)4.,GNP和GDP 存货:公司拥有的库存,包括未出售的成品、半成品及其原材料 GDP(本国领土范围)和GNP(本国生产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