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孙 雪,杨文香,何 佳

【摘 要】[摘 要]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的回顾,分析目前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测度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推动主体、推进机制和推进策略五个方面对传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测评的指标体系。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12(000)002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城镇化;城镇化水平;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在其各种各样的定义中,较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社会、人口、空间及经济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城市化水平即指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对它的测度一般采用城市地区人口占地区人口的比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两种: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笔者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城镇化水平的测定作了回顾与总结,并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以期为当前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1 单指标法

单一指标法最常用的是人口指标法,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这种方法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市镇的建制标准多次发生变动;二是城镇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与城镇实体的地理界线不一致[1];三是城镇人口的统计对象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有的学者曾对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的计算方法做出相应的修正,用以消除与实际的偏离,试图能反映一个地区比较真实的城市化水平。李文博等(2002)[2]利用国民经济中从业人员的就业比重推算总人口中城市化人口比重。还采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赵燕菁(2000)[3]指出真正的城市化指标应当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他根据恩格尔系数与商品化程度(分工水平)相关的特征,提出采用恩格尔系数测度城市规模“深度”的系数。有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地的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并用回归分析得出两者间相关性很高的回归方程,并称这种由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城市化水平为理论城市化率。但由于城市化除受经济影响因素外,还有政治、文化、地缘等影响因素。因此采用城市化率得分来评定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情况,城市化率得分越高,说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越适应

,反之相反[4]。以上都是从单一指标的角度从某个主要方面来描述城市化水平,而没有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城市化本质以及从较全面的角度来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

2 复合指标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